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024-05-17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通用8篇)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

第三章 代表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的活动

第四章 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第五章 对代表的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履行代表的义务,发挥代表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第三条 代表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参加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

(二)依法联名提出议案、质询案、罢免案等;

(三)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四)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选举;

(五)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表决;

(六)获得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所需的信息和各项保障;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条 代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二)按时出席本级人大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

(四)加强履职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五)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条 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和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国家和社会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保障。

代表不脱离各自的生产和工作。代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参加闭会期间统一组织的履职活动,应当安排好本人的生产和工作,优先执行代表职务。

第六条 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第二章 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

第七条 代表应当按时出席本级人大会议。代表因健康等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按照规定请假。

代表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前,应当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会议期间执行代表职务做好准备。

第八条 代表参加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

代表可以被推选或者受邀请列席主席团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发表意见。代表应当围绕会议议题发表意见,遵守议事规则。

第九条 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

代表依法提出的议案,由本级人大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出议案的代表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会议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条 全国人大代表,有权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第十一条 代表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对主席团提名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人选,提出意见。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上一级人大代表的人选,并有权对本级人大主席团和代表依法提出的上述人员的人选提出意见。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本级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人选,并有权对本级人大主席团和代表依法提出的上述人员的人选提出意见。

各级人大代表有权对本级人大主席团的人选,提出意见。代表对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

第十二条 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

全国人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参加表决通过本级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

第十三条 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派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

第十四条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的质询案。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质询案按照主席团的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答复。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要求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十五条 全国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的理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有权依法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十七条 代表参加本级人大表决,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第十八条 代表有权向本级人大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明确具体,注重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

第三章 代表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的活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受上一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本级人大选举产生的上一级人大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第二十条 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

代表按前款规定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的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

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安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第二十四条 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活动形成的报告,由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转交有关机关、组织。对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向代表反馈。

第二十五条 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大会议。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参加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其他活动。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

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会议,并可以应邀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或者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参加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明确具体,注重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

第三十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根据统一安排,开展调研等活动;组成代表小组,分工联系选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四章 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第三十一条 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

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务委员会许可。

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受理有关机关依照本条规定提请许可的申请,应当审查是否存在对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进行法律追究,或者对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其他执行职务行为打击报复的情形,并据此作出决定。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大。

第三十三条 代表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参加由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安排的代表活动,代表所在单位必须给予时间保障。

第三十四条 代表按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执行代表职务,其所在单位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

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根据实际情况由本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第三十五条 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款专用。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大代表保持联系,扩大代表对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活动的参与。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当为本行政区域内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信息资料,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协助代表全面熟悉人大制度、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上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组织的代表履职学习。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集体服务机构,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保障。

第四十一条 为了便于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各级人大可以为本级人大代表制发代表证。

第四十二条 有关机关、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并自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自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答复。

有关机关、组织在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过程中,应当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意见。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并印发下一次人大会议。

第四十三条 少数民族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关部门应当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

第四十四条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有义务协助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

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根据情节,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处罚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对代表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应当以多种方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

第四十六条 代表应当正确处理从事个人职业活动与执行代表职务的关系,不得利用执行代表职务干涉具体司法案件或者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牟取个人利益。

第四十七条 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出席罢免该代表的会议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第四十八条 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大报告:

(一)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

(二)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前款所列情形在代表任期内消失后,恢复其执行代表职务,但代表资格终止者除外。第四十九条 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终止:

(一)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

(二)辞职被接受的;

(三)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的;

(四)被罢免的;

(五)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六)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七)丧失行为能力的。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大,由本级人大予以公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2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房地产行业救市方案, 与此同时,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房价偏高的一线城市, 地方政府都明确表态:救市不会为高房价托市, 而是要稳定市场、促进消费, 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上海市市长韩正说:今年上海住房消费以居住为主, 以普通商品房为主。

韩正说:“我们也不希望房地产大起大落, 在上海GDP的贡献中间, 今年不会有提高, 应该是平稳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 商品房的销售量呈现萎缩, 然而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变动不大, 与普通消费者的收入相比依然偏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强调:只有以合理价格进行销售才能释放需求。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3

军转干:【导语】军转干考试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在2014军转干考试中,政治常识和军转干部应知应会的知识会涉及,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试的考生政治常识,供广大军转干部阅读。

1.省级政府机构

省级政府机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机构,是地方最高一级政府机构。在行政级别上,省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部委相当,统称“省部级”。根据法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组成。

2.其它地方政府机构

其它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与省级政府机构相似,大同小异。根据法律,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设乡长、副乡长,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具体工作关系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受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或者业务指导。

3.城市政府机构

城市政府机构与一般政府机构相比有其特殊性,故此,特作单独阐述。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发达,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任务很重。上到直辖市,下至县级市,在对所辖地区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都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这使城市政府的机构不像其它地方政府机构那样超脱。如省建设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省各市县的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具体工作较少,因而一般只设一个机构,人员也较少。而行政级别与各省建设管理部门一样的直辖市的建设管理部门,分工却细得多,机构、人员都多得多。如某直辖市管委会之下就有房地产管理局、公用局、市政局、园林局、环卫局、出租汽车管理局等诸多机构。

4.地方派出机构

地方派出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级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根据需要所设置的从事某种专门职能的机构。派出机构一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如公安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军转干http://bj.offcn.com/html/junzhuangan/

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一类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如规划分局和环保分局。另外,审计署在各地的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也属于派出机构。

注意:派出机构不同于派出机关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一定区域内设立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是人民政府派出的国家行政机关,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一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三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4

【发布文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 【发布日期】2005-04-21 【生效日期】2005-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安徽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执行地方组织法的若干规定(2005修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

为了便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我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和任免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各方面人士组成。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政府领导人员、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参加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以后各次会议不宜参加。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从提名、酝酿候选人到选举开始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其间可以穿插安排其他议程。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从提名、酝酿候选人到选举开始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天。

三、代表联合提名推荐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候选人时,联合提名的代表应填写《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登记表》,如实介绍候选人情况,说明推荐理由。代表可以跨代表团联合提名候选人。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的截止时间,由大会主席团确定,但酝酿提名的起止时间(从大会主席团规定的提名时间开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不少于四个小时,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不少于两个小时。

提名者在大会主席团确定正式候选人以前要求撤回提名的,应填写《代表撤回提名候选人登记表》,所提候选人即不列入候选人名单;被提名者不愿接受提名,而提名者又不同意撤回提名的,仍应将所提候选人列入候选人名单,同时向代表说明本人不同意被提名的意愿。

四、选举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时,不能在选举办法中规定实行等额选举。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只要提名候选人数多于应选名额,就必须进行差额选举。

五、选举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如果提出的候选人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将全部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预选。预选可以召开全体代表会议或以代表团为单位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由大会秘书处统一印制预选选票并进行计票。预选会议应有全体代表的过半数或代表团代表的过半数出席始得举行。

大会主席团根据候选人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排列,经过预选的,应以预选时得票多少为序排列。

六、被同时提名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的候选人,由大会主席团按本人的意见,确定其为某一项职务的候选人。

七、换届选举时,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挂职的副职领导人应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挂职干部不占当地政府副职的职数,只要得票超过全体代表的半数即可当选。

八、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辞职,应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应采用无记名表决方式以全体代表或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辞职被接受的,提出辞职的人员方可离职;辞职未被接受的,提出辞职的人员不得离职。

九、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本级人民政府副职的个别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内决定任职的总数不得超过本级人民政府副职的半数。

十、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其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原负责人职务未变动的不需要重新任命。

十一、在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代表,妨害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手段妨害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全 篇5

一是宣传培训到位。各地广泛宣传冬管的目的、意义,使基层干部认识到核桃产业发展是农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使群众从心理上重视该项工作,养成冬管的习惯。

二是技术指导到位。各地基层站所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下乡、赶场等时机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区林科所专家下乡为群众现场操作示范,确保群众按照正确的技术措施开展工作。三是物资供应到位。结合林业重点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及时组织药物、石灰、化肥等,确保物质及时发放到村、到组、到户,冬管出实效。

四是督查检查到位。区干果办、区林业局成立了核桃冬管督查组,定期对各地冬管情况进行督查,对完成情况好的乡镇通报表扬,对完成差的乡镇通报批评,并限定时间完成任务,提高核桃冬管进度和质量。截止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已基本完成冬管任务,且质量较高。中子镇的高车村、蒲家乡的河坝场村,朝天镇的三滩村等核桃专业村农家肥施肥面达到70%以上,防病治虫达到90%以上,既注重工作进度,又注重冬管工作质量。

一要全面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根据《赫章县百万亩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书》分解的各年度目标任务,锁定目标,排除万难、群策群力,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二要加强苗木管护。加强对核桃的生物学特性、改劣换优、苗木繁育、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果实采收管理和土、肥、水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三要强化规模规范。各相关部门要从抓苗圃基地建设入手,认真做好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根据核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立地条件搞好作业设计,实现规模化连片种植。严格按照“六个一”标准种植,认真落实好松土、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打杈等管护措施,努力实现核桃种植和管护标准化;

静升镇静升村3600亩核桃基地采取利用工程建基地、种植豆类养基地、集约经营管基地、突出效益扩基地的农林复合经营建设模式使我们感到欣喜。

该示范基地长期坚持“依靠科技、强化管理、规模发展、增加效益”的思路,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群众踊跃参与,充分利用坡边、地边、河边、路边,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截止目前,共栽植优质品种核桃树2.25万株,其中今年新栽植0.66万株,目前已有1.3万株开始挂果,全村共有核桃树3.35万株,人均33株,年产干果6万斤,年产值21万元,户均收入921元,核桃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

同时,今年全乡新栽早实核桃树2万株,乡统一供苗,统一规划,群众栽植,苗木款乡负担一半,群众负担一半,同时对全乡15万株核桃树进行了综合管理,一是在春季和秋季对核桃树进行修剪;二是放树盘;三是乡政府免费供应白灰10545公斤,给核桃树涂白防治病虫害。

“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这是漾濞彝族自治县干部群

众在结构调整中摸索出的经验。目前,该县种植泡核桃树达236万株,核桃初级产品收入6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占有泡核桃26株,人均泡核桃收入478元。

漾濞县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8.4%,种植泡核桃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核桃之乡”。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来抓,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核桃,在所有权上实行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在土地使用权上允许个人和集体承包、租赁、有偿转让、拍卖等,50年不变;在经营方式上引进县外投资和鼓励县内能人承包、租赁土地发展核桃;在税收上新发展的经济林10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同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激发了县内外投资业主和广大群众种植泡核桃的积极性,使核桃面积快速增长。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6

(一)2011年01月17日

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召开后,福建局各单位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初步拟定新年度工作方案,在全局系统掀起学习贯彻高潮。

福州局: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采取六项措施贯彻落实:一是精心组织,传达学习。结合全国、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各部门的实际,通过党组带头学、领导带头学、全局人员认真学,将工作思想统一到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二是总结分析,明确方向。高度重视省局历次检查和福州局自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三是精心筹备,开好年度表彰大会。动员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福州检验检疫事业跨越发展;四是做好年终考核和绩效考评工作。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评工作为抓手研究部署福州检验检疫工作,积极谋划2011年工作思路;五是抓紧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总局质检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结合福州局实际情况,科学编制福州检验检疫事业“十二五”规划,同时做好与省局“十二五”规划和福州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六是突出抓好当前工作。春节前重点做好保安全、关心群众、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创先争优等四项工作。

泉州局:深入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开展工作思路研讨,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五条贯彻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检验监管机制,在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有新提高。二是进一步创新检疫监管模式,在确保口岸安全上有新提高。三是进一步落实帮扶企业措施,在服务发展实效上有新提高。四是进一步提高综合行政管理效能,在健全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实力上有新提高。五是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在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

莆田局:原原本本地学习总局支树平局长工作报告,初步研究提出八条贯彻措施:一是严格实施质量监管;二是切实把好国门安全;三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促进事业全面发展;六是积极探索风险分析;七是密切条块合作关系;八是抓好班子队伍建设。近期着重开展创先争优领导点评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工作,抓好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申报、2010年度绩效考评和民主行风评议工作及“五好”班子建设。

福清局:迅速行动,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采取四项贯彻措施:一是组织学习,统一思想。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研讨,第一时间组织各部门学习讨论,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二是强化宣传,树立形象。通过网络、简报、滚动屏、开辟专栏等做好会议精神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及时将会议精神及福清局初步贯彻思路向福清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地方政府理解与支持;四是查找差距,明确思路;对照质量提升、检测工作整顿和“大检查、大通报、大整顿、大提升”活动查找不足,对比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查摆差距,准确剖析存在问题,高标准定位新年度工作思路。

三明局:研究提出新年度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加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严格实施风险分析、准入制度和过程监管,加强卫生检疫,严格高风险、敏感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加强食品农产品和工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执法稽查和打假整治行动力度;二是全面加强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等;三是全面服务三明经济科学发展。细化落实福建局与三明市政府《合作备忘录》精神,强化落实服务三明外向型经济发展18项措施及检验检疫服务重点项目建设7项措施等帮扶措施;四是全面加强检验检疫自身建设。推进科技建设、法制建设、干部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国检文化建设,深入推进“168”党建机制建设、“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

宁德局:一是认真组织学习。组织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贯彻措施,初步提出2011年工作总体目标;二是及时整理汇报。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会议内容,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会议精神及宁德局初步贯彻思路,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检验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提出贯彻措施。提出坚决保障口岸安全、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有效服务宁德环三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八个方面具体贯彻。

南平局:第一时间转发会议有关材料,召开党组扩大会深入学习,立足岗位组织学习讨论,结合实际谋划2011年工作:一是落实整改质量提升检查验证活动发现的问题。二是组织开展年终绩效考评工作。三是盘点总结全年工作。四是认真思考谋划新年度工作思路和要点。五是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六是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按省局要求配合做好年度考核工作,抓好业务工作质量建设,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和监督。

龙岩局: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研究提出新年度工作思路,明确持续锁定龙岩局 “着力打造落实总局备忘录、局市密切协作共促地方发展示范局、福建检验检疫业务发展新增长极和展示福建检验检疫良好形象重要窗口”的“三大定位”和“争第一、创一流、走前头”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以“强管理、提质量”为目标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二是以“严监管、保安全”为目标忠实履行“国门卫士”职责。三是以“优服务、促发展”为目标有效提升局市联系协作层次。四是以“抓建设、强基础”为目标持续抓好龙岩局三大建设。五是以“增素质、建铁军”为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六是以“绘蓝图、助跨越”为目标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东山局: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确保推广时效求“快”,学习范围求“广”,领会精神求“深”,贯彻措施求“实”,初步提出三条贯彻措施:一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科学把关能力,探索风险分析模式,确保口岸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手段,深化各项帮扶措施,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健全保障体系,推进国检文化建设,提升检验检疫事业基础。

晋江局:及时组织学习,研究贯彻措施,提出新年度工作思路。一是履行把关职责,确保国门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推进大质量机制建设,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三是服务海西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贸易便利化。四是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综合实力和班子队伍建设水平。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国检文化建设、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建设、党的建设和内部规范管理建设七项内容,确保业务工作、政务工作高效有序。

石狮办:迅速深入传达,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会议精神,做好新年度工作规划,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质量工作,坚守安全底线。二是创新监管模式,促进事业发展。三是深化支持措施,帮促地方发展。四是抓好能力建设,提高把关水平。五是抓好党的建设,推进文明建设。六是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福州机场办:迅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形成“抓落实求创新,抓基础促发展,抓规范促提升,抓班子带队伍,抓重点求突破”的工作思路,着力实现“通过窗口作风和通道礼仪建设,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加大投入,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通过健全机制,疫情疫病截获有新的突破”等工作目标。2011年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在抓班子带队伍方面再呈新气象。二是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三是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再有新进展。四是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质检方面有新举措。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7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出现政出多门、管理多头、统筹困难、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建议统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关于统筹管理的层级,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的关键在中央一级,即从国务院、教育部开始到基层,形成系统的管理体制;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统筹重心在地市一级,因此,从地市层面统筹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而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职与高职分开管理的现状,建议应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中职和高职,目前,湖南省教育厅已经实现中职、高职统一管理。在职业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层面,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建设职业教育品牌与特色;实施职教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职教师资评审制度;以市地为单位进行专业统筹和学校的布局调整。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大家建议应从招生制度改革、学位体系建立、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招生体制方面,建议削减高考入学比例,试点高职单招,提高中职生进入高职比例,降低普通高中学生进入高职的比例。在学位体系方面,建议打通职业教育通往大学和研究生的通道,增加专业学位、减少科学学位的比例;建议在本科院校中建立专业硕士学位,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攻读这一学位,学制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在学历教育之外建立“现代学徒工制度”,面向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招收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产业工人,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对学徒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在课程方面,要统筹设计中职和高职课程,避免学生学习的重复与浪费,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职教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当前职教师资人事管理与普通高中一致,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职教师资的特殊性,不利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建议改革职教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应建立职业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企业技能型人才,送职业学校教师去企业实践;改革职业学校工资管理制度等。为解决技能型人才入编问题,安徽淮北市允许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先入编,进校三年后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书。重庆市南岸区也在政策上给予职业学校新任专业技术教师一定的优惠,即可以在聘任后的一定时间内拿到教师资格证书。

此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建议政府出台刚性政策,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企业在学生实习中承担的责任,搭建校企合作支持平台;借鉴浙江宁波的做法,颁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规定政府向企业征收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帮助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篇8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四章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五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第六章 询问和质询

第七章 特定问题调查

第八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九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程序,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第五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第六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

第七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二章 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第八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下列途径反映的问题确定: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

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的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将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意见汇总,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并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

第十二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十三条 专项工作报告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 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六月,将上一的中央决算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第十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资金需要调减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二)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三)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除前款规定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国债余额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人民政府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四章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法第九条规定的途径,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工作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执法检查计划,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

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二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及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执法检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第二十八条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备案、审查和撤销,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

(二)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

(三)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

第三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认为对方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第三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六章 询问和质询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三十六条 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

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七条 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三十八条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第七章 特定问题调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条 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 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工作。

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二条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向其提供必要的材料。

提供材料的公民要求对材料来源保密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予以保密。

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

第四十三条 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八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可以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

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四十六条 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九章 附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有关法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上一篇:鼎城一中高二1017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下一篇:论文英文摘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