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编程技术

2024-10-06

可视化编程技术(精选13篇)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1

可视化编程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课程号:

课程名称:可视化编程技术及其应用英文名称:Visual program technology 周学时:2-3学分:3.5

预修要求:数据库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内容简介:可视化编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Power Builder、Visual C++等开发工具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发展。内容有PowerBuilder、Visual C++、Delphi等开发工具的基本原理、开发环境、可视化编程技术和方法、编程基础,提高实践操作和独立编程的能力,并通过上机实验,结合SQL Server等后台大型数据,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 Power Build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教程>>,崔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黄维通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李传钊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可视化编程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随着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可视化编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尤其是PowerBuilder、Visual C++、Delphi、Visual Basic等开发工具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课程后,还应掌握一些开发工具,同时也能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通过<<可视化编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习,初步掌握PowerBuilder、Visual C++、Delphi等开发工具的基本原理、开发环境、可视化编程方法、编程基础,提高实践操作和独立编程的能力,并通过上机实验,结合SQL Server等后台大型数据,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上机实验课,每周3学时。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2+3学时,共18周。

每周2+3学时,共18周。

主要内容

(一)PowerBuilder可视化编程技术14学时

1.PowerBuilder 可视化编程技术简介

2.PowerBuilder应用基础

3.PowerBuilder语言简介

4.数据库连接及操作

5.PowerBuilder应用程序

6.用户界面设计

7.PowerBuilder数据窗口

8.PowerBuilder菜单技术

9.PowerBuilder可视用户对象技术

10.数据结构

(二)Visual C++ 可视化程序设计14 学时

1. Visual C++ 基础知识

2. Visual C++开发环境

3. Windows编程基础

4. 使用API函数进行可视化编程

5. Windows标准控件在可视化编程中的应用

6. MFC基础知识

7. 使用MFC进行可视化编程

(三)Delphi 可视化编程技术8 学时

1、Delphi 可视化编程基本原理

2.Delphi可视化编程基础

3.Delphi中的Object Pascal的基本语法

4.Delphi中面向对象特性

5.Delphi窗口特性

(四)上机实习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 PowerBuilder7.0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教程>>,崔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黄维通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李传钊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2

可视化编程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同时也是程序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必须熟悉的内容。它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初学者而言, 仅仅学习了面向过程的C语言程序设计, 很难理解可视化的含义。如何理解图标、控件、窗口、对话框, 如何实现一个优美的界面, 如何做到“所见即所得”, 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 对可视化编程技术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是有重要意义的。

1教学目的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C语言程序设计, 基本掌握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以后的就业, 选择Visual C++作为程序编辑器和编译器。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清晰OOP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能够掌握C++语法基础;掌握Visual C++中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技巧, 及Visual C++工具的使用;理解软件开发前沿技术的概念并掌握其开发方法;形成学习可视化语言的系统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并且胜任软件开发工作的水平要求, 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根据学院教学安排, 《可视化编程技术》一共有56学时。按照学习的过程, 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3个部分: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主要讲述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多态性是如何实现的, 指出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重点讲述类、对象的概念, 继承与派生、多态、虚函数的实现过程以及如何解决二义性问题。

(2) 利用Windows API函数进行程序设计。讲述Win32应用程序的框架, 鼠标和键盘消息的响应过程、图形绘制过程、文本的输出、字体的设置、菜单、位图、对话框、图标等资源的使用。

(3) 利用MFC进行程序设计。讲述MFC类的组织结构、主要类的介绍、MFC应用程序的框架, 以及按钮、滚动条、静态控件、列表框、组合框、编辑框、对话框等控件的使用, 单文档与多文档应用程序的区别, 串行化的使用。

3教学方法

3.1教学方式

为尽可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采用机房上课, 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台电脑。使用专业的教学软件, 当教师开始讲课时, 学生的电脑屏幕与教师的电脑屏幕一致, 学生动用鼠标和键盘无效。当教师讲完以后, 学生可以使用键盘和鼠标向老师提问。

3.2实验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实验内容分为4个实验作业: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部分;②利用Windows API程序设计部分;③利用MFC程序设计部分;④综合实验。每个实验包括精心选出的8~10道题目, 循序渐进, 依次增加难度。其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每个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认真批改, 找出犯错误最多的地方。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为什么出现错误, 并选出作业完成比较好的同学的答案供其他同学参考。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力不同, 建议采取同学们之间多讨论多交流的方式, 或者直接问老师, 这样可以避免作业抄袭的情况, 从而保证大多数同学能够按时完成实验作业。

3.3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上机考试, 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自己以前做的作业、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根据学生平时作业的掌握程度, 找出学生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 按照基本知识题目和拔高题目7:3的比例选出考试题目。其中拔高题目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例, 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比如设计开发一个绘图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

(1) 创建MFC或Windows应用程序。

(2) 修改应用程序的标题:修改为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加上“简单绘图”, 如“08010012 张三 简单绘图”。

(3) 修改应用程序的图标:图标可以自己设计。

(4) 创建自己的菜单Draw: Draw菜单下的菜单项为:Rectangle、Circle, 将自己设计的菜单添加响应函数。Rectangle输出红色矩形, 用蓝色填充;Circle输出红色圆形, 用绿色填充。

(5) 创建自己的工具栏:常用的2个功能 (分别对应Rectangle、Circle) , 并将它与菜单项进行关联。

这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点一步一步地编程实现, 不至于前一步不会做而影响了后面的解答。

学生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由2部分组成, 平时实验作业和期末上机考试, 所占比重分别为60%和40%。

4教学实践效果

根据近3年来的实施效果来看, 由于学生平时上机时间充足, 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内容。而期末上机考试由于时间比较紧张, 需要在200分钟内完成, 效果不够理想, 仍有少数同学没有做完题目。根据考试现场效果和学生反馈结果来看, 没有做完题目的同学主要还是编程不够熟练, 尽管题目会做, 但需要翻书和查阅教材, 导致时间不够用。某一个班的上机考试成绩分析如表2所示, 66%的同学的成绩位于60~80分之间, 只有少部分同学超过80分。总体而言, 基本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5结束语

针对初学者, 本文在《可视化编程技术》教学中, 尝试了若干教学改革措施。经过3年的实施, 其效果得到了多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该课程教学还有改进的余地, 比如学生在上机考试的时候, 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那么就需要有针对的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应注意增加练习题并适当调整习题类型。继续深化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 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龙波.《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新思维[J].软件导刊, 2012 (1) .

[2]陈雪梅, 韩洁琼.C语言可视化编程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 .

[3]陈贵兰.计算机专业可视化编程教学方法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12) .

[4]张妍琰.《可视化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33) .

可视化编程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篇3

关键词:分组上机考试;可视化编程;实践

TP311.1-4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考核方案改革势在必行,采用随机抽签、独立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

一、背景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许多编程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和课后来完成。以往课程的考核采用笔试+实验的方式,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得不扎实。对于理论课,不少学生采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对于实验考试,学生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拷贝学习相对比较好的学生的程序即可通过实验考试。显然,这样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上后续课程时,一旦要求动手编程,则立刻发现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教师提出了考核改革方案。如刘一臻等提出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试卷考试、大作业、小作业、上机考试等[1]。梁福荣等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能力测试、分层测试,模拟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2]。汤伟等转变命题方式,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范晶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分阶段进行测试[4]。

虽然以上教师提出了各种考核方式,但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动手实践不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网络、同学和老师产生依赖感。

二、随机抽签的考核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放弃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和传统的上机考查方式,转而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形式。实践表明,采用该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通过对比发现,采用传统考查方式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比采用分组随机抽题方式的学生要低很多。

(一)采用分组随机抽题考核方式的目的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就本课程而言,考试除了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之外,还要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上机考试可以取代试卷考试。具体到本课程,就是要学生完成上机习题以及实验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因此考核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上机练习。如果学生完成上机练习,通过考试是很轻松的;反之,通过考试的难度就很大。因此,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二)考试流程

明确考试范围后,将编程题目随机分为35组,每组2道编程题,考试时间2小时。学生从35个信封中随机抽取一套题目,要求学生在不查阅参考资料,不上网、不询问同学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8-10人,这样在每一组的考试中只有8-10个人从35套题中抽取试题,既减轻了教师的出题工作的负担,也能保证学生抽题的随机性。笔者所带课程人数大约50-60人左右,最多有2个同学选到同一套题。笔者给学生两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两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为课程成绩,两次考核均未通过则为不及格。

(三)实际效果

笔者在我校学生作了尝试,根据与学生交流和考核结果分析表明,采用随机抽题上机考试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也有改善。通過这种带有强迫式的动手实践,不少同学表示课程真正“学懂了”。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虽然该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教师的出题工作量比较大。由于缺乏题库,教师需要手工录入考试题目,因此出题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这对于推广该考核方式不利。

2.考试题目局限于教材,仍然存在学生靠机械记忆来参加考试。

3.每套试题难易程度不均衡。由于考试题目来自于教材,因此很难保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相当。站在学生角度来讲会感到不公平。

改进措施:

1.加强题库建设,聘请助教负责题库的更新与维护。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题库,自动生成考试题目,甚至开发自动改卷系统,对学生的程序进行自动评判、自动打分。

2.题目不局限于教材。建立题库系统后,绝大多数的题目并不来源于学生所用教材,因此学生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来通过考试,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3.建立试题的难易等级,形成试题时尽量保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的一致性。

四、结语

考试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检验手段,本文所提出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考核方式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虑到大多数的计算机课程都有实践环节,因此该考核方式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刘一臻,李敬波,马彩霞等.以过程考核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院报,2014(1):66-68.

[2]梁福荣等.浅谈计算机专业中课程考核趋势[J],福建电脑,2015年(7):150-151.

[3]汤伟,姜峰,赖俊等.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A2):118-120.

[4]范晶.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6):155-156.

数控编程 数控技术 篇4

二.面的分类及加工策略,(水平面,竖直面,平坦面,陡峭面的判断及其加工方法)。

三.UGCAM主要功能应用(平面铣 面铣 型腔铣 固定轴曲面铣 点位加工)。

四.电极的加工程序制作,粗加工,粗加工清角的三种方法(基于层_Cavity,参考刀具,3D_Cavity及其适用场合),精加工,小刀半精加工的二种方法(Zlevel,3D_Cavity), 小刀精加工及其清角的三种方法(参考刀具,修剪边界,补助实体)等。

五.电极火花的三种放法(缩小图形法,扣刀法,负余量法),刀长检测及碰撞检查。

六.模仁的加工程序制作,淬火做法和非淬火做法,修补形体,做辅助实体,粗

加工及其清角,半精加工及其清角,精加工及其清角,编程工艺安排 特殊情况处理。

七、UG电极设计及电极装配,模具结构知识。

八、UG工程图(出工程图 出电极放电图和程序加工单)

九、UG高级设置(快捷键 工具条 加工模板 刀具库 后处理的设置)

十、UG模具编程实例总结(重点部分)

十一、外挂修改及使用

如何才能快速的学习编程技术 篇5

虽然这并非绝对需要,但在学院或大学的四年学习可以让你见识到各种不同的语言,你可以在网络上和专业人士或者其他学生交流。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并且很多成功的程序员都没有在一个耗时4年的机构学习。

创建自己的代码库

当你在创建程序并且不断扩充你的知识时,确保你所有最好的程序都保存自己的代码库中。你可以把这个展示给招牌和面试官看你所做的工作。确保这包含了你所有时间的工作,并且确保你可以用这些程序给给另一家公司做任何工作。

做一些外包兼职工作

对于程序员来说有非常大的自由职业市场,尤其是移动App开发。带上几个小的外包兼职去感受一番商业编程是如何运作的。通常境况下你可以用外包兼职的工作来帮助你建立代码库,并且这将有益于新的作品。

开发你自己的免费程序或商业软件

你不必为一家工作来换取金钱。如果你有能力,完全可以独立开发软件并且让其免费,通过你自己的网站或者其他的市场。准备好提供为你的商业软件做技术支持,因为你的客户希望它们能完好的工作。

跑道视距检查的编程技术分析论文 篇6

在民用机场飞行区地势设计中,跑道纵断面设计对整个机场土石方量影响非常大,特别在西南地区修建机场,跑道纵坡对整个机场的投资影响更为明显。在纵断面设计中,通常会根据原地形走势分段设计纵坡,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跑道视距检查。

本文通过分析跑道各个坡段坡度、坡长及变坡竖曲线曲率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推导出了跑道纵断面上各点的高程,然后比较跑道纵断面高程和相应段的视线高程之间的大小,根据大小判断跑道视距是否满足要求。

1跑道纵断面高程分析

1. 1求各坡段的方程

在进行跑道纵断面设计中,通常先设计出每一段的坡度和坡长,即坡度和坡长已知。设第一坡段的坡长和坡度分别为poi和pdl(升坡为正,降坡为负),……第n坡段的坡长和坡度分别为per和pdn。

1.2求连接各坡段的竖曲线方程

要想求得连接各坡段的竖曲线方程,必先求出竖曲线的圆心坐标,设连接第n-1段跑道和n段坡段的竖曲线半径为Rn,圆心坐标为(Onxr、On)。

2视线高程分析

通过前面跑道纵断面高程分析,然后建立一系列方程可以求出跑道纵断面上各点的高程。 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 6. 1. 6. 2条规定,当跑道纵向变坡不能避免时,应具有下列无障碍视线:

-飞行区指标II为C. D. E. F的跑道,在高于跑道3m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的高于跑道3m的任何其他点;

-飞行区指标II为B的.跑道,在高于跑道2m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的高于跑道2m的任何其他点;

-飞行区指标II为A的跑道,在高于跑道1. 5m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的高于跑道1. 5m的任何其他点。

3视线高程和跑道纵断面高程的比较

在已知跑道纵断面高程和相应需要检查段视线高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相应点的高程,如果视线高程高于跑道纵断面高程则视距检查符合要求,反之则视距检查不符合要求。

4程序设计通过对上述分析过程的整理,采用VS编程设计,完整的实现了跑道视距检查问题。

5结语

Java可视化编程技巧探究 篇7

Java作为主流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编程应用中,而且不少初学者都坚持使用记事本学习Java语言,这是个非常良好的习惯。但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学习了Java图形化用户界面(Grapical User Interface,GUI)应用程序后,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困惑:难道开发Java图形界面程序也必须一个一个控件地敲代码吗?能否使用类似窗口资源编辑器的工具,开发Java GUI程序呢?答案是肯定的,E-clipse旗下的Visual Editor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就可以实现。下面就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对Visual Editor的使用技巧进行探讨。

2 用VE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

设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单机应用程序,该系统具备查看所有学生信息,提供检测新增学生信息是否正确,以及通过学号查询、增加和删除学生信息的功能。

Visual Editor在Eclipse中的安装在这里不再赘述,请读者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仅讨论VE的使用技巧。

2.1 创建Java类

在Eclipse中新建一个Java项目,如“学生信息管理”,选择快捷菜单中“新建”→“Visual Class”命令,打开“New Java Visual Class”窗口,如图1所示。在“包”栏输入包名,如“student”;在“名称”栏输入类名,如“StudentShell”;在“Style”列表框中选择“SWT”→“Shell”命令;选中“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复选框,单击“完成”按钮后,一个含有GUI程序界面以及代码的编辑器窗口就被打开了。生成的代码清晰明了,比手工输入节省了很多时间。

2.2 添加组件

鼠标右键单击Shell窗口的空白处,选择“Set Layout”→“null”命令,此时就可以在Shell窗口中任意拖拽控件了。在Palette面板中,展开SWT Controls菜单面板,按照图2样式,将Label、Text、Button和Combo控件依次添加至Shell窗口中,并调整适当的大小和位置,同时也可在属性窗口中设置控件的大小、字体、位置和样式等多种属性。

主界面中,“完成”按钮实现在下方空白处显示上方输入的学生信息;“清空”按钮可以清除空白处的学生信息;“查询”、“添加”、“删除”按钮分别激活其对应的窗口;“关于”按钮则是本款软件的版本及作者信息。

按钮的事件代码添加方法为,鼠标右键单击Button的任意位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Events”→“widgetSelected”命令。以上操作产生的代码如下:

在注释行的位置添加相应的命令以实现需要的功能。

3 用VE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连接数据库

信息管理少不了数据库的支持,本例可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界面上,实时地为用户显示需要的学生信息。

3.1 添加表格组件

在Shell窗口中添加一个Table控件,调整其大小后,再在Table中添加6个Table Column控件,然后设置表格项的text属性。

3.2 连接数据库

本例采用Access 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桥连的方式连接数据库。其连接的实现在自定义方法“刷新学生信息”中,其代码和其他Java应用程序雷同,这里就不再赘述。数据库连接成功之后,在主界面上会实时显示学生信息。

4 用VE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增添功能

为使界面整洁,功能明确。本例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增加和删除等功能,从主界面中分离出来,在项目中增添了功能对应的类。实现方法和主界面类似,只需要将对应功能中main()方法的相关代码删除即可。需删除代码如下:

查询功能的界面如图3所示,因界面相似,其他功能的界面图不再展示。

5 结语

可视化编程环境对于程序员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拖放按钮、文本框和菜单等基本应用,使程序员摆脱纯手工地编写控件大小、位置和文本等信息,不仅为编程人员提供了友好的界面,极大地减少了开发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初学者提供了简单易上手的操作环境。

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例,非常适合初学者自学或者教师课程设计使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添加用户登录、打印学生信息等功能。通过此实例的练习,能够将面向对象程序的基础知识技能化,将图形界面设计技能实例化,将Java高级编程技术项目化,进而强化知识点、增强学习热情,使学习者的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汪远征,周巧婷.Java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袁小华,王令群,张书台.可视化实验平台在高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2012,(2):99-102.

高级编程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与体会 篇8

我觉得可能由于之前学习过pascal语言以及大一上学期浅显的学习过一部分c语言编程,大二的暑假自学过一些matlab编程,我已经习惯了一些编写代码的思路,所以这门课的上手我没有觉得很困难。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有着一些并不坚实的基础让我有些松懈,并没有对c++语言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顺利的学习了前两个章节的内容之后,便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阻力。从本书的第二篇开始,我才发现c++语言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API函数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用法比较多样,我一时显得有点迷茫。

例如,在绘制五边形的这一程序中,最开始我真的是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在写程序之前设想的很完美,比如如何确定端点,如何连线以及如何划分区域和涂色,但是事实是,在面对vc6.0编程环境的时候我显得手足无措,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在实验室一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也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遇到了很多困难,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涂色部分,因为在之前做pascal程序或者matlab程序的时候主要涉及的是一些传统的算法和一些问题的解决,所以我对于涂色这一任务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尝试之后,我仍然没有完成题目的任务,当然这很沮丧,但是我并没

有就此放弃了,通过向老师询问以及课后在网上查阅了一部分资料,我发现我原有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具体说来就是不能仅仅依靠五边形的最外边五个顶点来完成涂色的任务,于是我开始进行程序的改进,事实上这次改动依然是失败的,于是我采取了像高中时初学pascal时的老办法-----学例程。我开始学习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例程,研究每一条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最终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实现过程。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我这门课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我通过这个问题逐渐熟悉了c++语言的一些固定的模式和思路。

在作业中另外一个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题目是6-4题,因为这个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了解了很多形式的定义和使用,我通过上网查资料,已经能够自如的修改屏幕分割的方式(横向分割或者书香分割)以及相应区域的颜色和鼠标形式,还有单击左键和右键时在屏幕中显示的字符。当我成功的修改了程序之后我很开心,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这意味着我对于这门语言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

不过我认为我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掌握的东西,这也是促使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我是一名比较习惯于自学的同学,在自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第七章节中学习对于位图的操作和处理过程中,我还不太清楚怎么去完成一些我设想中的操作(比如规律运动和缩放),另外,我认为我虽然对于可视化程序设计这一概念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也衷心的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的强化这一概念,以便让我们能够更加精确的理解这一门课的精髓所在,同时我也认为这对于我们逐渐掌握这门语言是有比

较大的帮助的。

在前半个学期对于高级编程技术这门课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大,我觉得这和我对于编程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我喜欢这一工作才会想尽办法去学习和掌握,我相信在后半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会更进一步,不断地掌握更多的有关于编程的知识和思路,同时很感谢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我的问题表现出的耐心和细致。谢谢!

09级电信工1班孙宪元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9

文章在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可视化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GI的OpenInventor实现了:(1)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切片(主测线、联络测线、水平方向)显示;(2)数据体切片的.移动、缩放、旋转;(3)视觉效果可以选择,可以调节数据体的透明度、颜色;(4)地震“电影”的功能.结合ActiveX技术,将以上功能实现封装为ActiveX控件,嵌入到PowerPoint中,实现了地质汇报中三维地震资料的动态显示与控制.

作 者:路鹏飞 杨长春 郭爱华 LU Peng-fei YANG Chang-chun GUO Ai-hua 作者单位:路鹏飞,杨长春,LU Peng-fei,YANG Chang-chun(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郭爱华,GUO Ai-hua(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室,唐山,063004)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10

备自投装置在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对迅速恢复停电用户负荷、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备自投是一个基于一定时序和逻辑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的过程,不同备自投方式的过程条件差异很大,导致了客户对备自投装置的定制率达近100%。传统的备自投装置是将其时序条件过程直接用软件实现,因此需要开发与运行方式相关的多个软件,且软件通用性差,没有伸缩性和扩展性,不便于开发和工程维护。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备自投软件实现方案,可满足现有的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各种运行方式备自投的要求。该方案功能简单直观,能满足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方式的备自投。

1993年IEC正式颁布了有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硬件、安装、试验、编程、通信等方面的国际标准IEC61131[1]。IEC61131-3是有关编程的标准,它规范了PLC的编程语言及其基本元素等[2],该标准的软件功能模型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并融入了面向对象概念的可编程系统软件平台标准。PLCopen(致力于PLC接口标准化的国际组织)提出的使用XML描述IEC61131-3的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通用的、开放的PLC接口方法[3,4]。备自投的本质是一系列逻辑判断的顺序执行,和PLC的特性相似,所以借助于这些标准和方法为可编程备自投的实现提供可行的参考。

某变电站内对应的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进线2同时带2段母线运行,分段断路器合上,进线1断路器分开,处于明备用状态。现以此为例对可编程备自投的实现方案进行阐述。

1 备自投逻辑的梯形图[5,6]

备自投主要有充电、启动和动作3个过程。以图1所示的运行方式为例,充电条件为同时满足进线1备自投投入、进线1断路器分位、进线2断路器合位、分段断路器合位、I母有压、Ⅱ母有压及进线1有压等条件一定的时间。充电完成后,若满足Ⅰ母无压、Ⅱ母无压、进线2无流、进线1有压及进线2断路器合位则进入备自投启动过程,启动延时一定时间后进入备自投动作过程,跳开进线2断路器,在采到进线2断路器分位后则合上进线1断路器,备自投动作成功。从上述备自投动作过程中可抽象出充电元件、启动元件、动作元件及时间元件等。在充电元件中,输入为电压、电流或者断路器位置满足一定状态,逻辑运算为与运算,结果是充电完成与否的结果。以I母有压为例,可以用图2的梯形图进行描述。当I母电压的测量值大于装置所设定值后,I母有压标志置1(线圈带电),依次可得出其他充电输入条件的梯形图,时间元件可用时间继电器来完成。备自投的启动元件和充电元件类似,动作元件的区别是除了置位动作成功标志外,还需启动所设定的出口继电器,整个过程的梯形图如图3所示。

2 XML配置文件

2.1 XML配置文件的生成[7,8]

如何把备自投逻辑的梯形图转换为装置可以读取的配置文件是实现可编程备自投的重点,PLCopen组织提出的使用XML语言来描述梯形图信息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

XML代表扩展标识语言,其自描述性使其非常适用于不同应用间的数据交换,而且这种交换是不以预先规定一组数据结构定义为前提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XML语言与HTML语言类似,都是采用尖括号“<”和“>”括起来的文本字符串作为节点的标记,对读入XML文档的应用程序来说,它们是伪指令。XML描述的是数据本身。作为一种数据描述语言的XML,允许将数据组织成数据结构,甚至是很复杂的数据结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剪裁数据。XML最有吸引力的特征是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标记,能在XML文档中以自己的方式组织数据。

依据PLCopen组织定义的XML,根元素下有若干个子元素,子元素中包含全部的逻辑图信息。而子元素中又包括变量类型和逻辑组织单元集合,逻辑组织单元集合又包含变量表和具体逻辑表达。其中定义的变量表中包括如图2所示的I母电压等所有的变量集合,如图4所示。

在图2中右电轨连接了线圈“TokenOFlg”,在XML文件中可以表示如图5所示的关系。其中右电轨localId为16,是自动生成的唯一标识,“TokenOFlg”线圈refLocalld为17,由此可以看出localld属性和refLocalld属性是全部逻辑表征的关联符号,类似可以描述出图2中左电轨及TokenOLogic的属性。

2.2 XML配置文件在装置内的解析

生成XML配置文件后,可通过FTP等网络协议将配置文件下装到装置内,在装置内解析XML文件并读取该备自投的逻辑配置。

在装置内,通过解析模块解析配置,运算模块在读取配置后实现备自投功能。在解析模块中,首先遍历XML树型结构,获得备自投逻辑的前缀表达式。图3所示备自投逻辑可划分为如下6个表达式:(1)是否开始充电延时为备自投是否投入、进线1是否分位等7个条件的逻辑与。(2)备自投是否充电为充电延时是否完成的逻辑值。(3)是否开始启动延时为备自投是否充电完成、I母是否无压等6个条件的逻辑与。(4)备自投是否启动为启动延时是否完成的逻辑值。(5)备自投动作1动作为备自投是否启动的逻辑值。(6)备自投动作2动作为备自投是否启动和进线2是否分位的逻辑与。

为了便于运算模块的运算,逻辑表达式需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对后缀表达式的解析如图6所示,在表达式中的变量为在变量库中定义的标识,操作符为约定的码值。其中变量库为I母电压值、进线1断路器位置等所用到元素的集合,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内,变量库中每个变量的属性包括该逻辑节点的路径、描述和唯一标识。其中在备自投启动和备自投动作线圈中,包含存报告的属性,而在备自投动作线圈的属性中,有需要启动的继电器的信息,所有继电器需要有一个统一约定的编号来标识。在运算模块中,分别对解析模块中输出的6个逻辑表达式进行循环运算,在运算过程中需要存取报告的则把相关信息行存储,需要启动出口继电器的则调用该继电器驱动模块对其进行操作。

3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EC61131-3的可编程备自投软件设计方案,引用工业控制领域内PLC控制的思想和标准,实现了完全可编程的备自投。可以满足现有的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备自投各种运行方式,且该备自投方案功能增加简单、步骤环节扩展灵活,也能满足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备自投新方式。该方法提高了工程维护的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因为修改非标软件而出现的软件漏洞。

摘要:针对备自投装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可编程备自投装置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使用XML文件作为中间转换媒介实现备自投装置逻辑顺序的可视及可编程。该方案具有不用修改源码、简单直观、不易出现软件漏洞等优势。

关键词:可编程,备自投,IEC61131-3,XML语言

参考文献

[1]Programmable controllers.Part3:Programmipg languages[S],1993

[2]陈文升.IEC1131标准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5)

[3]王君.基于IEC61131-3标准的PLC梯形图编码及解算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化工大学,2008

[4]陈忠华.细说IEC61131-3(第一节)[J].自动化博览,2003,20(6)

[5]谢干淼,刘青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和系统自动恢复装置的研究和实现[J].继电器,1998,26(6)

[6]李红伟,王洪城,谭雪峰.基于PLC实现的低压双电源备自投系统[J].电气应用,2007,26(6)

[7]Younis M B.Frey G.Visualization of PLC Programs Using XMI.[R].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2004

软件工程数据库编程技术论文 篇11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展开研究后,也对于数据库的文件建立以及数据库的文件访问等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以此来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进一步保证计算机软件的运行稳定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编程技术

0引言

在现如今的阶段,计算技术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被普遍得到运用,渗透到了不同领域的不同行业中。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很多人工无法完成的事项,能够帮助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机械运行、监管控制等多方面的领域,因此,计算机本身具备着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可同时兼容多个应用软件,为不同的生成工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并且,在实际的生成工艺过程中,信息的处理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可以提供非常充分的数据信息,有利于生产活动的优化和完善,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据此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导致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可以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持续研究之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升级。数据库是大部分生产活动中数据信息存储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数据库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保证各个信息数据的功能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以助于相关数据信息的适当应用。对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多种技术的辅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编程技术。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数据库的编程技术也在逐步趋于完善。据此,文章对数据库的编程技术展开了一定的研究。

1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数据库建立

在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对数据库的系统进行优化。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运行需要依靠网络环境的支持,所以,在对设计框架进行建立之前要对计算机软件所运行的网络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找到其存在的影响因素[1]。利用适当的软件设计功能来控制软件在网络环境中运行期间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的概率,经过对各个系统的合理的设计,通过系统之间的协作来完成计算机软件的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使用。同时,针对于网络运行环境中所发现的隐患展开具体的分析,并且提出性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安全性,保证软件的可靠运行。以确保软件工程设计的时效性以及使用性可以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为目的,在对数据库的编程实施操作之前要先明确其应用的方向以及软件的性能。这一问题就要相关的软件工程师与客户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软件的设计。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建立起基础的结构框架,如果该框架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后再根据框架进行内容的填充,在这个过程中要实时的检测软件的性能,使其能够抵制网络环境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确保软件的运行安全。此外,还要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及时的进行更新。数据库的建立要根据编程技术来进行开展,对于技术层面来说,能够在每一项功能的协调作用之下对技术隐患的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降低。所构建的数据库要求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有序的运行,能够借助网络对软件自身进行实时的更新[2]。基于上述各类问题,在对编程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具有合理性,由于编程语言是功能框架设定的基础,所以要求在保证编程的同时还要能够对不同模块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不仅能够强化软件的设计效果,还可以提升软件工程的可靠性。

2数据库文件的构建

2.1类型比较

只有软件的数据库拥有读取的功能才可以对文件进行构建,可是在对文件进行构建之前,要对该软件数据库的文件读取的种类展开比较后选取最好的效果读取文件的类型。要想使文件类型的选取能够更加的直观,可通过对比的形式来选取,也就是说针对于各个文件类型的读取效果来看,将数据信息读取存在错误、偏差的文件类型进行排除,保留相对稳定的文件类型。在保证了文件读取类型之后再进行文件的构建,从根本上确保数据读物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3]。除此之外,文件的构建还要具备快速提取信息的功能,并且,可以把存储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占据空间较小的格式,在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节省空间,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在拥有了上述的性能之后,在软件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迅速的实现具体的操作,而且还可以保证其运行的质量。

2.2创建数据库

在确定了文件的类型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软件数据库在构建完成之后会产生一定的访问权限的限制,若是这个时候发现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含有不足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改进工作,不但要对设计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还要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大量的修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软件设计的效率,为防止这一类问题的产生,在对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其满足设计的目的以及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设计,防止反攻的情况发生[4]。此外,在对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功能之间的锦觅结合,从而提高软件在网络环境中的运行质量以及稳定性能。为了保证数据库构建的合理性,能够利用分区创建的形式对其进行构建,也即是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分别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功能模块间的协作力。在对数据库进行创建的过程中要将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性能以及协作能力都考虑在其中,如此一来,在软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才可以充分的展现出其的整体性能。这种分区创建的方法能够使数据库的创建更加具有条理性,可以防止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数据库内部矛盾的状况。对于外部的安装软件来说,数据库的创建的过程相对是比较简便的,能够结合客户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安装[5]。与此同时,客户也可以进行自定义安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数据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这类外部安装软件对于网络环境来说也具备着比较强的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想要完成软件工程中各项功能以及技术之间的合理配置,在对数据库进行创建的过程中,要对软件的使用性能以及其使用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从而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此外,要对编程技术进行持续的创新,目的在于利用编程语言的合理运用以及编程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完成软件工程中各模块之间的良好协作,进而提升软件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的质量。对于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数据信息丢失的状况,能够利用数据库的备份功能进行数据的恢复,有效的保障了软件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

3对数据库的访问

3.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存储模式的选择

因为我们所采用的数据库的创建方式是分区创建,所以,在对存储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也要在进行分区之后依照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特点来确定所要选用的存储方式。针对软件工程功能模块来说,每个模块中的安全隐患都是不同的,所以采用的存储方式也是有所区别的,适当的存储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数据库存储模式的确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访问权限,设置访问权限可以有效的保证系统内部的信息安全。同时访问权限的设立也有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之中用户在软件中所显示的内容也是有所差别的,能够对数据库的内部信息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6]。在文件访问的层面上需要在文件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由于这种方式的运行效率更好,合理性也更强,所以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其当做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是想要实现以信息类型来确定数据库信息的作用。这种访问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访问权限冲突的状况发生,与此同时,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使数据库资源在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可以达到最大的成效。在对于不同的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利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调动和支配,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运用,还可以确保数据库的信息安全。

3.2数据库文件的加密保护

文件的加密保护是指针对于用户基本信息中牵涉到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保护所采用的一种保护手段。其主要是通过设置登陆口令密码等形式来对其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针对于用户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对自身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在对软件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置文件加密保护的模块对于广大的用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想要确保软件的人性化设计,能够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对加密的防护设置多个等级,结合信息的重要性,对其设置相对应的几米保护措施,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用户的隐私权限得到良好可靠的保障,还可以对数据库内部的信息内容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这种文件加密的设计还可以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在加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序的处理,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环境中隐藏的安全隐患[7]。在文件加密的状况下,对于数据的信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大多是选用文件加密的方式来进行选择,而产生功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万一产生了功能上的冲突,能够对软件的构架进行调整,利用完善结构的形式里游湖软件的应用模式,从而为各个模块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利的环境,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总体性能。

参考文献

[1]张程誉.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6):186-188+191.

[2]赵云祥.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策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6):16-17.

[3]杨丹,戴玉敏.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9):154.

[4]钟睿.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2):32.

[5]于博文.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中国高新区,2017(24):182.

[6]王依楠.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编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65.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12

“+、-、×、÷”教学新风景

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华

8月2日研修开班了,即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系统架构设计者,总培训指导师,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特聘专家---刘濯源教授为我们带来《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的知识盛宴。刘教授旁征博引,实例生动,语言幽默,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下面且借用数学的“+、-、×、÷”来谈谈听此次讲座的感受:

一、“+”——加强自主探究学习

刘教授讲到我国学生现在的教育现状——“增其技而堕其心,强其识而弱其智。学生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探究,没有自己梦想,没有学习力。”这样的现状,这样的学生不由让我想起:花博会看到的一盆盆被园艺工人精雕细琢的盆景,没有自主生长的权利,只能遵循着园艺工人的意愿成长,美得太“家化”了。其实,学生天生就喜欢自主探索,这是天性,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高招”。上课时直接教学生如何做,甚至举手代劳,更有甚者把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一字不落地抄给学生。学生被剥夺了参与学习的机会,长期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慢慢地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淡漠,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完全被塑造成一个个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节拍向前走的“木偶”。我想,今后,应该树立以生为本,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个学习的主人。

二、“-”——减少“题海战术”训练

讲座中,刘教授谈到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挤时间,抢时间,霸占时间,大量、重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长期陷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之中,身心疲惫,晕头转向。反思我们的教学,这样的情景似乎是“常客”。这,只会扼杀学生的思考力。以后,我们应减少学生的“题海战术”训练,让学生学会理解记忆(结构+意义)。学会对题目进行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倍增学生学习效能

能倍增教学效能的学科思维可视化技术是高效的学习模板:学科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化,学科规律模型——解题模型化。它能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解题规律模型化,通过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使教学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聆听专家的声音,感悟教育的真谛。我对科学教育思维有了一些理解,以后在教学中会尝试把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以此点燃学生“学习”的火把,让学习成为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四、“÷”——除去内容繁琐分析

可视化编程技术 篇13

可视化体系结构的研究是实现舰船装备器材全程可视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舰船装备器材全程可视化一旦实现后,可以有效提高器材保障准备的针对性、改变器材保障的被动局面、减少保障物资积压浪费、大幅提高器材保障的效率,从而,使舰船装备器材保障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可视化技术在器材保障中的应用

对于器材保障而言,重点需要基于可视化技术,最终实现各种器材的可视化保障。目前,可视化技术在器材存储中进行了不少研究,有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储存仓库模型的仿真,较好地实现了现实仓库的环境模拟,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对仓库环境和具体对象的可视化,没有真正从现有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出发进行可视化。也就是说,还没有以仓库管理信息可视化为目的的研究成果实现器材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可视化,除了要能够形象“看到”仓库的器材装备和环境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直观、准确、方便、快捷地掌握舰船器材在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并掌握器材的消耗、库存、供应等情况。

大力研发和应用各种自动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可视化技术不是某一种单独的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集成,可以自动获得资源数据,从而增强系统的识别、跟踪、记录能力以及控制器材、维修过程、力量部署和再部署、设备、人员和器材保障的能力。所谓“全程”是指进入舰船装备器材管理的所有器材的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管理且可控,也就是也要能够实现实时可视管理,即为每个器材赋予唯一标识码并实时采集、监测器材所处的位置、状态等各方面信息。对于无法实现按件管理的器材,要能够实现按批次管理,为每个批次的器材建立实时可视系统。所谓“可视化”是指所有的器材资源数据都是可见的,所有的装备器材管理过程都是可见的,所有的器材状态变化都是可见的,具有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舰船装备器材管理可视化中的各种数据库进行信息查询,得到不同详细程度的可视化数据

2 可视化技术对器材保障应用案例

基于全程可视化信息的器材消耗预测

利用全程可视化技术,根据器材的消耗信息、调拨信息等对器材库存变化进行预测,并及时订货、再订货,及根据器材的故障失效原理制定相应的维修决策。

2.1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器材消耗预测方法

对于器材消耗规律符合灰色模型增长趋势(单调指数增长)的器材,依据实际消耗数据结合灰色预测理论确定该项器材的消耗标准,其计算方法是:

3)对符合建模要求的X(1)作紧邻均值生成

其中:

4)将x(0)(k)拟合成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5)按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a,b的估计值,由:

6)确定模型,解微分方程从而求得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式:

7)利用GM(1,1)模型,求X(1)的模拟值;

8)作累减还原,得原始序列的预测模型,求X(0)的模型值:

2.2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的器材消耗预测方法

对于器材消耗规律不是单调变化的器材,依据实际消耗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该项器材的消耗标准,其计算方法是:

1)模型建立

设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Λ,xm共有n组实际观测数据,分别为:

y是一个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它受到m个非随机因素x1,x2,Λ,xm和ε随机因素的影响。若y与x1,x2,Λ,xm有如下线性关系:

其中:y为因变量,x1,x2,Λ,xm为自变量,β0,β1,Λ,βm是未知参数;ε是均值为零,方差为σ2>0的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称为误差项,并通常假定ε~N(0,σ2)。

2)参数估计

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总体参数β=(β0,β1,Λ,βm)T,其估计量为B=(b0,b1,Λ,bm)T,总体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

3)模型检验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其中:cjj为矩阵(X’X)-1主对角线上的第j个元素。

当,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否则,认为线性关系不显著。

3 可视化技术应用涉及的关键技术

实现器材全程可视化首先是以信息化为依托,主要技术框架为:自动识别技术、车辆定位导航技术、物资编码技术研究和物联网数据安全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建立大型的综合数据库。信息技术是提供全程可视化能力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全程可视化专家利用自动化工具收集和报告资源信息并确定资源状态。

3.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获取、汇总和传送数据的一整套管理技术,必须与装备保障和器材供应自动化信息系统结为一体。自动识别技术运用多种读、写存储标签,用于存贮资产识别信息。这些标签主要由条形码、识别卡、射频识别标签等部分组成。自动识别技术装置用于传送器材的识别信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接口访问并更新读写点的在储、在运、在修、在处理装备器材的识别信息,能够实现“器材全程可视化”功能,有效地提高业务工作的效能。

3.2 车辆定位导航技术研究

车辆定位和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等。定位系统是指在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中能够随时提供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得系统。现阶段应用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IS与GPS(北斗)集成在一起能够实现在运任务的实时调度和实时监控,提高对在运资源的控制能力和器材保障效率。可以通过GPS(北斗)将运输车辆的当前位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实时显示,同时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运输车辆发出实时调度指令,在必要的情况下实现运输车辆的跟踪和控制。

3.3 物联网数据安全性分析研究

随着物联网军事应用的逐步推广,安全和保密愈加成为制约物联网军事应用的重要因素。物联网军事应用的成败,关键在于安全保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此,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物联网军事应用安全保障体系,既要从信息安全技术的角度来确保安全,同时又要贯彻执行完整的安全标准规范和强效的安全组织管理,从制度上确保安全。

物联网军事应用中集成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多种感知层高新技术,而各种高新技术本身并不是天衣无缝的,因此,物联网在感知层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和漏洞亟待解决。在网络层,物联网采用的则仍是传统的各种网络技术,传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然束缚着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军事活动的特殊性致使在军事应用中物联网定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要求,使得系统的实现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除要解决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物联网军事应用还面临一些新涌现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挑战。

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从信息安全工程的实际经验来看,安全技术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信息安全技术就没有信息安全!因此,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物联网军事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就是要在横向逐层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纵向仍要贯彻执行完整的安全标准规范和强效的安全组织管理。

4 结论

实现装备器材管理全程可视化是海军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成果有助于理清装备器材管理活动的主要框架,落实器材全程可视化建设顶层设计要求,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完成器材保障全程可视化总体框架的设计与分析;提出了全程可视化的实现过程,结合海军舰船器材装备保障实际,探讨了具体应用,并就确定了涉及的关键技术。这对加快器材管理建设步伐,优化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研究成果的采用将会缩短装备器材管理全程可视化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和系统之间的协同能力,对于满足现代战争对器材保障快速反应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器材保障过程中数据采集环节手段单一、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实时性差等突出问题,需用科学的需求工程方法提出合理、规范的器材管理全程可视化建设需求,通过引入全程可视化概念,提出可实现器材保障全程可视化的应用方案,为舰船装备保障条件建设提供支撑,并举例说明可视化技术在器材消耗中的作用,总结出全程可视化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

关键词:器材,保障,识别,技术

参考文献

[1]吕志彤,于胜学.可视化器材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修船,2007,20(3):23-25.

[2]王朔.可视化技术在舰船装备物资保障中的应用研究[J].车船装备保障科技信息,2013(4):5-8.

[3]赵建忠,叶文,尹延涛.加强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国防科技,2014,35(1):14-17.

[4]顾金星,苏喜生,马石.物联网与军事后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冬至的第一杯奶茶文案下一篇:桃红柳绿满园春(市场服务中心联合会XX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