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2024-07-20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共10篇)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1

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创建人民满意教育

——拜城县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工作汇报

(2009年4月13日)

2006年以来,我县以创建自治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为目标,以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为重点,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监督、从严查处、狠抓落实”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乱收费现象在我县得到全面遏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现就我县在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所作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拜城县基本情况

拜城县位于天山南麓中段,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有维、汉、回、柯等15个民族,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辖4镇10乡2个国有农牧场、145个村(连)、7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2.13万人。

目前,全县有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11所、小学93所,共111所中小学;中小学在校学生35302人,其中,高中3219人,初中11933人,小学20150人。

二、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加强教育收费工作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治理中小

成多管齐下、分级管理的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两个必查”,实行“一票否决”制。专门设立信访办公室,由专人负责,规定凡是实名举报的乱收费案件必查;凡是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转来的乱收费投诉必查,并在规定的时间上报处理意见。对查证存在乱收费行为的学校和有关人员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晋职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四)广泛宣传收费政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拜城县县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每年的教育工作会议及每学期教育收费培训会议,都召集各学校校长、财务人员专题讲解教育收费标准,强调收费纪律,要求每个部门、每位教职工,都要从师德规范、教育形象、社会稳定等角度出发,认真按照规定进行教育收费。教育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宣传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文件,及时了解政策,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不断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收费制度。为有效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我们制定和健全了《收费请示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教育收费责任追究制度》等多个规范收费行为的规章制度,为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加强督查。2006年,我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按规定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含县镇)学生的杂费;2006年-2008年,教育局联合

款;2007年,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勤工俭学层层审批制度,严格规定勤工俭学劳动程序,实行逐级审批。

四、保证投入,规范支出,确保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一)切实保障教育投入,加强公用经费管理。2006年—2008年,我县财政总支出分别为19610万元、27548万元、43086万元,年增长幅度分别为88.83%、40.48%、56.40%,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1827万元、15094万元、23836万元,年增长幅度分别为47.21%、27.62%、57.92%,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达2172.72元、3299.55元、4998.88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达2244.18元、3303.53元、4427.83元。中学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387.52元、1291.75元、1863.65元,小学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329.66元、1061.28元、1199.43元。

从2006年至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拨付免杂费补助资金751.7万元;拨付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835.5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819.1万元;截至到2008年春季,发放免费教科书901.23万元。以上资金全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未发生挪用、挤占、截留的现象。

(二)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教育局每年都请审计局对教育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同时,教育局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对全县中小学的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扎实落实农村“三保”政策,几年来未出现一起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县政府纠风办把“两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尤其是人民群众关注比较高的教育收费实行了公开。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部实行了校务公开,公开率达到100%,涉及10个方面的事项。

(五)深入开展“两个争创”活动。以开展“两个争创”(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争创人民满意教师)活动为契机,严把春季和秋季开学收费关,通过明查暗访、设立投诉箱、举报电话、分发问卷、聘请行风评议员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教育收费状况,认真查找教育乱收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五、强化督查,完善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社会监督。为确保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从关心教育行风建设,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领导和监督、服务对象中聘请了义务监督员,加强对教育行业作风的监督。通过暗访调查、听取群众反映、参与教育专题督检活动,对教育收费等敏感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政府纠风办(8624751)及教育局纪检室(8629279)分别设立了行风监督热线,设立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热线投诉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

(二)加强举报查证。实行信访举报立即查证制度,对群众反映的学校乱收费情况,立即联合纪检、物价、信访、纠风等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凡属学生及家长不明白收费原因的,向他们解释清楚,尽量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凡属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的,责成学校一律退还,并对学校领导和直接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2

日前, 方城县人社局扎实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全县报名参训人数总计7307人, 其中企业单位参训报名49人, 事业单位参培人员报名7258人。

培训采取委托办学形式, 确定师资水平高、办学硬件全、管理体系完善的县教体局教师培训学校为培训基地, 结合行业不同特点, 分别制定教师、学员、教学管理细则。为确保培训实效, 县人社局创新组织方式, 实行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一名主管单位工作人员随班上课, 每班选一名班长、若干名组长负责班级管理, 每名学员按座位固定编号。同时, 严格考勤管理制度, 按照考勤纪律、结业考试成绩分别占40分10分、50分来计算培训总成绩。对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 累计3次视为旷课, 缺课一次扣10分。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3

保护工作小结

2012年4月,我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途径,突出重点、依法行政,现将4月环境保护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程进度开展情况

(一)2011年争取到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惠远镇的污水管网建设(6000米)已开工,兰干乡的150个化粪池已完成建设内容,兰干乡的污水管网建设(6500米)已进入招投标,两个乡的环保设施建设内容均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二)我局的环境监测和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于4月8日开工建设,目前地基开挖工程已完成。

二、环保常规工作进展

(一)环境监管工作

1、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月份共办理项目环评预审4项,审批环境影响登记表8项,报告表3项。

2、狠抓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对2003年以来的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摸底调查。对18个未做环评或未验收的建设项目,要求其补办环评手续,完成“三同时”验收。

3、对建设项目档案予以了整理,规范环评审批程序和台帐,整理了建设项目档案。

(二)污染减排工作

1、从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结构减排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已下达减排任务的3家单位(霍城县恒润集中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清水河斯丽玛中纤板有限公司、霍城县乌苏啤酒制麦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减排监督检查工作。

2、配合州环保局对我县斯丽玛中密度纤维板有限公司,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进行了验收。通过现场检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了环评批复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各项排污指标和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基本达到污染治理项目验收要求。验收组一致同意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项目验收通过。

3、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及减排工作,把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作为重点领域,成为今年环境监管的重要内容。对列入“十二五”污染减排的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了全面检查和指导,督促落实减排任务,一是将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书发送到每个养殖户法人的手中,对其开展了面对面技术交流和指导;二是要求养殖户尽快落实治理方案,并限定治理工程完成时间。

4、按照《2012年自治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三)生态创建工作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指导水定镇、惠远镇、莫乎尔牧场三村,积极申报自治区级

生态乡、镇、村。对申报州级生态乡、镇(兰干乡、芦草沟)生态村(良繁场、莫乎尔、三道河、果子沟、伊车嘎善等)进行点上指导。

(四)环境监察工作:

1、出动监察人员70余人次,完成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每月1次的环境监察工作及部分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落实情况,完成对恒润集中供热有限公司、霍城县乌苏啤酒制麦有限公司等减排企业的环境监察工作。

2、按照伊州环监发„2012‟14号文件要求,开展探矿、采矿、选矿行为环保执法检查活动,对我县辖区内所有探矿、采矿、选矿行为进行拉网式检查。

3、完成各项环境监察基础工作。完成了州局各类报表的填报和报送工作;认真调查处理环境信访案件,4月调查处理信访案件1件。

(五)宣传教育工作

1、指导各乡镇、学校、社区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对拟申报州级绿色学校、社区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2、本月上报信息22篇,认真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积极参与4.20法律咨询活动,悬挂横幅1条、发放传单200份,摆放展板2块。

(六)做好环保局常规工作

1、做好日常工作的安排部署。一是加强绩效管理,落实月评季考。二是按照自治区维稳要求,对我局社会管理工作认真予以安排,落实领导带班,双人双岗。

2、根据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及州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州纠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本局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三、5月份的工作打算

(一)、做好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按照环保目标责任,县环保局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把目标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环评”及“三同时”制度

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把开发建设项目环保预审和环评审批关,克服建设项目“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主动为招商引资做好服务工作,使新上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保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对群众投诉和举报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严格执法,及时查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四)层层拓展环保宣传

一是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二是以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化环境宣传、普及环保知识。

(五)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生态建设

以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指导条件较成熟的乡镇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改善我县农村环境面貌,推进农村生态建设。

(六)扎实做好环境监测、监察等常规工作

扎实做好排污总量监测和核定工作,落实好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收费制度,规范排污收费程序与管理,制定排污费征收和使用计划,规范环保专项资金预算、申报和使用,合理使用环保专项资金。

霍城县环保局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4

工 作 汇 报

近年来,我县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等就业会议精神,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做如下汇报:

一、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把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就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返乡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创业就业问题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拓展创业空间,扩大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二)引导和支持的重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紧密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在县、工业或农业园区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事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等。

二、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县(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支持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原则上按最低限额标准收取。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享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减免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可适当减免或不予征收。各项优惠政策若有重叠,则按最优的一项执行,不得重复享受。

(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人事局担保中心和劳务局小额贷款办要把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提供担保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七)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

2.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每年规划安排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获得商业贷款并按期支付银行利息,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重点企业,可申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

3.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4.享受创业就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享受免费创业就业培训。

(八)扩大“阳光工程”补贴范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三、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信息引导。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及时发布返乡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动态;及时公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报道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和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消息;及时接受返乡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要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已创办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解决返乡创业企业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和培训员工等问题。

(四)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四、建立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各股室要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业、商业、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5

医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赣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石城实际,着力保障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要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认真组织实施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医改工作小组。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卫生局、发改委、经贸委、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商务局、药监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卫生局,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人劳等单位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抽调五名工作人员。按照全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指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制度政策。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讨论并制定了《石城县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石城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石城县实施2009年度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以推进该项工作。

二、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我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19909人,参保率100%,比去年新增1000人其中关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9535人,参保率1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47141人,参保率100%。新农合参保人数239243人,参保率92.27%。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

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明显提高,城镇职工医保最高限额18.5万元,2009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4832元,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与2009年持平。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7.3万元,200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7270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与2009年持平。新农合费用报销比例,其中县外比例提高了5%,其他持平。

(2)、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有效使用了救助资金,简化了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2010年1月到4月,累计救助人数110人,人均救助5600元。

三、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

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就贯彻落实这项制度作出了安排和部署,制定并下发了《石城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至目前我县已在中心卫生院开展了试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工作小组。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领导为组长,由卫生局、发改委、经贸委、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商务局、药监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制度政策。工作小组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查,以推进该项工作。

(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公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加深

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从而达到医院愿意配,医生愿意开,患者愿意用的目的,使基本药物真正成为看病首选药物,逐步改变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

(三)认真调研,制定实施办法。为掌握全县医疗机构试点前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财政补助及运行等有关情况,为试点运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全县中心卫生院有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了解全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赣州市政府《赣州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暂行)》及有关会议要求,制定并下发了我县的实施办法。各乡(镇)也对本地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调查,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

(四)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试点。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是基本药物制度直接的执行者,特别注重抓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了解制度内容,把握任务要求,按照临床药物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二是按要求配备使用和销售基本药物。我县各试点单位按要求配备了基本药物,配备率90%以上,并优先使用,进行零差率销售,让利于民。三是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个百分点。四是确保给予资金保障。目前,2009年省财政补助的资金已到位,县级补助正在落实。五是加强督查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督查指导,确保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基本药物,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按

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要求,建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体系。

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对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村卫生室明确其公益性,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公益性的行为;二是按全县人口的千分之1.2实行总量控制,并分类核定人员编制;三是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我县自2009年10月开展农民健康档案工作以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开展农民健康新路子和新方法,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目前为止,共为46000家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占全县人口13.6%,并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家庭12000余份,占全县家庭户口15%。乙肝疫苗接种第二针已完成29284人数,占完成比例98.6%。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已完成365人数,占完成比例60.5%。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已完成1065人数。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已完成158例,占完成比例131.7%。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了防治指导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农民健康意识增强了;二是农

民看病费用降低了;三是农民健康水平提高了,到目前我县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二十一,婴儿死亡率下降为千分之11,预防接种95%,农村传染病发病率也大幅降低。四是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了。通过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掌握了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有效改善了党群关系。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我县其他基层公立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改进就医环境,降低就医成本,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2)、加大医改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医改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群众的力量,顺利地融合到医改的大潮!

(3)、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卫生院的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做好我县医改的各项工作。

石城县医改办

浅谈江西省石城县的移民搬迁工作 篇6

一、所获成效

1、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

移民搬迁区域大多生产方式落后,刀耕火种,甚至毁林开荒,致使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森林火灾频发。生活在山区的农民长期依靠森林资源,造成过度采伐,使森林蓄积量急剧下降,土壤受到严重侵蚀。通过对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民实施移民搬迁,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为赣鄱流域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屏障。

2、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搬迁群众脱贫增收。

通过移民搬迁扶贫,贫困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灌溉设施,推行先进实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搬迁群众过去大多居住在山高低温、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通过移民搬迁扶贫,户户建起了新房,家家通了电视、电话、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多数农户建有沼气池。学校、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安置点内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绿化,并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两个移民安置点,每户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了一座沼气池,绿化了一片休闲地,为移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4、促进了移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加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实施移民搬迁扶贫,不仅改变了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还为搬迁群众搭建了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平台,使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我县在移民中间大力开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搬迁群众逐步树立起了教育意识、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移民素质明显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向种养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商贸业转变,拓宽了致富渠道。

二、存在问题

1、移民补助标准低,贫困户经济负担重。

由于物价指数上升,钢材、水泥、红砖、沙石等建筑材料及建筑工资大幅度上涨,过去农户建一幢占地100平方米的二层房只需资金6万元左右,现在已超过15万元。虽然省政府调整了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适当增加了补助资金,但与目前的物价上涨幅度差距很大,移民户建房筹资负担很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成为新的贫困户。

2、用地指标紧缺,移民安置困难大。

通过调查摸底,我县在“十二五”期间还有1510户7500人要实施移民搬迁,每年有1000多人需要搬迁安置,由于没有专门的移民安置建房的用地指标,严重束缚了移民搬迁工作。

3、移民搬迁运作成本大,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移民搬迁任务繁重,政策性强,从项目启动到省市县验收,包括项目监管、检查,以及资料管理、档案建设等需要开支大量经费。但省里每年只下达项目计划却不安排工作经费,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无力解决专项工作经费,因而给移民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几点建议

1、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鉴于物价上升和建筑材料上涨等因素,建议省政府将补助资金提高到每人1.5—2万元。

2、省政府应专门安排移民搬迁安置建房的用地指标,确保移民户得到妥善安置。

3、加大对石城扶贫开发的扶持力度。石城是赣鄱源头,江西人民的水塔。为了有效保护环境,有很多资源消耗性企业无法落入石城,因此建议国家要加大对石城的扶持力度。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7

——谷城县南河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该镇于2008年依托镇财政所建立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招投标中心。三年多来,依靠民主、健全制度、强化程序,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运行轨道,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强化民主参与,实行阳光管理

实行村务公开、阳光操作,是“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应坚持的原则之一。在实践工作中,该镇突出“两个改变”,注重“两个加强”:一是改变“代理等于包办”的思维定式,加强“民本意识”。该镇着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定期公开三资变动情况,定期征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把农村“三资”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一切重大村务都交给群众来讨论、来决策。让他们参与村级“三资”运行的全过程,尤其是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财务开支、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初审和表决,以及事后的财务公开,从而为委托代理工作把好了前后两大关口,有效地发挥了群众监管作用,依靠阳光操作实现了上级监管和群众共管的有机统一。

二是改变“一言堂、家长制”的传统模式,加强“权力制约”。实行三资管理以后,该镇在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管理上,由过去的“一支笔审批”变为“具体经办人、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村分管财务领导乃至全体村干部会审会鉴,中心终审终鉴”的程序进行,任何一张条据的报销,一宗资产资源的处置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全体村干部、服务中心审核认可后方能生效。这样,从制度和程序上、从民主到集中上管住了管钱的人、管钱的手和管钱的笔。有效地制约了各村“一把手”的权力,堵塞了三资管理上的漏洞。

(二)强化制度建设,实行有序管理

该镇依据《谷城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谷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办法》和《谷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内容补充完善了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资产资源处置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促进了“三资”运行的有序管理。

一是落实“四制”,确保资金有序流动。在资金管理上,坚持落实四项举措。第一是“专户储存制”。即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根据有关法律政策,一律取消村级在金融部门开设的账户,实行一个账户管全镇,把各村的每一笔财务收支全部纳入监控范围。第二是“使用报批制”。即对村级每拨付一笔资金都要由村级申请——民主理财小组签字——中心提出拨付意见——乡镇分管领导签批四道关口,方能办理拨付手续,否则中心出纳有权拒拨。第三是“开支会审制”。即对村级财务支出改过去一支笔审批为集体会审,并明确规定了审批权限,对500元以上的开支由村两委班子研究,经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并报镇包村干部、镇分管领导签批后方可支出。第四是“责任追究制”。对村干部因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不到位,造成坐收坐支严重、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审批失职等情况,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经济、行政、法律等相应的责任追究。

二是把好“四关”,确保资产有序变更。在集体资产管理和处置上,该镇主要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把好登记关。对村级集体资产,全面进行清查核实,界定资产权属,明确产权关系,搞好产权登记,建立动态资产台帐,每半年将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二是把好处置关。处置集体闲置的存量资产,村委会首先要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党员和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按会议决议向镇申请报批。三是把好招标关。对资产标的额在5000元以上的,一律交由镇农村综合招投标服务中心进行公开竞价处置。四是把好公示关。对处置资产所得和用途及时向村民进行公示,资产租赁、入股等收益每季度向村民进行公示。

三是用活“三权”,确保资源有序流转。在资源管理上,该镇按照“所有权不变、承包权稳定、经营权放活”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与开发增值相结合,做到管而不死,管出效益。笋峪村600亩集体山场长期无人管理,盗伐现象严重,村两委决定将其对外发包,村民代表议标为5.5万元,通过公开竞标,承包费提高到了8万元,通过竞标为村集体净增收入2.5万元。

(三)强化过程监督,实行防范管理

实践中,该镇坚持实行防范在前、全程跟踪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

一是坚持全过程的“中心”监控。农村“三资”管理,重点在资金监管,为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管,该镇于2007年7月建立了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村级只设财务报账员,村级财务全部委托会计服务中心集中监管,使该镇农村财务管理得到逐步规范; 2008年10月在此基础上成立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制定完善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中心的职能进一步扩大,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监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村级开支的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村集体日常小额支出实行了备用金制度;一次性超过备用金的大额资金开支,履行了村级民主管理、向服务中心申报审批程序。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农村干部用钱的“铁将军”。

二是坚持多层次的群众监督。重点落实了“四项制度”:第一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实行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制;第二是民主理财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核一次,每年年终对村级资产资源等实物进行清查,并将清查结果进行公示;第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各村在做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前,事先公开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并在事后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第四是民主理财回访制度。镇纪委和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领导小组随机随时抽查各村民主理财开展情况,对民主理财走过场、弄虚作假的村进行警告批评。通过民主理财,赋予了群众的知情权、落实了群众的参与权、实现了群众的决策权、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使民主理财真正成为农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整容镜”。

三是坚持全方位的部门审计。建立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之初,该镇由镇纪委、财政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专门就全镇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审计工作做出了部署。第一是强化以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审计。第二是强化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第三是强化专项资金审计。对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惠农强农资金等专项资金由各职能部门配合“三资”代理中心负责进行审计。

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实践,该镇两个中心的运行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显示出了良好效果。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成立至今,累计代管村级收支达3206万元,审减不合理支出47.40万元,查处财务违纪案件6起,查处违纪人员6人,其中2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涉及违纪金额23万元,其中属贪污的2.15万元已全部退赔到位;完成农村集体资源处置事项25件,达成交易总额155.7万元(标的额125.9万元),为集体增收29.8万元;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10件(内部议定额534.40万元),中标金额483.80万元,为集体减支50.6万元。

谷城县农经局罗韶斌供稿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8

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四点,教育局在三楼会议室紧急召开安全整治工作会议,各教办主任和县直学校校长参加。教育局局长梁亚民亲自主持会议,副县长游万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首先对十月十七日下午发生在城内完小的“学生家长殴打学生”事件进行了通报。会议指出,尽管当事人孟萍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但是此次事件的性质十分严重,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学校当局和教育主管部门表示一定会密切协助相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严肃的处理。会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集中开展一次彻底的安全整治工作。一是要迅速组织一次彻底的全面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二是要尽快分析查找现有安全工作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具体管理工作衔接上存在的断层,制定出台更加完善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定岗定责,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四是学校校长要做好学校安全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安全问题积累乃至扩大,真正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严防各类校园安全事件发生。

副县长游万强要求,各基层学校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强化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抓好各类安全宣传教育

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篇9

是经历, 让自己臻于沉稳

2004年10月, 朱洪芳接受了中共汝城县委、县政府的任命, 走马上任汝城县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是他第二次到汝城县一中工作。所不同的是, 这次回到一中, 他不再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 而是以一名领导者的身份。

1987年9月, 由于教学工作出色, 朱洪芳从一所乡镇中学调入汝城县一中工作。在一中工作期间, 他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赢得了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信赖。他由一名普通教师开始涉足学校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汝城县一中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职务。

1994年9月, 县委、县政府任命他为汝城县五中副校长, 1995年8月调任汝城县三中担任副校长, 1998年8月任汝城县二中副校长, 1999年8月开始担任汝城县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职务。

在汝城县二中担任校长期间, 他立足学校实际, 争取上级政策, 加速校园建设, 培植教学特色, 很快使二中通过了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他曾戏谑说, 在郴州市所有的省级示范高中校长中, 他的第一学历最低。但十几年的学校管理工作, 特别是在汝城县一中担任校长职务以来, 朱洪芳在推动学校理性发展的同时, 也为自身积攒了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

是博览, 让智者趋于丰富

教师, 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 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同样, 一个好读书的校长, 势必会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学生去读书, 读好书, 也一定能带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地创造辉煌的成绩。朱洪芳喜欢读书, 喜欢读教育名家经典, 读有个性化的书, 读专业理论书。他说他最喜欢读的书是《于丹〈论语〉解读》, 现在都已经是读第二遍了。他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 很有思想。其实大家都知道, 与其说是于丹写得好, 倒不如说是论语中的许许多多的教育思想在深深地吸引着他, 只不过是于丹的解读更容易使自己接受, 更容易将它用于实际操作中。他的心灵在与孔子等大师进行激情碰撞时产生了鲜活的思维, 他将儒家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 形成了自己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 为有效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厚重的理论基础。

是精神, 让教者乐于执着

我们都知道,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和兴旺的关键因素。到一中上任后, 摆在朱洪芳前面的是学校混乱的管理、慵懒的作风、离散的人心, 三分之二的骨干教师外流。面对这种现状, 朱洪芳没有气馁。他深入接触学校其他领导, 深入各大小办公室, 深入教师, 深入学生, 了解分析情况, 找出问题根源。他认为, 汝城县一中出现这些状况主要是学校缺乏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由于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得许多教师无所适从, 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有奔头。朱洪芳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在教师中树立起一种精神, 让精神来统领教师的各种行为。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在教师中大力倡导“教师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 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中人精神。在这种主体精神的感召下, 广大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工作面貌, 内在活力、教育教学热情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了, 老师们一心扑在工作上, 成天泡在办公室里, 一股脚踏实地、勤教乐导的风气已经形成, 一个充满生机、爱岗敬业的团队已经出现;在这种主体精神的感召下, 广大教师奋力争先, 短短的3年时间里, 就有一位教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一位教师评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 近20名教师被确定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获得县级奖励的教师达150多人次。

是内涵, 让研究见于品位

学校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后, 朱洪芳又把目光放在了学校持续、稳定、内涵发展的道路上。他认为,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 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研究集体, 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正是源于这样认识, 他提出了以创建研究型学校为目标的学校发展新思路:通过创设研究型的课程, 造就研究型的教师, 培养研究型的学生, 构建研究型的文化, 为学生获得不断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在他的倡导下, 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做课题, 激励和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学校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2006年, 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首批通过的78个课题中, 汝城县一中占据了2个。与此同时, 他要求广大教师在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时, 将研究的成果上升为理论, 编写出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目前, 已有多册校本教材正式编辑出版。这些校本教材, 强化了教师的人本思想, 突出了教师的独立见解, 针对性强, 实用性好, 师生使用反应良好。这项工作也走在了郴州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前列。

是前瞻, 让特色产于校园

与朱洪芳交往的人都了解, 他的思维总是有些超乎想像, 他的言语总是有些耳目一新, 他的行为总是有些与众不同。体现在学校管理上, 那就是他总是能提出一些常人难以想像得到的方法、点子, 并努力付诸实践, 想方设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他深感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价的落实是个大难题, 于是, 他在郴州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甚至在全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率先成立了督查室, 对学校的校务和教学进行督查, 督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估处室、年级、教职工的重要依据。通过督查, 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 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学校督查工作的开展, 也得到了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组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成为2006年汝城县一中接受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获得优秀等次的一大亮点。

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问题上, 朱洪芳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就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 而应该采取措施积极的行动。一个校长如果只把目光放在优秀层面的学生身上, 注定是要失败的。他发现不少的学困生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都有特长, 于是他要求学校各年级广泛发动这些学生参加音乐、体育、美术特长培训, 并强调规模经营, 注重突出实效。这一举措, 通过专业培训和个性发展来转移学生注意, 拓宽了对这些学生的管理面, 较好地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也壮大了学校本科上线队伍。

是定位, 让学校立于多赢

一所学校要生存发展, 首要问题是教学质量。毋庸讳言, 一所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的体现主要是高考。这是一项关涉千家万户的工程, 这是师生选择工作和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朱洪芳到县一中担任校长后, 提出了3年内在高考中重树汝城县一中形象的努力目标。3年来, 他带领学校一班子人和全体高三教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科学管理、苦练内功, 高考好戏连台。高考的优异成绩, 奠定了汝城一中和汝城教育在全市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吸引了省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目光, 仅是2007年下学期, 就有28所学校前来参观、交流, 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各种会议上作为典型发言进行推介, 《郴州日报》、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汝城县一中的办学业绩进行了专题报道或专访。学校的良性发展, 有效扼制了学校优秀教师和县内优秀学生外流的现象, 并出现了外流教师和在县外求学的高中学生倒流的良好局面。

是本色, 让自身甘于清廉

朱洪芳说过,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 能够有今天的待遇和地位已经是心满意足了。从一般教师到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他始终坚持原则, 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自觉带头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到一中担任校长后, 为了缩小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的差距, 他自觉调低自己的结构工资, 在县政府审定标准的基础上调低600元, 在他的影响下领导班子成员的结构工资也人平降低300元;担任校长多年, 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亲戚, 也从未为配偶、子女、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 切实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在担任校长职务的9年多的时间里, 他退还或上交的红包礼金就有10余万元。学校每年计划外招生300多人, 他将收费公开化、程序化, 实施“阳光招生”, 不拿学校的利益徇私情。

在用人问题上, 朱洪芳同志任人唯贤, 坚决抵制用人不正之风。几年来, 学校引进、选聘了几十名教师, 全部都由县人事局、县教育局出台选调方案, 按照公开、公平考核的原则, 择优录用。

他到汝城县一中任现职以来, 学校从未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的案件。

父亲说, 他是大山的儿子;领导说, 他是教育的骄子;师生说, 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孔子······

霍城县2012两基汇报材料 篇10

提高工作

霍城县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二月

霍城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汇报材料

(2012年12月)

近年来,霍城县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两基”作为“科教兴县”的奠基石,把教育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统一思想,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切实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科教兴县”的进程。现将霍城县2012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霍城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5720平方公里,总人口30.4514万人,有汉、维、哈、回、蒙古、锡伯等29个民族成份,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少数民族占69.14%。全县辖5乡5镇2场1中心,共有75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全县中小学校70所(含霍尔果斯口岸学校),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49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校园占地面积226.24万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81619平方米,小学146504平方米(含教学点)。在校生34626人(其中小学生24815名,初中生9751名),教职工总数3154人,其中小学教职工2128人,专任教师1720人;初中教职工1026人,其中专任教师878人。学前双语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6203人。

二、“两基”工作指标完成情况:(2012-2013学年):

(一)、普及程度巩固提升。

1、C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4%。

2、C2初中阶段入学率: 101.86%。

3、C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83.2%

4、C4小学生辍学率: 0.03%。

5、C5初中生辍学率: 0.44%。

6、C6十五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 99.19%。

7、C7十七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0.98%。

8、C8十五周岁人口中文盲率: 0。

(二)、师资水平逐年提高。

9、C9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 99.53%。

10、C10初中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99.32%。

11、C11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12、C1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13、C13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

14、C14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15、C15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100%。

16、C16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率:100%。

(三)、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四)、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五)、学校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六)、扫盲工作卓有成效。

17、青壮年非文盲率: 99.73%。

18、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 100%。

19、复盲率: 0%。20、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

21、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面: 94.19%。经自查自评,以上21项刚性指标在2012-2013学年均达到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标准,其余39项指标都有较大提高。

三、“两基”工作的成效及主要做法 “两基”工作自开展以来,我县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自加压力,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推进力量,以“两基”工作统揽教育事业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水平。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自2009年“两基”工作通过“国检”和自治州复验后,仍始终在“两基”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两基”队伍不散,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使全县教育工作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向“义务教育标准化”、“ 义务教育均衡化”迈进。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两基”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将向“义务教育标准化”、“ 义务教育均衡化”迈进的工作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委常委王进健书记在今年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提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教育强县为目标,推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县委政府又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狠抓控辍保学、巩固“两基”成果、加强队伍建设等有关教育的七项做为2013民生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推进,这无不显示出县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为落实县委政府对我县教育的指示,霍城县教育局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以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修订了《霍城县中小学学校工作考评细则》。便于协调教育局各科室的工作职能和指导学校向着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进一步迈进,认真落实各项教育工作各项任务。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坚持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职责清晰、程序严密、要求具体、行为规范、评价科学、奖惩分明、配套完备、运转协调的管理制度体系。

为切实提高教科研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率。霍城县教研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研究并推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考试研究,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2013年霍城县教研室将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真正发挥教研员在引领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教师以及教学思想与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定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围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文章,切实做好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工作、增强教学视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县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教育工作已呈现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2009年通过国检后,在县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一直保持了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减。近两年积极争取教育工程项目(“双语”幼儿园、校舍安全、校舍维修、初中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及食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等),中央、自治区、县本级累计投入资金达2亿余元。生均教育业费和公用经费做到了逐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人民教育基金做到了应征尽征,转移支付资金能按规定比例拨付教育使用。学校公用经费、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能按照自治区要求及时拨付到校并合理使用,无克扣挪用现象。严格

落实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校财局管”规定,教育核算中心充分发挥了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作用。财政部门能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在经费拨付、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县重视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以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县教研中心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养工作。要求教研员通过各种形式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研带训。同时,关注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校本培训工作作为每次检查指导的重点。在考核中将校本培训工作具体化,以规范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我县充分发挥援疆优势,邀请江阴市专家教授和优秀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托“千百万”人才工程,先后共选派两批80余名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无锡、江阴市对口学校学习锻炼。通过采用挂职学习、拜师学艺、专家讲学、轮岗交流、选送进修、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了学校领导、教师进修培训,不断加快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一年来,共有494名教师完成第四轮继续教育培训;组织46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疆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组织125名少数民族教师参加了MHK(汉语水平)考试。分两次共选派了181人参加了各类自治区级骨干班主任培训。

狠抓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在开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重视学校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的系统工程来抓,以开展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有机地统一于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认真落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小学管理常规(试行)》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视音、体、美、国防和健康教育,各学校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绘画、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是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和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发挥好教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汉语教学研讨会、送课下乡、同课异构、说课大赛等),加强教师的交流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四是通过开展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德育达标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狠抓落实,我县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四)依法治校,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果

2012年依法治校工作与“六五”普法工作相结合,以“法制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引导和促进师生学法、守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

一是认真组织学法,提高师德水平。做好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证教师知法守法用法,本年度各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在平时政治学习中,进一步充实法律法规与党的各项重大决策的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发挥橱窗与黑板报的作用,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法律知识,好人好事;利用升旗仪式渗透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守纪守法意识;利用讲座,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辅导,交流学生表现,增强教育合力;三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挖掘思品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渗透。上好班队会,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宪法法律宣传月、安全教育日等开展参观看守所、模拟法庭等法制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五是将廉政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中开展了“诚信教育”承诺书的签订;个别学校还开展“廉洁在我心中,廉洁从我做起”廉政硬笔书法、漫画比赛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廉政漫画、手抄报比赛。另外,学校领导还积极组织教职工进行廉政教育学习,撰写学习笔记。

本年度我县八所学校申报了全国“十二五”德育的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现已成功获得批准立项。在

10月底的“十二五”课题成果申报中,我试验区推荐的56位实验教师分别以论文、案例和课堂实录的形式荣获一、二、三等奖,霍城县实验区被评为“先进实验区”、霍城县第一小学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县一小马军政校长评为“先进校长”,县一小闫玉芳、濮玉芳、赵晓芳三位老师分别评为“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另外我县九所学校还积极申报了自治区级“十二五”德育课题《现代家校合作整体改革实践研究》,2012年10月12日—14日,教育局组织9所课题学校的学校校长及课题负责人赴乌鲁木齐参加了自治区中小学德育科研工作会议,并被新疆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评为“十一五”期间德育科研活动先进集体。会议期间,通过学习交流,各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意义和方法,(五)加大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

按照一切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努力形成均衡发展、合理竞争的教育发展新格局。2012年,通过摸底,县教育局加大薄弱学校的治理,推行强校带弱校“捆绑式”发展。注重改善偏远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全县办学水平整体提高,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霍城县城镇教师赴农村贫困乡镇学校支教工作实施方案》选派一定数量的城镇学校教师到边远乡镇学校支教,以弥补农村边远学校师资不足问题。并通过建立传帮带机制建设,加强相互交流、学习,提升边远学校教师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设置方案》,不断探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办法和途径,积极推进与学前教育相适应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做好小学和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半脱产、进入汉语授课学校跟班学习,并利用寒暑假在岗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努力,部分薄弱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全县的民语学校教学质量也在稳步的提升。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截止2012年,全县开设幼儿园80所(其中双语幼儿园50所,非双语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7所),自治区项目双语幼儿园50所,其中29所2011年投入使用,21所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全县在园幼儿总数10441人,入园率达92.7℅,其中公办幼儿园幼儿数7367人(双语幼儿园数6203人),民办幼儿园幼儿数3074人,已开设学前双语教学班191个,双语教师216名,其中在编179人。学前双语教育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2012年分两批配备保育员213名,每人月工资约1000元,由县财政支付。

(2)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全县13个乡镇场除三宫乡、良繁场和伊车乡外,其他乡镇及县直民语学校均已开设了双语班,共28所学校。中小学双语共183个(其中小学147个班、初中27个班、高中9个班)。全县双语班学生数5115名(其中小学3883名,初中851名、高中381名)。全县名考汉学生数6609名(其中小学4945名、初中1350名、高中314名),全县接受双语教育学生(含名考汉学生)总计为11724名,占全县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67.6%(全县少数民族学生17355名,含名考汉学生),普及率逐年在提高。

(3)营造氛围,积极引导,精心打造双语教学环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学校,调研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解决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对抓好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全县双语教学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对双语教育教学扶持经费逐年增加,双语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大规模展开,双语教育尤其学前双语的各项工作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全县上下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共识。

通过新闻媒体、公益性宣传活动,向各族群众宣讲开展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加大了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同时,注重营造校园双语教育环境,使每一所幼儿园、每一所学校都透出浓郁的双语教育氛围,让孩子们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的熏陶。

(4)加强双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双语办学条件。一是加强双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初,县委、县政府自筹资金82.65万元,改造了2009和2010年29所双语幼儿园卫生间的上下水管道和渗坑,2012下半年又自筹资金上百万元完成了2011年21所新建幼儿园的辅助设施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对双语教育的组织领导,加大民汉合校工作,先后启动并完成了水定镇、芦草

沟镇等5个乡镇的民汉合校工作。2012年又充分利用援疆优势,规划易地新建一所民汉合校将县四中和县五中合并,现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

(七)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牢固树立“集中精力抓发展、综合整治抓安全、强化教育保稳定”的思路,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到了安全目标明确、责任制度落实、督查整改到位、平安稳定常抓。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了学校技防设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安全保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师生创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八)抓好两个重点,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随着“两基”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新形势下“控辍”和“扫盲”工作特点,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注辍学生家庭自身困难、关注脱盲人员发展创业的角度,探讨转变工作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1、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由于我县地处边疆,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农村初中普及程度指标还比较脆弱,仍然存在着学生辍学和辍学生返校后稳定性差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热县长上任伊始便召开了全县控辍保学工作会议,并与县教育督导室专家一起下到全县75个村组、16个居委会进、各个学校进行走访研究,通过与各基层村组居委会负责人、家长、辍学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到辍学的原因,出台了《关于印发霍城县中小学控辍保学暂行规定的通知》、《霍城县中小学控辍保学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和教育系统的“双线控辍承包责任制”,将控辍效果与考核奖惩挂钩。坚持教改控辍,扶贫控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遏制中小学辍学现象蔓延态势,部分初中辍学学生又来到了霍城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职业技术学习,学习一技之长。

2、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县委、政府重视扫盲巩固提高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规划和方案,成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扫盲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出

台了《霍城县扫盲工作安排意见》,层层签订扫盲巩固提高工作责任书,采取“责任落实到人,跟踪监控,定期检查评估”等措施,以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为载体,不断加强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广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专家讲座”、“阳光工程”等活动。近三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5607人,培训面达94.19%。2011年脱盲巩固提高人数222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73%,比2010年提高了0.05%。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1、部分学科专业技术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缺乏,尚存在结构性缺编现象。尤其双语师资缺乏,数量不足。虽然县委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地从社会招聘了大量的教师,但部分农村学校仍然存大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动大的现象。

2、由于我县财力有限,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乡、村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学校标准化建设还未达标,择校、择班、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较大。

五、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明确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奋斗目标。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高考、中考质量三年内达到全州中游水平、五年内达到全州中上游水平;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差距显著缩小,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

2、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坚持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职责清晰、程序严密、要求具体、行为规范、评价科学、奖惩分明、配套完备、运转协调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理顺政校关系,增强学校活力。坚持严格管理,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管理全覆盖。坚持依法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使各项管理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滥用职权乱作为。

上一篇:澳门特别行政区岩土工程师考试心得体会考试技巧重点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