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整合

2024-05-09

成果整合(精选3篇)

成果整合 篇1

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各地开始进行登记机构、电子登记簿、档案资料等的整合。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数据资料,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整合的重要基础,是建立不动产电子登记簿的基础数据,也是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不动产测绘成果的内容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不动产测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信息、图件、成果表、质量检查与验收报告、技术设计与总结以及其他材料等。

不动产测绘成果从测绘分类上主要包括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海籍测绘三大类。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测绘成果表文件、成果图文件、SHP数据文件、现场采集数据及软件处理过程数据、图形编绘采用的原始数据等;房产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测算依据的图文审批材料、房屋面积测算技术报告、房产平面图集、成果验收书、备案审批材料等;海籍测绘成果主要是指在海籍测绘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成果表文件、成果图、技术设计与技术总结、图形编绘采用的原始数据等。

二、不动产测绘成果的归档范围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重要的基础数据,在不动产登记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动产测绘的成果测算要严格依据《地籍测绘规范》《房产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规范要求进行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与总结、控制点的布设、数据的采集、成果的计算以及验收等。这些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材料都属于不动产测绘成果档案的归档范围。这些资料的完整归档,对于数据的溯及与跟踪、责任的划分以及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不动产测绘成果归档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新建商品房房产测绘成果归档内容为例)。

1.申请方资料

甲方资料主要是测算依据材料,即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类图文审批材料,主要包括建设立项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地名批复、公安座落证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核实合格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经批准的总平面图、建筑变更设计图、经规划批准的竣工建筑平面图以及人防工程施工图备案通知书等。

2.测绘单位资料

乙方材料主要是指接受委托的、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测算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测绘委托书或测绘合同、测绘单位仪器检定证书、测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测绘项目设计书、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房屋面积测算技术报告书、测绘技术总结、房屋外业技术测量草图、测绘生产的控制点等基础资料、测绘成果检查报告、共有部分建筑面积分摊说明书、分摊彩图以及分摊协议等。

3.备案审批材料

备案审批材料主要指房屋登记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备案过程中生成的材料,主要包括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审批表、现场复核记录、备案核准通知书等。

上述提到的材料应提供相应的电子版数据以供保存和档案利用,同时房屋面积计算成果和相应的图形成果应符合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的要求。

地籍测绘与海籍测绘成果的归档内容总体类似房产测绘成果归档内容。

三、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主要是将地籍测绘成果数据与房产测绘成果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建立对应关系,进而实现以图管档、以图查档、房地一体、图档合一的一体化管理。考虑到海籍测绘成果的相对独立性和局部性,对其数据整合,本文暂不讨论。

不动产测绘成果中的地籍测绘成果,目前主要采用地理坐标作为基础编码,并与土地权属登记建立了相应的关联,多数地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以及未来的不动产登记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而房产测绘成果数据却没有较为统一的模式,这就对房地数据的整合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房产测绘成果主要采用年份加流水号的管理模式,或以房地号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并与房屋产权产籍系统建立了相应的对应关系。在房屋产权产籍系统中,房屋编码又有4 种编码方式,分别是坐标法、分幅法、分宗法和竣工时间法。在与地籍测绘成果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坐标法最为简便,其余3种还需采用更进一步的处理。

1.分幅法

可以通过反算分幅图的西南角坐标,从而与分幅范围的地籍测绘成果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即首先通过对主要建筑物采用图形匹配算法进行初次匹配,然后再通过幢号、地名等进行二次匹配和一定的人机交互,建立建筑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2.分宗法

可以根据其房产分区的位置进行首次的地理坐标反算,进行初步定位,然后根据主要建筑物采用图形匹配算法进行二次匹配,最后再根据地名、路名等进行三次匹配并进行一定的人机交互,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3.竣工时间法

首先通过对具有显著特征或者重要的建筑物进行现场定位,确定坐标,然后类似分宗法进行处理,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房地测绘成果数据的整合,需要具有强大的空间处理和图形处理系统的支持。目前,GIS系统是基于空间地理位置且具有强大空间处理和图形处理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开发基于GIS的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与管理系统将对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更进一步,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也将为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整合提供统一的空间位置基础,因此将这种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管理系统纳入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见图1)。

四、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管理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利用的深度、广度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不断深入而更加频繁,这对档案的管理与保护、服务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开展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字化扫描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不少房地产档案馆与地籍测绘成果都已经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工作或具有数字化成果,将数字化的各类成果进行整合将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重点工作。不动产档案数据的整合,将依赖于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在基于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的基础上,不动产档案的整合将十分便利迅速,其整合方式势必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要求进行电子数据的整理与归档,进而建立和实现以图管档、以图查档、房地一体、图档合一的不动产档案管理体系。

五、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服务利用

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成功整合,为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服务利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不动产测绘成果主要服务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权属登记、查询、复制、权证附图;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查询、复制;国家有关机构的查询与复制以及信息公开、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等。通过成果数据的整合,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服务利用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鉴于不动产测绘成果的重要性,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房地档案部门的整合与统一,或者成立专门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机构,以加快不动产测绘成果以及相关档案的整合,从而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成果整合 篇2

阶段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成果:

(1)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

(2)建成萨中一小网站;(3)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成果:

(1)建设校园网;

(2)探索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整合教学模式;

(3)积累文字、声像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成果:

(1)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2)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3)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4)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学件光盘,汇编论文;(5)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阶段预期成果

大庆油田教育中心

成果整合 篇3

为寻求即能快捷、高效、低成本运作的新型育种成果及其配套新技术信息传播通道, 又能广覆盖地解决科技入户问题, 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近来年来我们通过打造“刊·网·屋”三位一体, 至上而下的信息传播通道, 进行了有益尝试。从运行情况来看, 效果较为理想。

一、四川基层科技信息需求现状

充分掌握基层农户目前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需求内容、需求特点, 从而制定相应的育种成果推广信息服务策略, 是课题组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切入点。为此, 我们在配合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开展“四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题调研中, 就农村信息需求情况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调查覆盖了全省21个市 (州) 181个县 (市、区) , 共发出调查问卷3 000份, 有效回收2 408份。其中, 农民代表1 293人, 占53.7%;农家书屋管理员531人, 占22.06%;基层乡、村干部584人, 占24.25%。在文化程度上, 没上过学的85人, 占3.51%;;小学毕业304人, 占12.62%;初中毕业911人, 占37.82%;高中 (中专) 794人, 占33%;大专及以上314人, 占13.06%。

1. 农业科技信息获取途径

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集市、人际 (亲戚、村民) 、电视、电话、农技推广部门、农资经销商、报刊图书、互联网。由此看出, 农户对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方式最为依赖, 是目前农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2. 信息内容需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我省农村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比例为:科技类34.98%、文化类30.97%、生活类15.88%、少儿类12.08%、政经类5.12%、综合类1.13%。可以看出, 目前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仍占第一位。

3. 农民阅读习惯

在阅读时间方面, 2 408份调查问卷中, 选择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不阅读农家书屋报刊杂志的比例分别占53.2%、43.15%、3.65%。在阅读目的方面, 选择提高文化、务农技能需要、务工技能需要、消遣的比例分别占39.26%、30.15%、17.27%和13.31%。调查数据表明, 在农村, 农民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形成, 农民有明确的提高务农技能的目的。由于目前电脑、网络在农村尚未普及, 农民除观看电视外, 更多的农民依然选择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二、整合资源, 构建“刊·网·屋”信息传播快捷通道

要实现育种成果及其配套技术快捷、高效、低成本推广普及入户, 必须依托专业的主流媒体, 把现有的农业信息传播单一资源加以整合, 形成广覆盖传播渠道。把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以不同的主题, 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传播计划, 并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推广。课题组按照这一技术路线, 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刊—以专业的主流媒体为依托

大众媒体由于覆盖面广、影响力强, 在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上有独特的传播效果。我们在大众传媒中选择《四川农业科技》杂志这一省内主流专业媒体, 作为育种成果推广信息传播载体。

2. 网—发挥省内主流农业网站的传播优势

由于网络具有及时、快速、信息量大、链接性强等特点, 得到了一些农户的青睐。我们利用西部新农业信息网、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四川农经网的信息传播优势, 与《四川农业科技》具有版权资源的育种成果推广信息实现同步发布, 不仅拓宽了信息覆盖面, 而且弥补了平面媒体的局限性。

3. 屋—延伸至1.7万个乡村的农家书屋

我省启动的四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 目前在全省21个市 (州) 行政村已建立农家书屋17 400多个, 每个书屋都由政府统一采购, 配送了一定数量的科技报刊、图书, 供村民免费借阅。《四川农业科技》杂志以其办刊质量, 连年中标四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该刊仅2010年配送到全省农家书屋的期刊数量就达18.36万份, 2011年已达20.9万份。农家书屋打开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通道, 初步实现了育种成果推广信息与广大农户的终端传播。

依托《四川农业科技》遍布全省的读者群, 发挥西部新农业信息网、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四川农经网的信息传播优势, 借助全省1.7万多个延伸至乡村的农家书屋, 打造出“刊·网·屋”三位一体、至上而下的信息传播通道, 确保了育种成果推广信息的广覆盖传播。目前, 全省育种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 不仅能通过刊物每月定期传播, 还能通过网络在线传播。而且课题组借助政府采购配送至农家书屋的期刊资源优势, 不仅实现了信息与农户的终端传播, 还实现几乎零成本运作的信息传播。“十一五”期间, 仅农家书屋的期刊发行量已实现50万人次的育种成果推广普及。从运行状况看, 传播效果较为理想。例如, 以四川省种子站署名, 在“刊·网·屋”传播通道集中发布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宣传, 不仅课题组要接到购种咨询电话, 种子站的咨询电话更是应接不暇。不难看出, 整合省内农业信息传播单一资源, 打造“刊·网·屋”传播平台, 对加速育种成果的推广入户, 效果明显。

三、优化育种成果推广信息服务策略

按照科技传播学理论, 知识创新组织和使用者之间存在一个“知识沟”, 社会必须建立一个通道, 把知识由“富集区”输送到“贫困区”。科技传播者要优化传播内容, 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 实现受传者的有效需求。因此, 课题组以不同的主题, 有针对性的制定育种成果推广报道计划, 并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推广,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审定品种集中发布

随着我国育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拓展, 大幅度推进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30%。因此, 每逢春耕时节广大农民对优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不仅有极高的热情, 而且已成为非常自觉的行为。我们抓住这一农户需求, 积极与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保持联系, 每年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刊·网·屋”传播平台, 集中发布通过审定的优新品种。为方便农户因地制宜选种, 我们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 对每一品种都提供了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种植地区、选育单位或购种单位等信息要素。农户获此信息, 犹如进入琳琅满目的农作物品种超市, 有从容的选择余地。“十一五”期间, 累计发布了300多个优新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 主题报道, 实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推广

我们约请科研院所专家, 就我省近年取得的育种新成果及其配套新技术, 按不同主题, 撰写了大量的科技文章, 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2010年, 课题组针对我省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约请专家提报道计划, 并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推广,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车载多媒体系统下一篇:电子政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