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功能

2024-08-06

地方政府功能(精选12篇)

地方政府功能 篇1

一、引言

孔子学院是在不断升温的世界性的“中国热”中产生的, 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汉语热”, “语言文化推广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孔子学院, 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 如韩国在海外建立了传播韩语和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 日本在海外建立了日语培训中心, 印度也大力宣传发展了“甘地学院”等。截至2013年底, 孔子学院在全球共设有440所孔子学院, 其中, 亚洲32国 (地区) 93所, 非洲27国37所, 欧洲37国149所, 美洲16国144所, 大洋洲3国17所。

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必要性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在国际国内社会备受关注, 国内外人士都对孔子学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 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布局和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有人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实现市场化运营;有人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 在教育层面上,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国际推广机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形成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定位、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需要不断深化。首先, 人们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分析重视不够, 形成了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 缺少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全面分析与准确把握, 难以深入剖析孔子学院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在研究模式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对功能结果的研究, 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再次, 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常常囿于教育学等单一学科, 难以形成对教育功能实践特征的全面分析。

三、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具体措施

优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界定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构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分析的结构框架。其次, 重视对教育功能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形成, 从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功能结果、功能拓展的过程分析模式, 确立教育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再次, 从学理层面探讨影响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为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途径。最后, 提出提升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探索可持续性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育传播者需要培养与提升传播素养与传播能力,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

四、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的意义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 理论意义。

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 可以充分借鉴和吸取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经验教训。因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是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诉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 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巨大变革, 出现了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也面临着新的洗礼, 出现了“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等的呼唤。孔子学院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合作形式, 是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秉承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理念, 以一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参与了教育国际化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大城市而付之行动,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对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使特色文化“走出去”。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消除世界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有利于其彰显文化自信, 增强城市软实力, 进一步打牢人文基础的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大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科技、意识形态、城市精神、道德水平、传媒、制度、服务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借鉴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的经验教训, 不但对地方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的互动交流, 国际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亮.《孔子学院一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国际展望, 2010 (10) .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3) :25-27.

[3]王坤, 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 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 (17) :245-246.

[4]郝柯羡.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新学术, 2008, (2) :146-149.

[5]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高等教育 (高教版) , 2007, (Z1) :81-83.

[6]卢连伟.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J].管子学刊, 2008, (4) :77-79.

[7]马相武.孔子学院与文化传播[N].经济参考报, 2007-8-10-007.

地方政府功能 篇2

一、要深入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精神内涵

“免疫”是机体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具有抵抗力的现象。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保障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作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并及时揭示、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如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因此,“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本质的科学而形象的高度概括。他不仅回答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审计,而且回答了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免疫系统”的含义和审计工作的职能特点分析,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预警功能。加强审计,经常为经济发展“号脉”,及时发现经济领域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效益低下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判断经济安全和健康状况,防范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二是揭示功能。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有关方面了解“病情”,引起警觉和重视;三是去除功能。依法处理纠正问题,严惩严重违法违纪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杀灭“病菌”,消除“病灶”;四是服务功能。对流行普遍、危害较大、影响突出的“病害”,要分析“疫情”,剖析“病因”,列出“清单”,开出“处方”,提请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阻击违法违规问题的扩大和蔓延,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和“死灰复燃”;五是发挥修补功能。责令和帮助被审计单位“亡羊补牢”,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 修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纠正存在的问题,挽回损失。要通过“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使整个社会的财经法纪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经济秩序不断好转,资金违法违规率明显下降,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最终达到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目标。

二、要明确 “免疫系统”论对审计任务的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利益才能有保障,民主、民生和公平正义才能有保障,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强调审计机关要在法定职责内关注经济安全,在把握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上做到“六个高度自觉”。各地审计机关应该按照这一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审计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财政审计,促进财政健康运行。财政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大量的公共事物。财政安全是经济社会安全的首要环节。各地审计机关应坚持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加强财政审计。要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收入的合规性、预算支出的效益性、财政分配的公平性、预算平衡的真实性,揭示和查处违反《预算法》、扰乱财政秩序、不利于公共财政建设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审计定员定额情况、预算细化情况、项目预算编制情况,看有无以少报多、虚假预算问题。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有无不按预算使用资金、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等问题。促进部门预算执行规范、有序。要扩大财政审计范围,力争五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一遍。加强与一级预算单位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使一级单位预算管理达到规范要求,二三级预算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同时,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探索部门决算审签制度。

政府的采购行为与政策功能 篇3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目前已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实现了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内部的“和谐社会”和对外的“和平发展”。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无疑需要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策功能与采购规模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它还肩负着几项重要的政策功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作为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

——发挥政府采购导向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制定相关的政府采购政策,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制定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执行监督规则,发挥促进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的功能;

——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

——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后,利用国际政府采购规则制度保护民族产业的功能。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能否有效发挥,首先是政府采购规模的大小决定的。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范围越广,通过运用政府采购规律科学合理的调整政府采购的规模、频率、方向,其政策功能发挥就越直接、迅速,越显著。

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政府职能及支出大小成正比,也就是政府职能大、支出大,政府采购规模就越大。每个国家政府的职能大小与该国体制有关系,我国是大国,行政体系庞大,从政队伍人员多,政府行政职能强,也意味着财政支出就大。2005年,我国政府采购量就高达2200亿元,这还不包括军队采购,也不包括各单位的分散采购,可以说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理论上应该远远高于目前这个数量,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政府采购目录与法律要求的范围差距很大,很多项目,如工程采购等还没完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占GDP的比例一般达到10%—15%,而我国是行政开支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政府采购仅占GDP不到2%,若发展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保守估计将会达到一万多亿元的年采购量。如此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也就意味着有强大的政策调控功能。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消费市场,只要增长方式不变,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变,政府的政策调控功能就不会变,尤其是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刚起步,更离不开政府的调控手段,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转型经济与技术创新

1997年以来,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是政府采购,因为政府投资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刺激消费、拉动市场,那么政府就要投入相当的资金进行各项投资采购。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投资方向,收缩资本,控制市场。总之,我国政府是跟经济增长结合在一起,政府的政策功能会越来越大,只是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转型时期,变政府投资为政府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政府职能从管理逐渐转向服务,以前政府主要投入资金是在经济建设领域,现在更多是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改善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这就意味着政府将通过加大消费来扩大政府采购市场。

现在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大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不差上下,甚至有超过者,劳动力又廉价,关税几乎降到与西方国家同一水平。但很多产品价格还比国外的高,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能源、技术、劳力、管理都是我们的,可知识产权是别人的,是别人原创的东西,要价就高,成本就大了,大把大把的钱实际上是被别人挣了,我们仅仅是获取一点廉价的劳动价值,换句话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加工厂,就是给别人打工,我们解决的是温饱型经济,并不是发展型经济。

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世贸成员为什么对我国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制裁、反倾销调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我们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WTO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目前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例如纺织、服装、轻工、五金、电器等。一旦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我们又有多少有竞争实力的民族企业能够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呢?如果没有竞争实力,政府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们来讲将意味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国外竞争力强的产品很轻易进入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而我们却因缺少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无法进入国外政府采购市场。所以要发展必须有竞争力,竞争的核心就是要有自己的技术创新的东西。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迅速提升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所规划的战略目标。

对于中国未来更长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科学发展必将成为一个“硬道理”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真正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强国。国家投入大量财力鼓励支持技术创新自己的实力品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东西,才是强国富民之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技术支撑的产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的采购政策对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政府的采购行为决定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政府怎么采购,采购什么,代表政府的行为本质和政策导向。我们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强大的政策功能有效引导、激励企业创新技术、研发自主品牌的天然的市场优势。通过下面的链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

商业消费市场

技术创新 —带动产业— 生产产品— 进入市场

公共消费市场

市场两元结构即商业、公共消费两大市场,商业消费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生活、企业生产消费行为,市场由价格为主要调整杠杆。公共消费是指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的政府消费行为,也就是政府采购,市场由国家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

政府采购→培育市场→引导产品→带动产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创立自主品牌从而达到有效推动与促进社会转型经济发展。

政府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市场的政策功能,特别是在商业消费市场失效的情况下,政府的表率与支持将更加有效地发挥垂范作用,例如农业的转基因产品,环保、节能产品,再生纸,生物产业新产品,政府率先认可使用,带动示范作用。又如创新产品因技术成本高,导致价格高,无法迅速打开市场,而政府优先采购使用必将起到垂范、并引导商业消费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尽快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有效提高民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的有效竞争,去挣别人的钱,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变为中国占有世界最大市场,最终实现科技兴国,创新致富的政策目标。

地方政府功能 篇4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同意江苏、陕西、上海、四川、湖北和广东6省市成立学位委员会。到目前为止, 全国几乎所有省 (自治区、直辖市) 都已成立了学位委员会。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成立以后, 迫切需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它们应当具备什么功能作用?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作用?发挥功能作用过程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应当为它们创造哪些条件?等等。

《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研究》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全书共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简要阐释了有关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定位、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这部分研究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现状研究。对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人员、机构和职责状况进行了考察, 总结、分析了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为比较研究。以英国和美国为例, 对这两个代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典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总结。第四部分为对策研究。对于充分发挥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五部分为实践探索。对上海、江苏、湖北、陕西、四川、辽宁、河北等7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学位委员会工作状态进行了介绍。

纵观全书, 至少在如下方面可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一是关于我国学位管理的整体格局问题。自1991年以后,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学位委员会逐步建立, 形成了国家一级的、省和国务院部委一级的学位委员会, 再加上学位授予单位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构成了“2加1”模式的学位管理体系。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在这个“2加1”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作者用“2加1”模式来表述我国的学位管理体系, 把两级政府的管理与学位授予单位的自主自律区分开来, 比起过去笼统地说我国学位实行三级管理更为准确, 也更能显现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的性质和重要位置。

二是关于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的基本功能作用问题。从横向上看, 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的覆盖面应当涉及本地区学位工作的每一个方面, 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作用应当是四项:一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地方学位项目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指导并组织开展区域内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三是负责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标准的实施与学位质量的管理;四是依法维护学位申请者和学位获得者的正当权益。这四项功能作用可以概括为学位规划管理、学位授权管理、学位质量管理和学位权益管理。从纵向上看, 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作用:对上级的承继性功能作用, 对平级的协调性功能作用, 对下级的监管性功能作用。

三是关于发挥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应当遵循的原则问题。作者提出三个重要原则, 即全局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全局性原则就是在学位工作中要着眼全国和地方重大社会需求, 着眼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着眼本地各类教育和谐发展。权威性原则包含两重含义, 即对上坚决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 服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对下代表省级政府对学位工作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服务性原则, 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的资讯指导, 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位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公共设施。

四是关于充分发挥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的对策问题。作者关于正确认识发挥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的现行法律依据的观点, 关于坚持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学位立法方向的观点, 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组织结构的观点, 关于创新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运行机制的观点, 都是很有见地的。

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的研究目前成果极少。此书对于充实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全书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 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参与者, 深感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理论研究上的不够, 实践创新的不足,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在理论研究上予以关注, 需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才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发展, 新的跨越。

地方政府功能 篇5

【中文摘要】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空前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为密切和频繁,实现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我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及其现状的愿望不断增强。作为最具权威、最为正式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政府前一年或五年的工作和成绩,并对来年乃至后五年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无疑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源。那么,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目标读者对源语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客观地说,有不少学者和译者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不够详尽和系统。鉴于此,本论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范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试图寻求到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政治文献的最佳翻译策略和技巧,从而确保译者在翻译政治文本过程中选准策略,用好技巧,使得译文准确,通俗易懂,符合目标读者表达习惯,实现预期的表达功能。为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搐建桥梁,提供平台。从而...【英文摘要】The thirty-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rought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ll aspects such as economy, international status, culture exchanges and the like.Meanwhile,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status in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rising.China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andl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have become...【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策略和技巧 【英文关键词】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

【目录】功能论视角下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Abstract

4-5

摘要6-79-11

Content7-9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Chapter Two Overview of

11-21

2.1 The

Functionalism and Relevant TheoriesSkoposhteoire

11-15

2.1.1 Katharina Reiss and the

11-12

2.1.2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Hans J,Vermeer and Skopostheorie

12-13

2.1.3 Justa

Holz-Manttari’s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13-14

2.1.4 Christine Nord’s Function plus

Loyalty PrincipleFunction14-15FunctionalismReiss15-16

142.1.5 The Theory of Text

2.2.The Text Typology in

2.2.1 The Theory of

16-19

2.3 The

15-19

2.2.2 The Theory of Nor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m in GWR Translation

19-2121-32

Chapter Thre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1 The Description of

3.1.2 Main

GWR as a GenreGWR21-25Contents of GWRGWR21-22

3.1.1 Writing Processof GWR21

3.1.3 Language Style of

22-24

3.1.5 The

3.1.4 The Function of GWR

Text Type of GWR24-25201025-32

3.2.Linguistic Description of GWR

25-27

3.2.2

3.2.1 Lexical Features

27-28

Syntactic FeaturesDevices28-32

3.2.3 Rhetorical

Chapter Four Inherent Linguistic and

32-42

4.1 An

Cultural Qualit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Overview of the Study

32-33

4.2 Major Interference

33-37

4.2.1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of GWRInherent Linguistic DifferencesDifferences

37-42

34-37

4.3 Cultural

4.3.1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No

38-40

4.3.2

Counterpart in the Target Culture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ed Meaning40

4.3.3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Different

Referential Meaning40-42Chapter Fiv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GWR2010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FunctionalismLevel42-53Inclination

42-69

5.1 GWR Translation at Lexical

42-43

5.1.2 Wording 47-49

5.1.4

5.1.1 Accuracy43-47

5.1.3 Tone of Words

49-51

Translation of Excessive IntensifiersTranslation of Multi-modifiers51-53at Syntactic LevelAspect53-54AuxiliarySentences

54-5757-60

53-65

5.1.5

5.2 GWR Translation

5.2.1 Translation of Tense and

5.2.2 Translation of Modal

5.2.3 Translation of Zero-subject 5.2.4 Addressing of Subtitle 5.2.5 Addressing of Long

5.3 GWR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5.3.1 Reference66-67

65-66

5.3.2

Language60-61Sentences

61-65

Level65-69Conjunction

5.3.3 Substitution and Conclusion69-7174

References71-74

Ellipsis67-69

政府的再分配功能应当强化 篇6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目标与调节贫富差距是并行不悖的。克服收入差距过大,并不是要扰乱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促进效率提高的功能,回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而是要正确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有效功能。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群体。政府通过这两个手段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发挥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通俗地说,起的是“抽肥补瘦”的作用。换言之,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功能,不仅能抑制高收入群体的膨胀,而且能使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中收入群体。可见,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壮大中收入群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在实践中发挥政府的再分配功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例如,人们都知道个人所得税对调节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即要实行累进税率,即收入越高的人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而实行累进税率又要有一个前提,即收入要有足够的透明度。但我国目前收入的透明度还不够高,从而限制了累进税率在收入再分配上的效果。就以利息税来说,由于存款实名制还不完备,我国目前还只能实行比例税率,而不是累进税率,即对所有的存款都征收20%的利息税。应该说,这种征收办法也是不完备的,具有过渡性。因为这种办法不能起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再如,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后果,又有计划经济时代把农业的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所造成的后果。但为什么城乡收入的差距一直呈扩大的趋势,至今这种差距甚至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程度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据学者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部因素将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又是要我们去应对的一个新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向农业索取剩余的政策改变为对农业进行反哺的政策。这当然是一个大政策。看来,如果在政策上没有大的动作,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是非常困难的。进一步来说,如果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如此之大,在全国范围内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内涵加以界定都很困难,而只能分别就城市或乡村甚至更小的范围来确定中等收入的标准。可见,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一个长期才能实现的目标。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从扩大到稳定乃至缩小的转折点。能不能像人口问题的研究那样,找到一个从增长到稳定乃至有所缩小的转折点呢?看来,收入差距的这个转折点,也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一个转折点。

地方政府功能 篇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6月开展的“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显示“5.12”汶川地震时,有87.4%的网民选择通过上网来看与汶川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1]。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时性、受众广泛性、渗透性、互动性、信息对称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其成为现在民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也为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政府网站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具有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不可比拟的优势。应急管理栏目(网站)在突发事件的每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潜伏期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促进应急科普宣教;在征兆期进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和预警信息的发布;在爆发期进行实时信息的发布,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及时解答公众疑问;在善后期提供心理疏导等帮助信息,辅助推进恢复重建工作[2]。

1省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功能建设现状与成效

截至2012年11月,通过对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网站访问,目前已经全部设有应急管理栏目,其中共有9个省市已专门开通应急管理网站,分别是广东、北京、山东、陕西、天津、四川、湖北、山西、福建;海南、西藏和新疆将应急管理栏目设在政府网站主页的导航栏中,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在政府网站设置应急管理子栏目。

为了更全面直观的了解目前各地应急管理栏目(网站)的建设状况,本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其评分标准详见表1所示,本评价指标总分为100分。

通过测评,各地的具体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测评得分在60分以上的省市共有8个,其中除上海之外均已开通应急管理分站。应急管理分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省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功能建设的发展趋势。他们除了设有常规的突发事件、机构设置、工作动态、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法律法规、科普宣教等板块外,还设有各自的特色板块,如广东省的应急交流、一网五库、献计献策、微博平台;北京市的公共安全、视频中心、应急志愿者,并策划“我该怎么办”场景式服务等。各网站的常规板块功能丰富、层次分明,信息的发布种类丰富、更新及时,并且形式也日渐多样化,除了常规的文字和图片,广东、北京、陕西、湖北等已经率先上传应急模拟体验视频。网站还提供国家部委相关应急网站、国内其他省份政府应急管理网站、省内各市应急网站和相关组织应急网站的链接,有利于各网站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及相互间的协调。

测评分数在30分以上(包括30分)的共有11个,这些地区应急管理栏目(网站)的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已设有常规板块,部分省市区设有特色版块。但是各板块的内容丰富度不高,信息缺乏时效性。测评分数在30分以下的共有13个,这些地区应急管理栏目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常规板块的建设和信息的发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通过实际访问和测评可见,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的快速发展,应急管理栏目(网站)正在快速良好的发展,应急管理功能建设已得到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和相应栏目(网站)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栏目(网站)的应急管理内容不够丰富,信息时效性不强,相应功能并未得到真正发挥。

2省级政府网站应急管理功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单调有限

目前我国省级政府网站的应急管理栏目只是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宣传教育功能,设置了科普宣教、法律法规等子栏目。但是子栏目的内容没有考虑到公众时间精力、年龄、教育背景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大多以法律、法规和文字为主,基本没有图片展示和动态演示,无法吸引公众关注和学习应急知识[3]。

2.2 信息发布缺乏时效性、信息内容不全面

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非常关注事件的起因、规模、造成的损失、事态发展和政府的处置措施以及公众自身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而此时最具权威和公众信任的政府网站并没有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发布时间基本都是落后于商业新闻网站,甚至落后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部分省份甚至不发布相关信息[4]。处于信息高度缺失中的公众就会从其他渠道去获取所需信息,而这些渠道的消息来源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有的甚至夸张放大灾害信息,强化公众的恐慌心理[5]。

2.3 公众参与不足

目前仅有10个地区的应急管理网站设置了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栏目,如广东的论坛互动、网上调查和目前形式新颖的微博互动、四川的公众留言、北京和天津的在线调查。而且有的省份虽然设置了互动栏目,但是普遍存在公众参与度较低、信件或留言回复率和回复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没有发挥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功能。

2.4 服务方式和功能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份应急管理网站基本都是单向的信息发布,而且在政府网站首页设置应急管理独立栏目的较少,大都设在政府信息公开或政务公开栏目下,用户获取应急信息必须通过主动访问网站,而现在公众普遍危机意识不高,主动学习应急知识、了解应急信息的不多。网站没有针对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公众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最终导致网站访问量较低,公众关注度不高。

3省级政府网站应急服务功能建设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国省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建设存在的不足,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应急管理网站建设的重视,加大网站建设方面人力、财力的投入,明确和正视应急管理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网站成功建设的经验,提高自身建设,本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策略。

3.1 提高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充分考虑公众的认知特点和信息需求,采取措施提高应急管理栏目中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质量。如通过定期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征集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等提高应急管理网站的关注度;科普宣传栏目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引入动画人才或者与相关机构合作制作视频和图片配合应急手册以提高公众学习兴趣和效果;设计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虚拟应急演练游戏,既可以减少实际演练的人力、财力、时间的消耗,又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利用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应急演练中;发掘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制作故事片,将应急知识以寓言的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设置家庭应急栏目,指导公众以家庭为单元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家庭应急方案 [6]。

3.2 保证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丰富信息的内容

注重权威信息的发布,通过网站向公众提供全天候、多渠道的应急服务,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澄清不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渠道,避免谣言散布带来社会的恐慌。丰富信息的内容,按照国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种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以确保公众及时获得权威信息,阻断谣言,稳定公众情绪[7]。

政府丰富、及时的信息发布要依靠整个社会应急信息系统的支持,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网站的“网站群”理念,科学整合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应急服务平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整合现有资源,降低建设完善的难度,使政府网站尽快发挥应急管理功能。

3.3 重视公众参与

虽然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通常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公众的及时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引导公众舆论,防止和缓解突发事件造成的恐慌,还可以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同时可以提高政府网站的公信力。这方面可以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网站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的建设,比如设置论坛互动、献计献策、捐款和志愿者服务等栏目,开通官方微博,响应当代公众的需求和选择,推动信息公开,促进民意表达。

3.4 增加服务方式和功能

借鉴美国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如RSS服务、b/s 即时通信等增加服务的方式。网站的功能设置上可以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网站增加一些具体的救助受灾群众的功能,如寻亲人、寻住所、社会心理安抚和救助、资金救助等人性化服务,同时针对儿童、老人、精神病患者、少数民族、失去亲人的家庭以及从事应急工作的人员给予特别关注,丰富和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方便受灾群众获得所需帮助[8]。功能的设置也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提供所在地区容易遭受的主要致灾因子及其相关预防和应对的知识,并在地图上展示这些信息,比如地震多发省份可以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林业和农业大省可以加强森林火灾和农作物冻害方面知识的宣教等。

摘要:网站是目前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最具时效性和覆盖面最广的平台,各地纷纷在政府网站上设置应急管理专栏或开设专门的政府应急管理网站,逐渐把政府网站发展成为进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应急服务的常态工具。构建了应急管理栏目(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从10个方面对全国32个省市区的应急管理栏目(网站)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省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功能建设现状、已取得的成效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网站的建设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网站,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服务功能,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EB/OL].[2009-08-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mtbg/201206/t20120612_27450.htm.

[2]薛澜,钟开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05,(3):105-106XUE Lan,ZHONG Kai-bin.Classification of types,levelsand stages for emergencies:managerial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J].Chinese PublicAdministration,2005,(3):105-106

[3]姜秀慧,邢娟娟.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1):197-199JIANG Xiu-hui,XING Juan-juan.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on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emergency educationand knowledg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11):197-199

[4]刘芳.我国政府网站应急服务功能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6-11

[5]王炎龙.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次生灾害的生成及治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92-96WANG Yan-long.The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heinformation of secondary disasters from major emergencyevent[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dition),2010,(6):92-96

[6]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8-20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and Sci-ence),2007,9(2):18-20

[7]陈艳红,刘芳.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发布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1,(5):15-17CHEN Yan-hong,LIU Fang.Review of research 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omulgation in emergency[J].Ar-chives Science Study,2011,(5):15-17

[8]邢娟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66-67XING Juan-juan.Setting up the mechanism of emergenc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brupt public affair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3):66-67

政府采购的地区扶持功能研究 篇8

一、可行性探讨

我国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 主要有三种手段, 一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功能, 以资金的形式来扶助与支持。二是通过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直接投入, 直接进行基础建设或者项目扶持。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如税收和投资优惠政策) , 通过经济杠杆等市场手段来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区域流动。上述资源配置方式是我国财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但是, 这几种配置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 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转移支付中, 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主要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实现转移支付, 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上, 可能会大打折扣。值得探索的是, 不以货币形式而是以实物形式实现上述的财政投入, 即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扶持, 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某种意义上讲, 也可能会形成财政的放大效应。比如, 从纵向来看, 上级财政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形式, 将实物分配到欠发达地区, 提高财政使用效率;从横向来看, 通过制订政府采购政策和规程, 鼓励和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进行计划性的政府采购, 也是利用政府采购扶持不发达地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的办法是, 在保证政府采购质量的同时, 上级财政或发达地区在实行政府采购时, 制定优惠政策和操作规程, 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政府采购, 其好处是: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既能满足采购需要, 又能对不发达地区实现扶持, 这是因为, 上级或财政资金, 并不是无偿分配给不发达地区, 而是利用经济较发达地区丰富的现存财政资源采取“对价”的方式来给付“资本 (物化) ”, 换取产品, 一方面满足了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政府采购满足公共职能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无形中起到了给予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多的“财政支援”的作用。从而实现上级或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的双重效能。二是不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实现。在政府采购中, 有相转移当一部分比例的采购产品 (品目) 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无论对何地区采购, 客观上不影响政府采购的使用效率和维持公共职能的需要, 并且, 这些产品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价格“比较优势”, 反而会提高沿海地区财政的使用效能。三是能够充分发挥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 政府采购具有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两种资源配置的相互结合的功能, 一方面, 由于政府采购的计划性, 可以制定向受扶持区域的倾斜政策, 借用政府行政的力量, 向受扶持区域的政府倾斜采购, 实现“资本要素”向受扶持区域有序流动, 这是计划配置;另外一方面, 价格和竞争在市场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而政府采购实行的是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让受扶持区域企业参与竞争, 强化其受扶持区域的自身发展机制, 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 这是一种市场配置功能。

二、扶持政策功能的实现

1. 采购扶持地区和倾斜对象的确立

从理论上讲, 凡是有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都属于政府采购扶助的地区和采购的倾斜对象。但是,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了保护环境, 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仍然是政府采购三大重点倾斜对象。从地区扶持角度来看, 到底什么是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的标准是什么?是本级财政的不发达地区, 还是全国性的跨省级不发达地区, 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要落实好对地区的扶助力度。因此, 在各级财政中, 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不发达地区标准和范围。

2. 执行标准和程序

在确定对不发达地区实行扶助以后, 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和产品上, 究竟那些企业、什么产品、执行方式等, 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可执行的标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方式来实施, 而标准和程序的建立是采购倾斜政策得以落实的最基本前提,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本人认为, 第一, 政府采购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建立一套倾斜标准体系来正确判别这些特定企业是否符合倾斜条件。如老、少、边、远地区企业对税收缴纳情况, 依法纳税或者吸纳就业规范的企业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之一。第二, 采取灵活的招标模式和招标程序。明确实施倾斜方式是采购倾斜政策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具体表现, 政府采购可以根据项目性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倾斜, 比如可以采取邀请招标、询价等招标方式或者给予融资的方式 (如对中标供应商可先拨付资金, 不缴纳投标保证金等) ;在评标过程中定新的评标参数 (如综合评分法评标法) 或增加供应商分值;进行分类评标或者另行制定评标规则等。第三, 资格审查。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程序来判断供应商是否具有倾斜资格, 包括有谁来判断和执行这种倾斜政策, 采用何种倾斜方式以及采购倾斜应在哪一个环节实现, 此外还有供应商如何申请、怎么申请等问题。

3. 加强政府采购地区政策研究

政府采购需要消除地区垄断, 鼓励跨省、市采购, 防止政府采购在本省或本区域进行“体内循环”。要鼓励财政较丰裕地区的政府采购实行跨区域采购, 借鉴目前国家为了均衡区域发展而实施的地区之间“对口支援”的方法, 实行政府采购的“对口支援”, 即在不影响政府采购职能实现的前提下, 确定某一经济发达省份在一个年度内需要向不发达地区实施一定的采购量。同时, 要扩大和提高中央政府采购在整个政府采购中的比例。由于中央采购规模较大、控制力更强, 且中央财政具有较强的跨区域性特点和计划性特点, 中央政府采购更能在全国范围内支持重点发展区域, 把较好的资源向重点发展区域进行配置。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采购的地区扶助功能, 政府采购与地区扶助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府采购对对地区扶助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 提出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实现对不发达的扶助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财政援助,倾斜政策,程序标准

参考文献

[1]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浅议县级政府的服务功能 篇9

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县级政府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 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1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可以定义为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以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 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

在改革攻坚阶段, 准确把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容很重要。以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中央、地方的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公共财政体制、事业机构改革乃至整个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的完善, 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 不是单纯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增增减减, 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职能调整, 而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 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 这使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

经济建设型政府有几个严重的误区:一是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起主导作用;二是解决不了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结构性矛盾, 致使政企分开一直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三是重视经济建设的投入回报, 严重忽视社会事业投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四是不恰当地把一些本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实践证明, 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失衡等, 都与这种政府模式有直接内在的联系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应当强调指出的是,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对经济建设型政府的一种“扬弃”: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而是抛弃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来直接投资搞建设的做法, 主张政府主要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反映了政府管理的本质内容。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政府管理对建立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十分重要。管物、管人、管事既不是政府存在的理由, 也不是政府存在的目的, 政府管理的本质是提供良好的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从管理的本质上改变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

2 服务型政府提供的基本性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已经成为体现当代我国政府类型的经典表述。过去曾经提及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它们的含义应当根据公共服务来确定。将我国政府确定为服务型政府, 说明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核心职能和主要特征, 政府改革、政府工作和政府绩效评价都应当围绕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行。

(1) 为企业、社会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即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等,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 着眼于最突出的社会矛盾, 提供最紧迫的社会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 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我国是一个经济转轨的大国, 政府为社会直接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直接投资, 而是制度性的公共服务。比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一个良好有效的金融制度、建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环境等, 可以为人们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预期

3 规范县级政府的服务功能, 必须解决四层权力关系

针对确保市场经济主体性地位的县政府职能层次, 必然在区分以下四层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即要区分县政府与上级政府 (省、中央) 的权力关系, 与下级政府 (乡镇) 的权力关系, 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与人大的权力关系。

(1) 县政府与上级政府 (省、中央) 的权力关系。应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 重新确认市县政府适当的财权范围, 禁止上级政府随意调整税收分配, 如要调整, 则须按法律程序由相应人大作出决议;禁止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述规范必须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这就需要修改或重新制定地方政府组织法。

(2) 县政府与下级政府 (乡镇) 的权力关系。各地乡镇情况差别很大, 不宜一刀切, 但总的趋势应该是弱化乡镇职能, 保留适当的服务职能, 这一精神亦应体现在相应的地方政府组织法中。

(3) 县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在地方政府组织法中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应定位在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必要的市场监督和提供公共服务 (包括公共产品和社会救济) 三方面, 其职能的基本性质和目的是服务这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组织法立法追求的最终目标

(4) 县政府与人大的权力关系。服务型政府必然是民主政府, 因此必须确认人大与市县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践中, 由于人大的缺位, 或者说这种委托代理链条的断裂, 市县政府职能错位带来的副作用被成倍放大, 有些市县人大甚至沦为政府招商引资搞创收的工具。此外, 由于人大职能的弱化, 财政不统一, 预算监督乏力, 导致公共利益部门化, 部门利益个人化, 个人利益权力化, 寻租腐败现象日益增多, 这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更是相去甚远。因此, 必须在地方政府组织法中强化人大对政府的监督职能, 尤其是预算监督职能。

4 结束语

笔者认为, 解决我国当前县政府诸多问题的对策应当是转变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应放在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兼顾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政府管制制度改革上。为此, 必须厉行行政法治, 通过建立有关法律制度, 实现市县政府的职能转变, 同时在市县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建立公众参与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县级政府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

关键词:县级,政府,服务,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法]狄骥.宪法论[M].钱克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

地方政府功能 篇10

政府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 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 按照

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 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以政府名义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决策、行政法规、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 在不违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范围内, 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力, 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强制执行。本文主要讨论狭义政府的功能。狭义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人民主权确立以来, 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政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谋福利”, 洛克的这句话最准确明了说明政府公共利益的合法代表。本文认为政府职能是政府功能的具体表现, 是从属并服务于政府功能的。讨论政府职能的目的也就在于合理定位政府功能。

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政法的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可以不断地自我重整与自我再造, 体系受到一些内在与外在的挑战, 迫使体系一般化的工程不断地重复启动。”新中国成立初期, 特殊的国际环境和严酷的国内形势下, 我国政府只能是以单方强制行政为主, 来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即发挥了以“惩恶”为主的政府功能。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行政环境开始改变, 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政府主要职能。但在实践时政府在社会管理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那时, 中国行政法几乎是一部管理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进入到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历史时期。政府除了为维持社会秩序而进行必要的管制之外, 主要履行的是社会服务职能, 更多的发挥着组织、管理、调控、服务社会的“扬善”功能。

现阶段的中国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服务。中国各级政府正在推行的“服务型政府、诚信型政府”, 意味着政府的定位——政府服务角色和服务意识的确定与形成, 也表明政府价值取向, 即“行政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人民的福利”, “离开这一点, 行政法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当代行政法是服务法, 是民主宪政塑造而成, 关注的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惩恶扬善”即惩戒恶行, 显扬善举;在行政法功能的语境下, “惩恶”意为惩罚、预防违法行为, “扬善”意为落实行政奖励, 发挥善治功能。

三、如何“惩恶”

在当前我国行政领域, 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行为实现惩治或预防当事人违法行为及危害社会的行为。行政强制行为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 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 或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包括:一, 人身的强制;二, 对财产的强制, 包括:冻结、扣押、查封等;三, 对场所的强制, 包括强制隔离、查封。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直接强制执行包含:划拨、收缴、拍卖。间接强制执行包含:代履行和执行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对行政奖励的理解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条件和程序, 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奖励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律手段, 引导、鼓励管理对象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法。行政奖励是一种无强制执行力的行为, 行政奖励不具有被强制执行性, 受奖励者可放弃此权利。行政奖励的主要形式:发给奖金或奖品, 通报表扬或通令嘉奖, 记功, 授予荣誉称号, 晋级或晋职。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奖励早有规定, 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并将对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区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 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行政奖励能否起到适当鼓励的社会效果, 还要看是否依法奖励,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部行政奖励法制定的必要性。

善恶本就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在公民眼中, 交警慎重听取辩解而没有轻易撕下罚单的行为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善”, 尽管这只是职务行为, 却也因为避免了不应有的处罚而得到认可。如果更多的行政主体都能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 也许也能有效促使中国的行政法前进一大步了。当下中国, 传统行政行为与现代行政行为并存, “惩恶”与“扬善”并存, 成长与问题并存, 无所谓好坏优劣, 只以为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摘要:政府功能绝非一沉不变, 在不同时期因史传统与现实的影响, 政府功能也呈现不同的态势。我国政府功能正处于由以“惩恶”为主走向“扬善”。

关键词:政府功能,行政奖励,服务

参考文献

[1][英]洛克:《政府论》 (下) , 叶启芳、翟菊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版, 第139页。

[2]田穗生:《对政府职能的理论分析》, 武汉:江汉论坛, 1998年第4期。

[3]应松年:《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第1版, 第49-50页。

地方政府功能 篇11

众所周知,政府是社会改造的组织主体,也应是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的改造主体之一。虽然现代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转模式与趋势,决定了社会生活中不能过分强化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的作用,但是一定程度的政府对社会生活尤其是德育社会环境的改造仍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对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

1 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系统发展中的自觉力量

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性质及运作固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但政府又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主体性表现为它对社会运转目标的设计和全面调控等。对于学校德育的优化环境创造来说,政府首先可以在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上起宏观调控作用,而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选择,从而也是学校德育宏观社会环境方向和质量上的选择。一个理智的政府即使不能直接对学校德育起更多的直接的领导作用,倘若能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在学校德育的大气候上自觉不自觉地有所作为,实质上它已经参与了学校德育。严格地说,在社会大众的德育自觉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大德育观的实现可以仰赖的最自觉的社会主体力量只能是政府行为。新加坡政府之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在战后物质文明、精神建设中取得杰出成就,不仅为学校德育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而且也增强了新加坡人的民族自信。这是新加坡学校德育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引导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建设

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子系统,尤其是社区、家庭、传媒等,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德育自觉,一方面取决于宏观上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府对各子系统的直接领导。这表现在政府从舆论导向、立法及制度上对子系统在学校德育支持上的明确规范,以及对社区、家庭、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环境的品质的监控,也表现为一些看似联系不大但实质上亦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措施。前者如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把学校德育的发展作为社会、社区发展的整体目标之一列入发展计划,对大众传媒的文化品味作出立法或管理上的规定。这些都对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起到正向作用。后者如中国苏南地区一些中小城市在市政建设上对新建的建筑物提出要求,规定不能在同一城市建设同一图纸的建筑物,建筑必须与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同步进行等。这些措施不仅净化了学校德育的外部物质环境,而且对一定社区德育对象的社区自豪感及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等学校德育内容起到一定的间接促进作用。

3 整合社会环境子系统,形成德育影响的合力

学校德育本身可作为社会环境诸系统的连接力量,这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但是学校角色是学校德育的内部因素,其能量有限,因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粘合力存在。这一粘合力就其有形的方面来说即应来自政府。

在社会环境子系统与学校德育的亲和力的培养上,我国已有经验证明,一味地政府行为是低效或无效的。过去社区教育的过度政府干预并未形成真正的社区教育,反而变成政府和社区的双重负担,削弱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因此,理论界近年来不断有呼吁,要使社区与教育的结合由政府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但是社区、传媒、家庭、学校本是各自独立的运行系统,要想使其德育影响在方向上趋同,力量上整合,又必须有粘合机制存在。而粘合机制无非是舆论上的导向,以发展其德育自觉整合的内驱力,以及制度上的连接以形成其运作形式。要实现这两点,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完全脱离政府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这不仅是因为政府的权威和力量,而且因为在全社会宏观层次上,只有政府才可能实现全国范围及全方位的环境子系统的连接。因此,无论是造成各子系统在学校德育影响上携手的自觉,还是促成诸系统在运行上的有序结合,适当的政府行为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即便是各系统的连接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过渡,社会德育自觉程度的提高也难以离开政府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实现。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实验的成功,实际上同政府的整合作用是分不开的。

地方政府功能 篇12

一、旅游行业协会特性和功能

1、旅游行业协会的特性

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定义行业协会是:“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英国关于行业协会的权威定义是:“行业协会指由独立的经营单位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旅游行业协会属于我国《民法》规定的社团法人, 既非政府机构, 又非营利性机构, 是旅游企业或个人为发展生产、增进共同利益、在自愿基础之上建立的, 接受政府指导的民间经济联合体 (李志轩) 。我们认为:旅游协会是由旅游企业或个人自愿参加, 为保护和增进内部成员共同利益, 协调与其它相关利益团体关系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

显然, 它具有“自愿性”、“市场性”、“行业性”、“非官方性”、“非营利性”、“自律性”等特性。

2、旅游行业协会模式和功能

综观世界各国的旅游行业协会, 可归纳为三大类型的旅游管理和协会模式:

一是美国式的民间型行业协会, 美国推行典型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政府里没有旅游局, 选择进入旅游行业只是企业行为, 旅游企业作为共性的工商企业只需注册登记并接受管理即可。旅游行业协会是民间性质的, 政府不干预, 不资助, 但税收、费用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 旅游协会组织的导游考试, 只证明专业水平, 不做为职业准入条件。

二是日本式的政府型行业协会, 日本政府对旅游经济实行间接管理, 旅游企业必须是相关行业协会的会员, 大量的行业协会履行着行业管理职能, 如:日本导游执照考试和培训由运输省委托国际观光振兴会组织, 旅行主管 (the Certificate Travel Supervisor) 资格考试由日本旅行代理商协会 (DATA) 组织。日本旅游行业协会的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立足于旅游市场的自由企业制度和公平竞争的基本秩序, 行业协会首先服务于内部成员, 为成员企业提供国内外旅游形势的各种情报、帮助企业培训人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密切本行业企业或相关产业间的交流、进行信息沟通和经营协调活动;同时, 协会立足于旅游行业在国内产业结构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进行考察, 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派代表参加政府的各种会议, 谋求对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以使旅游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香港式的中间型的行业协会, 香港旅游管理部门以半民间半官方的协会形式出现, 但实质上却行使了一部分政府职权。政府的旅游署只是支援和发展新景点和举办盛事, 努力使香港保持一个游客必到之地的魅力。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信息统计与发布、受理投诉与索赔、旅游业赔偿基金管理、教育培训、行业内外的自律与协调等全部由原香港旅游协会、香港旅游业议会、旅游服务业协会、香港酒店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管理与实施。

结合国内旅游协会的情况, 虽然组织形式、责权范围不尽相同, 但是各地旅游协会的基本功能大体相同: (1) 参与旅游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制度相关的政府决策, 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 参加政府举办的有关听证会等; (2) 协助、参与政府或自行制定本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等; (3) 开展旅游行业统计、发布行业信息、公信证明、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查等工作; (4) 组织旅游行业信息交流、会展招商、产品推介以及培训、咨询等活动; (5) 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 共同维护行业利益;协调会员与会员, 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费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综上所述, 旅游行业协会的基本功能是维护、协调本行业的群体利益, 实现行业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可以概括为:服务、自律、协调、维权、监督、创新等六大功能。

二、旅游行业协会现状和问题

旅游协会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 有利于克服条块分割, 有利于市场行为的规范化等, 但是各地协会在发展中,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涉及协会外部发展环境的宏观层面问题, 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业协会的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等问题, 二是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体系不合理的中观层次问题, 三是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的微观层次问题,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制约着旅游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1、外部发展环境

行业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和行业协会的相关法律建设滞后两个方面:首先, 从政府职能方面看, 政府主导型战略, 一来有效地培育起日益发育的旅游市场, 对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提出了内在的更高要求, 二来却不断强化了政府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控制力和主导性, 弱化了旅游市场自身发展所应具备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其次, 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法律建设滞后, 规范和调整行业协会组织行为的专门法律也未建立, 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的双重性 (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管理) 等等, 都不利于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2、协会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 根据各自的需求 (或分流人员、或保留职权) 设置组建协会, 设置与分布并非完全按照市场需要, 因而缺乏统一规划、设置标准不清, 体系不尽合理, 造成协会层次偏多, 职能重叠。其次, 协会之间关系不顺, 全国性旅游行业协会和地方性协会的关系不明确, 地方性旅游协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全国性协会的指导性和协调性难以发挥, 而且, 由于地区发展差异, 省协会之间、地市协会之间缺乏充分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同时, 当前很多地方旅游协会不同程度的掌握着一些政府资源, 利益驱动使之迫使企业重复入会,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影响了协会的形象。

3、协会自身建设

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自身建设也深受影响, 表现在:如经费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协调能力弱、组织权威不够、管理混乱、公信力不足等, 影响旅游协会的行业领导和权威形象的树立, 制约了协会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端正认识, 摆正位置

旅游协会要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发挥功能和作用, 首先要端正认识, 正确定位。长期以来, 各地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面向政府提供服务, 许多协会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二政府”, 变成是旅游局的一个部门, 代表政府在管理旅游市场和企业。协会只有认清自己是旅游行业集体利益的代表, 天职在于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 才能实现“官办”向“民办”的转变, 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归宿。

2、合理分工, 协调发展

在市场管理和运作的意义上看, 旅游局与协会应该是职能分工不同的两个实体, 地方政府与旅游协会分工协作的总体性原则应该是:涉及宏观、决策、规划等方面的事务由政府来做, 一些微观的、执行性的与技术性的事务则由行业协会来承担, 政府采取“养事不养人”的方式, 旅游局应该释放一些权力由旅游协会承担, 比如导游员的考评和培训工作, 旅游企业的评优工作, 星级酒店的部分评星工作等等, 让旅游行业协会真正发挥其专业职能, 让旅游行政部门回归真正的行政执法职能。一方面可以让政府集中精力来做该做的事, 另一方面, 扶持了协会的发展, 培养了协会的服务意识, 锻炼了协会的生存能力, 能是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协会自身建设是关键

地方旅游协会要更好的为市场、企业和政府服务, 做好桥梁和纽带, 定位准确是关键, 内部建设就是保障。

一是健全内部组织架构, 部分地方的旅游协会连常设工作机构都没有, 形同虚设;二是人员要配备, 很多地方协会由于经费的原因, 只有兼职人员, 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三是大力发展优质会员, 旅游行业协会在吸收会员时不仅可以吸收本行业的企业, 还可以吸收相关企业如航空公司、个人会员等。不同的会员资格, 收取不同的会费, 享受不同的服务, 尽量把普通会员培育发展成高端会员, 增加会员的数量和质量, 增加经费收入;四是开展服务和经营, 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参照国外流行的做法, 通过有价值的各项服务, 使协会具备存活能力, 可持续发展, 旅游协会不应该参与行业经营, 但是可以做金融投资, 或者建立一些权属企业, 通过购买一定的旅游企业的股份或者直接投资建立企业, 一来可以维持行业协会的常规收入, 二来也可以扩大旅游行业协会的实际影响力。

四、结语

当前, 旅游业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萎缩的压力, 同时也处在国家拉动内需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好形势, 旅游业自身也在谋求超越和突破, 在这个转型期, 政府应该思考如何营造旅游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机制, 地方协会机构应该考虑如何“强身壮体”,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越位, 不缺位, 不错位, 努力创新, 推动当地和我国旅游业以及自身的科学发展。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旅游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探讨了我国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的性质、角色功能及其运作机制, 并就其培育、发展和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摆正位置、分工协作、加强自身建设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地方旅游协会,功能,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翟鸿翔《.行业协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2

[2]、斯坦利.海曼《.行会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5, P125。

[3]、殷章馨《.旅游协会行业管理职能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6.6

[4]、曾明华.国外旅游行业协会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版) , 2007.12, P40

上一篇:效益原则下一篇:物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