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记忆法(精选8篇)
诗歌记忆法 篇1
落寞了春花秋月,
回眸已空旷了天涯。
多想作一片流云,逃离尘寰的喧嚣,漫舞于落日、放逐于天涯·
饮醉星辰、幻雾霓裳···
我情愿燃尽我残存的炽热,雕琢锦瑟年华。。
曾踏波倚舟携缕万千柔肠
横笛吹破云烟过往
赴水飘泊寻觅彼岸花香
然,无力泛舟,洄之遥望。。
浅荡的涟漪溯我惆怅
雁落鸥飞是我牵念无疆。。
早已习惯了忧伤,淋雨的过往。
随风散落生命的狂想。。。
那堤柳、那曲桥
亦如烟花般在记忆里绽放。。。
陨尽后的寂寥却寸断肝肠
多想拥抱每一次感动
却在红尘里绝望。。。
多想是你邂逅的一片风景
绮旎彼此的梦境
那花开的彼岸
可予我几许柔情
多想欲寻从之
哪怕是蜃楼空倚
我愿与你囚居
可彻骨的痛却灼烧着曾经
冰冷的风雨再度淋湿我的心灵
尘封这个记忆吧
酌酒饮尽一怀愁绪
关了心窗
独守在忧伤的词韵里
忘却曾有过花开的记忆··
诗歌记忆法 篇2
首先,从诗歌的题目切入。诗题往往是对诗歌内容最高度的概括,是诗人情感的浓缩。从诗歌的题目切入进行鉴赏,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脉络。在《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中,诗题中的“记忆”是全诗的关键词。“记忆”一词表明,诗歌里呈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思并非发生在写作的正在进行时,而是属于过去的某一天。诗题中的“深夜”是记忆的内容,或者说是记忆的背景。对“一个深夜”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见诗人是清醒着的,正如诗歌结尾所说的那样:“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一个”表明了这个“深夜”的独特性,而“深夜”这一意象,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并不鲜见,它常常与“黎明”对应,成为一个黑暗动乱的时代的象征。联系作者写作这首诗的年代,我们就不难发现“黑夜”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日寇侵略的黑暗之中。通过对诗题的思考和鉴赏,诗歌的主旨便呼之欲出了。
其次,从诗歌的语言切入。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以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蕴,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鉴赏现代诗歌, 要善于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 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作者的情怀和观念。《一个深夜的记忆》语言精练含蓄,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例如,诗歌开篇的第一句“月光流进门槛”的“流”字,化静为动,以静态画面的动感来衬托诗人内心流动的情思。又如诗的最后一节,“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正是因为现实像山影般黑暗,所以作者更渴望光明的到来;“有星流过旷野去”的“流”字,是“划过”的意思,使星星的运动更加流畅,充满动感。
再次,从诗歌的意象切入。现代诗歌的意象有朦胧美的特征。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时,应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象,从而感受诗境,体会诗情。在《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中,先后出现的意象有:月光、阳光、深夜、风、月亮、黎明、河岸、山影、流星以及抒情主人公等。尤其是诗的第二节,诗人将“风”“月亮”“我”“黎明”等意象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做到了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而那“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还使“深夜”具有了一种行进的动态感:随着夜的加深,黎明将不可抗拒地到来。关于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曾卓则认为:“我”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北大诗歌记忆 篇3
答: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写作及活动,应否称之为“运动”,我不太敢肯定。但是,当时在大学生中确实有一股诗歌写作的热潮,很多同学都在写诗,不少人表现出对诗歌极端狂热的态度。80年代的北大,以《未名湖》为核心阵地,写诗的学生相当多,诗歌读者非常广泛。不仅中文系、西语系这些语言文学类的院系,而且法律系、经济系,甚至生物系、地球物理系的很多同学都在写。诗歌讲座特别热门,很多时候都是人头涌动,有时甚至是水泄不通。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大学中特有的。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对诗歌、对文学都充满着热情和热爱。70年代末80年代初,物质还极度匮乏,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还比较单一。而文学的解放和复苏,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世界的春天,文学的热潮一度席卷中华大地。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则带来了更多的更直接的震撼。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成为时代的偶像,我们都是用手抄本在传播着他们的作品。诗歌是当时社会上重要的精神食粮。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运动,实际上它仅只是整个中国社会诗歌热潮的一股澎湃的急流或较高层次的分支。与其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不如说它是整个当代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时代产生的诗歌作品,虽然大量还比较稚嫩和单纯,以直接抒情为主,在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上都还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但对于当代中国新诗的发展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潮,是一种全新的启蒙,为后来的探索和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可惜,这种对诗歌如此热爱甚至崇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问:请介绍一下您当年的诗歌活动情况。
答:我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9月份入学后就开始写诗。先是在与小学时的一位老师通信中用旧体诗词相和,买来王力教授关于诗词格律的书籍学习旧体诗的写作。写着写着,总觉得旧体诗在表达时受到的限制太多,于是开始学习新诗。一年级期间,新旧体诗夹杂着写。新诗写作主要是模仿普希金、莱蒙托夫和雪莱、拜伦。这是最初级的学习阶段。当时都是在悄悄写,读到觉得好的诗句,就抄下贴在床头上,反复读诵。1981年冬开始,我负责编辑法律系团刊时,专门搞了一个诗歌副刊——《蝉》。《蝉》出了两期,聚集了本系的一些诗歌爱好者。但高年级有同学对我说:“蝉噪而无味,刊名不能不改。”在改刊名的同时,我想,这么多热爱文学尤其热爱诗歌的同学,我们何不成立一个本系的文学社?这一想法一经与一些诗歌好友提及,大家反应热烈。因为学校里虽然有大名鼎鼎的五四文学社,但由于门槛太高,其成员中很多都已是当时的成名作者,我们只能望而兴叹。成立自己的文学社,圆一个法律系同学的文学梦想,这马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1982年4、5月间,北大法律系晨钟文学社正式成立。79级的郭巍和张晓秦代表系团委分别出任社长和理事长,我任副理事长兼社刊《钟亭》主编,参加者以80、81级的同学为主,79级有十来个,78级也有两三个,共有七十多人之众,大多数都是诗歌爱好者。下半年82级入学后,队伍在继续壮大,人数最多时达一百多人。有了自己的社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文学(主要是诗歌)活动。
83年3、4月间,我认识了79级的查海生,也就是后来的海子。当时,查海生正在编辑自己的一个诗歌小集子《小站》,我已任文学社理事长。社长郭巍对我说,79级有个小个子查海生,一直在研究黑格尔,诗歌写得很棒,与我应是同一类型的人,想介绍我们认识。一天晚上,郭巍带小查到28楼我宿舍见面,我们再一起到39楼他们的宿舍,几位同学正在用蜡纸刻写着查海生的诗。小查比我还小一岁,有点腼腆,与我一样沉默寡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很快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从认识,到他7月初毕业离校,我和小查之间的交往不到四个月,但这四个月里,我们几乎一两天都要见一次面,一起谈论诗歌,或者一起参加一些诗歌活动。其间,经小查介绍,我还认识了79级中文系的骆一禾。骆是五四文学社的核心成员,诗写得好,诗歌理论也很棒。虽然与骆交往次数不多,但每次同他在一起,在诗歌写作上都会受到启迪。
同查和骆的认识,是我诗歌写作的一个崭新的起点。小查给我带来了当时诗坛上的全新信息,从北岛、杨炼、顾城等人诗作手抄本的“反传统”气息,到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三个崛起”给整个诗坛的冲击,我对当代新诗有了新的认识,诗歌写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当时最喜欢的是北岛的诗作,一首一首地抄了下来,有的还一首一首地背了下来。其间,写下了两首在自己的写作史上比较重要的作品:《黎明,我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和《丁香花开了》。前者在“五四”朗诵会上获得系里创作一等奖,学校里创作三等奖;后者在同学中流传颇广。但骆一禾和当时开诗论课的黄子平都对前者不以为然,对后者大为赞赏。
问:当年北大的大学生诗歌运动情况如何?您同其他院校的诗歌团体有过联系吗?
答:当年北大的诗歌活动如前所述,非常活跃。总的来说,北大的诗歌活动一般以社团和自办刊物为载体。除了“五四”文学社之外,很多系都有自己的社团。法律系晨钟文学社是较早成立的社团之一,印象中应该是最早的。《钟亭》在我手中一共出了三期,中文系除了“五四”文学社的《未名湖》,还有民办的《启明星》,西语系有《缪斯》,政经系有《窗口》,图书馆系有《学海》,西语、中文和哲学系的几名同学在83年还联合创办了《校园》。一些社团的活动同诗歌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大多数刊物都会发表一些诗歌作品。这些自办刊物,相当部分是油印的,83年后的大多都改了铅印。社团之间一般都会互赠刊物,组织活动时也会相互通知,联系是比较密切的。83年4、5月间,生物系有四位同学还合出了一本叫做《西风·沉诵·太阳节》的诗集,是铅印的,在学三食堂前卖,一块钱一本,买的人很多,我也买了一本,和海子一起看了,都觉得很不错,很震撼。后来骆一禾还叫上海子和我一起去找过他们辩论。“五四”文学社办了很多诗歌讲座和诗歌研讨会。海子的诗歌小册子《小站》出来之后,骆一禾还专门给他搞了个研讨会。应该是《小站》让骆一禾认识了海子,让他们结下了一直到生命终了的友谊。
nlc202309090426
晨钟文学社成立之后,我们同外校的一些文学社团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也常互赠刊物。印象中,同北师大的一个文学社团搞过一次诗歌朗诵会;同对外经贸大的文学会也经常来往,他们编了一个诗刊叫《溪边的水花》,主要负责人刘桂君还送了他写的诗歌剧本给我;此外。同浙江兰溪县的文学会也有过联系,他们的诗歌刊物叫《大堰河》,主编哨杰同我有过书信来往。还有其他一些来往过的文学团体,由于没有保留下他们赠送的刊物,现在已记不起来了。
问: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
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我在北大期间接触过的大学生诗人中,影响比较大、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无疑是海子和骆一禾了。如前所述,海子最初结集油印的诗歌册子《小站》当时就让我们很吃惊。很多同学说,原来法律系也有写诗写得这么好的。实际上,法律系当时还有一位重要的诗人,是78级的朱苏力。从部队转业后再考上北大的朱苏力,其时已在各地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歌作品,《未名湖》上每期都有他的份。他的诗作成熟、大气而细腻,当然,同海子的诗作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我编辑团刊和《蝉》时,就经常找他约稿。约得多了,他干脆就把一本手写诗稿交给我,说,里面的诗,你需要时就随便用吧!还有,生物系的徐跃飞、严平宜、袁骏、杨晓阳四人合出的《西风·沉诵·太阳节》也让我们非常震撼,相信当年一块钱一本在校园叫卖的这本铅印诗集,会给很多同学留下深刻印象的。骆一禾是“五四”文学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当时北大诗歌写作的佼佼者,其作品的质感和深度,在当时是很多人难望其项背的。西川后来也名声大振,但当时我只知道他叫刘军,在西语系81级,他们以《缪斯》和《启明星》为阵地,聚集着一批诗歌写作者。
问:您后来还坚持诗歌写作吗?能否谈谈目前的情况?
答:我1984年毕业后,一直坚持写,但前二十年写得很少。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燕园三叶集》(合集,2005年)、《在河流消逝的地方》(2007年)、《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合著,2011年)、《梦呓:难以言达之岸》(2011年)、《月光下海浪的火焰》(2014年)。作品散见于《花城》、《山花》、《诗歌月刊》、《读诗》、《上海文学》、《十月》、《诗刊》、《大家》、《作家》、《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文学界》、《黄河文学》、《中国诗歌》等刊,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等,获第九届《十月》文学诗歌奖。最新诗集《月光下海浪的火焰》于2014年8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忘却的记忆诗歌 篇4
无意间翻开了箱底珍藏许久的秘密
那泛黄的信签记下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往事一幕幕又回荡在眼前
久远的记忆
在心的海洋
又一次掀起了一阵微微波澜
记得我们曾经真诚的许下诺言
无论我们今生是否能为彼此守候
都要为对方送去最美丽的祝福
深深的祝福
诚心的祈祷
你是否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牵挂
屏幕的相逢阻断了曾经的相依相偎
彼此的问候虽能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意
但曾经的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
时光的流水
能否冲淡一切
心灵深处的那份记忆是否能够不再想起
那些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总有一些往事令人回味,
记忆诗歌 篇5
落寞了春花秋月,
回眸已空旷了天涯。
多想作一片流云,
逃离尘寰的喧嚣,
漫舞于落日、放逐于天涯·
饮醉星辰、幻雾霓裳···
我情愿燃尽我残存的`炽热,
雕琢锦瑟年华。。。。
曾踏波倚舟携缕万千柔肠
横笛吹破云烟过往
赴水飘泊寻觅彼岸花香
然,无力泛舟,洄之遥望。。。。
浅荡的涟漪溯我惆怅
雁落鸥飞是我牵念无疆。。。。
早已习惯了忧伤,
淋雨的过往。
随风散落生命的狂想。。。。。
那堤柳、那曲桥
亦如烟花般在记忆里绽放。。。。。
陨尽后的寂寥却寸断肝肠
多想拥抱每一次感动
却在红尘里绝望。。。。。
多想是你邂逅的一片风景
绮旎彼此的梦境
那花开的彼岸
可予我几许柔情
多想欲寻从之
哪怕是蜃楼空倚
我愿与你囚居
可彻骨的痛却灼烧着曾经
冰冷的风雨再度淋湿我的心灵
尘封这个记忆吧
酌酒饮尽一怀愁绪
关了心窗
独守在忧伤的词韵里
记忆梦诗歌 篇6
夕晴
花落了,
还会开。
雨停了,
还会下。
太阳落山了,
还会升起来。
而我的世界里没有了你,
我却过得很精彩。
纵使时间让记忆变成了一坛陈年老窖,
我也无法品出它的醇香味道。
纵使光阴让记忆变成了一首经典老歌,
我也无法唱出它的情深意浓。
纵使岁月让记忆变成了一本完美小说,
我也无法读出它的情节寓意。
因为记忆中有你,
那就变成了美丽的梦。
有梦的日子是美好的,
怀揣甜蜜的梦过着幸福的每一日。
忽然有一天,
你却告诉了我与梦相反的另一面。
顿时我觉得,
做梦的人好孤单。
幸而月季花月月都开,
生活的轨迹永无休止地画着它的弧线。
于是我,
唱着心中的励志歌,
丢弃昨天虚幻的梦。
从此,
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 篇7
关键词:单词,形象记忆,联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其地位显得格外重要。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得掌握最根本的东西, 即英语单词。掌握英语词汇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有时我们或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但往往记忆的效果不理想, 也做不到持之以恒, 常常是即兴记忆。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 背单词是既费力又低效的苦差事。有没有既轻松又高效的方法呢?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单词学习瓶颈呢?笔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种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来有效帮助记忆单词。
一形象记忆法基本原理
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字母以及常用字母的一些组合加以形象化, 如:字母O可以形象化为“洞、圆、零”等, 而常见字母组合OO可以想象为“眼睛、看见”, 这就是形象代码, 我们可以把常用的形象代码归纳成一个形象代码表。多数英语单词都可以用形象代码表中的代码组合表现出来。通过形象记忆, 我们能把一些抽象的英语单词转换成具体的形象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把枯燥的单词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这样就能够在脑海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象。当然这种记忆通常是荒诞而滑稽的, 但特别容易记忆。如scar (伤疤) , s的代码是蛇, 我们不难想象蛇 (s) 碰到汽车 (car) 留下伤疤。又如scold (责骂) , 蛇 (s) 冷酷 (cold) , 责骂人, 如此一来一下子就记住了。
二形象记忆法的实施及例证
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适合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因为对于毫无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初学者, 要想记住众多英语单词是很艰难的。谐音法 (如三克油=thank you) 在这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种记忆法受到许多教师的指责, 原因是会把学生“教坏”。但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这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方法。只是它的功效取决于形象代码的优劣。我们记单词一定要讲究记忆策略。设法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 记忆力强的人都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
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单词势必导致机械记忆, 实在不可取。快速记忆英语单词的形象记忆法可摆脱死记硬背, 其具体实施方法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将要记忆的单词“形象化”, 亦即以词缀、词根或其他较简单的词和字母编码等有记忆概念的汉语含意来代替英语单词中的全部字母;第二步便是通过记忆概念进行“联想”, 亦即把由英语字母转换而成的这些孤立而无规则的汉语含意通过“启发造句”把它们转化成完整的、可理解的逻辑思维。形象化记忆单词时, 一般应采用其记忆概念数量最少的方案为宜。
1. 读音形象化
即所谓的谐音记忆, 就是根据读音联想到单词的意思。记忆单词最好不要孤立地记, 尽可能地和有关的东西联系来记忆, 以联想为基础, 联想的建立为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 线索越多, 记住一个词就越容易。如以下几个词: (1) curse (诅咒) , 谐音“克死”, 一个寡妇的诅咒把他的老公给克死了。 (2) pest (害虫) , 谐音“拍死它”, 看到害虫, 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拍死它。 (3) ambulance (救护车) , 谐音“俺不能死”, 俺不能死, 快叫救护车。 (4) ponderous (笨重的) , 谐音“胖得要死”, 就是笨重。 (5) boff (狂笑) , 谐音“暴富”, 你突然暴富了, 狂笑。 (6) frugal (节俭的) , 谐音“腐乳够”, 一块腐乳就够了, 很节俭。
2. 拼音形象化
拼音形象化就是利用汉语拼音来记单词, 就是对单词的字母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如schedule (时间表) , 可以理解为s (死) +che (车) +du (堵) +le (了) , 即某天你开车外出时骂了一句, “哇!死车又堵啦!”车堵了我们必然要改变我们的“时间表”。又如guilty (有罪的, 内疚的) , gui (“跪”的拼音) +l (一个人) +ty (踢) , 即一个人跪下来让你踢。再如guide (导游) , gui (“鬼”的拼音) +de (“的”的拼音) , 即这个导游是鬼变成的。这样很轻松就记住了。研究表明:越荒诞可笑的东西越易于记忆。
3. 变换形式
很多单词并不是那么规整, 需要进行简单的变形。如garage (修车厂) , g想象成“哥哥”, (c) ar“小汽车”, age“年龄”。联想一下有天哥哥有了一辆小汽车, 而这辆小汽车又上了年纪, 那么送哪去?当然是修车厂啰。又如名词comet (彗星) , 在记住come的基础上, 只要在该词的词尾加一个字母“t”, 生词“comet”就会终生难忘。再如gloom (忧愁, 郁闷) , gl拼音想象为“隔离”, (r) oom“房间”, 就成了有天你得病了, 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 所以你一定很郁闷。
4. 分解记忆
分解记忆就是把单词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有效的部分。学单词时联想到一些相应的感觉或做出相应的动作。如以下几个词: (1) immolate“谋杀” (immo谐音为“阴谋”, late“最近”) 阴谋最近导致谋杀。 (2) aggressive“侵略性的” (拆分成三部分ag+gress+ive) 。 (3) hesitate“犹豫” (sit=坐, ate=eat的过去式) 。他坐着吃鱿鱼 (犹豫) 或为:他犹豫地坐着吃。 (4) trap“陷阱” (part, 颠倒过来看) 生活中有部分是陷阱。 (5) startle“惊吓” (start+le拼音:乐) 你守灵时突然一死人坐起来冲着你一乐, 你呢, 不被“惊吓”才怪。 (6) discipline“纪律”。有个故事:刚进大一时你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买了一堆盘 (disc) 来看, 看完了觉得不过瘾, 又搞来一个IP地址疯狂迷上网, 与网友只是敲文字你不过瘾, 又开通了一个热线 (line) 电话开始聊天, 这时你需要一样东西来管制一下, 这种东西就叫做“纪律” (discipline) 。
5. 减字母法
很多单词去掉一个或两个字母, 成为你认识的单词, 就要用划去字母的方法。drown意思是 (使淹死或溺死) 。假如把r去掉, down表示向下的意思, 可以把r想象成一个人。即一个人缓缓地沉了下去, 也就是淹死了。poise (使平衡) 。把i去掉, pose表示摆姿势的意思, i把它想成一根红红的蜡烛。一个走钢索的人, 他摆了一个平衡的姿势, 他的头顶上摆着一根红红的蜡烛。再如名词routine (例行的事情) 。把in去掉, 剩下的route表示路线的意思。我们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生活就是自己每天例行要做的事情。
6. 综合记忆法
综合记忆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 将以上提到的诸多联想方法灵活运用, 使记忆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以便尽快记忆新单词。如giraffe (长颈鹿) 中ff表示长颈鹿的“脖子”。还可以从词组、短语、习惯用语等多角度联想记住单词, 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三结束语
记忆英语单词的形象记忆法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联想和编码。要想记住知识, 就要不断地复习知识, 以加深记忆。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掌握好复习的间隔时间。一劳永逸只是幻想, 想要提高单词记忆力首先要丢掉幻想, 用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方法, 有规律地记忆、学习, 才能不会较快忘记。因此, 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通过形象记忆法背好英语单词的战略就是高效的复习和科学的安排。怎样背好单词, 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 要有信心, 即自我暗示“我肯定能记住”; (2) 下大功夫苦练, 不断重现知识; (3) 要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英语单词有很多, 记忆的方法也有很多, 所以应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姚鸿恩.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快乐历史记忆法 篇8
一、单字组词记忆法
许多历史知识记忆时容易发生混淆或者记不牢固,这种情形如果我们各提取它的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并且有利于加强记忆。
比如: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从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记忆为:广厦福宁上。2、中国古代历史中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二、顺序记忆法
这种记忆是指按照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忆。不是孤立地去记忆一个历史时间,而是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把一些相同、相似、相连、相隔的时间放在一起来记忆。比如1.相同的历史时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2、相似的历史时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3、相连的历史时间。例如,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苏联成立。4、相隔的历史时间。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
三、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例如1927年到1930年中共领导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名称、建立者不好记忆,通过以下两句话来记忆,就容易多了:方志敏,闽浙赣;鄂豫皖,徐向前。贺龙洪湖、湘鄂边;邓(邓小平)、张(张云逸)左右来回转……
四、编小故事增强学生趣味记忆法
《心理学》把兴趣称为集中注意力的源泉。那些容易记忆的史实,往往都具有新奇、生动和趣味性强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编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笑话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增开的十处通商口岸,我编为四句话,即“镇南九老汉,口中叼着烟,琼州二锅头,喝碗(湾)还说淡,其中镇、南、九、汉、口、烟、琼州、头、碗(湾)、淡,分别指镇江、南京、九江、汉口、营口、烟台、琼州、汕头、台湾、淡水。这样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十处难记的通商口岸很容易记住了。
五、归纳记忆法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就包含有对所有要识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的意思。实践证明:将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出一条条线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比如、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归纳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这样,学生就能由纲及目,有条不紊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的内容。
六、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以歌谣口诀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和混淆。例如:“战国七雄形势图”中七国名称和方位可编为“东齐西秦北燕南楚,赵魏韩在中间”;太平天国前期五王可编为“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
七、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紧扣关键字,把复杂、繁琐的识记内容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内容可用准许天天赔九来归纳,即准许(准许华工出国),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天(增开天津为商埠),赔(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九(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八、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让学生通过比较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历史的比较思维。如同样是社会改革,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了?而王安石变法却失败了?同样是赋税改革,编户制度表明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严密,而一条鞭法则表明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日益松驰。通过这样的比较,在深刻揭示历史现象的同时又有利于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形成。九、关键字词记忆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如:在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十、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例:《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割三岛,赔两亿,设工厂,增口岸。”就可以把握本课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