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2024-08-25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精选7篇)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1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2012年10月29日

诸城,被誉为“中国龙城、舜帝故里”,是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市。全市耕地面积183.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2.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

近年来,诸城市围绕内涵式增长和转型跨越发展目标,按照“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注重挖潜节约,努力盘活存量,强化综合整治,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保障难题,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健全机制 筑牢根基

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诸城市按照上级统一要求,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搞好政策宣传,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组织领导是关键。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层层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实现创建目标。市政府召开专题常务

会议,研究制定创建方案,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创建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制度建设是保障。在创建活动开展过程中,诸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暂行意见》、《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保障制度,明确了合理分配计划指标、科学认定闲置低效土地等工作的标准要求,保证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政策宣传是基础。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4〃22”世界地球日、“6〃25”土地日等有利时机,全方位、多层面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以及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措施 整体推进

为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实效,诸城市围绕创建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节地挖潜工作。通过统筹调控、挖潜盘活、综合整治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节地挖潜增效。

一是统筹调控。抓好土地利用规划,是统筹利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为此,诸城市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战略,根据需要对规划适时进行调整,为全市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2010年,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市,积极开展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并将南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纳入规

划,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改进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机制,将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投向民生、基础设施以及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项目,保证了全市重点项目用地。2012年3月份,诸城市建立了新的用地指标管理办法,对使用计划指标的工业项目,配套一定比例的挂钩周转指标,对优化全市土地资源配置、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9月底,已累计为42家用地企业落实用地指标600亩,筹集挂钩资金2000余万元。

二是聚集发展。近年来,诸城市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发展区的重要机遇,统筹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并打破招商引资行政区划界限,引导新上项目按产业门类向园区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用地集约”。目前,全市在对省级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了12个重点园区,囊括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服装纺织、高端食品、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生态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

三是挖潜盘活。搞好挖潜盘活是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2011年下半年,诸城市政府组织国土、规划、经信等部门,对全市10亩以上工业用地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并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明确闲置低效用地现状。2012年8月,诸城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加快推进高效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全面推进盘活挖潜工作,在全市营造了高效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带动了企

业盘活挖潜的积极性。山东美晨科技公司是一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上市后,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公司新建厂房全部采用多层设计,均达到18米以上;车间全部使用立体货架,实际利用面积提高了2—3倍。这种“零增地”扩建,不仅没有影响企业生产,反而加速了企业进一步扩张,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利税32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2000余亩。先后有50多家企业通过使用低效利用土地或原有厂房实现增资扩产,总投资20多亿元。

四是综合整治。集中整治各类土地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对城区建设用地,实行片区拆迁、组团开发,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到目前,累计完成旧城拆迁改造1.4万亩,高层楼宇主体封顶370栋。城市片区容积率由原来的0.6提高到现在的1.5。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点,纳入聚合区建设规划,申请上级列入增减挂钩项目区,统一拆旧复垦,集中安置,并高标准配套道路、供水、供气以及学校、超市、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不但解决了农村建房粗放式用地问题,而且推进了农村社区化发展,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农用地,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龙都

街道大源社区的大源生态园林是依托当地优势苗木产业发展的社区特色经济,引导社区农民流转土地4500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60多万株,吸纳就地就业的社区劳动力800多名,实现了社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增长。推进土地整理,如位于诸城市辛兴镇和百尺河镇的诸城市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总规模2万亩,投资3970万元,共平整土地42万立方米,修建田间道路8.4万米、各类沟渠8.7万米,栽植防护林10万株,整理后新增耕地600亩,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标准。2008年以来,诸城市先后承担实施县级以上土地整治项目45个,整治规模20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

严格管理 注重实效

加强日常管理是推进创建活动走向深入的重要一环。诸城市着力强化日常执法和后期监管效能,并健全激励措施,调动了全市上下创建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强化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镇街土地管理责任,公开查处、曝光重大违法案件,在全市形成了依法依规用地的良好氛围。同时,创新巡查机制,在全市构建起了市、镇、社区、自然村四级执法监察网络,对违法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

二是加强批后监管。健全建设用地批后共同监管机制,建立保证金制度,作为办理供地手续的前置条件;强化用地合同管理,明确项目开竣工期限、投资强度等,并落实相应的违约责任;实行用地信誉档案管理,对信誉不良的用地企业,不予受理土地抵押、转让和新的用地申请。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诸城市委市政府将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对各镇街科学发展考核,并将盘活挖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出台了《鼓励科学发展暂行办法》,鼓励企业挖潜改造。对设备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扶持。对翻建厂房由单层改多层或利用闲置低效土地进行扩建,经认定年内每新增2000平方米厂房的,给予法人代表一次性奖励0.5万元,充分调动了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诸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2

一、坚持规划调控与政策引导结合, 促进节约用地由“被动”变“主动”

为了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格落实, 阳城县规定, 所有项目的选址和论证, 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提前介入, 凡是预审未通过的, 发改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同时要求在用地预审、审批和供地各个环节,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投资强度指标“双控”制度, 凡是应该核减的必须核减, 坚决杜绝“宽打宽算”现象。在加强规划调控的基础上, 阳城县还采取地价调节的办法, 引导各方面节约集约用地。例如, 对不占耕地的项目, 在不低于最低价的前提下, 基本价给予下调20%;对占用耕地超过70%的项目, 原则上不供地, 特殊项目需要供地的, 基本价则上调20%。通过实行严格的规划调控和宽松的政策引导, 现在在阳城, 人们已经认识到, 只要不占耕地、少占土地, 项目就能够及早落实并节省投资成本, 节约集约用地也因此逐步成为了上项目选址时普遍的自觉行为。阳城南500KV变电站是国家电网重点建设项目, 规划总占地319亩, 第一次选址时涉及耕地将近200亩, 后经双方沟通, 调整了选址位置, 最终确定用地仅涉及耕地14.3亩。

二、坚持园区承载与项目管理结合, 促进产业发展由“粗放”变“节约”

为了改变过去企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的状况, 阳城县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发展, 先后建成了建瓷工业园区、北留电力化工园区和蟒河精细化工园区, 并通过引导原有企业向园区集中搬迁、新上项目在园区集中建设, 促进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 仅此一项累计节约集约土地2600余亩。比如建瓷工业园区, 目前已经集中了阳城县所有的建瓷企业, 共建成生产线21条, 如按分散经营的方式供地, 需要用地1700亩左右, 现在利用园区这个载体, 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利用, 实际总占地仅1302亩, 相比较节约土地将近400亩。同时, 阳城县还注重加强项目用地批后监管, 对征收两年不开发、不建设的坚决予以依法收回, 对落地项目全程跟踪建设进度、督促尽快建成投产达效, 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高效运作, 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三、坚持布局调整与旧地改造结合, 促进城乡建设由“低效”变“高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人口尤其是边远山区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的趋势愈为明显, 阳城467个村先后有300多个村出现“空心村”现象, 空闲土地多达4000余亩。针对这一情况, 在新农村建设中, 阳城县顺势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积极推动“空心村”改造, 通过移民并庄、旧村复垦, 缓解了用地压力, 保障了新农村建设。润城镇是阳城县的产煤大镇, 也是采煤塌陷重灾区, 阳城县通过对镇区两个村实施改造, 规划建设了可容纳万人居住的洎水新村, 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 而且解决了采煤塌陷区村庄和边远山庄窝铺的移民搬迁问题, 同时将来全部搬迁后通过旧村复垦预计还可新增耕地2000亩左右。阳城的县城是在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中村”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 阳城县大力推动“城中村”改造, 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30余亩, 除回迁安置、公益用地外节余土地230余亩, 拍卖收益2.77亿元。其中, 滨河东路城中村改造规模最大, 改造总面积320亩, 涉及3个村、686户、14个企业, 拆迁面积12万平方米, 除回迁安置、公益用地外节余土地220亩, 拍卖收益2.5亿元, 不仅收回了政府先前修路、拆迁等投资, 而且拉动房地产开发等社会投入13亿元, 建成了40栋高层商住楼和1所医院, 建筑总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 比原来翻了两番多, 新增住房5000余套, 可容纳3万人, 成为阳城面积最大、环境最优、功能最为完善的现代化居住集中区。

四、坚持复垦开源与盘活挖潜结合, 促进土地利用由“有限”变“有效”

着眼于开源, 阳城县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基本农田整理, 近3年共开发整理土地12400多亩, 净增耕地将近8000亩, 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 有效地拓展了用地空间。着眼于挖潜, 阳城县大力开展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再利用, 先后盘活关停企业闲置用地500余亩, 为发展经济项目、兴办社会事业提供了用地条件。在阳城的县城及周边, 过去曾分布着一大批小企业, “十五”期间陆续关停后, 企业厂房、场地长期闲置。“十一五”期间,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阳城县利用这些分布空间大、区位条件好的闲置用地, 先后建设了1所高中、1个城市供热厂、1座商贸城、1个大型超市和3个建材市场, 在极大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 又无形地拉大了城市框架, 实现了城市低成本扩张。此外, 利用县城周边荒山荒地, 阳城县还开发建设了6个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 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又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3

(辽政发[2008]2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结合全省实际,现就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调动用地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从严从紧管理,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立足省情,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优先位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统筹城乡用地,控制增量,着力挖潜,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提高资源配臵效率;坚持科技创新,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用地和管地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察,切实落实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三)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都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对正在报批或修编的相关规划,要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进行审查或调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地区,有关建设应主要通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解决,确需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新增建设用地的,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四)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科学规划。要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对已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大交通、能源、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用地需求;对市以下规划建设的交通、能源、环保、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安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五)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城市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建设用地要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严格执行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市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严禁规划建设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优化设计,科学选址,严格按照建设规模、类别及相关控制指标等规定供地。

(六)加强各类开发区用地管理。开发区用地必须纳入所在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得突破规划设立各类开发区。开发区的用地规模必须控制在经国家审核公告的范围内,确需扩区的,应在对开发区用地效率进行评估并符合扩区条件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省国土资源厅要建立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工作。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工业类开发区内的生产和基础设施用地比例不得低于70%。各类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安排行政管理用地,合理布臵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

(七)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从严控制占用耕地。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分类下达、突出重点、区域平衡、奖励挂钩的管理方式,建立用地计划执行评估制度,对集约高效用地的地区,在指标分配上给予适当优惠。要通过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执法检查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确保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各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不得突破上级政府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要核减该地区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三、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八)实行供地目录制度。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等限制性产业项目用地,坚决禁止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各类培训中心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用地。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发展改革委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要求,适时调整完善限制和禁止供地政策,对禁止类项目严禁供地,限制类项目必须符合准入条件,鼓励类项目也要节约集约用地。

(九)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改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凡与土地使用标准不一致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及时修订。要采取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先进节地技术,降低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标准,尽量减少占用耕地。

(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标准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根据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400万元/公顷,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000万元/公顷,其他工业园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1500万元/公顷。对进入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一般不再单独供地。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一般不得低于0.8,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绿地率一般不高于15%,并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内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

(十一)强化对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查。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供应土地,坚决杜绝假借项目建设名义圈占土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可以预留规划用地,但必须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申请扩建的用地单位,要优先使用自有建设用地,核定供地面积时,要将已使用土地与新申请的用地量一并计算。教育、工业、科技等项目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得建造成套职工住宅、宾馆和招待所等设施。

四、积极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十二)全面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主动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利用强度、综合承载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低效利用的土地和空闲、闲臵土地,要明确利用方向,采取措施促进土地提高利用的效率。普查评价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具体实施,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调控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依据。

(十三)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对利用城镇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市、县政府可按照有关规定减征、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金融机构和资产经营公司抵贷的土地,要区分情况,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采取政府收购、统一出让的方式重新安排使用,出让收益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对司法机关查封的土地,经法院同意,统一由政府组织拍卖,拍卖所得可部分用于偿还债务。鼓励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采取联营、嫁接等方式进行合资合作经营。

(十四)加大闲臵土地处臵力度。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土地继续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使用;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臵满两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闲臵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臵费。对闲臵土地特别是闲臵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对因规划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闲臵土地,应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采取改变用途、等价臵换、纳入政府储备或安排临时使用等途径及时处臵、充分利用。对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臵土地,可以按实际支付土地取得费用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的土地给原土地使用者,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十五)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依法开发利用滩涂、苇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盐田,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拓展用地空间。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工矿地,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除可以继续划拨使用的以外,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按市场价补缴地价款。要严格落实被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今后,国土资源部门在批准建设用地、临时用地或发放采矿权许可证时,责任单位必须依法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

(十六)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标准的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城市立体交通。新建、改建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地上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依法予以保护。

(十七)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改造。旧城区改造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成片集约开发,严格控制零星开发建设,同时要防止大拆大建。开发范围内的零碎地块应与周边土地整合后,再依法进行处臵。对城区内黄金地段的工业企业,要有计划地搬迁到工业园区,腾出土地发展第三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地段土地的经济价值。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对“城中村”实施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应依法征收,合理补偿,并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五、充分发挥市场配臵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十八)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从严控制划拨供地范围。省国土资源厅要根据国家供地政策,抓紧制订《辽宁省划拨用地目录》。今后,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2008年底前,先行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非办公用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经营性用地、发生出租或改变用途的原划拨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相关用地的有偿使用工作。

(十九)严格落实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对工业和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包括配套的办公、科研、培训等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严格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公开出让,严禁以其他任何形式出让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制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计划,拟定出让地块的产业类型、项目建议、规划条件、环保要求等内容,作为工业用地出让的前臵条件,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国家统一制定并公布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严禁用地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圈占土地,通过补办用地手续规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二十)规范国有土地协议出让行为,加强划拨土地供应管理。国有土地需确协议出让的,其价格不得低于《辽宁省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严禁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以各种补贴、返还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市、县政府可以在不低于省政府出台的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利用率较低的项目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协议出让土地要向社会公示有关土地的位臵、用途、面积、土地使用条件和价格等信息。对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除有保密要求的外,要将项目名称、土地使用权人、地块位臵、面积、空间范围、土地使用条件、开竣工时间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二十一)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和宗地规模。土地出让前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供应方案,明确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规划条件一经确定,不得擅自调整。擅自改变或擅自批准改变规划条件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宗地规模,控制开发建设周期,防止产生新的土地闲臵,防范开发企业“圈占”土地。沈阳市、大连市主城区房地产开发用地每宗地不得超过20公顷,其他省辖市不得超过15公顷,其他地区不得超过10公顷。对已供土地,要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形成有效供给,确保节约集约利用每宗土地。严格执行每宗地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的规定。

(二十二)切实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各地要优先保障住宅用地供应,优化住宅用地结构。供应住宅用地要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严控低密度、大套型商品房土地供应。

(二十三)强化用地合同管理。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要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约定政府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未按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不得按土地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土地证书,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二十四)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储备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计划,并将批而未供、闲臵、空闲、低效利用土地优先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储备土地出让前,应妥善处理土地的产权、安臵补偿等法律经济关系,完成必要的前期开发,形成建设用地条件。土地前期开发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经过前期开发的土地,依法由市、县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出让。严禁未经拆迁安臵补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程序而直接供应土地,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要落实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控制土地储备规模,确保土地储备资金专款专用。

六、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十五)强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使用土地审批手续及规划建设许可手续。严禁突破或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用途,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当前,要从严控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指导、督促编制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村镇发展和撤并复垦范围。

(二十六)严格控制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范围和规模。除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等三类用地可以使用农民集体土地外,不得批准其他项目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村内空闲地和闲臵宅基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如使用已承包土地的,应当先征得承包方的同意,并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各地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试点中,要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

(二十七)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要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采取鼓励措施,积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二十八)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各市、县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人均住宅面积等相关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要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批准宅基地。

(二十九)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三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分布、面积、用途和权属。重点对各宗地是否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建设项目是否经合法审批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清理出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要根据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七、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三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要对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执行实施全程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结果及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的要求,及时发布、上传信息,定期开展土地市场分析和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评价等相关工作,研究完善土地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

(三十一)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各类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用途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要将建设项目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时,应由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建设规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凡投资强度、规划建设条件未达到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标准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到位。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验收意见,或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三十二)强化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情况的执法检查,重点查处严重破坏、浪费、闲臵土地资源,严重违反规定国家产业政策、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信息沟通,将企业违法用地、闲臵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违规提供贷款和核准融资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十三)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制订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标准,对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不足70%的地区,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直至暂停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统一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公布,并与下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相挂钩。

(三十四)加强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继续运用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土地变化情况。从今年起,我省将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展全省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监测,重点监测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监测结果将作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主要依据。

(三十五)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切实转变用地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决策中,落实到各项建设中。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土地管理,严把供地闸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浪费土地行为。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监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和典型,不断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4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的意见

(洛政〔2009〕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44号)精神,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科学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共同责任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各级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变“一管多用”为“多管多用”,落实好共同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执行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积极研究促进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政策措施,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财政、税务部门要完善和落实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财政、税收政策。市监察部门要配合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保护耕地和土地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不到位、土地管理秩序混乱、一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格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15号令),追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土地领导的责任,确保共同责任落实到位。

二、按照节约集约原则基本保障建设用地合理需求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坚持以规划、计划为先导,加强土地收购储备,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对2005年以来国家和省已审批的土地,市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抓紧组织有关县(市、区)加快办理征地手续。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要求保障经济发展。省下达给我市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即市级以上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引领全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重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保障项目的用地需求。一般项目用地需求要通过内涵挖潜来解决,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新增建设用地。

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建筑和紧凑型城镇,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各类建设用地的控制标准,提高用地门槛,工业项目用地实际投入市区不得低于150万元/每亩,县(市、区)不得低于120万元/每亩。城市规划、项目设计和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防止和消除各类项目多占多用土地现象。坚决制止城镇建设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限制低层建筑,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合理提高城市建设容积率。

深入推进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划拨和协议用地范围,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单宗出让面积,城市中心区不得超过150亩、县(市、区)不得超过75亩,每宗地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继续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对标准厂房建设先进县(市、区)进行奖励。

三、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允许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四、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征地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位置、用途、补偿标准等以书面材料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户;征地方案批准后,要将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征地补偿标准等内容在被征用地所在乡(镇)、村组进行公告;征地实施前,要将被征土地现状调查结果经农村集体和农户进行确认、登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村组进行公告。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和推进失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

依法搞好涉土信访。当前,我市土地信访比较突出,多数是反映宅基地纠纷、乡(镇)或村办企业非法占地和征地补偿落实不到位问题。各县(市、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涉土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法、及时、扎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健全土地督察工作机制。全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的监督检查,对交办的信访、举报案件,要及时依法组织调查处理并及时报送查处结果;对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要及时研究落实措施,切实按要求整改到位。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与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联络,为开展督察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制定实施政府负总责、国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土地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制度,确保土地违法案件能及时查处并依法处理到位,不发生重大土地违法案件。

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按要求应该成立国土资源警察大队的县区,2009年3月底前务必成立。已成立的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执法动态巡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执法监管体系,建立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工作机制。

六、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考评激励机制

每年年底,市政府将依据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情况、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对各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依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存量用地盘活、执行工业用地标准等情况,对各县(市、区)政府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考核。并采取多种形式严格奖惩,一是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挂钩,以省下达我市的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为基数,预留一定的机动指标,用于支持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二是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盘活存量土地情况挂钩。对盘活挖潜成效好的县(市、区),在农用地转用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对未完成盘活挖潜目标任务的县(市、区),扣减其农用地转用指标,并限期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将土地管理工作绩效与各县(市、区)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挂钩。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奖励,对工作成效差的通报批评直至暂停用地审批。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洛阳市人民政府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5

国土资源局: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今后时期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我局紧密结合当前县、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文件精神,现将具体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我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委托新疆大学。此项工作去年已完成外业调查,等待上级部门审核与批准。局部调整的总体规划实施后,进一步优化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二、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清理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要求我县把2项工作结合起来进行。通过专项清理,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有土

地使用权出让以及土地出让金征收的管理和使用的情况并闲置土地问题,因我局抓好对闲置土地管理工作,未发现闲置土地。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依法规范土地审批和出让行为,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供地工作。

三、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除国家规定划拨用地外,其余用地一律经县政府审批后,通过土地交易市场进行处置,并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加大了对开发商的建设时间、投资规模、容积率和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限等追踪管理。

四、开通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年以来我局没有公开性供地出让情况。

五、做好二调的各项准备工作。结合二调工作,为全面查清我县土地利用现状和结构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的完成将进一步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6

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

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 5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部各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村用地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各业用地的重要依据,是调控用地总量、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合理安排城乡各项用地。积极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工作。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要先期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相关规划工作,争取主动,加强协调,确保村庄和集镇等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在进一步摸清农村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各地要优先安排、保持同步。已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要完善规划内容,抓好总结推广。要依据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理等专项规划。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

尊重农民意愿,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土地利用计划要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在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新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安排的重点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等急需的基础工程建设用地,要及时予以保障,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大,节约集约用地大有潜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基础设施改造,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四荒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促进节约集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

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部批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加以规范完善。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支持。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按照《省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对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负责制。

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盲目圈占、违法批占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必须依法报批,必须搞好补偿安置工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农用地转用审批时,凡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性质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要进行充分论证,在预审时应说明不能避让的理由;在农用地转用报批时,应提交补划到位质

量数量的有关情况。

切实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行为;坚决制止用“以租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鼓励被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利用。新开垦的耕地要充分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所需费用可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

“十一五”期间,在各省(区、市)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县(市、区)为单位,部将重点抓好一百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加强。

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切实征收和用好土地收益

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保证及时、足额征收和上缴。对各类土地收益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工程倾斜,主要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给予重点安排。

部将在系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依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部署土地整理工作,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切实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的关于征地改革和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中,要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加强

对征地补偿标准、被征地农民安置措施的审核。对补偿标准不合法、安置措施不落实,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不得报批用地。

各省(区、市)年内要抓紧制定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经批准后公布实施,实现同地同价。要注意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开展的征地补偿费预存制度等有效办法,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认真执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公告、登记等规定程序。征地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程序等,要向村民公开。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应当充分听取农村村民的意见,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土地产权。进一步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实现方式。

要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稳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不断深化试点内容,探索完善征地制度。

五、加强农村地质灾害的预防,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服务和安全的地质条件。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县(市)的地质灾害普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农村,在科学调查、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地质灾害防灾避让的意见和建议。为村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服务。

尽快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入机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依法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加强农村地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小矿的整顿和整合,引导依法办矿、科学采矿、保护环境、文明生产。继续加强西部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大力开展岩溶石山地区、红层地区等地下水勘查,加大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力度,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和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供科技服务。

六、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提高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上重要日程。既要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在支持过程中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是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重点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建设。按照乡(镇)国土资源所为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的规定,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基层国土资源所的机构、编制、经费,减轻乡(镇)的负担。要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都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人民日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高效发展 篇7

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8〕29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通知》(湘政发〔2007〕12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

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有效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的现实需要,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我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新路子,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子孙后代生存的基础。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

工作。

二、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

(一)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除能源、水利、交通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外,其他各类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不得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式报批用地。有条件的地方,对重点开发区域应当制定节约集约用地的专项规划。

(二)加强土地计划管理。实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挂钩。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管理,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因批准后满半年未领取批准文件或者满二年未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文件失效的,相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国土

资源厅另行安排。

(三)加强土地定额管理。用地定额指标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对各类建设项目,依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综合考虑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确定供地数量,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抓紧修订全省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建立定额指标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用地指标体系,报省

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土地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土地出让前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方案,明确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合同无效。

(五)加强国有土地利用管理。土地供应除核发国有建设用地批准书、划拨土地决定书等行政许可文书外,还应当依据供地方式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租赁合同或者使用合同,严格约定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开工竣工时间、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供应住宅用地的,要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合同。合同要明确约定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或者划拨土地需要转让的,政府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不能按照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开发的,政府可限期开发、区分不同情况加收土地出让价款,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

(六)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地。各类建设项目要科学选址,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利用丘岗地、空闲地、闲置地、废弃地以及未利用地等的,一般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对于占用未利用地进行建设的,不收取耕地占用税。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地,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

开出让;符合法定划拨条件的,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丘岗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凡村内有丘岗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可以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建住宅;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政府可

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七)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利用力度。对依法认定的闲置土地,要采取限期开发、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收购或托管、无偿收回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二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二年,符合法定无偿收回条件的,应当收回,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库,依法重新公开出让;对因政府行为或者其他不可归因于用地者的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下一级人民政府根据闲置土地实际情况,采取除征收土地闲置费、无偿收回以外的其他方式限期处置。

(八)加强土地批后监督与管理。一是建立供地备案审查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用地复核制度。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宗地供应的主要资料及时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备案。省国土资源厅要根据供地备案审查情况,通过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各地的土地供应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土地供应率以及是否按照批准的用途供地。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据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进行用地复核,未经复核或者复核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二是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省国土资源厅要统一开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对

全省各类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各地要根据土地调查、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建设项目竣工用地复核、建设用地普查评价等情况,及时准确填报供地、用地信息。三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分级评价考核制度。对各市州、县市区的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投入产出水平、利用强度以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动态趋势,具体包括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供应率、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重等指标。评价考核工作要充分利用供地备案审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用地指标分解的重要依据。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四是做好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开发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和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8〕145号)规定执行。评价工作成果是开发园区扩区升级的重要依据,评价考核不合格的开发园区不得扩区升级。

三、落实责任,确保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目标

(一)加强领导,搞好考核。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 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要完善节约

集约用地考核的奖惩制度,把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部门配合,明确责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全力推进节约集约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确保重点工程和鼓励类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控制非重点工程和一般性工业项目立项;规划部门要严把城乡规划关,控制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强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供地关,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核定供地量;统计、审计部门要配合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工作;工商部门要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省信用信息系统,并及时披露,按失信行为惩处;金融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禁止向违法用地项目以及违反规划控制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

(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土地忧患意识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要认真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经验,表彰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典型,认真剖析并严肃惩处闲置浪费土地和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典型案例,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土地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军区司令部。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省委。

上一篇:八年级思品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下一篇:4 06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