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还能撑多久

2024-07-06

开发商还能撑多久(共3篇)

开发商还能撑多久 篇1

一晃, 进入暖通传媒行业10余年了。在笔者看来, 2015年是最有特点的一年, 主要表现为“一多一少”。“一多”是, 上半年参与渠道商、设计师们的聚会多, 这种聚会有别于以往厂家、商家组织的活动, 没有产品推荐, 没有技术交流, 纯属私人聚会, 而话题也往往海阔天空。在规模上, 一般10多人, 大都以区域代理商为主。在形式上, 也有多样化, 如钓鱼、品茶、看球等, 不拘一格。“一少”是, 有关品牌、渠道组织的活动远不及往年, 这点从各大媒介宣传报道的频率上可窥全貌。

说实话, 作为媒体人, 笔者非常乐意与渠道商们紧密接触, 只是往年渠道商大都比较忙碌, 无暇经常组织聚会而已。笔者以为, 聚会频次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2015年的生意冷清, 才有机会把大家聚到一起。另一方面, 与往年相比, 厂家、商家推广活动频次骤减, 大家看似闲来无事, 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的不景气。

交流中, 代理商们一致抱怨:压货卖不动, 继续压货, 还是卖不动, 还要继续压货……源源不断的小多联及单元机产品涌向渠道, 像罩在头顶的巨大阴霾。代理商们纷纷表示, 随着中央空调市场的逐渐饱和, 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明显, 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另外, 运输以及人力成本不断增加, 卖场租金亦水涨船高, 再加之上游房地产业不景气, 这使得中央空调渠道商的销售环境更加恶劣。

厂家期望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渠道发货, 这个时候, 渠道几乎没有话语权, 因而可谈判的空间很小。“我们公司2011年作为某品牌西安地区小多联及单元机产品的总代理, 每年任务都在翻番。现在库存规模已经近2 000万元了。2 000万元,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意味着什么?商家不仅要承担利息费用, 还要承担各种隐性费用, 再者, 品牌在串货方面没有控制好, 中东部地区的货时不时进入西安市场。”某知名品牌西安区域代理商王强 (化名) 告诉笔者, “卖不动, 但我们批发商还要不断的提货, 因为厂家的政策一环套一环, 如果跟着它的节奏提货, 你可能死得还不那么惨;如果不按照它的节奏提货, 可能死得更惨。但是, 按照它的节奏走呢, 你会一步套一步, 越套越深, 套得你自己最后都不知道怎么解。我们现在只能活在这样的一个模式里。如今, 中央空调行业陷入了难解的压货循环, 进退维谷, 走一步看一步。”

华东某区域品牌总代理操盘手王君 (化名) 与笔者深交多年, 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剖析了华东市场个别代理的境况。以王君的公司为例, 老板代理某品牌家用空调及小多联、单元机产品, 年销售规模2.5亿元左右, 高峰期库存近1亿元, 基本靠银行贷款度日。王君告诉笔者, 欠银行数千万元, 并不代表老板没有钱。经过多年的积累, 老板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 大部分资产可能早已转移, 或者投资到其他产业, 其子女也早已移民。现在老板巴不得有人接盘呢!显然习惯赚大钱的老板重心早已不在空调产业上。

与此同时, 代理商面对的客户群体忠诚度也大不如前, 不同品牌代理商的拉拢, 使得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

据统计, 2014年中央空调市场容量690亿元, 其中库存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如此高的库存, 为中央空调渠道商带来的是高风险运营。面对渠道商的高库存问题, 品牌也并不是没有调整出货量。普遍做法主要有3点, 首先是调低出货量, 给代理商清理库存的时间;其次是加速中央空调专业店布点数量;还有就是构思渠道改革, 将渠道下沉到三四级市场。

对一家代理商而言库存多少才算合理呢?多数代理商认为, 上限不能超过25%, 假设某代理商年度任务1亿元, 其库存不能超过2 500万元, 库存控制在2 000万元以内比较合理。现实中, 多数代理商的库存已超出了合理范围。

可见, 代理商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潇洒。甚至可以认为, 现在代理商已经沦为了厂家设立的仓库, 未来生存空间不大, 代理商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等理念与技术的运用, 厂家与渠道商对接将逐渐顺畅, 代理商的作用也会逐步弱化。

2015年3月11日,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家博会上演讲时, 首次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思维已进入家电行业最核心层面的观点。方洪波表示, “一些平台化应用的出现, 比如说家电就有电商的平台化, 它未来会有物流的平台化, 同样可以预见未来售后服务、维修也会出现平台化, 所有家电的环节都会出现平台化的趋势。时代的力量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随着移动互联的出现, 家电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 以后谁是家电行业、谁不是家电行业, 这个边界还会越来越模糊。我们过去30年的打法失效了, 以后会有很多新的思维、新的打法进入到这个行业。还有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家电企业,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面没有塑造出最完美的自己, 失去了转型升级的最佳机会。事实上, 在十年前, 我们转型升级就应该开始了, 但是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开始, 可以说是已经失去了这种战略机会。”

纵观美的近年来的互联网战略, 我们不难发现, 美的正一步步朝着方洪波设定的方向前进, 其互联网思维已经走在了家电行业的前列。未来, 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无法预见, 说不定哪一天美的就会率先砍掉代理商, 这绝非危言耸听, 或许那一天还很遥远。

当然, 中央空调代理商也不要太悲观, 起码在现阶段, 代理商在销售环节中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客观上, 不少代理商因为库存重压造成资金链紧张, 迫于与空调厂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敢怒不敢言。一旦代理商的资金链断裂, 连生存下去都成问题, 又谈何发展?笔者以为, 在当下, 中央空调厂家必须注重维护代理商的利益, 才能维持稳定发展的大局。中央空调厂家唯有与代理商共同面对库存问题, 才能推动中央空调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代理商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潇洒。甚至可以认为, 现在代理商已经沦为了厂家设立的仓库, 未来生存空间不大, 代理商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等理念与技术的运用, 厂家与渠道商对接将逐渐顺畅, 代理商的作用也会逐步弱化。

希腊到底还能撑多久 篇2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希腊债务危机

其实希腊的这场债务危机早在14年前就埋下了伏笔。2001年希腊为了进入欧元区,重金礼聘高盛“债务造假”。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而希腊虽然获得了一时之利,顺利加入了欧元区,却为日后的财政危机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而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而希腊的不同政党又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如果经济形势喜人,高福利可以维持,可是希腊经济竞争力相对不强,经济发展水平在欧元区国家中相对较低,经济主要靠旅游业支撑。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出游人数大幅减少,对希腊造成了很大冲击。此外,希腊出口少进口多,在欧元区内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导致资金外流,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终于在2009年12月,希腊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希腊的债务危机便由此拉开序幕了。

希腊债务危机为何难以解决

从2009年到2015年,有关希腊债务危机的关键词换了又换,从最早的希腊退欧(Grexit),到希腊僵局(Grimbo)再到近期被创造出的希腊枯竭(Grexhaustion),而希腊危机依然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希腊解决国家债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 直接违约;2. 大量发行货币,利用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降低债务的实际价值;3. 向其他国家或组织寻求援助。

第一种方式会重创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由于希腊同其国际债权人的谈判迟迟没有取得进展,希腊未来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有观点认为希腊如果违约会导致其脱欧。IMF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 . 让 . 布兰查德(Olivier Jean Blanchard)表示,如果希腊脱离欧元区,那对其而言将会是极度痛苦的。而相比以往,在希臘是否脱离欧元区这个问题上,欧元区的确处在更为有利的位置,因为如果希腊脱离欧元区,将会对欧盟构建财税联盟带来机遇。同时,他表示不排除希腊债务危机将会进一步威胁到国际金融市场。评级机构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主权风险总经理阿拉斯泰尔·威尔逊(Alastair Wilson)表示,如果希腊最后退出欧元区,欧元区可能得以迅速恢复,但将对投资者信心产生深远的影响。威尔逊进一步称:“我们认为希腊退欧的直接影响相对较轻,希腊只是欧元区经济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与希腊的贸易只占欧元区贸易极小的一部分。更加难以预测的是,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欧元区债券市场的潜在影响,正如2011~2012年希腊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至于金融市场的反应,他表示,这更加难以预测,就像欧洲央行(ECB)阻止危机蔓延的能力一样难以预测。并且他还称:“最有可能的是,当局所使用的工具,特别是欧洲央行使用的工具,对遏制危机的扩散具有重大意义,但亦可能并非如此。”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 Inc.)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而威尔逊表示,穆迪认为希腊危机不会导致欧洲成为“雷曼兄弟”。他称:“我们认为欧元区经济,其金融体系、政府以及反应能力与2012年大有不同,因此,应该不会出现雷曼时刻,但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而苏格兰皇家银行欧洲汇率策略师麦克利兹认为,希腊如果退出欧元区将会使得投资者质疑欧元区是否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货币联盟。而这种质疑很有可能会波及与希腊有同样问题的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债务评级。“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将成为一个证明,证明欧元区不会永远存在。于是,大家不得不时刻考虑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那些财政更健康的国家的国债将受到追捧,而与之情况相反国家的国债则被抛弃,这会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他表示,“这种连锁反应的后果往往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数据来估算。”希腊财长瓦鲁法斯基曾发出警告,如果希腊被迫退欧,其他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随之离开,欧元区会土崩瓦解。

而第二种方式希腊不能采用,因为身处欧元区的希腊无法发行货币。实际上希腊这次的危机也暴露出了欧元区内的很多国家同时面临的矛盾:欧元区内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当金融体系面临崩盘的时候,只有财政部才能够处理偿还能力的问题。显然身处欧元区的希腊无法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危机,除非欧元区增加货币发行量,又或者希腊退出欧元区。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希腊政府还剩下的方式就是向其他国家和组织寻求援助了。而以德国为主的欧盟各国却左右为难,因为如果不救助,欧元会受到损害,如果救助,就无异于在拿德国公民的纳税为希腊埋单。虽然最后在种种的博弈之下,德国选择了伸出援手,但是援助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而且欧元区还不止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也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救得了一个,也救不了全部。与此同时,2010年到2012年,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和IMF曾两次宣布救助希腊,提供资助总额共计2400亿欧元。而在4月份,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曾宣布IMF拒绝了希腊延迟支付欠款的申请。这意味着,希腊政府失去了有一个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紧接着,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参加4月召开的G20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希腊政府必须努力证明它有资格获得2400亿欧元债务的援助。

希腊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欧元区内部经济彼此依存,各国的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希腊危机其实是欧债危机的缩影,只不过因其是欧盟中最弱的经济体之一而首当其冲。而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还在于欧元区内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地位的不平等,也就是说欧元区存在经济失衡现象。

这种失衡造成了诸如德国这样强势国家与希腊这样的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出口国,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贸易伙伴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德国就好比是一个“制造国”和“出口国”,而希腊等国成了“消费国”。实际上,德国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也助长了这些弱势国家的消费与借贷。有消息称,德国的银行持有欧元区陷入债务困境国家约2500亿的国债。

希腊债务危机的背后

政府自救是最“治本”的方法,假若没有切实可行的自救政策,其他国家和组织根本不可能援助。但这需要希腊政府拿出方案来说服欧盟和债券投资者,特别是给予后者购买希腊国债的信心。

刚上台不久的希腊齐普拉斯政府面临国内外沉重的压力,希腊民众要其与欧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权人达成协议,以避免国家破产。新的民调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希腊人认为雅典必须不计代价达成协议,以留在欧元区。

早些时候希腊财长公布了政府自救方案的细节,宣布将会实施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包括在未来3年内削减财政预算300亿欧元,以便在2014年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这样,希腊可以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达1100亿欧元的贷款援助。

但是,这个方案同时也意味着工人的工资将被削减、赋税会加重、高福利也要被逐渐取消。希腊的老百姓被激怒了,“明明是政府的错误,为何要民众买单?”由此引发了5月5日希腊全国范围的大罢工,这场罢工涉及所有公共领域,甚至令希腊国家陷入瘫痪。这个自救方案还能不能继续实施下去成了个未知数。

同时,一位欧元区官员表示,欧盟对于希腊在改革方案方面的进展缓慢很震惊,而希腊参与债务谈判的代表们坚持认为自己的国家会马上破产,并不断向欧盟要资金救助。其实,希腊还是有能力偿还国际债务的。欧盟委员会的副主席也表示,希腊推行结构相关的改革速度缓慢,眼看时间不多了,谈判仍旧没有结果。希腊政府应该给出一份实质性的改革清单,同援助方案一致,并且应该立即付诸实施。

希腊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希腊及其债权人还未讨论希腊可能无法到期偿还IMF款项或债务违约的问题。欧元区目前认为希腊在6月底有可能同其国际债权人达成协议以延缓援助资金的最后期限。希腊政府需要后续协商解决如何偿还即将到期的欧洲央行70亿欧元希腊债券的问题。

彭博经济学家大卫·鲍威尔(David Powell)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希腊政府必须努力争取欧洲央行的紧急流动性援助。如果希腊对IMF的债务违约,欧洲央行可能仍不会切断对其的重要资金援助。而如果希腊政府对7月份即将到期的35亿欧元的欧洲央行债务违约,则會带来真的麻烦。

由于以往的注资和重组,希腊银行业的情况好于过去。只要希腊银行系统有偿还能力和足够的抵押,欧洲央行会继续对其提供援助。

同时,希腊必须尽快偿还IMF的债务。拉加德曾暗示,绝对不会允许希腊拖欠债务。她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IMF从未允许过任何延迟偿还债务的行为,也从未有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要求延迟偿还债务的。

目前希腊的经济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希腊政府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扭转局势。加紧同希腊的债权人谈判,当然谈判存在诸多分歧,这就需要希腊政府做许多的工作。

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推理,希腊政府都应该及时主动采取行动来向国际债权人表示诚意,以获得进一步的资金援助。

希腊未来将何去何从

希腊到底将何去何从,是许多人心中的问号。

无法自主的货币、弱势的经济地位,让希腊的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且把危机蔓延至了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引发了全世界金融市场的震动。而这背后凸显的正是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2015年,希腊对欧盟和IMF的债务高达270亿欧元,如果希腊政府能通过适当妥协,同欧盟就偿债方面达成一致协议,撑过了2015年后,希腊的偿债负担将会大大减轻。

2016年到2018年,希腊每年需要还的债务均低于100亿欧元。直至2023年,希腊才需要开始向其最大的债权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偿还债务。

余额宝到底还能撑多久 篇3

余额宝、理财通等货币市场基金,本质上是互联网渠道+传统基金的模式,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把零散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而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购买标的是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款、大额存单和一年期以内的债券,收益较为稳定。自去年6月份钱荒事件以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拆解利率比较高,这也就造成了余额宝等在线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在6%左右的较高水平。

理清了余额宝的本质和脉络,就可以知道,余额宝并没有抬高融资成本,这是银行间资金市场的“市场化”反映,即便没有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还是会走高,所以第一点站不住脚,余额宝是个渠道的作用,并没有影响整体资金市场利率水平的能力,只是资金市场利率走高的反映,而不是原因,不能本末倒置。此外,余额宝所投资的天弘基金,目前已经是控股子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是较低的,天弘增利宝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分别为0.30%、0.25%、0.08%,加起来是0.63%,并没有取缔着所言的2%。所以取缔余额宝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插一句,目前四大行,还有股份行,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已经上浮到顶了,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反映,只有提供更高的存款收益,储户才会把钱放在银行。从利率市场化的长期趋势来看,社会的资金成本必然会提高,余额宝只是整个资金利率水平上升中的一拨云彩罢了,并不是决定者。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推高社会资金成本,而是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反映,它满足了部分传统金融满足不了的融资需求,对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是有利的。

再看看余额宝风波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因素,或者说互联网金融创新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回到金融的话题(个人一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即便有互联网的特色,也是建立在金融基本合规之基础上的),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渡过了2013年的喧嚣期和躁动期后,2014年需要更多的沉淀,同时很有可能被监管层的细分政策监管所约束,监管的红利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虽然这次的事件,从舆论上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阿里成功地进行了危机公关。站在传统金融的角度,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模式还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关于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目前各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多是在互联网渠道上的创新,是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购买体验取代了传统的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线下销售方式,而并没有从金融的本质上加以改变。余额宝改变的是购买的渠道,却并没有改变购买的标的和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况且仅仅是这一个渠道上的改变,余额宝当初也是冒了很大的政策风险。互联网金融目前大多数还是用互联网的体验来迎合传统金融的大佬,改变不了传统金融的本质,只是给他们披上了更好看,更平易近人的衣服。掀开一看,该咋样还是咋样,毕竟,这是金融,是安全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

第二,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是肯定的,只要是金融,就涉及到资金流动和安全性问题,这是整个金融体系都要考虑的问题。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三无状态,无政策,无门槛,无监管,这种状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早期是有利的。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在这个独特的,政策没有明确归口的红利时期,竖起了大旗,开始了运作,只要不违反“非法集资,非法构建资金池”的底线,一般都是可以绕过监管的。但是,这种状况不会太长久,目前的监管真空主要是上层还没有明确的对口监管部分,银监、证监、保监、央行都不能完全囊括互联网金融的所有环节。一旦某一天上层专门设立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对口监管部门,这种没人管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信息沟通的便捷,透明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但是剔除掉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大的平台,那么剩下的互联网金融有多少能够产生诸如BAT这么大的平台优势呢。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实践还是相对比较弱势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投资需求,如阿里小贷,p2p,但仍然是沧海一粟,比重很小。况且目前银行也在抓紧布局小微业务,扩大市场覆盖面。还有一个就是监管宽松的优势,传统金融此前一直都是戴着紧箍咒的,而且由于监管体制和金融运转的固化,没有远见也缺乏动力去补上互联网金融所服务的客户这部分漏洞。随着目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内外部双方的压力将迫使这些传统金融的大佬们放下姿态,进入屌丝阶层与互联网金融开展竞争。

因此,除非互联网金融能获得正式的金融牌照,有更多的权限和传统金融竞争,否则,只做渠道,是很难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就像是一条鲶鱼,激活这个传统、固步自封的金融体系,可是,一旦被激活,传统的金融机构会不会是被唤醒的狮子呢?

所以,即便此次余额宝代表互联网金融打了一个胜仗,但是背后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传统金融的保守人士依旧会对互联网金融持保留意见,有可能出台严厉的监管措施。

互联网金融目前是一个渠道搭建者+有限的产品介入者,自身的优势并不是不可超越,反过来,传统金融的某些门槛却是互联网金融无法逾越的。

最后,站在广大的老百姓的立场上,支持在线理财,钱存在银行是拿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而互联网金融提高了散户的资金议价能力,提高了收益,是在拿回属于穷人的回报。

TIPS:是天使还是魔鬼?

正方: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钮文

余额宝的出现确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

我不是危言从听,更非号召谁退出余额宝,而只想告诉人们一个重要的经济事实: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它所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因为,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所以我们强调,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它们通过向公众输送一点点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了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具体来说,我们假定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平均收益6%,利润240亿元,余额宝和货币基金大约要吞掉80亿元(4000亿元的2%),其它余额宝客户分享160亿元。

反方: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

上一篇:钢—混凝土结构下一篇:层次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