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2024-07-20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共13篇)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篇1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制度

普通话要成为学校的校园语言,在校园内,要大力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教职员工的群体素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形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光荣的文化氛围。具体要求如下:

1、普通话应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各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汉语拚音,课堂上要较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2、教职员工讲普通话应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达到国家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水平。在公共场合即席讲话、与学生交谈等,能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正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声音适中。

3、学生在校园内必须讲普通话,努力提高普通话口语交际水平。

4、教师在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划、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正确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5、要求学生做到严格按语文课本要求,书写规范字,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逐步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

6、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写评语必须认真书写规范字。

7、未按要求做的教师,发现一次,通报批评,两到三次,评先表模一票否决。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篇2

一.轻声含义和作用

汉语的音节大都有固定声调, 但构词时因相邻音节的影响, 普通话词中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 变成短而轻的声调, 即轻声。如:我们、似的、石头、热闹中的“们”“的”“头”“闹”等。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轻声不能独立存在, 必须伴有重读的音节。常见的轻声, 一般以单音节形式出现在较为固定的词语形式中, 即常说的“轻声词”。话语中也有轻声, 通常无较固定的词语结构形式, 我们称它为“语流轻声”, 如:

1、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冰心《繁星》)

2、我在巴黎大学, 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轻声一般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他为人大方”和“贻笑大方”;“干得漂亮”和“年轻漂亮”等词中的轻声和非轻声词的词义、词性不同。

二.轻声的读音

轻声的读音主要与调值和音色相关。轻声的读音主要的特点是短, 同时和音强、音高也有关系。轻声的音高不固定, 常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

1、阴平、阳平调后, 调值低、更短;如:先生、师傅、咳嗽。

2、上声调后, 调值较高 (44调) 、短;如:眼睛、本事、扁担。

3、去声调后, 调值最低、更短, 如:客气、亲家、罐头。

轻声和音色也有联系。受前面音节影响, 轻声音节的声、韵母会发生变化。如:

1、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浊化, b、d、g等变成相应浊音声韵母。

如:我的、哥哥、耽搁

2、高元音、低元音;韵腹向央元音靠拢, 韵母变得比较模糊, 甚至脱落。

如:豆腐、头发、棉花

三.轻声字词的规范

(一) 轻声词

有较明显规律的轻声词。普通话纲要列出了必读轻声词五百四十八条。其中二百多个有规律可寻, 如:

1、结构助词“的、地、得”和语气词“啊、吧、吗、了”等, 如:好的吃啊笑了来吧

2、动词、形容词后表趋向的词“去”、“起来”、“过去”等, 如:跑过来看上去好起来

3、构成名词的虚语素“子”、“头”和表多数的“们”, 如:孩子石头人们

4、叠音词和重叠动词的第二个音节, 如:妈妈说说打听打听

5、名、代词后的方位词, 如“上”、“下”、“里”等, 如:树上家里乡下

6、习惯上读作轻声的一些双音节词, 如:咳嗽豆腐脊梁

7、“得”、“不”、“一”在词或短语中的特殊音变, 如:吃得好说一说差不多

8、叠词后接“儿”字尾的词语, 靠近“儿”的字需轻声, 如:

慢慢儿

(二) 语流轻声

语流中词语受相邻音节影响产生的词语轻化现象。词语的这种现象, 对于准确表意, 体现语音节律和细微变化, 增强表现力有重要作用。这种轻化, 可为单个音节, 也可多个音节。除必有重读音节相伴这一特点外, 由于这种轻化现象不像“轻声词”出现在较固定的词语格式中, 规律性不强, 故更需仔细辨析。如: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是静寂的。 (巴金《繁星》)

2、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

“咱俩先换过来……”, 她嘿嘿地笑着,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张之路《羚羊木雕》)

例2中, 神态、语言的轻声变读, 我们看出, 万芳急人所急, 性格爽朗。

此外, 还有从语义、情感表达的准确度和语言的韵律美变读的“轻声”, 除代词作宾语的形式结构比较明显外, 这种规律性不强。如:

1、谁也不去理会它。 (贾平凹《丑石》)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例2中, “来”和“开”变读为轻声, 声调开张舒徐, 恰切地传达了诗人陶醉于“春色”的心声。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诵经典文 篇3

叶红,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新高港建设功臣,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她坚持“实施开放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认真践行“不敷衍、不作弊”的校训,致力于教师的提高、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语文教育的重要无可非议,但语文教学的效果饱受质疑。高港实小语文团队冷静地对待语文教学的现状,面对它而不是回避,接受它而不是推诿,理解它而不是盲从,改革它而不是守旧。我们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与时俱进的追求,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怀,一种改革与创新的理性,在实施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着“培养有根基的中国人”的教育理想。

一、科学认读,突破阅读的“瓶颈”

认读2500个常用汉字是实现无障碍阅读的基础。现行低年级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只有153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仅为988个),识字量不足,成了制约孩子自主阅读的“瓶颈”。于是,我们在一、二年级以“科学认读”为主题,通过四条途径开展识字教学的探究,打通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瓶颈”。

1.开设识字活动课 ,激发认读兴趣

我们将课题纳入“课改”,将“科学认读”列入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节“识字活动课”。它的内容开放,形式丰富多彩。一年级的老师围绕儿童的生活设计识字主题,仅按内容分就有 “自我”系列、“生活”系列、“校园”系列、“社区”系列、“自然”系列、“节日”系列、“体艺”系列、“文学”系列、“游戏”系列等。这些主题都取材于儿童的生活,来源于儿童的兴趣,真实,淳朴,自然。

2.编制识字剪贴本,促进动手动脑

小学生对剪剪、贴贴、画画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就引导他们制作识字剪贴本,在制作过程中活学汉字。孩子们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先读一读,说一说,不认识的问一问,接着动手剪一剪,贴一贴,贴好了再认一认,读一读,甚至将一类生字写一写。为使自己的识字本更加精美,更有创意,再让他们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从此剪贴本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新课本”,成了日常阅读中的“活字典”,成了练字的好字帖,更成了家庭教育的“亲子本”。

小小的识字剪贴本,简直就是一本本儿童百科全书。它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3.运用识字小游戏,激发联想思维

中国的汉字是“智能型”的文字,“复脑型”的文字,汉字具有联想的功能,学习汉字有利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我们采用“汉字开花”这一游戏的方式教学汉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所谓“汉字开花”,实际上就是以某一个汉字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学生可联想到带有中心字中某个部件的字;可以用中心字连词,连成语、谚语、歇后语;可以说与其有关的谜语、古诗、名言警句、人文景观等。“汉字开花”使汉字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使汉字的 “智能型”“复脑型”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使汉字真正成了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4.营造识字小乐园,引领快乐成长

开垦“百草园”,种植“智慧树”,结出“丰收果”,飘逸“书香味”,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教室便成了学生快乐识字、快乐成长的乐园。借此,学生识字的欲望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识字已成为他们的需要,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科学认读”实验的不懈坚持,使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结束,平均识字量均在2500字以上。由此可见,“让中国孩子八岁实现自主阅读”的美好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拓展阅读,激发潜能的“井喷”

学生在低年级有了自主阅读的基础后,教师该如何带领他们继续前行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捷径就是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们紧紧抓住“有效”两个字,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有效地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有效地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我们的做法归纳为如下。

“两订”:一是进行校本化课程标准或教学建议的制订。对每个年级阅读的总要求和每一学期阅读的字数、篇数及达成的目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二是进行阅读制度的制订。即“一诵二看三读”:课前三分钟诵读古诗或优美片段,每天中午看书半小时,每晚阅读不少于30分钟。

“三创”:一是创设校园阅读环境。走进校园,就会置身于文化的海洋。花草树木上悬挂着名称标牌,楼道走廊上张贴着名言警句,唯美墙壁上镌刻着古典诗词……这些,如一叶叶小舟,载着实小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走向文化的殿堂。二是创设班级阅读环境。精心布置教室,使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教室成为学生快乐认读、快乐成长的家园。三是创设家庭阅读环境。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家长为孩子建设小书房,根据“‘书香家庭’星级评比细则”,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物化建设的质量提升。

“四改”:一是改革课堂。我们围绕教材做“减法”,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剪裁,或删除多余的教学内容,或舍弃繁杂的教学环节,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教完教材,将课外阅读课堂化,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为校本教材的学习赢得时间,为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二是改革教材。(1)增加课文宽度。对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文章,教师选取其情感核心或训练核心,选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再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教学块,以拓宽学习领域。这样,既开阔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变“长”变“宽”了,学习效益也扩大了。(2)增用校本教材。近年来,我校编写了识字教材《春花朵朵》《喜迎奥运》,阅读教材《独领风骚》《语文驿站》《〈三字经〉诵读》《童心飞扬》《牵手经典》《古诗文诵读》,加上区本阅读教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使语文学习变得简单高效。三是改革作业。不订练习册,不做举一反三的练习题,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基本为习字、日记、课外阅读、小报创编、研究性学习等。四是改革评价。我们编写了各年级《语文质量目标手册》,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对课外阅读书目、必背篇目及教师导读和学生阅读晋级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据。

三、经典诵读,开启智慧的“天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一时间经典阅读蔚然成风。为避免经典诵读内容上的过度狭窄、形式上的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我们对经典诵读进行了创新。“新经典”的基础是民族的、传统的。《论语》、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都被纳入了“新经典”的范畴。但那些过于艰涩拗口或者过于偏离当代生活理念的篇目,均被坚决地排除在“新经典”的大门之外。“新经典”的外延是多元的、开放的。《弟子规》《论语》是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是经典,成语故事是经典,千古名联、灯谜是经典,现当代美文、童诗童谣也进入了“新经典”的视野。“新经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气、包容、开放的阅读视野。系列“新经典”课程应运而生:童蒙诵读课、文化典故课、诗词灯谜课、袖珍古文课……校园里,快乐读经典、时尚读经典悄然流行。歌唱、吟诵、书法、演讲、辩论、表演、游戏……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传统对话,沉睡的经典被唤醒,欣欣然活在了孩子的生命里!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篇4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促进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件大事。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说好普通话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校园文化品位的得力措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团委特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积极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与老师、同学交流时,请时时处处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汉字板书。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3.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使用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生作业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各科教师要对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及时予以指正。

4、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并且能与同学互帮互助,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发音,使写规范字、说普通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5、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文化修养,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

6、学校主办的宣传橱窗、张贴的通知或告示,各个班级创办的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

7、在校外要对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

8、把写规范字、说普通话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使写规范字、说普通话成为一种维护民族荣誉、崇尚祖国汉语言文化的行为。

9.从身边的琐碎小事做起,不说粗话和脏话,在各种场合使用普通话和文明语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建立文明班级,文明校园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

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庆广泛推崇的行为。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甜甜微笑,文明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文明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宽容,文明是见到师长的问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说一声“对不起”,文明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文明是看到人有做错时的主动制止.......文明就在我们平时的细小琐事中。做文明人,就要学会新生他人,新尊重他人是文明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比如课堂上老师在上课,或者同学在发言,而你却在下面讲小话,做小动作而不认真听,就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同学们,我们全社会都在提倡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我忠心希望我们班级是文明班级。做文明人,就要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比如在课间一追跑打闹,不玩危险的游戏;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地,不随意采摘花果;集体活动守秩序,主动排队,不推挤,不大声喧哗;起身看座,自觉保持桌椅整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清理垃圾等等。

老师们,同学们,使用规范字,从你我做起;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校园里营造“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为创建示范性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南湖中学团委

写规范字讲普通话 篇5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学校里,你们今天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了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每天都做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吗?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吧!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个多方言的国家,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促进社会交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当代社会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自信心,有助于造就高品位的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对学校而言,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师生都讲纯正的普通话,都能写漂亮的规范字,无疑能充分展示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营造一个活泼文明的校园的氛围,在此我向全校学生和老师发出倡议:

一、我们老师们要严以律己、起好带头作用,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口语表达及汉字书写中的不规范现象。

二、我们学生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增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使普通话成为自己的日常用语,把写规范字看成体现自己文化修养重要标志,做到书面语表达时不出现不规范字。

三、讲好普通话,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地区所使用语言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出其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校园也是如此。因此,每位师生应当从我做起,树立“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形象,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和语言修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说好普通话 写好规范字 篇6

大家好!我是来自二年级(3)班的甘浩冉,我演讲的题目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在学习说话和写字。说好普通话可以让我们交到许多好朋友,因为我们的祖国非常大,每个地方的话都不太一样,如果大家只说自己的家乡话,那到了别的地方就听不懂别人的话,也不能跟别人说清楚事情了。说好普通话,我们才能与全国各地的人交朋友。

写好规范字也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事。课本上的字都是工工整整的,大家才看得懂。我们写的字也是给别人看的,字写得好看,工整,别人才看得懂。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篇7

普通话水平测试既然是国家考试, 要维护其权威性, 操作规范性是重要的一环。由于测试的口试和个体打分的特点, 操作的规范对保证测试质量尤其显得重要。高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 有责任更有义务将这项工作沿着科学的、规范的轨迹向前推进。笔者既是长期在一线从事普通话教学的从业人员也是一个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者, 在十余年的相关工作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就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笔者对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化管理的认识。

一、规范报名管理

国家语委在1997年下发了《关于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试行) 的通知》, 湖南省语委于1999年下发了《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务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以上两个文件的规定, 我们的做法是:编制工作规划在先, 确定测试布局在首, 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在前。在每个学期开学伊始就对测试报名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就报名对象、报名时间和程序、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 组织下发《普通话报名通知》、《报名登记表》、《照片登记表》等至各系教务秘书处, 由各个教学系分别组织报名。

直至2005年, 湖南省全面启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管理系统) , 这种手抄笔填的方式终于被另一种更为现代的工作方式所取代, 为充分发挥管理系统迅速、便捷的优势, 我们率先在各系培训能掌握并熟练操作管理系统的管理员, 由此, 我们的工作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实际使用管理系统的工作中, 我们发现报名信息的准确无误是实现报名规范的决定条件, 有些学生由于粗心或是同学之间相互代报名, 容易造成姓名用字特别是身份证信息填报错误, 为管理系统自动搜寻考生照片、准考证的制作以及证书的发放都带来许多不便。为此, 我们加大了审核报名信息这一环节的监督的力度, 强调所有上报至教务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报名信息一定要经过报名者本人签名审核之后方能认可, 有效的杜绝了信息误报, 实现了报名的规范化。

二、规范试卷管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虽然“不是选拔性的常模参照性测试”, 但作为一项国家级的考试, 必然决定了其严肃性。而确保试卷安全万无一失是关系到测试能否正常举行的头等大事。为此, 我们配备责任心强、考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试卷的领取和归还。每次开展测试前有工作人员到省测试中心领取试卷, 回到学校后, 由保密室负责保管, 测试当天由工作人员将试卷送到测试地点;复听完成后, 由工作人员认真检查、核对, 及时、详细、准确地记录试卷回收情况。

三、规范考场秩序

测试员、应试人是测试的直接参与者, 心理因素对测试双方的影响都很大, 既直接影响测试人的水平发挥, 又影响到测试员的评分, 从而影响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而影响测试双方心理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测试的环境包括考场周围的环境是嘈杂还是安静, 是封闭还是开放等, 都对普通话测试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着普通话测试的信度。具体而言, 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普通话测试的成绩提高。绝大多数测试都要求考场相对封闭不仅是为了保密, 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环境安静, 防止外来干扰如噪声、围观等, 使考生能够正常发挥, 考出真实水平。普通话测试只有测试员和考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的投入, 才能比较真实的反映测试员和参测考生的实际能力。另外, 测试室内灯光明暗度, 测试员与考生的相对距离, 备测考生对测试考生的干扰等, 也影响着应试人的水平发挥。为此, 我们坚持选择封闭性好, 便于管理的教学楼作为测试室和候测室。测试室设置规范, 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室内保持安静、整洁。测试期间, 未经许可, 任何无关人员都不得出入测试室, 以免干扰和违纪事件发生。测试室未经许可, 任何人不得入内, 并规定测试员在测试过程中关闭所有通讯设备, 集中精力, 认真工作, 保证了测试工作快捷而有序地进行。

四、规范成绩评判

目前, 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普通话测试员人为控制的, 测试程序也是由测试员来操作的, 因此测试员队伍素质的优劣和测试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 就决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真实程度、客观程度和公平程度, 进而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度。我们坚信质量就是生命, 始终把规范成绩评判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

首先, 要提升测试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 这就要求测试员要树立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原则意识、形象意识;要热爱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能吃苦耐劳, 对“推普”工作有庄严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在测试过程中, 测试员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不要做出影响测试者情绪的动作, 如:皱眉、说一些不经意的话等, 应以客观公正的形象, 面带微笑地面对考生, 并注意测试过程的情感效应, 让被测者减少紧张情绪, 有充分的自信, 更好地发挥自己水平。同时, 测试员不仅要对普通话语音知识有较深的研究, 更要对本地区的方言特点有所研究, 对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测试工作中应对自如, 也才能判断准确。

其次, 要科学搭配测试员。我们认为坚持测试员新老搭配, 并且原则上有一名国家级测试员主持工作是规范成绩评判的有利保证。同时为尽量保证成绩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通常随机安排考场和测试员, 并实行教考分离, 测试员尽量回避授课学生, 此外还要考虑到测试员相互之间配合的熟练程度和年龄、性别的差异搭配等。测试过程中, 配有辅测人员,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了统一要求, 统一评分标准, 在每次测试前都将举行例会, 统一和强调各项评分标准。此外, 召开辅测人员会议, 布置测试任务, 提出测试要求, 严肃测试纪律。测试后, 严格执行复听审核制度, 由国家级测试员进行抽查复审, 对测试成绩严格把关, 并对测试操作中发现的过严或过松的情况及时提醒。

五、规范验印办证

普通话等级证书验印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我们一直依据湖南省语委颁布的《等级证书验印程序》的规定操作, 规范和完善证书核发制度, 及时办理证书审核、证书验印等工作, 认真填写应试人测试成绩、等级、测试日期、证书编号等, 并填写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表, 及时办证、发证。2005年, 我省全面启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之后也标志着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 这项工作的工作程序得以简化, 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前期报名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是密切相关的, 在保证考生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前提下, 我们每次只需直接将成绩提交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等待省测中心把证书打印完毕后, 取回便可发给学生。

6、规范档案管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原始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全貌,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揭示了学校普通话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普通话水平测试原始档案资料, 对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和学生运用普通话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普通话教学的基础工作, 又是提高普通话能力必不可少的资料源泉。我们分年度、分批次保存了我校自建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以来所有的文字、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这些材料是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普通话测试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普通话测试的档案基本上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 既方便查找也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在我国工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大举措, 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多年来, 这项工作增强了社会各界语文规范化意识, 而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对普通话测试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对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的信度尤为重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在迎来了测试大潮之后, 更应该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 不断加深认识, 制订更加全面、科学的规划, 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摘要:国家教育部始终将推广普通话列为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PSC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是高校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 围绕测试报名、试卷管理、考场秩序、成绩评判、验印办证、档案管理等方面对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范化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高校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l.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2]李志良.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定位和对策[Jl.语文建设1997, 8

[3]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需要长期规划[Jl.语言文字应用2005.3

[4]宋学峰、曹玉.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务管理[Jl.科教文汇, 2007.6 (下旬刊)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篇8

关键词:普测 说话 词汇语法规范 语文基础 口语能力 心理素质

在社会日益高度发展变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频繁,有语言运用的地方就应该有规范。虽然口语表达较之书面语灵活多变,但也不能随意变化。林焘先生说过:“所谓规范化就是要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语言能够按照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更迅速地向前发展,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把‘主观能动性’了解为‘主观随意性’”。[1]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就是语言规范要求的体现,无论在语音还是词汇、语法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目标。随着推广普通话的深入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普测”)出台,促进了语言规范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普测中的“命题说话”综合考查了表达者的说话能力和水平,虽然只有几分钟的说话,但折射出了应试人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及所受的语言环境的影响。

笔者从多年的普测实践中积累了应试者“说话”不规范的实例,发现不仅仅是词语运用的问题,还有表达逻辑事理和修辞运用方面的问题。普测前应重视对词汇语法规范的培训,普测中应重视对不规范语句的评价。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音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词汇语法学习。应该从小学语文教育开始,重视“说”的环节,培养不同语境中说话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同时重视说话的语法、逻辑规范。

一、例证病误的多样性

语言的规范并不否定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是由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的。如果因说话太随意而出现无法理解的表达,就难以交际了。下面“说话”中的不规范表现在选词造句上的任意,同时也有因思维混乱而缺乏条理的表现。

(一)随意“活”用,前后语义搭配不恰当

例(1)中,“集体”是一个名词性概念,不能主动发出动作。例(2)中,“娱乐”变成及物动词是不对的,不能带宾语,“从中得到文化”语义玄虚。例(3)中,“操”不能与“头发”搭配。

有时主语成分与谓语中心不搭配。如:

例(4)中,主语“知识面”不能用“增长”说明。例(5)中,主语“社会秩序”不能用“安分”来形容。例(6)中,动词“刮起”的宾语应该是“风”,而不是“热潮”,可用“掀起”与宾语“热潮”搭配。

(二)重复累赘

例(7)和例(8)都是一句话中前后两个词语意义接近,重复表达。例(9)是乱用“把”字句,“有点补回去”是方言的一种说法。例(10)中,“里面游泳”意思不明,实际说的是下水游泳。

有时表现为修饰成分多余。如:

例(11)中,“比较畅通”与“畅通无阻”二者只能选其一。例(12)中,“走路”与“回寝室”不能同时进行,不能用“边……边”组合在一起。例(13)中,“非常”与“极了”意思重复,选择其一即可。

(三)由省略造成表意不完整

以上谓语对主语的陈述中由于缺少某些相关词语,使前后表意不完整。例(14)中,“戴眼镜”指的是“对清洁度的要求很高”;例(15)中,与体育有关的是“我的业余生活”;例(16)中,“物质”和“精神”不能“提高”,应该指“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

有时因缺少交代而产生歧义。如:

例(17)中,说话者想表达从小有当教师愿望,但缺少必要说明,听者不明白是对老师本人还是对老师这个职业感兴趣。例(18)中,应试者想说的是用铁链把狗吊起来,但表达时没有说清楚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例(19)是想表达我们家人非常喜欢体育频道的节目,但没有交代清楚,听者误认为没有体育频道电视就坏了。

(四)思维混乱造成句式杂糅

以上把不同的句子重叠在一起,造成了表达上的混乱。例(20)由于“没有”和“有”同时使用,使句义表述不清。例(21)描述家庭中的家境和成员情况时,把家庭成员与家境用一个词语说明,从而造成了混乱。例(22)“希望”与“想当”都表示还没实现,但立足点不同,应该分开表达。

(五)语序排列混乱

以上例句中,表达词语的前后顺序颠倒,语义上虽然能猜出说的是什么,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六)逻辑不合事理

类型1中前言不搭后语,语义含混不清。例(26)想说明自己的学习生活,但表达得语无伦次。例(27)中“傻子”与“小孩子”所指含义不清,听者难以理解。

类型2中,例(28)“妇女”包括“奶奶”,属种不当并列。例(29)中,“水果”是类概念,包括苹果、香蕉、梨,种属不当并列。

类型3中,修饰成分多余,前文已有分析。

类型4中,表达引起歧义,前文已有分析。

二、“说话”不规范的原因

说话者在特定情境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一方面反映出选词造句的语用习惯受语言环境和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应试者的心理素质与场景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一)言语转换时的错位

存在语法、逻辑问题的应试者多是普通话水平在二乙以下的应试者,从他们的语音可以判断出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方言音的影响。从小受方言母语的熏陶,特别是语音方面的印象很深刻,久而久之习惯了一种较固定的言语表达方式。当方言向普通话转换时,来不及筛选或者转换成规范顺序,就脱口而出,如“重复累赘”等。有时则因过多考虑语音是否准确而出现思维混乱,语义表达不清。来自乡村的许多应试者,方言音根深蒂固,“说话”几乎是在背诵,一旦忘记了原稿,就显得慌乱而语无伦次。

(二)普通话口语基础不扎实

普通话口语基础一方面来自校园的语言环境,一方面来自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说”的环节的训练。近几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很多中小学在课堂上逐步实行了普通话教学,但仅限于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而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仍然使用地方方言。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还需一个过程。

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尚显薄弱。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在呼吁要重“说”的教学,而在教学实践中基本上还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加上教师发音不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说话”规范的达标措施,到了大学开始学习普通话时,才强调说话中的语法、逻辑规范。

(三)语言规范意识淡薄

普测对语音标准的强调是贯穿始终的。从普测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对语音准确的重视要高于对语法规范和语言逻辑性的重视。“说话”中,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5%,最多扣2分。有些应试者认为与其它分值相比,扣去2分不影响普测等级的评定,于是他们也就不在乎了。教师在普通话教学和培训中也主要把注意力放在语音的规范程度上,忽略词汇、语法规范训练,甚至直接在教学中略去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误导学生忽视词汇、语法规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出现词语组织随意,词汇、语法失误便是不可避免的。

(四)心理素质不稳定

普测中有的“说话”在考查综合语文水平的同时也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特定对象,完成特定题目的命题说话,难免让应试者紧张。有的应试者可能没有见过这种考试方式,缺乏临场经验。日常的双向交流中,互动环节很多,而普测“说话”却没有这些条件,反而比平时多了很多限制和约束。说话过程只能由应试者独立完成,所以心情紧张,造成思维不连贯,以至于发挥失常。

(五)受制于场景氛围等非语言测试因素

“说话”限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考生和考官双方的特殊交流。要给应试者提供正常发挥的空间,需要测评双方共同营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场景。事实上,这种理想的考试只存在于理论中。测试中可能出现天气太热或太冷,外面的考生等得很急,考官今天心情不好等非语言测试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说话者的情绪和思维的清晰度,使之增加心理负担。测评者的态度直接呈现在面部表情上,如居高临下的表情,不是以真正的倾听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审视对方、注目对方;有时测评者因坐的时间较长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或频繁看表,结果使紧张的应试者更加不知所措。“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2]等,主要是由这些非测试因素造成的。

三、避免语言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要避免说话中表现出的不规范现象,需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认真面对普测,发挥出真正水平。

(一)重视口语能力

语言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语文基础知识是否深厚,会通过某种方式显现出来。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形成语言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儿童期,所以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教育开始,真正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仲哲明先生认为,说话中的语言能力是“指从方言转到标准语的口语运用能力,即应试人按照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规范说话的能力。”[3]注重提高普通话口语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应变能力,让学生从小养成运用普通话口语的习惯,并注重规范化表达。

(二)重视口语训练

普通话教学不仅要教书面语,而且要教口语。倪海曙先生说过:“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就是普通话教学。要建立正式的学制和严格的考试制度。小学作为正课列入教学大纲,其他学校作为主修课。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就是普通话课。”[4](P230)林焘先生说过:“口语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口语能力的培养容易被忽视,就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必须学会普通话,这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基础”。[5](P176)普通话口语学习不能满足于记住几个词语或几个常用句式,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训练,从课内教学语言到课下的言语交流都要求运用普通话。把重“说”落实在教学中,同时也落实在学生的课外实践中。加强“说”的训练,并对“说”的成果给以评价,建立达标项目。

(三)重视词汇规范评价

2005年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在“说话”要求中明确指出:“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6](P4)有别于1994年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命题说话”的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分值由5分调整为10分。“……相对于语音和词汇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6](P290)普测中一级水平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词汇、语法正确无误,如果测试中屡次出现词汇语法错误,应试人就没有进入一级的条件了。在测评中直接显现词汇、语法的重要评价,已引起应试者的重视。随着测试的深入,测试对象不断扩大,测试必然由目前的技能测试发展为能力测试。测试外延将进一步拓宽,开放的语言系统将更受到关注,影响交际的口语语法规范问题也将更显突出。由于普测不只注重语音的标准与否,所以教师不能只花时间和精力去教学生如何发准每一个音,而是要让学生具备词汇语法和逻辑规范意识,让测评者对此进行评价,才能真正落实“说话”测评的目的。

(四)培养心理承受力

应试者自身也应注意心理素质的提高。紧张心理人人都有,如何克服紧张,后天的学习和锻炼更重要。平时可主动设置这样的场景,主动与他人交流,从而逐步克服胆怯和紧张心理。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有关测试内容的准备工作,如经过一定的培训,了解测试内容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有哪些,了解测试程序及测试要求等。如果事先做好准备,结合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加上应试心理准备,就能自如地发挥,从容应对。

(五)营造情感氛围

营造良好的试场氛围需要监考者与应考者双方共同努力。测试组织者需要提供安静的场地,测评者应注重自身修养,发挥表情的传递功能,和颜悦色,以礼相待,做一个认真倾听的人。情感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表达,情感通过表情、形体动作的外显来传递,即使没用有声语言与应试者交流,也应该注意用无声的态势语言与说话者交流。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要知道,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的。这里有交谈者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会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一会儿又好像在怀疑所做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而眯缝起来的眼睛,有表情,还有手势……”[7](P158)。人的面部表情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成为社会无词通讯和人间相互通晓、理解的重要窗口。如测评者的一个善目、一个点头,让应试者感到有人在听他说话,愿意与他交流,这样可减轻应试者的心理压力。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应试者在心情愉悦和轻松的状态下才能使水平得以最大发挥。

注 释:

[1]林焘.关于汉语规范化问题[J].中国语文,1955,(8).

[2]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仲哲明.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4]倪海曙著作编辑小组.倪海曙语文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5]林焘.语音探索集稿[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6]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规范字普通话制度 篇9

新村小学 六年级

根据全国推广普通话活动精神,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我班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由于精心组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因而说标准语,写规范字的工作在实施中开展得十分顺利,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保障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健康、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活动目标明确

1.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增强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

2.以活动带动宣传,以监测促进规范,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提高师生说普通话的水平。

3.以本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为抓手,积极展示我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风采。

4.通过开展本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进一步增强对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三、活动内容丰富

1.教室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画,营造班级“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氛围。

2、班级利用板报、手抄小报等多种方式,开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专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方位开展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

3、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在班级开展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班会,向全体学生做好宣传推普工作。

4、人人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5、在学生中开展“爱我中华诗文诵读活动”。

四、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推普报道) 篇10

——城区19校规范学生语言文字系列活动报道

随着新学年新学期的来临,我们迎来了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围绕本届“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为了进一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生活,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面提升广大市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城区十九校校开展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规范语言文字宣传教育活动。

一,制定活动方案。

接到通知,陈建文校长亲自主持召开领导会议,安排教导处制定活动方案,由教导处、政教处联手组织师生开展相关活动。

二,进行宣传动员。

2017年9月5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首先在全校开展宣传动员,教导处、政教处携手利用班队会时间,由教导主任主讲,首先宣读城区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大同市教育系统开展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然后简要阐述本校迎接本届推普周活动实施方案,布置学校近期活动安排,最后宣读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倡议书《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三,开展系列活动。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结合语文教学、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在本届“推普周”里,我们学校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七个一”活动

1.以“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为主题,举行一次国旗下演讲。

2.显示或悬挂宣传标语。推普周期间,学校在校园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推普宣传标语,利用校园网宣传推普口号;

3.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举行一次全校二至六年级规范字书写大赛,进一步严格规范学生汉字书写。

4.开展一次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学好普通话。

5.开展一次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班黑板报评比活动。

6.组织一次“小手牵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通过学生家长微信群等传播形式,在推普周期间,倡议学生和家长将普通话作为家庭用语,发挥学生作为推广普通话的示范员、宣传员和监督员作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使普通话由校园语言迈向家庭生活语言和社会语言;

7.开展一次啄木鸟行动。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活动主题,各校组织学生对校园、社区内主干道上的标牌、店牌、指示牌、广告牌(包括夜景亮化设施)和地名、路名、站名牌中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病句等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记录。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城区十九校多年以来持之以恒的常规性教学要求,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每个班的前黑板上,设有“晨读角”,里面是定期更换的语言积累内容,用规范的字体书写着优美词语、常用成语、古诗、名人名言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诵读欣赏;每间教室的后黑板上,设有语言文字永久性园地,里面有汉字正音、正形等专题性知识,便于学生课余浏览时的欣赏积累。

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已经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常规性安排,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每学期教导处的教学月安排至少有一次的写字单项检测,作为评价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一项考核内容,每个学期的作业检查,学生书写是否规范都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城区十九校教书育人的一项基本理念,我们将不懈地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收得实效。

城区十九校

陈玉峰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倡议书 篇11

关于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字法》,依据市、县语委的文件精神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出以下倡议:

1.全校师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2.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学习、使用普通话。要把说普通话和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同爱国结合起来,把推广普通话提高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使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成为一种维护民族荣誉、崇尚祖国汉语言文化的行为。

3.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规范字是教师的传道工具。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汉字板书。

4.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使用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生作业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各科教师要对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及时予以指正。

5.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

6.学校师生各种集会要使用普通话讲话或发言。

7.学校各个部门主办的宣传橱窗、张贴的通知或告示,各个班级创办的板报、墙报、手抄报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

8.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并且能和周围的同事、同学、朋友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发音,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9.尽量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辐射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推广普通话。

10.从身边的琐碎小事做起,不说粗话和脏话,在各种场合使用普通话和文明语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建立文明班级,文明校园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老师们、同学们,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让我们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树新风尚,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讲普通话 写规范字”调查报告 篇12

二、调查具体情况

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地调查、研究探讨和总结结题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

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对象:(1)繁体字的滥用;(2)异体字的滥用;(3)书写错别字等。

2.实地调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市区一些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的汉字规范化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了现场拍照,并填写调查记录。对全区城区的主、支干道及公共场所上的标牌、店牌、指示牌、广告牌、宣传画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缺损字及拼音、英文标识等进行了记录和调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找不规范的汉字并记录,拍照。一些市民看到我这么团结,这么认真,普遍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3.研究探讨

实地调查结束后,我回到学校,利用语文实践课,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本市不规范字普遍存在问题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1)繁体字太有市场了,我们很多字只认识但不会写;(2)错别字太多了,我们平时写字时可不能这样;(3)滥用词组做广告的做法很不好,搞得我们也不知成语怎样写才是对的了。

4.总结结题

探讨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针对看到的问题,由我执笔,把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汇总,形成了文字材料,作为我们这次调查活动的成果。

三、调查结果与收获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市区的一些主干道如:京城大街、祀河路、广武路等地方除了某些小店繁体字的使用比较多外,文字的使用还是比较规范的,几乎没有发现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现象。从整体看,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情况算不上乐观。繁体字的大量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次在一些小商店的门头,文字的使用不是很规范。不只是繁体字滥用,错别字的情况还存在。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别字

这类占的比例最多。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高级载剪四个红色大字。载和裁店主没分清,造成别字现象。

(2)写繁体字。

卫国家电写成了繁体字,街道边的石头记、玲珑广告部等一系列的公司、商店名都用上繁体字。一家小饭馆便把酒写成氿,给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把带鱼写成代鱼,只是为了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

(3)写同音字。

我们调查到有人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给许多路人特别是青少年带来误导。

这次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收获很大。一是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加深了对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的认识,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加深了对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总体的了解,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关心自己家乡荥阳的发展。

四、建议

汉字知识的掌握及其规范使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尤其是文化不发达的地方,更应该使规范性文字。因此,我市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在文字规范化使用上应该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花大力气教育广大民众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从而树立地方区域良好的窗口形象。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主题班会教案 篇13

1、中队长: “全体起立,立正,各小队开始整队报告。”各小队(稍息、立正、报数毕)跑步到中队长前,敬队礼报告:“报告中队长同志,第小队队长以下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2、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各小队报告完毕。

3、中队长跑到辅导员面前:“报告辅导员。本中队,队长以下人,实到人,我们以为主题的中队会准备完毕,请辅导员参加我们的队会。”

4、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队会前你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希望你们开好队会。”

中队长:“是”

回到原位,全中队稍息。

二、队会程序

(一)、全体立正;

(二)、出队旗(鼓号齐奏,中队长:敬礼,礼毕。)

(三)、唱队歌(中队长指挥)

(四)活动过程

(五)、活动结束,请中队辅导员讲话。

(六)、中队长:全体起立!

请中队辅导员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

(七)退队旗。中队长:退旗敬礼!

三、中队长:礼毕,全体请坐!中队以主题队会到此结束,欢送家长和老师退场。

附活动过程

一、辅导员: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也迎来了全国第十一个推普周,那么,我们对普通话知识又了解多少呢?

1.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什么意思?

“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

2.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是?

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什么叫做普通话?

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辅导员:是的,普通话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它是从现代汉语中发展而来的标准语言,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不

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下面请听彭紫宜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快板《推广普通话》

三、辅导员:语言和文字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当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我国的语言和文字。下面,请欣赏欧阳阳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书法作品。

辅导员:同学们,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四,在本次中队会即将结束的时候,

上一篇:安防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食品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