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2024-06-06

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精选10篇)

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篇1

【战地日记】我是党员,我必须站在那儿

“你安心工作,我和宝宝是你的大后方!”曾恺,湖北省武汉青山海事处天兴洲海巡执法大队青年党员

越是艰险越向前!作为武汉青山海事处天兴洲海巡执法大队的青年党员,曾恺时刻牵挂着家中怀孕的妻子,但是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疫情暴发以来,他和另外两名党员同事一直坚守在一线。

曾恺所在的辖区,既有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库装卸作业区,又有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燃油进出口作业区。现阶段,这将为武汉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提供重要物资原料。因此在坚持长江水上春运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背景下,全力保障重要物质水路运输安全畅通,就是辖区监管工作的重心之一。

1月29日,他们成功保障了一艘运载8000吨煤炭的船舶安全靠泊安康装卸码头。“这可是疫区建造医院的重要保障物资。”曾恺介绍说。本打算春节和家人团聚的他,因为疫情的突然暴发,自愿坚守岗位至今。减少交接班对别人的风险,却增加了自己现场监管及宣传抗疫的频次。由于船员常年在船,难以在疫情暴发时获取防护用品,曾恺和他的队友们便给船员送去口罩等防护用品。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也知道此时的船员最需要他们的帮助。

“你安心工作,我和宝宝是你的大后方!”妻子一直很支持曾恺的工作,作为丈夫,曾恺的心里既是满满的感动,更平添了一份坚定!

“我一定要早点到岗”

李洁,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员

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多,刚在家过完除夕的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员李洁梳洗完毕,没舍得叫醒家人跟他们道别,便启程驱车近200公里赶回南昌值班。车窗外是黑漆漆的夜和淅沥沥的雨,如此特殊的过年方式对她来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根据值班室今年春节排班安排,她要大年初一上行政班,原本早上九点之前赶到即可,但作为党员和值班室骨干力量的她清楚得知道,今年春运是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并网切换后的首个春运,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值班室工作任务比往年更重、工作事项更多、承担的责任更大。“我一定要早点到岗做好准备,不能丝毫懈怠,这样工作才不会出偏差,其他同事们也可以早点回家团聚。”李洁年三十的年夜饭上这样跟家人说到。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应急指挥中心承担了省交通运输厅日常值班值守和恶劣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应急值守工作,实行7_24小时五班三运转的值班制度,通过应急指挥大厅内接入的各项系统,对全省交通运输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预警,并对行业内突发事件信息和路况信息进行上传下达。

今年值班室人员新人较多、形势又特殊,为了更好的投入值班工作,李洁原本春节假期的订婚、拜年行程全部取消。春运以来,她已累计值班160多个小时。说到家人,李洁愧疚起来,她说:“我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去外婆家拜年了。有时候连轴上晚班,家人怕我一个人开车不安全,爸爸、弟弟、男朋友轮流接送我上下班。真的很感恩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是党员,我必须站在那儿!”

郑牧牧,信阳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处机动执法大队二中队队长

“爸,原谅儿子的不孝吧!我是队长,又是党员,疫情凶猛,我必须站在那儿呀!”郑牧牧长跪在父亲灵前,任热泪奔涌。

1月27日,正月初三,下午15时许,已经连续在沪陕高速羊山新区站疫情防控卡点上值守了三天,正在引导下站车辆排队接受检测的郑牧牧,突然接到家人电话:父亲突发脑梗塞,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放下电话,看着高速出口处车辆排起的长龙,郑牧牧一声没吭,强忍心中的悲痛,继续指挥引导车辆和人员,直到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出站车流量渐渐变少,轮岗人员到位后,他才急匆匆离去。

信阳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信阳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处已累计派出交通执法人员410余人次,在配合公安、交警、卫健等部门,对过往车辆实行疫情管控的同时,还在中心城区严厉查处打击客运违法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用实际行动护佑着万千信阳人的安康。

“我很好,你多保重。”

齐明辉,河南高发公司郑州分公司惠济站站长

本该阖家团圆共度佳节之时,齐明辉和他的妻子罗芳毅然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奔赴不同的“战场”,目的只有一个,战胜共同的敌人——新型冠状病毒。

出生于1981年的齐明辉,履历表中有一个普通人难有的经历,那就是17岁就参加了98抗洪抢险,而他当时奋斗的地方,就是在湖北。抗洪一线的经历,塑造了他勇敢坚韧的性格,也使得他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总能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其实这次并不是他们夫妻二人第一次并肩作战。非典时,他们二人正在热恋,却不约而同冲在疫情最前面,虽然受限于当时防控工作需要和网络并不发达,两人无法经常见面,但非典期间两人在各自岗位上的突出表现,加速了感情的培养。非典过后,齐明辉和罗芳组成了家庭,由“战友”变成了夫妻。用他们的话说,“非典考验了人品,这个人,我认定了!”

这次发生在湖北省的疫情,紧紧牵动着齐明辉夫妇的心,每天密切关注着相关信息。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日趋严峻的形势,妻子罗芳主动报名奔赴武汉战线,投身到医护一线。齐明辉作为高速人,结合抗洪和非典期间的经验,考虑到此时正值春运,车流量大,高速收费站必将是阻断疫情蔓延的城市第一道防线,他工作的惠济站是进入郑州的重要站点,阻断疫情,义不容辞。因此,齐明辉毅然返回站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带领党员干部们,投身疫情狙击战中。

工作期间,他带领人员帮助河南省“蓝天”救援队紧急搬运总重10吨的84原液运往武汉疫区,帮助河南医药器材公司搬运二十台呼吸机运送到湖北鄂州定点防治医院。同时齐明辉站长的妻子罗芳也是日夜不停,奋战在医院的疫情一线,两人的时间总是对不上,已经一周没有通过电话了,仅有的联系,是微信里延迟看到的“我很好,你多保重。”“加油!”的文字沟通。时隔,跨越地理位置,夫妻二人再次成为同一战线的战友。再到樱花灿烂时,我们相约武汉!

“我想回一线!”

金永春,原丽水高速路政大队中队长金永春

“领导,我申请调回中队参加一线防疫工作。”老党员金永春在微信工作群中发出的一句话,给连续一线作战的高速路政员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大大鼓舞了士气。

曾任丽水高速路政大队中队长的金永春,是一名多年在职的队员,疫情当前,他展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申请调回中队参与一线防疫工作。

在外人看来,放弃现有岗位回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对于一线公路人来说,这是个无比正确和理所应当的决定,因为使命在肩,责任使然。

1月30日,补岗到二中队的金永春,连夜赶往海口收费站参与执勤工作。大年初六的侨乡青田,车流量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数字,因工作的职责需要,路政员必须要与往来车辆、陌生人群接触、对话,这些都是这个“逆行者”英雄决定背后必须面对的无数个危险又繁琐的日常。

体温监测、疏导车流、一忙就到了后半夜。在凌晨三点、气温零下六度的高速路口,队友为老金拍下一张夜色中执勤的照片,队友忍不住问老金,“非要把自己搞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你老婆不怪你吗?”

老金紧绷的表情中流露出了笑容,“最让我骄傲的就是,我的家人们都支持我的决定!”

是的,这是交通人的使命,也是交通人身后千万个家庭共同的决定!

【战地日记】此战不胜不退休——战“疫”中的铁路人

请完公休就能退休了,可她偏不

“妈,2月20号您就退休了。请个公休假吧,休完假就退休,上车可是太冒险了。”1月28日一早,南宁客运段上海一队T77/78次列车广播员陈丽戎准备出乘时,女儿担心地说。

陈丽戎一直没说话,她默默整理好行囊,穿上制服,镜子里映出她倔强的身影。

出门前,她戴上口罩,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你妈我,上世纪80年代入路,乘务干了33年。1988年洪灾,我没怕过;雪灾、地震,没请过一天假。20‘非典’,穿着防护服也照样干活。现在,也没什么好怕的,我会保护好自己。”

“各位旅客朋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请佩戴好口罩,勤洗手。”10时许,T78次列车准时从南宁站驶出,陈丽戎在车厢里播放防疫知识。

每逢列车停靠大站,陈丽戎主动与班组骨干一起走进车厢,向旅客宣传防疫知识。

“小妹,吃水果前一定洗手,别直接用手拿食物哦。”“阿姨,口罩上端的金属条您再用力摁一摁,得贴紧鼻子,病毒才不会跑进来。”一节26米的车厢,陈丽戎居然走了整整10分钟。她一路细心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自己却顾不上喝一口水。

广播间隙,陈丽戎加入到消毒队伍中,勾兑、装壶、喷洒、擦拭……寒冬时节,她竟忙得浑身是汗,双手也被消毒液泡得皱巴巴的。同事不忍看她一把年纪还如此辛苦,纷纷劝她去休息。她摆摆手,“我可是老党员了,这关键时刻,哪能下火线呀。”说完又投入消毒工作中去了。

关键时刻,他站好最后一班岗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按顺序验票进站。”2月4日,在大连站实名制验票口,一位身穿白色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口罩的客运员,认真核验每一名旅客的票证信息。

这名客运员名叫孙茂杰,2月12日就要退休了。今年春运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运,而他早早就向组织提出申请,要到最为繁忙的实名制验票岗位站好最后一班岗。

疫情袭来,孙茂杰的亲朋好友都劝他找个轻松安全的岗位,然后平平安安退休,可孙茂杰却坚定地说:“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不能退。抗击疫情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人,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我抗击过非典疫情,有经验。”

在实名制验票岗位,每天与数以千计的旅客近距离接触,面临着风险。孙茂杰在工作中严上加严、细上加细,他常常一边验票,一边提醒旅客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验票过程中,有些旅客因操作不当,无法一次通过自动检票闸机;有些旅客身份证失效,需要提供其他有效证件……孙茂杰耐心细致解释,给予旅客帮助。春运以来,经过他手验过的票达到上万张,没有出过一次错。

“快要退休的孙师傅都能冲在最前面,我们没理由退缩。”车站职工被孙茂杰的精神感动,纷纷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无论远近,都伴着她深深的爱

刘丽,昆明站售票车间售票员,还有几个月,她就要退休了。和班组其他同事不同,刘丽的岗位不在售票窗口里,而是来回穿梭在车站广场上的自助售票区,负责引导旅客使用自助售取票机办理业务。少了一层玻璃窗的遮挡,刘丽和旅客的接触更加直接和频繁。

2月1日凌晨,自助售票区刚开门,刘丽就来到了岗位上。他接过旅客的身份证点击取票机屏幕上的按键,帮助旅客取出车票。见到有些旅客口罩戴的有些松,刘丽会用自己的口罩做示范,提醒他们捏紧口罩上的金属部分,嘱咐他们上车后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

刘丽说,年非典期间,她在客运段负责值乘前往北京的列车,防疫经验丰富,所以主动请求值守这个离旅客更近的岗位。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昆明站很多方向列车已经停运,客流虽然降了下来,但刘丽却依然忙碌。在进站口,旅客通过红外测温仪,有序进行体温测量,她经常协助值班干部把体温异常的旅客带到医疗点进行复查。

“我也算是战‘疫’老兵了,能在退休前为疫情防控尽点力,我很高兴。”刘丽说。

上班时,刘丽主动走近旅客;下班后,她却主动“疏远”家人,家人都非常理解她,他们深知,走近旅客是爱,“疏远”家人也是爱,无论远近,都伴着刘丽深深的爱。

消毒队的59岁共产党员

疫情发生以来,恒诺房建生活段59岁的共产党员李建川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春节临近,李建川将行动不便的老母亲托付给妻子照顾,主动请缨支援旅客列车消毒工作。就在他奔赴防疫一线时,他的脚踝处痛风旧疾又发作了,但他每日强忍疼痛与工友们一起对旅客列车进行消毒。

工友们都劝他:“老李,注意身体啊。”可他却笑着说:“我这都是小事,现在,就是咱共产党员往前冲的关键时刻。我们虽是后勤单位,但在关键时刻可不能落后呀。”

老李自加入消毒队后,就一直没回过家。消毒队每天从13点作业至23点,作业时长11个小时,要对终到的10对旅客列车116辆编组车进行彻底消毒。

每次消毒时,李建川都强忍着脚踝疼,背上5公斤的消毒喷壶,摸高爬低上千次,以便将消毒剂喷洒到每节车厢顶部、床铺下等每个角落。

一趟下来,汗水常常浸湿了全身衣物,护目镜内产生的水汽蛰得眼睛又痛又痒。在紧张作业间隔,老李会偷偷吃一粒止疼片。“老李,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工友韩喜春说。

“客运老兵”投身特殊战役

宝成铁路徽县火车站建于1956年,辐射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成县、西和县境内十几个乡镇,是当地近50万人出行的门户。

龚建是车站客运领班,再过4个月他将年满60周岁,今年春运是他的最后一个春运。

春运前夕,考虑到龚建年纪大了,同在铁路工作的儿子又远在宝鸡,车站领导特批他休了几天假,回宝鸡和儿子一家过年团圆。不曾想,龚师傅却说:“工作了一辈子,关键时刻咋能从我这里掉链子呢?”

疫情肆虐,毫无惧色,他一肩挑起环境卫生员的职责,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客运班组病毒防控工作,同时带领党团员、青年职工奋战在春运一线,尽心尽力服务旅客出行。有年轻职工问他,“龚叔,您怕不怕?”

“我是个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阻击战,我不带头谁带头?别看我马上退休,可咱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龚师傅挺直了腰板说。

冲锋在前,阻击疫情有我在

登记信息、检票放行、接送列车……1月29日,哈密站客运值班员付江华身穿防护服在检票作业。连日来,他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有一年,付江华就要退休了。

“综控室,D8812次列车接近。”“D8812次列车长,哈密站呼叫。” 站台上的付江华忙碌着,她同往常一样执行作业标准,不遗漏任何一道作业程序。付江华也不断地提醒列车长和客运员们做好自身防护。又有列车准备放行检票了,付江华来到人工检票口,她说:“人工检票口离旅客最近,还是我来吧。”

今年冬天,哈密特别冷,春节期间达到了零下21摄氏度,连续下了好几天雪。付江华一个班要上24小时,接90多趟旅客列车,任务十分繁重。

“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旅客的理解支持,一声谢谢让我们感到很满足。”付江华说,“在疫情面前,我身边的同事没有一个人退缩,令我非常感动。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同事和旅客。”

【战地日记】“对不起孩子,我必须回村!”

宋瑞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河南信阳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1月24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代表,宋瑞受邀参加了鼠年春晚郑州分会场的演出。

1月25日,大年初一,宋瑞坐上高铁到珠海和一家人团聚。驻村多年,她终于完成和女儿四年前的约定:一起过年。

可是,从初一开始,看着新闻播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断扩大。宋瑞的心越发沉重,不停地与村干部打电话、微信沟通,密切关注村里情况。全村有三四十人从武汉回村过年,信阳离武汉仅200公里,必须严防死守。

初二疫情仍在发展。

初三全国又有新增病例。河南信阳等地已经被列为疫情重点城市,严密防控。

随着疫情的发展,她却将返程票三次改签、退改、重买,只为早一天回到村里。

以下为她的抗疫手记——

1月29日。

我终于鼓足勇气告诉女儿:我得回村!

女儿说:“妈,您疯了!盼了四年,您刚来就要走?!信阳离武汉最近,是重灾区,是河南省发病率最高的城市。春节假期延长到2月2日了,我给您订好2月1日初八的票,不耽误您回去上班。”

昨天看新闻,疫情还在发展,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地已被列入危险区。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召唤!我必须马上回村!我心急如焚!说服女儿终于同意改签1月30日初六返程机票。

初四看新闻,疫情还在发展。我心急如焚,必须马上回村!于是我退掉机票,又订了1月29日初五珠海直达信阳的高铁票。,

刚到珠海高铁站,弟弟宋辉打来电话劝告。接着又发来微信——

10:06,收到女儿发来的微信:“路上您口罩别摘啊,信阳都是高危地区了,您千万要注意啊!”

“我是党员,我是弯柳树村乡亲们的第一书记,正是因为危险,所以我才必须风雨无阻回村。请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感谢家人亲人们的理解!”

女儿:“那您也是妈妈,也是姥姥。”

我的眼泪长流不止……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主战场。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像宋瑞一样的投身一线的力量,坚信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但有生死的硬仗!

【战地日记】在生死赛跑中,忘记什么是害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长江航运线上有这样一群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走在最前线,为了人民的健康义无反顾,成为最坚定的“逆行者”。他们挺身而出、扎实工作、执着坚守,以担当与实干诠释着初心使命,以拼搏与奉献扛起了一面“抗疫先锋”大旗。

许绿叶:我不能离开 更不能倒下

疫情就像漫卷人间的沙尘暴,来势汹汹。而医生,就像在沙尘暴中顽强生长的绿叶,托起病人生的希望。

“我不能离开,更不能倒下!”年近六旬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专家组组长许绿叶正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

1月9日,医院突然来了一位71岁高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陈某,许绿叶立刻安排给老人拍片检查。看到片子的那一刻,在场的医生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在阅片灯下,患者肺部整个都是感染形成的白色。情况紧急,必须马上上呼吸机。

“我还能不能出去?我还能不能活?”陈某拉着许绿叶的手,泛着泪光的眼睛里满是绝望。

许绿叶坚定地回答道:“你有信心我们就有信心!”

这句话不仅抚慰了病人,也稳住了军心。

然而,谈何容易。目前仍未研发出针对新冠病肺炎的特效药,救治过程只能依靠患者的自愈能力,而对于自愈能力不足的高龄老人来说,还伴随着引发并发症危及生命的可能。

刚入院的前几日,陈某的状态不容乐观,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高烧期。“再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作为团队的主心骨,许绿叶亲自给患者检查、开药,每天对其进行多次监测观察,调整治疗方案。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陈某的状态逐渐好转。

1月24日,大年三十,陈某终于出院了。他和许主任以及她的同事们在大门前合影留念,留下了重生后感恩的泪水。

这世上没有比生命更无价东西了,那一刻,许绿叶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有了回报。转身擦干眼泪,她又继续投身到新的诊治中。

孙莉:“生死赛跑中,连害怕的时间都没了”

大年三十的隔离病区,亮如白昼,医生、护士脚步匆匆,仪器滴滴作响,作为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长江航运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孙莉在这里坚守,已经1个多月了。

她负责的病区比较特殊,是全院医生护士感染组,目前这里除了接受从发热门诊收治的疑似病人,还有4名确诊感染的医护以及13位疑似感染医务人员。

疫情当前,由于防护物资的大量消耗,甚至缺乏,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些出现了咳嗽、乏力等不适,陆续倒下,同时发热病人急速增加,让原本设置的三个病区不堪重负,1月22日,医院隔离病区正式组建。康复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孙莉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承担起这份重任,他们来到内科楼四层,开设了又一个新的肺炎病区。

一大早,交班汇总、分组查房、观察呼吸、监护心电……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大多数家属无法近身照护。忙完这些,孙莉与护士们一道,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准备生活用品、送餐到病房、帮着打开水、服药到口,一刻都没停歇。

下午一点多,忙碌了一上午的孙莉终于有机会喘口气。她端着反复热了几次的盒饭,还没来得及吃上两口,上午送来的一位70岁重症病人血氧突然降低,情况紧急。她放下筷子,戴上口罩就冲了出去。

晚上九点多,孙莉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小孩早已送到爷爷奶奶家,丈夫是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在医院时,两人忙得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回家后,又处于相对隔离状态,说不上一句话。

“病人一波接一波涌进来,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都逼近极限。”孙莉说,虽然经历过非典,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说不害怕是假的。“不过,现在连害怕的时间都没有了,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这是一场生死赛跑。

肖鸣:“请让我去支援前线!”

“请让我去支援前线!”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长江航运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肖鸣再次站了出来。

新年以来,疫情愈发严重了,长江航运总医院老年病科的病房被紧急征用了一部分成为隔离病房。作为资深的老年病医生,肖鸣原本不用参与到这场“战役”,但她清楚,老年人一旦患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会更加危险。

“老年病患需要懂老年病专业的医生参与救治。”肖鸣说。第二天早上7点,医院开放隔离病房前,她向院长郑重提交了请战书。

床位紧缺,病人却一波接一波涌进来。头几天,常常盒饭还没揭开就已经凉透了,双腿肿到下班后必须在办公室坐1个小时才能迈得动,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经常回到家才想起自己一整天没有喝水,被迫在睡前挤出时间喝掉一杯人体必需饮的水量。我必须保证自己不倒下,才能救更多的人。”肖鸣说。

设立在老年病科的肺炎隔离病房,是全院老年肺炎患者的集中诊治区,患者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患者已99岁高龄,是疾病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病房之一。

肾功能衰竭怎么办?心功能衰竭怎么办?高血压患者如何用药?作为老年病专家,肖主任不是正在会诊,就是走在去会诊的路上,甚至连晚上回到家都在与同事电话讨论治疗方案。

“病区里所有病人的听诊,都是肖主任来操作。”一位年轻护士告诉记者。一次又一次把耳朵和脖子都暴露在凶险的病毒中,这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更是对同事们的保护。“肖主任将最大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同事感叹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当被问及是否害怕时,肖鸣坚定地说,“我已经做好随时被隔离的准备。”在肖鸣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好消息接踵而至。目前,他们病区已经有3名患者治愈出院,留院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余波:有一种割舍,是为了让更多人重聚

大年三十,15点34分,长江航运总医院呼吸科病房。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停止了呼吸,一位身着厚重防护服的医生匆匆赶来,在病床前失声痛哭。

“他是余医生爱人的父亲。”一位护士哽咽道。她说的余医生,是长江航运总医院医疗协调组组长余波。

怎能不遗憾?整整7天,将近80个小时同在一个医院,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她和老人真正见面的次数,仅仅四次。

第一次见面,公公因身体不适来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刚刚把老人送进隔离病房门口,余波手中的电话又响了。“去吧去吧,我知道你很忙。再忙也记得吃饭啊!”公公摆摆手,转身就跟随护士进去了。余波看着老人的背影,心就像被抽空似的,很不是滋味儿。

第二次见面,余波正组织专家组给重症患者会诊。

走进公公病房,还没来不及跟老人交谈,旁边急促的喘气声让她停下了脚步。临走时,余医生在护目镜下笑着跟老人挥了挥手,看到老人没有回应,余医生笑着摇摇头,“穿戴这么严实,估计认不出我了,下次走到他面前,近一点就认出了。”想着想着,不经意又转身又走向下一个急需帮助的重症患者去了。

第三次见面,余波同样是组织专家组给重症患者会诊。

1月22日,长江航运总医院组建新的隔离病区。病人蜂拥而至,新腾出来的48个床位转眼就被占满了。“余医生,有几个病人一直处于高烧,情况危急!”经过老人病房门口,她匆匆举起手来打招呼:“爸,我是小余。”老人没有听见,余医生摇摇头,转身默默下定决心,“老人家耳朵听力不好,下次再叫大声点。”

然而,第四次见面,没想到竟是永别。

接到公公病危电话的时候,余波正在发热门诊协调增援医生。“你来呼吸内科一下,爸不行了!”电话那头,丈夫的声音极度克制。短短10分钟路程,她心里冒出了无数个“怎么可能!?”老人的病情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从来没有列入会诊名单里,病症竟然如此凶险!“我原本可以送饭进去的,但我又走到了其它病房,是我不孝啊!”余波几度哽咽。

大年初一,早上7点半。余波又准时坐在了办公桌前,此时此刻,她必须化悲痛为力量。因为,她明白,眼下她和白衣战友们所做的一切,与亲人的割舍,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久别重聚。

【战地日记】为了抗疫情,他把病毒株无偿共享

“今年的团圆饭和年夜饭合二为一了!感谢家人的理解!新年平安,国泰民安!”除夕当天,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以下简称动监所)新检测技术中心负责人丛锋仍坚守在岗位上。他的朋友圈记录下了这一天的繁忙工作状态。

春节期间,丛锋和团队日夜兼程,通过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新型冠状病毒(-nCoV)N蛋白表达菌株。此时,他和动监所毫不犹豫决定,将菌株无偿共享给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校和生物医药公司。

1月10日左右,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交,其中28274—29533位为“N”基因可产生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丛锋说:“N蛋白具有建立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抗体方法的潜力,也可以进一步制备单抗或开展解析该蛋白结构等研究。”

来,动监所默默坚守在公共生物安全的第一线。面对肆虐的疫情,当丛峰团队提出研究N蛋白表达菌株时,动监所为其大开绿灯,全力支持。

经过努力,丛峰团队采用全基因合成的策略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N基因序列,构建了pET28a-N表达质粒,通过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表达菌株。“此研究工作是根据网上公开序列合成获得,属于基础工作。”丛锋说。

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合成和鉴定N蛋白表达菌株需要7—10天时间,如果把此成果共享出来,既可节省紧迫的研发时间,也可节约重复投入的科研经费。”丛锋算了一笔账:N蛋白表达菌株的合成费用大概2000多元,假如以需求量800份计,可节约160万元以上的费用。

N蛋白表达菌株虽不能直接发挥抗疫作用,但它是后续研究的基石。丛锋介绍,比如科研人员可利用该蛋白制备单抗从而做成类似“验孕棒”的快速检测卡,操作简易,这样社区医院、小区门口,甚至普通人自己在家也可检测是否感染了病毒,单抗是后续科研常用的基础原料。

为此,经和所里商量,他们决定无偿共享出此菌株。据了解,这种全国范围“共享”科研成果的方式,以往极少见。科研人员获得可表达蛋白的菌株后,可一直养着,让其不断表达新蛋白,然后当成产品销售。一旦把菌株分享出去,意味着把“种子”给出去,大家都可自主生产,该菌株也失去了商业价值。

不久前,科技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及时汇交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数据、临床病例等。

“在疫情防控中,无论是部里还是省里,尤其钟南山院士作为广东省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组的专家指导组长,他提出‘共享’倡议,要求‘救治为主,科研为辅’。‘共享’该成果,也是疫情之下,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科研人员为国家、科研事业作贡献的一种新方式。”丛锋表示。

“菌株的共享,一方面减少科研人员重复工作,节约宝贵时间,避免重复合成病毒基因序列造成科研经费浪费;另一方面为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早日研发出单抗、血清学诊断试剂等产品提供支持,助力疫病防控。”该所所长黄韧说。

令丛锋备受鼓舞的是,联系菌株的老师,许多也表态愿意共享利用该菌株制备的蛋白、单抗、多抗等产品,“风气已开”。

截至2月10日,国内外,包括加拿大和新加坡等科研院校和生物医药公司已预约超千份,主要用于研发单抗和血清学诊断试剂产品。

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篇2

曾经援藏的陈国玺,又一次站在了前线。不过这一次,他是和爱人并肩作战。

陈国玺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从1月份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开始,他就一直奋战在一线。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他的爱人陈欣也主动申请到发热病区支援。

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确诊病人的3家医院之一,为防止家庭感染,所有上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集中在宾馆住宿,暂时不回家。一个多月来,陈国玺在医院13楼的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而陈欣则在8楼的病房护理患者。两人都是24小时“三班倒”,同处一栋楼却连碰面的机会都很少,只有有时取早餐时能匆匆一见。

目前,肺科医院专门收治重症和危急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而重症监护室又是医院里风险最高也最辛苦的战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需经常翻俯卧位,医护人员必须紧盯陪护。而且,经常在繁忙劳累的夜班后,还要继续上白班处理病例资料。“睡觉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每天挨上床的那一刻感觉很幸福。但疫情防控不等人,救治必须争分夺秒。”陈国玺说。

抗击疫情感人作文素材 篇3

正月初一,寒风凛冽、阴雨绵绵,白鹿洞派出所内勤女民警李莉在辖区高速路口体温监测点已工作了4个小时,腰部传来一阵阵疼痛,腰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她却没有吱一声,坚持对进入辖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宣传防疫知识,中午匆匆吃了一碗方便面,又赶往辖区加油站、公园广场等地开展巡查工作。

夜深人静,她依然坚守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为同事们做好筹集口罩、解决伙食等后勤保障工作。回到家中已是深夜,无人照顾的孩子就已经熟睡了,从除夕到现在,这个春节,李莉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今年已是李莉连续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第25个年头了,从户籍民警到行政内勤,因为长时间使用电脑和久坐,导致她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现在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整理数据资料都是站着的,所里因此特例给她置办了一套立式电脑支架。

作为内勤,她给同事们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站着工作的甜心大姐!”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李莉乐呵呵地向领导请示:“我申请主动参加执勤,因为站着的时间多嘛,我习惯站着工作。”虽然她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她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响应党组织号召,坚守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李莉的女儿今年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本想趁着春节假期好好陪伴孩子,结果遇上了疫情防控特别时期,全局民辅警全部取消休假正常上班,家中年货都是父母帮忙置办的,父母过年的新衣服也没时间购买,陪孩子的时间几乎没有,还得辛苦70多岁的父母帮着照看着。

可懂事的女儿却说:“妈妈的春节不属于我,妈妈的春节属于派出所!她把时间留给了并肩作战的同事;留给了更需要的人民群众;留给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的妈妈是警察,我为我的妈妈感到骄傲!”谈到乖巧懂事的孩子,李莉却一脸愧疚,她说:“不能好好陪孩子的确很遗憾,但为身上的使命,为了肩上的担子,我无怨无悔!”

年初二,马头岭派出所副所长邓业超带领民警段明东在辖区走访摸排时,了解到辖区内兰王庙村下高冲组村民邓某迪,罗某香老两口生活极其困难,无依无靠,且年事已高,身体因病痛已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现在还生活在危房之中。邓某迪罹患老年痴呆,只能靠老伴罗某香照料,罗某香每天还要肩挑担子贩卖小菜维持生计。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邓业超与段明东立马将情况向所长丁力汇报,丁力要求邓业超和民警段明东立刻驱车前往老人家中了解状况。因老人家里住的偏远,未通水泥路,前往老人家中的路程一波三折,路面崎岖、泥泞湿滑,车辆打滑无法爬坡前进,两人决定步行前往老人家中。经过一路打听,终于来到老人家中。见到老人后,邓业超和段明东热情洋溢地给两位老人拜年、聊家常,给老人递上了新年红包,送上了诚挚的问候和祝福,两位老人十分高兴并对马头岭派出所对他们的关心关爱表示了感谢!

2022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 篇4

——题记

“16栋1单元的家人们!下来领饭啦!”她又在小区微信群里发领饭的信息——这已经是我们小区隔离的第十天。我照常下楼,毫不意外再一次看到她的身影。她娇小的身躯在宽大的防护服里竟一点也不违合,她组织好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分发盒饭。登记、弯腰、登记、弯腰……如此重复,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却丝豪掩盖不了她的热情。一栋楼,大概有一百人下来领饭。也就是说,她每天要重复两百次这样的动作。当我们谈笑风生,愉悦地用餐时,她仍在忙忙碌碌;当我们用餐完毕,她才坐在椅子上,轻轻捶着腰……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清爽和宁静,她又忙着给大爷大妈们疏导情绪,告诉大家不要焦虑担忧,要相信政府,配合工作。不管何时,只要我望向窗外,就能看到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这一刻,我的心是踏实的……

小区的杜鹃花开了,红得耀眼,白得纯净,在春风中摇曳着。又一次,我站在医护人员前做核酸。短短的动作,他却做了成千上万遍,娴熟得行云流水。隔着防护面罩,我无意间却看到了他眼底的血丝与疲惫。我的心一紧,对他升起了几分敬意。明明隔着口罩,我却分明感受到他的笑意。我不由地说:“辛苦了,谢谢你们!”他抬起头温和地问:“小朋友,读几年级了?”“七年级!”我微笑着回答。他向我点点头,又忙着给下一个人做核酸检测了。厚厚的防护服,却掩不住他对人们的善意和热情。有这样的人在,不久后,疫情就能好转吧?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隔着口罩交流,似乎感觉关系更疏远了,又好像更近了。邻居们都变得热情起来,谁有困难,大家一起想法子。脸上的笑容好像多了,更真挚了。精神上的思想似乎统一了,所向往的未来貌似也一致了。这家的孩子要上课,那家的老人就去休息,人们就自觉地安静下来。王家要打印资料,李家立马来帮忙;张家没领到物资,周家马上送过来……

风,轻轻地吹,温柔细腻。人们相互鼓励着、扶持着。每个人心里好像都住着一簇小火苗,温暖而热烈。谁敢说,这场疫情封闭了人们的心?

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材料作文 篇5

海口市琼山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单位,自疫情发生以来,提前谋划部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迅速组建89支疫情防控党员应急先锋队、97支党员突击队、87支党员思想工作队。273支“党员+”队伍在245个物业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每栋楼设立党员楼长,广大党员不畏惧、不退缩,擎起党旗,亮出党员身份,佩戴党徽和袖章,冲锋在前,以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防控疫情。

去年9月份成为预备党员的黎经红,在春节假期回到了乐东老家,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后,毅然决定收拾好行李,主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他被派到琼山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我是龙盘村党支部书记梁定忠,麻烦您把车窗摇下,我们测量一下你的体温,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出门要记着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三门坡镇龙盘村党支部书记梁定忠每次在防控卡点检查时,都会佩戴党徽和袖章,并第一时间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

1月28日晚,琼山区接到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后,区疾控中心党员突击队牵头开展流调工作,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判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及疫点区域,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的党员突击队,根据患者行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搜索、追踪、管理,对疫点进行消毒。通过党员突击队的努力,两天内将这起疫情涉及的密切接触者全部追踪到位。

除了党员应急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思想工作队,琼山区还组建党员乡贤护村分队、党员乡音喇叭分队、党员乡情服务分队、党员乡亲逻村分队、党员乡村保洁分队等“五乡”志愿服务工作队,筑牢筑密联防联控战疫防线。

手里攥着一叠宣传资料,身上背着一个播放防疫知识和政策的小音箱,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张夏龙每次下村都会带上这几样“装备”,给乡亲们“喊话”。“通过镇村书记带头+小喇叭广播+驻村工作队的宣传方式,再加上村村通广播乡音循环播放,更容易让群众入脑入心。”张夏龙说,虽然看似“土味”十足,但是这浓郁的“乡音”更加接地气,也更容易引导群众科学、理性认识疫情。

琼山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临时党支部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了“专业心理咨询+乡情安抚”志愿服务。“我们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每天会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线值班,为需要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服务对象提供在线疏导和咨询,缓解他们在面对疫情时的心理困惑,降低他们的心理焦虑和恐慌。”琼山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临时党支部书记黎传统说,除了心理疏导,还为服务对象“跑腿”,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购买书籍、小朋友玩具免费赠送等。

抗击疫情防控肺炎的感人事迹作文 篇6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开始,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然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排除了新冠肺炎。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前,她已经参与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匆离开。

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篇7

【一线抗疫群英谱】ICU病房里的“90后”医护人员:青春闪亮最前线

抢救危重症患者的ICU(重症医学科)病房,是抗疫“火线中的火线”,是“最靠前的前线”。

在这里,有一大批“90后”青年医生和护士冲锋在前。面对疫情大考,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展现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张茂荣: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3月17日上午10时许,张茂荣(图①。宋桂来摄)又一次来到鹏鹏(化名)床前,仔细查看各项体征数据。鹏鹏8岁,罹患白血病,不久前又因感染新冠肺炎转入武汉儿童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鹏鹏这几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很快就能下呼吸机了。”张茂荣说。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张茂荣的微信签名。“1月初,我还在消化科上班,后来病房改造后开始接诊新冠肺炎疑似患者。3月初,之前待过的重症医学科缺人,我就过来支援。”

一线查房、观察病情、处理医嘱,张茂荣和同事一起认真执行科室主任、上级医生的治疗方案。“白班上下午都要进病房,最长一次待了七八个小时。”张茂荣告诉记者,夜班从下午5点开始,等交接完回到酒店,有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ICU病区里,最多时有17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在病房里只有6个孩子。“有些幼儿患者话还不会说,我们了解病情除了问家长,最主要靠检查。”张茂荣说,有的患者入院之前病情就比较严重,更加大了治疗难度。

“疫情刚开始时,我确实有些紧张,毕竟谁都不了解这种病毒。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丰富,慢慢就不紧张了。”张茂荣说,这次疫情让他的职业荣誉和责任“指数”飙升,同时对志愿者、快递小哥等群体更增添了深深的敬意。

ICU里的患者,家属不能陪护,张茂荣就通过电话、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系。“我们会约好时间,告诉家长孩子的病情进展。”张茂荣说,“对于每一名患者,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吴永然:

“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看到张强(化名)跟家人视频聊天时开心的样子,吴永然(图②。康清铕摄)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张强曾是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吴永然和同事的协力抢救下,才转危为安。“他几天前撤了呼吸机,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吴永然说。

今年29岁的吴永然,是武汉协和医院综合ICU医生。疫情暴发后,他就向科室请战。1月29日下午,接到通知赶往金银潭医院支援。

“与我以前接触的患者相比,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要高一些。而且,我们在病房都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不管是操作还是治疗,都不如以前顺手。”吴永然说。

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病区,患者最多时有27人,白班上午8点到下午5点、夜班下午5点半到次日早晨8点。最近这40多天,吴永然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变得得心应手。“我们是一个临时组建的科室,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岗位,但经过磨合后,现在都能熟练配合完成各种诊疗流程。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

“已经成功撤了ECMO,但是呼吸机还在,仍然不能大意。”现在,吴永然正参与管理两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病人,十分忙碌。

每进一次病房,吴永然都要待三四个小时。口罩勒出的痕迹,让妈妈很担心。“来支援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他们后来看到我脸上有印子,就猜出来了。”吴永然说,妈妈虽然有时会担心得偷偷流眼泪,但仍然支持他上一线治病救人。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危重症患者治疗,但这次的挑战要大很多。治疗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感觉有些沮丧,但是我都挺过来了。”吴永然告诉记者,这次战疫也是一次成长的淬炼,“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

“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从1月3日至今,今年26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图③)已经在ICU病房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

3月16日下午1点,刚从ICU出来的朱静神情有些疲惫。前一天晚上,ICU病房新转进来一名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很不好,朱静忙前忙后一直到深夜1点半才回宾馆。17日一大早7点不到,她又起床到医院上了个早班。天气越来越热,下班时,她浑身早已被汗湿透,“腿都有点站不住了”。

最近,武汉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越来越多,但朱静所在医院的重症病房收治的病人却增多了——都是其他医院转过来的危重症患者。朱静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朱静仍然要保持冷静、专注,“我们看护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直面生死,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2月10日是朱静的生日。那天凌晨,她正在值夜班,一名61岁的患者转入ICU,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给氧浓度已达70%,如果无创通气出现问题,随时都有插管危险。但该患者刚进入ICU很不适应,与同事交班后,朱静就第一时间到这名患者床前,安抚情绪,耐心讲解无创面罩的使用方法。凌晨4点,这名患者突然又激动起来,情绪起伏,身体挣扎,还伴着咳嗽,导致无创面罩无法戴稳。

听到呼吸机漏气报警,朱静急忙赶到床边,一边调整扶正面罩,一边安慰患者。普通人玩手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都受不了,但朱静硬是用手扶着无创面罩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患者情绪稳定。

在ICU,除了治疗护理,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全部由护士完成。每天要为患者擦洗身体,处理大小便、吸痰、翻身……朱静毫无怨言。尽管今年才26岁,朱静已经在ICU工作了5年,她说,在她们科室,像她这样的“90后”有20个,“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陈奕:

“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3月16日中午下班时,听说病房里的百岁老人王婆婆下午就要出院了,武汉市第三医院“90后”ICU护士陈奕(图④)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为了照顾王婆婆,陈奕可没少费心思。入住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以来,王婆婆没人陪伴,心情不好,陈奕就每天陪她说话;担心王婆婆年纪太大嚼不动饭菜,她每天还特地为王婆婆做热稀饭,端到她面前,喂到口中,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从1月4日起,陈奕就在ICU病房工作,她先是被抽调到金银潭医院。3月2日,与同事换岗后,她又回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继续在ICU服务。

2月11日,36岁的张先生因患新冠肺炎入住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治疗。由于呼吸困难,医生为他采取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一次巡查时,我发现他饭也没吃多少,水也没喝多少。”陈奕说,后来询问才知道,原来张先生是怕吃饭喝水多了要上厕所,这样会麻烦护士。

“我就是您的家人,您有需要就叫我,有呼必应,您一定要吃饭。”为了让患者吃饭,陈奕循循善诱。“刚开始,他不太配合。饭热好了,送到嘴边的时候,他直接让开了。”陈奕说。陈奕于是就先从水开始喂起,慢慢地,张先生接受了,也开始愿意吃饭了。

第二天,张先生由于呼吸困难,上了无创呼吸机。陈奕在给张先生喂食饭菜时,为了避免他吃饭时出现呼吸困难,张先生每吃一口饭,陈奕就把无创呼吸面罩扣上给他吸氧缓解一下,“一顿饭最少吃了两个小时”。

“重症患者通常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护理人员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从内心深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陈奕说,“对待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一线抗疫群英谱】驻鄂部队抗疫运力支援队的“〇〇后”官兵:奋斗的青春分外美

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负责武汉物资的运输保障。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群“00后”战士,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这是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挂在马鑫龙嘴上说得最多的话。作为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今年不到20周岁的马鑫龙已经和战友们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

当得知连队需要抽组人员去武汉前线执行运力支援任务时,马鑫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战士,现在正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年轻,让我上!”

运力支援队主要负责武汉市主干供应线的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又繁重,但无论苦活累活,马鑫龙都会抢着干。

2月15日,马鑫龙和班长沈永超开车到达某超市卸载点,正在卸货时,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降。看着马鑫龙还在冒着风雪一趟趟搬物资,沈永超命令道:“马鑫龙,让我们来,你去车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长,我可以坚持!”马鑫龙说,卸载物资快一点,武汉人民就早一点领到物资。

截至目前,马鑫龙所在的运输小分队,已经跑遍了武汉近100个点位,运送物资300余吨,行驶里程达1万多公里。在马鑫龙看来,能够为武汉市民多送一份物资,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分力量。

“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身边的党员不畏艰险,勇于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3月8日,“00后”战士刘文康利用任务间隙,在驾驶室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每次到达运输网点,还没等超市工作人员赶来,刘文康就钻进后车厢开始卸载物资,刘文康说:“多干一点是一点,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一天深夜2点,运力支援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星夜援建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造方舱医院。刘文康二话没说钻进驾驶室,立即投入战斗。从装载地点到方舱医院,大概有80公里的距离,因为运输物资的数量较多,需要往返好多次,又是夜间驾驶,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班长,我穿着这身军装,年龄再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党员们都在往前冲,我也绝对不能落下。”刘文康主动向班长提出担任驾驶员的请求。看到刘文康坚定的眼神,班长同意了刘文康的请求。

“小伙子,你真棒,多亏有了你们的火线支援,我们的心里终于踏实了。”当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文康还不到20岁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孩子你长大了,老爸相信你一定会完成好任务,平安归来……”每天晚上执行完任务,下士徐锐都会用手机微信和父亲开启视频通话,父亲的鼓舞,让徐锐更加充满斗志。

徐锐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爸爸曾在海军服役。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徐锐,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决心。

2017年9月,徐锐作为大学生士兵光荣地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了一名汽车兵。凭借平时刻苦的训练,他已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骨干驾驶员。

“小时候听爷爷说,抗美援朝战争时运输队员们冒着漫天炮火也要将保障物资送到前线,如今我成为一名汽车兵,战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我会用使命铸就荣光!”徐锐在他的战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队员的眼中,哪里有险情,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徐锐的身影。徐锐总是跟身边的战友说,我们每个人都多干一点,就能早一天取得胜利。

“每当我们在路上行驶,看到地方车辆向我们鸣笛、市民为我们点赞,我都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徐锐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杜斌:打赢湖北保卫战

我坚守到最后

今天(3月1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不辞辛苦

做好保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一线抗疫群英谱】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挺身而出

护佑健康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抗击疫情感人事迹 篇8

在李宾宾看护的危重症病房,一位刚刚拔管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好,不愿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看到这一情况,李宾宾赶忙上前轻声安慰。患者紧紧拉住她的手,坚持要她陪着自己。

李宾宾所在的病区是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东区7层的危重症监护病房,无论是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吸痰、俯卧位通气、呼吸机的使用、ECMO的管理,她都要熟练掌握、精准操作。除此之外,她还要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帮助他们恢复意识。与普通病房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患者很少能给出回应。

在李宾宾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之前紧紧拉住她的手不放的患者在清醒之后的第二天已经转移到了普通病房,她还记得拉着李宾宾手时的情景。

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 篇9

“老片区巷道狭窄,面临防疫防火双重压力,每天要巡查两次。”3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跟着赵媛进入老片区。楼道里张贴着红色的抗疫宣传标语,穿着防护服的保洁员在做消毒。

一路上,好几家住户询问赵媛,有问关于发放爱心蔬菜的,还有打听补助金的,一段不到20米的路,走了近20分钟。“3个片区加起来近户人,当然想照顾到全部居民。”赵媛讲话语速很快。

站在蜿蜒曲折的巷子里,赵媛告诉记者:“你们看,一家数口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隔离40多天多不容易,这是在极限中的坚持,他们有情绪该被理解。”

与记者见面前,赵媛一早已去过社区所辖的尊荣国际片区,为下沉干部值守点安排桌椅,叮嘱物业加强对高层顶楼平台的值守。一回到社区服务站,赵媛又忙着对照居民需求表检查网格员买回的药品,督促工作人员把送给居民的物件提前擦干净……社区网格员小赵说,“1月19日社区启动防疫工作后,赵书记就这样没休息过一天。”

这一路,赵媛的确很忙。给肖婆婆送牛奶,联系医护人员上门量血压;应一名患有失忆症老人要求送第二次午饭,对老人记错不作争辩;为一名要去医院做肾透析的居民安排车辆……到中午1点,她还没吃上饭。

“谢谢你们接我回家。”下午3点,社区一名康复者彭先生从隔离点解除观察。赵媛和江汉分局民意派出所朱警官帮忙办好相关手续,递过去两瓶酒精消毒液。一路上,赵媛叮嘱彭先生要休息好。

这不是当天赵媛接回社区的唯一居民。晚上8点,她和同事刚刚把一批爱心牛肉分发到位,又接到电话通知,社区一名在外地确诊、隔离期已满的居民即将到达武昌火车站。放下电话,赵媛马上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到了接送车辆。晚10点半,赵媛把居民带回社区安顿。一天的工作,刚刚结束。

赵媛今年40岁,起先后在民意街4个社区工作过,这是她到天后社区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繁重,每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验。”她笑着说。

近段时间,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工作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对居民负起责任,小事不小!”赵媛如此感慨。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名确诊患者家中有高考生,很着急。”赵媛告诉记者,他们一边联系床位一边安抚患者,协助她安顿下来。留下的孩子,社区安排人每天送饭、送物资,还向家属报平安。这家人听说后才放下心来,也特别感激。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 篇10

在很多人眼里,“90后”是一个常常与“自我”“个性”相联系的代际群体。然而,面对严峻的疫情,这群被视为个性的人,却义无反顾将自己作为最平凡的个体,汇入抗疫的大军之中。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因为,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抗疫战场上,无论是身在前线,还是守护家乡,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复工复产,“90后”奋战的身影无处不在。当国家需要他们时,这群青年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知道,正是国家的发展给个性发展以机会,正是社会安定给青春绽放以舞台。所有的个性释放,所有的个人成长,都与国家的稳定、安全、发展紧密联系。战“疫”,是保家卫国的战斗,也是守护自己生活舞台的战斗。

举国战“疫”之时,“90后”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此时此刻,我们只是想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一对“90后”年轻情侣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样一句话,道出了这个群体朴素的信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请组织考验我!”深圳6名抗疫一线的“90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更多的“90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书写着抗击疫情战斗中的青春力量……将来人们回望这段时光,“90后”守护与担当的故事,一定会成为令人感佩的历史书写;而这一代“90后”在和后辈追忆青春岁月时,今天的选择也必将是他们珍藏心底的青春记忆。

正如一位“90后”所说:“我们是能担当的一代,是值得信赖的一代。”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许多“90后”扶贫干部披星戴月,把爱与希望种在贫困群众心中;凉山森林火灾中,24位“90后”消防战士勇敢逆行,用生命诠释了烈火青春;在这场战“疫”中,“90后”的话语掷地有声:“非典那一年,我还是个孩子,是你们冲在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该是我们去扛起重担的时候了。”内心奔涌着家国情怀,肩头扛着责任担当,“90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青春浸染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底色。

上一篇:化工行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下一篇:睡觉起来身体会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