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4-05-31

《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精选7篇)

《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篇1

导语: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县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注释】

①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

②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③觉来时满眼青山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处:甚,此处做“是”讲。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

【译文】

我家就在鹦鹉洲旁居住,我是个不识字的渔夫。乘一叶扁舟任它在浪花里飘流,在江南烟雨蒙蒙中酣然睡名。醒来时天晴雨住,满眼青山更加苍翠,抖动着蓑衣回去。看来是从前错怨了老天爷,真是也有安置我的去处。

【赏析】

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鹦鹉灭火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鹦鹉灭火

南北朝: 刘义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 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 鹦鹉想: 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就离开了。好几个月后, 山中起大火, 鹦鹉远远地看见, 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 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注释:

有鹦(yīng)鹉(wǔ)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zhé)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集:栖息 ,停留。念:想。皆:都。去:离开 。然何足道也:但是怎么能够灭火呢?足:能够。然:但是,然而。侨居:寄居,寄住。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见:看见 。

天神言:“汝(rǔ)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qiáo)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虽:即使 。是:这 。善:好的。尝:曾经。皆:都 。对:答。即:就。他山:别的山头。相:互相。相爱:喜欢它。遥:远远地。足:值得 。汝:你。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嘉:赞美,嘉奖。为:给……做事。

赏析: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2.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

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6.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亲人,善待友人,善待路人……你会收获更多。

7动物也有灵性,它们就像人一样,也是通感情的,所以我一向都尊重每一个生命.总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它们的眼下,而它们对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一次又一次的忍让.其实它们才是自然中最伟大的,而并非人类最伟大.

8 有时候人会被感官所迷惑,但动物却很少出现这中情况.因为它们真正的用上了心去感受世界,用真心去爱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所以“神”才会被它们所感动,所以大自然报复的往往也只是不爱护它的人类...

9.对待朋友要真心真意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究竟是对是错,是过错还是真的让大自然觉得幸福...

明妃曲·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

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明妃曲二首》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明妃曲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篇4

《鹦鹉曲·农夫渴雨》原文译文及鉴赏答案1

《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代: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鹦鹉曲·农夫渴雨》译文

年复一年在牛背后耕作扶犁,近日里可使农夫懊恼之极。稻苗肥壮正等着杨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却是响晴的天不下一丝雨。

可恨苍天不顾人们渴雨的急切心情,让残霞把要下雨的白虹冲断,云朵向南飘去。农夫们注视着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间降下三尺好雨。

《鹦鹉曲·农夫渴雨》注释

扶犁住:把犁为生。住,过活,过日子。此句是说年年都是在牛背后扶着梨杖,泛指干农活。

最:正。懊(ào)恼杀:心里十分烦恼。

恰待:正要,刚要。抽花:抽穗。

渴煞:十分渴望。

残霞:即晚霞。预示后几天为晴天。

玉虹:彩虹。虹为雨后天象。

三尺甘霖:指大雨。甘霖:好雨。

《鹦鹉曲·农夫渴雨》赏析

这支小令写农夫渴雨,用农民的口吻来写,极为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年年牛背扶犁住”,是说农夫们终生从事农业,以此为生。但是正当农作物抽穗扬花最需要雨水之时,天公却不作美,久旱不雨。他们盼望雨水救活庄稼。但天象却呈无雨的征兆,使人着急。作者心情与农夫一样,遥望长天,希望有一片闲云或许会降下甘露。这是他内心真诚的祈求,表现出他关心人民疾苦与农民同喜忧的精神。

此曲由农夫眼中看出,口中说出,这种设身处地,直接反映农家生活与农民的思想情绪的作品,在整个元人散曲中诚属不多,难能可贵。因诗人体察农夫生活的艰辛,理解他们的心愿,才能对他们有如此真诚的同情。 [3]

“年年牛背扶犁住”即“年年牛背扶住犁”,因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改动了语序,却因此使全句显得圆融老到。这一句通过跟随牛后把犁的画面,洗练而生动地塑造了田间耕作的“农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年年”为下句的“近日”作出铺垫,农夫年复一年辛劳耕田,种种苦恼都安然忍受下来,而近日却“最懊恼杀”,可见非同小可。三、四句写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稻子恰待抽穗扬花,偏偏却逢上天旱,以至于农夫“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缴足了题目的含意,勾起了读者的关心与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说是交代了一个大的背景,“农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样的程度?〔幺篇〕便就此进行了点染和生发。作者选取了农夫仰望天空的镜头。此时夕阳已下,残霞满天,俗谚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显然毫无下雨的`迹象,大违农夫的心意。全句以一个“恨”字领起,显示了农夫的失望。这“残霞”还在飘散变化,然而不久就渐渐消隐于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截断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农夫一直在残霞中寻觅着“玉虹”的踪影,也就是说,在期盼着出现降雨的征兆,然而残霞“截断”了这种可能。“截断”二字,带有毫不通融的决绝意味,呼应了前句的“不近人情”。这两句虽是贯联一气,实却包含了农夫目睹残霞从出现到消失的漫长过程。作品至此并不结止,又继续生发出余波,这就是最末两句。“望人间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虚乌有。然而“三尺”又说得如此具体,可见这是浮现在农夫脑海中的幻影,说明他还在痴痴盼想。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团云朵!“看一片闲云起处”,云是闲云,起是初生,这云是否有所作为、能不能化为“甘霖”,作者皆无交代,只留下渴雨农夫“看”的剪影,也为读者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余味。

这支小曲纯用白描,层层生波,细腻地表现了农家甘苦的一个侧面。下片〔幺篇〕中连用“残霞”、“玉虹”、“甘霖”、“闲云”四种表示天象的词语,却有实有虚,令人玩味无穷。冯子振的《鹦鹉曲》,是在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的《黑漆弩(即鹦鹉曲)·渔父》后,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严格难循,而有意和作的,他运用各种题材,前后步原韵共作了四十一首。在声律与韵脚的限制中信步游行,可见作者不凡的才情。

《鹦鹉曲·农夫渴雨》作者介绍

大雅--生民原文和翻译及赏析 篇5

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厥初:其初。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头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以弗无”是以避免没有之意。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诞:迨,到了。弥:满。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菑(zāi):同“灾”。不:丕。不宁,丕宁,大宁。不康:丕康。丕,大。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寘(zhì):弃置。腓(féi):庇护。字:哺育。平林:大林,森林。会:恰好。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呱(gū):小儿哭声。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载:充满。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匍匐:伏地爬行。岐:知意。嶷:识。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旆(pèi)旆:草术茂盛。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穑:耕种。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茀:拂,拔除。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发:发茎。秀:秀穗。坚:谷粒灌浆饱满。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降:赐与。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穈(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恒:遍。亩:堆在田里。任:挑起。负:背起。肇:开始。祀:祭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惟:考虑。萧:香蒿。脂:牛油。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嗣岁:来年。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昂: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登:瓦制容器。居歆(xīn):为歆,应该前来享受。胡臭(xiù)亶(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厥初:其初。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头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以弗无”是以避免没有之意。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诞:迨,到了。弥:满。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菑(zāi):同“灾”。不:丕。不宁,丕宁,大宁。不康:丕康。丕,大。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寘(zhì):弃置。腓(féi):庇护。字:哺育。平林:大林,森林。会:恰好。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呱(gū):小儿哭声。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载:充满。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匍匐:伏地爬行。岐:知意。嶷:识。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旆(pèi)旆:草术茂盛。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穑:耕种。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茀:拂,拔除。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发:发茎。秀:秀穗。坚:谷粒灌浆饱满。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降:赐与。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穈(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恒:遍。亩:堆在田里。任:挑起。负:背起。肇:开始。祀:祭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惟:考虑。萧:香蒿。脂:牛油。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嗣岁:来年。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昂: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登:瓦制容器。居歆(xīn):为歆,应该前来享受。胡臭(xiù)亶(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厥初:其初。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头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以弗无”是以避免没有之意。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诞:迨,到了。弥:满。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菑(zāi):同“灾”。不:丕。不宁,丕宁,大宁。不康:丕康。丕,大。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寘(zhì):弃置。腓(féi):庇护。字:哺育。平林:大林,森林。会:恰好。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呱(gū):小儿哭声。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载:充满。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匍匐:伏地爬行。岐:知意。嶷:识。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旆(pèi)旆:草术茂盛。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穑:耕种。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茀:拂,拔除。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发:发茎。秀:秀穗。坚:谷粒灌浆饱满。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降:赐与。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穈(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恒:遍。亩:堆在田里。任:挑起。负:背起。肇:开始。祀:祭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惟:考虑。萧:香蒿。脂:牛油。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嗣岁:来年。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昂: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登:瓦制容器。居歆(xīn):为歆,应该前来享受。胡臭(xiù)亶(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新生婴儿... 显示全部

鉴赏

白居易《望驿台》原文翻译和赏析 篇6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

元稹《望驿台》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乃诗人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此时就住在那里,写其宅自见其人。“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我们从这诗句里,依稀看见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怀念之情太深了!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自然是写元稹。春意阑珊,落红满地。他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彼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很饶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限此一日,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尽”三字出之,颇富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平起仄收式,但又于原诗不同,下笔便用对句,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且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是赅举双方,用了对句,则见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对起散收,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题 解】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朋友元稹的诗。二人在贞元十九年(803)同登制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并订交,“谊同金石,爱等弟兄”。

元和四年(809)三月七日,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一组总题为《使东川》的绝句。稍后,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写了总题为《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的和诗,并题词说:“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惟予与元知之耳。”《望驿台》是其中的第十一首。原诗题下注“三月三十日”。

元稹《望驿台》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孟光”,指元稹的妻子韦丛。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句解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地面。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元稹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此时就住在那里,写其宅自见其人。“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次句镜头一换,转到四川的望驿台,那里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如花之妻。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含有春光已尽、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是说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自然导出“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限此一日,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了起来。

评解

白居易的和诗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下笔便用对句,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而且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是赅举双方,用了对句,则见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对起散收,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篇7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近现代]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唿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译文

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白骨精便从白骨堆中衍生了出来。

唐僧虽是个受迷惑的煳涂人但是还能教育争取,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

孙悟空奋勇挥起金箍棒,从此天地澄清,万里无尘。

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注释

一从:自从。

精生白骨堆:指的是白骨精。《西游记》中说白骨精是从白骨堆衍生出来的。

僧是愚氓犹可训:僧指的是唐三藏,或者称作唐僧。

愚氓(yú méng):是蠢人的意思,这里指受迷惑的煳涂人。

训:教育,争取。

鬼蜮(guǐ yù):鬼怪。蜮:传说是一种害人的妖虫,能含沙射人,射着人的影子都能使人生病,“含沙射影”成语便出于此,鬼即“为鬼为蜮”,出自《诗经》,指鬼怪的阴险善变,作恶多端。有时不作正面攻击而侧面伤人。

金猴:孙悟空。

千钧: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相当于十五公斤,千钧:不是实指,言其极重。

玉宇:宇宙。

埃:尘埃。

赏析: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首联这两句诗,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写白骨精的生成。用这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科学地概括了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一从”和“便有”两个词相唿应,强调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自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雷霆之后,就产生出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势力,这些就像从一堆腐朽的白骨中化生出妖精来兴风作浪一样。

这两句诗是针对郭沫若诗中“千刀当剐唐僧肉”说的。“僧”,指剧中的唐僧。他错误地惩罚了斩妖除魔的孙大圣,三度放过了白骨精。但他只是属于辨不清敌友,误把变化成人样的白骨精当做朋友,受了欺骗和蒙蔽,而不是与白骨精同谋陷害孙大圣的。同时,唐僧自己也是受害者。诗人一个“愚”字,便简练地点出了这一点。僧与妖一作“犹可”,一作“必成”,十分准确地点明他们应持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戏中的白骨精尽管是那样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制造的千里妖雾尘埃被扫灭,而使太空得到了澄清。很显然,是借此比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也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气焰嚣张,制造什么千里尘、万里埃,但到头来只能像白骨精那样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与开头相唿应,运用借喻的修辞方法。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所以再一次受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拥护,就是因为世界上又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他们又兴妖作怪起来了,人民希望真正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再一次把妖雾澄清,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今日”、“又重来”这些字眼的运用,巧妙地和首联相唿应,再一次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这场斗争,实质子上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

这首诗同郭沫若的原诗都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即使不加注释,在了解当时形势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看出诗中说的道理。这同全诗形成了一个比喻系统有关。因为这个比喻系统中作为喻体的人物与相关情节为人们所熟知,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情节言事,所以显得既含蓄又明显。当然,这当中也有诗人在原故事情节基础上的想象拓展,如以“风雷”喻共产主义运动,以“玉宇”喻全世界等,但又与传统的比喻习惯相合,故显得自然贴切,不待解释,即可意会。

★ 七律长征赏析

★ 七律长征教案

★ 新韵七律现代诗歌

★ 《七律.长征》古诗

★ 重阳七律古诗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雅韵飘香七律藏头诗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上一篇:桥吊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企业关于专利认识的若干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