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2024-05-2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精选8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1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整体目标

1、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2、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3、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复习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63名,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学习态度及书写状况较差,学习习惯很差,基础薄弱,班级整体的水平较低。

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五、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七、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八、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20日到期末考试 共18课时。

课文内容:4课时

基础知识:3课时

积累运用:3课时

阅读:5课时

作文:3课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字词)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掌握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3、能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4、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三、复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并记录合作过程以及在归纳整理复习资料过程中的收获(发现);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还有什么难题需要全班同学帮忙解决等等能展现你们小组的劳动成果的资料。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组:按格式把本册生字词进行归纳并正确注音。

第二组:为本册“生字表”中的生字找出形近字,并归纳组词。第三组:归纳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第四组:收集本册出现的成语(尤其是“词语盘点”中的)成语,并注释。

四、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目标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字词知识在每次单元测试中的占分比例,明确复习目标,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二、分组展示复习资料,分享成果与经验

1、各组展示,比一比哪个组展示的成果最丰富、最有借鉴价值,以及展示的形式最受大家欢迎。

2、老师相机指导。

3、对认真完成资料准备,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习热情。

三、知识点结合相应题型练习,结合以往曾出现的测试题型,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整理的知识点将以什么题型出现进行预测。(同学们整理复习资料这样认真,那么以下的测试题一定难不倒你们啦!愿意接受挑战吗?)

五下语文期末句式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出现过的句式练习,如:修改病句、改写句子、缩句扩句、关联词填空等。

2、分清基本的类型,运用正确的符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前面我们对每个单元的课文复习了一遍,今天起,我们将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这节课,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句式。

2、出示学过的句子练习类型,学生回忆。

修改病句、改写句子、缩句扩句、关联词填空、二、分类复习:

(一)修改病句。

1、修改病句就会用到修改符号,说说有哪些符号? 删

2、出示病句,说说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 ①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搭配不当)②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前后矛盾)③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常识错误)④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句子不完整)

⑤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关联词用错)⑥ 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改正并认识了错误。(语序错乱)⑦护士回答说:“你没有体温。”(用词不当)⑧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语义重复)

3、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4、学生练习:

5、师小结:同学们的练习做得很好,相信对修改病句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了,在做练习的时候还要仔细一些。

(二)、改写句子。

1、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改写句子的方法。比如:改反问句、陈述句;改成比喻拟人的写法;扩句和缩句等。出示类型。

2、反问句和陈述句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意思相同,语气加强。)出示例句体会:

反问句: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 陈述句: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回顾改反问句的方法:加反问词,改肯定否定,加语气词和问号。从上面的句子中画出来。

试一试: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那么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注意什么呢?也来试一试:

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这本书是你的。

这场决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3、看看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4、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上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更加生动了。你会用吗?试一试?

1、她的脸红了。

2、星星布满了天空。

3、邱少云趴到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4、落叶飘落下来。

5、垂柳的倒影映在溪水中。

三、小结:

五年级语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第八条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爱读书,乐于读书,形成快乐语文观。【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复习重、难点】

1、将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加以总结,能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爱读书,每天都在读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得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总结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不再是爱读书却又怕读书。板书课题:阅读归类复习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老师总结阅读步骤,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步骤 :浏览全文 知其大意 找准句段 细细揣摩紧扣中心 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4、联系生活实际……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阅读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6、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 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 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总结创新,追求个性。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小结: 五下发言稿复习

教学目标:复习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学生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教学过程:

一、复习发言稿的一般内容。

出示一份学生竞选班长写的发言稿,说说写发言稿一般要有哪些内容:(1)开篇点题,亮出观点: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直接亮出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用具体材料说明自己的优势,讲清自己的打算:我为什么能当班长;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总结收尾,激情致谢:用简洁明了的话总结所讲,再次点明主题,发出号召,表达谢意,进一步激发听众的情感。

二、发言稿在语言上的注意点。

再看《班长竞选发言稿》,体会一下,在语言上要注意什么。(生动吸引人、诚恳、坦率,简洁、幽默风趣、条理清楚,有创意等等)

三、不同类型的发言稿比较

欣赏几篇不同类型的发言稿,选自己印象深的那篇发言稿,说说他写的发言稿成功之处在哪儿?

(从写作材料是否真实新颖、开头或结尾是否精彩、语言是否简洁、幽默等等进行评价。)

刚听了几种发言稿,有竞选的、有慰问老人的、有得奖表示感谢的,你们觉得这几种发言稿在写的时候,在语言、内容或写作思路上该注意些什么呢?(主要是后两种)

(慰问敬老院的发言稿,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发言稿中的话语要“上口”,要让他们一听就懂。内容上要突出“尊敬老人”这一主题,用事例来说明,呼吁大家尊敬老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得奖感言在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之后应该生动扼要地讲述自己成功的经历,以引发大家的思考,让大家听后有所收获。)

四、练习写发言稿。

1、出示虚拟情境:

(1)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2)虚拟情境二: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

(3)虚拟情境三:你评上了“十佳优秀队员”,你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感言。

(4)去残疾人学校慰问残疾人,请你代表同行的师生讲话。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境(尽量与上次习作时所选类型不同)进行练习。

2、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指名学生上台发言,同学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内容是否适合: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3、学生各自修改发言稿。

五下《写信》习作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学会用书信的方式和人交流;掌握书信的格式;能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同学的信,称呼就写“*老师”、“**10 同学”。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先写问候的话。如果是回信,先要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中提及的问题或要求办理的事情作出回答。如果写的事情较多,可以分段写,一件事情写一段。每段起行空两格,转折顶格。

(3)结尾。结尾可根据写信人跟随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等。祝愿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写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写上跟随对方相应的称呼,如“儿”、“弟”、“学生”等等。

(5)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最好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此外,如果信已经写完,又发现内容有遗漏,或某件事叙述不够全面时,在信的后面还可以补写。但是在补写的话前面要加上“还有”、“另外”、“再”;或在后面加上“又及”等字样。

信写好了,要寄出去,还必须要有信封。现在的标准信封是横写的。信封上面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下面写寄信人的地址、姓氏及邮政编码。

2.写得好不好,关键在正文。写信的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说要说清楚明白。写信时,不管目的是什么,都必须把话写得清楚明白。因为,收信人不在你的身边,你不把话写得一清二楚,人家看了就会不明不白,甚至发生误会。因此,写信时必须考虑好要写哪几件事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把你要写的内容叙述得清清楚楚。

(2)书信感情要真挚。写信就是和收信人交谈,只是交谈时,收信人不在面前,而是通过书面语言把要说的话写出来。说话要有感情,写信同样要有感情。母子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写信时都要表示自己的一番真情。

(3)语言要得体。写信时要注意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关系不同,用语要有所不同。给长辈写信,要用敬语;给同辈写信,也要讲礼貌。

1.请你和西南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关爱。

五下人物描写习作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同学们,第七单元都是人物描写,我们认识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如圆滑善变的王熙凤、顽皮好强的嘎子,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他们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些人物写活的。

2、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读读第七单元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1、小组互读互改。

注意点:(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阅读范文,找差距

范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一特点凸现出来的。

3、、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范文的启示以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描绘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2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二、填空。(11分,一空一分)

1西部,祖国地图上神奇的土地!本学期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那里别样的景致,如果有机会,你想去那儿看一看_____。

2四大名著里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书中有个军师智多星叫_____。

3我们的祖先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快捷方便。

4看到你的同学小明整天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业,请你用一条名言劝说他珍惜时间:_____

5徐庶进曹营_____

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_____

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自于_____,后来用来称赞_____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学校将在各个水池上方贴上宣传标语,请你写一条: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一题一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

2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更形象生动。)

3()能捐出70元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填合适的关联词。)

4《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意思不变)

四、判断题。(8分)

1“美伦美奂、莞尔一笑、迫不急待、铤而走险”这四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

2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

4,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足汽车。(

)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转折。()

6“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7国外有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这说明他们的维修人员非常不敬业,工作不认真。(

)

8“折”是个多音字,“折本”时读“zhe”。()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词赏读。(10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

1将此词补充完整。(1分)

2这是_____朝_____ 的作品。(2分)

3,“清平乐”是_____,“乐”读_____ 。“村居”是_____。(3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相媚好:_____

亡赖:_____

5作者最喜欢小儿,为什么?(1分)

6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你能再写出两句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吗?(1分)_____。

二、课内阅读。(10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曾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这个片断选自于____的_____。(2分)

2诸葛亮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他料事如神,心思灵巧得到了神奇的地步,可以用“_____”成语来形容他。(1分)

3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在文中划上波浪线。(1分)

4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1分)

5他为什么又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分)

6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1分)

7诸葛亮为什么敢“饮酒作乐”?(1分)

8在小说中,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你认为他是“神”吗?为什么?(1分)

9你还能写出一个出自于这部小说的一个故事吗?(1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畜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出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

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戛然而止

骂骂咧咧

皮开肉绽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2分)

3“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指_____,“这般”指_____ 。(2分)

4文章第三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的描写,表现了老牛_____;“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牛的_____ 。(2分)

5第四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哪个语句?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2分)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1分)

7读了此文,我们深深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作为孩子,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正如那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所言“_____,_____”。(2分)

8我们在为老牛无私的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深为祖国西部严峻的缺水形势而忧虑!但愿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2分):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许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或哪些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篇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归类复习、按单元复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通过归类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教学内容,能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 一定的做题能力。

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的巩固。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做题。后进生的

教学方法:师:导学鼓励,引导点拨。生:抄写、背诵。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复习古诗词

教学重点 背诵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诗意。

教学设计:

一、《牧童》 唐 吕岩

1、默写: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全诗的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回 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3、《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二、《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1、默写: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意思: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 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三、《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大儿锄豆溪东,中

1、默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重点句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3、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 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4、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5、这首词反应了朴素、温暖而又风趣的乡村生活。

四、《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 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词语解释:

(1)甚:很。

(2)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3)诣:拜见。

(4)乃:就,于是。

(5)示:给……看。

(6)曰:说。

(7)未:没有。

3、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 了水果,其中有杨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 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 姓想到了孔雀;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启示我家的果”这 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巩固日积月累内容。

教学重点 名人名言、对联、歇后语、成语积累。

教学设计:

(一)《浪淘沙》 唐 刘禹锡

要求背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关于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言和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

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 术形式。对联的种类大致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肝胆相照

赴汤蹈火

愚公移山

风雨无阻

冲锋陷阵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扶危济困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程门立雪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五)与古代名著相关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

目瞪口呆 娓娓动听 仪表堂堂

健步如飞

点头哈腰

语重心长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形容人物外貌的: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描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描写人物说话时情态的:低声细语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八)积累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强调奉献精神)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 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鼓舞人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 对一切)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本册词四字语积累

一、熟读词语

1描写人物外貌的: 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骨瘦如柴 描写人物神态的: 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3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巧舌如簧

5.描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7.表现机智勇敢的: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生 奋勇当先

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胸有成竹

目瞪口呆 9.含有动物的: 指鹿为马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守株待兔狐假虎威鹤立鸡群 10.互为反义的:

a.表里如一 黑白不分 黑白分明

是非曲直

b.先礼后兵

大惊小怪有气无力前因后果苦尽甘来前俯后仰

c.无独有偶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南腔北调优胜劣汰 明争暗斗 顾此失彼 里应外合 瞻前顾后 d.喜新厌旧此起彼伏三长两短争先恐后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11.互为近义的:

a.惊涛骇浪 : 争分夺秒 同舟共济

交头接耳

丰衣足食

精打细算 b.花言巧语 :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胡思乱想聚精会神通宵达旦

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负荆请罪精忠报国围魏救赵指鹿为马完璧归赵

13.反映口才差的:语无伦次 漏洞百出

张口结舌

二、说说词语意思。

三、听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掌握本册文中出现的人物特点。

一、学生讨论人物特点。

二、师帮助总结出人物特点。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孩子

《晏子使楚》 :晏子是个爱国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的人。

《半截蜡烛》 :杰奎琳是个沉着、机智、勇敢的孩子。

《金色的鱼钩》 :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桥》 :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 :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 :蔺相如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 :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景阳冈》 :武松是个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猴王出世》 :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活泼可爱、亲和友善、敢作敢为的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孩子。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 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刷子李》 :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金钱的魔力》 :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第 五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草原》A 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 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 说说 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 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 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C 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 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A 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 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B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出神——微笑—— 第一单元课文要点复习。严肃——沉思——微笑。C 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 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 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 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 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 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 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D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思 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 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 六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课文要点复习

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 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 风的场景,而《清平乐· 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6《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A 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8《童年的发现》 A 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 B 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 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C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 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 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 童年发现。D 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 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 哥白尼发 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 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 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 和向往。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 七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课文要点复习。

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 谈轶事的小说。

B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 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 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 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 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 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 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 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 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 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 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 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 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 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第四单元课文要点复习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 课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 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 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C 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 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 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E 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答:首先都是用 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 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 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B 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 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16《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 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 得生的希望的“靠山“。A 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 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B 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 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17 《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 6 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 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 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 九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课文要点复习。

教学设计:

18《将相和》:“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A 本篇课文 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B 司马迁,汉代; 《史记》 :被鲁迅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 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 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 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 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 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 2 个故事是第 1 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 结果,又是第 3 个故事的起因。

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 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A 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 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 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 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 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 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20《景阳冈》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 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 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 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C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A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 回。作者吴承恩

B 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 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 特点。

第 十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六单元课文要点复习。

教学设计:

A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2、近代,依靠交通工 具的邮政系统。

3、现代,电报、电话。

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B 古人传递信 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 调查研究问题: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定一个简 单的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4、形成自己的观点。5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 究报告的写法: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方法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4、结论 第 十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七单元课文要点复习。教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A《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 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 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B《临死前 的严监生》 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 《儒林外史》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 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 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3《刷子李》

A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B 刷子李:技艺高超

C 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D 文章最后一 句话意思有:

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 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2、“刷子李”的绝活是

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3、“刷子 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节选美国 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的短篇小说 《百万英镑》 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 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第 十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 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 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 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 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 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篇5

1、用下列字组成成语:靡

2、找出并纠正成语中的错别字,再划去不是同一类的成语。

以逸代劳()

惊惶失措()学以至用()

义不容词()

焚书坑懦()

望尘莫急()

提心调胆()

融汇贯通()

3、补充名言及八字成语。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瑞雪兆丰年。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以下六个成语简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若有所思 冥思苦想 念念不忘 自言自语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第二阶梯:你能理解吗?(先读背再交流)

本册书中的成语名名言很多,要理解它并不难,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关键字即可,现在我们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对这些成语和名言的关键字理解了吗?

杳无音讯 悲恸欲绝 鼎鼎大名 迎刃而解全力以赴 肃然起敬

不遗余力 面面相觑 以逸待劳 所向披靡 义不容辞 豁然开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当益壮,宁以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堕青云之志。

第三阶梯:你会运用吗?

1、巧填成语。

每当你喜怒乐时,神情肯定大不一样:高兴时,你欣喜若狂;生气时,你泪如泉涌;无聊时,你没精打采;悲伤时,你悲恸欲绝。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在预赛中,先以2:1落后于新加坡选手,但她毫不气馁,仍然保持冷静,因为她知道,为国争光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全力以赴去拼最后两场比赛,在至关重要的两局中,她不慌不忙,最终成为一名鼎鼎大名的女单冠军。全中国人为之兴奋不已。

2、根据语境,填本册课本中学过的名言或八字成语。

(1)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因为人们牢记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的林则徐在书房里挂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幅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做一个胸怀宽广、为人正直、大公无私的清官。

(3)走在山间,捡起一朵落花,我会低声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做人难道不应该像落花那样知恩图报、默默奉献吗?来到荷塘边,看到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我会情不自禁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阴似箭,现大正是我们读书的大好时光。可小明一天到晚就是贪玩不学习,你会劝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考得很差,小明才感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我再也不贪玩了!”

3、请你运用所知道的成语或名言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爱德华葛利格:_________________

毕升:___________________

贺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姐:___________________

张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篇6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7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8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上一篇:郑少秋丁蟹效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下一篇:深圳市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