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2024-10-13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共8篇)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1

1、弹性变形的特点和虎克定律;

2、弹性的不完整性和粘弹性;

3、比较塑性变形的两种基本形式:滑移和孪生的异同点:

4、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5、滑移的位错机制;

6、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7、细晶强化与Hall-Petch公式;

8、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解释);

9、弥散强化;

10、加工硬化;

11、形变织构与残余应力;

12、回复动力学与回复机制;

13、再结晶形核机制;

14、再结晶动力学;

15、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16、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

17、晶粒的正常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8、静态、动态回复和再结晶。重要公式

拓展:辨析:Fcc、bcc、hcp的塑性与滑移系数量的关系,从位错角度考虑:如何强化? 1.判断题

1)采用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细化金属铸件的晶粒;

2)动态再结晶仅发生在热变形状态,因此室温下变形金属不会发 生动态再结晶;

3)多边形化使分散分布的位错集中在一起形成位错墙,因此位错 应力场增加,点阵畸变能升高;

4)凡经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的金属,晶粒都可以细化;

5)某铝合金再结晶温度为320°C,说明此合金在小于320°C只回 复,大于320°一定再结晶;

6)20钢熔点小于纯铁,故其再结晶温度也小于纯铁;

7)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均为形核+长大,驱动力都是储存能; 8)金属变形量越大,越易出现晶界弓出形核;

9)晶粒正常长大是大晶粒吞食小晶粒,反常长大是小晶粒吞 食大晶粒;

10)合金中第二相粒子一般可阻碍再结晶,但促进晶粒长大; 11)再结晶织构是再结晶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变形织构; 12)再结晶是形核长大过程,所以也是一个相变过程。1.判断题(cont.)2.概念题: 名词辨析:

(1)再结晶与结晶、重结晶(2)滑移与孪生

(3)冷变形加工与热变形加工(4)去应力退火与再结晶退火

例1.已知Ag的临界分切应力为6MPa,外力沿 向,在 产生滑移的外力大小?

3:计算题

例2:已知平均晶粒直径为1mm和0.0625mm的a-Fe的屈服强 度分别为112.7MPa和196MPa,问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mm 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多少?

例3:如图为Al-Cu(4wt%)合金在淬火并经150°C时效时屈服强 度随时间的变化。求该合金在时效达到最高强度时第二相平均距离(查表5.2(P170)知硬铝的剪切模量G=26.1GPa)

例4:Zn单晶在拉伸之前的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45°,拉伸 后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30°,求拉伸后延伸率。

例5.知一个铜单晶体试样的外表面是(001)。假设晶体可

在各个滑移系滑移,讨论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滑移线方位和彼此的夹角)。若晶体表面为(111)呢?解答:铜单晶体为fcc,滑移系为{111}<110>。表面是(001),塑性变形时表面滑移线为{111}与{001}的交线<110>,滑移线表现为平行或互相成90°夹角

4:简答题

例1.金属铸件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5:分析题 例1):沿HCP单晶体的[0001]方向分别加拉伸力和压缩力。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形变的可能性及形变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解答:排六方金属的滑移面为(0001),而[0001]方向的力在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为零,故单晶体不能滑移。拉伸时,单晶体可能产生的形变是弹性形变或随后的脆断;压缩时,在弹性形变后可能有孪生。例2)、工业纯铝在室温下经大变形量轧制成带材后,测得室温力学

性能为冷加工态的性能。查表得知:工业纯铝的再结晶温度T再=150℃,但若将上述工业纯铝薄带加热至100℃,保温16d后冷至室温再测其强度,发现强度明显降低,请解释其原因。

解答:查表所得工业纯铝的再结晶温度T再=150℃是指在1h退火完成再结晶的温度。实际上,除了退火温度外,保温时间也对再结晶过程产生影响。对经大冷变形后的金属材料,即使在退火,只要保温时间足够,同样可发生再结晶过程。

时进行

例3)灯泡中的钨丝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工作,故会发生显著的晶粒长大。当形成横跨灯丝的大晶粒时,灯丝在某些情况下就变得很脆,并会在因加热与冷却时的热膨胀所造成的应力下发生破断。试找出一种能延长钨丝寿命的方法。

2)、用一冷拉钢丝绳将钢件吊入热处理炉内,由于操作失误未及时将钢丝绳取出,而是随同工件一起加热至860℃。保温一段 时间后打开炉门,吊出工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3).今有工业纯钛、铝、铅等几种铸锭,试问应如何选择它们的开坯轧制温度?开坯后,如果将它们在室温(20℃)再进行轧制,它们的塑性孰好孰差?为什么?这些金属在室温下是否都可以连续轧制下去?如果不能,又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之轧成很 薄的带材?

注:(1)钛的熔点为1672℃,在883℃以下为密排六方结构,α相;在883℃以上为体心立方结构,β相。(2)铝的熔点为660.37℃,面心立方结构;(3)铅的熔点为327.502℃,面心立方结构

解答要点:开坯轧制温度时要塑性好,故必须再结晶温度以上,依据工业纯金属起始再结晶温度与熔点之间关系: T再=(0.3~0.4)T熔取T再= 0.4T熔,故钛T再=0.4×(1672+273)=778K=505 ℃ 铝T再=0.4×(660+273)=373K=100 ℃ 铅T再=0.4×(327+273)=240K=-33 ℃

通常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100~200 ℃,故可以选择钛开坯轧制温 度900 ℃(此时为bcc结构)

铝开坯轧制温度200 ℃-300 ℃左右,铅开坯轧制温度为室温 开坯后,在室温(20℃)进行轧制,塑性铅好,铝次之,钛差,铅,铝在室温下可以连续轧制下去,钛不能,应采取再结晶退火才能 使之轧成很薄的带材 作业

如何区分冷、热加工?

1、简答

1)、用位错理论解释屈服现象、应变时效 2)、固溶强化的原因?

3)、金属强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试述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5)、什么是织构?形成原因是什么?

6)何谓临界变形度?为什么在冷、热变形加工时都要避开临界变形度?

7)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哪两种?主要方式是哪一种?试描述这种方式变形的特点是什么? 8)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9)写出面心立方的滑移系

2.铝单晶体在室温时的临界分切应力为7.9×105Pa,若室温下对铝单晶试样作拉伸实验时,拉力轴为[123]方向,可能开动的滑移系为(-111)[101],求引起试样屈服所需要加的力。4.说明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1)滑移面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滑移方向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2)晶界处滑移的阻力最大;

(3)实际测得的晶体滑移所需要的临界分切应力比理论计算值小;(4)Zn、α-Fe、Al的塑性不同。

3、形变后的材料经过恒温退火,再结晶结束后继续保温以使晶粒 长大。当退火30分钟时测得晶粒的直径为23µm,对应的屈服强度为 112MPa;退火60分钟测得的屈服强度为103MPa;求退火90分钟材料 的屈服强度。(设完成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及再结晶结束的晶粒尺 寸可忽略不计)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2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 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揭示解题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 效率的高低, 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 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 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 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 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 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 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 有的同学的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 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 所以, 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 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 (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 等上面选择习题, 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 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 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 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 虽然他们回答各异, 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 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 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 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它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 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 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 这样的题目, 学生往往易于接受, 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 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 既不盲目降低要求, 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 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 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 逐步加深,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 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 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 使基础知识内化, 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面向大多数学生, 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 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 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 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 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 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 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 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 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授人以“渔”。因此, 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 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 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 其实, 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 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 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 老师讲评试卷时, 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 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出这个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 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 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 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 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 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 让学生相互讲, 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 很有道理, 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 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 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 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1) 这道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样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 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 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 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 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 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 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形成多变导向,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 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 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 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 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 (1) 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3)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 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 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 在正常发光时, 谁更亮? (5)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 要使它正常发光, 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6)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哪个亮些? (7)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 哪个亮些? (8) 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两端电压之比%%;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 (9) 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0) 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 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 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 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摘要:目前, 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 尤其是习题课,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 教师觉得很机械, 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 教学效果欠佳, 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 如何科学选择习题, 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选择习题,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 2003, (11) .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3

【关键词】变换;反思;拓宽

一、改编习题的功能

1.改编习题,变中求“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科学复习课中,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改编习题,变中求“同”,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

科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万千,但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因此在科学复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能力。

3.改编习题,变中求“广”,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将两个电阻R1=10,R2=5串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路上,求电路中的电流。

[变式题]将两个电阻R1=10,R2=5串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路上,通电1分钟,求电路中你能求出的所有量。

通过变式题在将电学中所有公式复习了一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改编习题的功能的常用方法

1.变换习题条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改编习题条件指的是依据学生的知识、智力的不同水平,对构成习题的条件要素进行变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

1.1关注关键词

如果变换习题中的重要词语,则结论会大相径庭。

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去掉题中“斜”字变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包括垂直入射)。

去掉关键词“斜”,结论就完全不一样。

又如“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肯定是化合物”去掉题中“纯净物”变为:“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单质(包括混合物)。

去掉关键词“纯净物”,结论就不同了。

1.2增和减习题条件

将习题条件进行增减,在细微差别比较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变式题]增加“3.2克”、 “8.8克”、 “7.2克”变为: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增减条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到差别,培养学生细心习惯。

1.3互换变量

在电学中,学到的科学量有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其它量。

如: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1A”,乙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题中控制了两个变量电流I和电阻R,由此而确定的因变量有电压U和电功率P也随之确定,因此,只要I、R、U、P中任意控制两个即可确定另两个,可以对上题进行改编。

[变式1]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10V ”,乙标有“15Ω,9V”,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变式2]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V,10W”,乙标有“9V、5.4W”,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变式3]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A,10W”,乙标有“0.6A,5.4W”,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习题改编后,学生感到新鲜,同时将电学中的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复习。

2.反思习题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1结论的正确性

反思结论的正确性是指在依据习题条件得出结论后,思考这些结论是否符合有关规律及客观事实,有无遗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如: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25克食盐溶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很容易求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事实上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8克食盐,结果不符合实际。

2.2结论的可能性

反思结论的可能性是指依据习题条件考虑多种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烧杯中装有水,在水中放人一木块,静止时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大多数学生得出答案为B,他们只考虑烧杯中水未装满情况,未考虑水装满情况。学生未从多个角度反思答案的可能性。

3.拓宽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

3.1提倡一题多解,增强解题能力

学生在运用一种解题方法得出结论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对习题进行一题多解,改变传统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单向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电阻是12欧的小电灯,正常工作时电压为6伏,若把它接在8伏的电路上,需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分析一:从欧姆定律分析

R2=U2/I2

U2=U-U1

I2=I1=U1/R1

分析二:从串联电路电阻

特点分析

R2=R-R1

R=U/I

I=I1=U1/R1

分析三:从串联电路电压分配特点分析

U2/U1﹦R2/R1

U2=U-U1

分析比较后发现,第三种方法不需要求电流最为简便。

3.2简单化处理习题,使学生解答问题简便、省时

简单化是指除了用常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之外,可恰当地运用“特殊规律”、“特殊公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解答问题简便、省时。

例: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上经过一桥时, 船上一小木块掉进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分析一:如果以桥为参照物,过程很复杂,学生不易分析清楚。

分析二:以水为参照物,则水可看作不动。因为船顺水追赶用了1h,则说明从木块落水到船上的人发现也花了1h,总共用了2h。木块在这两小时内走了5400m,速度为水速。

代入公式v=s/t=5400m/3600×2s=0.75m/s

显然以水为参考物将问题简单化,学生易理解。

三、改编习题应注意的问题

1.改编习题要有典型性

改编习题是重要的,但是变式的成效不取决于其运用的数量,而是在于其是否具有典型性,能否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与原理时摆脱感性经验片面性的消极影响。

2.改编习题要抓住科学本质

所谓“万变中识宗”,是针对学生认识现象形成概念得出规律而言的;所谓“万变不离宗”,是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而言的。设计不同的变式练习,以显示其科学本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增强思维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改编习题要有层次性

进入复习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

在复习课上将习题经过种种处理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科学复习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3

[2]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2003,(11)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八中学)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篇4

1-10 纯铁点阵常数0.286nm,体心立方结构,求1cm3中有多少铁原子。解:体心立方结构单胞拥有两个原子,单胞的体积为 V=(0.286×10-8)3 cm3,所以1cm3中铁原子的数目为

nFe 12228.5510(2.86108)3

1-11 一个位错环能否各部分都是螺型位错,能否各部分都是刃型位错?为什么? 解: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一根位错只有一个柏氏矢量,而一个位错环不可能与一个方向处处平行,所以一个位错环不能各部分都是螺型位错。刃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如果柏氏矢量垂直位错环所在的平面,则位错环处处都是刃型位错。这种位错的滑移面是位错环与柏氏矢量方向组成的棱柱面,这种位错又称棱柱位错。

1-15 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氏矢量及位错线的方向如图1-51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位错线的性质,并指出刃型位错额外串原子面所处的位置。

D C

A B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5

姓名: 得分: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郁热(yù)沉吟(yǐn)汗涔涔(jīn)....B.伺候(cì)惊愕(è)昧良心(mèi)...C.离间(jiàn)卑鄙(bǐ)哭哭啼啼(títí)....D.谛听(dì)烦躁(zào)规规矩矩(juju)....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看这些傢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B.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C.侍萍的像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侍萍走头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 我们__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 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__,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 《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__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A.暂时 委屈 纠缠 B.暂且 委曲 纠缠 C.暂时 委曲 纠葛 D.暂且 委屈 纠葛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部分,不能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举.....步维艰)

B.以后她又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遇人不淑)

C.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软硬兼.......施)

D.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蒙...在鼓里)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列台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5.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是什么? 答: 6.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时,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周朴园听到鲁侍萍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汗涔涔地”? 答:

《雷雨》参考答案

一 1.A(“吟”应读yín,“涔”应读cén)2.B(A“傢俱”应为“家具”,C“像”应为“相”,D“头”应作“投”)

3.D(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暂时:名词,指短时间。暂且:副词,暂时,姑且。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没有委屈,实际是说反话。委曲:勉强迁就。纠缠: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4.C。A项,“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一步都十分不容易。B项,“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端的丈夫。C项,“软硬兼施”,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一齐用(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蒙在鼓里”,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二

5.从字面看,似乎是在赞扬侍萍,实际上是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周朴园是一矿之董事长,又以道德高尚自居,但又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因此才这样说。)

6.表现了侍萍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愤恨。(侍萍听到周朴园的一番话,联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不禁满腔悲愤。)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6

一、填空题

1、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平面,为 水平面

2、土的工程性质有:土的可松性、密实度、密度、透水性及 干密度

3、在刚体上受两个力作用,要使刚体平衡,其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线上。

4、钢筋工程所用的钢筋,按其化学成份,分为低碳钢筋和低合金钢筋,5、基础的类型有很多,如按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 筏形基础和

箱形基础等,6、建筑物屋顶的形式有四大类:分别是平屋顶、坡屋顶、曲屋顶和 多波

式折板 屋顶。

7、平开木门主要是由门框、门扇和五金零件组成。

8、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N)或千牛顿(KN)

(注:答对

一个算全对)

9、尺寸图样的重要组成,尺寸是 施工 的依据。

10、阳台是楼房各层与房间相连的室外平台,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空间,可起到纳凉,观景,养花等作

11、平行于正立投影面的平面,为 正投影 面。

12、建筑按使用功能划分:分有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13、当气温变化时,墙体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出现不规则的裂缝,为防止这种情况,在建筑物沿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设置竖缝,让建筑物有自由伸缩空的余地,这种缝称之为 伸缩缝(注:答对一个算全对)。

14、土的密实度即土的紧密程度,通常用 孔隙比(ρ)表示。

15、抹灰工程中,按使用要求及装饰效果不同分有一般抹灰,特种砂浆抹

灰和 装饰 抹灰

16、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其它有力作用,它必定受到一个 反

作用 力

17、屋顶通常由屋面、屋顶承重结构,保温层和 隔热层、顶棚 组成。

18、建筑按层数划分,分为低层结构,高层结构和 超高层结构。

19、房屋建筑结构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 木结构。20、建筑平面图的朝向,一般在底层平面图上画出 指北针

来表示。

21、平行于侧立投影面的平面,为 侧平面。

22、在填土方工程中,对于含水量水量超过 30﹪ 的土,不可用于回填。

23、当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差别较大,为防止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所设

置的变形缝,称为沉降缝。

24、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表态,二是使物

体 产生变形,25、石材是指从沉积岩,变质岩和 火成岩 三大岩系的天然岩体中形采出

来的岩石,26、涂料中常常含有苯、二甲苯、氨气和 乙苯或三甲苯、四甲苯等有毒物

质。

2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后张法的施工工艺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先张法的施

工工艺 复杂。

28、一套完成的施工图应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施工图、暧通施工图、智能电气(弱电)施工图和 总平面图 等内容,29、平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 有组织排水。

30、中国的树木有乔木和

灌木 两大类,共7000余种,其中1000余种具

有使用价值,31、一个形体复杂的物体,可以把它看作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称为 组合体。

32、结构平面图的定位轴必须与 建筑平面图 一致。

33、用一个假想的水平面,从窗洞口的位置剖切整个房屋,移去上面部分,做出剖切面以下部分水平投影,所得到的房屋水平剖面图,称为 建筑平面图,3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

35、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冲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缝,称为 防震缝,36、如果物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该力系称为平衡 力系。

37、生产水泥的原料主要包括:石灰石,粘土和

铁矿粉。

38、建筑物的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 人工地基

两大类。

39、民用建筑通常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楼梯,屋顶和

门窗 六

大部分组成,40、玻璃载割尺寸的留量,一般按实测长、宽各缩小 3 MM米准。

二、判断题

1、由于不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称为非燃烧体构件(对)

2、为了防止梁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重量过重引起梁中下垂,所以梁的模板

超过4米以上时底模板应起拱(对)

3、吊项工程主要由吊筋(杆)、龙骨(格栅)和和饰面板组成(对)

4、抹灰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硬性胶结材料和气硬性胶结材料(对)

5、砌体施工时,上下错缝的距离应大于120毫米(错)

6、木结构由于自重轻,构造简单,不易腐蚀等特点,所以应大力提倡使用

木结构,(错)

7、混合砂浆的强度高,所以混合砂浆应用在地面以上的砌筑(对)

8、抹灰施工时为了确保抹灰砂浆和基层粘结牢固,施工前应对基层适当浇

水湿润(对)

9、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搅拌机卸料后在在马路上行走的时间

(对)

10、水磨石地面施工采用水泥浆固定分格条时,水泥浆应低于分格条,以

方便施工(对)

11、因为木材,棉布、石材是易燃物品,所以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防火。(错)

12、由面砖铺贴厕所墙裙前,应把由面砖放入水中泡着,施工时从水中把

由面砖拿出进行铺贴(对)

13、裱糊施工时基层应基本干燥,对于混凝土和抹灰面含水率不大于8﹪,对于木制品不大于12﹪(对)

1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同时又需照顾到施工的方便(对)

15、板的长边与短边跨度之比小于

2、称为单向板(对)

16、楼地面是房屋建筑底层地坪和楼层地坪的总称、由面层、垫层、基层

组成(对)

17、建筑装饰用的溶剂(如乙醇、甲笨、松节水等)具有挥发性,所以不

会对人的呼吸道造成影响(对)

18、抹灰施工时应一次涂抹,这样可以避免起鼓(错)

19、裱糊工程是在顶栅、门窗、楼地面工程完成,水电设备工程安装后才

可进行(对)20、从楼下第一个踏步起一个方向直达楼上、中间没有休息平台的楼梯,称为双跑梯(错)

三、选择题

1、为了保证人们上下楼不易滑到、可以要踏步前缘做2-3道(A)

A、防滑条 B、防震条 C、防锈条

2、汽车式起重机吊装时(A)

A、不可负载行走 B、能负载行走 C、经验算后可负载行走

3、地下室防水工程采购用防水砼施工时,施工缝(C)

A、不得留设 B、设在底板上 C、设在墙上

4、实心砖砌体要求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B)

A、70﹪ B、80﹪ C、90﹪

5、室外台阶一般包括平和(C)

A、斜坡 B、滑道 C、踏步

6、设某杆原来长度为400毫米,经拉伸后的长度为400.8毫米、则杆的应

变是(C)

A、0.002 B、0.02 C、0.2(注:杆的伸长=400.8-400=0.8毫米)

7、为了防止钢筋锈蚀、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应有足够的(B)

保护层。

A、木块 B,混凝土 C、砖块

8、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

A、C10 B、C20 C、C30

9、梁的截面高度可根据刚度要求按高跨比来估算,简支梁的高度为跨度的1/8-(A)

A、1/14 B、1/34 C、1/54

10、锤击沉桩较适宜采用的方法是(C)

A、轻锤轻击 B、轻锤重击 C、重锤低击

11、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如果能用一个力代替时,这个力就叫作该

力系的(B)力

A、分 B、合 C、传

12、在组织施工时可采用依次作业,平行作业和(A)方式。

A、流水作业 B、流动作业 C、固定作业

13、用先张法拉预应力筋时、当设计无要求时砼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

准值的(C)

A、95﹪ B、85﹪ C、75﹪

14、混凝土在空气硬化过程中,体积减少的现象称为(C)

A、热胀 B、徐变 C、收缩

15、钢筋的主要化学成份是(B)

A、碳 B、钢 C、铁

16、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一个平衡力系,(C)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A、改变 B、影响 C、并不改变

17、水流通过土中孔隙难易程度的性质,称为土的(B)

A、可松性 B、渗透性 C、饱和性

18、形成投影应具备投影线、物体和(A)

A、投影面 B、投影墙 C、投影布

19、砖墙每日可砌的高度不宜超过(C)

A、1.8M B、2.8M C、3.0M

20、为了便于排出室内积水,楼面应有(A)的坡度

A、1﹪--1.5﹪ B、10﹪--15﹪ C、15﹪--20﹪

四、问答题:

1、门窗的作有那些?

答:有采光、通风、观察、传递、围护及装饰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板的厚度有何要求?

答:板的厚度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抗裂的要求,从刚度条件出发,板的最小厚度对于单跨板不得小于L0/35。对于多跨连续板不得小于L0/40(L0为板的计算跨度)如板厚满足上述要求,即不需作挠度验算,一般现浇板板厚不宜小于

60MM。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答:

1、能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高强度混凝土性能,减少了钢筋用量,截面小,减轻了构件自重,增大了跨越能力,适用于大跨度结构,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一般不产生裂缝或裂小,结构耐久性好。

3、预应力梁使用前有向参拱,因此在荷载作用下其挠度将大大减少,所以预应力结构刚度大。

4、处理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遵循的程序?

答:

1、迅速抢救伤员并介护好事故现场,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

2、企业领导接到事考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迅速组织事故调查组:

3、调查组进行现场勘察:

4、根据调查和现场勘察结果,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

5、根据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6、根据事故后果核定事故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写出报告:

7、对事故审定并提出结论,经有关机关审批后方可结案

8、员工伤亡事故登记

五、名词解释(四题)可以随便组合)

1、气硬性胶结材料、常见有那些?

答:气硬性胶结材料有石灰、石膏、菱苦土,水玻璃等。

2、楼梯坡度

答:楼梯的坡度是指梯段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连线与水平形成的夹角,梯梯的坡度大不应适中,坡度过大,行走易疲劳,坡度太小,楼梯占用的面积增加,不经济,楼梯的坡度范围超过23°~~45°之间,最适合的坡度为30°左右,坡度较小时(小于10°时)可将楼梯改坡道,玻度大于45°改为爬梯。

3、框架结构

答:指承重方式是以梁、柱组成的骨架承重受楼板及屋顶传达来的全部荷载的建筑,常用于荷载及跨度较大的建筑和高层建筑,这类建筑中,墙体不起承重

作用。

4、玻璃

签:玻璃的种类可分为:吸热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镀膜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钢等

5、膨胀珍珠岩

答:膨胀珍珠岩是由天然珍珠岩煅烧而成的,呈蜂窝泡沫状的折色颗粒,是一种高效的绝热材料,其堆积密度为40—500KG/每立方,导热系数为0.047---0.07QW/(m,k)最高使用湿度可达800C。最低使用湿度为-200C,具有吸湿少、无毒、不燃、抗菌、耐腐施工方便等特点。

6、块料地面

答: 块料地面是把地面材料加工成块(板)状,然后借助胶结材料贴或铺砌在结构层上。常用胶结材料有水泥砂浆、沥青玛蹄脂等。

7、雨棚

答:雨逢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入口处上方用于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袭并有一定装饰作用的不平构件,雨逢大多为悬挂式,其县挂长度一般为1—1.5米

8、石膏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课 篇7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目前多数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已不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 而是科研和生产一线, 带之而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应加强, 二是需求量增大, 培养节奏应加快。为此, 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缩短为2年 (上课时间压缩为10个月, 毕业论文时间压缩为14个月) , 这便出现了培养质量如何保证这一难题, 急待解决。

另外,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已陆续结束, 研究生教学评估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经开始了此方面的工作。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 为配合评估, 围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教学体系确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完善等方面均有许多工作要做。加之, 研究生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确立中, 有些课程存在仓促“上马”的问题, 也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方面虽存在诸多问题, 只因已讲授多年, 方式和内容上已成定势, 难在短时间内更改。此外, 还有些实践性很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专业方向脱节和没有相应的实验等问题需要解决。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无机化学硕士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 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 结合课程和设课的目标与宗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效果。对于规范研究生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教学体系确立和教材编写

(1) 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 制订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 规范教学内容

近年来, 利用专业派出的多位访问学者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研, 以及对国内同类重点高校的调研, 在对国外5所著名大学和国内7所重点大学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为理科硕士点, 但在哈工大是由具有工科背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点改办) , 包括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 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方便了教师授课, 具体了教学内容和要求, 规范了研究生学位课教学。三年的实践效果表明, 有较大的可行性。

(2) 提供实施教学的依据, 编写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教材

配合理论课教学, 编写了《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教材 (研究生专用) , 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配合实验教学, 修订再版了《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 (本教材的93个实验分12编, 含本科一般院校实验、本科重点院校实验、硕士研究生实验三个层次) , 于2006年8月哈工大出版社修订再版;于2005年编写了《功能材料制备—特色实验部分》校内讲义;三本教材覆盖教学大纲中涉及的全部内容, 使得研究生教学有据可依, 方便了学生学习, 提高了课程的规范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改革

(1) 提出分层次教学以培养拔尖人才的主导思想

学科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 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本课程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36学时。在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上, 首先给出功能材料的基本设计思想, 结合焙烧、提拉、溶胶-凝胶、水热合成、固相合成、化学气相沉淀等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 介绍人工晶体、纳米粉体、功能薄膜、功能陶瓷、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等几种重要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 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

这种做法的基本考虑是, 本学科点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除了必须对论文工作的研究方向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和研究能力外, 还应该对本硕士点其他研究方向所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种对代表专业方向的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进行讲授并配备实验的做法, 达到了“变空洞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一方面, 使研究生对专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专业知识的深广度有所提高, 研究思路有所明确,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 加强了研究生之间对课题的熟悉, 方便了后续毕业论文工作, 也为就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提供了条件。

(2) 采取“专人专题”讲授, 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全部授课内容分为5个专题, 由有相应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的多名导师分专题授课, 授课教师以博导为主。而且讲课内容分基本部分和拓展部分, 杂化材料制备工艺基础部分采用了双语教学。在保证基本教学效果的同时, 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次教学。

(3) 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补相促

结合授课教师科研成果, 配合专业方向, 开发了PbTiO3改性纳米陶瓷的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水热合成法制备BaTiO3纳米粉、花生酸/ATO超薄膜的LB方法制备与表征、功能晶体LiNbO3的生长及光电性能测试、ABO3型纳米粉/IP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TC特性、POS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等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等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这些实验全部是由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 并在教学中连续实践三届。解决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实验工艺的可行性等问题。

3.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改革

随着研究生教学的日益规范, 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学位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及总成绩等联系逐渐紧密, 成绩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但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考核体系中, 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成绩的给出有较强随意性, 普遍较易通过或分数较为集中, 多数情况下拉不开成绩档次, 考核环节缺乏严谨和规范性, 很难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能力。针对此种情况, 在研究中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 采取笔试、实验、英语科研论文三结合的考试方法, 在每个专题部分都安排一次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 每个同学都围绕个人毕业论文方向写出一篇英语科技论文, 作为课程理论部分考试的一部分,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硕士生中已连续进行三届, 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 一定程度的解决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问题。

三、应用效果

经过在硕士点三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学位课程所讲内容、所做实验均为本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典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手段, 为后期的硕士论文工作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生进行论文工作的适应性和进度、效率较前大为增加;且为后续从事材料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择业和适应工作提供了方便。

2.通过此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改变了以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只对某一领域熟悉, 与将来工作的选择和要求很难对应的状况, 能做到对几个大的方面理论和实验的了解, 方便择业和工作的适应。且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也会为同一专业从事不同课题的同学间开展讨论提供方便, 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既扩展了专业知识面, 又通过相互出谋划策解决了论文工作中的问题, 加快了论文工作的进度, 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同时, 由于选择本课程的外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以及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参与, 大大扩展了学科点影响,

3.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题研讨、英语科技论文撰写, 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同时亦使导师和学科点对研究生业务素质全面了解, 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和后续选择拔尖人才 (攻博、留校)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摘要: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针对开设的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位课, 对其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性环节,分层次教学,研究生学位课,功能材料,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曾攀.重视传统课程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谈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1) :31-34.

[2]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6) :81-89.

一节习题课 篇8

当然不是每节课都能等量的达到这三个目的,具体课节往往有所侧重。下面以具体的一节习题课为例进行探讨。

在学完《机械能》和《动量》两章之后,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力学知识的能力,开展了一节主题为“多过程力学综合题分析”的习题课。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明确各过程间的联系”。

首先让学生观察用冲击摆测弹丸速度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这个实验有几个物理过程?各过程是怎样联系的?(两个过程:碰撞、摆动;联系:弹丸与摆箱碰撞后的速度是摆动的初速度。)

分析:这两个过程各遵循怎样的物理规律?

结论应是:碰撞——动量守恒;摆动——机械能守恒。然后将实验编成习题。

例1.用冲击摆测定弹丸速度。若摆箱质量为M,悬线长为L,质量为m的弹丸射入摆箱和摆箱以共同速度起摆,偏离中心的最大偏角为θ,求弹丸的速度。

这里要向学生指出,像这样包括碰撞、摆动等多种现象的综合题就是多过程综合题。让学生求解例1并思考(暂不要求回答):对这样的多过程综合题如何研究?

注:从学生已分组做过的冲击摆实验开始讨论,难度小,展开自然,易为学生接受和引申。这是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的方案。

例2.质量M=200克的小球A,自25厘米高处沿光滑的倾斜轨道滚下,与静止在斜轨底端的质量为m=100克的小球B正碰,如碰后A的速度是碰前的,方向不变,B球碰后沿平直轨道前进2米后停下来,求B球所受的阻力。(用倾斜轨道装置演示题意。)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几个物理过程,过程间的联系以及所遵从的物理规律,再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不同点:例1中两个过程的研究对象都是弹丸和摆箱系统,例2中三个过程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例1的待求量寓于初过程中,例2的待求量则寓于末过程中。因此我们说隔离分析各过程时要分别选取研究对象,并且在初学时要注意思维的方向:对例1宜用逆向思维,从末过程解起;对例2宜用顺向思维,从初过程解起。这可使思路清晰。

解例2(强调画好草图):

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画草图;分清过程,抓准联系,注意思维方向;对各过程分别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确定解题依据的物理规律;列解方程,讨论结果。

例3.例2中若不知A球的碰后速度,而已知B球在水平轨道上所受阻力为球重的0.1倍,求碰后A球的速度(其他条件不变)。

组织学生按解题思路求解。

回到思考题,归纳对多过程综合题的研究方法:把复杂的过程看作是由几个比较简单的过程组成的。向学生指出,这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节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从个别实例出发了解多过程力学综合题的构成特点和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上,意在使学生掌握分析、求解物理题的要领,记住思路、方法等物理概括,而不是去死记具体的习题,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有助于减轻学生对综合题的恐惧感,对扫除题海战术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上一篇:升本成功的学长日志下一篇:孙思邈中医院“二甲”评审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