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5-01-0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三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7篇)

三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⑵教师小结

板书:

西湖

四、布置作业

山峦

湖水

(远眺)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习作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

(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

(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

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 同桌

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练习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教学第二题

1、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按要求查字典。

5、分小组讨论、交流

6、汇报交流结果

7、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学生书空

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指导

1、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学生讲,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设置情景:(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

十、个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苏教版四语上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习作3和练习3组成。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泉城》描写的是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文章第一部分先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后面部分结构大致相同。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写珍珠泉抓住它的神奇,五龙潭则体现其泉多的特点,黑虎泉展示了它的气势大,趵突泉则详细地介绍它的面积大、池水清及泉的美。作者用词准确,描绘得相当细致。《九寨沟》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桂花雨》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习作一训练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练习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熟记成语和歇后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学会本单元生字词,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领略文字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要在扎扎实实地朗读指导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通过看图、学生收集资料或看录像来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例文,学会写信的格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品读课文,引领学生体味文字所蕴涵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练习中的教学重点是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4、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写信的格式。

四、课时安排:

8、泉城

3课时

9、九寨沟

3课时

10、田园诗情

3课时

11、桂花雨

3课时

习作3

3课时

练习3

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篇3

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反思:《上下前后》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活动,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教学《左右》时,左右的相对性是本单元学生最容易困惑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中我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如:议一议:上下楼梯怎样走。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让学生学会判断左右,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还需要一个在实际中练习加深探索的过程。本单元仍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开始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来分清“左右”导致学生在玩游戏时部分孩子反应不过来。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创设的活动太少,有的孩子还是没明白左右的相对性,应当有所加强。

★ 快乐教学反思

★ 初一上英语作文

★ 英语作文初一上

★ 教学反思英语

★ 《快乐轮胎》教学反思

★ 《快乐习作》教学反思

★ 大一上 思想汇报范文

★ 教学反思的英语

★ 英语《ASkatingLesson》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篇4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进行教学之前,我放开课堂,让学生们自己说说学过的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景,总结出点面结合表述方法有什么特点,然后让组长做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最后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小练笔。

2、学习第二板块时,关于重点词的运用,我让学生们对带有重点词和不带重点词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进而理解重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一词多种表达,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例句,并用“说”替换到句子中,使学生明白,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蕴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3、关于书写提示,我拿出一节课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练字,并巡视纠正学生们的书写,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写完之后,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推举出书写好的学生,让学生们对于字体严格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对于古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再让学生品一品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二、成功之处

在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中,由于我备课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讲解很自然,很好地把握了课堂,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古诗背诵环节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课上全班同学基本背过了诗句,并理解了诗意。

三、不足之处

对于书写指导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一时无法纠正学生们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学生们练字时是一种姿态,平时写字又是一种姿态,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合起来,因而课后作业,学生们的书写和课上练字的书写一点也不一样。

四、改进措施

三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5

学设计(部编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二年级上册第课《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学校:第一小学葛石镇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路沁源张娜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应会读字:季蝴蝶麦苗桑肥农归戴场谷粒虽辛苦了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季

肥粒苗虽辛苦

换一换:季

比一比:农—衣

扫—归

场—杨

组词:蝶(蝴蝶)戴(穿戴)

偏旁归类:蝴—蝶

苗—苦

猜谜语:人的嘴巴上长了八字胡——(谷)。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蝴

苦”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

联系生活识字:“麦苗”,春天绿油油的麦苗;“谷粒”,秋季粮仓里的谷粒。

3.易读错字:桑、虽易读成翘舌音;场(二声易读成三声)

4.多音字:

农民伯伯在场(cháng

chǎng)院里忙的欢。

我们要多了(liáo

le)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5.应会写字:季肥忙戴苦吹农归辛年

(1)写正确:易写错字:戴、农、季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季戴吹辛苦

②指导要点:戴:“戈”的横和斜钩要长,包住左下部;季;“禾”首笔撇平,“子”末横宜长;辛;从上至下,横由短变长,再变短。

(3)这几个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肥忙吹归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四季春季春风月光秋季身体辛苦冬季棉衣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熟背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插秧

辛苦

笑盈盈

2.了解词意的方法:借助图片和老师讲解理解重点词语。

(二)重点问题:联系课后题

.我知道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

2.学生质疑:一年四季的农事各有什么?我想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问题一:

问题二:

(三)仿写句子训练:

.谷像黄金粒粒香。

妹妹的脸像()。

()。

2.采了蚕桑又插秧。

妈妈做晚饭后又()。

()。

三、情感体验:农民伯伯一年的农事可真多,我们要在了解四季农事活动的同时,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珍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季蝴蝶麦苗桑肥农归戴场谷粒虽辛苦了”等17个生字,会写“季肥忙戴苦吹农归辛年”等10个生字。

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熟背课文,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珍惜粮食。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自己养些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

二年级上册第4课《田家四季歌》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春天里,我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夏季里,我们在小河中嬉戏;秋天里,我们在果园里摘果子;冬季里,我们在雪地上打雪仗。那农家的四季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会认字。(只填序号)

①季②蝴③蝶④麦⑤苗⑥桑⑦肥⑧农⑨归⑩戴○11场○12谷⑬粒

⑭虽⑮辛⑯苦⑰了

(1)我已经认识的字有:

(2)我用有趣的办法记住的字是:

说一说我的办法:

(3)我把易读错的字用横线标出并注音。

2.会写字。

(1)我能正确写出下列字: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美观: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三)词语、给课后的每个生字口头组3个词语,其中有一个四字词语。

2.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也可以用写近义词的方式理解)

3.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二、文本细读

.认真读课文1——4节,这首儿歌描写了四季中的哪些代表性事物?请用“○”画出来。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朗读第1—4节,体会各个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及景色的美丽,感受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想一想:1)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农民耕作很辛苦。用“———”画出。2)为什么说“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3.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尝试背诵课文。

2.仿写。

.谷像黄金粒粒香。

妹妹的脸像()。

()。

2.采了蚕桑又插秧。

妈妈做晚饭后又()。

()。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点拨指导

导入

一、课堂导入。

导语:春天里,我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夏季里,我们在小河中嬉戏;秋天里,我们在果园里摘果子;冬季里,我们在雪地上打雪仗。那农家的四季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第4课《田家四季歌》。(板书课题、齐读)

2.本文中的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呢?

预习评价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3.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名单以及检查记录表。

展示朗读,.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自我评价()

3.同桌互评()

.教师:同学们,课文读正确就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

2.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准备。

3.全班评价。(我想表扬

因为。

我想鼓励

因为

。我想提醒一下

,因为

。)

4.正音。

注意的字音有:场在文中的读音,场(翘舌音),桑、虽(平舌音)

(提醒大家注音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4.多音字:场了

.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场(cháng

chǎng)院

操场(cháng

chǎng)

了(liáo

le)解

好了(liáo

le)

2.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3.学生齐读。

5.常规识字

6.趣味识字

.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组四字词、做动作、环境识字……)

2.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3.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教师预设:

(1)常规识字:

加一加:季

肥粒苗虽辛苦

换一换:季

比一比:农—衣

扫—归

场—杨

组词:蝶(蝴蝶)戴(穿戴)

偏旁归类:蝴—蝶

苗—苦

猜谜语:人的嘴巴上长了八字胡——(谷)。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蝴

苦”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

联系生活识字:“麦苗”,春天绿油油的麦苗;“谷粒”,秋季粮仓里的谷粒。

7.易写错字:戴、农、季

4.易写错的字:(小组展示)

(1)出示自己书写的田字格里的字:

季肥忙戴苦吹农归辛年

(2)写正确:易写错字:戴、农、季(戴:里面共字容易写成一横;农:长撇要露头;季:禾字头容易写成木字头。告诉大家:哪一笔容易出错。每个字组两个词。

(3)教师范写,边讲解:

①指导书写的字:季戴吹辛苦

②指导要点:戴:“戈”的横和斜钩要长,包住左下部;季;“禾”首笔撇平,“子”末横宜长;辛;从上至下,横由短变长,再变短。

③这几个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肥忙吹归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分类标出。

(1)

展示词语

小组长分工:(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语……)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提问同学:你想用哪个词语说句话,全班同学交流)

教师预设:

意思相近的词:

辛苦——忙碌喜洋洋——乐滋滋

意思相反的词:

嫩——老

肥——瘦

忙——闲

早——晚

晴——阴

新——旧

轻——重

辛苦——轻松

表示动作的词:吹开长飞忙采插

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朗读课文,体会各个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及景色的美丽,感受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

(1)以小组为单位各种创意朗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分季节读,体会不同季节的美;根据四季不同的事物去读;农民伯伯在不同的季节进行的不同农事活动。)

(2)学生评价分工合作朗读。

(3)1)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农民耕作很辛苦。用“———”画出。

2)为什么说“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4)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全班交流。

拓展延伸

.背诵全文课文。

2.仿写句子。

.尝试背诵全文。

2.仿写练习:

(1)谷像黄金粒粒香。

妹妹的脸像()。

()。

(2)采了蚕桑又插秧。

妈妈做晚饭后又()。

()。

3.展示仿写的句子。

4.学生评价:书写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标点的运用是否正确。

5.小组互改,学生自改。

系统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农民伯伯一年四季辛勤劳作,收获了农作物,也收获了快乐!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更要像农民伯伯一样做一个勤劳的人。

二年级上册第4课《田家四季歌》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Nóng

nián

xīn

民伯伯一年

都很

,Guī

dài

féi

早出晚

,披星

月,只为农作物长得。

二、规范写字。

.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肥

2.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季、苦

3.难写字:戴

三、乱句重组。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四、仿写。

.谷像黄金粒粒香。

妹妹的脸像()。

()。

2.采了蚕桑又插秧。

妈妈做晚饭后又()。

()。

板书设计

春季:麦苗儿嫩,桑叶儿肥

田家四季歌

夏季:采蚕桑、插秧苗

秋季:场上收稻谷

八上第二单元教案《背影》 篇6

八上第二单元教案《背影》

7.背 影 朱自清 目标定向: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2.明确文章的线索; 3.体会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3.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教学难点: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 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自学生疑。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释疑 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穿全文始终。 2.有感情地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四、点难拨疑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五、反思学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第二课时 一、入境生趣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自学生疑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三、学习释疑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DD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四、点难拨疑 探究“选材构思法DD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同学再读课文,深人体会这一特色。 2.现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1)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吗? (2)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入你的情感,写下来。 (3)交流写作心得。 五、反思学习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味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教后反思】 一、助读材料: 儿子眼中的爸爸 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 10岁:我爸成长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2岁:哦,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个老古板,“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15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可救药。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0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35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毕竟他经验丰富。 除非我和老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怀疑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0岁:如果爸还能在这让我跟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很多的东西。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二、主问题设计: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3.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 4.还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父爱? 5.这份浓浓的父爱,儿子感受到了么? 6.主题归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怀念。

八上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篇7

一、字音字形

谋(mïu)死鼹(yǎn)鼠切切(qiâ)察察(chá)絮(xù)说震悚(sǒng)干戚懿(yì)皋(gāo)骇(hài)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ã)问渴慕(mù)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差(chāi)使 狼籍簌簌(sù)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â)凹凼(dàng)尴(gān)尬(gà)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杨绛(jiàng)塌(tā)败伛(yǔ)翳(yì)滞(zhì)笨 愧(kuì)怍(zuî)攥(zuàn)荒僻(pì)取缔(dì)骷髅克扣 接济(jì)唏(xī)嘘(xū)稀罕噩(â)耗呵斥焦灼(zhuï)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âi)吊(diào)唁(yàn)文绉绉(zhōu)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二、文学常识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圣诞节英文主持稿下一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助推民营经济上水平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