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共7篇)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篇1
《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2.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认识三连音
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师: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3.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老鸟,小鸟》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你们看:
(课件一出示:)
(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
1|旋律学习
师: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
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课件二出示:出现歌谱)全曲视唱
2、歌词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啊。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
(1)熟悉歌词
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
(课件五出示)
绕口令:
老鸟小鸟
老 鸟,喜欢小 鸟,小 鸟,喜欢老 鸟,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
师: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课件六出示:出现歌单)
(2)唱词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
a、分声部演唱,注意鸟叫声的处理
b、加入拍手跺脚律动
c、学生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随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
3、整体演唱
分声部演唱
三、感受表现
1、歌曲艺术表现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2、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 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课件七出示)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课件三出示:动画片段播出)
师: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师: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西南音韵》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教学难点:
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的基本情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
二、学唱云南民歌《猜调》
1.导入 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
2.听赏《猜调》
3.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双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4.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2)跟伴奏唱歌词。
(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与十六分音符对应的歌词要唱清楚。)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等等。)
5.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三、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
师: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
1.初听《金风吹来的时候》
2.交流感受
3.介绍乐器
出示乐器图片:葫芦丝和芦笙。
简单介绍这两种乐器,并播放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及特点。4.复听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5.参与表现
(1)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
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四、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丰收乐》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乐曲《丰收锣鼓》的教学活动,并能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各种乐器,听辨出主旋律的主奏乐器。
2.能学会唱《山乡的彩云》这首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丰收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步入教室。
2.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
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或录像带,学生交流观后感。
2.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老师展示写在云朵形状卡片上的旋律。)
老师弹唱,学生体验音乐的强弱以及力度的变化,并随琴模唱。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在两个山头之间对唱时的感觉和模仿回声的感觉演唱。
三、山乡的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山乡的小朋友敲起了竹板在欢迎你们。
(展示山乡的节奏谱,老师敲击。)
1.学生聆听山乡的节奏,注意听辨强弱力度对比。
2.同学们用竹板或筷子模击山乡的节奏。
3.学生分角色按强弱或节奏句对击山乡的节奏,进一步体验山乡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四、山乡的歌
1.旋律体验
(1)学生边观赏山乡丰收图,边聆听老师弹奏旋律。
(2)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3)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4)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1)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2)学生跟琴唱歌词。(3)采用师生分句接龙,生生分句对唱等各种方式熟悉歌曲。
3.参与表现。
(1)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2)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句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3)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
(这部分在演唱是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
(4)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情感,总结出用抒情、激动的情绪和嘹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与同学合作讨论等方式。)
(5)讨论表现歌曲的方式。
(分组讨论并互相评价。)
例如:一个同学领唱一、二乐句,由男同学演唱有强力度记号的部分,由女同学演唱有弱力度记号部分,其余部分全班齐唱。
五、庆祝丰收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
1.听赏《丰收锣鼓》。(播放课件)
师:听赏了《丰收锣鼓》这首乐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
(1)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
(2)仔细聆听主题Ⅱ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
第一遍:a.唢呐; b.二胡; c.笙。
第二遍:a.二胡; b.笛子; c.扬琴。
(3)讨论归纳。
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
3.参与表现
(1)展示演奏《丰收锣鼓》的打击乐器,学生自由敲一敲乐器,听其声,观其开。
(2)请学生上台来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丰收锣鼓》的模拟演奏。
(播放录音磁带)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山乡的彩云》的
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音乐家贝多芬》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欢乐颂》的一个声部,并能与他人用明亮、热情的合唱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学会演唱《土拨鼠》,并能用柔和的声音、平稳的气息表现歌曲情绪。了解词典作者歌德与贝多芬。
3.在听赏、演唱活动中,感受大、小调式的调性色彩;了解大调式的音乐比较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
感受大、小调不同的调性色彩。
教学难点:
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欢乐颂》
1.演唱歌曲
师: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欢乐颂》我们已经在上节课中学会演唱了。你能唱唱这首世界闻名的歌曲吗?
(学生演唱歌曲)
2.说一说
(1)说歌曲表现的思想。
师: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的思想。你觉得《欢乐颂》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说《欢乐颂》表现的思想。)
师: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种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2)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学生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3.再次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呢?
(学生用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学习《土拨鼠》
(一)学习歌词,了解歌德
1.讲《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贝多芬不仅为皇室贵族们创作歌曲,而且也为平民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他曾与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有过多次合作,但是两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吧!有请小博士!
(课件播放:同小博士讲述的《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歌德,知道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歌德性情温和、举止庄重,有着与贝多芬完全不同的性格。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这与贝多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起写了这首反映流浪人们生活的歌曲——《土拨鼠》,流传至今。
2.聆听歌曲
师:土拨鼠又叫旱獭,当时流浪的人常随身带着它到处流浪,他们生活艰辛,相依为伴。让我们来听一听歌中的人正过着怎样的生活?
(学生聆听歌曲《土拨鼠》,听后谈感受。)3.默读歌词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让我们通过歌词来了解。
(师展示歌词,用歌曲《土拨鼠》配乐。)
(学生默读歌词。)
4.说一说
(学生讲述自己对歌词的感受。)
5.朗读歌词
老师弹奏《土拨鼠》的旋律。
(学生有感情地随着音乐朗读歌词。)
(二)学习旋律,了解小调调式
1.了解小调调式
师:曲调的半终止与终止音都落在6音上,而且以6为主音,同时旋律给人的感觉又很柔和。这是什么音乐的特点呢?请出小博士来为我们解答。
(课件播放:小博士讲述小调式的音乐的特点。)
小调式音阶:6 7 1 2 3 4 5 6 ——小调式音乐柔和
(学生指谱唱小调音阶。)师:原来奥秘在这,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所以它能够表现忧郁、悲伤的情绪。
2.演唱歌曲
师:流浪的人悲伤、孤独,只有小小有土拨鼠陪在身边。你觉得你的歌声能表现出可怜人的悲伤与孤独吗?怎样演唱才能让人感受到?
(学生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三)换曲演唱,了解大调式
1.认识大调式
师:《欢乐颂》旋律的半终止音与终止音都落在“1”音上,而且以“1”音为主音,歌曲的情绪明亮、辉煌。这又是什么调式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提示。
(课件播放)
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1——明亮
(学生指乐谱唱音阶。)
师:大调式的音乐明亮、辉煌,要表达歌曲中全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向住和平的美好信念,选择大调式的音乐是最合适的、最正确的。
三、对比演唱,感受不同的调式、调性
(一)、模唱歌曲,感受不同情绪的旋律 师:我们了解了一些调式的知识,知道了大调式的音乐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柔和。它们能表现不同的生活与感受。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好好感受这两种不同调式的音乐吧!
1.模唱《欢乐颂》
师:用一个什么字能够唱出乐曲的表现的欢乐、神圣的情绪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欢乐颂》。)
2.模唱《土拨鼠》
师:乐曲忧伤、寂寞的情绪用一个什么字来模唱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土拨鼠》。)
(二)演唱歌曲,感受不同色彩的生活
1.演唱《土拨鼠》
师:请你加入歌词演唱,再一次用歌声来歌声感受流浪者艰辛的生活。
(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2.演唱《欢乐颂》
师:《欢乐颂》不仅给了人们美好的信念;还给了他们获取美好生活的信心。我拥有美好的生活,希望你也拥有!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四、结束。
《京调》
教学目标:
1、能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3、能学会唱《龙里格龙》这首歌的一个声部,并将歌曲的力度变化和京剧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京调》音乐中进教室坐好。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
生:京剧
师:对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生:京剧的行当。
(1)说一说
生说四大行当。
师:你们能不能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给大家仔细说说行当的门类?
生说,师播放课件配合。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欣赏第一组学生扮演“生、旦、净、丑”.学生评价,表现好的党员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组来继续介绍你们搜集的京剧资料?
2、京剧的伴奏乐器
(1)说一说
师: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辨一辨
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想想这两组乐器有何特点?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
第二组:出示乐器实物如:京锣、钹等。
(3)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
全班扮演戏迷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
欣赏《京调》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2)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3)戴脸谱表演
4、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第四大组给我们说说。
(1)说一说
生: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对了,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唱京剧《龙里格》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课件播放《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3、唱曲谱
4、唱歌词
5、自主设计表演
四、总结
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生自由发言)
《海峡两岸》
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学会用甜美欢快的声音自信地演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3、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峡情思
(课件播放两岸人民在节日里互放焰火共渡佳节的画面。)
师:共同的节日,相同的语言,一样的肤色,同是龙的传人,一湾浅浅的海
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情谊。今天,我们特别请到福建和台湾两地的同学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海峡两岸”的节目现场。
二、两岸风俗
1、福建民俗
师:作为主人,先请福建的同学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2、台湾民俗
师:台湾又有什么有趣的民俗呢?(要求:请两地同学课前分别准备资料,上课时说一说。)
3、比较异同
师:你有什么发现?
(要求: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两地风俗有许多共同之处。)
4、寻根求源
师:为什么会这样?求多
(归纳:台湾、大陆一水之隔,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三、两岸民歌大家唱
1、唱台湾童谣
师:我小时候常唱一些很美很有趣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白船》、《读书
郎》。台湾的客人们,你们经常唱的都是哪些歌曲呢?能给大家唱唱吗?
2、听赏《宜兰童谣》
师:你们唱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陆非常著名的
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宜兰童谣》。
(1)初听《宜兰童谣》。(2)小精灵的话:“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
(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①《丢丢铜》的来历。
师:这首《宜兰童谣》完整地引用了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的曲调。你知道《丢丢铜》的来历吗?请说一说。
②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
③随乐哼唱歌曲旋律。
④学唱歌词。
师:歌曲的歌词很有特色,让我们来唱一唱。
(要求:跟唱歌曲,注意体会衬词部分的韵味。)
(4)听赏与跟唱《天乌乌》。
① 了解《天乌乌》。
师:另一首台湾童谣《天乌乌》讲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吗?请说一说。
② 听赏歌曲《天乌乌》。
③ 互教旋律。
④ 跟唱歌曲。(5)再听《宜兰童谣》。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宜兰童谣》,体会宜兰小朋友乐观、幽默、富有情趣的生活。
3、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1)谈话导入。
(2)学唱《采茶灯》。
① 自主视唱旋律。
② 两地同学互教旋律。
③ 带入歌词唱一唱。
④ 讨论: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你准备怎样演唱?为什么?
⑤ 再唱《采茶灯》。
四、美好的明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头巾、火柴等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FLASH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FLASH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它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课件播放歌曲《火柴天堂》。
3、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各字和它的作者。(生答。)对了,这就是大
家非常熟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想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幕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第一段:寒夜卖火柴;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声音、音乐、效果、旁白等。)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4、好!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首先是朗诵组。(请学生自主上台主持。)
(1)学生简单阐述三段课文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其他两组的学生发表意见,并举手通过。
(3)老师总结:第一段应用非常平缓的语气、悲伤的情绪来读;第二段可以层层、递进,用充满希望和感情的、激动的语气来读;第三段则应用低沉、悲痛但又充满希望的语气来读。
(4)全班带感情齐读。
(5)分角色朗读,并配上画面。
5、朗诵组的方案很不错,给他们加上一百分,接下来,我们看看配乐组的方案。
(学生上台讲述。)
(1)刚才听了他们的方案,下面,你们先来听听我给配乐组准备的三段音乐,然后把它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看看你们的方案和配乐组一样吗?
(2)各组听曲讨论,并在题板上写出相应的方案。
(3)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4)大家听后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结合你选择的音乐,谈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曲子好吗?
(学生第一段都会选择悲歌,但二三段可能发生一些争议,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第三段选择《悲歌》或《梦幻曲》,让学生说出理由。)
(5)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分别朗诵一闪。
(6)大家前面两段都达成了共识,在第三段有的认为用《悲歌》、有的认为用《梦幻曲》,你们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7)配乐组的方案不错,我们也给他们奖励一百分,下面请他们上来给大家放音乐,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
(8)其实平时我们还听到过很多音乐,请你想想还可以用哪些音乐来给影片配乐呢?
(学生说出合适的音乐。)
(9)下次有机会请大家把这些音乐都带到课堂上来,我们再一起来听听,看看你的音乐是不是很合适!
6、好!下面轮到我们表演组上台了,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的剧本。
(1)表演组学生介绍角色的分配。
(小女孩、奶奶、拟人化的烤鹅。)
(2)场景的布置。(圣诞树、房屋、泡沫雪花等。)
(3)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影片来进行表演。
(4)表演组的学生表演一次。
(5)大家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可以提出意见。
(学生自评和互评。)
(6)你们觉得可以的话就掌声通过,给表演组也加上一百分。
三、综合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你们各负其责,然后我们将评出最佳组合,给予奖励!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全体同学自己当了一回编导,在你们的导演和安排下,这幕童话剧得以完整地制作成功。大家都能有感情地朗诵台词,并且准确地选择了合适的音乐为影片配乐,同时还即兴地进行了表演,谢谢你们的参与,让我们下期节目再相会!再见!
《马车和雪橇》
教学目标:
1、能学会二声部《铃儿响叮当》,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这首歌。
2、能认真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并能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和身势节奏为这首歌伴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
1、播放歌曲《邮递马车》,学生拍手进教室。
2、导入
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马车声响,学生猜出是马蹄声。)
3、听赏歌曲
师:我们来听听邮递马车欢乐的歌声,边听边想想歌曲是怎样的情绪?
二、学唱《铃儿响叮当》
1、导入
师:快乐奔驰的邮递马车给我们送来了神秘礼物。
出示装有歌曲《铃儿响叮当》二声部旋律的两个信封。
2、学唱旋律 师:原来马车给大家送来了好听的旋律,让我们来唱唱。学生先分声部合作视唱旋律,然后展示,并评评哪个声部唱得比较好。
3、聆听范唱
4、学习歌谱
师:请尝试与伙伴们一起自学歌曲后半部分声部不同的两个乐句。
学生自主学唱歌谱并试着合唱。
师生合作演唱这两个乐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轻声唱低声部。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边唱边聆听另一声部的演唱。
5、学唱歌词
先朗读歌词,后随琴分声部学唱歌词。
合唱时,引导学生边唱边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尽量使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三、表现歌曲。
1、体验情绪,激情演唱
师:歌曲描写了小朋友坐雪橇滑雪的欢乐场景,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回答。如: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应该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师:让我们用美好的歌声来表现小朋友坐着雪橇滑雪的、欢乐热闹的场面!
四、课堂小结
邮递马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信息,但愿我们能真正坐上马拉雪橇,在雪地上奔驰欢唱,共度童年快乐的时光!
《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歌曲《祖国歌》。
2、能认真听赏《冬天的请帖》,能随乐跟唱这首歌曲。
3、能积极参与讨论、策划“新年音乐会”并大胆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气氛,以谈
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听赏与跟唱
1、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并结合感受说说歌曲意境和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
学生说说歌曲的强弱规律,并用身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3、第三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三、节目策划与排练
1、播放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中包含独唱、独奏、表演唱、小组唱、合唱、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介绍节目的表演者。学生欣赏音乐会,回答节目的表演形式。
2、出示“比一比谁的歌儿多”字样及拉歌规则。
学生分组讨论哪些歌曲或曲目适合在“新年音乐会”上表演,选出拉歌带头
人。
3、分组拉歌。
4、出示“我的金点子”。在黑板上写出“××中队新年音乐会节目单”,记
录学生最喜欢的节目。
5、介绍歌曲《祖国歌》,选定“新年音乐会”压轴节目为《祖国歌》,展示 歌单。
6、各小组展示自学歌曲的情况,分组接龙演唱《祖国歌》。
7、随琴轻声齐唱《祖国歌》。
8、组织《祖国歌》的排练活动。学生讨论并排练歌曲的其它演唱形式。
9、请同学们选出“小导演”,负责正式节目单上各节目的排练。
(学生自由组合并推选“小导演”负责组织排练工作。共同商讨填写节目策
划单并排练节目。)
四、新年音乐会
1、请同学们推选“新年音乐会”主持人。
2、指导主持人做好相应的准备,为需要伴奏的节目伴奏。
3、将各组的节目策划单贴在黑板上,分组表演节目。学生自评、互评与师
评。
五、教师小结。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篇2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1. 学习并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藏戏面具图片。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复杂到每个角色
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特色。(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有哪些?
2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 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 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 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 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 默读第8自然段至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9一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特点。)
2 自由读第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文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第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 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的呢?学生读:第8—16自然段。
2画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时没有舞台呢?学生读:第17和18自然段。
3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学生读:第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小组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
清的牛皮船,被掀獉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獉”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4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等。在唱歌方面要学习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1、2、3、班学生,由于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器乐方面:能掌握所学乐器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3、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
4、视唱、节奏练习方面: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5、表演方面:能根据要求编排动作,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6、存在问题:
(1)音准不够正确。
(2)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音乐基本技能: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利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认识了解京剧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优秀演员。
3、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难点:
1、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部准确,声音和谐。
2、感受童声合唱的声音效果。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篇6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 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 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 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 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 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 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 优美的, 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 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 和谐、自由的DO、MI、SOL:
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 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 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 同时, 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 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就得换一个音唱, 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 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 手势唱谱: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看表情, 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 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 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 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 师:听了这首曲子, 有熟悉的感觉吗? (前面唱过旋律)
4. 复听 (带合唱) 。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 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 再听 (不带合唱) 。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 双手上举表示增强, 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 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 用“LU”哼唱齐唱旋律, 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 视唱旋律 (跟琴) , 强调强弱规律。
9. 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1 0. 唱歌词, 随琴一起,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 一边唱一边晃, 体验6/8拍的韵律。
1 1. 分析歌词内容, 前半部分优美的, 后半部分愉快的, 结束句是渐弱的。
1 2. 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 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 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 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 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 也没有电视机, 更不用说电脑啦, 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了梦之后, 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让它美梦成真, 岂不是更好吗?所以, 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 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 (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 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 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 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 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 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 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 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 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 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同时注意聆听, 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在这个环节中, 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篇7
( ) 1. A .Yes, I can. ( ) 2. A. Tomorrow.
B. Sorry, you can’t. B. Last Sunday.
C. No, I haven’t. C. Next week.
( ) 3. A. Thanksgiving. ( ) 4. A. Yes, I am.
B. Christmas. B. No, I’m not.
C. The Spring Festival. C. I’m Chinese.
( ) 5. A. In the park. ( )6. A. Yes, I do.
B. Every day. B. Yes, of course.
C. Go swimming. C. I love Chinese food.
( ) 7. A. Collecting stamps. ( )8. A. In China.
B. I’m reading a book. . B. Twelve hours.
C.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C. They love bamboo.
Ⅳ.听短文,判断正误,对的写“T”,错的写“F”。(每题1分,共6分)
( )1. Laura is Lingling’s pen friend.
( )2. Laura has got short, black hair.
( )3. Lingling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 well.
( )4. Daming sent some photos of New York to Lingling.
( )5. Mr Lin helped Lingling make a poster of New York.
( )6. Lingling’s school finishes at five o’clock.
笔试部分(共六大题,70分)
Ⅴ.单项填空。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前面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15分)
( )1.A: How is the tree? B: It’s 6 metres. A. long B. tall C. old
( )2. Last summer I went to Hainan. I ______go to Beijing this summer.
A. going to B. go to C. am going to
( )3. Simon really __________ visit the Great Wall.
A. to want B. wants C. wants to
( )4. These stamps are _______ China and they ________ from 1988.
A. on, are B. in, are C. from, are
( )5. A: What _______ she__________? B: She’s reading.
A. does, doing B. is, doing C. does, do
( )6. Thank you for ___________ me. A. help B. to help C. helping
( )7. Maths is difficult ________ me. Can you help me? A. for B. to C. from
( )8. Tom can’t speak Chinese, ________ he loves China.
A. and B. but C. or
( )9. I always go to school _________ bike. A. ride B. on C. by
( )10. Sh! The baby ___________ . Be quiet! A. sleeps B. sleeping C. is sleeping
( )11. Daming _________ his room and found a new cup. A. tidy B. tidies C. tidied
( )12. Sam and I often ___________ to this playground.
A. come B. comes C. coming
( )13. One of my ________ is new. A. a pen B. pen C. pens
( )14. It’s fun __________ football. A. play B. to play C. playing
( )15. Gerry _________ English. He often reads English books.
A. don’t like B. likes C. doesn’t like
Ⅵ.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1分,共10分)
1. I often clean the _____________ (黑板) for my teachers.
2. Look! Lingling is ________ ________ (写给) her mum.
3. —This is my friend, Laura. — __________(高兴的) to meet you, Laura.
4. I __________ (几乎,差不多) read seven books this year.
5. I like collecting __________ (硬币). It’s interesting.
6. There are 193 ___________ _________ (成员国) in the UN.
7. My mum didn’t bring any drinks. She __________ (忘记).
8. You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different ___________ (方法).
Ⅶ.句子理解。(共2大题,计15分)
A.根据问句,找出相对应的答句,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
( ) 1. How tall is this boy? A. No, they don’t.
( ) 2. Has she got a book about the US? B. An office building.
( ) 3. What did you see? C. Sure.
( ) 4. Do snakes love music? D. He’s 1.67 metres tall.
( ) 5.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anksgiving? E. Yes, she has.
Ⅷ.情景交际。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对话, 将答案序号写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Yes. This Chinatown is very big.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There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there.
A: Do the people speak Chinese in Chinatown?
B: Not just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Yes, it i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Ⅸ.阅读理解。(共2大题,计15分)
A. 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Do you know Beijing? It’s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 is a very big and very beautiful city. It’s got a very long history. There are lots of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They are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 the Ming Tombs, the Forbidden City(故宫) and other places.
Thousand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ome to visit Beijing every year. The best season to visit Beijing is autumn. On National Day, the Tian’anmen Square is like a sea of flowers. All the people in Beijing are trying to make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 )1. ________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A. Shanghai B. Beijing C. Dalian
( )2. Beijing is ____________ city in China.
A. a small and beautiful B. a big and young C. an old and beautiful
( )3. -How many famous places are there in the text(课文)? -There are _______.
A. Four B. Five C. Six
( )4. When you visit Beijing, __________ is the best time.
A. every year B. the autumn C. National Day
( )5. The people in Beijing _______ the city very much.
A. don’t like B. miss C. love
B.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题1分,共5分)
Today is Sunday. It’s fine. There is a sports meeting(运动会) in our school. On the playground,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and players. Some football players are playing football over there, and many students are watching. Near the building, the boys are jumping.
There is a big tree near the playground. Under the tree, some girls are playing table tennis. Liu Mei, Wei Hua and many other girl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beside the tree. Look! There are some boys under the tree, they are watching their classmates(同学) playing basketball.
1. Is ther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to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are the boys doing near the buil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ere are the girls playing table tenn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 are the boys doing under the t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an you see Wei Hua? What is sh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Ⅹ.书面表达。以“My Favourite Festival”为题,介绍你最喜欢的节日。(共5分)
提示:When is it? What do you eat? What do you do?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02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02-02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8-21
新湘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02-14
2017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湘教版07-0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12-07
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4课Do Re Mi教案 湘教版07-25
冀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3单元)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