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度

2024-09-30

成果精度(共3篇)

成果精度 篇1

工程项目的良好实施和完工, 其中工程测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前的规划, 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支持, 完工后的工程核验都需要工程测量发挥作用, 而良好的保证工程测量精度将促进工程的完美执行并提高最终的工程质量。

1 工程测量精度的当前状况及其重要性

1.1 工程测量的当前状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程项目的兴建以及技术的提高都极快地促进了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 面对着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 工程测量的工作量以及承担的责任也就日益繁重。当前由于项目工程的增多, 相关专业人士和团队的不足, 是的一些工程只能以赶进度的方式进行, 这样一来, 时间的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测量工作的相对简陋和疏忽, 使得测量数据的不够准确最终反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度, 使其难以达到设计时的期望值。这就是对于工程测量的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结果, 良好的工程测量能极大的完善工程的精准度, 是对工作对人民的负责。

1.2 工程测量精度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的具体内容就是将项目中的实地数据进行采集和归纳, 完善的入库分析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论证。还可以将工程所在地的一些空间信息绘制成图表, 综合水文、地质等信息为整个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更强的协助性。因为工程测量就是一个项目工程的规划和实施的具体数据体现, 数据本身就能很好地表达出一种工程的信息。工程测量即是为工程规划提供依据在反作用于工程的具体实施当中, 数据是最真实完整而可靠的, 它能最完美的体现设计者的最终思路以及工程实施当中每一个步骤的精确性。

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才能让设计者做出最为合理且符合实际能够完成和实现的规划。只有完善的保障每一步测量的精确性, 才能更好地帮助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工程测量的精确性是保证其质量建设的基础。

2 GPS技术的运用

2.1 对于位置点的更精确分析

GPS技术即是全球定位体统, 通过卫星的相关定位来捕获所需的位置信息, 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将该技术引用到工程测量中能高效率的提升数据精度, 保障所测对象的准确性。并且对于被测物的全方位立体性的测量来说, GPS技术能更好地完成该任务。

在施工的过程之前, 工程人员首先需要对施工的水准点进行一个定标的确认, 这样有利于准确的更好施工。但传统的方法既烦琐又难以足够的保障精准度, 而GPS技术的运用实行工程测量, 利用卫星导航的技术对被测对象实施一个水准点定标, 无疑是最为精准的, 能产生最精确的数据帮助完善工程的实施质量。

并且GPS还可以对于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工程项目的占地面积一般不小, 在巨大的平面内, 良好而精准的定位到每一个位置, 确定其中并完成相应的实施效果是非常重要的。GPS通过全球定位, 对于位置的精准度把握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通过定位, 来确定和了解到每一个位置, 在设计阶段将其各自规划好,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通过卫星定位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并实施工程。这就是GPS技术带来的精准数据体验, 完美而几乎无误差的数据将更好的支持设计和建设的具体实行, 良好的保障了工程的相应质量。

2.2 模拟现实状态进行图像绘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全新的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通过GPS的定位在计算机中模拟数据就能在虚拟的世界实行具象化的图像绘制。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模拟出完全按真实比例的虚拟环境, 在通过GPS技术的定位后得到具体的实地数据输入其中, 结合设计师对于工程的规划, 在项目建立好之前就得到一个虚拟影像来体现整个工程的实施完工状态。

通过GPS的数据获取进行一个与现实完全等比例的模拟环境, 在运用程序将设计在计算机中进行实现, 那么最终就会获得工程的预期结果。正是因为GPS技术的全球定位, 对位置的精准把控, 才有了虚拟建模的理论基础, 试想, 对于数据的精准度都不能良好的确认, 那么对于模拟出来的最终工程影像又能有几分值得信任呢?当然, 除了位置点的获取, 还有环境人文等诸多因素都要通过一定的公式和数据参考在其中, 那么这些资料的获取又同样依靠的是对于工程测量的依赖。GPS技术的引进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精度,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良好的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反复的数据检查和严格的校正

3.1 闭合法的自我校对

在测量的过程中即便是机器都会有出现偏差的可能, 一定的偏差是允许发生的, 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任何偏差都有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结果, 因此良好的校对方法就尤为关键了。其中, 闭合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闭合水准是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水准精度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附和水准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就是通过从一个已知点闭合到另一个已知点, 如果其中的任意一个出现沉陷或者抄错高程, 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不能闭合, 这时就需要提供另外的一个已知点进行校正, 从而分析和推算出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还能发现和消除系统差, 从而提供更具体准确的验证结果。

对于这样的校对要进行认真的复核, 使用时还要对测量用具全面检查, 从而很好的避免该测区与其他测区的系统差, 不让图纸拼接不上或者工程的返工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有就是严谨的对待每一次的测量, 防止假闭合的现象出现, 最终来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以完美的完成校对的功能。

3.2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校正

运用水准仪的测量校正在工程项目中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方法包括单镜读三丝校对法、单程双测以及测黑红双面尺等, 工作人员可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办法。这几种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掉读尺和误差的错误, 不过, 必须注意的是, 启用成果的可靠性, 在准确的数据之下, 校正才会是有意义的工程, 还有使用的两根测量尺, 要尽可能地做到前后视数相等来进一步减少误差, 还有将垫尺打得更为牢固, 使得后视时不会有下沉现象的发生。

除了水准仪之外还可以通过水准标尺的辅助完善校正。水准标尺还能通过分划面弯曲差, 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不等差和平均名义米长来辅助完整校正的功能。总而言之, 这些都是当前使用度十分高的校准措施。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校准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测量中的偏差。毕竟偏差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在大型工程当中, 操作实施步骤的众多导致偏差的形成, 都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 检查和校正就是为了让这一系列的偏差也能尽可能得到完美的改善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良好运行, 提升质量。

4 良好的设计管理和团队的专业性

4.1 良好的设计和管理将提升测量精度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之前, 首先就是对于整体规划的良好制定, 精确的工程测量数据是为有效切合实际的规划提供基础的, 但同样的, 规划的制定最终也会反作用于测量数据之上。

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是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来进行的对于相关数据的测量也同样是以此为基准。规划的设计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地质地貌、人文气候等诸多条件综合制定的, 最终形成一套可实施性的科学方案。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 又同样需要具体的工程测量数据来支持每一个细节的建造完成。依靠良好精准的数据进行计划的制定, 在反作用于测量数据之上, 对具体的建设细节提供一个准确而有效的数据支持, 这本身就是良性的循环, 相互促进和发展。

从优秀的案例中吸取有效的管理经验也十分的重要, 工程测量不是一点点小数据的测量, 其工作量之大, 操作之烦琐的诸多方面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有效的支持。做好管理会更有助于整个团队的协作力, 相互配合, 弥补不足, 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完成测量工作, 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工作和高精准度的数据, 为工程建设更好的保障质量和进度。

4.2 团队的专业性有助于测量的更具专业化

专业素质不高是当前工程测量乃至整个项目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工程测量的精度问题。

人员和团队的不专业性, 会导致工作过程的操作不够规范, 测量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运用的不到位, 都极大的影响着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因此对于专业化团队和人员的需求已是刻不容缓。良好的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和相关操作人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缓解一部分压力的。但究其原因,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 对于人的缺乏是从来不存在的, 目前是对于人才的缺乏。在高校的相关专业教育下, 注重抓好学生的严谨度和学习能力, 在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下进行实习和专业技能的重点培训让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就会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工作和项目工程的需求。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专业的团队, 测量出更为精准的数据。

5 结束语

由于当前我国的工程建造行业对于工程测量不够重视, 新兴科技并未被广泛地使用, 测量不精准最终导致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与预期有严重偏差。团队不够专业更加进一步说明了相关的不足性, 提升工程测量精度以保证质量的这条路,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振明, 王东明.浅析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4, 07:204+207.

[2]胡永根.输电线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04:100-101.

[3]龚振文.论现代测绘技术在新昆明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3, 25:206-207.

成果精度 篇2

在测量工作中, 常常对一系列观测量分别进行成对的观测。

例如, 在水准测量中对每段路线进行往返观测, 在导线测量中每条边测量两次等。

这种成对观测, 称为双观测, 对同一个量进行的两次观测称为一个观测对。

式中的di是第个i观测量Xi的两次观测值的差数。

既然已知各差数的真值应为零, 因此di也就是双观测差的真误差 (反号) , 即:

按权倒数传播定律可知di的权倒数为:pd=pi/2 (1.3) 这样, 我们就可以得到n个差数的真误差-di和它们的权pi。

顾及 (1.2) 和 (1.3) 式可得由双观测值之差求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 通常观测值个数n是有限的, 其估值为:

由 (1.5) 式可得xi'和xi"及yi'和yi"的中误差分别为:

利用 (1.9) 式可以求出点位中误差, 利用 (1.7) 、 (1.8) 式就可以计算出双观测值的中误差, 通过与测量限差相比较就可以判断测量成果是否超出规定的限值。

2 利用双观测值之差计算中误差确定测量的精度

设计提高GPSRTK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采取在两个不同位置架设基准站, 对三个相同已知点进行坐标系统校正, 得到同一个点的两组数据, 由双观测之差及相关模型可以得出中误差之值。

这次测量选用的是天宝公司GPS RTK5700测量系统, 获得两组实测点位坐标结果。

第一组GPSRTK测量纵横坐标分别为:

第二组GPSRTK测量纵横坐标分别为:

由于四等以下控制网GPSRTK测量定位精度的限值:

3 结论

本文针对GPSRTK测量成果双观测值之差评定精度的模型进行了讨论及分析, 并利用双观测值之差计算中误差确定GPSRTK测量的精度并得出相关结论。

本文导出的GPSRTK观测成果精度估计中的有关限差, 足以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四等以下网中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的一般规定, 为GPSRTK测量接收机接收精度的检验和测量成果的精度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绍铨, 张华海, 杨志强, 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修订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成果精度 篇3

1 GPS-RTK测量技术概述

GPS-RTK测量技术是近几年在GPS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短短的几年间, 其就成为了测量业界的宠儿, 这主要得益于其所具备的优良性能, 是GPS测量技术新的突破。GPS-RTK测量系统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为两台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与精密运算设备。其中数据传输系统是核心, 主要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和流动站的接收电台共同组成, 两台GPS设备也正是分别安装在这两个站点上进行实时动态测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其工作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 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 随即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 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 确定观测时间, 从而减少冗余观测, 提高工作效率。

在具体的工作中, GPS设备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合作能够实时采集到相关的测量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软件系统中, 由精密运算设备对所采集到的测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来判断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可靠性, 并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以完成测量工作。

2 GPS-RTK测量成果的精度估计分析

GPS-RTK测量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其所测量得到的成果精度也相对较高, 尤其是在流动站点实时测量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值得提出的是, 虽然GPS-RTK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测量精度都十分可靠。因为流动站点是处于一直流动状态, 与支导线点很相似, 相互之间并无几何关联, 因而无法进行几何检核, 其可靠性也不能得到有效验证, 因此GPS-RTK测量成果的精度也就不能很好的估计, 因此很有可能会引起测量误差。

事实上, 在实际的应用中, GPS-RTK测量技术确实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而之所以会引起这些误差, 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GPS-RTK点位放样具有不确定度。点位放样时, 用户直接根据设计坐标进行标定, 但GPS仪器并非直接利用坐标而是通过伪距、时间、相位等要素, 利用距离交会原理, 在机器内部通过计算将结果显示出来, 其不确定度指标只能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放样点位的误差表现为点位的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的偏离情况, 此时的不确定度也可以理解为由于定位瞬间各卫星空间位置的不确定度、距离测量的不确定度、求解过程的不确定度的综合影响。第二, 与测站有关的误差, 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影响等, 这些因素都可影响GPS-RTK在三维坐标放样中的精度。第三, 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同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将随移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的增加而加大, RTK的有效作业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为12km内) 。

3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测量成果精度的措施

为了保证GPS-RTK测量成果的精度, 最大程度的减小测量结果的误差, 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积极的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但是我们知道, GPS-RTK测量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 其站点的来源、方位、强度等因素都是随机形成的, 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并不能通过定量描述来进行有效控制。在此情况下, 笔者建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回避这些不利因素而达到提高测量成果精度的目的。

3.1 基准站应避免选择在无线电干扰强烈的地区, 包括反射面和发射源。

RTK基准站初始化后, 必须到另外的点位 (已知点或前期放样的点位) 进行检核, 最好位于远方端点。在进行测量时, 基准站要选择在比较中心、位置空旷开阔的至高点上, 且周围无磁场的影响, 这样流动站接收的信号好。

3.2 基准站尽量选择测段中部高地, 可避免因距离过大或失锁带来的精度降低或重新初始化的不足。

注意更换投影带, 改变抵偿水准面区域附近的基准站设置, 尽量在同一系统下工作, 可减少坐标换算误差。

3.3 移动站遇到大范围密林、长的桥洞、密集的楼群等, 应尽量绕行或快速穿过, 避免断链。

另外, 移动站遇到附近的已知点位或以前放样的桩位, 必须进行放样验证而不能是坐标测定。工作中发现, 测定状态正常并不能保证RTK放样状态的正常。

3.4

基于GPS-RTK测量技术原本就有较高的灵敏性和便捷性, 在测量时要可以加密原有的测量控制网, 这样既不会给测量工作带来过大负担, 又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另外, 在测量时要注意保证转换参数的精度, 一般在测量中最好在基准点设置三个以上的已知控制点, 并且保证这些已知控制点的精度, 这样有利于测量中实现灵活的参数转换。

3.5

由于测量地点基本都在野外, 很多情况下测量的外围地形都很复杂, 不利于实地放样, 此时就要注意对测量外围做一定的处理。例如利用流动站的定位显示功能测定外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

3.6 在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开展测量作业时, 最好进行一定的精准度检查, 以进一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准度。

检查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第一次实地测量使用的时候, 要注意先测量一个已知点, 将所得到的数据结果与已知点的数据指标相比较, 如果完全吻合则代表该GPS-RTK测量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可以投入使用。如果测量数据与已知点数据不吻合, 则需要核对测量控制网以及检查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是否出现故障。

结束语

总之, 在现代测量行业领域中, GPS-RTK测量技术有着其他传统测量技术所不具备的应用优势。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可得知, GPS-RTK测量技术不但高效便捷, 而且测量成果精度较高。虽然当前对其测量成果的精度估计方法还不成熟, 但是只要在测量工作中注意采取措施减小误差, 其测量成果还是能够满足测量工作的需求的。

参考文献

[1]黑志坚, 周秋生, 曲建光等.GPS RTK测量成果的精度估计及应用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 (8) :1295-1298.

[2]熊春宝, 雷礼钢, 黄立人等.GPS-RTK监测大范围地面沉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06, 27 (2) :309-312.

【成果精度】推荐阅读:

测试精度07-19

精度建模05-11

工艺精度05-13

误差精度05-27

流量精度05-29

精度质量06-01

雷达精度06-10

切割精度06-15

精度设计06-23

数学精度06-27

上一篇:数学听说能力培养下一篇:老年肠息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