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圣诞节的英语作文(精选5篇)
春节和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篇1
Christmas morning, I get up, take a look at the bed there is no gift. Found the bed there is an envelope, open a look, which says “magic gift” these words, do not understand, look inside is a paper wrapped up things.
I went to ask my mother, only to know that this is the seeds of flowers, I am very happy. When I got to school and put my bag on my chair, I went to ask them what they got. Wu said: “I got some flowers and my brother got a toy car.” I said quickly: “I also got the seeds of flowers.” We both spoke very happy, Chen Han Yi ran over and said: “I got some candy.”
Come home at night, I put the morning seed gift to the soil, and put it on their own desk. Suddenly, my mother called a phone and said: “Liang Liang, you finished the work, to my place to work to play.” I listened happier, and I soon finished the work, and my father came to my mothers shop The
Two Christmas trees dressed in the door, shop glass window is also covered with a circle of glittering gifts, is really very beautiful. Mom and I went to buy a pair of pants, the pants are black, there are two bow, and then go to Intime 8 store to buy two lollipops.
This years Christmas I am very happy, there are gifts in the morning, evening gifts, really rich and colorful it!
春节和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然而, 文化差异却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大障碍,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是人类长期社会活动中不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反映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毋庸置疑, 传统节日属于文化范畴。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每一种传统节日都有其历史渊源, 下面主要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对比中西方在情感表达、价值信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一) 春节
春节也称“过年”,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 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 春节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庆贺这个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 养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有许多流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临近春节, 人们采办年货, 除夕时, 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贴年画、春联, 迎接新一年的来临。人们吃年糕、水饺及各种丰盛的饭菜, 张灯结彩, 燃放鞭炮, 并互相祝福。
(二) 圣诞节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 ”的缩写 , 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 人们把它当做耶稣的诞辰来庆祝, 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 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会都要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1]。交换礼物、寄圣诞卡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在西方国家, 圣诞节还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人们通常在家里摆放一棵圣诞树, 树上装饰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等, 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在其他国家, 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 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 (或圣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但指圣诞老人, 家庭成员和朋友也要互相给予礼物, 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等。
二、传统节日背后情感表达、价值信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一) 情感表达
不同国家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对比春节和圣诞节的来源及习俗差异, 我们发现中西方人们在表达自己情感时习惯使用不同方式。中国人比较含蓄, 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使用委婉的方式, 这和西方人直接表露感情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例如, 过节时, 人们都会送礼物, 然而中西方人们接受礼物之后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中国人比较间接、含蓄, 在接受礼物时总会先否定、推脱, 最后迫不得已接受礼物。收下礼物之后, 不会直接在送礼人面前打开, 而是等他离开后才打开。总之, 中国人爱绕圈子, 而且沉得住气。反之, 西方人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得很直接, 当着送礼人的面直接打开, 表示感谢和激动。
中国人的表达往往有意会性, 如有些文章或人们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个人意会, 即所谓的此处无声胜有声;而西方人的表达则带有直观性。
(二) 价值信念
1.群体意识和个人主义
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 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之中, 因而往往重视社会价值, 否定个人的自我主体性[3]。在中国, 过节就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 中国春节的各种活动和习俗都体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西方文化中, 个人是社会的中心, 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因此, 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他们主张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 主张个人具有尽全力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 他们重竞争, 崇拜个人奋斗[3]。西方人的平等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 人人都尊重自己, 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自己只对自己负责,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2.宗教信仰
中西方在宗教方面差异很大, 这在中西方传统节日里也有所体现。在中国, 人们庆祝春节, 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并进行祭祀, 祈求保佑和祝福。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敬神, 但这个神不是固定的, 例如, 土地神、灶神等。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 他们并不信奉上帝, 只是将对神的敬拜作为春节的一种习俗。
与此相反, 西方人多数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 一个人一旦出生, 上帝就赋予其做人的基本权利, 即天赋人权。西方人心中只有一个上帝, 那就是耶稣。在西方人的内心世界里, 耶稣始终在他们身边保护他们[2]。我们对比圣诞节的习俗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 圣诞节的所有活动都与耶稣有关。
三、结语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代表, 充分反映中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春节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体现中国人辞旧迎新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当今国际化社会中, 春节已经超越了国界, 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 这不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作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节日, 圣诞节不仅传达西方的宗教文化, 而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 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怕, 不断发扬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韩丽娟.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习俗比较.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 2006.22.
[2]汪春英.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内涵.阜阳:阜阳出版社, 2004.118.
教学设计之春节和圣诞节 篇3
向秀丽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国家、地区、民族的节日习俗,让学生知道不同民族、国家的生活习俗、饮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些情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2、通过“春节与圣诞节”两大节日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四方文化的差异和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懂得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些有关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有关的故事,活动的道具。
二、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导入课题
1.放《 过大年》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进入谈话阶段。2.听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春节是我国的新年,也是我国的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有趣的传说,你们知道我国还有一些什么传统节日呢?
3.不仅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在世界各地由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不同,也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有趣的传说。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去了解我国的春节和西方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圣诞节。
(设计思路和评价:用一首学生熟悉的气氛热烈的歌曲导入,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新年的氛围之中,唤起那些熟悉的、快乐的记忆,进入新年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交流中增长见闻。)(二)中西新年圣诞知识问答PK,感受新年
1.3.课件展示加拿大、朝鲜、波兰等国家过新年的情景,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家庭,由于世界各国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新年习俗,但是无论哪一种习俗,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
(设计思路和评价:为了了解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新年习俗,感受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部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安排了一个知识问答PK,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竞赛中充分展示,在畅所欲言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生动形象地课件中直观感受新年的多彩。)
(三)温馨回忆,回顾习俗
1.1.时间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2.庆祝方式
圣诞节是发礼物,春节是发红包。
圣诞节门前是挂圣诞老人,春节门前是挂对联。
3.象征物
西方人的年节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儿孙的绵延,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的追求。
过节的时间:
2.:关于贴春联,你还记得春联的内容吗?让学生说出几幅,感受春联中洋溢着的暖意和祝福。4.欣赏各地过新年的剪辑片段 :
(北京——零点一过吃饺子、开封——大年三十贴门旗儿、海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春节、关于“腊八粥”的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7.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不同的习俗习惯,像各种不同色彩的璀璨花朵,开放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形形色色的过大年习俗都寄托着人寿年丰、吉庆有余的良好愿望。
8.讨论: 孩子们都喜欢过年,这与过新年时可以放烟花和鞭炮有关,但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对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进行了改革,新年期间只准许在划定的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设计思路和评价:在温馨的回忆中,一幕幕春节的生活图景重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那些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更给春节抹上了神秘的色彩,增强了学生对春节的认同感,对春节的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关于新年的习俗很多,各地也不尽相同,此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唤起学生回忆,说说那些难忘的情景,感受其中的习俗,再在剪辑片段的欣赏中了解各地独具特色的习俗,开阔学生的眼界,感受春节的丰富多彩,并结合现实生活,相机渗透文明和安全教育。)
(四)课外延伸,知识运用
1.回家后把你今天了解到的各国家过新年的有趣的风俗讲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什么。(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文化)2.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我国各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其他的生活习俗,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了解更多,下节课我们再来充分交流,今天请你们把了解到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回家后讲给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听。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构想:歌曲《过大年》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各地过新年的片断、各国过年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丰富多彩的新年形式。:
1.教师准备视频《在旧金山春节》以及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情景视频 2.学生准备表演过春节,以及相关的道具。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的日益开放,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会在国外过春节,他们把中国的许多新年习俗带到国外了,他们身在国外,不仅能照样感受新年的氛围,还能影响一些外国人,让外国人也参与进来,共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是怎么过年的呢,请看《在旧金山过春节》。
1.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二)情景表演,展示新年习俗
1.中国人在国外能过上有中国特色的新年,还能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其实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春节期间也非常想亲自感受中国人过新年的气氛呢,现在有一群外国留学生来我们班,想看看我们都是怎么过春节的,还想和我们一起过春节,你们能把过春节的情景表演给他们看吗?
2.让几个扮演外国学生的同学到各小组去,学生分组练习表演。3.选择一组表演,并组织评价。
4.教师小结:从大家的表演看出,你们不仅热情好客,是一个好主人,而且对我们的过年习俗能非常熟悉地演练。
(设计思路和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应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此处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学生不光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春节习俗,更在实践体验中渗透“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教育。)
(三)快乐过圣诞
1.大家的热情感动了外国朋友,中国古语说的好“来而不往非礼也”。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到了,一位外国朋友特意托人给你们带来了圣诞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
3.看来大家对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也充满了好奇,你们看,外国朋友带给你们的礼物是什么?
(播放几个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情景)
4.看了刚才的情景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呢?说说自己对圣诞节的感受。
5.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增强,我国也有部分人过圣诞节,所以,在圣诞节期间,全国很多商店、公共场所都适时推出五彩缤纷的圣诞礼物,以满足眼下有些人过“洋节”的需求,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西方,对于圣诞节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请大家带着问题去看看课本中的介绍。
出示问题:
(1)圣诞老人总是圣诞节里最受欢迎的人物。你知道他的到来是什么意思吗?
(2)读了《看不见的礼物》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3)在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它,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6.生分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增进对圣诞节的了解。
7.通过刚才的了解和交流,我们明白了尽管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过着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里有不同的习俗,但是它们却蕴涵着共同的心愿,那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两个节日都蕴涵着祝福、关心、团圆、美好的愿望等,这些也是人类共同的人性追求。
(设计思路和评价:近几年一些“洋节”在中国的流行,使学生对圣诞节同样冲击满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我们是无法回避的,与其让它蒙着面纱,不如让它走进身边,既减少了神秘感,同时又让学生在类比中明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新年习俗,都有自己国家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反映一些国家、民族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状况的资料。(设计思路和评价:一节课的学习并不是终结,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开阔视野,增进对世界各民族的了解,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所以让学生搜集资料,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开发学习资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设想
1.《在旧金山过春节》的片断让学生感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春节情结。
2.西方各国过圣诞的片断可以让学生感受异域风情,激发学生了解圣诞,关注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对本课时的教学的简短提示和建议:
1.本课时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生动的表演中重温新年的快乐情景。
2.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讲内容的内涵,不要仅仅停留在讲故事这个层面上。第3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我国春节晚会的片断 2.西方国家过节的盛况
3.学生排练小品:《去美国小朋友家过圣诞》
二、教学过程:(一)节日习俗大拼盘
(二)感受异域风情
1.播放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盛况
2.同学们,你们对刚才看到的盛况了解多少呢,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
(生谈感受)3.你们还知道其他国家的节日习俗吗?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生可以配上不同的音乐来进行不同的表演)
(三)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1.关于进餐各个国家的习俗有不同,也有不同的讲究,你能举出例子吗?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呢?
(生讨论后再作汇报)
3.在汇报交流中点拨: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才能共同发展和进步。4.小品表演:《去美国小朋友家过圣诞》。5.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
(设计思路与点评:在模拟表演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再到别人家做客时,或是与外国游人相处时,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欢迎,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四)从春节看社会的发展
1.播放我国不同年代民间过春节办年货的一些片段,春节晚会的片段。
2.从刚才的片段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小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过年的喜庆却是年年如此,节日的气氛从没有减弱。你们听„„
(设计思路与点评:从春节看开去,看到中国的发展,不仅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看到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增强民族自豪感。)(五)真诚祝福
1.播放歌曲《祝福你》
2.大家听到的是一首粤语歌曲,近年来只要在春节期间它就在我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热播,而且在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时候也常常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祝福送给朋友和家人,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啊,虽然国籍不同、习俗不同,但是人们却有着共同的愿望,那是什么呢?
如:希望家人团圆,身体健康,新的一年里有美好的前景,能进步,有前途。
„„
3.总结:这些习俗真是丰富而有趣!虽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有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内涵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播放:《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
(设计思路与点评:在深情动人的歌曲声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生活在爱的人间,要学会关爱他人,祝福他人,并通过教师的总结点明:我们要以自己的智慧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美好理想,让世界这个大家庭充满温暖。)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设想:
1.播放西方国家过新年的节日盛况,我国春节晚会的一些片断剪辑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情境中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风格,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2.在动听的音乐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建议和提示:
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得有关材料,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习俗的差异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去自编自演“在美国小朋友加过圣诞”的小品,让他们通过活动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千姿百态,但中外文化的内涵是相通。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很多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比如: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的见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收集的资料。2.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生动活泼的表演,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对所了解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体现了运用知识与实际的理念。
3.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材设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对本国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对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态度。
4.用精彩的视频片断,带给学生生动的画面,走进各国丰富多彩的新年,感受新年时的热烈气氛,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产生美好的情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春节和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篇4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不少孩子以为是圣诞老公公诞生的日子。其实圣诞节是来自基督教习俗,是庆祝荣耀尊贵的上帝为了爱世人,便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成为人的样式,与人一同承担苦难、救赎世人。圣诞节就是庆祝圣子耶稣基督的诞生。而在西方庆祝圣诞节不是只有圣诞节夜以及圣诞节当天,早在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日,便已经开始每周日庆祝耶稣诞生的习俗,这一段时间称为「将临期」。
在将临节期,教会的布置全都以蓝紫色为主。圣坛的桌巾、讲台的台帷、牧师袍的肩带都是紫色。并且圣坛中央通常会放置一个用长青树的叶子作的花环,中间有五枝紫色的长烛,每个星期日,便多点上一枝蜡烛。到最后的圣诞夜里的「普世同庆」点上中间的最后一枝蜡烛。烛光象征着在许多年前的圣婴孩耶稣其第一声啼哭里,为这世上带来了光明。
而圣诞老人其实是公元第三世纪的尼可莱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处殛刑的政治犯、也揭发过贪婪官吏屯粮,使百姓渡过饥荒。在宗教被迫害时,被捕入狱,身上满是鞭痕、钳伤与烙印,仍坚持其信仰。而后半生留在米拉,设立孤儿院、照顾病患、贫民。尼可莱斯生平事迹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径和对孩童的爱心,这些事迹后来被儿童文学家,予以丰富的想象而成为我们现在所知圣诞老人故事。
圣诞节最重要的意义是讲「饶恕」与「和好」,而非等待圣诞礼物。在这宁静的夜晚,想一想有没有人得罪你,你还没原谅他、饶恕他呢?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苏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苏”,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
圣诞节春节英文贺卡 篇5
We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 wishes for the upcoming holiday season and would like to wish you and your family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prosperous New Year.******************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
**********************, Sichuan 611731
P.R.China
Tel:+86-28-**********
【春节和圣诞节的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09-28
圣诞春节的祝福语短信11-30
六年级圣诞节的英语作文09-20
小学四年级圣诞节的英语作文10-14
二年级关于圣诞节的英语作文11-22
春节祝福的英语作文07-10
与春节的英语作文09-14
中国春节的英语作文09-28
春节的起源英语作文01-01
圣诞节文化英语作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