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成果

2024-07-18

开发成果(共10篇)

开发成果 篇1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 “十二五”期间,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十二五”前4年, 我国石油累计新增探明储量50.1×108t, 天然气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24万亿方;从2010年起, 我国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2×108t以上水平;从2011年起, 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保持1000×108m3以上水平。此外, 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展。页岩气勘探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突破, 探明储量已超过5000×108m3。

开发成果 篇2

带着赞美和新奇的心情,2017年12月14号,我们一行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到滨州实验中学参观了滨州经济开发区教育成果展。

展区用大量的图版和沙盘,向广大教职工展示利开发区教育成果。展示的各学校建设成果喜人。

特别是对开发区一中的建设印象深刻。沙盘显示,学校的花园式的学校环境,那窗明几净的舞蹈厅,那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那先进配套的教学设施,那别具一格的功能室,看着操场上那红白相间的橡胶跑道竟是一尘不染,找不出雷同的地方。

开发成果 篇3

关键词: 人文价值教育 阶段性成果 教学方法

为突出创新和发展的宗旨,根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整合“校本学习研究”,通过以学校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课例研究”,将“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转型到一个尝试和创新的新阶段。本报告将针对2015年10月-2016年6月项目运行过程和实施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旨在通过总结、反思、提炼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修订和完善的已有的行动研究策略,为进一步的开展和内涵深化提供参考。

一、项目运行和实施后取得的阶段成果

目前项目正在尝试和创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人文价值教育校本学习研究”的整合之路,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集中渗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旨在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来寻找、探索、发现和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困难,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价值,进而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另外,凭借项目的依托,通过大中小学之间“院校协作”的合作模式,努力构建研究者团体同中小学一线教师队伍“教学研”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项目带动、训练和促进研究生的人文价值教育意识,提高人文价值教育研究与推动能力,储备开展人文价值教育的人力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小学地处遵义市市城乡结合部,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套较规范、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教师敢于创新,该校“因校制宜”,注重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营造“人文价值教育文化墙”、“楼道人文价值教育文化氛围”、“教室人文价值文化氛围”、“人文价值教育个人简论”,营造安静、和谐的教室、办公室氛围,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气息,同时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引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加强校风、校训建设,坚持一个理念——“用心、用情、用爱”关注学生发展;营造民主气氛:依靠教职工放手去干,积极采纳老师意见、建议;设立“家长信箱”、电话传递爱心;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在沟通、工作中注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校团队得到家长的认可;营造和谐氛围,倡导快乐教学。每学期老师带头寄语,并将其展现在黑板报上;校园广播站设立问候语等活动。

在项目指导团队的引领下,学校教师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重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校实际课堂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更深入地挖掘人文价值教育在课程开发中的内在蕴含。

二、参与教师所取得的成果

项目教师通过对课例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开发的学习和实践,解决教师们对课例研究的困惑。在教师心中形成一种观念,即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人文价值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合作意识和积极道德品质。同时,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和不断推进,教师们逐渐领悟到课例研究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经过不断的行动研究,每位项目教师根据所教学科选择的研究课题,形成阶段性论文成果。

1.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人文价值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1)静思教学方法的应用

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工作中,项目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觉践行着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和方法。“静思”作为人文价值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对静思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已经相当娴熟,能够创设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的静思情境,并且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境,将静思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2)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内容,收集或自编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素材,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浸泡”在人文价值教育氛围之中。

(3)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前期关于提问法的研讨和学习,项目教师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对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尝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刺激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故事、活动及平时课堂教学话题中的人文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深化对人文价值理念的理解。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故事、活动及他们的平时课堂教学话题中的人文价值理念。

(4)人文价值教育励志小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励志小语一直是×小学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校园的黑板报、墙报、楼道展板,还是招贴画、宣传栏等,到处都呈现着富有积极向上和激励人生的名人名言。

(5)人文价值教育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是项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人文价值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努力建构一种平等、团结、合作、互相关心的人文价值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或同伴互助的教学方式,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

2.课堂教学中运用具体的人文价值教育资源

(1)人文价值教育海报

教育海报是遵义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亮点。充分利用教育海报资源影响氛围是该小学的一贯做法。×小学能够很好地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和学校校园文化有机整合,并迅速将五大人文价值这种隐性课程变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教育海报无时无刻不提醒和促进学校师生对人文价值教育的肯定和认可。

(2)人文价值教育名言

教师对于人文价值教育名言的引入,更多的是从以往培训中所提供的人文价值教育资料中翻译过来,很少涉及国内优秀传统文化或地方特色的本土化教育名言,随着项目的拓展和深入,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开始将塞斯亚赛·巴巴的教育名言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不断拓展教育名言。

3.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了人文价值教育的五大理念及相关子价值

在隐性课程及教师行为中渗透的人文价值理念,重构和改编教学内容是项目开展至今教师们形成的自觉行为。数学组教师们将现有的课程内容,根据人文价值教育理念,改编教材内容以体现课程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从题例中让学生在仁爱氛围中体味关爱老人的子价值,将非暴力这一主题体现在保护地球环境之中,无形之中将人文价值教育的五大主价值和子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知识传授和情感意识培养融为一体。

三、小结与展望

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开发与探索 篇4

一、课程大纲包含的要素

成果导向课程大纲包含两部分:第一部份含括A课程概述、B教学目标 (标注能力指标) 、C核心能力、D课程权重%、E教材大纲等五项, 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这几个主要的要素是相互佐证、相互匹配的, 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第二部份包括F教学方式、G学习评价、H进度表、I指定用书、J参考书籍、K先备能力、L教学资源、M注意事项等八项, 由授课教师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专业拟定。

大学课程发展必须落实到课程教学, 而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导引, 有良好课程大纲才能有优质课程教学, 有优质课程教学才能有卓越大学课程。

二、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大纲案例展示

黑龙江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类各专业学生的统整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于2015年已经进行成果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下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探讨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大纲的开发及各要素分别描述如下。

(一) 课程名称

《实用电路分析》

(二) 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善用电路基本理论, 选择电路分析方法, 解决电路问题, 形成分析电路的理性思维,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目的) 。通过连接实际电路, 借助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路基本参数, 能检查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 (历程) , 以实现对电路的准确分析与计算,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预期成果) 。

(三) 教学目标 (标注能力指标)

1.能善用电路基本理论, 分析电路方面的问题。 (DDd1)

2.正确选择电路分析方法, 准确分析计算电路。 (EDd1)

3.形成分析电路的理性思维,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BDd1)

4.准确连接实际电路, 借助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路基本参数。 (EDd2)

5.能对实际电路检查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 解决电路问题。 (EDd2)

6.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养成“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FDd1)

(四) 核心能力

沟通整合 (0%) 、学习创新 (15%) 、责任关怀 (0%) 、问题解决 (15%) 、专业技能 (55%) 、职业素养 (15%) 。

(五) 教材内容大纲:

1.识别常用电路元件。 (M1-DDd1)

2.明确电路的基本概念。 (M1-DDd1)

3.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 (M1-DDd1)

4.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实例。 (M2-EDd1;M3-BDd1)

5.实际电路的连接与测量, 分析并解决电路故障。 (M4-EDd2;M5-EDd2)

6.电路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实施、运用及评价。 (M2-EDd1;M3-BDd1)

总之, 黑龙江职业学院经过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合理、按专业需求进行开发成果导向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进程采用反推设计的原则, 真正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明确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机会,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量采用多元化的评量方式, 成果导向课程教学能够兼顾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 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本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养成核心能力。黑龙江职业学院真正地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黑龙江职业学院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改革, 按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提出以学生能达成的核心能力为目的, 按专业需求合理地开发成果导向课程大纲,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实用电路分析课程为例, 探讨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高职学院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开发思路, 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大纲,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开发成果 篇5

成果完成人:赵炬、孙延坪、陈轶、段俊杰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开发与应用(教材)教学成果2013年10月由严苗、赵炬、孙延坪、陈轶、段俊杰组成教材编写团队开始精心编写,2014年6月完成,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统一发行。现将该教学成果开发与应用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材开发与应用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相关精神,我们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想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职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特色鲜明,必须坚持以“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开发和应用实践性强的教材是体现这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方式,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它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的运行及正常秩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经济法主要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对于修改内容还未做调整之际,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该教材。因此,本教材的编写依据最新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实践、考证的要求结合经济法的特点,突出了重点章节,比如《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用的经济法教材总是觉得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因此,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2013年10月编写组全面启动该教材的编写工作,2014年5月份完稿,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探索过程

1.开展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

教材编写组分别对本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经济法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中国经济法教程》(ISBN978-7-224-07909-8),张雨2006主编的校本教材)发现:(1)现用经济法教材理论性太强。(2)现有经济法教材缺乏实践练习案例与习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3)现有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单一。(4)现有教材使用年限比较长,知识陈旧。

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阶段。(1)积极联系出版社磋商教材的出版事宜。

(2)组织编写成员着手教材编写工作:全书共十三章,共计48万字。本书由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赵炬任主编,负责编写大纲、结构体例设计、总撰统稿、定稿,孙延坪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赵炬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孙延坪编写第五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段俊杰、陈轶在该教材编写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写班子合理分工,科学制定编写大纲,认真做出计划安排,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了教材质量。

(3)编写工作开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完成,2014年6月正式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4)2014年9月完成了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

(5)《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

(6)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三、成果简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的运行及正常秩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经济法主要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对于修改内容还未做调整之际,我们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该教材。因此,本教材的编写依据最新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实践、考证的要求结合经济法的特点,突出了重点章节,比如《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用的经济法教材总是觉得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因此,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共十三章,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市场行为法等内容,编写字数48万字。由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赵炬主编,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主编,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并负责统稿、定稿;孙延坪编写第五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段俊杰、陈轶在该教材编写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于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作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的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精品教材面向全国发行,出版发行两年累计印刷4次,总发行量8000册。2014年9月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自出版发行以来,在我院司法警务专业、法律事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使用,两年来累计使用人数2000余人,学生普遍认为该教材实用性强、练习量足,能满足学生课余对经济法知识的认知性学习,尤其是体现了最新的法律动态。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西安的一些院校在经济法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教材,累计使用人数3000余人,这些学校普遍认为该教材内容新颖,体例编排有特点,教材中实例比较多,且课后附有大量的练习题,能满足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需要,也能满足学生学中练,练中学的需要,是一部不错的实用型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主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四、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建设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解决了以往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法教材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本教材是针对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而编写的,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没有合适实践性教材的问题。

2.解决了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面窄、教学内容浅的问题。本教材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法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管理法四部分的内容。能同时满足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

3.解决了经济法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革,可采用课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4.解决了经济法许多内容作了修改,但市场中的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及时更新,学生无法从现有教材中了解更新的法律知识的问题。《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出版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依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第四次修正;《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这一主要经济法律知识大变动的时机。2013年10月编写组全面启动该教材的编写工作,《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则是结合这一时机的迫切需求编写的。教材编写紧密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核心职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同时在体例和格式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实用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兼顾理论性。本书在编写中,对具体章节始终贯彻经济法的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对经济法基本的法律原理、重点的法条规定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法律与案例的有机结合。

3.形式编排多样性。本书在结构体例编排上体现出多样性。每章均有学完本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每章开始以案例导入新课,以案说法;具体教学内容中重要知识点穿插教学案例加以说明、理解,尽量减少枯燥、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灌输;每章结束后有提请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拓展,紧密结合实际,以达到实训的目的;最后还有综合实训练习题,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教材内容的最新性。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

五、成果的创新点

创新点一:合理构建教材内容体系,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形式编排多样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点二:内容的设置能同时满足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

创新点三:突出实用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点四:创新了教材开发的思路,明确了“动态建设、立体开发”的教材建设目标。“动态建设”就是要密切关注经济法律的最新变化,及时在教学中吸收新变化、新法规、新规范;“立体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材的资源库建设,如配套教材、习题集、助教盘等。

创新点五:教材内容的最新性。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只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应用效果一:《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于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作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的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精品教材面向全国发行,出版发行两年累计印刷4次,总发行量8000册。

应用效果二:由于本教材突出实用性,注重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调职业技能的提高,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完全能满足职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需求,在使用中受到了众多高职院校的一致好评。如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等院校对本教材评价很高,均认为本教材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从格式和内容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和选材方面体现学以致用,突出新法规、新体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是一部难得的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材。

应用效果三:《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发行以来,已在我院会计与审计、法律事务、司法警务、法律文秘等专业两千余名学生中使用,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教材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紧密,内容编排合理,能够密切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突出重点内容和实例,尤其是体现了最新的法律动态。

应用效果四:随着本教材立体化开发速度的加快,2014年9月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应用效果五:《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2014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主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六、成果主要完成人的科研与获奖情况

(二)赵炬: 1.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在《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中承担主编工作,具体有:

(1)负责编写大纲、结构体例设计、总撰统稿、定稿。

(2)担任《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主编工作,并完成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的编写共计8万字的编写。

2.近三年参与的课题研究

(1)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训创新探索--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面对中小企业所需人才(YJ1504)主持人,院级课题,已结项;

开发成果 篇6

1.1 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意识薄弱

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为不同类别的农业科研单位,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受到传统思想长期影响,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现象。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完成后,科研成果就放在档案部门保管,没有建立相关转化与推广机制,大部分科研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者均不够重视成果转化。

1.2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档案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互相独立,两者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通常情况下,档案部门仅是等待科研人员上门送入档案,单纯体现了档案存储作用,没有考虑档案质量问题,没有认真检查档案内容有无缺失、档案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这就造成部分档案信息缺乏完整性,降低了档案资源质量及科技档案资源转化率。

1.3 科技档案开发与利用不充分

档案管理部门仍具有“就档案管档案”单纯的业务理念,没有贴近社会,在有人查阅时提供档案,无人查阅时档案保管于库房,是一种封闭式服务管理,缺乏管理主动性。没有让科技档案真正得到推广,忽视对科技档案信息实施开发与应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被埋没。现今很多单位科技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仍采用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为主,只是将信息化应用在目录检索方面,服务手段缺乏先进性,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转化科技成果。

2 利用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档案的完整性

应充分按照农业科研工作特征,完善有关档案各项规范制度,包括档案建立、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目与检阅等各个环节。提升档案管理有序性,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保证各项程序不出现偏差。还要建立与完善档案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使科技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提高,对档案质量实施全方位评价,提高评价系统性,从而提高科研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效率。在建设制度上,应该遵守科技档案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单位现状,在多个方面建立推动科技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工作机制,在组织管理模式、评价标准等基础上对档案知识产权实施有效保护。对科技人员、档案工作者进行激励,让其积极投入科技档案成果转化工作中,为现代农业实业发展提供服务。

2.2 合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档案质量

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之间应该相互渗透,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作为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建成项目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化管理体系,为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持。可以将项目作为单位,确定项目组中有专门档案人员对项目形成材料进行管理,在项目结题后由课题负责人实施审核,然后确认送入档案部门保存及管理。档案管理由课题立项最初就介入,同时融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确保档案工作日常化,促进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制定对科技人员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年终考核,加强科技人员对档案的认识,逐渐提升科技档案的准确性与系统性。

2.3 保证科技档案资料编研水平,为科技档案转化科技成果提供实用资源

科技档案的编制与研究属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科技档案开发及利用的必要方式。农业科技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经济与情报价值,由于在实际中长期存放在档案部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必须强调有效管理档案载体,同时注重整理、加工与传播档案资源,进而凸显档案本身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目前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对档案中潜在的价值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结合使用者需要归纳分析、加工档案信息,使分散和原始信息转换成具有实用性的体系化编研成果。

2.4 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开发符合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程序的信息处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与保管。档案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档案科技成果资料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建成一个科技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对档案自动化、实时化控制,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提供条件,为用户搭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科技档案资料发布、检索、信息导出、信息在线咨询与中介服务等,不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充分结合档案管理与使用,推动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与利用,以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科技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水平提供法制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做好保密工作,让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下,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充分得到交流与推广,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共享。

有效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就必须逐渐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充分结合现今科学技术,深入挖掘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促进科技档案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科技档案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关键资源,是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档案在促进农业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对策,旨在推进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成果转化及推广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科技档案,农业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肖芹.农业科技档案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的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10).

[2]肖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开发成果 篇7

笔者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展现当时的情景:1978年10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北京农展馆举办外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应邀参加展览的国家有日本、英国、法国、西德、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瑞典、罗马利亚、丹麦、澳大利亚、荷兰等十二国。时任国家副总理余秋里为开幕式剪彩。此次展会展出面积3万平方米, 参展厂商达320多家, 展品725件, 观众达30多万人次, 其中有8万多人次观看农业机械表演, 进行了200多个项目技术座谈, 1000多人次参加技术座谈会。业界前辈对“十二国农机展”给中国农机开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有非常高的评价。

2010年, 中国农机化协会主办的廊坊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便试图再次发挥当年“十二国农机展”的作用, 而筹备期间人们所期待的效果也是这样。不幸的是, 这次展会在成功举办的同时, 一不小心也使自己办成了与流通协会、工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展有些同质化的展览了。

三大协会同时推出自己的展会产品, 中国农机展会蛋糕无疑增加了新的分享者。今年初, 农机化司出手协调, 算是化解了一场可能的资源大战。甚幸!

农机工业的兴旺发达、农机化事业的兴旺发达, 才有农机展会的兴旺发达。

在人们都去开发、争夺农机产品展示资源的同时, 却忘却了我们实际上还有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 那就是农机技术成果转让交易资源, 按时尚术语讲就是成果交流交易平台的建设。

10余年前, 笔者曾尝试涉足这个领域, 在北戴河组织过一次农机科技成果交流转让活动。天津兴盛机械公司从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受让了微耕机技术成果, 从生产背负式“小联合”转向生产微耕机, 目前年产量达到万余台。此后, 在我们组织的其他一些学术活动中, 也频频增加技术成果交流交易的内容, 也小有斩获, 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之间搭连了一个平台。但是, 毕竟非专业平台, 属于捎带脚的性质, 民间讲是“搂草打兔子”的活。就这点成果也使人颇有成就感。

这些年, 因为工作关系, 跟农机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产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 深感缺少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 大量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 同时又有很多企业“找米下锅”, 互有需求, 硬是没有扯到一起。原因很多, 说道也很多, 我认为终究还是缺少一个强力的部门来搭建这样的平台。

不能幻想研究人员的一项成果拿到生产企业马上就能变成成熟产品、马上带来滚滚红利。科研人员的成果, 尤其是大学, 更多是一种构想, 一种理念, 需要在试制开发中不断完善。“十二国农机展”带给我们的一是惊喜、二是方向, 随之展开的是我国农机科技工作者的引进、消化、吸收, 不断地推进我们的技术进步, 在我国今天很多农机产品中仍留有“十二国农机展”的印记, 因此, 业内人士称当年的展览功不可没。

开发成果 篇8

本文基于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业务正常化发展过程和对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结提出了油田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采集和数据正常化管理水平的方法。

1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 中国石油组织有业务代表性的6家油田, 从勘探开发一体化要求出发, 在统一数据采集源头、统一规范数据属性、统一建立数据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制定并推出了“勘探与生产信息系统源数据字典” (简称PCDM 2002版数据字典) 。西南油气田根据自身主营天然气生产业务特点, 参照PCDM 2002版数据字典相应地推出了PCDM 2002数据字典 (西南版) 。

2006年, 集团公司推广并实施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 (简称A1) 和中国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简称A2) 。在西南油气田实施A1、A2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根据A1、A2系统建设要求, 结合西南油气田业务需求, 在参考Landmark公司EDM工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 对PCDM 2002勘探开发业务模型 (西南版) 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于2008年推出了“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源数据字典” (简称2008年版数据字典) 。2010年, 集团公司发布了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 (EPDM) 1.0版, 该模型是在原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综合了各主要油气田的业务需求, 进行了统一设计和开发, 同时也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兰德马克公司的EDM (Landmark Engineer's Data Model) 石油数据模型的设计思想, 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技术, 从企业层面分析并描述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流和数据流, 按照完整的井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EPDM模型遵循统一的井筒、地质单元和层位管理技术路线, 从基本实体出发, 分别描述了钻完井、井筒作业、油气生产、工程监测分析等业务模型, 可以直观地描述分支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业务对象;通过使用统一的业务规则、数据属性规范值、计量单位体系和参考基准面等, 保障了模型中各专业数据的一致性, 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数据冗余, 有效地支撑了数据源头采集、集中存储管理、标准化应用服务等过程。EPDM数据模型、数据字典的建立, 为勘探与生产数据的采集、服务与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标准。

数据采集正常化是勘探开发数据建设和管理的难点问题, 基于A1系统主数据正常化、数据入库考核及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西南油气田数据中心提出并实施了“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计划, 并于2012年推出了基于EPDM数据模型的“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 有效地解决了A1系统主库数据来源与管理问题, 实现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提出的“当年数据当年入库, 不再形成历史数据”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目标, 与此同时, 为了提高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水平, 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 开展了数据正常化管理及应用研究, 同年研发了“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为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过程监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过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和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西南油气田在2012年底圆满地完成了当年油田勘探开发成果数据正常化任务, 实现了8个专业成果数据正常化建设目标, 使得西南油气田成功地步入了数据常态化提交与管理入库的新阶段。

2 西南油气田探索数据正常化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西南油气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之路。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对数据正常化工作中数据采集、提交、审核等业务流程全过程研究, 逐步探索出了适合西南油气田数据业务管理的新思路。

2.1 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业务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 其实质是通过分析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及相应数据流的传递路径和时序, 对业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对运行状况及过程进行监控。业务管理信息化首要任务在于对业务流及数据流的分析与规划, 其次是针对业务流及数据流的特点, 对业务管理进行分工和流程监控, 以保障信息系统持续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行。

业务职能, 也称为角色, 用以划定具体的职能权限, 通过定义角色对不同岗位职能进行划定, 明确岗位界限。

业务职权范围, 在信息系统中通常定义为数据访问权限, 不同的部门、岗位对应不同的职权范围。

在勘探开发业务管理中, 西南油气田对勘探开发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油田业务管理特点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流程, 并将业务流程应用于勘探开发成果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 在实际的管理和工作中, 对数据管理业务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划分。一个基层数据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所有的数据管理任务, 既要承担数据录入, 又要担负数据审核、数据提交等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岗位职能分解, 因此造成数据提交滞后, 数据质量存在一定隐患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上线后, 结合采集系统的数据管理流程, 绘制各项目建设单位的业务流程图, 各建设单位根据业务流程图重新界定项目流程各环节对应的岗位职责与权限, 并将每个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通过任务分解, 明确了管理部门、数据录入提交单位、数据审核单位的相关职责, 从而既减轻了基层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也提高了数据审核的质量, 有效支持了数据质量管理原则 (即:谁产生、谁负责) 的落地。

2.2 数据采集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理念及方法

为解决A1系统数据来源而研发的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 其最重要的亮点之一是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方面引入项目管理理念。按照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将油田勘探开发数据的采集看作是勘探开发项目中的子项目, 勘探开发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计划下达开始到最终项目验收结束, 其中涵盖了数据采集、审核、入库等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子项目管理周期。通过项目生命周期这条主线将勘探开发项目数据、项目管理、数据管理有机地整合起来。

为了加强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项目管理, 西南油气田开发了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项目流程、数据存储、业务管理3部分构成 (见图1) 。

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以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 设计贯穿科研、勘探、开发三类项目的计划下达、项目签收、任务分派、数据录入、数据提交、数据审核、数据加载入库全过程的流程管理与监控。

(2) 设立项目建设单位和数据中心两级数据审核, 提高了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保证了数据质量 (见图2) 。

(3) 根据业务管理的特点, 设计了业务管理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3个层次, 这3个层次分别对应业务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数据提交单位、数据中心, 形成了对数据业务的分级监管。

(4) 系统可提供多种统计图表形式 (如统计表、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等) 来展现数据正常化的进展情况 (见图3) 。

(5) 系统结合数据录入、提交、审核等情况设计了数据正常化工作的考核指标和指标算法, 对数据正常化相关单位的数据完成情况、数据提交的及时性以及数据审核质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可登录系统查询。

(6) 系统设计了数据下钻等功能, 简化用户操作, 及时获得用户想要的数据。

通过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西南油气田业务管理部门可随时了解数据正常化工作的各项进程, 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单位、数据产生单位、数据中心的数据录入、提交、审核、入库等情况。同时, 数据正常化各相关单位也可随时从系统中了解数据提供方、数据提交方、数据审核方等的数据上报、提交、审核的进度情况, 形成业务管理部门、数据中心、各基层数据提交单位、乙方公司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 有效地提高了数据正常化的可管理性和可操控性。

3 结束语

开发成果 篇9

2013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思路开始转变的一年。在国家“稳中有进”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货币信贷政策保持稳定的背景下, 房地产市场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回暖势头, 自住性需求不断释放, 改善性需求持续增加, 市场不断向好发展。

据测评成果显示, 在房地产业持续调控的背景下, 行业内部正在加速分化, 呈现出强者更强、大者更大的发展趋势。测评报告认为, 随着房地产业趋于成熟和规范, 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景气度下降, 部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 甚至最后被迫退出房地产市场。核心城市主流产品供不应求的状态刺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大规模介入, 从而导致行业的准入门槛升高, 小型房地产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扩张的可能性较小, 其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 未来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测评报告指出,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由依靠土地升值发展到产品竞争和品牌竞争阶段。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理性度的提升, 顺应市场变化并重视品牌、产品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绩表现将更为优异。

开发成果 篇10

在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国有土地或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以及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一级土地开发,以及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土地二级开发中,需要完成集体土地征收,建设项目预审[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及出让等,所需的测绘成果形式种类繁多。传统的测绘成果由于不同的软件制作且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给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批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土地征收、规划及开发的政府作业效率。作为测绘生产部门,在为政府及其授权企业提供测绘成果的过程中,通过软件的接口式开发,开发一款集成预审、勘界、权属审查所需专题图制图功能的成图系统,具有一举多得的必要性。

1 测绘成图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针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考虑国土资源申报手续所需图件,分析各阶段测绘成果的主要特点及成图要求,对即将开发完成的土地开发系列成图系统做出具体的需求分析。

1. 1预审成果制图功能需求

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分级预审,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8]。

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事项审查内容,除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发改部门或具备相应批准权限的主管机关 ( 国管局、中直管理局、总后等) 核发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 复印件) 或发改部门核发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等,还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其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面积确定的依据和适用建设用地指标情况、补充耕地初步方案、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等,在实际报审过程中,根据各省市要求不同测绘成果格式要求不尽相同,但均需由有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出具出让范围测绘成果图和成果表[7]( 原件) 。北京市需要提供要件内容为项目拟征土地权属地类汇总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测绘成果应符合 《地籍调查技术规程》( DB11 /T 764-2010)中地籍测量有关技术要求。

1. 1. 1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3]是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本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利用现状,以及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专题地图。

1. 1.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为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职能,以供给引导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程度;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图制图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面向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在数据分层、属性结构等方面符合数据库要求,基本满足规划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4]。

1. 2勘测定界制图功能需求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44条第一款: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 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北京市为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批准需要提供必要申请材料并经市国土局征地处审批通过[2]。

申请材料包括区县人民政府上报市政府的建设用地请示 ( 原件) ; 区县人民政府填报的 《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 《农用地转用方案》、 《补充耕地方案》 ( 原件) 等,还需要 《土地权属地类情况汇总表》、规划部门出具的用地钉桩成果 ( 原件) 及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原件) ; 拟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 原件) ; 拟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 原件) 。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 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 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 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 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的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 ( 包括新民居建设的范围线) 、土地利用类型界线; 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图例、图签、指北针等。机井、沟渠、道路、电力线路、桥涵、扬水站、节制闸、水库等设施的规格及运行情况应在图上注明。勘测定界图上必须加盖施测单位的 “勘测定界专用章”[8]。

1. 3权属审查制图功能需求

土地权属主体是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 客体是土地权属的界址、土地权属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等级和价格等。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享有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障。当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他项权利等土地权利变更时,必须由土地权利主体提出申请,经过权属审核后进行变更登记,办发证书,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土地权利可能因主体违反法律规定被剥夺,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结束或停止。土地权利人可以放弃其拥有的各项土地权利。土地权利可以通过划拨、租赁、交换等各种形式转移。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必须查清土地的权属来源,即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

为明晰土地权属状况,规范土地权属审查工作程序,适应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地籍管理基础作用,根据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制定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审查办法》 ( 试行) 。用于指导区 ( 县) 国土资源分局 ( 以下简称分局) 对土地权属、用途 ( 地类) 、面积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权属审查中当事人应向土地所在地分局提出申请,取得 《土地权属审查告知书》,当事人办理事项包括:

( 一) 征收集体土地;

( 二)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 三)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

( 四)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出让;

( 五) 已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需变更出让合同;

( 六) 乡镇 ( 村) 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 七) 乡镇 ( 村) 企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 八)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用地;

( 九) 采用收回、收购方式储备国有土地;

( 十) 土地开发整理。

权属审查告知书附件内容包括 《地籍状况表》、《地籍状况图》、《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图斑拐点坐标成果表》

2 软件系统功能需求与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的前身是制图系统,进而逐步完善了空间分析的功能,当前多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空间分析方 面,制图功能 相对弱化[9]。而用户在做完分析以后一般都需要制作一张图来直观地显示分析的结果。地理信息系统的制图工作包含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在地图上的符号化,图例、比例尺等地图修饰性要素的添加,以及最后的图幅整饰。

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可视化,不仅需要传输地理信息的符号,还需要一些地图制作的常用素材: 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图廓、公里 ( 经纬)格网等。这些素材对地图中表示的地理信息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图例使地图使用者在判读中减少对符号的解译错误,公里 ( 经纬) 格网能让使用者迅速判断出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和大小。良好的素材风格使得整幅图更加美观,地理信息更加直观。所以,这些辅助性可视化素材的制作也是数字制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1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经过对不同软件平台的比较,并综合考虑技术实力与课题依托,本项目采用Arc GIS Engine作为基础平台实现所需功能。Arc GIS Engine是一个创建定制的GIS桌面应用 程序的开 发产品。Arc GIS Engine包括构建Arc GIS产品Arc View,Arc Editor,Arc Info,和Arc GIS Server的所有核心组件。 使用Arc GIS Engine可以创建 独立界面 版本 ( standalone) 的应用程序,或者对现有的应用程序进行扩展,为GIS和非GIS用户提供专门的空间解决方案。Arc GIS Engine提供了COM、. NET和C + + 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API) 。

本项目主要用到Arc GIS Engine模块,Arc GIS Engine提供了21个组件对象库,其中有基本的图形库esri Geometry、显示库esri Display、制图库esri Carto等,扩展的对象库有三维分析库esri3D Analyst、网络分析库esri Network Analyst等。这些组件对象库对Arc GIS底层功能进行了封装,使GIS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按照应用需求进行开发。Arc GIS Engine是按照COM标准实现的,支持跨平台和多种编程语言的开发,在国土资 源审批制 图系统中,采用VB. Net语言作为开发方式。

2. 2技术流程

采用Arc GIS Engine作为制图软件平台,利用其制图和地理分析类库,Carto库包含了用于显示数据的对象。Location库包含了与位置数据操作相关的对象。位置数据可以是路径事件,或者地理编码的位置。Network Analysis支持应用网络的创建和分析。Geo Analyst库包含了核心空间分析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3D分析扩展模块来使用。3Danalyst库包含了用于进行数据3D分析以及支持3D数据显示的对象。该库中有一控制器可供开发人员使用,并且操作该库中的对象需要一个3D分析扩展授权。Globe Core库包含用于进行球体数据分析以及支持球体数据显示的对象。该库中有一控制器可供开发人员使用,并且操作该库中的对象需要一个3D分析扩展授权。Spatial Analyst库包含了用于进行栅格与矢量数据空间分析的对象。操作该库中的对象需要一个空间分析授权。

主要用到的控件有 制图控件: Map Control和Page Layout Control; 框架控件: TOCControl和Toolbar Control; Reader Control: Reader Control; 所有控件都是通过Carto来访问Arc Objects。

2. 3实现功能

综合考虑集体土地征收,建设项目预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及出让等手续中需要的测绘图件进行需求 分析,参考 《土地勘测 定界规程》( TD/T1008-2007) 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制图软件功能有:

地图的基本操 作功能系 统的基本 操作功能包括:

( 1) 浏览功能: 地图显示、地图放大、缩小、自由缩放、漫游、全幅显示地图、刷新、点选择、地图检索、图例显示等。通过图层管理设置图层的可编辑、可选择、可显示以及设置捉捕等状态,还可以设置图层的填充模式、填充色、边框等样式。

( 2) 图廓整饰: 专题地图的图廓整饰主要包括图名、图号、图例、索引图、公里网、比例尺等。这些素材对地图所表示的地理信息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它们使地图使用者在判读中减少对地图内容的解释错误,使整幅地形图更加美观,地理信息更加直观。所以,辅助要素也是地图整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的功能界面如图1所示。

3 成果展示

3. 1预审成果

土地征收项目在实际报审过程中,根据各省市要求不同测绘成果格式要求也不尽相同,北京市需要提供要件内容为项目拟征土地权属地类汇总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3. 1. 1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预审所需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般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以原始调查图件为基础,统一采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图示图例,由数据库生成含有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地类属性、地理名称注记等要素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图,如图2所示。

3. 1.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主要要素包括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 ( 图例由线条、色块、或符号) 与文字组成,另外包括署名和制图日期等。规划图件编制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月发布的第43号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主要要素如图3所示。

3. 2勘测定界图

土地勘测定界 ( 以下简称勘测定界) 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示例如图4所示。

4 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规范土地资源开发,防止国有土地流失,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及集约型土地使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日益加强土地报审批过程中相关测绘成果资料的审核力度。我单位作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门头沟分局的外协单位,日常主要工作即配合国土局及用地单位出具相应测绘成果,成果格式多样,时间要求严格。国土资源审批制图系统,基于项目实际功能需求,采用组件式开发,在节约开发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软件集成、使用灵活度,软件较好地保障了工程进度,在土地报审批成图过程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其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摘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均需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提供专题图件等材料作为报审依据。为制作符合国土部门及地籍规范的相关图件,作者使用AE及其提供的COM.NET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创建独立界面版本(standalone)的应用程序,开发集成预审、勘界、权属审查制图功能的成图系统。该系统已应用于北京门头沟日常土地开发项目的报审批手续图件制作,并较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基于国土系统审批流程及对图件要求,详细介绍该专题制图系统开发方式、实现功能并进行成果展示。

上一篇:365下一篇:财务人员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