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孩子多久作文

2024-09-19

还能孩子多久作文(共11篇)

还能孩子多久作文 篇1

暗晚,似乎辗转到了秋天一般,被一层淡淡的凉意包裹着,气流也受了影响,吹着只能掀动皮毛的微风。远处伫立着一排排朦胧的路灯,看上去就像是被光线透过的可乐般,散射着一片淡青色的灰黑。

望着那些穿梭于黑暗角落里的人们,或悠闲,或匆忙,彼此的足迹不断地重逢交叠,又不断地分离平行。最终那些本以为永远不会分离的人,到了最后却变得平行而没有交集,然后便散落于古人用来沉淀遥远回忆的地方。

双子花开,一朵思念,一朵遗憾,谁拿着这朵,望着河岸对面手捧另一朵的公主,泪水模糊了早已丧失了焦距的脸。樱花般飘落水面粘起涟漪的瞬间,是谁在易折而破碎的时光看见了永远。

一首回不去的记忆,已逝去!我还能孩子多久。

今天,我第一次失眠,小小憩了一下,却发现已经过了好久,到了午夜,午夜的星光有些朦胧,微风像水一样流淌着,牵动着摇摆不定的法国梧桐。而黄叶的海洋,就这样在视觉里燃烧起来,这些仿佛来自天国的光影,让世界就这样的停止了时间的运行,将一切的一切都保存到了那个微微泛黄的画面之中。

时光在每个人都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已匆匆的从身边溜走,黄昏拉下的树影越来越短,空气中的秋意越来越浓。夏天也是这么的脆弱,白天英姿飒爽,晚上也是这般凉意,秋意。天空好像下一刻就会破裂一样,迸发出满天的雪花,这样的季节,呈现着如此凄美,深深的让人陶醉于其中,久久不能离去。

还是喜欢和你一起孩子气。

那首《我还能孩子多久》回鸣在耳中,脑中。

但脑海里错落的记忆交叉上时光的背影匆匆离去,遗留下的痕迹绝美了秋天里的童话,我们的美好是如此的娇艳。

还能孩子多久作文 篇2

1“十一五”铁路建设对施工装备需求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铁路建设对施工装备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发展和施工装备需求之间的关系。

1.1 建设规模直接决定了对装备的需求

图1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基建投资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基建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线投产1.47万km,是“十五”的2倍;复线投产1.12万km,电气化投产2.13万km,分别为“十五”的3.1倍和3.9倍。因此,大规模的投资,特别是后三年投资的大幅增长导致了施工设备的大量需求,甚至有些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图2是某一以铁路建设为主业的施工企业“十一五”期间装备的购置情况。较之“十五”有成倍的增长,同样后三年设备购置比前两年有大幅的增长。所以建设规模是设备购置的最重要原因,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对设备旺盛的需求。

1.2 技术新标准提升了对设备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与以往铁路建设相比,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在路基变形控制、桥梁耐久性设计、隧道断面尺寸、轨道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许多新技术是首次采用。因此对土石方机械、动力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基础施工机械、钢轨焊接、铺架设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研制新的装备,如箱梁提运架、沥青砂浆搅拌车、无砟轨道铺装设备等;即便是对传统设备,也提出了升级的要求,如更大效率的混凝土搅拌站、大吨位压路机等。特别是在施工管理方面,铁道部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对施工设备的制造质量和配套选择及使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

1.3 投资增长速度是影响设备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铁路基建投资对装备需求并不呈简单的线形关系,即装备需求的大小,不仅与基建投资数量多少有关,也与采用新技术多少有关,我们认为,更与年度之间投资规模增长速度有关。从图3“十一五”铁路基建投资与某铁路施工企业装备购置情况看出,从2006年到2009年设备购置一直呈上升趋势,投资规模由1 000多亿增长到6 000亿,年度增幅最高接近100%。但2010年增幅放缓,约为18%。设备购置则相应比2009年数量要少,从图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的技术标准逐渐趋于成熟,而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后,原有的设备可以通过重复使用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减少了设备购置的需求。那么在投资达到新的稳定增长速率后,对装备的需求也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十二五”铁路建设形势展望

2.1 保持规模发展

根据2008年调整的《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km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其中,建设客运专线1.6万km以上,建设新线约4.1万km,既有线增建二线1.9万km,既有线电气化2.5万km。截止2010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1万km,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 358km。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仍然会保持一定规模的发展。铁道部在1月初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 000亿元,新线铺轨7 935km,复线铺轨6 211km,新线投产7 901km,复线投产6 861km,电气化投产8 800km,说明铁路建设仍将保持强劲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十一五”中国铁路建设规划的完成,未来二、三线城市之间的铁路兴建将会成为主旋律,“十二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将是一种扩容性建设。今后类似的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将由地方主导完成,部分线路中铁道部控有少量股份。如石家庄与武汉,蚌埠与合肥等这样城市之间的发展衔接,修建、建设资金将由地方政府主导。这给今后铁路建设投资注入新的活力。

2.2 技术发展趋于稳定

“十一五”铁路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技术创新功不可没。2006年11月,铁道部全面启动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工作,在我国对无砟轨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从无砟轨道设计理论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工程材料、制造施工成套装备及工艺、质量控制、实车试验、长期观测和养护维修等方面开展系统技术再创新,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无砟轨道成套技术。其中施工装备再创新在整个再创新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专家、学者以及施工人员的总结,已形成了一套立足于国情的设备配套方案,从线下到线上,从站前到站后,国产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十一五”后两年高速的建设速度就是明证。所以我们认为技术正逐渐步入成熟期,发展速度将会相对稳定。

2.3 海外市场异军突起

目前中国已系统掌握了时速250km和时速350km及以上高铁成套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已成为世界高铁的领跑者之一,具备了加速“走出去”的条件。截至目前,中国和泰国、老挝已签订合作协议,拟建一条连接3国的高速铁路,预计今年将会开工。同时,中国已拟定穿越中亚、俄罗斯及东南亚等方向的多条高铁建设计划,并与俄罗斯等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同时有报道指出,中国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所收到的成效,显然大大增强了世界各国建造高铁的信心。在去年年底闭幕的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上,美国、西班牙、巴西、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纷纷拿出兴建高速铁路的计划,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2万至3万km的高铁线路建成运营。而中国建设者的优势明显。因此海外市场的增长也不容忽视。

3“十二五”铁路建设对装备的要求

3.1 对施工装备需求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后三年,进入了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牛市”,大部分厂家都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进入“十二五”,我们认为这种势头仍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将逐渐发生分化。首先“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对施工装备的需求仍保持一定的规模,年均水平会大于“十一五”前两年水平,但可能会小于后三年的水平。这是因为铁路建设虽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但在技术趋于成熟、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两个因素下将导致对设备需求下降。但由于设备总量的增大,企业更新的力度会加强,因此为保持一定的施工能力,对装备仍会有一定的需求量。当然,以上分析主要是基于国内市场情况,如若海外铁路建设出现较大的市场,则不排除对施工装备产生较大需求的可能。

3.2 不同类别设备需求的差异逐渐突出

其次,对不同类别设备的需求将产生分化。一般而言,小型通用设备由于更新的要求,数量需求会趋于稳定。但是对于大型专用设备,特别是非标设备,则需求就会呈现很大波动。以箱梁运架设备为例,目前估计全路共有900t箱梁提运架设备200多套,能满足年架设箱梁近万孔,因此我们认为数量趋于饱和,设备的需求会大幅萎缩。但由于路网建设逐渐向西南转移,隧道比例增加,穿越隧道成为一个难点,因此对穿隧架桥机需求会有小量攀升。同时“十一五”期间较快的建设速度使施工企业无暇顾及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某些类别的工程机械化程度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如箱梁运架、接触网作业,但某些类别的工程机械化程度却没有提高,特别是隧道施工、道岔铺装等,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所以全面提升施工机械化水平的要求也对不同类别设备、特别是机械化程度低的领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求的差异性逐渐鲜明。

3.3 采购渠道多样化

还能孩子多久 篇3

嘴里含着棒棒糖,手里提着一个米奇老鼠气球,穿着梦寐以求的公主泡泡裙,得到大人们的赞赏,果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吧。小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如果还能享受到小时候的待遇该多好啊,能够孩子气,能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大不了再来个泡蘑菇好了。

现在,我是这样想的。

懒懒的趴在课桌上,无聊的摆弄着笔盒,看着桌子上一堆又一堆的书本和练习册,听着班上同学奋笔疾书的沙沙声,真想感叹一句,初三不是人过的。

林秒秒,赶快做好这些练习题。班主任走过来,在这个寂静的教室里,她那5公分的高跟鞋敲击地板的声音永远是那么明显。

我无奈的拿起笔,打开语文练习册,写了起来。我故意把字体写的歪歪扭扭的,想到班主任改的时候那紧皱眉头的表情,我不禁“噗”一声,笑了出来。

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我赶快低下头装作勤奋的做着练习册。我知道,班主任现在一定在皱紧眉头望着我,这都是它的原因吧。我望向了黑板上大大的字:“离中考还有58天”。

放学了。全班同学都放下笔,松了一口气。当然,有不少勤奋学子还在奋笔疾书,例如,于天宸。

他是一个看起来很瘦的男生,但实际上,他的力气很大。见过他的人,都不会记得这么一个男生,也有可能,只记得他左边一个深深的小酒窝。他不是天才,所以他的成绩仅仅只位于全班前十五名。

我跑到他的座位,说,于天宸,你就那么喜欢学习?他头也不抬一下,他说,我要超越你。不就是第14名吗,我送给你好了。抛下一句,就走了。

[2]

妈,我回来了。习惯性的喊了一句,跑到厨房里面,悄悄的靠近,然后一把抱住妈妈,这种感觉很让人安心呢,就像小时候一样。

秒秒。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妈妈转过身来,她的额头上又多了几条皱纹,原本消瘦的面容显得更加苍白。她的眉头微微皱着,秒秒,听你们班主任说,你在课堂上捣乱纪律?

果然又是她。我不高兴地抿抿嘴,撒娇地对妈妈说,才没有,是她夸大了而已。

秒秒,你听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小的宝宝了。你的身体随着你长大,你的心也应该随着你长大。你应该学会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压力。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任性了,你已经初三了,很快你将迎来高中,大学,也会步入社会。你看你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放心呢?

妈妈说着说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直想哭。

妈妈,我不是个孩子吗?良久,我打破了沉重的空气,缓缓的说出了一句话。

我用我的眼睛对视着妈妈的眼睛,努力的想从里面找到一丝认可。

妈妈转过身,那经历过太多的身躯已经弯曲了。她说,秒秒,你要学会长大。

我飞奔着离开了厨房,跑回了房间,关上门,泪水立刻涌了出来。

脑袋里,反反复复的涌现出一句话。

我是怎么了?

打开电脑,开了QQ,找到了于天宸。

还是孩子。

于天宸,你说我是不是在装傻?

眼镜骑士

怎么了?

还是孩子。

于天宸,你说我是不是在装傻?

眼镜骑士

怎么了?

我们就这样一问一答一问一答玩了一个小时。等到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悲伤绝缘体的时候,我告诉了于天宸那件事。

过了五分钟,正当我要关电脑的时候,于天宸传来了信息。

眼镜骑士

你不傻。你只是没有在想,我们还能还是孩子多久。

谢谢你,于天宸。

[3]

日子总是那么匆忙的离去,一点痕迹也不留下。校园里永远只是充满了初一初二的吵闹声,在初三的教室里,能听到的永远只是老师的讲课声以及写字的刷刷声。

看到校园外那些鲜活的背影,再看看教室里的大字:“离中考还有20天”,这几个字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我就像一条缺氧的鱼,只有努力,才能争取到一点点的氧气。

该来的还是来了。

考试的时候,每个人都屏息着,认真的写好每一个字,他们都知道——父母都指望着自己。我低下头,没命的写,不再让自己分神。自从那次以后,我就拼命学习,不再说话。能和我沟通的,也只有于天宸吧。

考完试了,解脱了。但我却不希望,不希望,这短短的夏季,就这样结束。

[4]

毕业典礼上,我捧着学校颁发的证书,站在讲台上说话。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看见了一个比阳光还刺眼的微笑,我知道那是谁。

作文 还能孩子多久? 篇4

懵懵懂懂中,我们告别了小学、告别了童年。过去的我们,如同嫩芽般茁壮成长,如今的我们好比青涩的果实,静静地等待着成熟的时刻。

我们想长大。

总是被人管着、看着、教着,早已烦透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想自由的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我们玩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却总是被他们笑幼稚,为此心里很不服气。有些事情总是很想知道答案,但是却总是被告知“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让我们巴不得马上长大,抑或穿越时空,去未来寻找答案。他们都说,长大了,你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人会给你下禁令,而且还可以离开那个令人心烦的家。家?是呀,我们还有个家。父母亲都将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老去,到时候没有人会来照顾自己,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将轮到我们来照顾他们了,该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了。所以我们渴望长大,长大能使我们变强大,强大到足以保护我们的至亲。但是冥冥中,却又觉得会失去什么。

我们还不想长大。

大人们总是想返老还童,小时候的我们还无法理解他们这种奇怪的念想,但是现在,我们却深有体会。上了初中,才知道小学的日子是那么美好梦幻;上了初中,才知道小学的科目那么简单;上了初中,才知道自己有多么不懂珍惜时间……欲哭无泪!我们也许大骂老天爷,哭诉着让他还我们童年,但是老天爷又是那么的.狠心,一口回绝。但是,我们还没有玩够,傻够,笑够啊!有几次笑是出于真心的呢?只要眼底没有笑意,脸上的笑容再灿烂,那都是虚假的。大人们在我们眼里都是奇怪的,他们太过虚假,自私,冷酷,我们才不愿意与他们为伍。相反的,小孩子的世界确实十分真实。他们只会眨巴着大眼冲你露出这世上最真诚的笑容,那笑容,容不得一丝不洁,虚伪,谄媚。其实我们也希望拥有一颗纯洁无忧的心,永永远远做个快乐的小孩子。但这世间却总是事与愿违。

还能孩子多久?时光老人一年到头都如此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以至于童年什么时候被带走的,我们都丝毫没有察觉。但是,与其这么抱怨着,毋宁珍惜好我们剩下的时光,好好地做一回孩子,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终生。反正,只要我们未满十八岁,就有权利做个孩子!

还能孩子多久作文 篇5

没有小鸟能永远赖在窝里,等父母找食物来填饱肚子。总有天,必须张开坚挺的翅膀,向变化莫测的`自由天空飞去,为天空增添属于自己的色彩,小鸟如此,人亦如此。

同学们,到初三了,不知道你们的学习方式能不能适应过来,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对待学习,领略生活。还会不会经常在班里争风头,比势力呢?其实那已经是往事,就让他随风而逝。新学期,新气象。没有谁会永远拖后腿,没有谁能永远称霸。只有拼搏才是永远的王道。

初三,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更加繁重。还意味着成长,逐渐从一个无知的孩子蜕变为一个懂事的人。蜕变过程中,谁能坚持,谁就会胜利;谁能接受,谁就是冠军,没有人能捂住时间的沙漏,因为时间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是残酷的。我们能做的,并非只有憎恨,反而是欣然接受,当你蜕变成功后,我想你更想说的会是感谢。感谢紧迫的时间给予我们冲劲,感谢一时的失败给予了我们反省,感谢巨大的压力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动力!

若没有这份动力,那我们也许还过得浑浑噩噩,不可一世。演变为一条没有灯光旳前途,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当你不小心被失败绊倒时,没有人会看见你,反而会给你一脚。估计这样的道路没有人会想走,甚至不敢想象。因此,上了初三后,又是一个更高的台阶,我们不能再孩子,过去的失败与挫折便让他烟消云散,面前更是一道魅力的风景。学习是营养,坚强是阳光,我们要贪婪地吸取,才能蜕变为一个美丽的蝴蝶,让同伴震惊,让世人瞩目,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意义,才对得起总为你操心的亲人、朋友、老师们,才能对得起上天给予你做人的机会。

我们还能孩子多久散文 篇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变得忧郁,没有了先前的风风火火的作风取而代之的是整天一副搭拉着脸像总是那么不开心的样子。朋友曾说我变了,变得已经不再是我的我,变得让人害怕、充满了恐惧甚至放狠话说之前是认错了我。这句话深深的扎进了我的心里,也许是我真的变了,或者是我太在乎这位朋友了。不过,我的笑容渐渐地减少,即使有时候脸上也是堆满了笑容那也不过是为了应付各种场所特意练就的微笑,我称这种笑叫廉价的微笑。我还只能说也许,也许是身处的环境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身边的朋友以及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蜕化的明显表现;也许是因为一年来受到过各种各样的打击使我被迫改变;也许是真的应该长大了。

当一个人背上包袱踏上了北漂的征途,当一个人开始独自承受孤独寂寞,当一个人必须为了生存而学习和为了学习而生存的转变,其中的漫长过程我几乎已经忘却,但又在心中深深扎根。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踏上火车奔向未知的远方;第一次在异地由于没有住所不得不在网吧度过离开家乡的第一个夜晚;第一次感受到陌生;第一次了解到社会的另一面~~~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过往云烟却又时时无法散去,面对这些,我们还可以孩子多久?日复一日的生活让我疲惫,孩子气的我显得稚嫩,没有一个成年人应有的稳重和大度,一次次的面对失败,我只有颓废,只有抱怨而从未想过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每次的失败总结归于是年轻不懂事儿,可是,我已经成年了,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我,却能够真正的长大。

在遇到她之前,我一直没有为我拥有孩子气感到担忧过,是的,她就是丹丹让我总是牵挂的女生,一位美丽、漂亮、端庄、大度的女孩子,我称她时女孩子而不是女强人,是因为我不想拉开我与她的距离,起码在我心里是不想的,也做一次自欺欺人的人罢了。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丹丹一块去看海,较大的误会让我们有了这么一次单独相处的机会,八公里的路程让我带着走了二十公里,我只是为了有勇气说一句喜欢你很久了,却被你一句你还小压的无话可说,静默的夜晚,静默的人,只有脚底板踏路的声音让这个夜晚显得更加沉寂、孤沉。二三四五次都是在楼顶,只属于你、我的地方,当你下次去的时候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记得曾经这里有我的存在,不,是我和你的存在。当初我们是在这里拥抱,也是从这里开始无话可说,一切都是我的`错,可是我真的找不到我哪里错了,如果非得说出来一个理由,那就是我不该爱上你,如果没有,在这个深夜,也不会有人在痛心、不会失眠、不会有人渐渐消瘦,更不会有人在深夜码字,记录曾经的伤心往事,虽然这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

有一天,我也会长大,也许比现在的你还是圆滑世故,只希望你还可以记得,我曾经也是单纯的小青年,那个单纯的让你用乖,听话哈来哄的孩子。也许到那个时候我已经放下了你,或许也已经把你埋藏在记忆的深处,不愿回忆,更不愿意看到你,即使曾经为了你伤心的痛不欲生,撕心裂肺,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许会真的忘记,忘记的不剩下一点点渣滓,但是在CRB的那些日子,那四十五天的快乐日子,是我曾经拥有的美好回忆,我会将它埋在记忆的深处,每日在其上添加一层层后土,永不挖掘。娜姐也说:小宇同学,从那里你回来,你已经变了,变得沉着、稳重,脸上虽然还是笑,可是却多了一点东西,让人无法捉摸。谢谢你丹丹,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心疼。你曾问过我,为什么会喜欢你?喜欢你是不是和我的初恋女友有很大的联系?当时我还故作深沉的说以后告诉你,我真的想找个机会好好的和你说说话,是我的错,没有等到这个机会。星期五早上,我还在上课的时候就收到你的信息,希望可以好好的谈谈,都怪我太忙,冷落了你,当第二天晚上找到你的时候你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这都是我的错,孩子气浓重的我不了解你的内心呢世界,只是知道你需要什么,却不知道该如何给你。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现在的你站在我的面前,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从哪里说起,也许,这就是你说的八零和九零的代沟,虽然只差了一岁。从宿舍里搬出来后,我不知道是不是作对了一件事儿,但是我还是放不下宿舍里的兄弟,即使有人不把我当兄弟,可是我认定的人,从没有改变。孩子气的我们也只存在一点点的误会,只是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愿意搭理对方们,这就是我们彼此疏远对象的根本缘由。也许,等我们都毕业了以后,都参加了工作以后,如果,还有机会见面,我想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相拥痛哭,笑话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傻,为了那本来就不存在的面子而失去了一名好兄弟数年。我不敢想象了,我心痛,痛不欲生。

孤孤单单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在这里相见、相熟、相知。

的我们,是否一定还要孤孤单单的各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孤云碧空八方聚;

细水清流四面来。

云聚高空方才旭;

“秘密”还能火多久 篇7

正方:秘密能够持续存在

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

秘密创始人 林承仁

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我们中国人当面都会稍微客套一点,有话不愿意直接讲,面对上级、前辈总要戴着面具。在中国,真话是特别珍贵的,但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看得到,我们认为匿名社交平台在中国会有特别的需求,因此,启动了秘密的开发。

秘密的一个特别之处是每个圈子的讨论内容完全不一样。暗恋和表白是学生圈的主题;在投资圈,主流的话题是项目和投资人内幕……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圈子的行为言论。

不论你是不是名人,你的言论在秘密上是完全平等的,秘密对内容审核方面一开始就投入了很大力量,对于谣言和攻击只要是指出名字的都会受到限制传播、禁言甚至封号的处罚。

我们上线到现在其实只有几个星期,未来产品的形态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我们希望秘密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让每个用户可以放下身份表达内心的想法,把专注力放在内容信息本身而不是对方的身份上。

大数据时代,本身就没有秘密

互联网记者 陈叔

事实上,秘密是一款洞察人性的产品,正是因为挖掘出人性深处隐藏的罪与恶才真正成就了这款软件。当然,这款软件绝对没有外界描述的那般,如洪水猛兽,相比不时在各类论坛或者微博上出现的传闻和人肉行动,秘密中的信息简直不值一提。何况,大数据时代,早已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我看好类秘密熟人匿名社交发展前景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赵楠

秘密建立在熟人关系之上,这一点更符合国内用户的社交特性。不认识的人,大家主动去沟通的胆量,或者意愿都不太强,say下hello就没有太多意愿深沟通了。

同时它又是匿名社交,国内绝大多数用户在微博上、朋友圈上能够讲出来的话都只占他们内心讲话需求很少的一部分。国内文化非常看重关系。什么叫关系?就是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不是对所有认识的人都能讲的话。

我认为秘密以及将由此衍生出的同类别应用有望成为国内社交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是对熟人关系、陌生关系之外的有力补充。

反对方:秘密只是昙花一现

秘密的火爆注定将只是昙花一现

互联网思维六字诀创立人 南冥一鲨

由于下面的三个原因,使得秘密注定不可能长久红下去。

首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用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使得秘密会充斥更多的假消息,充满太多的戾气和负能量,很容易成为被打击和取缔的对象。

其次,虽然秘密可以畅所欲言,但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对所说过的话负责任,如果一旦有处罚的案例出现,将极大地打击人们使用秘密的热情。

再次,秘密从产品属性上更像是媒体,缺乏比较强的传播和社交属性,这也使得其更像是压力释放游戏。

这些都注定秘密更像是一个小游戏,而无法成为像微博、微信那样的普适性产品,当然,这个产品也有其生存空间,只是更为小众和短命罢了。

秘密只是一款暂时有趣的应用

科技商业观察家 金错刀

国内大部分用户所在的社交关系链均是稳定的强关系链,说的每一句话、发的每一张图均是深思熟虑的,均为面具的作用,或多或少地掩饰了用户真实的想法。匿名方式在已有的社交方式上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在已有相对沉重的关系链里找到了另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用户当然乐于接受并爱上它。

在2014年,必将出现更多的匿名应用,更多种形式的匿名方式,更多种匿名的规则。匿名社交不可能取代已有的强关系链的社交方式,但却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插曲。

“秘密”偷窥的劣根性注定它要覆灭

网络知名评论作家 周正红

秘密之所以走红,完全得益于它满足了人们的偷窥欲望和 “新刺激”体验,它挖掘出了人性深处隐藏的罪与恶,迎合了用户人性劣根性的需求和体验。“秘密”一开始就是一株绚烂华美的罂粟花,看似美丽,但是骨子里是有毒的,必被砍掉。偷窥的劣根性注定它要覆灭。

秘密简介:

秘密由来

秘密App起源于国外的secret,secret初期获得了一笔天使投资后,近期又获得了1000万美金的投资,并再次由Google Ventures 领投。国内的秘密是由无觅团队跟风研发的App。上线第一天,位列社交榜第一位,此后一直居高不下。

秘密定位

熟人社交由腾讯把握,陌生人社交有陌陌等。秘密定位是匿名版的朋友圈,在这里你可以和匿名的朋友毫无顾忌地分享,你们基于好友关系,聊着一些一般不经常聊的话题。

产品设计规则

产品主打匿名规则,主要强调好友互动原则,其设计的一系列产品规则均围绕进行。

规则一:通讯录为好友基础,只可评论一度朋友及二度朋友。

规则二:完全匿名,头像图标随机显示,只有作者可以鉴别。

我还能活多久 篇8

你好。我是来自月球的新云朵。你们听到地球妈妈的呻吟了么?

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么难受么?我相信你们肯定是一种高级的生物。有这很高的智商。好!新云朵求求你们了、你们不要在这样下去了。地球妈妈被你们摧残的够悲惨的了。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一味的滥用空调、你们一味的做一种污染空气的交通工具。你们和动物们不好好相处、你们多生一个孩子;地球妈妈它要牺牲多少吗?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只知道享受你们该享受的。而地球妈妈他要承受你们每一个人的温度和残忍、你杀害了生物。动物的斯叫、你砍伐了植物植物的疼痛。做在你们的手里、但是痛在地球妈妈的心中。你们排放的碳料形成了臭氧层、地球妈妈。要每天无止境的承受它们的威胁和逼迫、你们制造了垃圾、地球妈妈要忍受着它的臭气和腐烂的温度。

但是这要换做是你们、你们有一个人会忍受吗?当然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哪有妈妈会残忍的杀害自己的孩子呢?但是你们的过分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火山喷发、海啸、地震。这些你们都能克服的困难、在妈妈看来就是教育你们的措施、但是你们知道吗?地球妈妈还是太娇惯你们了。所以你们害的地球妈妈也要接受惩罚。地球妈妈对你们的惩罚是轻的、但是宇宙这个浩瀚的海洋中。太阳是我们的主宰、地球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球。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得到太阳的惩罚。它的惩罚你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克服、当然地球妈妈也不会逃脱、太阳的魔爪。

你们真的希望这样吗?你们不爱你们的妈妈吗?地球妈妈的家园是我们别的星球最向往的家园、就因为你们的举动他就要消失吗?不!你们都不希望如此、那就拿出点行动吧。太阳说了:只给你们2年的机会。希望你们改掉一切一切。就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了。

为了地球妈妈你们行动起来吧。再见

月球新云朵留

这件信飘落到了人间……人们行动起来了。各国总理的发言……低碳生活、环保……你还在犹豫吗?难道地球妈妈的呻吟你没有听到吗?你听地球妈妈又呻吟了:我还能活多久。

职场青春饭还能吃多久? 篇9

上班,再跳槽,再上班……在不停的跳槽中度过自己职业青春的人不在少数,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职场人都有跳槽经历,跳槽没错,错的是没有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跳槽。职场青春饭,你还能吃多久呢?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青春饭”不能说不是正当的职业,但往往与外貌体型联系起来。比如,不少高薪白领丽人从事的都是青春职业,如文秘、公关、领班、模特等。这些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职业的短期行为,随着年龄、学历、阅历的增长,白领丽人人心思动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现代意义的青春饭远远超过了上述这些,“青春饭”正在升级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青春饭”的外延扩大了 与过去相比,现在意义上的“青春饭”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服务、娱乐等行业了,像IT业程序员、公关、促销员、时尚类记者等构成了新的“青春饭” 群体。他们大都年轻、精力充沛、有活力;思想前卫,不盲从他人;收入较高,过着令人羡慕的小资生活。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兴趣引导型:这类青春饭吃起来不容易,但因为是自己想做的,便充满了乐趣。 经验积累型: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关键,新青春饭虽然“短寿”,但却可以为以后的成长、成功积累不少有用的经验。 积累关系型: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最大的资源之一,属于新青春饭的很多职业能帮助从业者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 对吃“新青春饭”的人来讲,外貌根本构不成威胁,但与传统青春饭相同的是,新青春饭挥霍的也是年龄、体力和精力,当青春不在的时候,便要改弦更张,另谋出路。这就逼着从业者要未雨绸缪,要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别人锅里的。在这些新青春饭的人中,能做到“步步高”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特征:注重学习修养,强调创新拓展,危机感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告别“青春饭”不单因为“容颜流逝” 随着年龄增大,已习惯了吃“青春饭”的人应该何去何从,大多数全然不知,眼前茫然一片。 最近,有关部门对238名白领女性青年做抽样调查时发现:现代白领青年女性的职业流动意识与行为明显高于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年龄产生的危机意识,甚至恐惧心理,这在接近30岁或过了30岁的女性白领中尤为突出。当公司又进来一些青春小姐、当自己还没有晋升到一定职位,她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发许多恐惧情绪。这就是在女白领中流行的“年龄恐惧症”。 吃“青春饭”毕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日益成熟,变换工作岗位或职业是在所难免的,也是自然的。但是,这种变换决不是因为青春的流逝,而是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学点心理学: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是一个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的概念。在你尚未对一种职业形成良好的知识与态度之前,盲目的、随大流的决策可能会招致就职后的许多麻烦。青春饭现象还缘于一些企业雇主的价值观不正确,因为年轻职员不存在医疗卫生、退休保险等过多的问题,可以节省开支,这也往往成为青春职业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利维森认为,到青年期后期(相当于我们的大学毕业),青年还未完全成熟,早期的选择不能永远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形成一种职业是一个复杂的贯穿整个求职初期(20多岁)甚至更长时期的社会心理过程。大多数人在17至29岁之间会做出第一次严肃的选择,但人的一生会历经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其独特兴趣,而且不同阶段之间的兴趣既有连续性,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年龄阶段和中心兴趣,选择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新工作。已有经验的迁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迁移,就是把自己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运用于新的工作中。一个人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迁移性越大,对新工作的适应也就越快。

海底捞,还能捞多久? 篇10

海底捞火得不得了,甚至出现了“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海底捞了”微博狂潮,但是,仔细审视海底捞的运作模式,却会发现其存在着三个管理上三大悖论:第一,海底捞至今为止尚未建立标准化(高度同质化)的制度与流程。这可以说是连锁经营的头等大忌,结果却能复制成功;第二,海底捞的工作远比其他餐饮店辛苦劳累,但海底捞的员工能够激情四溢、乐此不疲地对待一份单调、繁琐、强度巨大的工作,甚至为捍卫门店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第三,海底捞近乎奇迹般的成功是建立在广被诟病的人治基础上的。海底捞的内部管理充满了人治色彩,很多重大决策以及日常的经营管理往往是凭着各级管理者的个人意见来决定,其中不乏意气用事的成分。公司的日常管理也大量采用“责骂下级”的方式来开展。而且,最令人没法接受的一点是海底捞竟然不考核门店的利润!

回答复制悖论,要从中式火锅的品牌连锁红火现象说起。简化产品种类以及服务的顾客自助化这样一种“麦当劳模式”是西式快餐的成功秘诀,肯德基、麦当劳均将量化管理做到了极致;但这一套在中餐领域各大菜系都是很难行通的,唯独中式火锅可以部分引用量化管理经验,从而大规模实现连锁品牌经营。海底捞成功的直接经验在于,实现了定性化复制,多项优质服务可以在多个连锁店同步实现,并往往超过顾客预期,打的就是服务牌和口碑牌。海底捞令火锅乃至餐饮行业其他业态、品种形式同行咋舌的员工免单权,以及赋予大(小)区经理、店长等不同层级员工的其他自主决定权,从结果上来看與丰田的现场管理体系相近,激发了各级员工的参与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对顾客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厂商让利体系,海底捞赋予员工自主权力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对顾客不同形式的让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顾客对店家暴利的观感印象”。

激情悖论,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的现象相悖:海底捞员工工资与其他同行薪酬水平相当,却更有服务的自觉与激情。在海底捞出现这种看似相悖的情况,源于海底捞为员工提供了超越预期的激励(这与海底捞向顾客提供的服务超越预期相似),包括妥善周到的衣食住行安排,以及完善的晋升体系(有多个基层员工晋升到高级经营层的示范案例)。同样,许多管理学者或自认为在管理实务很有一套的企业家无法理解的海底捞人治悖论,也并不违反管理科学,因为管理科学除了广为人知的科学原则外,还涉及心理学层面的互惠原理。

颇值得玩味的是,三方面经验也恰恰暴露出海底捞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海底捞向员工提供的后勤安排既然制度化、日常化,也就逐渐与员工预期持平,无法再带来惊喜,反而可能因为地区、分店管理人员的个别疏忽触发不满,更不会再因为享受到相比其他餐饮企业员工更好的后勤服务而始终甘愿高强度劳动付出。另外,还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当海底捞的学习者、模仿者也开始像海底捞那样优待员工后,水涨船高,“相对剥夺效应”发挥作用,开始反过来削弱海底捞的对比优势。这样,也使得海底捞更难满足员工的预期了。事实上,海底捞已有一些在职、离职员工就此在网络上提出强烈不满。更大的问题在于,海底捞早期做大扩张带来的草根员工、农村子弟快速晋升的神话,当今已经无法再现,示范案例的“成功无法复制”。长此以往,员工自然离心离德,对以往可以忍受的铁腕管理,也会表现出不配合。

另一方面,海底捞服务方面的持续创新变得越来越难。海底捞之所以有如此美誉,是因为顾客享受到了“超于预期”的优质服务。但是,当那些曾经让顾客惊喜不已的服务细节变得习以为常之后,惊喜就悄然消失了,所谓的变态服务,就成了常态服务。顾客会觉得这是我理所当然应当享受的服务,而不再心怀感动了。更有甚者,顾客会理直气壮地主动提出“无理”要求,做出“无理”的行为。比如,有的顾客在买单时,会把调料台上的水果全部打包带走。服务员觉得不妥(海底捞的利益明显遭受了损失)。但这些老顾客早已知道海底捞的服务策略,就会“据理力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在海底捞应该享受的待遇。店员如果不主动提供,顾客还会主动索取,甚至就此闹出矛盾。

海底捞的掌门人张勇的梦想是:“我要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但是海底捞没有采用吸纳风险投资,加盟扩张等可以使其更快扩张的方式,因为张勇觉得,这样也许可以让海底捞做得很大,却很难让海底捞做的很久。面对现在的规模,张勇其实充满了忧虑。“我常常感到危机四伏,有时会在梦中惊醒!以前店少,我自己能够亲自处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干部情况我也能了若指掌。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层层的敢不去管,而有些很严重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所以,我总担心,我们几十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张勇的担心很有道理,梅特卡菲定律指出,人际网络的价值与网络成员个体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由此。随着网络组织内个体数量的增长,其间的人际关系复杂程度呈平方增长,自然,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呈平方增长。

一方面,为了应对扩张,海底捞主动开始了制度化的探索,比如引入绩效考核、晋升考核等。这些制度化的措施作为标准的化身反过来又对人治形成了冲击。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并要求所有的员工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制度化的管理。而制度化管理与人治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竭尽全力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条定性的规则,如果蜕变为一条条具体而微的细则(定量的规则)就预示着人治的混乱。人治的混乱最坏恶果就是导致激情的散失。

此外,要想复制扩张,海底捞就必须培养出足够多的胜任管理者和胜任员工,然后充分授权给他们。虽然为此成立了海底捞大学,等和和麦当劳等不同,海底捞复制的是服务,是激情。技能是可以培训的,但激情是不能培训的。有激情的员工是任何大学都培养不出来的。这才是张勇真正的忧虑所在。

西方的制度化管理将管理大致视为一门量化的科学,海底捞式的人治化管理,更多的是将管理视为一种艺术。

管理不仅仅是科学,管理也不仅仅是艺术。海底捞式的人治化管理,已经将管理艺术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要实现企业掌门人张勇所提出宏大开店计划并长久平稳发展,必须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治化管理中找到平衡,健全制度管理。

这么说是容易的,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世界级的难题。海底捞如何才能捞的更久,捞得更大呢?

海底捞,从服务价值向均衡价值升级

文/蒋云飞 容纳咨询顾问机构董事长,国内著名战略与管理专家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非常欣赏并且认同海底捞在服务价值上的诸多创新,因为这些均是从顾客利益出发的,一切以顾客消费体验为核心,可以说,抓住了本质。包括人性化及更加丰富内容的等位区(水果、小零食、游戏、涂指甲、擦鞋等等),热情的服务,对顾客的细致关怀,这些当然是海底捞当前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很多顾客选择去海底捞消费者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服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价值正在同行不断同质化的追赶中消减,同时也在顾客不断高涨的期望中变得平常,因此,我们不禁要问,海底捞是不是只要做好了服务就能一劳永逸的健康、快速成长呢?服务创新随之带来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极致要求是否能令所有的连锁门店一致呢?如何才能解决好规范化管理与团队文化建设之间的平衡?

对于海底捞,当前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服务价值的过度传播和放大已经令消费者聚焦,作为餐饮业最核心的价值产品本身的价值反而成为次要因素,这恰恰值得企业去反思和修正。由于服务的突出,很多去过海底捞的消费者会说:服务挺好,但是菜品很一般!这种倾向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的口碑效应,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断传播,会造成消费者对海底捞价值的单一化认识,必将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思考的战略性命题。即海底捞必须重塑价值,从服务价值向均衡价值的升级。事实上,海底捞的菜品应该说处于同等企业的同一水平甚至略高的水平,但是因为顾客对服务价值的突出体验,忽略了产品体验,而海底捞在产品研发、产品塑造、产品价值推广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第二:海底捞的服务价值创新乏力,而企业规模化扩张急需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因此在管理导入与原有的人性化管理的变革成为当前的焦点。如何处理好这种变革,如何做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平衡是海底捞的最核心要解决的企业命题。

第三:海底捞品牌升级与品牌重塑的需求。事实上,一个企业发展的非常顺畅,品牌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甚至企业成为争相模仿和学习的模范的同时,恰恰是企业最高风险的时候。当前,媒体、个体消费者、行业对海底捞模式的过热关注反而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这对于企业在品牌升级、建设、传播、重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针对海底捞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专家、消费者开始站在对立的立场来审视海底捞。这些对企业其实是很好的警示,也需要企业特别关注当前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在企业发展上,本人给海底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第一:从服务价值向综合价值的升级。

作为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当前在店面选址、环境建设、运营管理、文化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海底捞的确做到了领先。但是不得不说,在产品的创新、菜品的研发等方面还需要战略性的考量,投入精力进行建设。要知道,许多餐饮企业即使服务创新缺乏,但是菜品的出色依旧可以吸引回头客。菜品是餐饮的核心和本质,这一点,海底捞应该象服务创新一样,把产品创新作为长期战略,不断发展,成为另一个核心价值点,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成长。

第二:管理升级与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化

作为连锁型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管理是必须要做到的,这不仅仅是企业规模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一个餐饮企业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才能降低出错率,确保食品安全。要知道,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核心命脉。在企业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建立绝对严格和标准的制度是必须的。那么同时,如何保障企业的活力和人性化呢?这一点就是在店面部分和消费者接触部分的管理创新了。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和管理弹性的建设是海底捞的特色管理部分。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制度是死的,但是人是有活力和思想的。当前海底捞最大的问题是要把文化建设的工作标准化。为什么海底捞的张勇先生感到压力很大,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文化建设缺乏标准化管理,还不能完全放手,必须依靠灵魂人物推动。因此,在未来,培养领导者、培养接班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规范化文化建设推进应该作为海底捞企业领导者最核心的任务来抓。

第三:重塑品牌的价值

在当前盛名之下的海底捞,如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随着产品创新的推进,把企业的复合价值及品牌的全新内涵传递出去非常重要。

降低公众的期望,自己把自己从神坛上拉下来,回归普通餐饮企业的本色,反而有利于海底捞的成长。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公关部门、规划企业的品牌传播、科学合理的引导公众和消费者,避免为企业经营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咨询的从业人员,我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公众、消费者、媒体给海底捞更多的关爱,为其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海底捞并不完美,海底捞还在前行,我们应该给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企业以支持。只要这个企业发生的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一切都可以改善。

海底捞需建立具有市场认同力的经营生态圈

文/陈江 北大纵横高级副总裁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海底捞是成功的。海底捞火锅刚出现时,在朋友的推荐下去尝试了一下,确实感觉到很多欣喜,那一阵已成为和朋友们吃火锅的不二选择,并且推荐给了很多朋友。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现许多如小肥羊、金鼎轩等餐饮公司也开始学习海底捞的一些做法,海底捞对我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了。近期,如果吃火锅的话,海底捞仍是我主要选择之一,只是不唯一了。

从管理咨询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海底捞,则需要更长时间来判断其成功与否。企业的经营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稳定和平衡,我把它称为企业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包括圈内和圈外两部分。这个圈子里,核心成员包括了股东、管理层、员工、供应商、顾客,圈子外层则包括了潜在成员,即投资者、职业经理人、职业人群、厂商、消费者。当核心圈子越稳定时,则潜在者进入圈子的可能性越大,圈子也会越来越大,企业就会越做越盛。圈子里的成员们,如何平衡呢?要看付出与所得。股东投了钱是需要回报的;经营层参与了创业,需要高于市场职业经理人的回报预期;员工投入了自己的劳动,需要有不低于市场价值的回报;供应商提供了产品和服务,需要给予相对的合作机会和价格回报;顾客付了钱,当然希望有高性价比的服务。

海底捞初期的成功,在于改变了行业的规则。在海底捞的模式下,提供了较其它店家更高的服务标准和更多的服务内容,比起其它店家来说,实际是创新了产品和服务,从而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顾客不但消费了食物,还消费了更多的服务。同时,在价格与其它火锅店相比不高的情况下,实际形成了一种相对于其它火锅店家的价格优势,相当于降低销售,或者说是给了顾客赠品。这种促销手段在初期配合更好的服务应该是促进了顾客的消费,所以海底捞火了。因此,市场创新加上促销,是海底捞成功的关键。

海底捞的这种模式,也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包括员工培训、员工薪资、员工待遇、员工数量等。这里,既有股东的利益出让,也有经营者的利益出让,当然在创业感召下,也有员工的利益出让。但这种模式,如何能够长期发展和生存呢?

海底捞有了初步的成功,能不能成为长寿企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当务之急海底捞需要进一步清晰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好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起规范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变人治为法治,形成标准的程序和标准,将原有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素规范和传承发扬下来。同时,海底捞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股东、经营者、员工、供应商、顾客之间的价值规则,使之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进一步内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准则,真正形成海底捞经营生态圈中具有市场认同力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来的海底捞,必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回归企业本质,管理预期

文/黎亮 仁达方略董事长助理

所谓“变态”,也就是说不属于常态,也很难以常态去理解。当“变态”成为海底捞服务的代名词的时候,媒体的聚焦效应加上国人的从众心態,海底捞注定成为一种现象,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这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成功。

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变态”往往只有一种宿命——成为常态。这主要源于两种方式:1、变态主体退化成常态或消亡;2、随着整体社会环境进化,当前的变态成为一种常态。关于海底捞还能捞多久的话题,其实就是他终究会以何种方式、如何转化为常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回归企业的本质来思考和探索。

服务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但是,热情服务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理行为,必然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一方面,从公司内部考虑,受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影响,面对不断提升的员工需求及不断缩小的晋升空间,海底捞能否合理处理这个问题是关系其服务价值持续创造和创新的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受习惯化的消费者期望值不断提高和竞争对手跟进策略的双重冲击,海底捞服务的“变态”程度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持其市场持续创新能力是其面临的另一重大考验。

其实这两大考验其实是一个问题,即内外部“预期管理”的问题;在不改变固有战略的基础上,海底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明确企业使命,合理管理消费者预期。

从理論上来讲:人性贪婪,消费者的预期永远无法满足。“超越预期”固然重要,但作为经营性企业而言,明确而清晰的承诺才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一口吃不出胖子,在海底捞成为现象之后,经营者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巩固而不是冒进式创新。

首先,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家和管理层在界定和传达企业使命(或“价值承诺”)时一定要清晰而明确,避免歧义和误导。从海底捞官网的企业简介还找不到明确的“企业使命”(或者说“价值承诺”);在这种情况下,“超越预期”很容易将消费者带入误区,消费者成为被宠坏的小孩。

其次,消费者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是要追求绝对优势,而是追求相对优势。在海底捞现有的服务已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想清楚什么是我们可以明确承诺并一定会做的?什么是我们努力追求和突破的?在作出明确的取舍之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清晰的向社会传递这些信息,合理的去管理和引导消费者的预期,是解决上诉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在清楚定义了什么是我们明确承诺一定会做、什么是我们努力追求和突破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精心培育创新和突破的土壤,建立并不断完善完整的价值创新体系,帮助我们不断实现我们的追求和突破!

二、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合理管理员工预期。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服务优势源自内部员工的服务热情,而如何维持员工的服务热情是海底捞的另一大难题。

为员工的父母寄生活费,给员工子女提供免费学校、为员工及亲属设立了专项基金……为员工提供超越预期的“惊喜”式后勤服务和关怀来激发员工热情,可以说海底捞当前的成功源自文化体系建设的成功。但是,笔者以为:“热情的激发靠激励,但热情的保持靠的是企业价值观塑造和基于企业价值观的习惯养成。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海底捞必须由文化建设走向文化管理。”

一方面,海底捞向员工提供的后勤安排已然制度化、日常化,也就逐渐与员工的预期持平,无法再带来惊喜;另一方面,随着海底捞的逐渐成熟,海底捞早期做大扩张带来的草根员工、农村子弟的快速晋升空间愈来愈小,示范神话必将落幕;最后,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跟进策略导致的“相对剥夺”效应必将显现,反过来削弱海底捞的对比优势。

其实,这不仅是海底捞发展过程中迟早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发展规律。即:从人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这就如一层窗户纸,不捅破,永远在里面绕,一旦捅破则必然打开一片新天地。

据了解,为应对扩张,海底捞已然开始了制度化的探索,比如引进绩效体系、晋升考核体系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是在建立和健全这些制度时,必须以一贯的企业文化为指导核心,将前期文化成果合理融入制度之中,同时融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在保持文化不走形的基础上进行宣贯、教育和落实,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只有真正的完成这个过程,海底捞才能最终从文化建设阶段过渡到文化管理阶段。

三、大企业要有大思维,构建企业系统竞争力;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跳出大企业的五指山;以“反木桶理论”成功的海底捞不管从盈收还是规模来讲,今天的海底捞已非昨日的海底捞,单一的优势难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如何明确规划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合理构建和完善系统竞争力是海底捞必须面对的另一重大命题。

张总的忧虑根源在于其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创业、发展与守成的问题。

其实,优秀的企业如微软、IBM、GOOGLE、GE……,他们已不只是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世界的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因此,张总不应忧虑和彷徨,而应适时调整创业者心态,塑造企业家思维,相信文化和制度的力量,让海底捞成为行业的标准和表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进步的主力军。

若能如此,我相信海底捞还能捞很久、很久……

海底捞,应学会坚持和低调

文/李宏旭 正略钧策咨询顾问

海底捞的模式,在笔者看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模式:通过人性化和亲情化管理好了农民工出身的企业员工,通过充满热情的真诚服务感动了国内顾客,通过传帮带和有效授权管理好了职业经理人队伍,通过现代化的配送体系和生产基地建设确保了一流的产品交付;在这些成功要素当中,最为核心的是其对服务的重视和卓越的服务精神,这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从本质上来说,海底捞的成功靠的是长期以来坚持下来的这种企业文化。依靠企业文化来管理,实行无为而治,在管理流派上属于道家。

海底捞目前发展中的困扰正是这样产生的:企业需要扩张和进一步的发展,按照国内外企业的一般实践来看需要建立起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也就是说要引入法治,走法家之路。法家和道家在管理理念上本身就是冲突的,在面对人性恶的假设前提下一个采取的是“堵”这种强制的纠正方式,一个采取的是“疏”这种基于自然之道的处理方式。“海底捞”的成功正是用道家思想管理好了农民工出身的员工,但用法家的方式必然会造成这些员工的不适应,带来企业文化的冲突和企业基因的混乱。由法家到道家不难,法治思想的坚持就会形成企业文化,走向道家;但由道家到法家就会比较困难,特别的是企业文化已经形成而且非常强势的情况下,会带来激烈的冲突。

包场这面红旗还能扛多久? 篇11

包场当真的是最先进营销模式?是一种值得代理商和零售商模仿、学习和推广的优秀模式?

一、似是而非有失根本

有包场教父之称的老赵认为包场有三大优势:1、有利于生产厂家;经销商包场因为与商场方关系良好,其代理的产品铺贷速度或促销活动组织相对比厂家自身去铺单场要快,因为经销商没有进场费、条码费用支出,区域推广速度、渠道费用相对较低。2、有利于商场/零售商:商场/零售商原来对10多个厂家业务人员,对10多个代理商,现在只对一家,简化了管理,沟通更及时,简化了管理环节,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多品牌和导购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改善了商场信誉和形象,销售额也会有所提升,

3、有利于经销商:不需要厂家特别支持进场费用,产品代理价格折扣会有所降低,助销品、宣传品支持大,管理成本降低,固定成本分摊下降,利润空间和纯利增加,平均销售提高,导购收入提高,人员稳定性好。

上一篇:房价调查报告模板下一篇:环保法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