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2024-07-02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共6篇)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1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部分

一、填空题

1.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有:()、()、()、()、()、()。

2.拉伸试验可以用来测试()、()、()。3.塑性可由()和()两种方式是表示。4.硬度表示方法有三种,分别是:()、()、()。5.布什硬度的压头有两种,()和()。6.一个洛氏硬度单位是()mm。

二、判断题

1.面收缩率表示塑性比伸长率表示塑性跟接近真实变形。()2.疲劳强度的单位是KPa/m2。()

3.布氏硬度计适合测量灰铸铁、非铁合金及较软的钢材。()4.洛氏硬度是根据压痕直径测试材料硬度值。()

三、单项选择题

1.布氏硬度的符号是:

A、HA B、HB C、HC D、HD 2.布氏硬度符号中,HBS表示:

A、压头是淬火钢球 B、压头是硬质合金 C、压头是高铬铸铁 3.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A、HL B、HN C、HR D、HQ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材料的刚度?

2.什么是材料的强度?什么是屈服强度?什么是抗拉强度?

3.什么是材料的塑性?

4.什么是材料的冲击韧性?

5.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强度?

6.“520HBW10/1000/30”的含义是?

7.三种硬度的测量标准有何不同?

D、压头是金刚石

铁碳相图部分

一、填空题

1.纯铁的同素异构体有()、()、()。2.共晶反应的方程式是()。3.共析反应的方程式是()。4.包晶反应的方程式是()。5.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碳含量分界点是()。

6.亚共晶白口铁和过共晶白口铁的碳含量分界点是()。7.奥氏体最大含碳量为()。8.铁素体最大含碳量为()。

二、判断题

1.实际讨论的铁碳相图的含碳量范围是0.0008~6.69%。()2.莱氏体的物相包括α-Fe和Fe3C。()3.珠光体的物相包括α-Fe和Fe3C。()4.初生奥氏体存在于过共析钢中。()

5.珠光体的组织特征是平行线状黑白交替的铁素体和渗碳体。()6.板条状渗碳体出现在过共晶白口铁中。()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铁素体?它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奥氏体?它的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渗碳体?它的特征是什么?

四、计算题

根据铁碳相图计算含碳量为0.5%,0.77%,1.2%,2.11%,3%,4.3%,5%的常温下各组织的含量?各物相的含量?

热处理部分

一、填空题

1.普通热处理有四种,分别是:()、()、()、()。

2.冷却的方式分两大类,即()和()。3.连续冷却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和()。

4.共析碳钢TTT曲线中,高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中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低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5.珠光体型组织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可以分为()、()、()。

6.上贝氏体的形态为()。7.下贝氏体的形态为()。

8.马氏体分为()和(),又称为()和()。

9.热处理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种,预备热处理有()、(),最终热处理有()、()。

二、判断题

1.根据片层厚度由厚到薄排列顺序为: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

2.上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3.马氏体中碳含量小于0.2%时,组织为板条马氏体。()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热处理?

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过冷奥氏体?

4.什么是孕育期?

5.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征分别是什么?

6.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有哪些?

7.什么是退火?退火的目的是什么?

8.什么是正火?

9.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10.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

11.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Ac1+30-50℃?

12.淬透性的定义是什么?

13.淬硬性的定义是什么?

铸造部分

一、填空题

1.合金流动性差,浇注时铸件容易产生()和()的缺陷。2.在铸件的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和中间凝固以及()三种方式。

3.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减的容积得不到补足,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空洞。按照空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为()和()两类。

4.要使缩孔进入冒口,就要实现()凝固的原则,使冒口()凝固。

5.铸件热裂的特征是裂纹短,缝隙宽,形状(),缝内呈()色。6.铸件由于壁厚不同,冷却速度不同,收缩不同,所以容易产生内应力,通常室温下厚壁受()应力,而薄壁受()应力。

7.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易使铸件产生()缺陷,防止此缺陷的工艺方法是实现()凝固。8.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是:()和()。

9.灰口铸铁和可锻铸铁以及球墨铸铁三种铸铁在强度相同的前提下,塑性和韧性最好的是()铸铁,次之是可锻铸铁,最差的是()铸铁。

10.可锻铸铁的制取方法是,先浇注成()铸铁件,然后进行长时间的()。

11.KTH300—06是()铸铁,其石墨形态为()。

12.QT400—17是()铸铁,其石墨形态为球状,“4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400MPa,“17”表示()。

13.手工整模造型的特点是分形面选在零件的(),模样做成整体,不但造型过程简单,而且铸件不产生()等缺陷。

14.普通车床床身毛坯铸造浇注时,导轨面应该朝(),钳工用工作台浇注时其大平面应该朝()。

15.型心头可分为()和()两大类。

16.下列铸件在批量生产时,最合适的铸造方法是:大口径铸铁污水管用()铸造;汽车用铝合金活塞用()铸造。

17.离心铸造必须在离心铸造机上进行,根据铸型旋转轴空间位置的不同,离心铸造机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判断题

1.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因此,为了防止浇不足缺陷,浇注温度越高越好。2.合金的铸造性能是一种机械性能。

3.HT200,ZG45,ZCuSn5Zn5Pb5,QT600—03等几种材料中,铸造性能最好的是HT200。

4.铸件在凝固收缩阶段受阻时,会在铸件内部产生内应力。

5.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使铸件产生应力和变形。

6.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对正常浇注温度下已定成分的合金,其收缩是不可避免的,收缩的体积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铸件的缩孔是不可避免的。

7.与灰口铸铁相比,铸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铸造性能。8.化学成分是影响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唯一因素。

9.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大,合金的铸造性能愈好。

10.合金的固态收缩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

11.铸件由于壁厚不同,冷却速度不同,收缩不同,所以容易产生内应力,通常室温下厚壁受拉应力;而薄壁受压应力。

12.在保证铸型充满的前提下,生产中广泛采用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生产工艺。13.灰口铸铁的强度随着截面积的增加而增加。14.孕育铸铁件上厚大截面的性能比较均匀。

15.铸铁中的石墨呈片状时,在石墨片的尖角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铸铁的抗拉强度低、韧性几乎为零。

16.由于铸造生产的发展,砂型铸造将逐步被特种铸造方法所取代。17.可锻铸铁是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经受振动的厚壁铸件。

18.特种铸造在特种条件下具有先进性,但不能完全代替砂型铸造。19.对铸件需要切削加工的重要表面铸造时应朝上放置。

三、单项选择题

1.合金的流动性差会使铸件产生下列何种铸造缺陷()

A.偏析 B.冷隔

C.应力

D.变形

2.下列零件中最适合用灰口铸铁制造的是

()

A.汽车活塞

B.轧辊

C.压力机曲轴

D.车床床身

3.被广泛用来制造机床床身.机器底座的灰口铸铁因为有良好的()

A.低的缺口敏感性 B.切削加工性 C.减振性

D.耐磨性

4.设计薄壁铸件有“最小壁厚”的规定,主要根据是()

A.合金的流动性B.合金的收缩性C.合金的抗裂性D.合金的吸气性 5.常用的铸造合金中流动性最好的是()

A.可锻铸铁

B.灰口铸铁

C.球墨铸铁

D.白口铸铁

6.常用鑄造合金中收缩性最小的是

()

A.灰口铸铁 B.可锻铸铁

C.球墨铸铁

D.铸钢

7.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流动性最好的合金是()

A.共晶合金成分

B.亚共晶合金成分

C.过共晶合金成分

D.结晶间隔宽的合金

8.不同的铸造合金,其最小壁厚的规定不同,主要是根据合金的()A.流动性B.收缩性C.吸气性

D.氧化性

9.以下牌号的铸造合金中,σb最高的是

()

A.HT150 B.QT500—07

C.KTH300—06 D.KTZ450—06

10.用HT150生产一壁厚不均匀的铸件,该铸件在()的强度与牌号中的强度值近似。

A.壁厚10mm左右B.壁厚30mm左右C.壁厚50mm左右D.任意地方

11.可代替铸钢的铸铁有

()

A.孕育铸铁 B.球墨铸铁 C.白口铸铁

D.灰口铸铁

12.兵马俑铜车马的驮手铜像,按真人1/10的尺寸进行缩小复制,最合适的铸造方法是()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铸造 C.熔摸铸造

D.压力铸造

13.生产普通车床床身应采用

()

A.熔模铸造

B.砂型铸造C.压力铸造

D.低压铸造 14.设计铸件结构时其分型面尽量选择

()

A.对称平面

B.曲面

C.最大截面

D.最小平面 15.目前砂型铸造方法应用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过程简单B.适应性广 C.铸件机械性能好D.生产率低

16.大量生产铝合金照相机壳,应采用的制造方法是()

A.金属型铸造成形

B.压力铸造成形

C.冲压拉深成形

D.冲压焊接成形

17.生产内腔形状复杂的钢件,毛坯的加工方法用

()

A.焊接

B.铸造

C.锻造

D.冲压

18.为了提高铸铁件的强度,在不改变壁厚的情况下,常采用的措施是

()

A.增设拔模斜度

B.增设铸造圆角

C.增设加强筋或改变截面形状

D.改变壁薄厚过渡

19.灰口铸铁壁越厚,其强度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壁越厚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同时由于()

A.晶粒粗大

B.气孔越大C.冷隔越严重D.浇不足越厉害

20.大量生产气轮机叶片应采用的铸造方法是()

A.熔模铸造

B.金属型铸造 C.压力铸造

D.砂型铸造

四、简答题

1.下列铸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在原图上进行修改

或另画出合理图形。

2.如图所示轧钢机导轮铸钢零件,铸造中出现缩孔,试分析原因;并说明采取的防止措施。

3.大批量生产下图所示灰铸铁零件,铸造毛坯要求不使用型芯和活块,采用两箱造型,请修改此零件结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重新画出修改后的零件图,标出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焊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焊接

2、熔化焊

3、压力焊

4、钎焊

5、焊接接头

6、焊接热影响区(HAZ)

7、焊接坡口

8、焊接性

二、简答或论述

1、焊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与其他连接工艺(例如铆接或螺纹连接)有何优势和缺点?

2、主要的焊接方法有哪些?具体要求有何不同?

3、常规的熔焊接头可以分为几个区?为什么说焊接接头是一个组织及力学性能不均匀体?

4、绘图示意说明常见的焊接接头及焊接坡口的型式

5、焊条电弧焊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6、埋弧焊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7、钨极氩弧焊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合

8、CO2气体保护焊的原理、特点、适用场合

9、简述焊接中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及氩气、CO2的主要作用

10、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什么是焊接电弧,焊接电弧可以分为那几个区域,温度分布有何特点?

12、什么是熔滴过渡,一般分为哪几种形式?

13、电阻焊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14、什么是摩擦焊?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15、钎焊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16、焊接热过程有何特点?

17、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形成及其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18、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有哪些消除或防止措施?

19、防止焊接结构脆性断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0、影响材料的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评价材料的焊接性有哪些方法?

21、试比较一下低碳钢与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性的不同

22、焊接结构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哪些?

三、分析题

1、如图所示低压容器,材料为20钢,板厚为15mm,小批量生产,试为焊缝A、B、C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并简要说明选择理由。

2、分析下图中所示焊接结构哪组合理,并说明理由。

锻造部分

一、填空题

1.金属的加工硬化是指塑性变形后其机械性能中强度和硬度(),而塑性和韧性()的现象。

2.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强度升高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它可以通过()方法消除。

3.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后的回复温度T回=()T熔(金属熔化的绝对温度);再结晶温度T再=()T熔。

4.锻造时对金属加热的目的是()和()。

5.45钢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是(),在此温度区间,该钢的组织主要是()。

6.碳钢随含碳量增加,其锻压性能变(),高碳钢的始锻温度比低碳钢的始锻温度()。

7.衡量金属可锻性的两个指标是()和()。

8.影响金属可锻性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和()两大方面。

9.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三个方向承受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好,()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差。

10.锤上模锻的终锻模膛设飞边槽的作用是()和()以及保护模膛等。

11.模锻件的分模面即上下模在锻件上的(),为了便于模锻件从模膛中取出,锻件沿锤击方向的表面要有一定的()。

12.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和()两大类。

13.板料落料时,凹模的尺寸()落料件的尺寸,而凸模的尺寸小于落料件的尺寸;板料冲孔时,凸模的尺寸()孔的尺寸,而凹模的尺寸大于孔的尺寸。14.板料拉深时拉深系数m愈小,板料的变形量愈(),故多次拉深时,m 应愈取愈()。

15.为使弯曲后角度准确,设计板料弯曲模时考虑到()现象,应使模具的角度比需要的角度()。

16.板料弯曲时,弯曲线应()纤维组织,弯曲方向应()纤维组织。

17.板料冲压基本工序冲孔和落料是属于()工序;而拉深和弯曲则属于()工序。

18.按照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挤压可分为()、()、()和()。

19、锻造前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降低(),并使()均匀。

二、判断题

1.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2.变形金属经再结晶后不仅可以改变晶粒形状,而且可以改变晶体结构。3.钨的熔点为3380℃,当钨在1200℃变形时,属于冷变形。

4.金属存在纤维组织时,沿纤维方向较垂直纎维方向具有较高的强度,较低的塑性。5.锻造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故只能用热处理的方法加以消除。

6.金属材料凡在加热条件下的加工变形称为热变形,而在室温下的加工变形称为冷变形。7.钢料经冷变形后产生加工硬化而提高强度,钢锭经锻造热变形后因无加工硬化,故机械性能没有改善。

8.自由锻不但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锻造形状简单的锻件,而且是锻造中型锻件唯一的方法。

9.模型锻造比自由锻造有许多优点,所以模锻生产适合于小型锻件的大批大量生产。

10.胎膜锻造比自由锻造提高了质量和生产率,故适用于大件,大批量的生产。

11.带孔的锻件在空气锤上自由锻造时,孔中都要预留有冲孔连皮,而于锻后冲去。

12.自由锻造可以锻造内腔形状复杂的锻件。

13.锤上模锻可以直接锻出有通孔的锻件。

14.自由锻件上不应设计出锥体或斜面的结构,也不应设计出加强筋,凸台,工字型截面或空间曲线型截面,这些结构难以用自由锻方法获得。

15.锤上模锻时,终锻模膛必须要有飞边槽。

16.锻造时,对坯料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所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17.制定锻件图时,添加敷料是为了便于切削加工。

18.曲柄压力机上的模锻不能进行拔长.滚压等制坯工序

19.在空气锤上自由锻造有孔的锻件时,都不能锻出通孔,而必须留有冲孔连皮,待锻后冲去。

20.板料冲压的弯曲变形,其弯曲的半径越大,则变形程度越大。选择题

1.钢料锻前加热必须避免

()

A.氧化皮

B.热应力

C.过烧

D.脱碳

2.锻件坯料加热时产生的过热现象主要指()

A.晶界形成氧化层

B.晶界杂质熔化

C.晶粒急剧变粗

D.晶粒细化

3.滑移总是沿着()晶面和晶向进行。

A.与外力成45度的B.密排

C.非密排

D.任意的

4.设计零件时的最大工作切应力方向最好与钢料纤维组织方向成()

A.0度

B.30度

C.45度

D.90度

5.金属经过冷变形后,有()现象。

A.加工硬化

B.回复

C.再结晶

D.晶粒长大

6.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A.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完全退火 D.球化退火 7.为了提高锻件的承载能力,应该

()

A.用热处理方法消除纤维组织

B.使工作时的正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C.使工作时的切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

D.使工作时的正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

8.冷变形强化现象是指金属冷变形后

()

A.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提高

B.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D.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下降

9.起重用10吨的吊钩,最合适的材料和生产方法是()

A.ZG35铸造而成B.35钢锻造而成C.QT420-10铸造而成D.35钢钢板切割而成

10.锻件拔长时的锻造比Y 总是()

A.=1

B.>1

C.< 1

D.无所谓

11.胎膜锻造是在()设备上使用胎膜生产模锻件的工艺方法。

A.自由锻锤 B.模锻锤

C.曲柄压力机

D.平锻机

12.生产500Kg 以上的锻件毛坯,应采用

()

A.模型锻造 B.胎膜锻造 C.机器自由锻造 D.手工自由锻造

13.自由锻锻件上不应设计出

()

A.平面

B.消除空间曲线结构 C.圆柱面 D.加强筋

14.绘制模型锻件图时与绘制自由锻件图时考虑的不同因素有()A.敷料 B.分型面C.锻件公差D.锻件加工余量

15.板料冲压拉深时,拉深系数m总是

()

A.>1

B.=1

C.=0

D.<1

16.拉深系数(m)是衡量拉深变形程度的指标,当变形程度愈大,则

A.m愈大

B.m=0.5

C.m>0.5

D.m愈小

17.大批量生产小锻件应采用

()

A.胎膜锻造

B.模型锻造

C.手工自由锻造 D.机器自由锻造

18.拉深时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单面间隙Z与板厚度S应是

A Z

B.Z>S

C.Z=S

D无所谓

19.利用模具使平板坯料变成开口空心杯状零件的工序叫做()

A.拉深

B.弯曲

C.翻边

D.成型

问答题

1.题图所示钢制拖钩,可采用下列方法制造:

(1)铸造

(2)锻造

3)板料切割 试问何种方法制得拖钩其拖重能力最大?为什么?

()

()

2.冲压下图所示桶形件,所用条料为宽105mm,厚1mm的低碳钢板,按先后顺序指出需要哪些冲压基本工序?如果拉深1次完成,请计算拉深系数。

3.如图所示零件为2mm厚的低碳钢板冲压件,试写出该件的冲压工序,并绘出相应的工序简图。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2

课程设计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实践课, 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网络教学, 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7],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的积极性和改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创造性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一、研究的意义

材料加工工程能力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该能力的培养要靠材料加工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来实现。“材料成形基础”是我校材料加工工程系的一门主干课程, 与其配套的实践课程就是“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是以零件图为依据对零件形成的全过程 (包括毛坯的制造及后续工序的处理) 进行工艺设计[8],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后, 初步具备材料加工工程设计能力。该课程设计与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材料加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该平台按“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主创建, 由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主要在计算机上, 使用该平台“自主学习”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这是对传统课程设计 (从查手册到趴图板) 有意义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平台中介绍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应用和材料成形知识及新工艺、新方法, 并且运用动画技术把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工艺流程及零件全面展现给学生, 在动态的三维视觉中轻松地汲取知识。平台中循序渐进的实例导学使学生对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由“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设计效果。

二、研究设计

1. 总体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我们创建了“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很快地查到各种工艺代号、图形的标准画法及工艺设计所需的数据资料, 还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及比较选择较为合适的工艺方案, 节约学生大量的设计时间, 提高设计质量,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使学生信息、图纸信息无纸化管理成为现实。“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主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步骤划分模块, 分为工艺设计指导、教学图纸管理、工艺路线、工艺设计、试题库系统和探讨园地等六大模块。工艺设计指导模块分为工艺设计各子模块的使用说明及其演示两部分。使用该模块,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平台的使用方法和工艺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2. 教学图纸管理。

教学图纸管理模块分为用户登录、图纸分配查询、学生管理、图纸管理、超级管理和用户注销。该模块能对图纸和学生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并能自动或手动给学生分配图纸。

3. 工艺路线和工艺设计。

工艺路线模块分为确定毛坯类型、零件的作用分析、工艺路线 (包括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和生产类型四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在进入工艺设计之前确定零件应使用的毛坯制造方法等。工艺设计模块分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四个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都包括了相关的详细资料、公式计算、设计方法与步骤等。在铸造模块中主要包括铸造工艺设计, 绘制铸造工艺图、铸件图, 填写工艺卡,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其中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有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铸造工艺参数的查询、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冒口及冷铁设计等[9]。在锻造模块中主要包括自由锻和模锻锻造工艺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锻造工艺性分析、参数选择、确定坯料质量、确定工序、锻造设备的选择、绘制锻件图、填写锻造工艺卡和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在焊接模块中主要包括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接头与坡口形式的选择、焊条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焊接设备及参数选择、绘制焊接工艺图、补绘部件图、填写焊接工艺卡及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热处理模块包括七个部分:确定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选择热处理方法与代号、选择热处理参数、选择热处理设备及工具、查看热处理工艺曲线、热处理缺陷分析和填写热处理工艺卡。

4. 试题库系统。

研究了学生计算机自主考试与老师对学生面试的有机结合途径。创建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题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的题库维护和该专业学生的网络考试, 在该题库中共有试题1500多道。学生和老师都能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进入本系统, 进行相关的维护或考试。对学生, 本系统能够完成自动组题 (或抽题) 和自动网上阅卷, 考试成绩能快速响应;对于老师, 本系统能对试题库进行扩展性维护, 能方便增加和修改试题, 并且能查询学生的成绩。

5. 探讨园地。

在该计算机平台的探讨园地中设有在线讨论、问题解答、学生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在各自计算机上进行设计交流, 自由发表设计看法, 并且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老师可以进行远程解答。学生还可以对该计算机平台及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价, 老师对使用该平台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可进行分析。

6. 开发工具的选择。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定位于B/S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 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形成所谓3-tier结构。该平台使用ASP开发环境, 在其中使用VBScript或Java Script脚本语言来进行程序的编制[10]。平台中所使用的数据库为ACCESS数据库, 利用Dream weaver、Front Page进行网页制作, 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与制作, Auto CAD绘制零件图。

三、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通过七届大约2800名学生的使用,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部分调查结果是:学生和老师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创建持肯定态度, 学生中认为该平台对学习和设计有帮助的占93%;认为此平台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的占94.5%。53.8%的学生认为利用该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课程设计比传统课程设计方法优越。大多数教师和同学认为使用该软件系统完成课程设计的效果较好。说明此平台的创建是必要的, 并且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是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桥梁, 此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工程背景的环境, 有助于学生接触和深入了解材料成形生产工艺流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高然, 康月娜, 陶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3) :110-111.

[3]梁冬梅, 李宝宝.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 2011, (5) :161-162.

[4]杨俊杰.浅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 :160-161.

[5]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11, (4) :90-91.

[6]周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26) :181-183.

[7]李永夫, 徐秋芳, 姜培坤, 等.论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3) :202-203.

[8]胡亚民.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9]李魁盛, 马顺龙, 王怀林.典型铸件工艺设计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3

关键词: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双语教学 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60-02

Practical Reform of Bilingual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Zeng Bin1,2 Liu Qiyuan1 Zeng Wujun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2.College of Fu Ro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415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domestic bilingual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author gave several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bilingual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bilingual teaching task.Especially the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bilingual textbooks,network platform and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bilingual course;practical reform

目前,国家“211”和“985”重点院校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这些学校已在双语教学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许多研究成果[1]。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自学能力较弱,同时双语教学师资也相对欠缺[2]。上述差异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难以照搬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湖南文理学院从2009年开始对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开始了双语教学尝试,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有关经验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1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是:普通高校在校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虽然不如重点高校,但本课程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的,经过两年的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按要求已掌握了约5000个英语词汇,能阅读一般英语文章并能够进行必要的会话,而且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四级、六级考试,已具备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等课程,对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这就为在普通高校开展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创造了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两方面的有利条件。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教材的改革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原汁原味的风味,但是由于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容易知难而退,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自己编订了讲义,对原版的教材进行注释,这样可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兼容中英文教材的优点,专业词汇增加中文注释,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2.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和双语教学课时严重紧张的情况,建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的双语教学网络平台。例如将上课的过程进行录像,方便学生课后自学。并且收集材料成形技术方面的英文音像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纯正的英文讲解,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英语的听力能力。同时在网络上形成互动,通过网络平台的论坛进行英语的交流,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若有必要则在下次课堂上及时加以引导解决。

2.3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采用外语与汉语交错讲授。到底采用全英文讲解还是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目前存在着一些争论。笔者发现,全程英语讲授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容易造成视听疲劳,影响教学效果。而使用英语与汉语交错讲授,如果中英文比例把握不当,又容易使英语好的同学意犹未尽,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针对不同难点的专业知识,笔者采用不同的中英文比例。例如:对于冲压模具部分的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在专业课程中完成了冲压模具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对此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以英语授课为主,仅在部分难点句子辅以中文解释;而对于铸造这部分内容,由于相应的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减少英文讲授的份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通过这种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中英文讲解比例内容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提倡互动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学初期,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句子指出,要求学生翻译,再请其它的同学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和句型;教学中期,每次课堂留出一段时间,让同学在讲台上演讲,由于演讲内容是事先布置的,所以同学们都事先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准备好了英文演讲稿。在这部分教学改革中,专业英语的学习已经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后期,由于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在课堂内分组进行讨论。在教学改革的最后阶段,老师已经由惯常的教学中的“教”的主体变为“学生”的一部分,并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过程中。

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双语教学的第一目的在于专业知识的传输。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例如在讲解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动画形式,播放蜡模制造、结壳、脱蜡、焙烧、浇注等全过程的动画,产生直观的视觉震撼作用,同时配合课堂双语讲解,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通过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这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双语教学手段在这门专业基础课中的运用所遵循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有志于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的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其教学规律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卓,陈红荣,欧少端.高校专业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30-131.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4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在铸件热节处安放冷铁能够起补缩作用。()

2.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3.铸造裂纹按形成的温度范围可分为 热裂 和 冷裂。()

4.铸造的实质使液态金属在铸型中凝固成形。()。

5.铸钢可以用来进行锻压加工。()

6.凝固温度范围大的合金,铸造时铸件中易产生缩松。()

7.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8.冲模可分为 简单冲模、连续冲模、复合冲模 三种。()

9.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是连续模。()

10.特种铸造主要用于生产大型铸件。()

11.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钎焊可分为硬钎焊、软钎焊两类。()

12.冲压工艺生产率高,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13.电阻焊分为点焊、缝焊、对焊三种型式。()

14.用离心铸造法生产空心旋转体铸件时,不需用型芯。()

15.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16.铸铁的焊补方法分为热焊法和冷焊法二种。()

17.液态金属在金属铸型中的流动性比在砂铸型中好。()

18.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是复合模()

19.合理选择焊接顺序,可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应尽量使焊缝自由收缩而不受较大的拘束。()

20.焊接构件中,用得最多的接头型式是对接。()

21.手工锻造适应于单件小批和大型锻件的生产。()

22.铸件的形状与结构应与零件相同。()

23.拉深系数越小,表明拉深件直径越小,变形程度越小。()

24.自由锻是巨型锻件成形的唯一方法。()

25.圆角是铸件结构的基本特征。()

26.焊接后焊件的冷却速度越快越好。()

27.用冲模沿封闭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来的部分为成品,这种冲模是落料模。()

28.锻造加热时,时间越长越好。()

29.板料冲压所用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

30.冲压零件在弯曲时,变形主要集中在圆角部分。()

31.金属型铸造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黑色金属铸件。()

32.某厂需生产8000件外径12mm、内径6.5mm的垫圈,采用连续冲模比简单冲模好。()

33.CO2气体保护焊属于电阻焊。()

34.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

35.地坑造型适合于大、中型铸件的大批大量生产。()

36.酸性焊条对铁锈、油污和水分等容易导致气孔的有害物质较敏感,焊接时,容易生成气孔;碱性焊条对油污、铁锈和水分敏感性较低。()

37.热应力是一种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

38.用直流电焊机焊接时,不存在正接或反接的问题。()

39.金属的可锻性常用塑性和 变形抗力来衡量。()

40.纯铝的塑性比铝合金好,低碳钢的塑性比中高碳钢的好,碳素钢的塑性比含碳量相同的合金钢好。()

答案:

一、判断题(100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5

《材料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实际意义都较强的课程。它主要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学及燃料燃烧学的相关内容。

《材料工程基础》包含了材料的制取与合成、材料的成型与加工、材料的改性与表面加工以及材料的复合四大篇材料的支取与合成包括材料的熔炼,材料粉末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材料的成形与加工包括金属的液态成形与半固体态成形,金属塑性加工,粉末材料的成形与固结以及高分子材料成形与加工。材料的改性与表面加工包括金属材料的常规热处理,材料的表面改性,材料的表面防护,薄膜制备技术。材料的复合包括复合材料基础,金属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它具有理论不易掌握,概念和方程较多且容易混淆,对学生高等数学知识及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且加以灵活应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改革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变教学手段和几个方面对Ⅸ材料工程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探讨。1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目的是教授学生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与计算方法,而不是形成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1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可能在课程考核中获得好的成绩,但是在遇到实际的材料工程问题或后续课程的学习时无从着手。实际上,掌握该课程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际生产中解决工程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当同学掌握r相似理论,不仪对于流体力学中各种力学相似准数容易理解,当学习到对流换热时各种热学准数也很容易掌握。再比如在专业课学习中讨论玻璃窑炉内压力过大的原因有哪些时,同学很茫然,不知道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这说明机械符号的记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在教学中反复强化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建立了该学科的思维方式时,同学们就能够根据能量方程中能量的转换关系来解决问题。

2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在《材料工程基础》这门课中,有很多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能量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导热方程的推导等,可以采用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质疑,探讨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当同学某一方面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后,可以开设讨论课.教师提出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同学通过讨论后进行解决,教师启发引导,进行教学互动。例如:当同学完成传热学理论体系的学习后,教师可以提出在玻璃窑炉设计过程(或实际的操作)中,怎样强化有益传热?通过这种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町以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报告,解决一些简单的项目。比如换热器问题,教师有计划地拟定一些分析和设计题目,提出某工程应用要求,作为任务提供给同学,由同学自学完成各种换热器的分析,计算,提出应用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推动力 3.1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其具有运用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推导演绎出相关的理论,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更适合这种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同时,这门课的工程实践特性又使得学生需要学生更深入和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内涵。为了使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各种视景、动画、三维演示课件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导热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I的讲解,通过传统黑板的逐步演绎.推导、论证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r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导热问题的的方法。而对于诸如辐射换热过程中投射辐射和有效辐射等这样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三维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对现象本身有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将板书、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调呆板变得丰富生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相长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典型特点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理论。如何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课老师与实践老师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理论数学要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巩固和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密切结合实际操作的需要,让学生了解该理论的学习可以应用干工程实际中的那些地方,从而既保证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我们学校该门课学习的过程中,安排有学生下厂实习的时间,理论课老师可以借助于此机会,带领同学把相关的内容从理论上的理性认识和生产中的感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引领学生回忆不同风机的工作原理,选型及不同的风机调节的方式,然后带领学生现场观察各种风机的结构,使用及调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上的内容与现场的工程实际相结合,不但加深r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常用的老师讲解,学生操作验证的方法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辅导的方式。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它将金属、陶瓷、高分子等不同材料的微观特性和宏观规律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对生产、使用和发展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材料科学基础的学习,我对材料科学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认识!何谓“材料”?我认为就是人们所谓“物质享受”的物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要求标准也在提高,这就带来了材料的新发展。高分子材料作为材料科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我认为高分子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环保。因为材料是为人类服务的,而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切新发展都要做到环保才可以。如原来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不能够再生产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新高分子材料。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地球随着高分子材料消费量的增加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除此之外,毒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像PVC及各种有毒涂料这类材料也不应该在胡乱用下去了,科学家、制造商应该去寻找更安全,无毒害的替代材料,这才是发展的主线。其次,我觉得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就是易于使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在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所以材料也应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新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应该改变指向,面向大众市场,这样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血液,也能让大众接触新材料、去了解新材料,也有助于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可以研制一种低成本的抗拉能力强的纤维并制成绳子,来取代人们普遍使用的凉衣绳,这就消除了绳子蠕变快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带给人们方便。再比如,书籍上可以生产一种纸张替代物来做书,这就为书籍老化与折损找到了解决办法,也节省了木材。相信这种新高分子材料书籍的推出也一定会受到公众的欢迎。但仅仅这些还不够,随着生产与科技发展,社会对材料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复合化、高功能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等等。下面谈谈我对这几方面的理解:

——对于高性能化,我想起老师第一节课讲的人们对材料的要求——高强、轻质、多功能。当今科技发展迅猛,很多方面都对材料有着很苛刻的要求。所以说,高性能材料的开发与研究是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建造跨海大桥所要用的桥墩材料就是一个难题,要具有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性质。再比如科学研究对光学材料的要求也促使了如光致变色光学树脂等一系列高性能聚合物光学材料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提高性能,可以改变分子结构去寻找最适合的构造,也可进行多种聚合物的复合,达到1+1>2的目的。

——对于复合化,首先要讲到复合材料,它可以使组成材料获得某单一材料所没有的性能。这样就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至于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共混、填充等方式改变其性能,也可以进行化学改性或表面改性。通过各种工艺生产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便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港口及道路设施上了,达到促进发展,造福百姓的目的。

——对于高功能化,这是个新要求,目前也只是发展初期。但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已经出现了很多,这也使功能高分子材料成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类别。最引人关注的功能高分子莫过于医用高分子了,人工脏器等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社会医疗水平,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各种医用工具如胶粘剂、缝合线等也大多采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这也将是未来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精细化,我认为它是个技术要求。它的要求是使工艺分辨率控制在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并向纳米级发展,因为我们知道纳米材料的性能很奇特,许多材料精细到纳米级后都具有了很多特别的性质。这方面的要求是让材料科学改进工艺水平去制造更多新的材料。

——对于智能化,我觉得就是让材料具有一种自我反应能力。它是让材料本身带有生物所具有的高级功能。如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橡塑材料以及各种智能仿生材料等。这些材料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也让生活更加人性化。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篇6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5、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6、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dq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重视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 1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渠道;

2重点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3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 5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的来源;

6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7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lx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那得从公元5000年前说起,有了人类以后,经过漫长的迁徙,最后繁衍后代,寻找他们适合的居住环境。逐渐形成类文化,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各名族语言文字特点显示了各名族的人类生活文化特点。

rh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指民族自身发展社交往程失自民族特征接受别民族 特征 变别民族组部社现象社程 民族同化强迫同化自同化两种类型

二、民族化指民族部原属民族实体化现象 其往往由民族迁 徙等原导致民族居住域隔离造

三、民族组合指部民族或其部特定条件重新组合新民族现象

四、民族融合指世界切民族民族特征 经期共同性增基础融体 民族差别终整体消失现象

五、民族消亡指世界各民族经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同民族实体作客观存自行消失现象民族融合民族消亡途径式民族消亡民族融合实现结民族融合 实现民族终消亡

sm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基本自治制度。主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实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ss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ss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教育

纵观中国教育的历史一直都没有走上正轨,总是在病态中创造所谓的辉煌。在辉煌的背后又有多少真正的社会价值是教育中产生的。在耗费了巨大的国家财力和吸纳民间倾家财富的同时,又造就出多少真正的有用人才。社会巨大的财富创造有多少是经过了教育之手呢。教育的真正价值是否开始让人们开始反思了呢。

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竞争瓶颈的人类又如何去面对未来呢。总不能把培养的“人才”贴上教育的标签去掠夺财富而不是去创造财富吧。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地反思吗?高成本低产出的教育作为我们制造精英路线的唯一理由是否不太充分呢。

教育本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是什么原因让这根链条支离破碎。这个链条什么时候能够完整的科学客观地连接协调起来,去培养人们超越生物的本能呢。

教育的本身不是花钱用来贴标签的,不是培养肉体信息与知识储存器的,更不是培养纸上谈兵的高手、按图索骥而脱离实际妄自尊大的强行退化的活化石。

看看我们的教育成果就不难发现,优秀的人才都攀登到了纸上谈兵的高峰了,无论是说是讲,无论是逻辑、知识结构,都让你无懈可击。让外行看着往往激动不已,多高的素质。让我们领导也看得心花怒放,这是教育成果啊。但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造就出来的恰恰是苦果。殊不知这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产物,没有能力为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反而在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由于我们体制的漏洞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不易被人发现的,造就出这种成千上万只会说不会干的脱离实际的人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ss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它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建设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明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wg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文化灿烂。但总体讲都属于中华民族。生活在中国大地的中国人,不管属于那个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一份子。所以民族团结等同于国家团结。所以民族关系的趋势,一方面可以各有特色,一方面也必须归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分裂就等同是国家领土分裂。民族团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zs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决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zy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zm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坚持群众自愿。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明确指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与否和如何改革是本民族自己的事,由本民族群众自己决定。因此,在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领导要带头,反对任何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2.注意调查研究。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特点和多重性功能,在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表象和形式,浅尝辄止,而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考察,对其良与陋、益与害,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精华”得以发掘并真正发挥其自身特有的活力和价值;也使落后、有害的“糟粕”得到正确的认识并被摈弃。

3.遵循循序渐进。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民族性和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千家万户。因此,改革必须立足于全局,进行整体规划。另外,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基础上,又不能搞“一刀切”。改革应当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现状,有区别地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使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层次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与当地的接受和传承能力相适应。4.尊重客观规律。一定的风俗习惯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改革风俗习惯的目的是使其适应变革了的和正在变革的经济基础和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虽然必须在充分认识和能动把握它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未来风俗习惯进行超前预测,以此使今日的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自身发展轨迹的必经阶段,而不致发生相悖或偏离,但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施却不能超越这一必经阶段。当今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实践,不能是人为的、脱离时代的“超前”改革 zy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上一篇:封装工艺论文下一篇:看护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