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2024-07-11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精选12篇)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1

XX县政府采购中心职能职责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贵州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采购中心是非营利事业法人,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主要职责是:

1、接受采购人的委托,依法组织和实施对全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委托的货物、工程、服务等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2、在《中国采购网》、《XX县政府网》等媒体上,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公告;

3、依法对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做好供应商信息库建立和管理工作;

4、建立和管理政府采购信息数据库、专家信息库;

5、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负责制定招标标书、评标和竞标原则以及打分标准等工作;

6、依照《合同法》的规定,检查督促供应商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做好采购项目的验收和资金结算工作;

7、制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负责采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做好政府采购项目文件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

8、负责组织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工作;

9、受理并处理供应商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询问或质疑,并及时予以答复;

10、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对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报本县财政局采购管理股和有关部门备案;

1l、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供应商及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

12、办理上级部门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政府采购事宜。

13、负责及时报送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政府采购信息、简报及动态资料,撰写政府采购年终总结报告。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2

历史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使地方政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需要面对来自私营企业的正面竞争和内部的种种问题,这一切都使地方政府改善服务质量的设想成为必要。克劳斯比、马克·霍泽尔、海德等学者一直认为质量管理在政府可以很好地运用,因此在理论上做了大量工作。而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和辛辛布莱那等人在政府推行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运用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于质量管理在政府实施的作用和效果,史蒂文·科恩和罗纳德·布兰德认为有两个方面:就组织目标而言,“TQM能帮助政府组织实现它们的目标”[3];就工作过程而言,“TQM真正的成功之处不仅指它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还在于它使用的消除交流障碍的方法,使得问题没有机会出现”[4]。进而,他们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概括为三大要素[5]:(1)与供应商协同工作以确保工作过程中使用的供应品符合要求;(2)持续地进行员工工作过程分析,以改进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返工;(3)密切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以明确和理解他们的要求及对质量所下的定义。

结合质量管理观念和理论的发展,在此更具体地将地方政府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归纳为四种,即顾客满意、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1 顾客满意——关注的焦点

质量管理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6]。”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甚至超越其需要应该成为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由此可见,顾客满意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是可能购买其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对地方政府来说,顾客则是指直接或间接受其行为影响的公众。类似于工商管理中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的划分,这里所说的公众,既包括地方政府以外的服务对象,也包括政府内部得到前一个单位服务的后一个单位。如张成福等[7]在《公共管理学》一书中论及:“(1)外部顾客。指组织最后政策产出之直接受益者或者间接受益者,也就是行政机关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对象。一般我们称之为人民,或俗称之老百姓。(2)内部顾客。指公共组织内部参与组织管理和运作的成员,他们是公务员,是提供具体服务的服务者和行动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品的充足供应,顾客的选择机会和选择权力大大加强。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生产导向型社会逐渐向顾客导向型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也日渐为地方政府管理所重视和借鉴。与企业类似,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地方政府也迫切需要改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只顾生产而不顾公众需求的方式,强化“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顾客导向。当然,与企业强调顾客满意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取利润不同,地方政府强调顾客满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集体机会均等和公共利益,其实质在于回应顾客需求、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8]。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公共管理目标与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在沟通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测量公众的满意程度并提高地方政府对测量结果的快速回应性,树立“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组织文化等。

2 全员参与——成功的保证

全员参与是地方政府成功实施质量管理的保证。“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人员充分参与,才能使之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中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领导者的正确领导,更重要的是需要全员参与。

首先是领导的作用,这是全员参与的核心。这里讲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针对组织最高领导者的,但对于其他各层管理者,在自身管辖的范围内,也应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J.M.朱兰[9]曾在对大量实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帕累托原理”,认为在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中,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80%是由于领导者的责任造成的。ISO9000:2000标准也强调指出:“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所以,地方政府的质量管理要求领导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要,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强化组织整体的质量意识,提高全体人员关注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其次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参与,这是全员参与的基础。他们在具体的公共管理过程中负责提高现场的质量水平。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地命令做这做那,而是要求他们思考并积极参与到运作过程中来。为此,地方政府应使他们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个体的目标和制约条件客观评价其绩效,积极寻找机会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组织中创造自由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氛围。

3 全过程控制——绩效的实现

地方政府绩效的实现有赖于全过程控制,即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的有机结合。

首先是过程控制。“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任何活动都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公共管理活动亦不例外。这种方法通过分析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优化影响质量的所有活动和所有环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因此,地方政府在开展质量管理时,必须着眼于过程,把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公众,得到期望的结果。

其次是系统控制。“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过程实施系统管理,不仅能促使目标的有效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各个过程的协调运作来减少浪费,缩短周期,进而降低质量成本。这种思路应该体现在地方政府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尤其重要。

表一比较了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并列出了各自在地方政府部门实施的管理要点,从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系统控制着眼于整个组织系统,而过程控制仅仅是针对所需过程的管理。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属于宏观管理的范畴,而过程控制属于微观管理的范畴。显然,过程控制是系统控制的基础。

表一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的比较

4 持续改进——永恒的目标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顾客满意。如前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品供应的丰富,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复杂化趋势日益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而是必须树立不断改进的意识,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的保持、改进、提高的过程始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要求组织全体人员保持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改进意识”,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采取改进措施,持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企业相比较来说,地方政府所处的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要素更加复杂,也就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决策和执行的结果更难以预测,因此,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样也有一个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基于这种认识,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应进行动态管理。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1)从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者做起,在全组织范围内营造必须持续改进质量的危机意识和氛围;(2)为组织员工提供关于持续改进方法和工具的培训;(3)使员工明了持续改进对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每个员工的目标;(4)确定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的效果;(5)及时承认改进的结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实际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只有广大的一般工作人员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才确切地知道妨碍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因素。根据W.E.戴明“将恐惧从工作场所赶出去”[10]的观点,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必须允许员工们说真话,如讨论成功一样地公开讨论失败和不足,鼓励员工提出对工作改进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诚如史蒂文·科恩和罗纳德·布兰德所言:“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们开诚布公地探讨怎样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它应当认真倾听各种意见,而不是据此将提出不同意见的雇员们列为‘朋友’或‘敌人’。”[11]

参考文献

[1]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4][5][11][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7]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王雁红,詹国彬.顾客导向型政府对中国的启迪[J].城市管理,2003,(5).

[9][美]J.M.朱兰等.质量控制手册(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

照护社会弱者是政府的法定职责 篇3

2013年6月7日下午6点30左右,厦门BRT快1线突然起火并发生爆炸,导致47名乘客死亡、多名乘客负伤。事件发生之初似乎即已被推定为人为纵火案件,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连夜赶赴厦门,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认定纵火人为59岁的厦门市居民陈水总,他已经被当场烧死。据媒体介绍,陈水总曾在1970年因为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随全家下乡,历尽艰辛于1983年回城,一家挤住在1间小房子里。由于没有工作,陈水总自谋出路直至40多岁才勉强娶妻生女,后又摆摊卖麻糍为生但摊位遭到取缔,申办社保又因年龄登记有误被数次拒绝,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本案发生之后,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厦门当地媒体直陈陈水总“丧心病狂”,要求“全社会必须共诛之”;也有不少网民将陈水总的行为归结为其个人生活的不幸。

本案案情之惨烈令人发指,陈水总个性偏执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其中折射出中国社会弱者的生存照护及其法制化问题,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现代人权法制上之所谓“生存权”,并非简单的“衣食保障”之权益,而是“人活得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权利”;照护社会弱者的生存状态,乃是政府的法定职责。进而言之,如若中国社会弱者的生存权未能得到妥实保障,不仅意味着中国宪法上“人权保障原则”的虚置,更有可能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迫使社会付出更大、更昂贵的代价。譬如,本案发生之后,各地增设BRT等公交路线的安检程序,厦门市政府宣布实行购买汽油“实名制”等等,均会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的迅速攀升。最终我们或许会发现,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支出上所节省的费用,远远不及社会安全维护所需要支付的代价!因此,从惨案吸取教训,切实推进中国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根除此类社会隐患的根本途径。

由之联系到看似无关却同样颇受关注的另一个话题,已经正式修改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与正在修改中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关注的焦点直指饱受非议的征地拆迁,这些年来,“强拆”、“血拆”等敏感词早已不绝于耳。

在任何社会领域,保护弱者都是政府、司法界以及其它社会各界的共同义务,这种义务既表现在道德层面,也表现在法律层面,更表现在行政管理层面。

拆迁本身并没有错,发生问题的是某些地方政府错位的拆迁宗旨:不是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是因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目的而侵害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这样的做法偏离了社会正义。

从法律层面上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从追求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从刑罚报应论到刑罚人文主义,体现了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弱者的利益是否得到很好的保护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律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行政管理层面上说,我们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一切行政管理都应当指向“以人(民)为本”,如果说政府要求自身的行政管理功能就是充当全体公民利益的代言人的话,那么保护公民中自身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的社会群体就更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进行利益冲突的调和,让公共资源适当倾斜于弱势群体。换一句话说,保护弱者是政府的义务和法定职责。

电商运营经理的主要职责是哪些 篇4

1、高效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运营任务。

2、全面负责京东/淘宝店铺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销量。

3、分析把握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开展网站优化调整。

4、制定推广方案并负责实施,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对店铺及产品访问量、转化率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5、负责店铺评论、各项参数的维护及店铺的优化工作。

6、收集各类顾客建议,对产品描述或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岗位要求:

1、至少2年以上电商运营经验,熟悉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后台操作。

2、熟悉京东及淘宝运营环境、交易规则、推广流程等。

3、熟悉线上平台的售前售后流程,有较强的突发问题解决能力;

4、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把握用户需求。

天猫运营经理的主要职责是怎样的 篇5

1.通过店铺规划、产品流量和转化的优化,实现店铺销售利润的长期总体增长;懂得会运营获得免费流量运营的优先

2. 根据公司现状(产品、整体能力、供应链)及行业特征进行店铺规划、运营和管理,提高店铺盈利能力,包括但不仅限于提高流量、转化率、复购率、客单价,协助拓展产品线,指导提高推广效果等;

3. 对店铺的整体销售负责,制定并落实销售计划和具体执行方案;

4. 活动统筹管理,协调美工策划、采购备货、仓库准备、客服活动说明等事宜,确保营销活动整体实施顺畅;

5. 定期针对推广、运营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并提交推广运营效果的统计分析报表,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6. 关注类目和平台行情和走向,及时做好大方向的把控和规划。

岗位要求:

1. 熟悉网络推广渠道、运作模式,精通商城运营管理,有着优秀的战略意识;

2. 熟悉搜索引擎优化,善于提升网店的有效流量,善于整合网络各种手段,实现降低推广成本,进行有效的销售。;

3.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及数据分析能力,可以独立分析报表数据,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4. 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分析的工具,最低要求:能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熟悉和能熟练使用Excel各类统计函数、逻辑函数、文本函数、引用函数,及店铺创意策划尤佳;

5. 有大型天猫商城运营主管(店长)3年及以上经验(简历中请附最近运营操盘的网店地址),具有服装内衣类目电商从业经验者优先。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6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主线, 创建和发挥教务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务工作必须站在最前沿, 研究精髓, 掌握理念, 改革程序, 超前运作, 调整课程设置、结构、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研究、艺术、实践综合课程,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 还要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科学性和选择性。

二、全面执行新课标, 切实把学校总体部署落实到教务工作中

教务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开展、运行各项教学活动的中心枢纽, 教务工作必须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计划,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贯彻和实施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 转变观念, 坚持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作好规划, 规范教材选用的程序和行为, 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考试评价制度, 对师资配置、教师工作量作出相应的规定, 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 相互支持,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完成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大力实施新课改实验方案, 用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并以此作为教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其生命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研、教改, 教研组活动是教研、教改的重要渠道。教务工作就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提高认识, 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 积极进行课改的实践尝试, 主动承担课题项目,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提高和改进教学功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增强、教学方式改变、素质教育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新课标的应用, 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务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

课程改革就是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学会做人,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五、不断探索和深化新课改工作, 加强交流学习, 促进教务工作逐步完善

北京调整城管主要职责 篇7

新城南计划今年投资数千亿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了《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第二轮行动计划(2013-2015年)》,未来三年,北京将向城南地区投资约3960亿元,实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四类232项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北京新机场、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南中轴商务文化发展轴等。

我国中等城市掀建地铁潮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中国已有35个城市与地铁结缘,基本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大陆范围内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共有15座,运营线路总计59条,运营长度总规模约1746公里,运营车站总数1143座。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总投资额达8000多亿,如果加上已经获批的项目,投资额达1.5万亿以上。

全国9成地下水遭污染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猪投上海背后还有惊人实事

超过一万头死猪被打捞之后,上海黄浦江的死猪仍然没有绝迹的迹象,人们的疑虑伴随着死猪上升的数字逐步演变成愤怒,从开始的嘲讽到后来的要求有部门为此负责。而刊登在人民网的湖南红网消息更让人震惊:死猪常年都有,三月最多;在死猪源头之一的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靠渔业为生的渔民因为河水污染已经开始转行捞猪业,对嘉兴市政府公布最近一周捞到死猪3601头的说法,船工不认同:“假的,肯定不止,这几天埋掉的死猪可能有几万头。”

树洞画:公共艺术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财务主管工作职责主要是什么 篇8

2、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组织和实施公司的各类业务的财务核算;

3、负责指导下属财务人员的会计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4、监督、检查日常核算会计凭证、及时发出问题并处理;

5、协助领导及分析公司架构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6、进行公司各类财务分析及预测,为公司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9

出现这种声音的缘由,大概有这样几个: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把职业教育交给市场来办。二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总是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等等。这就让外界误以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经济活动,会产生经济效益,政府可以不投入或者少投入。三是一段时间以来,“混合所有制”成为热词,这就产生一种看法,企业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也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这样就可以吸引各种经济成分来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政府就可以不投入或者减少投入。

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

其一,职业教育是民生工程。在我们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时,还有一句话是,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第一,职业教育具有全民性。温家宝总理曾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第二,职业教育具有普惠性。中职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对象,是中职在校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中职在校生总数的90%以上。第三,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中职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省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决定,将中职学历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各类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职免除学杂费。

其二,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我省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之后,尽管投入很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难以弥补历史欠账。据2012年统计,全省中职学校占地、建筑、专任教师、教学设备、图书等5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的仅占17%。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仍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

其三,职业教育难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是一种投入成本高、收益率低甚至没有收益的教育类型,举办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很难有盈利。中职收费很低,我省中专学费是每生每年1700元至2100元,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是400元至1200元。

其四,政府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第一,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分布中,政府办学是主体。我省在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中,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和200所特色职业院校,其中有民办学校17所,约占6%。第二,在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中职助学资助政策,每生每年由政府补贴1500元。第三,政府在不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我省在职教攻坚计划二期工程中,将重点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示范和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等4项计划,全面提高示范和特色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其五,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文件中的地方政府,就是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

习总书记2014年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这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切实承担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10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性

从政府建设的趋势而言,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是顺应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之路。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活动的重要资源, 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政府信息开放和公开。

(一) 政府信息公开能保障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在宪法上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肯定了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而人民权力的正确行使是以政府信息公开和人民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知晓为前提的。因此, 政府信息公开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内在要求。

(二) 政府信息公开能有效地与WTO规则接轨。

WTO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是透明度, 透明度原则转化为国内法, 反映到国内法律当中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政策透明的有关规定。我国制定信息公开法, 把政府信息公开活动规制起来, 有利于我国履行透明度的法律义务。

(三) 政府信息公开能有效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政务信息公开, 要求将政务内容、权力运作过程等向公众公开, 这就给予了人民群众以知情权, 加大了权力行使的透明度, 把权力行使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政府的计划、工作程序、办事结果、政府内部的工作纪律, 为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监督提供制度保证。

(四) 政府信息公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有助于社会公众通过公开的、公平的、合法的渠道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阻塞, 使政府信息能够适时地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同时, 制定信息公开法还可以促使政府依照法定义务提供其拥有的信息资源, 社会公众可以依据法定权利要求政府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信息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促使实现资源共享, 满足社会各界对资源的需求。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 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从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与创新的效果看, 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 拓宽了公民的监督渠道, 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树立了政府在公众中的新形象。但是, 由于处于实践初期, 一些配套改革尚未到位, 特别是一些相关的制度缺失, 难免存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 信息公开的广度深度远未达到群众的期望和现代政府的要求。我国80%以上的信息掌握在政府机关, 而且大多处于封闭和闲置状态。原因之一是保密范围过于宽泛, 甚至滥用保密措施, 导致许多信息被永久尘封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原因之二是信息归属认识错位。很多行政人员认为, 政府信息是政府行政的结果, 政府就有权决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原因之三是我国民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缺失。第二, 信息公开的渠道过窄。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有两种方式, 一是政府依职责主动公开, 公开的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规则、程序等。公开的载体包括政府公报、简报、新闻等。这些载体因为范围上的严格限定, 往往存在着很多“盲区”, 有时并不能成为一些群体获取政府信息的方便渠道。二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赋予了公民申请公开相关信息的权利, 但是在一些流程尚未理顺的前提下, 因为受到严格程序、复杂流程、高昂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民众权利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三, 因为缺乏法律约束, 公开信息也呈现出很多乱象。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颁布前, 使得许多政府信息要么被政府进行“弹性过滤”, 要么千篇一律, 无法实现其作为公共资源的消费价值。

(二) 政务公开存在的不足。

实际上, 政府信息公开包括广义上和狭义上的公开。从公开的主体上, 广义上的公开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 还包括管理公共事务组织所掌握信息的公开。由于我国政府尚处于转型时期, 在建设透明政府的实践中, 往往将信息公开等同于政务公开, 显然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从公开的内容、时机和程度上因为没有统一规范, 制度化水平不高。从公开的程度上看, 随意性较大;从公开的内容上看, 一些部门公开的内容线条过粗, 甚至是内容陈旧, 有的甚至从部门利益出发, 形式主义严重;从公开的时机上看, 存在着严重的时滞, 一些信息公开因为丧失及时性, 决策利用的价值性已经荡然无存。

2. 电子政务建设中, “重开发, 轻应用;重硬件, 轻软件;重管理, 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政府网站上, 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 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 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 从而形成了“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此外,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立和运行有着严格的条块分割界限, 因为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 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 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 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三、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剖析

(一) 法律的缺失和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 使政府公开信息没有得到法律的规制而缺乏规范化。尽管刚刚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信息公开作出规定, 填补了法律空白, 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有法可依。但是, 无论是从立法技术、内容、法律适用反馈和遵循国际惯例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制定更加完备、层级更高的法律应该是健全我国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根本之策。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转型, 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和修订也阻碍着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化, 如《保密法》、《档案法》等因为制定时间较早, 一些过时的规定依旧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公开的“法律依据”。

(二) 观念的滞后。

1. 受到政府信息属于政府所有的错位观念的支配。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最终属于民众, 而不是代行权力的政府。因而, 民众作为委托者有权利知道政府究竟做了些什么。

2. 没有意识到信息公开是自觉接受民众监督的表现。人民依照宪法参政议政, 然而发挥监督的前提是政府行政的信息要公开透明, 否则监督无从谈起,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行政缺乏透明进而缺乏监督造成的。

3. 没有意识到公共信息是一种资源, 是企业组织和个人决策信息源。由于政府信息与微观主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及时、准确、详实、高质量的信息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科学配置信息会增加民众或组织的收益。意识不到信息是一种可消费的资源, 也就无法意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三) 民众对自身权利认知不足, 造就了民众“被动

性服从心理”, 公民表现出的权利意识淡漠, 意识不到权利可以制约权力, 民主可以制约权力。因而, 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不履行义务, 甚至是违规操作, 鲜有来自公众知情权的抵抗和来自民意的压力。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 规范和整合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范围、程序, 配套相关的制度。

1.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

只有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知情权才会使得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根据, 才会使得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得以充分展开和实施。

2. 制定一部比较系统而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从我国国情出发, 顺应世界潮流, 直接制定一部比较系统而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乃是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

3.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在确定公开的范围时, 应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 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的以外, 其余一般均应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大小决定了信息公开的程度。因此, 应当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使公众确实的了解哪些信息资源是可以依法获得的。

4.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政府信息的公开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公开的方式应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为出发点。公众了解和获取政府信息的方法和程序应尽量详尽, 以方便公众及时获取信息为原则。任何公民均可依法向有关机构要求查阅、复印信息。

5. 政府应当公开信息而未公开的法律后果。

应当明确规定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以及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人在政府机关拒不提供信息或不完全提供而侵犯了自己的知情权时, 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二) 制定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制度, 以保障信息公开法律实现

首先, 修订《保密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保密法》的修改首先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合理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 大幅度缩减保密范围。二是应当建立规范定密, 科学解密的相关制度。由于定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国家秘密偏多、密级偏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因此, 要完善定密监督程序, 做到依法行使定密权, 应明确规定解密的权限和程序, 强化解密活动的监督制约。切实改变目前实践中只定密, 不解密, 甚至国家秘密“终身制”的现象。

其次, 修改《档案法》。政府信息实际上分为档案和非档案文件, 档案由《档案法》调整, 要受到30年期限的限制;非档案文件尚无任何法律调整, 因而无法对其进行规范管理。这样一来, 档案法实际上限制了档案类政府信息向公众开放。同一个政府信息, 一旦归入档案类, 则要受三十年期限的限制;如果不归档, 则因尚无法律调整虽有公开的可能, 但公开的内容可能会无迹可查。

最后, 加快制定我国的《隐私权法》立法。信息公开法的个人信息例外只是对个人信息披露的保护。在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认识到个人数据保护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并加快数据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保护个人隐私, 促进个人信息的流动。其内容应包括个人信息保护, 电子监控, 新闻出版, 行政机关公务行为等方面的隐私权保护。隐私权法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部分, 对世界各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顺利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11

(一) 税源控管能力不足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收的核心问题, 面对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税源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 我国税源控管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 我国地方税收种类较多, 税源分布零散, 涉税信息点多面广, 应税收入 (特别是应税个人的收入) 隐蔽性强, 地方税务部门无法凭靠自身的力量和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实施全方面的税源监控, 导致造成重视重大税源忽视零散税源的现象;其次, 我国地方税收征管部门对税源的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和精细化, 没有充分挖掘税务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管理潜力, 忽略了对一些具有流动性特征税源的日常监控, 无法摸清税源底数和税基, 对户籍管理不够到位, 没有对户籍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有些地方 (如位于街头巷尾的业户和承包承租户) 仍然没有按纳税人个人办理税务登记;最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 当前企业和个人的结算方式呈现多样化, 使得他们更容易隐蔽其收入, 这也给地方税收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 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目前, 我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 纳税人税收法律观念淡薄, 社会整体诚信纳税意识不强, 偷、逃税手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高智能化。大量的新生经济行为还处于政府的监控之外, 还未纳入法制的范畴, 未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没有在制度和机制上做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此外,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些纳税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不考虑税收的重大意义, 只看到纳税给个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而没有看到纳税后他们将从中获得的社会福利和其他利益, 总是钻税收政策的空子, 驾驭着机会主义心理和寻租心理而不主动积极纳税, 造成地方税款流失。

(三) 地方税收征管成本高

尽管税收成本率在逐年降低, 但是依然很高, 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司长王文彦曾公开表示, 目前我国有税务人员89万人, 而美国只有12万人, 仅这个数据就是惊人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 低的如:美国为0.6%, 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 法国为1.9%。总之, 我国的税收成本率虽然在降低, 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 即税收成本仍然在逐年上升。

(四) 地税征管信息共享不畅

首先, 地方税收部门的领导及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信息化的重要性, 不注重税收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 对税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了解较少, 以至于相关重要信息不能相互交流和共享;其次, 税收业务流程重组和机构改革相对滞后, 税收业务流程没有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没有得到相应的优化和重组, 这样税收征管信息资料不仅不能得到快速的流动, 反而被阻碍了;最后, 各部门各自为营, 没有实现工作内容的一体化, 各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相互独立, 操作系统、信息标准和数据库也没有统一, 这就导致相关信息和数据不流通或重复, 组织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此外, 关于征管主体方、纳税方、文化和环境政策方面也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

二、我国地方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行社会综合治税, 有些地区也发布了相关的条例方法, 但是在运行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 导致地方税收的征管工作存在以上几个主要的漏洞,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我国社会综合治税的基础较薄弱

我国近年来才开始推行社会综合治税, 起步比较晚, 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税的功能。首先, 不同地区对社会综合治税的理解存在着差异, 较发达地区将社会综合治税作为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有益补充, 而较落后的地区仍然将社会综合治税定位于一种征管方式, 一味追求短期的税收收入, 而不注重其根本目标的实现;其次,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只有《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少数几部税收法是通过全国人大立法的, 直接导致税收的法律地位上升不到一个高权威性和高效力性的层次, 不足以成为依法推进治税和堵塞税收漏洞的根本性依据, 更没有发布统一的社会综合治税条例, 以至于形成了各个地方社会综合治税各自为政的局面;最后, 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 无法很好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税。

(二) 社会综合治税实施不到位

无论从征管方来讲还是从纳税方来讲, 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首先, 在主观上他们对搞好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做法把握不清, 简单地认为综合治税仅是做形式, 口头说说, 可有可无, 而不会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上去, 导致工作人员对此缺乏主动性, 敷衍了事, 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 其他职能部门认为综合治税是税务部门的事情, 而与自身本职工作关系不大, 因此在联动中对综合治税工作应付了事, 同时税务部门自己也缺乏主动联合其他部门的意识, 如在招纳税务人才、配备征管硬件资源时税务部门不注重依托各有关部门、单位因地制宜地实行委托代征、代扣、联合办公或委托控管, 在一些关键环节卡住口子, 不能及时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 节约税务人力资源的投入, 从而实现降低税收成本和促进税收职能发挥的双赢, 不讲究经济效率;最后, 少数基层税务机关对综合治税工作依赖性过大, 认为政府提出综合治税具体工作就应该由基层政府多做, 工作上存在扯皮现象。总之, 综合治税工作虽然正走向规范化, 但大多数仍存在仅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落实不到位, 操作程序不够规范, 工作主动性不够, 没有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理念。

(三) 社会综合治税氛围不够

首先, 领导部门对社会综合治税宣传不够, 缺乏长期性的发动, 仅仅满足于会上提、挂横幅标语或者出黑板报, 大部分的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 宣传工作涂于表面上有声有势, 而没有真正将“社会综合治税”这一概念牢牢扎入人们的脑海里;其次, 政府领导部门没有明确指出当前社会综合治税的主要参与者, 对相关部门的提倡力度不足, 除税务机关自身以外, 只有财政等少数的利益相关部门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税中, 这与社会综合治税的根本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 全社会的力量才是实现社会综合治税的最关键因素。

(四) 社会综合治税的管理存在漏洞

首先, 在社会综合治税人员的选择上缺乏严格的标准, 没有严格从政治思想、税收政策、廉政纪律、专业技术、统筹能力五个方面建立高素质的社会综合治税人员队伍, 最突出的问题是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强大, 就我国的地方税收系统来看, 缺乏全能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 同时具备高技术技能和管理多方面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 正因为如此, 地方税收征管部门便缺乏能力对各种税务信息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处理集成;其次, 虽然很多地方税收征管部门对税务人员进行培训, 但是多数的培训都只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无论是从加强税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来讲, 还是他们的专业水平, 税务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做到位, 没有建立学习型组织或者建立学习激励机制, 造成了即使是参加过培训的税务工作者也不能适应税收征管工作的专业分工和集中管理。

(五) 社会综合治税中考核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

首先, 奖惩措施不到位, 一是财力不支, 手续兑付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税、护税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思想意识的偏差影响了考核的不到位, 综合治税工作仅仅涂于表面形式, 严重影响了年终的考核成绩, 对在社会综合治税中的先进个人没有实质性的奖励;其次, 打击偷逃税力度不够, 对少数偷漏税的企业惩罚“轻不着边, 重不到位”, 如此便助长了他们偷税漏税的恶习, 同时也削弱了主动交纳税款企业的积极性;最后, 考核力度不大, 对由于涉税信息采集不准确, 传递不及时或对税源监控不全面, 不按要求代征 (扣) 税款影响财政增长的不能动真碰硬, 应该追究具体人员执法过错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健全体系探索综合治税新途径[J].决策探索, 2006 (2) .

[2]、王荣海.社会化综合治税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经济研究, 2005 (8) .

[3]、王胜.论我国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2) .

[4]、李亚平, 张文龙.当前地税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现状[J].中国商界, 2008 (9) .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篇12

一、工作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审计机关要服务于区域社会建设发展,就要着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方面做好保障和服务。一是围绕区域文化发展方面做工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和文化品牌活动、文化功能区建设和资源配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等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二是围绕高端产业升级方面做工作,对高端产业发展、重点街区建设、服务体系搭建等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三是围绕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做工作,对教育、文化、体育、科技等重点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四是围绕推进社会综合管理方面做工作,对人口疏解、扩大就业、完善社保、社会服务管理和公共安全等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五是围绕优化城市环境方面做工作,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区域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

二、工作方式

从工作方式上看,审计机关还要继续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和源头治理为抓手,认真履行审计职责,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1.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严格查处、立足整改、规范提高、促进发展”的工作原则,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效益性开展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注重发现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今后将通过深化多种类型审计的有效结合,扩大区财政预算资金审计的覆盖面;部分项目和资金的审计与审计调查覆盖到本地区同行业和同领域;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关注国有资本收益征缴和支出投向以及产生的导向作用,促进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和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

2.重点关注履职情况,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职能,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数据库,构建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探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轮审制度,以遵守党纪国法、落实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审计评价基本内容,重点关注发挥职能部门职责作用、推动部门事业发展、个人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增强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3.规范程序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专项审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心工作,做好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加大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和深度,揭示和反映重点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突出問题,促进重点投资项目规范管理,保证政府投资安全;围绕热点事项和重点资金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重点关注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和资金使用的绩效。

4.筑牢基础监督防线,加强源头治理工作。一方面做好领导干部财经知识培训工作,在继续给初任领导干部讲授审计知识的基础上,分专业、分系统开展领导干部的审计知识培训,结合审计案例提示领导干部,规范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财权。另一方面,抓紧内部审计指导和教育培训,通过下发指导意见、开展继续教育、发放和编辑宣传刊物、开展调研等工作,指导各单位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好第一道监督防线作用。

三、具体措施

从具体措施上看,审计机关还要不断完善审计方式、创新技术方法,强化成果运用,推进结果公开,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持。

1.拓展多种审计方式。一是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将常规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把评价政策执行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果、效益问题作为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目标。二是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重大民生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实行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范和控制风险。三是充分开展日常监控。加大对管辖单位的日常走访、监控、指导力度,采集被审计单位基础信息,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交流与指导的形式预警本地区各单位,降低政府财经风险。四是科学利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资源及成果,充实审计监督力量,搭建综合监控体系。

2.提升现代审计技术水平。对现有办公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板块功能性,提升操作便捷度,提升办公自动化的效率效果。积极推进联网审计工作,加大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度,通过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解决审计覆盖面、审计及时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审计深度和水平。

3.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开展分析研究,着力打造审计成果“精品”和“高端产品”,在更高层次上服务领导决策;继续推进审计结果向领导专报制度,及时让领导掌握审计信息,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效率和效果;继续坚持审计整改跟踪工作,敦促审计意见落实,确保审计效果。

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资金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依法主动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加强审计宣传,通过有效地宣传让社会各方面更加了解政府的审计工作和成效。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开展审计文化建设,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切实把“实”、“高”、“新”、“严”、“细”、“快”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依法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增强队伍凝聚力。二是推进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审计业务、计算机技术、法律、经济和科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培养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对培训资源和培训成果的管理,注重运用多媒体网络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四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挖掘潜力,激发上进心,调动积极性。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依法从政、廉洁从审,增强审计机关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下学期初一差生评语下一篇:再来一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