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体验课方案

2025-03-0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体验课方案(共6篇)

幼儿园小班体验课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乐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果乐园背景图;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1)(出示水果乐园背景图)师:水果乐园里有许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教师制作背景图。

小结: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观察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伸

(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

(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进行操作探索。

幼儿园小班体验课方案 篇2

这是一节以“The 2010 World Expo”为题的写作课。我先把小班中的28名学生平均分成7组,保证每组中有1至2名学生参观过世博会,并带来亲自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整个活动时间为20分钟。

活动1:Brainstorming about Expo(世博头脑风暴)

活动形式:

向全班提问,教师板书总结。

活动要求:

在2分钟时间内,请学生说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想了解的有关世博会的单词或词组,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活动实施:

Teacher:What would youlike to know about the Expo?Please use one word or a phrase.

Student1:Pavilion.

Student2:Food.

Teacher:What else?What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food?Tell us in details.

Student3:Service/Taste.

活动2:Get your answer(得到你要的答案)

活动形式: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并做好记录。

活动要求:

同组内没有参观过世博会的学生可以选择黑板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单词,向参观过世博会的学生提问有关世博会的情况,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回答其他组员的问题。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词汇以供提问,要求学生把得到的答案填入表格,建立资料库。我所任教的学校每个教室均提供了可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对于学生们尚未获取或不了解的情况,每组可以派一名学生代表当场查询。

活动实施:

Teacher:Please raise anyquestion about the Expo in your groups.The one who has been there will be availabl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The others can also help each other to find the answers.I will provide you with more words for references and a table to fill in your answers which will be useful in your writing.

Words for references (参考单词)

restaurant,pavilion,foreigner,volunteer,food,theme,city,service,high technology,impression,area,good behaviour,politeness,Expo passport,performance,3D/4D film,local people,hotel,night view,live show,visitor,rule,means of transport,information,guide book…

活动3:Information poster (信息海报)

活动形式:

小组填写海报,全班交流信息。

活动要求:

延续上面的活动,在学生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后,也就是获取了自己所能使用的词汇和信息后,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信息和词汇。我设计了4张大海报,贴在教室的4个地方,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写下自己对海报所涉及世博会内容的观点和感受。每组4位学生在每张海报上所用的时间是2分钟。写完以后,我把海报贴在教室黑板上,进行分析讲评,圈出出彩的词句。

活动实施:

Teacher:Now everybody hasgot their answers,I want you to share your ideas and views towards the Expo with students in other groups.I have designed four posters for you,please write down several words on each poster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Four posters:

1.Anything you know aboutthe pavilions and the activities in the Expo site.

2.What do you think of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volunteers in this Expo?

3.Things you will do tosupport the Expo.

4.What's your generalimpression about the 2010Shanghai World Expo.

教学说明:

当前,中学生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着内容信息缺失、词汇匮乏两大问题,我以为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信息的提供、词汇引导;二是学生平时阅读中看得多,用得少,临到写作,往往陷入对词汇的冥思苦想,学生对英语写作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结合世博契机,设计了案例中的一系列写前活动。

幼儿园小班体验课方案 篇3

二期课改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趣味的运动;强调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以往我们对运动的“狭隘”理解只停留在所谓运动就是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二期课改的学习,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让幼儿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幼儿的信心,使幼儿变得更积极、主动。因此,“运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兴趣,体验运动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为教师在开展运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现今的教育,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引导与发展,而忽略了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情绪体验对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注重幼儿愉悦情绪的体验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任何活动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去实践,才有可能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才会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可见,情景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习得知识、掌握经验、养成习惯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小班幼儿来说,则显得尤为适当。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占首要地位,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更能让幼儿进入情景、进入角色,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运动中也同样如此,在情景化的环境创设中,先让幼儿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然后通过游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虽然关于幼儿运动研究的内容不少,但涉及二期课改背景下小班年龄的运动研究较少。因此,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情景创设,而是一种情景游戏相融的更为立体、开放、整合的教学手段,及它与幼儿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能力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全方位了解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的基本情况,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从教师与家长两个角度设计了调查问

卷,各发放50份,总计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有效。通过整理、归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情况分析

1.小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迟缓

基本动作主要指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动作。而在问卷中94%的家长与91%的教师一致认为,小班幼儿普遍基本动作发展迟缓,走路摇摇晃晃,有些孩子甚至不能独立完成;很多孩子不会双脚离地跳跃等等,这些对幼儿运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2.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不明显

兴趣是激发幼儿运动的最根本动因,也是其情绪体验的重要因素。问卷显示,76%的家长认为小班幼儿不善于运动,对运动的兴趣还未形成;83%的教师认为幼儿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运动逐步产生了兴趣,但每个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运动能力发展不均衡,导致兴趣达成度也不同,总体表明,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不明显。此外,94%的家长和89%的老师都表示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受运动器具影响,色彩鲜艳、有声音、会动的、大型的运动器具幼儿普遍较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运动器具或运动缺乏兴趣。

3.教师对小班运动组织与开展的能力缺乏

问卷显示,95%的教师没接触过小班幼儿,对其年龄特征与动作发展特征缺乏了解。94%的教师提出不知道如何组织与开展小班幼儿的运动,对活动开展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缺乏,能力缺乏。

二、小班幼儿运动与能力发展情况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长过于保护

调查发现,幼儿家庭组成结构多数为4+2+1,造成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的现状,怕孩子跌了、摔了,不愿放开孩子的手,特别是老年家长。82%的家长表明,对于孩子不愿意走路或爬楼梯或奔跑等要求,基本上都得以满足。

2.家长教师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所以大家都知道智能的发展很重要。从问卷中可以看出,73%的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大大忽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导致了孩子对运动的兴趣、能力的缺乏。又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安全尤为重要,87%的教师害怕幼儿在运动中有什么闪失,集体活动较多,选择的内容较枯燥乏味,幼儿没兴趣,也没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3.社会资源的缺乏

调查发现,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城市居民,早上出门,晚上回家,除了在小区里转转,其他时间都是在几十平方米的活动空间中度过的,这就局限了运动的内容。

另外,现在的社区对老人的活动空间逐渐重视与丰富起来,但是对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环境的创设、资源的提供,造成孩子们无处可玩、无处可运动,这样对幼儿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4.幼儿园运动活动课程形式单调

通过问卷调查,89%的教师都表明,如今幼儿的运动只有区域

运动或户外运动,很少开展高结构的运动,因此,对组织开展集体运动能力缺乏。

5.运动活动硬件设施缺乏

93%的教师一致认为,幼儿园缺少开展集体运动的器具与材料,特别是适合小班幼儿的教玩具。此外,集体运动需要较大的活动场地,因此造成教师很少开展集体运动,组织活动能力逐步

下降。

三、小班幼儿运动中运用游戏情景的成效

选择本园2014年9月入园的80名小班幼儿为实验对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情景游戏教学,一年后,对实验对象的若干情绪体验进行了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通过数据统计,科学合理地验证此课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1 幼儿运动积极情绪的比较(观察)

从表1可见,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乐意尝试每个运动内容”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幼儿运动积极情绪有显著提高。

表2 幼儿运动情绪稳定性的比较(观察)

从表2可见,在“摔跤或碰到困难不哭不叫”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说明幼儿运动情绪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表3 幼儿运动能力的比较(测试)

从表3可见,在“乐意尝试不同爬的方法”“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方面,幼儿实验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幼儿运动能力有显著提高。

2.结果分析

(1)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运动

●创设自主选择的运动游戏情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景”。要有效地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应该遵循游戏活动的这一显性特征,幼儿园运动场景的情景化为幼儿运动提供了“联想的场景”,既能使运动呈现出显现的游戏功能,又能使一些运动技能隐含其中。游戏的场景有效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体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运动的欲望。

●创设童趣盎然的运动游戏情景

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能让幼儿在运动中得到满足,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关键。提供的运动游戏情景要丰富、有趣,从外观上能吸引幼儿。运动游戏情景与幼儿运动呈动态互动状态,运动中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教师将运动游戏赋予故事性,让幼儿不再是简单地练习某一动作,而是自发地投入到所创设的故事环境中运动,这其中故事情景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掷沙袋,对于幼儿这一动作略显枯燥乏味,简单地投掷并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我们将这个动作创建于幼儿所熟知的动画片《奥特曼》上,将绘制好的怪兽贴于墙上。在投掷活动开始前,叙述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兴趣,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自发用沙袋左右开攻打倒怪兽。这一故事性的运动游戏情景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协调性,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的正义感。

●创设直观形象的运动游戏情景

户外运动活动的特点是幼儿自由度大,特别在幼儿分散活动时,运动游戏情景的直观性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年龄越小此现象越明显。所以,对于幼儿我们要让他们能够同时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的直观感受来进行思考。通过感性认识和直觉思维达到发现和运动的目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每一个直观的表象和抽象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与游戏情节的展开,形成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思想过渡,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自主运动的兴趣。如,我们充分利用户外操场上一条蜿蜒的小路,提供装有水的可乐瓶,一休哥的头饰等用具,让幼儿看到运动器械后,回忆起动画片中一休抬水的情景,产生相关联想,明确此运动情景的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这样的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运动,同时也能培养幼儿探索、发现与联想的能力。

●创设安全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同时要符合小班幼儿现有的运动力,让幼儿既获得成功又受到挑战。自主选择的运动相对比较分散,整个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以幼儿安全为前提,要确保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的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器械的提供及场景的布置一定要牢固安全,在维修、增弃、消毒等方面形成常规制度。大型运动器械一学期维护一次,一月消毒一次;小型运动器械一学期增弃一次,一周消毒一次。其次,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运动器械有专人保管,幼儿户外活动时确保每个场地有教师或保育员负责看护指导。

(2)借助语言情景,让幼儿轻松愉悦地运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明显。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他们都会积极地模仿,教师在运动中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和幼儿共同运动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夸张准确的动作、积极丰富的表情等方式来激励幼儿主动投入到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在运动前,教师采用猜谜、儿歌、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以积极的情绪引发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并且幼儿在儿歌的帮助下能立即进入角色,更加大胆地模仿各种动作,幼儿在老师积极情绪的引领下兴趣激昂。特别是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存在于行动中,这种活动前,教师语言、情绪的支持,使孩子感到老师就是好朋友,会轻松愉快地投入活动,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活动的质量。例如,一次我准备带孩子们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就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接着,我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起小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孩子们马上和我一起做起来,还有的幼儿说:“小花猫要来抓老鼠了!”我马上接口:“对了,小老鼠要注意了,小花猫会来哦!”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孩子们运动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确了“我们今天玩什么”。

●在运动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激励他们更加愉快地参加运动,使幼儿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次投掷活动,幼儿拿着自制的布球在旁边打大怪兽,因为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兴趣不是很高。于是,我拿起布球就打起大怪兽,并对幼儿说:“来,我们一起来做奥特曼,消灭大怪兽。”这时,他们一下子来劲儿了,一个个抢着打怪兽,并能坚持到最后,玩得也非常开心。从幼儿最初的运动状态来看,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对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动作已经没有兴趣。但当老师参与活动后,为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活动,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此,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活动情绪,及时地给予支持,以利于幼儿主动活动。

●在运动后,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评价,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这样不至于使他们的情绪失落,也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可以了解幼儿的需要,也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支持性的评价,让他们明确可以怎么玩,还可以怎么玩得更开心。例如有一次玩大型玩具,要结束了,孩子们都有些不情愿地离去。对我说,“我还想玩。”我也用夸张的表情对他们说,“其实,我也想带你们再玩一会儿。可是,我们得回去想一些还要好玩的办法,等想好了。我们再来玩,好吗?”孩子们都高兴地说,“好的。”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请他们说一说,你想怎么玩。有的说想在大型玩具玩捉迷藏,有的说想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我也同意他们的想法。翘起大拇指说,“这些办法真好,我们下一次一起来玩。”同时,也对个别幼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小朋友,下次玩可别忘了擦汗。”“××小朋友,下一次找一个好朋友玩还要开心有趣呢!”“××小朋友,下一次玩的时候要走得慢些。”孩子们都欣然答应了,情绪也非常好。

由于是小班幼儿,平时我设计的运动还常以小动物贯穿整个主题。在练习跳的时候,就扮演小白兔、小青蛙;练习跑的时候,扮演小马;练习钻爬的时候,扮演小乌龟、小老鼠等,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对运动的兴趣逐渐提高,但活动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不稳定,控制能力差,竞赛性游戏和规则性强的游戏不适合幼儿。过多的语言要求、规则限制会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游戏情景中边说边做,寓简单要求于带领幼儿所做的动作中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让幼儿玩得开心。

(3)投放合理材料,让幼儿充满自信地运动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活动材料,支持幼儿运动的延伸。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求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例如阳春三月,幼儿经常看到长风公园的风筝飘在天空中,每次都会兴奋地大声喊:“风筝!风筝!”可是,对于幼儿来讲,放风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一同收集各种颜色的垃圾袋,并在上面画、粘贴各种有趣的图案,有长长的鱼尾巴,有可爱的小动物头等等,最后系上绳子,我们的风筝就完成了。只要有风的日子,我就会请幼儿拉着绳子跑起来,我们的风筝一下子就能飞上天空,幼儿简直高兴得不得了。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老师投放了一定的材料,既能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需要,又让他们在大肌肉方面和智能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选择生活化的材料,使幼儿乐意操作

小班幼儿对那些自己熟悉的、真实的、颜色鲜艳的、形象可爱的材料特别喜欢。因此,我针对他们的喜好,把幼儿在生活中看到的、认识的、用过的实物,经过加工后做成他们的运动材料。比如,薯片罐穿上铅丝和小棒就变成了小滚筒,小手帕画上眼睛就变成了小娃娃,小脸盆穿上绳子就成了小拎筒,长袜子塞进海绵就变成了软棍,饮料瓶上贴小动物的头就可以玩打怪兽……总之,要把材料变活,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材料的兴趣,进而乐意操作

材料。

●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材料

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自信的发展。如,在投掷游戏中,我设置了大小不同的投掷箱,有的口小些,有的口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有正的,有斜的……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

●在材料构建上注重整合性,从而推进幼儿的自主运动

二期课改的运动课程要体现整合性的教学原则,也就是说,运动要体现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我通过构建整合性的材料,让幼儿与其互动来达成目标。因此,在实践中,我所投放的运动材料的整合性体现在:一是多种运动方式的整合,即一种材料通过不同方式的投放,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运动方式与材料互动或是不同的材料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操作;二是多种领域内容的整合,即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使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发挥。

例如,在《给小动物喂食》中,我在地上、树上、大型玩具下、绳子上都放了仿真的食物,幼儿有的弯着腰在地上捡,有的钻进大型玩具捡,有的踮着脚在树上摘,还有的跳起来在绳子上摘。而且,当他们找到食物后,会很兴奋,有的幼儿告诉同伴自己找到了什么食物,有的还会告诉我他找到了哪些食物,还有的幼儿在喂小动物吃的时候,会高兴地对小动物说:“××小动物,我给你吃××。”活动中,教师通过将一种材料以不同的方式投放,激发了孩子们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弯腰、下蹲,有跳,有钻等等,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动作;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对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与同伴的交往也自然地展开着,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都有了提升。

正是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借助游戏语言,让这些运动器具和材料“活”了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玩滑滑梯、毛毛虫、平衡木时,我让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让幼儿把滑滑梯当做小山坡,把毛毛虫当做小山洞,再把平衡木当做独木桥,让幼儿翻过小山坡,爬过小山洞,走过独木桥栽种一棵小树苗,幼儿一下子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又如,在玩方彩球时,为了让幼儿练习夹物并脚跳的技能,我采用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幼儿完全投入其中,积极性很高。再如,“投篮”“运西瓜”“月亮和地球”“赶小猪”等游戏运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篮球。游戏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最终形成健康自信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4.

[2]孟昭兰.婴幼儿心理学[M].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3]谭星.幼儿园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反思 篇4

篇一: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篇二: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月检的过程中,让我发现很多让老师们惊奇的事情,小朋友们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读儿歌,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儿歌,这样的儿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不停地去坚持渗透儿歌的结果。

vcd,让孩子在观看中加深印象,从“冒话”似地复读,到认识独立说出单词,唱出整首歌曲,而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只有老师的不停坚持,才会在阶段时间内收到效果。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天的教学环节中,都是在不停地坚持做着为了同一个目标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塑造来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的朗读,每一次的复习,都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阶梯。可爱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同一个效果,那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创造,为了自己的未来,打下最辉煌的基础。

篇三: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美术课教学反思

张庄镇中心幼儿园

王勤玲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

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

通过这次月检的过程中,让我发现很多让老师们惊奇的事情,小朋友们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读儿歌,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儿歌,这样的儿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不停地去坚持渗透儿歌的结果。

对于亿童英语来说,幼儿们通过vcd的观看,丰富的图片,琅琅上口的音乐,标准的发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一个目标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塑造来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的朗读,每一次的复习,都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阶梯。可爱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同一个效果,那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创造,为了自己的未来,打下最辉煌的基础。

篇四: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新民市金慧双语幼儿园——邢鑫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

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

篇五: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

2012-12-4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丽 2012.12.4 篇六: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反思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九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篇七: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幼儿美术教学反思:浅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幼儿美术教学反思:

浅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特别是小班幼儿绘画,形式应多样化,不能让幼儿单一使用一种绘画工具来作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失去新鲜感,减弱学习兴趣。

三、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认识基本的三原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并运用于绘画过程中,如用小点表示花朵,用短斜线画雨,用小射线画小草,用竖线画树干,用横线画棍子、绳子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教画点、线,然后过渡到点线组合(花草)、线线的组合(格子布、方形)、再教画图形(如吹泡泡,画手绢)及涂色,最后是点、线及图形组合。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培养好习惯,赢在起跑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很重要。

五、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丰富幼儿内心情感世界。如:教画鱼时,教师配上儿歌“鱼宝宝,胆子大,天黑下雨都不怕,能唱歌,会游泳,乐得爸妈笑哈哈。

六、激发幼儿想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

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 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是丰富幼儿经验,为幼儿提供想像的经验基础。

七、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心态正确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走廊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我对完成作品较好的孩子总是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好的也总是先表扬,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总之,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做好幼儿小班的美术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篇八:小班语言《拉大锯》教学反思

语言《拉大锯》教学反思

周铁幼儿园

钱燕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了大班幼儿的教学方式,刚开始对小班的教学还真的有些手足无措。因此,我便尝试书上的教学方式,活动一开始,便出示指偶“姥姥”,让小朋友与姥姥打招呼、问好,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拉近相互间的距离。篇二: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5篇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一:小班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幼儿园》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其次,音乐来源于生活,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反映。《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首来自幼儿生活的歌,经验来自于幼儿的入园体验,是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力求让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到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体验友好愉悦的情趣。

《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小班上学期第一次音乐活动,小班的孩子刚来园不久,没有形成有效的常规,一开始组织课堂,是很困难的,且小班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不要说让他们学会什么本领了,且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几分钟都是困难的。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主要以让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和跟随教师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动作为主,幼儿通过动作的参与和身体节奏的表演,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快。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然环境,目的是减轻幼儿活动的紧张程度,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一开始,让幼儿第一次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倾听老师唱歌,理解歌词内容,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当然,作为音乐教育,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不能单纯凭借教师的说教而应该结合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平时在幼儿园的生活制作了一个ppt,幼儿通过看课件,就很自然的进入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中。视听相结合的电化教学法再现了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通过镜头教容易地解决了理解歌词的困难,还增进了幼儿创编表演的欲望。最后,设计了两次鼓掌:教师为幼儿鼓掌,幼儿为自己鼓掌。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之中感受得到老师的接纳、同伴的接纳、自我的接纳的愉快,从而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就是:孩子们不会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唱起来扯着喉咙大喊大叫,有的扯着喉咙尖声尖气,还有的则发出刺耳的怪声。为了解决幼儿不会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时把优美的儿童歌曲播放给幼儿欣赏,希望孩子们感受到用自然声音唱歌的美妙。

从中我体会到,如何使幼儿适应新环境,讲讲很容易,做起来还真难,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往往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伴随哭闹的情绪也是自然现象,它需要老师不仅具有慈母般的关怀之心还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要从幼儿的实际表现中去发现幼儿更想得到什么,什么对他们更具吸引力,才能让幼儿活得更快乐、充实,真正体会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二:小班音乐教学反思(1164字)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是棉花糖》选自《甜甜蜜蜜》这一主题。孩子们在喜爱糖果、亲近各种各样糖果的同时,对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发现棉花糖很软,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非常有趣。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变一变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

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游戏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这节课的目标和难点就在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肢体语言创编动作。

这个活动我在三年前也上过,在一亲的基础及不足上,在方法和过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有序、有效。第一环节: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实物棉花糖),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观地了解棉花糖的特征,以棉花糖的口吻来介绍给小朋友,这样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我让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欢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歌词,这一环节孩子都较感兴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后都能记住歌词。这样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显得比较顺利,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和旋律。这个环节让幼儿适当的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为下面歌曲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学唱环节中,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让小朋友们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于小班幼儿上学还不到一个月,对于男女还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来区分,可还是有个别幼儿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再者这一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在孩子完全学会歌曲的情况下开始下面的创编环节,并把自己编出的小动物唱到歌曲里,使孩子对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变小动物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转动手腕、转体、摇动身体、甩手变等等,整个过程孩子们显得兴趣浓厚。为了防止以前出现过的过度兴奋,我就引导幼儿先想好某种动物,然后再歌曲结束时,要在最后一个字“xx来”全部变好,静止不动,让我看一看都变出什么来了,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碰到的个别小朋友总是要变很久,才变出来,让其他小朋友等很久;还有调皮出来瞎胡闹的现象。通过我的不断启发和幼儿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能把自己当成棉花糖变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每位幼儿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变出了小鱼、有的变出了小鸟、有的还变出了奥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种不同的物体。

总之,整个活动在唱唱变变棉花糖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三:幼儿园小班音乐《小花狗》教学反思(767字)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个故事,几张图片吸引,所以课前我根据歌曲内容准备了富有童趣的图片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这节首歌曲歌词简单,主要难点在最后一句“汪汪”两声叫,大多数幼儿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没有给幼儿一个开始口令,所以导致幼儿在“汪汪”两声中听上去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听上去有的幼儿多叫了,其实是有早叫晚叫区别在里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我能够通过教具用一些延长音的标记,通过指图来让幼儿知

道最后第二句的实值。因为幼儿记忆歌词的方法主要有动作和图片。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课上,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了歌词内容的动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富有一个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儿中去。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小,刚入园很多幼儿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语言和体态的魅力,鼓励幼儿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演唱,活动中,我没有考虑到幼儿掌握情况,联系的次数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点,我想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孩子最爱的莫过于游戏了。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她们会沉浸在游戏情景中去,当然老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去,活动中我先是自己当“小花狗”幼儿当“肉骨头”和幼儿一起游戏,让我和孩子们进一步零距离接触,然后是请幼儿自主的选择角色游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想这才是活动的重点吧--让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四:小班音乐《苹果歌》教学反思(679字)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小三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在此我还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环节一: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孩子们随着音乐开着火车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环节二:有节奏地学念歌词”。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从活动的实施中,我观察到宝宝不但学说了歌词,而且在描述苹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许多等,各领域内容整合得比较自然。“环节三:学唱歌曲”。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对小班孩子来说简单、易懂、易唱,在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快就唱会了歌曲。“环节四:鼓励宝宝进行创编歌曲”。创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丰富宝宝关于水果的知识,初步积累改编歌词演唱的经验。第一次我是引导的,第二次,宝贝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画下水果,提问:这个水果宝宝是长在哪里的?什么颜色的?连起来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都能完整的唱下来,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冯逸涵还说是“一串一串摘下来。”唱到绿西瓜的时候,俞洁还说是“地上许多绿西瓜。”真的很不错,创编的很成功。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了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五:小班音乐教学反思(895字)

《小乌龟》这是一节音乐教学活动。首先我带领小朋友复习律动《拍手点头》,我引导幼儿听音乐的节奏做拍手点头的动作。接着出示小乌龟的图片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结合歌词内容

创编一个小乌龟的故事,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故事讲到小乌龟去爬山坡的时候我请幼儿自己创编进行创编,他们呀都能创编出不同的内容。

小乌龟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一种动物。在班级的自然角也随处可见,刚好本次的音乐教学活动与小乌龟有关,课前我让幼儿观察自然角的小乌龟是怎么样爬的,幼儿很感兴趣,纷纷认真仔细的观察还讨论呢,这也为我的教学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幼儿对乌龟的习性已经十分熟悉,当我问道“乌龟走起路来是很快的还是很慢的”时候有小朋友已经能准确的回答“很慢、很慢”。并且能自己说出原因。于是我让幼儿学习像乌龟那样背着一个重重的乌龟壳一样走路,每个小朋友都做的有模有样!还会学着乌龟很累的样子喘息。这个时候我便抓住机会,告诉他们小乌龟爬山累了以后会发出一个像口号一样的声音,于是让幼儿跟我一起学习,幼儿十分带劲。

接着我出示背景大图山坡,幼儿有了经验,一看就会了,我逐步出示小乌龟、面包、糖果的图片,使幼儿能一目了然。一遍唱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幼儿由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节奏一样,所以在最后一句“嗨嗨嗨嗨哟”的时候总是唱成“嗨嗨哟,嗨嗨哟,”当然也有对的小朋友,于是两种声音混在一起十分嘈杂,很难听。于是我请几个会的小朋友帮大家唱最后一句,其他小朋友只要唱到第三句就行了。反复唱了两遍,效果很好。我就对他们说,“这两遍我们合作的很好,接下来我们要自己唱了,请你们分清楚第一遍的口号和第二遍的口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一遍下来结果真令我吃惊,竟然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会了。我在进行分批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

在是创编活动环节中,将小乌龟替换成别的小动物进行创编并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替换歌词创编并演唱,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将小乌龟换成小鸭,小鸡等,不仅能较熟练地演唱,有的幼儿还能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篇三: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半个蛋壳》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 篇5

1、了解夏季的特征。

2、学习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活动重点:

了解夏季的特征。活动难点:学习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活动准备:

夏天的图片若干。

在幼儿园选择合适的地方观察夏天场景。

活动过程:

一、体验夏季特征。

1、教师带领幼儿的幼儿园里活动,感受夏天的阳光,寻找合适的地方避暑。

小朋友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到了,请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吧!

2、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

3、鼓励幼儿说己寻找时的感受。

教师:你在寻找时感觉到阳光照在身上怎么样啊?有没有出汗,为什么会这么热呢?阳光照在我们身上,那我们怎么避暑呢?

4、幼儿在树荫下避暑,感受阴凉。

二、讨论、表述夏季特征。

1、鼓励幼儿讨论刚刚自己寻找、发现的夏天的特征。

你刚刚找到夏天了吗?请你说说夏天在哪里?

2、幼儿相互交流

3、教师播放夏天的图片介绍夏天。

教师:夏天的太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地上的草长高了,树长的很茂盛,树叶绿绿的、许多花都开了,听到了知了的声音,蚊子、苍蝇多了起来,因为天气热,人们穿了短袖、短裤、凉鞋,这样会凉爽舒服一些。

三、讨论如何健康度过夏天。

1、夏天天气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度过呢?

2、夏天到了,商店里有许多的冷饮,小朋友能吃很多吗?卫什么呢?

3、夏天到了小朋友出门时要注意什么呢?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 篇6

1、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胆想象花瓣的用途。

2、初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初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拉拉鼠和五色花》课件、可操作的五色花、轻音乐《在寂静中》。

活动过程

一、出示拉拉鼠和五色花,激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拉拉,拉拉遇到了一种特殊的花,看,它漂亮吗?它有几个花瓣?有没有你认识的颜色呢?

小结:拉拉鼠和五色花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故事阅读:五色花和小动物们的故事。

1、播放故事,讲述画面内容。

师:五色花首先掉下来一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呀?拉拉鼠把红色花瓣送给了谁?是的,拉拉鼠看到小蚂蚁过河需要帮助,就把红色花瓣送给了小蚂蚁当小船,真开心啊!

2、幼儿自由猜想。

引导语:拉拉鼠把它送给了谁做什么呢?你觉得小蜗牛收到这朵蓝色的花瓣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呀?那拉拉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呀?想一想,如果小姑娘醒来看到这个漂亮的紫色蝴蝶结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呀?

3、梳理小结故事内容。

师:五色花瓣掉下来了四片,你们还记得拉拉都把它们送给了谁做什么吗?

三、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师:宝贝们,你们喜欢这朵五色花吗?如果你有这些花瓣,你会把它送给谁做什么呢?

小结:拉拉鼠是善良的小老鼠,五色花是善良的花,它们都喜欢帮助别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噢!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有好多花瓣落到了小朋友们的桌上,等会儿请小朋友们选一片你最喜欢的颜色的花瓣,然后把花瓣送给你的好朋友,告诉他你把什么颜色的花瓣送给他做什么。

活动反思: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学习体会下一篇:《小偷家族》观后感650字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