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知识点

2024-06-20

防火防爆知识点(通用7篇)

防火防爆知识点 篇1

一、名词解释 1.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2.燃烧热:1mol有机化合物在25℃,101.325kpa下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3.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4.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闪燃。

5.着火延滞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然点或着火点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着火,期间有一段延滞的时间。

6.建筑物构件耐火极限:对建筑物构件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间到失去承载能力或完整性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7.可燃物: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8.助燃物: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助燃物。

9.液体退敏爆炸品:指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或其他液态物质中形成一种均匀的液体混合物,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爆炸性物质。

10.固体退敏爆炸品:指用水或乙醇润湿或用其他物质稀释形成一种均匀的固体混合物,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爆炸性物质。

11.饱和蒸汽压: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里的分子数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

二、问答

1.防火基本技术措施?(1)控制可燃物技术

①根据可燃物的危险性采取措施 ②用难燃或不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 ③通风措施

(2)控制助燃物技术 ①密闭措施 ②惰性介质保护 ③隔绝空气储存

(3)控制点火源技术 ①化学点火源的控制 ②高温点火源的控制 ③电器点火源的控制 ④冲击点火源的控制(4)控制工艺参数技术 2.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①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性低的物料 ②设备密闭 ③厂房通风 ④惰性气体保护 ⑤隔绝空气储存

(2)限制爆炸波扩散(3)火灾爆炸的局限化 ①远距离操作 ②限制物料数量 ③厂房采取泄压措施 ④阻止火灾爆炸扩大(4)厂房的防爆设计

①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②采用耐火、耐爆结构 ③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 ④不发火地面

3.安全阀按作用原理分为:(1)重力式安全阀

利用重锤的重力控制定压,以平衡介质作用在阀瓣上的正常工作压力。(2)杠杆式安全阀

利用重锤和杠杆对阀瓣施加压力,以平衡介质作用在阀瓣上的正常工作压力。

(3)弹簧安全阀

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施加于阀瓣,以平衡介质作用在阀瓣上的正常工作压力。

防爆片的作用原理:压力突然升高时自动破裂泄压。4.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事故有哪些? ①碱金属火灾

②高压电器装置火灾 ③金属碳化物火灾

④比水比重小或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火灾 5.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①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 ②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 ③点火源要具有一定的能量 ④三要素必须相互作用

6.一生产石油产品公司,将一批废油罐从仓库移至室外待处理,可没过多长时间,废油罐堆突然自燃爆炸,试分析原因?

在硫化染料、二硫化碳、石油产品与某些气体燃料的生产中,由于硫化氢的存在,使铁制设备或容器的内表面腐蚀而生成硫化铁的机会较多。例如设备腐蚀,在常温下:如果空油罐等容器,敞开与空气接触,便能自燃。

7.某化工厂的乙炔发生器出气接头损坏后,焊工用紫铜做成接头,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出气孔被粘性杂质堵塞,则用铁丝去捅,正在来回捅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该焊工当场被炸死亡,是分析爆炸的原因? 由于铁丝与接头出气孔内表面的乙炔铜互相摩擦,引起乙炔铜的分解爆炸。8.为什么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比较危险?

比空气重的的可燃气体泄露出来时,往往漂浮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着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可燃气体一般都具有比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造成火势扩大。9.下列物质的保存方式:钠、黄磷、二硫化碳、镍

钠存于煤油中、黄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存、镍存于酒精中 10.为什么压力表指示符合规定,但乙炔气瓶没用多久就用完了? 溶解乙炔气瓶内的多孔填料中按规定应充有定量的丙酮,乙炔气是加压溶解于丙酮溶液中的,如果溶解乙炔气瓶中的丙酮量不足,虽然压力表指示的压力符合规定,但乙炔的量却没有达到规定量,因此用不了多久就没气了。

三、案例分析

案例

1、某花炮厂属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鞭炮和烟花。在全省烟花爆竹企业专项整治期间,该厂从2000年12月开始停产整顿,至2001年4月整顿完毕,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复同意该厂恢复生产,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2002年4月,该厂修建用来搬运原料的卷扬机提升系统,卷扬机提升斜长约60 m,垂直高度30多米。上工区在半山腰,下工区在卸货停车场,操作平台设在上工区。卷扬机于2002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该厂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明确指出自制的卷扬机不能使用,如要使用须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当地公安部门在2002年11月1日对该厂核查中,特别指出卷扬机不得用于运输药料,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法人代表A当场表示,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黑火药,卷扬机只是用来搬运辅助材料,绝不运载带药原料和人,厂里也制定了制度并告知全厂职工,违者罚款。A还以书面形式向公安部门作出保证,绝不会用卷扬机来搬运黑火药和人。但事实上,自2002年10月份以来,该厂曾多次利用卷扬机搬运过黑火药,A对此视而不见。

2003年2月22日,厂安全负责人8前往某市购买黑火药和烟花材料,当日在该市租用了两辆5 t解放牌货车。23日上午,一辆车装载4 t黑火药、1 t高氯酸钾,另一辆车装载约7 t的烟花材料。8负责押运。车抵达厂后,根据副厂长C的指示,8指挥司机将第一辆车先行开至卷扬机下工区。副厂长C指派三名工人去卸货,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为加快搬运速度,C又去找几辆手推车来运送,当天值班管理人员D也听命指派9名工人到卷扬机上工区去搬运。未经专业培训的D操作卷扬机,两名工人在旁负责卸货,其余7名工人用两辆手推车将货物搬运入库。卷扬机前两次提升上来的是高氯酸钾,在提升期间,卷扬机曾发生吊篮下滑的故障。第三次提升黑火药时,因提升过卷、钢丝绳突然崩断,吊篮坠落至下工区地面,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20人轻伤。

(1)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卷扬机在操作过程中钢丝绳崩断,造成装载黑火药的吊篮坠地产生碰撞导致吊篮内黑火药爆炸。间接原因:

1)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采用卷扬机运送黑火药。2)作业现场管理混乱。

3)用于货物运输的卷扬机未经检验。4)卷扬机操作人员无证操作。

5)政府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2)写出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1)副厂长c违章指挥。

2)值班人员D无证上岗。

3)安全负责人B的行为虽然是听命于副厂长c的命令,但作为厂安全负责人未制止用卷扬机与手推车运送黑火药。

4)企业法定代表人A,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3)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6)加大安全投入。

案例

2、丙市某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1996年11月20日13时20分左右,该歌舞厅3号雅间内,吴某(市化工技校学生)给李某(市玻璃制品厂工人)等人散发香烟,李某坐在转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沙发起火。李某和陈某(待业青年)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灭。进而火势蔓延,火焰蹿出了3号雅间,将歌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当火焰蹿出3号雅间,迅速蔓延时,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 m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有的人又返到南安全门(安全门平时上栓挂锁,很少有人知道)。在舞厅的304人中(包括工作人员5名),只有71人逃生成功,其余233人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有的被烧死,有的窒息而亡。造成死亡233人(其中男133人,女100人),重伤4人,轻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的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1)请根据本案例的描述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李某在3号雅间点烟时,将沙发引燃,并未能及时将火扑灭。间接原因:

1)该歌舞厅严重违章经营。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而火灾发生时,场内人员达299人(不包括工作人员5名),严重超员。

2)歌舞厅使用大量可燃物装修。歌舞厅在1996年6月份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

3)歌舞厅起火后,经营者没有及时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造成人群混乱,拥至狭窄的北门,挤倒成堆,加之室内装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大量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造成人员死亡。

(2)通过本事故,请分析在火灾初期阶段,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疏散措施可以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中的伤亡。

1)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

2)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

3)疏散引导。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撤离火场。

4)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对疏散出来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

案例

3、F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运输管道(简称Ⅱ号管道),公司下属的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公司下属的Ⅰ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现场抢险以及其他应急处置。

Ⅱ号管道路由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港大路路面,同港大路的污水一并流入港海下水道。

港海下水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G市的二污水处理厂。

当日21时许,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H分公司开展泄漏点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查。初步确认,泄漏点在港海下水道与Ⅱ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泄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m,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下水道。

为控制原油泄漏,H分公司通知Ⅰ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Ⅰ分公司抢险队和装备于3日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成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Ⅱ号管道泄漏部位上方有0.4m厚的水泥盖板,必须使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改版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修堵漏。甲找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场施工。

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部分人员到抢修现场围观。一些通过港大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

3日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点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盖板,施工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下水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第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0.5m范围内。

(1)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

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是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是暗渠内油气。

(2)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H分公司和公司下属的I分公司对泄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发现原油泄漏后没有立即停止输送原油,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2)未按要求及时全面向安监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3)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没有及时疏散周边生活区的居民;4)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现场抢险人员没有佩戴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

5)事故发生后主要负责人未到现场组织实施抢救(3)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

1)爆炸发生后,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开展武警及消防官兵、专业救援人员,大型设备和生命探测仪及搜救犬,紧急开展人员搜救等工作人员搜救、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工作。

2)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公布遇难人员身份,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对受伤人员及时妥善救治。

3)根据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及管道状况,及时堵漏,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及时疏散周边居民,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

4)为应急人员配备安全检测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回收等应急装备,在事故处置中要对现场油气浓度进行检测,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研判,杜绝盲目处置,防止二次爆炸。

5)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事故调查,对事故区域受灾居民进行妥善安置,调集有关力量,全力修复市政公共设施,恢复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清理陆上和海上油污,维持当地社会秩序稳定。

(4)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Ⅱ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强化红线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油气管道日常巡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2)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4)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针对管道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对员工和生活区居民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演练。5)认真开展在役油气管道,特别是老旧油气管道检测检验与隐患治理,对与居民区、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和铁路、公路、隧道、市政地下管网及设施安全距离不足,或穿(跨)越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要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6)深入研究油气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成因机理,尽快解决油气管道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面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难题。

7)要吸取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油气管道穿跨越城区安全布局规划设计、检测频次、风险评价、环境应急等要求。要开展油气管道长周期运行、泄漏检测报警、泄漏处置和应急技术研究,提高油气管道安全保障能力。

四、单词

爆炸极限explision limit 可燃物combustible 助燃物comburent 闪点

flash point 火灾危险性fire risk 灭火器fire extinguisher 消火栓fire hydrant 安全疏散safe evacuation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

防火防爆知识点 篇2

燃烧基本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引火源

火灾中常见的毒性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氯化氢、氰化氢等。

爆炸:是发生瞬间的燃烧, 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 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爆炸3要素 (基本条件)

1.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

3.有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最小引爆 (引火) 能量。

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 与空气 (或氧气) 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 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或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火场自救方法

1.当疏散通道着火, 但火势不大, 可用湿棉被、毯子披在身上, 迅速果断地从火中冲出去。

2.当楼梯等正常疏散通道均被大火烧毁倒塌或火焰太大无法穿越时, 可以通过房屋上的阳台、落水管或利用竹竿等逃生。

3.当没有上述逃生之路时, 应退到居室内, 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 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 以延缓火势蔓延;如烟雾太浓, 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但不宜呼叫, 防止烟雾进入口腔;同时, 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 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 发出求救信号。

4.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又无其他自救方法时, 可用绳子或床单、布匹撕成条状连接起来, 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等可靠的支撑物上, 然后顺其下滑, 逃离火灾危险区。

5.如果楼层不高, 且火势猛烈, 情况紧急, 被迫跳楼时, 可先向地面抛一些棉被等物, 以增加缓冲, 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 以缩小跳落高度, 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6.如果没有火焰, 只有浓烟时, 可以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低势爬行离开烟雾区。

7.如果身上已经着火, 千万不可奔跑, 应设法把衣服脱掉, 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 把身上的火苗压熄。如果就近有水, 且身上的火势较大, 上述办法难以奏效时, 可跳入水中, 让火熄灭, 以尽量减轻烧伤程度和面积。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篇3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燃蛲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火是指具有一定温度的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灼热物体等。当燃烧危及生产设施或人身安全时,就叫做火灾。

2

什么是爆炸

当物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燃烧反应,燃烧产生巨大的热量与气体,气体受高热作用猛烈膨胀,造成压力波,具有极大的冲压力,这个现象就是爆炸。爆炸也有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有一定温度(如火源、火焰、火花、高温的灼热物)。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在于氧化速度的不同,决定氧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是在点火前可燃物质与助燃气体(物质)是否混合均匀。例如,汽油在敝口容器男能爆炸;又如煤块可以安全地燃烧,而煤尘却能爆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见火灾与爆炸交潜发生的情况:

(1)爆炸→火灾。爆炸时飞出易燃物、溅出的油类引起火灾。

(2)火灾→爆炸。当燃烧波及易燃物品引起爆炸。如醋酸在常温下不能爆炸,在高温下有变成爆炸物的可能。

燃烧按可燃物质的物态不同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固体燃烧三种。

爆炸按物态区分,可以分为四种:

①气体、蒸气爆炸;

②雾滴爆炸;

③粉尘、纤维爆炸;

④炸药爆炸。

前三类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均匀混合后才能爆炸,称为分散相爆炸,第四种是不需与空气混合的固体或半液体的爆炸,又称凝聚相爆炸。

3

火灾和爆炸事故有以下特点

(1)严重性。往往造成重大伤亡和多人伤亡事故,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迫使工矿企业停产,通常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2)复杂性。事故原因比较复杂,如可燃物种类繁多,引起事故的火源也有多种等。事故发生后,设备炸毁、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因素,也给事故原因的分析带来困难。

(3)突发性。各类事故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

按火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及人员伤亡的多少,可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凡是一次火灾损失50万元以上,或死亡10人以上,烧毁粮食10万斤、棉花5万斤或烧毁50户以上的称为特大火灾;凡一次火灾损失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或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伤10人以上;农村受灾30户以上50户以下的火灾,称为重大火灾,而火灾损失低于上述情况者为一般火灾。

铁路运输火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火灾起因多,火灾蔓延、发展速度快;火灾扑救困难;火灾造成的影响面大。

4

引起火灾爆炸的主原因有

(1)用电不当,乱拉电线,电线超负荷,电器及电线不定期检查。

(2)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的库房(场所)未使用防爆灯具。

(3)电流短路、电流增大,大量电能转变热能;温度升高,易引燃附近易燃物或可燃物。

(4)接触电阻过大,造成大量电能转变成热能,使接触点处温度升高,引燃附近可燃物。

(5)人体静电。静电是指引流动的电荷。它可以通过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而产生。 (6)运输、装卸、包装不当。 (7)周围环境与物质接触太近,如热源、火源与物质接触;水与遇水燃烧的物品接触,危险货物摩擦,撞击起火。 (8)雷击起火。遇有火警发生时,应尽快打电话报告消防部门,以便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火灾现场,尽快扑灭火灾。火警电话为119,拨通火警电话,要讲清发生火灾的位置和火情、什么路、多少号,是什么单位,什么货物着火等。对消防队的提问,要准确回答,并告诉自己所有的电话号码,单位,姓名,以便随时联系;确认消防车出动后,才可挂断电话,并派人在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5

保护火灾现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火灾的扑救过程中,消防人员应有意识地注意发现和保护起火起点,不要轻易搬动物件,要尽可能保持原燃烧时的状态。

(2)在火灾扑灭后,应立即划出警戒区,指派专人看守,不准许任何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3)对火灾现场的遗留物,必须保持原样,在火灾调查人员现场勘查之前,无论燃烧过或未燃烧过的物品,一律不得任意搬动。

(4)火灾调查人员进入现场后,应处处留意勘察,不要随意走动,调查人员也不宜过多,以免挤踩破坏起火痕迹。

(5)火灾现场勘察完毕后,需得到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批准,才能撤销现场保护,进行火灾现场的清理。

防火基本知识

消防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重视消防工作。

1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必须作到:

(1)各单位消防工作应指定专门领导负责,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的防火工作计划。组建基本消防队伍,绘制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2)消防器材管理要由保卫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3)明确防火责任区,将防火工作切实落实到车间、班组、作到防火安全人人有责,处处有人管。

(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并在安全台帐上作记录。

2

义务消防队的基本职责 义务消防队伍,由单位保卫部门实施组建,义务消防员应选派年青力壮,责任心强的职工组成,其任务是宣传各项消防法规,讲解消防知识,遇突发火灾时,迅速出击,及时扑救。

3

义务消防员的基本要求

(1)义务消防员应学习和掌握消防常识及各项消防法规。

(2)义务消防员应达到“三懂、三会、三能”。即懂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防火措施,懂火灾扑救方法: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会处理火险隐患,会报警;能自觉遵守消防规章制度,能及时发现火险隐患,能有效扑救初起火灾。

(3)义务消防员要熟悉消防设备、器材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作好消防器材管理和保养工作,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维修和试验,特别是冬夏季节,做好防寒防高温。及时补换和补充药剂,更換不合格器材。

(4)灭火器要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灰尘少,并便于取放的地方。灭火器上应贴挂标签,注明启用日期,药剂换换装时间,经常保持消防器材良好有效。 4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事项 发生火灾时应有效地组织灭火,正确使用灭火方法。

(1)发现起火时应先判明起火的部位,燃燒的物质,将情况迅速报警。

(2)在报警的同时,消防队到达前,

灭火人员可以采取断开电源,加强冷却、筑提堵截、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等办法控制火势发展,根据起火物质、采取相应的灭火用具用品。

(3)起火现场必须有人统一指挥,防止混乱。灭火中应注意防止中毒,倒塌、坠落伤亡等事故。

(4)灭火时注意观察起火的部位、物质、蔓延方向等,灭火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的痕迹和遗留物品,以便查明起火原因,便于分析事故。 5

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用灭火的方法有4种: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1)窒息法:隔绝空气,使助燃气体(如氧)与燃烧物分开,就可停止燃烧。

(2)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降到燃点以下,就停止燃烧。

(3)隔离法:将燃烧物质与未燃烧物质分开,使火势孤立,不致蔓延。

(4)化学抑制法:采用含氟、氯、嗅等化学剂,使链式反应中断,燃烧即停止。 6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 (1)消除着火源,如禁止烟火,采用防爆灯具等;

(2)控制可燃物,如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以难燃或以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3)隔绝空气,如使生产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钠存于煤油中等;

(4)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如筑防火墙或设置阻火装置:

(5)监视酝酿期的特征;

(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7)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7

常用防火用具用品

(1)液态灭火物质——水。

水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热容量大,水蒸发时能大量吸收热量,水蒸汽即可冲淡燃烧区的可燃气体浓度,又能阻止氧气进入燃烧区,当空气中水蒸汽达30%以上就能灭火。

水可以扑灭任何建筑物和一般物质(如棉织物,部分水溶性或水浸润的化学物质)的火灾。但禁用水扑灾以下火灾:

①遇水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金属钾、钠、镁、铝、过氧化物、电石、浓硫酸、熔触状的盐;

②带电设备的火灾,因水能导电;

③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

(2)固态灭火物质。

固体物质有黄砂、泥土,它可以用来扑灭小量易燃液体和某些不宜用火扑灭的化学物品的火灾,但禁止用它来扑灭镁合金火灾,因为黄砂的主要成份二氧化硅与燃烧着的镁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反而促进镁燃烧。另外,可以用湿棉被、湿麻袋扑灭初起的火灾也有效。

(3)根据火种,正确使用灭火机。

①泡沫灭火机。

普通泡沫灭火机用硫酸铝和碳酸氧纳溶液、发泡剂配制产生二氧化碳泡沫,可以用来扑灭汽油、煤油、油漆等易燃体的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电器火灾;因其有污迹存留,不能扑救精密仪器仪表及贵重物品:因其与忌水性物质接触后燃烧,不能扑救忌水性物品产生的火灾。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

灭火机置于干燥、阴凉、容易看到、取下的地方。

b

经常疏通喷咀,防止堵塞。1~2年换一次配剂,对筒壳进行水压试验。

c

使用灭火机时,要离开胸前20cm以上,以防喷咀堵塞,筒内压力过大,发生筒体爆炸伤人。扑灭火源应从外围到中间。不要同其他灭火液体一起使用,否则失去作用。

②“1211”化学液体灭火机。

“1211”是一种(CF2CIBr)一碳二氟一氯一澳甲烷。常溫为液体状态,易于气化。无色、无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无腐蚀作用。

“1211”灭火机适用于扑灭油类、易燃液体、气体及电器设备,精密仪器等初起火灾,不宜用于扑救活泼金属、金属有机化合物、硼烷等物质的火灾。可在图书馆、文物、资料档案室、精密仪器室配备。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空气中含有“1211”,当浓度低于4%时,比较安全;超过5%~10%时,能引起人体中毒。注意掌握一个灭火时间不宜过长,避开气体、有毒物质接近人体。 ③化学干粉灭火机。 干粉灭火剂无毒、不易变质,对人畜无害、对容器无腐蚀,易长期保存使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火灾时,手提灭火机,撕去器头上的铅封,拔去保险销,一手握住胶管,将喷咀对准火焰根部,另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灭火。

喷粉要由近及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使火焰窜回。

喷粉不要直接冲击油面,以防飞溅,造成灭火困难。

8

人身着火扑救措施

当人身着火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设法脱掉已羞火的衣帽或把衣服撕碎扔掉。

(2)来不及脱衣,可就地的打滚灭火或跳入附近的水塘、小河中。

(3)用湿麻袋、毯子包裹着火者。

防爆基本知识

1

防止汽油混合气体爆炸的预防措施

(1)消除一切火种,禁止接近火源。

(2)安装防爆设备,如防爆灯、防爆开关。

(3)采取通风措施。降低温度。

(4)消除静电,使用无火花工具如铜锤、木锤等。

(5)严禁用墩布(尤其是化纤布)浸泡油拖地,禁止用锯末拌汽油擦地,以免摩擦产生静电引起火灾。 2

氢气、氨气、氧气瓶及天燃气罐的防火防爆措施

(1)要经常维护和检查管道、阀门和容器,发现有漏气处要及时修理。

(2)在屋内当嗅到液化石油气味,严禁点火、合电闸开关,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3)装在车上的气瓶要妥善地加以固定,防止气瓶跳动或滚动。汽车运气瓶一般应横向旋转,头部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4)装卸气瓶京戏轻装轻卸,防止抛装,滑放或滚动。

(5)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曝晒。

(6)易燃品,油脂和沾油物品不得与氢气瓶同车装运。

(7)车上禁止烟火,运输可燃有毒气体瓶时,车上应备灭火器和防毒用具。

(8]两种介质相互接触能引起剧烈反映的气瓶不应同车装运。

(9)留有余压,不得将氧气用尽。

(10)开气应缓慢。

(11)定期[每三年)作技术检验,超期未检的气瓶停止使用。

(12)应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不得火烧或用铁器敲打。

3

加强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

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生产、储存保管、运输、使用、回收等安全操作规程。

对于装置内部有易燃易爆介质,不停机检修时,应在环境通风良好,装置内部保持正压,易燃介质含氧量极低的情况下动火,防止爆炸。

4,采用监测、警报仪器和防爆设备

利用各种监测、警报仪器组成火灾报警网以及自动灭火系统。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篇4

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

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

1、严重性

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

2、复杂性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3、突发性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

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

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

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由于生产环境不同则结果有可能就会不一样。如厂房的通风、照明、噪声等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5、管理因素---由于管理不善、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违章作业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五个因素,也可归纳成人、设备、环境三个因素。管理因素可认为是人为因素,物料因素可认为是设备因素。

物质的燃烧

一、燃烧

燃烧俗称着火。凡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二、燃烧的必须条件和其它影响燃烧的条件

1、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这三个条件就是燃烧反应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我们用人为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则燃烧反应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⑴可燃物---凡能与空气和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按形态,可燃物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

⑵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还有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也是助燃物。

⑶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着火源。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明火---明火炉灶、柴火、煤气炉(灯)火、喷灯火、酒精炉火、香烟火、打火机火等开放性火焰。

②火花和电弧---火花包括电,气焊接和切割的火花,砂轮切割的火花,磨擦、撞击产生的火花,烟囱中飞出的火花,机动车辆排出火花,电气开、关、短路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火花等等。

③危险温度---一般指80℃以上的温度,如电热炉,烙铁,熔融金属,热沥青,砂浴,油浴,蒸汽管裸露表面,白炽灯等等。

④化学反应热---化合(特别是氧化),分解,硝化和聚合等放热化学反应热量,生化作用产生的热量等等。

⑤其它热量---辐射热,传导热,绝热压缩热等等。

2、燃烧的充分条件: ⑴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⑵一定的氧气含量; ⑶一定的点火能量; ⑷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可燃物能否发生着火燃烧,又与着火源温度高低(热量大小)和可燃物的最低点火能量有关。

要发生着火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就不可能发生燃烧。但是,三个条件都具备,也不一定就会燃烧,还必须满足其它燃烧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份)、表面积大小、点火能量等方面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极限范围,才能发生着火燃烧反应。如果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已同时具备了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由于可燃物的温度过低或可燃物的浓度不足或助燃物中氧化物浓度低或着火源能量不足等等条件时,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当某种物质遇着火源时,由于着火源能量不足,燃烧反应也不能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有几种型式)

燃烧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

1、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明火)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称为闪燃。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从消防角度来讲,“闪点”在防火工作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性大小的重要依据;“闪燃”是发生火警的先兆。闪点越低的液体,发生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①低闪点液体------闪点<-18℃的液体。

②中闪点液体------闪点-18℃ ≤闪点 < 23℃的液体。③高闪点液体------闪点23℃ ≤闪点 ≤ 61℃的液体

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我们将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闪点在28℃以下的液体。乙类---闪点在28℃~60℃以内的液体。丙类---闪点在60℃以上的液体。

闪点高低与饱和蒸气压及温度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温度越高则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就越低。所以讲,同一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则闪点就越低,当温度高于该可燃液体闪点时,如果遇点火源时,就随时有被点燃的危险。

2、着火---可燃物质(在有足够助燃物情况下)与火源接触而能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即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称为着火。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着火。

在防火防爆工作中,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闪点、燃点以下是我们预防发生爆炸、火灾的有效措施。用冷却法灭火,其道理就是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反应终止而熄灭。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

自燃因能量(热量)来源不同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自热燃烧)二种。

①受热自燃---可热物质受外界加热,温度上升至自燃点而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②本身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的作用而产生热量,使物质逐渐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③自燃点---可燃物质在无明火作用下而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的物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在化工生产中,可燃物质靠近蒸汽管、油管等高温烘烤过度,一旦可燃物质温度达到自燃点以上时,在有足够氧气条件下,没有明火作用就会发生燃烧;可燃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于自燃点以上时,一旦泄漏出或空气漏入,没有明火作用也会发生燃烧。

4、爆作----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三类。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三种。化工企业发生爆炸,绝大部分是混合物爆炸。

⑴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遇着火源能发生爆炸,这样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粉尘等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会发生爆炸和燃烧,而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

⑵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含纤维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着火源即能发生爆炸,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能够发生爆炸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同样,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⑶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混合物的原始温、压力、着火源、容器尺寸和材质等:

①原始温度的影响因素 ②原始压力的影响因素③介质及杂物的影响因素 ④容器的尺寸和材质影响因素 ⑤着火源的影响因素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放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上,防止燃烧三个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出现在一起。主要措施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措施等几方面。

火灾及火灾分类

一、燃烧与火灾区别

燃烧俗称着火。但燃烧不一定是火灾,它们是有区别的。火灾—火灾是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按物质燃烧的特性可分为A、B、C、D、E五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

B类-----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气体物质火灾 D类-----金属物质火灾(钾、钠、镁、铝„„)E类-----电气火灾

三、火灾的级别

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三者同时存在下并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才会发生燃烧,因此,一旦发生火警,我们只要设法破坏上述三个条件(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条件,火就可以熄灭。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化学反应中断法。

⑴隔离法就是将火源与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案例:森林火灾的扑救,一般在火源的下风处,迅速开辟出一片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如大兴安岭火灾扑救)⑵冷却法灭火就是用水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着的物质上,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温度降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时,火就会熄灭。

⑶窒息法灭火就是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覆盖、包围燃烧物,阻碍空气与燃烧物质接触,使燃烧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

防火防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篇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性消防事故和化学品事故,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以自救互救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防火、防爆事故应急预案。

一、概况、周边情况及重点部位 XX公司的性质 公司的地理位置 公司内消防重点部位。

二、规章制度

(一)报警制度

口头报警电话:办公室电话 指挥部外援报警:119

(二)宣传教育制度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消防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基础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应急指挥部成员及重点部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应急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重点部位操作人员及各级安全防火人员参加安全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三)训练和演练制度

加强培训工作,结合生产实际每年选择一、二个重点部位举行防火、防爆事故的应急预案演练。

(四)值班制度 加强和健全公司、车间、保卫部门夜间和节假日的值班制度,遇到突发事件,能临危不乱,按预案及时处置事故。

(五)会议制度

坚持在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及“安全例会”的同时安排研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六)检查制度

坚持在检查安全工作的同时检查消防工作,对各化学危险物品的使用、储存情况及重点防火部位的情况作经常性检查,保证各消防重点部位消防器材齐全。

(七)奖惩制度

按照《安全生产经济责任制考核条例》,对预防重大事故,避免财产和人员损失的有功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各类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扣奖。

三、应急指挥部职责及分工

应急指挥部设在公司调度室,负责日常工作。

总指挥:公司总经理 全面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公司副总 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指挥消防救援、医疗救护、通信联络、对外上报,外来救援力量的接应。

助理指挥:生产技术部经理 协助现场指挥、负责搜索、运输、生产物资的调度及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工作。

助理指挥:总务部经理 负责现场组织义务消防力量开展抢险救援,现场警戒,治安报警,人员补充,医疗救护和后勤保障工作。

助理指挥:装备部主任 负责搜索,现场抢险、抢修等工作。助理指挥:事故部门负责人 负责情况介绍,组织指挥事故范围内的人员疏散、撤离,配合抢险救援队抢救、搜索事故现场伤员,及负责本部门的生产调度。

四、抢险救援队伍的组成

(一)抢险救援队:由事故部门及义务消防队组成,负责搜索、抢救现场受灾人员,对事故、故障应急堵漏和排除,及时消除危害源,配合抢修队开展抢修工作。

(二)医疗救护队:由总务部组成,负责现场应急救护受伤、中毒人员,负责医疗联络,及时护送伤员和中毒人员入院急救治疗。

(三)治安队: 由总务部保卫部门和事故发生部门组成,负责现场警戒、封锁、保护事故现场,协助做好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周围通道及大门的畅通,保证抢救、抢修、抢救车辆的通行。

(四)抢修队:由装备部和事故发生部门共同组成,负责对事故范围内损坏的设备、设施、管道、贮槽进行抢修,并根据需要架设临时照明线路及其它有关设施。

五、事故应急处理及程序

1、当班工人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报警,同时向公司和本部门负责人报告现场情况,指挥部现场指挥职能启动。

2、组织现场的员工撤离,工作区域内人员应迅速向侧上风方向撤离,并向周围班组通报做好撤离准备,同时各救援分队按各自的分工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指挥部视现场情况向“119”、区民防办报告,并视向周边单位通报情况,组织紧急撤离,并组织人员对事故区域实行警戒封锁,事故解除后,才能解除事故警报。

喷涂防火防爆检查及确认内容 篇6

一、喷漆喷粉设备设施要求:

1、在线喷漆、喷粉间应设置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可燃气体和可燃性粉尘浓度探测报警器。以上报警装置应于风机、电源、运行地链输送装置联锁。

3、喷粉室与回收装置之间设置相互传递的联锁控制。

4、排风有害气体的风管机械排风应设置旁路排风管,防止通风设备停止运行时,继续排风。

5、喷粉室开口处的风速宜控制未0.3--0.6m/s。

6、喷粉室的风机应于喷枪进行无风断电连锁。

7、直径300mm的排风管,长度每隔3m左右应设置检查口。

8、输送高温气体风管,当表面温度未80--200〬c时,其与建筑物的易燃结构和设备间距大于0.5m。当管道温度大于80〬c的风管,排风管与输送易燃易爆气体的、蒸汽管道之间距离大于1m。

9、粉房内的温度宜为26〬C左右,湿度大于70%以上。冬季送风温度不小于12︒C。

10、与喷漆室配套的风机、电机应配有声光组合报警并与喷漆做动力源联锁。

11、喷漆室应每半年一次通风效能技术测定和电气安全技术测定,记录存档。

12、在静电喷漆操作时,严禁在静电喷漆区域使用便携式灯具和其他移动式用电设备。

13、与静电喷漆室相连接的通风管道内应安装自动防火阀、静电防护措施。

14、静电喷漆室的通风净化设备应处于工作状态,通风未启动,喷涂设备不工作,喷涂停止工作,通风继续运行5-10分钟。

15、自动喷枪设备与风机联锁。

16、被喷漆的工件与电极、静电喷雾器安全距离要求,至少为该电压下的火花放电最大距离2倍,并在该区设置安全距离警示标识。当小于上述距离时,高压器件应能自动快速放电不应形成火花放电。

17、静电喷漆设备,应有自动控制,并在下述情况下切断电源和关闭传送系统: 1)气体浓度超标报警。2)排风机故障。

3)静电喷漆设备发生故障停机。4)动力电源断电。

5)喷枪和工件的安全距离。

18、喷枪手柄应采用金属导线可靠接地。

19、静电喷涂区域允许有漆料,但最大量不超过一个班次量。

20、将可燃或易燃涂料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金属容器前,应将两个容器有效连接。

21、当用管路输送漆料时,除将管路接地或跨接外,还应控制流速不大于1m/s。

22、照明灯具屏或观察玻璃屏应采用安全型或防爆型的:如经热处理的玻璃、夹有金属丝的玻璃、双层夹膜玻璃制成并应密封以使溶剂蒸气、过喷物、残余物限制在喷漆区内。灯具的玻璃屏应与灯具为一体,玻璃屏表面温度不应大于90℃。

23、大型喷漆室的内部高度不低于2 m。室内任何操作位置至作业人员出口应畅通无阻,须设置一个或多个安全门,其宽度应不小于0.9 m,门应向外开,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24、大型喷漆室送风系统所配置的加热器,无论何种类型,均不得布置在室体内。

25、喷漆室内所有金属制件(送排风管道和输送可燃液体的管道),应具有可靠的电气接地。

26、经过喷漆室的排风量应保证所喷溶剂浓度低于燃烧极限下限值(LFL)的25%。

27、喷漆室除了应满足安全通风外,任何形式的湿式或干式喷漆室其控制风速均应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28、喷漆室应采用独立的排风系统,手动喷漆室排出的空气不宜进入喷漆室再循环使用,喷漆室的排风管道和送风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应符合GB 6514—1995有关规定。

29、喷漆室或喷漆房的所有导电部件、排气管、喷漆设备、被喷涂的工件、供漆容器及输漆管路均应可靠接地,设置专用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带电体的带电区对地的总泄漏电阻值应小于1×106Ω。

30、采用手工静电喷漆设备的喷漆室地面应铺设导电面层,其电阻值应小于1×106Ω。

31、静电喷涂设备应符合GB50058规定,1区不应设置

二、喷枪要求:

1、静电喷枪及辅助装置的外壳应满足GB4208规定“IP54”防护等级。

2、手持静电喷枪的手柄应由金属和电阻率不大于10Ώ.m材料制成,其总面积不小于20cm2.3、喷枪日常维护检测电阻值,确保绝缘。

2、清洗静电雾化器用的溶剂闪点不应低于23︒C,且应超过作业区域环境温度。清洗喷漆系统使用的溶剂闪点不应低于38︒C。

3、喷枪通常设计环境温度在0--40︒C,否则标牌上要标明使用温度。

4、高压发生器与静电喷涂枪和电气开关联锁。开关在弹簧作业下始终处于关位置。

三、个人防护用品要求

1、进入静电喷涂区域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静电帽。

2、进入人员应能在门位置随时触及静电释放装置,释放掉静电。

3、进入静电喷涂区域前穿好符合规定防护用品。

4、手工静电喷涂时,不戴手套保证手良好接地。

5、不允许在静电喷涂区域穿脱或更换衣服。

四、作业人员要求:

1、喷漆前检查是否有泄漏。

2、喷漆时不应将喷枪对人,不应将手放在喷嘴上。

3、喷漆时不应使用绝缘体碰触工件或电极。

4、喷漆时感觉有电击必须停止工作。

酒厂防火防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7

截至2009年, 我国有白酒生产企业1.8万余家、啤酒生产企业510余家、葡萄酒 (含白兰地) 生产企业600余家、黄酒生产企业700余家。其中, 白酒、啤酒的生产规模和年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酒、黄酒和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饮料酒的97.3%、98.0%。我国规模以上酒厂概况见表1。

1 研究酒厂防火防爆技术是酒类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近年来, 随着酒厂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昔日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取代, 但由于国内外没有专门的酒厂防火技术规范, 防火防爆技术仍然停滞在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阶段, 酒厂的防火防爆设计、消防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只能参照相关规范执行, 加之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等原因, 导致酒厂火灾、尤其是白酒厂火灾时有发生, 且后果十分严重, 成为影响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仅1985年到1990年6年间, 在我国最重要的白酒产区川黔两省就发生白酒火灾27起, 死伤48人。2005年8月4日四川宫阙老窖集团公司在向酒罐注酒作业过程中因静电放电引发白酒蒸气爆炸, 见图1所示。这次火灾导致6人死亡, 1人重伤 (送医后不治死亡) 。泄漏的白酒和扑救火灾的泡沫液及消防用水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灾后工厂濒临倒闭, 大批工人失业引发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专题研究酒厂的防火防爆技术, 对促进我国酒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从酒类行业消防安全的现实需求出发, 立足自身技术力量, 组成课题组完成了酒厂防火防爆技术专题研究。整个研究工作前后历时18年, 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四川、贵州、山西、山东、浙江和江苏等6省酒厂, 覆盖了中国最重要的饮料酒产区。主要研究成果改写了三部国家标准和一部行业标准的相关结论, 制订了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5050-2007《白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备案号J11087-2007) 并完成了国家标准《酒厂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 填补了我国酒类工程建设规范的相关空白, 为四川省和全国酒类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研究成果自2006年推广应用以来, 四川省的酒厂至今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或爆炸事故。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酒类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主要研究成果《白酒厂防火防爆技术研究》获四川省200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DB51/T5050-2007获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

2 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组主要对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类、适用于白酒库的灭火系统、酒厂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防爆和生产工艺装置防静电、陶坛酒库的建筑防火设计参数以及白酒厂消防站的设置和消防装备的配置等专题进行了研究。

2.1 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类

课题组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确定酒厂产品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我国根据液体的闪点划分其火灾危险性属类。闪点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 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是判定液体火灾危险性最重要的技术参数。

2.1.1 白 酒

白酒为中国独创, 由于国外饮用酒多为40度以下低度酒, 其火灾危险性与我国白酒不具可比性。此前国内外均无专业的白酒厂防火规范, 没有可供借鉴的技术、标准和成熟经验。因此, 确定白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类是我国消防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独特课题。

酒精度是指乙醇在饮料酒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乙醇是白酒的主要成分, 一般占白酒体积50%~60%左右。乙醇与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参数见表2。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未测定白酒的闪点, 直接将60度及以上的划归甲类, 将大于50度、小于60度的划为丙类 (见表3) , 使得甲、丙类之间缺失了乙类的合理连续过渡, 并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 60度以下白酒所适用的防火防爆措施偏于不安全, 导致爆炸和火灾时有发生。

经研究分析白酒所含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发现酸、酯、醛等微量物质对白酒火灾危险性属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而乙醇的含量, 即酒的度数是决定性因素。经实验, 测得了不同品牌、不同度数白酒的闪点以及不同度数乙醇水溶液的闪点, 并运用数学分析方法, 解决了白酒火灾危险性属类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其主要技术路径是:

(1) 测定不同品牌、不同度数白酒的闪点, 见表4。

(2) 建立白酒闪点-度数学模型, 见式 (1) :

undefined (1)

式中:x为白酒度数, x∈[38, 60];undefined为闪点, ℃。

(3) 测定不同度数乙醇水溶液的闪点, 见表5。

(4) 建立乙醇水溶液闪点-度数学模型, 见式 (2) :

undefined (2)

式中:x为乙醇水溶液度数, x∈[5];undefined为闪点, ℃。

(5) 比较白酒和乙醇水溶液的闪点-度数学模型, 见图2所示。

(6) 对比分析国外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原则。在运输、废物处理、贮存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中, 国外对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一般以液体的闪点Tf和沸点Tb为基础进行分类。目前常见的分类体系有化学品的分类与标注全球协调系统GHS、美国消防协会NFPA、美国交通部门DOT系统、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NSI系统等。在美国, 常见的分类系统是NFPA出版的NFPA30《可燃和易燃液体法规》。NFPA对液体和化学品遵照NFPA325《易燃液体、气体与易挥发固体的火灾危险性指南》和NFPA49《危险化学品数据》进行分类, 见表6。

其中, IBP为起始沸点;Tb为沸点;Tf为闭杯闪点;Tig为着火温度。NFPA型30/704中, 对于单组分液体, 蒸气压力等于一大气压时的温度。对于没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 根据ASTM E 86, 蒸馏20%时作为沸点。ANSI型Z129.1分类中, 假定沸点为IBP。

结合表4和表6并对比分析可知, 按照GHS所列的指标, 白酒危险性分类应属2~3类之间, 即“非常易燃的液体或蒸气”或“易燃的液体或蒸气”;按 NFPA所列分类指标, 白酒危险性当属IB~IC, 危险性评价3, 仅低于最高危险级4;按DOT所列的分类指标, 白酒危险性应属Ⅱ~Ⅲ级之间;按ANSI分类指标, 白酒危险性水平为“易燃的”。

我国现行标准GB50016-2006对液体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则根据其闪点进行分类, 不考虑沸点的影响。

(7)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38~60度白酒的闪点几乎等同于相同度数乙醇水溶液的闪点。38度及以上白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甲类。白酒闪点-度数学模型在99.9%置信度下,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 在消防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2.1.2 葡萄酒、白兰地、黄酒

经测试, 酒精度12度的张裕葡萄酒闪点为47~48 ℃, 酒精度40度的张裕白兰地闪点为28 ℃;酒精度16度的绍兴黄酒闪点为39 ℃。

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火灾危险性均属乙类。但白兰地陈酿库的酒精度一般为65~70度, 白兰地陈酿库的火灾危险性应划归甲类。

2.2 研发白酒库自动灭火系统

由公安部消防局编写、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火灾危险性参数手册》在乙醇的灭火方法一栏中明确指出:水无效, 需用抗溶泡沫。研究和实验结果证明, 这一结论并非完全正确。如前所述, 乙醇是白酒的主要成分, 而白酒属水溶性液体, 水可以用于扑救白酒火灾, 不过直流水的冷却和窒息效果差, 灭火效果差, 射流可能导致陶瓷和玻璃容器破损, 致使火势扩大。此外, 应注意到白酒能溶解、吸收泡沫的水分, 破坏泡沫的稳定, 从理论上讲, 一般泡沫不宜用于酒类火灾, 只有抗溶泡沫才有较好的灭火效果。干粉、CO2等灭火剂也可用于扑救白酒初起火灾。但选用灭火剂应尽量考虑食品安全要求, 不到万不得已时, 切忌选用化学灭火剂导致酒库和周围环境受到污染。

泡沫灭火剂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且灭火后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泡沫管枪射流会导致陶坛破损, 易形成大规模流淌火, 见图3所示。扑救四川宫阙老窖集团公司8·4爆炸火灾采用的抗溶泡沫, 就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因此, 不宜选用泡沫灭火剂灭火, 更不应采用泡沫灭火系统保护价值高达数十亿元的名酒库。

直流水枪射流亦会导致陶坛破损, 致使火势迅速蔓延。扑救贵州福泉酒厂和芙蓉江窖酒厂火灾的失败战例表明, 数千个陶坛在直流水枪的冲击下四分五裂、数百吨白酒四处流淌并迅速构成失控的立体火场, 最后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酒厂的彻底毁灭。在图4中, 芙蓉江窖酒厂酒库1 241个陶坛被直流水枪毁损, 流淌的白酒火焰烧穿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2.1 技术路径

水喷雾的灭火机理是:水以细小的雾滴喷射到燃烧物表面, 产生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作用。1991年开展该项目研究工作时, 我国尚无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标准和相关配套产品, 当时国内仿效英、美等发达国家仅尝试将水喷雾灭火系统用于灭变压器火和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护冷却。1995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 50219《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套用了英、美等国的技术参数, 规定水喷雾灭火系统不能用于扑救闪点低于60 ℃的液体火灾。研究结果证明, 从理论上水喷雾灭火系统用于扑救白酒火灾有冷却、窒息和稀释作用。为此, 笔者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认水喷雾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白酒火灾, 其主要技术路径如下:

(1) 抽样检测结果表明, 白酒的沸点均大于80 ℃。对沸点高于80 ℃的液体, 用水喷雾扑救其火灾可起到冷却作用;水雾可稀释白酒中的醇类;水雾受热汽化后体积扩大1 680倍, 可有效降低燃烧区的氧含量, 抑制或中断燃烧。

(2) 对于白酒火灾, 水喷雾灭火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水雾的冷却、稀释和窒息的综合效应。灭火所需时间与雾滴直径和响应时间成正比, 与燃烧温度和喷雾强度成反比, 见式 (3) :

undefined (3)

式中:t为灭火所需时间, s;k为常数;d为雾滴平均直径, mm;Y为响应时间, s;W为喷雾强度, L/ (min·m2) ;ΔT为燃烧温度与周围介质的温差, ℃。

(3) 组装系统进行模拟试验, 见图5所示。结果表明, 水喷雾灭火系统用于扑救白酒火灾可行 (见表7) , 雾滴直径为0.4~0.6 mm, 喷雾强度为20~40 L/ (min·m2) 时, 灭火效果最好。

(4) 提出设计参数并建造我国第一套白酒库水喷雾灭火系统。综合考虑雾滴直径、最大有效射程、工作压力和经济技术指标, 1992年设计、1994年投入使用了我国第一套白酒库水喷雾灭火系统 (见图6所示) 。该3层陶坛白酒库建筑面积7 000 m2, 主要设计参数为:雾滴平均直径为0.6 mm, 喷雾强度20 L/ (min·m2) , 喷头实际流量2.5~3.4 L/s, 持续喷雾时间0.5 h, 工作压力0.4 MPa, 响应时间30 s。竣工验收灭火试验证明, 水喷雾灭火系统能够在1~3 min内有效地扑灭白酒库火灾。

(5)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优选确定关键设计参数 (见表8) , 并经多次验证试验确认安全可靠性 (见图7所示) 。

在上述研究实验和实践基础上, 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后, 四川五粮液酒厂4万t酒库、全兴酒厂85扩建工程半成品库、丰谷酒业永兴开发区技改工程、剑南春酒厂98技改工程陶瓷坛酒库均设计了自动喷雾灭火系统, 供水强度为20 L/ (min·m2) , 喷头工作压力为0.4 MPa, 响应时间<30 s或<45 s, 水雾喷头的实际流量3.4 L/s或2.5 L/s, 喷头呈矩形布置, 一般的布置为2.8 m×2.5 m或3.3 m×3.5 m不等, 视喷头特性而定。最大防火分区为256、550、582 m2不等, 火灾延续时间按0.5 h考虑。水喷雾灭火系统与泡沫灭火系统、直流水枪扑救白酒火灾对比结果见表9。目前, 水喷雾灭火系统已经在一些国家名酒企业经过实验论证并通过了多年的工程实践, 此系统用于白酒库的灭火、控火是可行的。

2.2.2 解决的问题

(1) 解决了国家标准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偏于不安全、且未考虑生产场所的问题。GB 50140划分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按照GB 50016对工业建筑中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来划分其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见表10) 。二是根据配置场所内火灾荷载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三是根据配置场所内可燃物的火灾蔓延速度来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而国外在考虑液体的危险等级时, 不仅根据其闪点Tf和沸点Tb值进行分级, 同时也需要根据液体的燃烧特性进行分级。GB 50140将60度以上的白酒库房划为严重危险级, 低于60度的白酒库房划分为中危险级的划分方法仅仅参照了前述第一条基本原则, 而没有考虑其余两条重要的划分原则, 更没有考虑液体的燃烧特性。事实上, 38度及以上白酒库、白兰地陈酿库的火灾危险性属甲类, 葡萄酒库、白兰地酒库、黄酒库的火灾危险性均属乙类。所以, 综合分析考虑, 38度及以上白酒库、白兰地陈酿库, 葡萄酒库、白兰地酒库、黄酒库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划为严重危险级。灭火器类型应选用干粉、抗溶性泡沫、卤代烷、CO2型。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8 B, 最大保护面积为5 m2/B。由于酒库设置了消火栓系统和水喷雾系统, 经计算所得灭火器配置数量可按相关规定减少, 但最低配置数量和最大保护距离均应满足相关配置规定。为有效地抑制和扑灭白酒初起火灾, 可适当考虑配置推车式灭火器。

表11给出了本项目研究成果和GB 50140的灭火器配置危险等级主要技术内容对比情况。

(2) 证明并解决了工艺装置的静电积累与放电导致爆炸事故的问题。此前业内一直认为, 因乙醇的半衰期≪0.012 s, 白酒不能产生静电积累, 在公安部行业标准GA/T812《火灾原因调查指南》和相关教材指出:“大气湿度超过70%, 就不能发生静电积累和放电事故”。而模拟试验表明, 在四川宫阙老窖集团公司“8·4”爆炸案例相同工况和大气湿度77%的环境条件下, 输酒管管口静电电压高达6 000 V以上。研究结果确认:大气湿度超过70%, 白酒在管道输送和喷溅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静电积累和放电事故。对此, 采取了相应的防静电技术措施 (见表12) 。

2.3 确定陶坛白酒库的允许层数、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对全部采用陶坛存放白酒的陶坛酒库,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如果全部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6规定的甲类仓库的层数、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建筑面积要求, 实际执行有困难, 也不符合酒厂现状。经调研, 陶坛酒库储存的白酒大都在70度左右, 最低也在52度以上, 但一般储存周期较长, 酒的进出作业相对较少。其建筑有单层和多层两种形式, 建筑规模较大, 占地面积可达6 000 m2左右, 酒库内设有水喷雾等自动灭火设施, 防火分区面积约为200~700 m2。因此, 结合酒厂现状, 在采用分组存放、设置不燃烧体隔堤、事故排酒口、事故存液池和其他防止液体流散、防止火灾蔓延措施, 以及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等条件下, 对陶坛酒库单独作出规定, 既能适当顾及现状,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2.4 确定白酒厂消防站的设置和消防装备的配置

根据对全国最重要白酒产区的调研, 结合白酒厂的生产经营条件和企业的经济实力, 确定常储量大于等于10 000 m3的白酒厂应建立消防站;当常储量大于等于1 000 m3, 小于10 000 m3的白酒厂位于城市消防站接到火警后5 min内能够抵达火灾现场的区域时, 可不建消防站。课题组参照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建标[2006]42号) 普通消防站建设标准, 规定了白酒厂消防站及消防车的设置原则。考虑到抗溶性泡沫对于扑救白酒火灾特别是流淌火灾效果显著, 规定白酒厂消防站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泡沫消防车。

3 主要技术参数与同类技术先进性对比

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了用白酒度数求闪点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新的白酒火灾危险性分类;确定了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类;确认水喷雾适用于扑救白酒火灾, 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白酒库水喷雾灭火系统, 优选提出并验证了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重新确定、完善了白酒厂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确认白酒在管道输送和喷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静电积累和放电事故并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结合酒厂现状确定了陶坛酒库的建筑防火设计参数;确定了白酒厂消防站的设置和消防装备的配置。研究成果改写了三部国家标准和一部行业标准的相关结论, 制订了一部地方标准, 该标准被应用于编制一部国家标准。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认为 “该项目研究成果国内首创, 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泸州市人民政府指出:“该项目研究成果解决了多年来无专门酒类防火技术标准的难题, 使白酒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是确保泸州酒业安全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标准。”公安部消防局评价DB 51/T 5050-2007“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白酒厂设计防火的消防技术标准, 为国内白酒厂防火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照。”

与相关国家标准对比, 研究成果的主要技术参数在11个方面体现了先进性, 见表13。

4 应用概况

项目研究成果推动了酒类行业防火防爆技术的进步, 促成了国家标准《酒厂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自研究成果逐步推广以来, 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省常储量100 m3及以上的白酒厂 (占全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白酒厂的63%) 的消防安全技改工作, 全省218家规模以上白酒厂均严格执行DB51/T5050-2007。尤其是汶川“5·12”地震之后, 剑南春酒厂投资20亿元的灾后重建项目全部按照DB51/T5050-2007进行防火防爆设计。消防机构将DB51/T5050-2007作为监督酒厂消防工作的重要技术法规。两年来, 检查发现、整改酒厂火灾隐患8 700余起。尤其是防静电研究成果的应用, 彻底避免了类似四川宫阙老窖集团公司“8·4”爆炸惨剧的再次发生, 避免了灾后工人失业、尤其是死伤带来的社会问题, 为酒类行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技术保障。

近两年来, 先后有多个省、自治区的酒厂、消防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专程赴四川考察学习。相关国家标准修订、制订时已采纳或正在借鉴本项目研究成果, 整合相关技术内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的国家标准《酒厂设计防火规范》日前已完成报批稿, 发布后必将为全国酒类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技术保障。

摘要:论述饮料酒的火灾危险性属类、适用于酒库的灭火系统和关键设计参数、酒厂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电气防爆和生产工艺装置防静电、陶坛酒库的建筑防火设计参数以及酒厂消防站和消防装备的配置等关键技术, 对比分析主要技术参数与相关国家标准同类技术之间的先进性, 并简介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概况。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民办艺术培训学校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