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教师幸福感(精选6篇)
读书心得教师幸福感 篇1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翠屏区邱场中心学校:刘华 “面带微笑走向生活的人,生活也将对他微笑。”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这两句诗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地玩味。
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的确微笑,是世界上最最娇艳美丽的花朵;微笑,是世界上最最意境悠远的诗歌;微笑,是世界上最最沁人心脾的芳香;微笑,是世界上最最动人心魄的旋律„„微笑,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艺术。
微笑:是对他人的信任。生活中当我们无意之中冲撞、冒犯了他人,我们自然会非常抱歉地向对方作解释,看着对方的面容,特别是对方的眼睛。这时候,对方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表情呈现给我们,我们也就很自然地从对方的表情当中知道了对方的态度。一种是对方怒目圆睁,即使不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时候,你就得小心,向人家千解释万争辩,期望自己确实是无意之错。遇到一些不可理喻之人,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冲突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而即使你作了许多揖,道了很多歉,对方还是有可能悻悻然走开。留下你一个人忐忑不安。
而另一种是,对方很坦然地两手一摊,肩膀一耸,甚至什么话也没有说,仅仅对你露出一个善意的微笑;而你也就如释重负,心理坦然。
两种表情,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你当然还是希望看到对方脸上露出的微笑。这个微笑千金难买。因为,它足以说明对方对你有充分的理解和信任。
万象缤纷的生活中,我们随时会看到各色面孔,虽然生就的摸样千差万别,但是,人们的面部表情逃不出三种情形:激动兴奋放着红光的;平淡自然没有突出特征的;愤懑愁苦黯然失色的。
生活中,有谁愿意看到别人成天对你哭泣? 难道别人就愿意看着你对别人满面怒容?
微笑:是对学生的赏识。盖杰等著名心理学家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还指出:“有时,教师忘记了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研究表明,正确评价,即使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言语强化方式,这种来自学习结果的返回信息,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强化其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表扬不能滥用,应该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培养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是把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送给孩子,而是一个对孩子细心观察、科学预测、全心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幼小的孩子受年龄等的影响,兴趣点处于经常变换的状态,而又缺乏持久性。针对这一特点,必须经常变换游戏花样,以使孩子保持兴趣的长久。小孩子都喜欢大人的夸奖,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哪怕是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使他高兴一阵子。,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正说明孩子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肯定、鼓励和表扬。
一个好老师明白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老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就是老师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也许是世界上最经济然而却是最大方得体、最温馨可爱的礼物。因为孩子们所看重的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个物质的实体,而是只有内心才能感受到的那份精神的愉悦。孩子们收获到的是被他人认可、被人肯定的莫大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将会变成促进他们取得更大成功的无形推动力。在这个看不见的力的推动下,孩子们认知社会的目光会变得富有智慧,感悟生活的触角会越来越敏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会越来越得当,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会越来越强。
微笑: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我微笑,是因为我很乐意做你们的老师;我微笑,是因为我欣赏你们对知识的渴求和一丝不苟;我微笑,是因为我相信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学校的骄傲;我微笑,是因为我相信大家会接纳我,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一个好老师,可以没有广博的知识,但是不能没有对学生的爱心。老师在学生的面前,应该扮演慈祥的妈妈的角色。有哪一个孩子愿意看到妈妈的满面愁容而不是灿烂的笑容呢?
微笑:能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微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情,它体现的是一个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它能够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当老师们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学生的成长,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时候,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是同心、同行、同乐的关系。这么一种关系,会让学生的生命意识空前地高涨,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空前地强大。有了这么一种关系,学生们成才的几率自然会有极大的提高。
微笑:要发自内心。一心想获得他人的认可、赞赏,却不知道对别人抱以笑容。你对别人冷淡,别人就会对你冷漠;要想得到他人的友善,应该首先对他人表达自己的友善。
有人:说:“给别人的,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这话实在不错。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自己也将经历,就像你怎么对待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因此,若想被人爱,就要先去善待别人—这是可以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定律。
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先用真心对待朋友,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会很自然地真心对待你。如果希望别人真诚的笑容,就要常常向他人露出灿烂的笑容。
堆彻出来的笑容,矫揉造作,极不自然,令人不快,很难接受。从而内心深处自然生发出来的微笑,有着无比强烈的亲切感,让人心情愉悦,增进亲和力,会很自然地感染他人。人们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就是因为微笑具有减轻压力感,释放人们心头郁结的愁苦的神奇魔力。因此,人人都喜欢笑口常开。
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有一位中**亲到了美国,给一位美**亲照料孩子。小汤母只有两岁,很顽皮。
一个休息日,美**亲没有上班。小汤母在家里跑着玩。突然,小汤母被什么东西绊倒了,哇哇大哭。中**亲马上起身要把孩子扶起来,美**亲立即阻止了她。
中**亲指责美**亲:“你太残忍了!” 美**亲指责中**亲:“你太残忍了!”
中**亲说:“我怎么残忍?孩子那么小,跌倒了,哭得那么厉害,你身为孩子的母亲不去扶他,也不叫我去扶。你才叫残忍!”
美**亲说:“孩子跌倒了,自己完全可以起来。爬起来,他就成功了一次。就锻炼了一次,你连这样的锻炼机会都不给他,如何让他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你才是真正的残忍!”
到底谁残忍一些?这里当然表现出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东西方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从眼前来看,美**亲缺少仁慈、疼爱之心,的确有些残忍;但是,从长远来分析,中**亲从小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致使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不能独当一面,缺少创造精神和能力,这么说来,中**亲更残忍一些。
在家庭中,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切都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自己认为尽了做父母的义务,其实这种过度的保护主义,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老师把什么东西都悉数教给孩子,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老师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沉痛地发现,当今社会,许多家长的价值观念的变异直接导致了人格的扭曲。就拿做家务劳动来说说,现在,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竟然毫不隐瞒地把自己鄙视劳动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说:“你们都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袜子、脏了,就要自己动手洗干净,少先队员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有一位学生回家后果然按照老师的教导把自己的袜子洗了,由于年龄小,特别又是初次做,难免弄得地上一片水迹。母亲回家后看到孩子干活了,非但没有表扬,还破口大骂:“没出息的东西,有书不好好读,谁要你做家务?将来考不上重点中学,读不了大学,看你去擦皮鞋!”
这位母亲的苛责训斥,像一盆冷水把孩子刚刚升起来的热爱劳动的火苗无情地熄灭了,也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断送了。假如这位孩子将来真的考不上大学,而又没有热爱劳动的思想,缺少独立谋生的一技之长,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将来怎样生活。再说,考上大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吗?
老师,你对学生传递了爱心了吗?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对学生来讲,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要比传授给他们多少知识强得多。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尊重孩子:老师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小时侯,罗斯福被母亲严格了作息时间,有一天,他提出要点自由,母亲考虑后答应放他一天假。傍晚,当六岁的儿子灰头土脸地从外面回来时,母亲并没有问他做了什么。我想,这就是尊重。
七岁的美国小女孩杰西卡架机飞上蓝天,不幸坠机身亡。记者问其悲痛万分的母亲,如果再有选择的话,还会不会让她上天,母亲坚定的回答,她不会阻止一颗飞翔的心。我想这才是尊重。
孩子总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把他拴在裤腰带上。愈早给他自我选择、自我支配的权利,孩子愈是能够较早地自立。这应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
然而在中国的许多学校和家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始终不愿意及早地“交权”。这里面或许有许多原因,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缺乏信心——对自己、对孩子都缺乏信心。换言之,是从保护孩子这一善良的动机出发,做着束缚孩子发展的傻事。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常常是把孩子和学生当做自己的附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家长对孩子指东道西,往往都是用命令或教训的口气,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颐指气使。这是比较纯粹的家长制作风,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集权制的反映和体现。这种家长俯视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在学校里则表现为,对于许多知识,分明孩子通过自学就完全可以弄明白,但是,老师却根本不肯让孩子自己动脑,而是不厌其烦滔滔不绝地讲,直到把孩子讲到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我们很少看到老师或者家长蹲下身来和孩子谈话或商量。在中国,一向缺少平等和民主的气氛,因此,倘若见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反而有些不习惯:咳,这做家长的一点儿威严都没有!
挺腰直立、高高在上者,由于远离地面,难免会从高处摔下来,就跌得不轻。那些没有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平起平坐的老师和家长,就永远也不会尝到这种挨摔的滋味,心里踏实,感觉会舒服很多。
宽容:老师应具备的品质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老师没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个学生,而是厉声斥责,或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宽容即是爱心的表现,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和同成年人一样的感情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儿急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
宽容就象皎洁的月光,擦亮孩子的眼睛;宽容就象甘甜的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宽容更像一艘扬帆的船只,载乘风破浪到彼岸。宽容,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美德。有了宽容,才会有爱,因为教育处处充满着爱。在宽容的滋润下,我们的孩子才能时时处处感受着爱,在爱的阳光下活泼、健康的成长。
人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有所长也有所短,有优点也有缺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也就没有优点。古代有一首歌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责后生动形象地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就会看到,人之长都是相对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长处会变为短处,短处也会变为长处,关键在于用人者怎么使用,为他们创造怎样的条件。
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应努力具备的品质
著名的美籍华人李开复先生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说:如果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尽料200%的努力,也往往会事与愿违,同时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
想取得成功,就要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镜子、标尺和参照物。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做自己终身奋斗的方向,那么,他所从事的多半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情做好并因此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相反,那些追逐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情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努力、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善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得财富或名利,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读书心得教师幸福感 篇2
儿时住在苏北一个小小的偏僻的村镇上, 最盼望的是逢到集日扯着父亲的衣角走到街的东头, 听那手敲小鼓的老大爷说书, 三板斧的程咬金、倒拔杨柳的鲁智深……我听得入迷, 却又似懂非懂。这是我与书最早的接触。小小的我在好奇中长出想象的翅膀:这些有趣的故事究竟来自哪里?真想一个劲听个够。不听书的日子, 就缠着家人讲故事, 讲烦了, 家人就找来几本小人书给我, 说:“自己去看吧!”《孙悟空》、《刘胡兰》、《镜花缘》、《红灯记》……对于小小的我来说, 不认识下面的字, 只能看着上面的插图, 就已经觉得这是一方怎样的有趣世界。于是, 一本本小人书似一泓澄澈的溪流, 让我小小的心装满幸福, 让我从此爱上读书, 走向更为丰富精彩的世界。
二、一个信念
小学热爱儿童文学;中学醉心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流连于“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侠客境界;进了师范学校, 第一次走进图书室, 一本接一本地借阅《呼啸山庄》、《简·爱》、《茶花女》等中外名著, 我读得酣畅淋漓, 书香伴我度过了整个学生时代。
毕业后, 走上讲台, 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更深深认识到读书是我立足讲台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先做读书人, 然后谈教育, 这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更应该以读书为支撑, 通过多读书丰富底蕴, 这样才能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待语文, 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因为老师对语文的热爱而产生热爱之情。这种影响是“己之所欲, 必施与人”。只有我们成功将学生从一方小的可怜的水池引领到广阔无垠的大海里, 让学生见识到开阔和美丽, 学生才会体验到池鱼入渊、羁鸟归林的佳境, 而我们就获得了释放和提升的空间。读书就可以无声地润泽学生, 悄悄地葱茏自己。于是, 十几年来, 我坚持读书, 乐在书海中徜徉。
三、一寸光阴
读书, 时间从哪里来?是啊, 小学语文教师有改不完的作业, 做不完的琐事, 哪来的时间?特别是小学女教师, 忙完学校忙家里, 工作家庭一肩挑。中层干部既要做好班主任, 又要兼着学校教务处的工作, 时间真的太少了。我很喜欢易中天先生写的一篇《春日不是读书天》。文中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春日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日蚊虫冬日冷, 收拾书箱好过年。”我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也发现: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当你打心眼里爱上阅读的时候, 就会发现其实每日都是读书天。夜阑人寂, 课间小憩, 闲暇假日, 无一时不可读。和儿子亲子阅读时, 我读了很多绘画本童话:《猜猜我有多爱你》、《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每个清晨, 和班上孩子一起晨诵, 我们一起《日有所诵》、《古文观止》……每个中午, 大声读书给班级的孩子听, 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草房子》、《夏洛的网》……每晚睡前读上半小时, 我读了每期《读者》, 三毛的《撒哈拉之恋》,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仅是利用这些见缝插针的边角时间, 每个月至少能读三五本书。但最畅快的还是周末和假期, 或者带上孩子到书店去见识新书;或者宅在家中, 从早到晚尽情阅读, 这才是痛快的人书合一的境界。几个周末下来, 沈从文的《边城》, 萧红的《呼兰河传》, 王安忆的《长恨歌》, 杨绛的《我们仨》早已翻遍。在许多这样的日子, 茶氲轻扬, 书香浮动, 乐在其中。
四、一串书单
有人说, 语文教师站在台上, 就是语文。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部分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素养。我常常想, 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仿佛是一棵根深叶茂、枝干挺拔的大树。树根就是教育理论, 它有厚度、有深度, 只有做到理智而深刻的理解, 方能深深地扎根教育事业这方沃野。树干是专业知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素养。这份主干必须茁壮挺拔, 它应有《诗经》浪漫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佳人, 在水一方”, 应有雪莱豁达的“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应有陶渊明悠然的“采菊东篱下”, 应有国学经典, 还应有外国名著。“袖长方能善舞”, 教材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全部, 更不应该成为耗尽学生精力的黑洞。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方寸之地, 遨游于深渊浩淼的认知空间, 所以我们必须有丰厚的文学素养作为树干。而更为自由繁茂的就是那开枝散叶的人文素养, 思想哲理、天文地理、童书经典……一切皆可,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 因为教育的外延原本就是与生活相等, 广读博取, 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旁征博引。
基于此, 我将自己曾经精读的部分书籍枚举如下: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马克斯·范梅男
《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
《泰戈尔诗集》
《赋得永远的悔》、《二月兰》, 季羡林
《思想的天鹅》、《感性的蝴蝶》, 林清玄
《千年一叹》, 余秋雨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 薛瑞萍
《女儿的故事》、《撑起伞等啊等》, 梅子涵
五、一份珍藏
喜欢读书, 那么遇到自己喜欢的或的确经典的书籍就不只满足于借来一读, 总想把它珍藏起来。把心爱的书带回家, 轻轻放上书架, 可以随时将它置于桌上, 翻开书页, 书香满怀, 纸墨飘香, 那种满足的感觉是美妙的, 也是网络阅读所不能比拟的。非常高兴的是近两年市区新建了书城和图书馆, 而且两处地方一东一西, 我家恰好在中间, 相隔都不过几百米, 借书买书都很方便。比起图书馆, 书店的书更新更快, 数量也更多, 所以周末更喜欢去逛书店, 走在形形色色的书架中, 就仿佛步入了诗意的丛林。我总要到二楼的教育理论区去看看, 它很小, 静静靠在南墙, 只有短短一架, 与周围铺天盖地的各年级试卷比起来显得毫不起眼。即便是这样, 我还是在其中淘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于国祥的《用脚做梦》等好书。有机会外出, 也一定要去逛逛外地的书店, 因为很多城市的书店都比宿迁的书店大, 书籍也更加丰富。季羡林的《二月兰》, 孙幼林的童话集, 王崧舟、窦桂梅的精品集等都是从外地买回来的。网上购书也很方便, 缺点是等待的时间太长。说实话, 只可惜现在书价节节攀升, 基于囊中羞涩, 买书只能选了又选。这么多年下来, 我的书林林总总挤满了两个大书架。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 一个教师必须在他的家中有几书橱藏书, 并且他曾经沉心静气地读过, 他方才在讲台上站得有底气。
喜欢读书, 喜欢将那些感动自己的真知灼见珍藏心底。所以, 我会选择摘录或写读书笔记, 《真水无香》、《在心田种一株百合》、《此三毛与彼三毛》、《生命有你更美丽》等感受随笔就这样在笔尖渐渐流淌……
六、一份收获
读了这么多书, 想和大家说说读书的好处。
(一) 读书增添自信
网上流行一句话:“一年不读书, 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 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 学生知道。”在这个时代, 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是中师毕业, 常常感觉底子很薄, 有危机感。因为站在课堂上, 其实每个语文老师就是语文。是读书让我渐渐有了自信。读书让我的课堂语言不至于贫乏, 丰富、诗意、智慧的语言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读书让我可以将课堂根植于读书之中, 及时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如学习《黛玉初入贾府》引入《红楼梦》, 学习《草船借箭》引入诸葛亮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学习托尔斯泰的《穷人》引入《巴黎圣母院》、《苦儿流浪记》、《王子与贫民》, 等等, 教学的视野更加开阔。爱读书的老师, 就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更多的时候, 孩子的读书热情不需要我刻意去培养, 津津有味地阅读, 大声朗诵给他听, 对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现在班上孩子读的书有时也令我刮目相看, 孩子居然读起了《狼图腾》、《暗影》、《智慧背囊》等书籍。读书还让我和孩子们心灵相通。读书也让我乐于大胆尝试, 参加学校“悦读”课题实验, 执笔完成七千多字的课题报告;参加省市优课、基本功比赛, 并屡有收获。这些收获都是源于读书给我的自信。
(二) 读书带来灵性
都说“教学相长”, 其实“读教也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其实“读书破万卷, 教学也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 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 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 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 如果腹中空空, 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解读所有的语文教学名师, 王崧舟、韩军、窦桂梅、周益民等人, 无一不是爱书者, 有的甚至已经迈进人文学者的范畴。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央视《百家讲坛》的于丹、易中天, 哪个又不是读书读出了思想, 读到了极致。一些老师只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 岂不知功夫在书外, 真正的备课在阅读中。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 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 读书保持柔软
教师的心应该是敏感的、柔软的, 应该追求沈从文所说的境界:“于清晨极静之时, 听到鸟鸣, 令人不敢堕落。”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孩子。于丹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你的眼前有三锅水, 都滚开滚开的, 你试着往第一锅水里扔一个生鸡蛋, 第二锅水里面扔一根生的胡萝卜, 第三锅水里面扔点干茶叶。第一锅水里的生鸡蛋, 最开始很鲜亮、很柔弱, 都是流动的, 像我们鲜鲜亮亮的、满怀梦想的心, 但是在生活里熬啊、煮啊, 习惯于不停的抱怨, 最后心被煮硬了。再看第二锅水里的胡萝卜, 一开始有款有型, 鲜鲜亮亮很漂亮, 但是最后成了胡萝卜泥了, 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好好先生”, 人云亦云, 为他人活着, 服从别人, 固然挺善良, 但是失去了自我。再看第三个锅里, 茶叶同样是受煎熬的, 但是恰恰是这种煎熬沸腾, 使得它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 能够起伏着, 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 在生活成就它的同时, 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 这就是彼此的成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改变一切, 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 可以用缕缕书香感染学生。读书可以滋润自己, 亲近母语, 亲近书籍, 从亲近文学的脚步里“抓”到爱, 以澄清之心求洒脱之态, 于烦琐事外求自由宁静, 让我们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温家宝总理说过:读书不仅给人力量, 而且给人幸福感和安全感。老师们, 读书吧, 让这生命的光合作用, 使我们春意盎然, 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幸福。最后谨用《阅读妈妈》的作者史翠克兰·吉利兰的小诗与大家共勉:
也许你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我有一群听我读书的孩子,
我有一群读书给我听的朋友,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3
张 杰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一个即将加入教师队伍的人来说,善于发现周围的幸福不仅是一种专注本职工作的需求,更是一种为追逐教育事业而客服挫折、走出困惑的精神上的淡然,在竞争空前激烈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过去在象牙塔里高贵纯净、被人仰慕和尊重的职业,也慢慢的被世俗的尘埃蒙住了昔日的光辉。职称、薪水、地位、房子、车子„„这些东西好像枷锁把老师牢牢的缠绕,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得到强烈的幸福感已经越来越难。
教师最大的快乐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造福国家和社会。书本虽小,里面却装着古今中外和上下五千年;讲台虽寂寞,但来来往往的却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少年和他们的梦想。幸福并不等于房子、车子、票子,只要自己有一份快乐的心境,幸福的小天使会翩然飞入你的怀抱。教师是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是最高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的最伟大、最让人敬仰之处,并不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不是他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到了多少利益,而是他把人类的最高的智慧传授了多少个学生,从形而上的角度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灵魂塑造发出了多大的声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做出了多少的贡献。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花园中和学生们交流探讨,抑或是在寂寞的书房中一个又一个晚上的苦读,教师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这希望之灯,将为学生在成长中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教师是人类灵魂最伟大的工程师,但也是日常生活中最普普通通的人,需要亲人的爱与呵护,需要朋友的关心与支持。繁重工作之余,家中有老父老母可以承欢膝下,有贤妻娇儿可以相亲相爱,共享天伦之乐;在外有二三好友,可以一起读书、喝茶、弹琴、论道,放松心情,增长见识;门下有一群活泼伶俐、奋发向上的少年,教学相长,共同成长。这种幸福,千金不换,何尝不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与物质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别人无关。把浮躁和虚荣逐出内心,把阳光和雨露迎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幸福就在你身边。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从修心、修身、修业几个方面出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定从容,心才能真正静下来,才能超越人生的局限,看到更高远的未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患得患失,不能静心,那就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很难客观冷静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从容淡定的老师,必然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只有努力地耕耘,才能感受到收获的丰盈。只有在笃定的心境下,才能真正做到淡定从容。反之,如果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朝三暮
四、朝秦暮楚,那么,无疑他将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只会自怨自艾,甚至只会自甘堕落。要保持淡定得心态,一定要善于“顺”势。有些东西,得不到就不要强求,得到了就欣然接纳。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一切都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按照“情理”处事,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能够保持淡定得心态。老师需要一颗安静的心,一份淡然的超越,才能享受一种恬然的幸福和安宁。那么,就在研究事理上下工夫,历练自己的内心,努力顺应“势”吧。平时要努力地修身养性,增加自身的涵养,不要总是愤世嫉俗,处处剑拔弩张。比如,为什么别人才华不如自己,职称却比自己高?为什么别人那么富有,而自己连房子都买不起?为什么自己满腹经纶,却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所有,处处碰壁?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很多,然而,老师总是纠结于此的话,恐怕很难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善自身的状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一定要学会少欲知足,用淡定得心态去面对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和修养,学会欣赏自己,而不要总是和别人去比较。只有心胸豁达,智慧充足,才能保持真正的淡定,才能获得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涯。
教师需要有爱心,有爱心的教师会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教师的爱,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种爱纯洁而伟大,能激起学生们的自信,促进他们的成长。老师的爱还要严慈相济,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要以公正的心去爱学生。老师不应只偏爱“优秀生”,也不要歧视所谓的“差生”,而是用一视同仁之心去欣赏学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重老师,并在老师公平的爱中受益。否则,学生们会认为老师有失公平,而削弱了这种爱的力量。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尽量的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明察秋毫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有点,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一旦有了这样的平台,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是超乎想象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让学生增添自信,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会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精神,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细节中体现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要落实到细节中。老师要注意尊重学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成长。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颗心灵,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声音。这些人性化的教育,日积月累后,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一个品学兼优,被老师宠爱、被同学羡慕的“好学生”来说,受表扬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对于一个“后进生”而言,老师一次由衷的表扬就可以说是意外的惊喜了,他们会长久的将之铭记于心,并努力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不但如此,“后进生”还会因为老师的肯定而消除自卑心理,变得信任老师,和老师之间消除隔阂,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能够听进老师的劝告,取得更多的进步。所以,如果老师善于发现并肯定“后进生”的优点,将有助于他们的进步。也就是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成绩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是多样的,才能天赋也各不相同,要挖掘出学生身上最突出的优点,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经常肯定“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另外,要给“后进生”们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老师不妨根据“后进生”的才能和天赋,给他们安排一些可以锻炼他们能力的职责。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并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被赞赏。只有这样,“后进生”们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老师也不能操之过急,过度激进也许会削弱“后进生”的积极性,而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
做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4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接触的是一群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的少年群体,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他们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多年的教育工作,或许用这句话可以概括:满怀着爱做有心人的事业。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 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包括:
1、我可以成功―优秀教师的心理资本。
2、做你自己―优秀教师的个性资本。
3、EQ与成功―优秀教师的情商资本。
4、做有学识的教师―优秀教师的才学资本。
5、做研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专业资本。
6、挑战工作―优秀教师的职业资本。
7、提高个人魅力―优秀教师的品位资本。
读书,幸福的语文人生 篇6
一、爱上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因为, 唯有热爱才会让孩子心甘情愿的陶醉在书香中。起步阶段, 我往往会“带个故事进课堂”。每到这时, 爱听故事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神情专注,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 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温馨的情感世界里。边听边猜, 老师手中的图书变成了孩子心中渴望的至宝, 读书的热情就这样被激发, 被点燃。
用真诚的博文与家长沟通联系,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并定期评选出“书香家庭”、“书香妈妈”、“书香爸爸”。活动的进行带动众多家长和孩子走进了读书的乐园。三一班的刘悦高兴地向老师汇报:“每天晚上妈妈都陪我读书, 原来妈妈和我一样也喜欢那只看似渺小却善良、伟大的蜘蛛——夏洛!有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读书就又多了一幅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二、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让这粒种子在书籍的沃土中成长为一棵葱茏的大树。每周的课程表中, 我进行了重新调换, 好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批注研究课、班级读书会等成了语文课堂的主角。“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我都力求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 授之以渔, 让孩子拥有遨游书海的本领。
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拥有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低年级时, 孩子们开始在书上勾画出好词佳句;中年级时, 孩子的积累本摘抄得工工整整;高年级时, 孩子的批注、联想、读后感深刻富有内涵。孩子们渐渐有了自觉积累背诵的习惯, 每节语文课上我们都有5分钟的书海拾贝时间, 师生一起背诵这节课最值得记忆的名句名言或精彩片段。日复一日, 孩子们收获了一份语言的芬芳与醇厚。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有了读后想与人交流的习惯, 课上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经据典, 才思敏捷。课下, 意犹未尽时还会围在你的身边说个没完没了。扎根在书籍的沃野中, 我分明听到了那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坚持多读
我们读书的一贯宗旨是“好书大家一起分享”。我与同学们在班内共同构建了一个“微型图书馆”, 可不要小看这个图书馆, 它的藏书可以达到一两千册呢, 甚至可以不断增加。每个同学把自己的藏书登记在好书推荐表上, 填上书名、作者、推荐词放在微型图书馆里供大家借阅。更妙的是孩子们自己想出了“多读书, 借好书”的方法。在好事推荐表的反面是借阅登记表, 没有图书管理员, 借书的时候填上自己的姓名, 还书的时候, 在信誉度一栏, 书的主人会根据你是否如期归还、图书的保护给借书者一个评价。一个个评价的小笑脸见证了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爱护书、诚实守信、互助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就这样, 沐浴在书香里, 浸泡在文化中, 孩子们快乐地读着, 成长着。
四、享受读书
1. 班级读书会。
每个学期大家都有同读一本书的好机会。两个星期内, 我们随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 一起哭泣。每两周的班级读书会上,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点击人物”了。每个小队课前根据书中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等编写好小诗、片段描述 (相互是保密的) , 由其他小队友人来猜。在轻松快乐中, 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 并油然而生了交流的欲望。“真情告白”是孩子们最热衷的,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论自己喜欢的人物以及感受最深的地方。张旭竹又抢到了发言权:我也喜欢《草房子》里的杜小康。如果说杜小康不坚强的话, 那么他在家庭遇到那样的挫折后, 一定会精神崩溃的。然而他却能够放下自己的尊严, 到学校门口做小买卖, 所以杜小康是坚强的。唯有坚强, 才能让他乐观面对磨难走向成功!我真想对他说一声:“杜小康, 好样的!”在阵阵掌声中我们边说边听边聊, 孩子们的思想在激荡, 在碰撞, 一个个互补式的阅读在不经意间的“说来听听”中形成了。
2. 读书故事会。
读不同的书读最爱的书是每个孩子最宁静的时光。有了量的积累, 再借助每周读书故事会的平台全面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和潜能。读书故事会上, 实行小组轮流推荐。被推荐的同学积极准备, 绘声绘色的讲述跌宕起伏, 听众入情入境。讲述完毕后, 主讲者还会情不自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渐渐地, 孩子们懂得了心灵的自我观照。
3. 绿叶读书节。
每个学年我们都会有一个难忘的读书节。老师、学生、家长汇聚一堂同台演出。亲子同诵, 师生共演绎, 说、唱、画、写、弹奏等, 灵活多样的活动足以让每个孩子陶醉于书香中。汇演结束后, 我们一起牵手来到摆满书 (每个学生推荐一本看完的好书) 的绿茵茵的操场上, 一起淘书、选书、借书。在节日感言中, 孩子们深情地写道:是书籍赐予了我飞翔的翅膀, 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
就这样, 幸福地行走在语文的旅途中, 品味着缕缕书香, 不经意间我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摘要:花, 给我们视觉的美;歌, 给我们听觉的美;书, 却给我们心灵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 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读书心得教师幸福感】推荐阅读: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09-29
《这样做_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11-09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书心得400字07-02
数学教师读书心得07-13
教师读书摘要心得09-05
教师读书心得1500字07-14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范文08-09
的教师优秀读书心得09-12
教育专著教师读书心得11-12
做卓越的教师 读书心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