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2024-09-05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共12篇)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篇1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能力阶段性总结 苏赫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转眼间,我们的新课题研究已进入一个学期了,在这期间,我们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回顾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品尝成功的同时,也看到了失误之处,未能积累教学经验,使今后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破教研,落实课题研究 1,研究研究课题

这段时间里我们上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学习音乐的兴趣高,但上课无精打采等实际情况,又抓住了学生好动,爱玩,爱表扬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专题,我们组员虽少,但教师能在教研中献计献策,这段时间教研专题聚集了每一位教师思想的闪光点。在专题研究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教师间的协作能力。

2,认真做好课题组理论资料的积累

札实突出课题,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札记”不是“杂技”突出对自己研究专题的学习摘记,札记中记录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优秀教案,反思,案例。图片,调查问卷等一切可以反映专题的资料。3,优化备课

音乐教师进行了合作备课,坚决杜绝无案上课,从而全力体现教案实用,创新,个性,鲜明的要求。4,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光盘

每个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教研组成员经常观看学习优秀教学设计,一起做下来探讨优秀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个人理论学习和集中听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再提高教学水平。5,优质课竞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听课研课

认真组织教师挺小课题研究的优质课,讲课,教师在生活中把自己几点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听课教师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许多教师认为,不搞研究成绩照样好,用不着研究。但是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潜心研究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就会因此而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堂要质量,没有向40分钟要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每一位教师树立为题就是课题,时间就是研究,发展就是成果,选择研究就是选择一种具有实在意义的工作,就是寻找一份快乐。相信只有积极投入研究,发展自己的准专业水平就会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认为音乐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另外,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 音乐课不统考, 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 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 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 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 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 音乐教师素质低

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 他们中很少有人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 财政收入困难, 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 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 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 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激活思维, 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 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 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使音乐课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 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 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 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 理解得更透彻。

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修建音乐专用教室, 配置钢琴, 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 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 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 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因此, 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 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 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 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 这样可以让老师获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 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 开发农村资源, 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农村中小学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 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 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弘扬了民族音乐。同时, 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 但它地处农村, 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 只要我们稍动脑筋, 就可加工成精美而具有特色的乐器。

小学阶段如何上好音乐课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69-01

一、讲授基础知识时机是关键

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但往往比较枯燥。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且学好呢?我认为选择恰当的授课时机十分重要。如果时机选择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厌学情绪。如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1、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2、音乐知识——半音和全音。依经验得知.学生对歌曲兴趣浓厚,而对音乐知识则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课前讲授。因为,第一堂课,对学生而言,什么都是新鲜的,其好奇心理很强烈,“机不可失”,我巧妙地转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于音乐知识上来,借助钢琴,在歌曲教唱前先讲授知识,效果甚好。

二、如何教唱歌曲

1、组织教学与综合训练

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音乐化组织教学,要突出音乐课的风格和特点;综合训练要注意与本课所教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把新歌中较难的乐句或乐段抽出来,作为视唱和节奏训练。如第十一册课本第一课《甜甜的歌儿迎宾客》。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对学生来说,歌曲存在有三十二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无论是从分析节奏和教唱说,都属于难点。于是,我从歌曲中抽出几小节节奏型特别的做为视唱,首先让学生分析节奏,待所有学生掌握后,再教唱。

2、教唱新歌。这是唱新歌课的重头戏,要做到六个必须:

a认真熟悉教材;b具备良好的范唱能力;c讲解歌曲的背景和主题思想;d把住“准”字关;(如音的高低、长短、节奏的强弱、快慢以及切分音、三连音、附点音符时值的准确等等);e课内用普通话教学;f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

3、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歌曲部分:1、听歌曲录音;2、分组比赛;3、单个演唱(老师伴奏);4、全班学生齐唱。音乐知识部分:1、老师提问,学生抢答;2、甲组提问,乙组回答;3、找部分学生完成测试题。

4、适当动用激励法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必须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绪。1、精神鼓励法(即口头表扬);2、竞赛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巩固音乐知识方面。学生们往往不愿学习乐理,应用此法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3、奖励法: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时机,让课内的尖子生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成员参加演出,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颁发一定的奖励,这对学生的激励是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

三、解决视唱中的音准问题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注意力差,但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MP3里、电视里播放的歌曲,他们听几遍就能模仿的十分逼真,根据这一特点,低年级学生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进行单纯的、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而是采取的方式,用“噜”、“啦”唱不同的音高的旋律。

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学法帮助学生认识七个基本唱名,并通过演唱感知七个唱名的音高关系。手势我是这样安排的,右手做唱名手势,每移动一个位置和变换一个手形就代表一个唱名。左手根据唱名和歌词做些辅助动词。通过手挚配唱,学生不知不觉就认识和感知了七个基本唱名的音高关系。

四、引进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现代形成的一门美育学科,它是运用思维活动,将耳、嘴、脑、眼、肌肉等身体器官多位一体地、敏锐地联系起来,产生对音响的内在感受的一种音乐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富有情趣的授课方式

律动参与教学可以根本上改变教师“坐着听唱”这一现状,人在听音乐时,往往会伴随着音乐打拍子,扭身体,甚至手舞足蹈,这是人类感受音乐,参与音乐的本能。因此,把体态律动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保持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2、律动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

律动一方面通过手与脚的协调运动,发展学生的运动感,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它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具体运用呢? ①形象律动,改进抽象的乐理教学。抽象的语言常常令学生感到枯燥,如果照本宣科,势必导致学生厌学。如果采用律动教学,则立竿见影。②创造音乐欣赏中的意境。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配以适当的“采茶”动作,让大拇指与中指像打节奏似的紧扣越剧调,江南茶农丰收的情调就在上下左右飞舞的采茶动作中再现出来。

阶段小结课题研究教学小学音乐 篇4

《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渗透与教学》

课题研究阶段教学小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乐理知识课堂旨在让学生明白基础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充满对音乐的向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今后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根据音乐的特点,对小学音乐中段乐理知识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乐理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是人生当中重要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好文化知识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有良好的身体和身心状态,才能为今后步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做准备,也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音乐能帮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是培养人心灵美必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能抛开烦恼,让身心得以放松和调节,所以,在小学开展音乐课程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音乐对人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音乐课为学生带来全身心的享受。乐理知识就是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之上,对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音谱和音调等音乐基础元素进行知识性的介绍和概括,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与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比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失去了听觉,但仍然不放弃心中对音乐的激情和热爱,坚强地生活并创作了无数闻名世界、流传至今的名曲。教师给学生讲讲这些著名的传奇人物的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能带给人无穷的“精神财富”,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世界发现美、感受美。

二、注重乐理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的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认知能力,从而全身心健康发展。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乐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调,能准确地唱出八个基础音符并能画出各自的表示符号,并且能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符的正确音调,对班级的合唱也要积极地参与。音乐乐理知识与其他课程科目不同,不是“模版式”地按照课本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自行感悟其中的韵味和感情色彩,才能真正“以学助教”,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只要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教学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乐理知识就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做好对音乐各方面的知识讲解,让乐理知识变得更生动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方便学生的學习,让学生放松压力,缓解学习带来的压迫感,用学习音乐来调节情绪,真正发挥音乐的作用。

例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音乐游戏,如“魔法钢琴”、“黑白格”等,这些游戏会让学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韵味,做到“以学助教”。当今科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身边基本离不开电脑,游戏更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小学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篇5

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形成良好教育形象;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加大《德育》读本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能力。现将本学期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他所接受的养成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规范和守则学生基本都以明确,关键是在落实上。因此我狠抓落实,首先确定高目标,即: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要求学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护、学会生存;这些高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中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从基本的课堂常规、课间秩序,到和同学说话,和老师交谈,和来宾交流,从课间操如何排队、放学如何走路队、回家后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到如何保护学校环境,如何爱护公共财务,都要让学生明确事该如何做,话如何说。这些看起来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它是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要具备的,这些最基本的养成教育入手,使学生慢慢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我们学校为迎接25年校庆,投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和设施,依次我利用这些设施,把它当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利用宣传栏、阅览室、塑胶操场等对学生进行科技、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我们还利用面貌一新的教室对学生进行班风教育,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是具备一个良好的校风的前提,因此我们利用我们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我们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

山羊堡小学读书活动阶段性总结 篇6

今年,我校开展“感受公益关爱、珍惜读书时光”读书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内涵丰富文明的“学习型”书香校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教书育人及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取得明显实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人人参与。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校长动员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身这项读书活动中,并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安排了读书活动内容,从而使读书活动得以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培养师生读书习惯和读书爱好,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谱写了新的篇章。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为了搞好这次读书活动我校树立了向先进教师学习及表彰学生“十佳百优”活动,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让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演讲赛,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灵净化,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教育。

2、读书活动的举行,促进我校着力推进“四项教育”:一是深化诚信教育。推进学生诚信作业、诚信考试、诚信交往活动,培养师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二是进一步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三是加强生存教育。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是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等机构,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2、促进了以“六项评比”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午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3、通过读书活动,学生自我实践能力加强。各班级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以手抄报等独特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广大师生良好的道德风貌。

4、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学校每天下午开放图书室,进行借阅,周末每人可借阅一本书。

5、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学校要求教师每天学习不少于1小时,学校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教师们知道现在自己工作的危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所以教师们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认真记读书笔记,并能积极在读书汇报活动中发言。

6、开展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结合县局、学区读书活动计划,根据本校读书活动的进展,我校开展了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效果较好,涌现出了读书活动中的先进教师和先进学生共7人。学校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和先进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使其他教师和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活动后教师和学生读书的热情更高了。

三、活动持久,成效显著

由于我校认真落实“感受公益关爱、珍惜读书时光”读书活动,这样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建设和校风校貌再上新台阶,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大量涌现,品学兼优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也给我们创建“学习型学校”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我校校风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活动效果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通过读书月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2、促进了“感受公益关爱、珍惜读书时光”的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更美了,充满了书香气息。

五、活动中的不足及改进

1、班级、班主任对“读书活动”的落实力度差异较大。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及学生对活动的认识。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篇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其人格。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的教育目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曾这样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要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音乐教育通过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而且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音乐教育教学也就顺应潮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开发学生音乐潜能,从而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与此同时,要时时把握“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这个基本点,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在农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加要注重冲破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束缚,把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学生跟着唱的“唱歌课”转变成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实现美育教育的“动力课”。

二、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教学,并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充分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基础音乐课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学习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加强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可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根据故事编创歌词和曲子,体会其中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音乐课“育人”和“美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根本职责,我们必须不断去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动力与活力。

摘要:<正>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

论电影音乐的阶段性表现形态 篇8

[关键词] 电影音乐 表现形式 发展状况

一、电讯技术发展带动的影片录音制作的进步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叶,电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影片录音制作的巨大进步,这为电影声音理论研究中倍受推崇的声画蒙太奇手法提供了更好的表现基础,也为电影创作的复杂可能性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电影艺术也迅速地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他们有着深厚的欧洲传统音乐功底,又受到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善于运用大型交响乐富于色彩和丰满的音色配器,追求浪漫抒情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电影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使电影配乐类似于无终歌剧风格,音乐几乎从头一铺到底。并且,在这些音乐当中还能发现默片时期现场音乐伴奏中的那种“解说式”的痕迹。美国好莱坞“百老汇”式的歌舞片在花团锦簇的歌舞中消解着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和营造着一种乐观的政治氛围,此时的欧洲电影音乐创作则继续延续着浓重的学术气氛,注重音乐与电影内容的结合。随着音乐在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对旧有的表现模式革命性的冲击,电影音乐逐渐摆脱了简单图解画面的地位,开始更多地贴近影片内涵并对影片思想进行深化。

二、宽银幕立体声的应用带动电影音乐的扩展

到1940年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电影音乐已经是一个音乐创作中的高度特殊化的形式。随着电影音乐在电影领域渗透,作曲家们不愿再安分于令人发腻的后期浪漫主义音乐,而是开始尝试使用民族旋律与调式和声、或是把爵士乐的音响和节奏进行交响化处理,无调性音乐以及12音作曲技法也在电影音乐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二战结束后,理想主义破灭,犬儒主义流行,这自然使得电影艺术家将音乐的重心放置在具体音乐的用法上。事实上,在20世纪三十年代,现代音乐的概念就已经被电影音乐创作所吸收。上世纪年五十代初,面对电视业的冲击,电影业经历了自20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通过寻求技术的突破,电影进入了一个宽银幕立体声(四声道)的时代。在以发展宽银幕、立体声优势来回应电视业挑战的同时,拍摄大场面、音效感强的影片成为了20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电影业发展的新趋势。更多的作曲家开始适应宽银幕、立体声技术的发展,注重音响效果和大乐队的使用。同时,为满足场面宏大的史诗题材影片的需要,“仿古风格”的电影配乐也应运而生。史诗片电影配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反映出特定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电影配乐者们主要是在配器和作曲技法上去模仿早期音乐的样态,他们大量使用带有异国情调而又反映时代色彩的乐器,并从古希腊、罗马或中世纪的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中寻求灵感。同时,电影配乐大师们还对各种音色的乐器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一些仿制的古代乐器以及不常见的各国民族民间乐器也在电影音乐中得以展示。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电影配乐作曲家们创作出的是既符合影片时代背景又不乏个性的电影音乐作品。20世纪六十年代之后,随着史诗片的销声匿迹,电影配乐开始出现更加多元化的局面。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技术革命,电影音乐的制作手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在电影音乐创作的探索中,乐器的改革和电子音乐几乎同时跻身于电影艺术领域。20世纪五十年代对音效追求所带来的电影配乐中的大编制管弦乐队逐渐让位于小编制乐队、电声乐器和电影歌曲。

三、独立电影制片人的出现影响电影音乐的发展

在电视业的冲击导致大型电影制片厂纷纷破产倒闭之后,独立电影制片人出现,对于电影配乐的资金投入相应地减少。因市场利润的驱动,好听又可传唱的电影插曲风行,极受青年人的喜爱,通俗流行歌曲在电影配乐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出来。同时,独立制片人的电影制作模式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灵活度,导演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将流行与先锋因素同传统创作手法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新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电影银幕就像一面映照社会的三棱镜,人间百态通过它折射出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情境。作为电影中重要元素的电影音乐,反映了每个时代观念、思潮和时代背景,1956年,影片《弃星之旅》标志着电影配乐历史上一个新的电子音乐时代的到来,影片配乐完全是由电子合成器完成的。

流行音乐随着层出不穷的电影样式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广泛而频繁地出现于电影音乐当中。多数作为电影的插曲和主题歌的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浅显的风格特征而为观众所理解与接受,也更容易反映出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气息。现代派电影中所追求的唯我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强调表现人的“内心孤独”、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困惑和压力通过摇滚音乐那种独有的激情与震撼力展现在银幕上。继承了摇滚音乐的思想性与挑战性,更具有反抗精神的“先锋音乐”,又将个人的主观感受,尤其是个人欲望中的困惑与生活的绝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当时因欧洲写实主义流派的影响,好莱坞还出现了一批强调音响处理,较少使用音乐的纪实风格较强的娱乐片。从默片时期就一直沿用的、改编音乐大师经典作品的配乐方式,并未因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变革和新的音乐观念的更替而被抛弃,事实上,到20世纪七十年代,电影作曲家们又开始重新重视选用、编配古典音乐作品,并且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中发现了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四、新形势的新要求提升了电影音乐的影响力

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阶段性总结 篇9

领导重视 活动有序开展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xx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xx县实验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走进xx 走进师生心灵

XX年9月,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我们与五里镇xx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10月18日,学校领导一行8人来到xx实地考察,与xx领导商谈活动开展事宜。11月4日,我们派出师生代表共60余人到xx小学开展了帮扶系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为xx小学带去了资金的帮扶;带去了实小师生的爱心捐资捐物;带去了实小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带去了实小学生的才艺表演;带去了实小师生的关心与问候。解决了xx的实际问题,给xx师生带来了教和学的经验以及爱心的春风,与xx师生进行了心灵的碰撞,与xx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量体裁衣 帮扶形式多样

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经济物资支助。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xx小学教室简陋,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学校里没有图书室,在校特困学生有31人。我们在自身经济条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资金资助xx小学窗户玻璃安装和校舍维修;全校学生自发捐款3100元,资助给在校的贫困学生,作为他们生活上补贴;还为31名特困生购置了书包和学习用品。为xx小学送去了“及时雨”,解决了xx小学的燃眉之急。

教科研合作。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实小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月4日学校共派出语文、音乐、体育3名骨干教师为xx小学师生上示范课。李佳红老师的语文课巧设情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张凤老师的体育课将游戏贯穿课堂,孩子们兴趣盎然;吴恒珍老师的音乐课,更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几名老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xx师生受益非浅。课后两校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结对。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我们共派出40名学生代表到xx小学,为xx小学的师生表演了手风琴、唱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向xx小学赠送了图书和学习用具。同学们参观了xx小学校园,举行了两校学生座谈会,开展了“手拉手、共进步、共成长”结对子活动。两校的孩子们交叉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生活、学习上的心得与感受,互相了解,交流感情。xx小学面对艰苦环境乐观豁达的心态,“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拼搏精神,深深震撼了实小的同学们,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动力。中午,两校学生共进午餐,边吃饭边交流。在愉悦的气氛中,孩子们相互鼓励、共进步、共成长,一颗颗心挨得更近了。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县农村簿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xx县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有效讲评阶段性总结 篇10

---怎样讲评作文效果好

作文讲评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下一次作文的铺垫,对学生作文经验积累和能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后指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结合在批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来确定作后指导的内容要求,以便有效进行作后指导。

建立在师生互动基础上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作文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参悟和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掌握了这些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学生在作文中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避免写作中的一些弊端和硬伤,例如:材料作文时将所给材料进行扩写;选材时容易大而空,不会选取小的切入口;选取的材料缺乏新意、比较陈旧(写自己就写车上让座、路上捡钱包做好事等)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喜欢转述故事而未将自己融入故事,缺少真切的感受,等等。无论优点还是不足,都会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启发,从而受益无穷。当然要保证讲评效果,必须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否则,评而不练或者无目的地训练,精心讲评的效果就无从落实,甚至会付诸东流。因此,练习的情况往往是讲评效果的检验。每次讲评后,必须进行这样的一些练习:对作文问题严重的,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并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地第二次写作,强化讲评效果;对部分段落有问题的,如开头或结尾、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等,可进行专项练习,弥补缺陷,突出这些段落的细致感人传神;除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外,还可以围绕讲评专题,有的放矢地安排练习,让学生运用从讲评中获取的理性认识来指导实践。无论怎样练习,本次训练的作文都应该是上次作文的一次升格,是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提升和飞跃。

1.作文讲评要做好认真充分的准备,讲评内容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做好讲评的准备是讲评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批改作文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神。”要使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要埋头做事,而且要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在批阅过程中,要随时把握学生作文的优缺点,随时发现学生作文的一些共性问题,随时记录下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子以及自己在批阅时闪现的一些思想的火花。只有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广泛积累讲评素材,通盘把握,个别对待,讲评作文时才能有的放矢、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为了课堂上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在作文讲评前也要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可以将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提前印发到学生手中,或张贴于班级学习园地,让学生充分阅读学生习作内容和教师评语,充分评议,深刻体会写作的甘苦,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写作的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为了教学的直观形象,要点突出,教师可以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的作文,归纳讲评的要点。讲评课前,教师还要提前再备课,浏览学生作文,熟悉学生作文内容,了解优缺点,所选取的典型例子能否起到以一当

十、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对这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文章,自己能进行针对性评点,做到了熟于心。

2、作文讲评要紧扣训练要点和暴露出的问题,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的习作肯定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点。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关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眉毛胡子一起抓,否则必然是顾此失彼、事半功倍。而应该突出重点。讲评的内容重点越明确、具体、突出,对学生作文的针对性越强,给学生的印象才能越深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起到的作用将越大,实际效果也就越明显。而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因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也就是学生写作的努力目标,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就意味着写作的成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关注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要点,也就抓住了这次作文讲评的关键。对于细枝末节问题,可以点到而止,而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许这些问题或许就是下次训练的重点。同时作文讲评的重点也要抓住全班学生在这次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有共性的问题,对于那些次要的、个别学生的问题不宜作为评讲的重点。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围绕重点,给以“重锤”敲打,让学生在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做到“一课一得”。

3.作文讲评要尊重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表扬学生,具有鼓动性,教育专家黄全愈先生说:“教育不是往货车上装货,而是往油箱里加油。”学生的作文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语文教师不要一味的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而要把学生的习作看成是学生心血和劳动的结晶,爱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尊重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作文讲评看成是“会诊室”(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赏,明确优势,指出不足),看成是“加油站”(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劳动成果,尊重学生所付出的劳动,不要吝啬分数,要敢于打高分、满分;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要敢于放大学生习作的亮点,发现学生写作的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鼓励之下,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愿意写。俗话说:不怕个别学生说“空话”(内容空洞),就怕多数学生不“说话”(不愿作文)。这样的局面,往往就是作文讲评课处置不当所造成的。作文讲评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要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亮点”,尤其是那些具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观察细致、感情细腻的好文章,要大力褒扬。对于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一般不要采用把写得不好的作文拿出来当众讲评的办法,也不宜过多地指责,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是应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出改进的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表扬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要总是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忽视多数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作文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只要发现他们有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小段、一两句,都要加以肯定、表扬。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关注、鼓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激发自己写作的热情,增强写作的信心和勇气。4.作文讲评要紧跟作文写作的步伐,反馈迅速及时,讲究时效性,由于教师认真细致的批改作文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漫长的批改之后再来评讲,学生写作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写作热情都已经风平浪静,甚至已忘了自己的写作内容,产生了隔膜之感。由于失去了时效性,即使教师精心准备,而学生却只是无动于衷,必然会影响讲评效果。所以必须要解决作文批改耗时长、信息反馈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挤出时间,加快作文批改的速度,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作文状况;同时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以随机穿插讲评,将集中讲评分批进行。这样,一次作文随着批改的进程,根据不同的问题,分几次讲评。到批改完全班的作文,讲评工作也基本结束。这种分批讲评,较之一次性集中讲评,容量要大,学生收获要多些。不过,这样做要多花时间。这就必须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化整为零地讲评

5、作文讲评要改变讲评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句格言是这样说的:“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这就突出了参与的重要性。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作文讲评不能一味的只是由教师唱“独角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形式,如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讲评过程中。著名教师李镇西把作文讲评课分成“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咬文嚼字”“病文修改”“昨夜星辰”“教师试笔”“名人忠告”八个板块,板块清晰,训练具体,教师既是写作的指导者、引领者,有时写作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既品评赏析学生的作文,又让学生批评指正自己习作的不足。在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始终扮演了“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的启发引导作用。我们作文讲评也要大胆创新,出新招,出奇招。例如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小组讨论评价作文。每组一名学生负责朗读作文,指出错别字,病句等,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其余的人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补充意见,然后集体研究写出评语。评改后每组推荐出好中差三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准备在全班评讲。在小组评改中,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文,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再进行全班评讲,各小组选一个代表把推荐作文及评语朗读,在班内广泛交流,同学点评,也可由作者上台读自己的作文,讲解自己如何审题构思,并指出优缺点,如何改进等,最后,给自己打分。然后评出优秀作文和最佳作文,同时评价出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学生的写作和评价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6.广开渠道,顾及全体学生,延伸课堂讲评的空间,增强讲评的拓展性和延续性。课堂讲评的内容虽然面向全体学生、覆盖面较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但在短短的45分钟里,顾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顾及到少数习作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有必要拓展讲评空间,利用课余时间延伸和补充课堂讲评,对少数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批是很有效的方法。一对

一、面对面的讲评,是种促膝谈心式的讲评,改变了将学生作文曝光的做法,消除了学生的顾虑,不仅可以对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还可以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理解得更加透彻,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楚。每次面批的同学量不宜太多,也不要局限于某些个别学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保证每两次作文学生有一次面批的机会。面批内容不仅涉及作文本身,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技能、习惯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来提高写作水平等。指导学生写好“写作后记“。写作后记是教学案末尾的一个环节,常被认为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其实在作文讲评和再度写作后,对作文的得与失,学生定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留下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是学生对写作活动的真情体验,是创作实践的一次理性提升,反映了学生的反思和体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以后的写作业具有难以估计的作用。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篇11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将会对整个民族的兴衰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包含着较为深刻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文化思想和民族音乐紧密联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能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强化自我民族意识,让青少年更具有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当今高中生群体大都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审美范围较为狭窄,部分学生盲目对明星加以模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民族音乐在培养高中生心理、塑造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提升高中生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素质有着较为显著的功能和作用。

二、提升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诠释民族音乐内涵

音乐是一种蕴含较为丰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诠释民族音乐作品深刻内涵。学生通过更多的情感体验来对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加以了解,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教学时,其主要的表现风格就是古代战场上战鼓轰鸣、纵横驰骋、军营如林的场面。教师利用联想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对音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加以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对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进行感受。

(二)通过多元文化理解来提升民族音乐教学层次

在当今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音乐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对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民族意识的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解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对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来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念,吸收影视、曲艺、文学以及美术等艺术。强调不同艺术的有效结合,提升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审美、鉴赏以及表现能力,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以及感受,保证文化视野能够得到扩展。

(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民族音乐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在實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把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深情并茂的演奏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不断提升其自我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生动、快捷以及形象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激发高中生对民族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进行说唱艺术、民族乐器、原生态民歌以及传统戏曲教学时,若只是凭借教师的单独的讲授难以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把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转变得更加具体和通俗,带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官信息。例如,在进行民族音乐《百鸟朝凤》、《二泉映月》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对音乐创作社会背景、创作者生平事迹加以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相关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面的不断拓展,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所有酸甜苦辣,达到心灵启迪的目的。

(四)通过民歌演唱来树立学生的自尊心

高中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更多高中生,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在民族文化中体味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规律,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各个地方的民歌,如《看秧歌》、《采茶灯》、《龙船调》等,从而激发高中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树立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把现代音乐和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同,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阶段性总结 篇12

华丰镇南梁父中心小学 赵奉社

我是良夫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的点滴做法。

我是80年参加工作,3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13年11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下面是我的点滴做法:

一、生活寻趣、以趣为源,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应当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事实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大家都长高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学生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毫无顾忌、满怀激情、滔滔不绝的谈开了。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我问:“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愉快,这么开心,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写吗?”“好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由此可见作文指导首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想要表白,而且非表白不可,因为孩子们都酷爱暑假生活。夏日那沸腾的池塘,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忽明忽灭的萤火虫„„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假期时间充足,孩子们常常帮妈妈煮饭、洗衣、养蚕、捉迷藏„„生活丰富多彩有趣。这么丰富的题材,孩子们无疑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面壁虚构。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这样使学生由敢说、想说,发展到想写、会写、乐写。

二、细心观察、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学生要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促使小学生作文与儿童生活贴近,并让学生在获得作文题材的同时,一步步认识周围事物。不会观察就不会从外界汲取素材,必然文章言之无物。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的好处,养成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一作文时,我让学生观察良夫校园的两个花园,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多次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既真实,又生动。

三、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篇数多。以致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到手,自己先想想: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谋篇的。读完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向学生展示课前搜索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品读、欣赏,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小山羊》、《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的创作以启发和灵感。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阅读,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大胆想象、寻求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韧”,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五、灵活评价、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文模式是:教师命题 —— 学生写—— 教师批阅—— 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自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而应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好作文是夸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建立学生互评的机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作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六、读中仿写。仿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仿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可让学生尝试着仿一仿。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七、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积累本课中的词语(成语)和特色句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然后针对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指引:课文紧紧围绕课题详细描写了水的净、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给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真正的把对景色的喜爱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了出来。这样,在安排片段练习时重点进行具体景物具体描述,专题作文则从拟定题目、布局构思、表情达意、开头结尾等环节上仿写创新。这种顺学而用,为用而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服务了习作教学,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八、片段练习和专题习作的结合。

首先,我们将以往习作练习定性为片段练习,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明确练习重点,提高教师评改要求。

不同的主题单元,写作练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先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例文,丰富写作积累,感悟写作方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片段练习,这样,内容和方法的练习重点就可以集中突出出来。例如:学完了写人的主题单元,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诸如外貌、语言一类、情节情景一类的片段描写;学完了写景的单元主题,就选择具体景物具体描述;更有诗歌、书信等不同体裁的练习皆可尝试。如此环环相扣,即可摆脱学生模糊写作应付差事,教师粗枝大叶评改了事的畸形发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习作、评改过程为专题作文经常性的读品和改评过程。

所谓的专题作文,就是依照《新课标》,把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写的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童话、看图作文定为专题作文。

上一篇:检察院公务员个人总结下一篇:质量认证准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