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果

2024-07-30

财务成果(精选5篇)

财务成果 篇1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列世界前列。但是新形势下, 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要素,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水平, 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我国已进行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将为我国出台各项改革措施提供现实依据。在这几次普查中, 企业经营成果是重点。企业经营成果数据是否真实有效, 也直接关系着我国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切实有效, 能否真正达到改革目的。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与企业经营成果的计量直接相关, 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会计要素, 在企业财务内控中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只有这样, 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 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因此, 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内控的建设, 相关职能部门要规范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行为,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为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经营秩序提供良好环境。

1 企业财务内控决定企业经营成果

1.1 企业管理质量决定经营成果, 企业管理重点是财务内控

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完全确立, 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以前的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企业的地位, 不得不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 尤其是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效益和经营利润。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和核心, 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财务内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企业管理中一直是重点。企业财务内控有利于相关领导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以便尽快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扩大企业的经营成果;做好企业内控能防止企业内部的假账、错账和乱帐, 保证企业财务的真实有效, 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坚实有效的依据, 促进企业经营,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经营成果。

1.2 企业经营成果的保持需要企业财务内控来合理把握

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 实物量主要是指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三个方面, 而价值量则是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等。企业财务内控把握合理了, 就会对公司的价值量进行合理的衡算与把握, 以便确定合理的实物量, 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

2 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制定缺陷制约财务内控制度的合法性、严谨性

当前, 由于许多企业在运行中逐渐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便采取相关制度的制定工作。但是,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 只顾个人利益、集体利益, 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家经济制度相脱离。例如,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企业的利益, 制定出严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财务制度, 蓄意在财务上作假, 逃税漏税。还有的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本单位的经营活动, 将本单位的营销人员的工资与其营销金额挂钩, 对其给予一定的提成, 对经营活动中的业务招待费也不进行合理衡算, 导致产生的报销费用无发票就随意列帐, 造成国家利益受损。另外,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 缺乏监督, 导致制定的制度合法性与严谨性都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2.2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细节不明确

目前, 许多企业制定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大部分都是依据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框架制定出来的, 没有将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融入财务内控制度之中, 在许多细节问题上无法给出方案解决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即使有少部分企业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之中将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在内, 但是制定出的制度大部分都超出法律的允许。这种措施虽然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但是损害了国家利益。

2.3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未被有效执行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制定得再好, 缺乏有效的执行, 也等于没有被执行。许多企业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制度的设置形同虚设, 许多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都没有受到有效监管, 导致在执行过程中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没有相应制度给予保障, 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实际进行;在内控制度执行时, 遇到有领导干扰或人情关系的干扰时, 相关执行人员往往采取默许通过, 对这样的问题按照惯常规则处理, 得过且过。

3 解决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企业经营成果

要想解决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企业经营成果, 必须改善企业内部管理, 转变相关管理人员的企业内控观念,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具体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年度考核内容, 促进员工观念转变

利用有效时间, 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 提升员工对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尤其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首先就得充分认识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 然后带领员工遵守相关财务内控制度, 并主动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 做好带头作用。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年度考核内容, 转变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 尤其是对财务相关人员, 在相关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按章办事, 充分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 这样在年度考核中才会得到认可。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有理可行

在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工作上, 一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有法可依、能合理执行的制度。在财务内控制定之前, 广泛听取广大员工尤其是企业相关领导的意见, 形成一个科学的制定方案, 在企业职工代表的监督之下, 按照方案流程进行制定。在制定的内容上, 一定要明确重点细节。

3.3 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促进财务人员更好地执行财务内控制度

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能对相关领导起到监督作用, 约束他们落实内控责任。作为加强企业内控的有效途径, 企业内控管理责任制度本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一直得不到企业领导尤其是财务部门领导的正确执行, 导致财务内控工作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会从上而下, 对整个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约束作用, 使相关内控责任得以落实。其次, 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能使财会工作人员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监督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受其他人干预, 使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独特的会计“人格”, 能遵守相关会计的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 保证他们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各项费用管理的科学性, 保证企业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相分离, 也有利于会计的信息质量。再次, 引入执行监督体系后, 能有效预防在企业经费核算中出现的舞弊现象, 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最后, 引入执行监督体系, 执行监督小组会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保证了财务内控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高效快速解决, 也为下一年度进行相关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4 结语

企业财务内控决定企业经营成果,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对财务内控工作必须要放在企业战略高度进行把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注重企业财务内控方面出现的问题,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提升整个企业的文化, 让所有员工理解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引领整个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为企业员工创造更好的福利待遇。

摘要:本文讨论了财务内控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对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制度制定缺陷制约财务内控制度的合法性、严谨性,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细节不明确,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未被有效执行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保证企业经营成果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思考, 本文提出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年度考核内容, 通过促进员工观念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引入执行监督体系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希望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营成果,财务内控,制度,执行

参考文献

[1]杨迟, 张心立.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内控[J].开发研究, 2011 (04) .

[2]苗向.关于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内控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2 (15) .

[3]李微.企业财务内控决定企业经营成果[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2) .

财务成果 篇2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第一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

第二步: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弥补亏损等。

一、利润实现的核算

(一)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组织和管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行政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工资及按这个工资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劳动保险费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因与产品制造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主要内容包括:1.支付本月各项管理费用2.结算本月应付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提取福利费3.各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提折旧4.待摊费用的摊销5.报销差旅费6.支付退休人员工资。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对筹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利息的净支出,也就是用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后的净支出等等。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就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包括:(1)固定资产盘盈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收入;(2)由于发生了应付而付不出的款项,转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支出。包括:(1)固定资产盘亏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失;(2)材料等存货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损失;(3)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经费支出等等。

(三)所得税费用(税率:33%)

所得税: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年度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并交纳的税款。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

分期预交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当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期累计已纳所得税额。

(四)利润实现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本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应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登记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收入;借方登记从各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费用,将收入与费用相抵后,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即为“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本期实现的利润。如果费用大于收入,即为“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本期发生的亏损。在年度中间,“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保留在本账户,不予转帐,表示从1月1日截止本期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年末时,应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在年末应该没有余额。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投资者、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一般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

2.分配给投资者。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弥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述。

(一)账户的设置

1.“利润分配”账户。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意味着企业实现的“利润”这项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本应记入“本年利润”的借方,直接冲减本年实现的利润额。年末,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如果为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果有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的亏损额。

2.“盈余公积”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盈余公积”账户的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即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的数额;借方登记盈余公积金的支用数,如转增资本或者弥补亏损等,这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盈余公积金的结余数额。

3.“应付利润”账户。应付利润: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向投资者支付利润情况的账户。“应付利润”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计算出的应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数额,期末余额如果在贷方,表示应付而尚未支付的利润额;如果在借方,则表示多支付的利润额。

财务成果 篇3

一、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决定企业的经营成果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企业也逐步转型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进行自我经营和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面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尤其是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和利润。所谓科学合理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进行科学的分配,使得产出的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包括一定时期内该企业拥有的各种劳动资料的总量以及各资料之间的配比,还在于企业能否将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并在企业员工的执行下转变为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科学管理要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没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没有科学的管理,而企业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科学合理,并贯彻执行到位,防治内部出现假乱错账,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作出科学合理的判定和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信息真实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国家对当前济发展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出正确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内控的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扩大企业经营成果。

二、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完成,企业逐步变为自负盈亏的自主经营者,按照国家的财政政策进行独立核算。但是由于当前多种经济形式的共存和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细节不明确

目前,许多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大部分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现成框架,并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这就导致在实际实施中,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可以参照的解决措施。有些虽然按照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但他们当中却有很多规章制度已经超出其权利范围,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虽然有的搞活了自身经济,却大大损害了国家利益。更有甚者,企业的内控制度,只有一个简单的架子,没有任何内容,更不用提执行的事了,常常是随便记账随便花,投资借款都不经过论证分析,凭直觉办事。平时的收据也得不到很好的保存,账目记载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良好的企业内控制度,必须要有严格的执行才行,没有了执行,再好的制度都形同虚设。很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发生很多人情账目,有的企业在账目发生后不入账,有的甚至是为了满足一些领导的政治需要而纵容企业的财务人员作假账,造成企业账目的不实。

(三)财务内控缺乏独立性,没有健全的财务内控组织

由于企业的迅速发展,常常发生企业内部改革进展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情况,有的企业财务内控的出纳人员兼管报销,严重违反会计法,为企业的内部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还有的则是企业内部人员串通作弊,领导滥用职权,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粗心大意造成的。

三、完善企业内控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成果

要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转变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内控的状态,必须转变当前落后的企业内控观念,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配合企业财务人员,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财务内控制度,搭建一个职责明确的内控核算和监管体系。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

(一)转变观念,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在企业内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人,让其领导构建企业其他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尤其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认真履行财务内控制度,并能够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好带头模范。只有财务内控工作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财务内控工作才能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素质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要人去完成的,即使现有的制度再完美,没有人去执行也是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必须把好人员素质这一关,在平时的员工培训中也要注重员工素质培训。统计显示,企业财务内控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因为领导的越权出现的。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教育,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在对财务内控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要大力配合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将制定财务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当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能根据自身经验和直觉快速判断出问题之所在,并能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有关会计的新知识,完成自身知识更替,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水平。

(三)加强企业财务监管,落实企业财务监管责任制

加强企业财务监管是落实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工作,财务监管要以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前提,做到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数据和重要的权利实行双人负责制,其内控组织的建立和职权的划分要符合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落实人员权限,以使其有利于不同人员岗位的分工以及权限的划分,层层之间,彼此之间能够做到互相监督,防治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细化监管措施,落实监管内容

提升企业的财务内控水平,加强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必不可少,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是两种最基本的监督手段,因此要保证这两种手段的执行到位。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要工作,它的正确有效是企业做好财务内控工作的前提,审计监督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企业还应不断完善企业的核算和审计监督体系,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审计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五)将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必要将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企业财务人员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将工作表现直接与他们的个人收入挂钩,出现问题者要给予严厉处罚,为企业堵塞漏洞的员工要及时奖励。这样,财务人员才能主动去遵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建设不遗余力。

四、结语

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信息质量,是企业获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如果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企业其他工作的执行,使得企业无法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很有必要首先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理顺内部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方面的管理,这样就容易使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春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缺陷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J].2008 (12) .

[2]赵强.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J].工业会计, 2011 (3) .

[3]梁武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J].会计之友, 2011 (10) .

[4]高峰.防微杜渐为企业经济发展护航: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辽宁经济, 2009 (12) .

[5]李延霞.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的探讨[J].辽宁丝绸, 2008 (2) .

财务成果 篇4

一、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财务管理的规律与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既是市场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市场资金的本质特征, 同时又是国家投资于科技项目, 促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特殊资金, 具有自身的客观运行规律与特点:

(1) 资金来源的多元性。新的生产力是科技成果资金物化的产物, 在资金物化活动中, 物质运动和资金运动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具有多元性。

(2) 目标的非完全盈利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主要目标是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出发点, 追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 不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别于一般经济活动的盈利性, 是以为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

(3) 实施形式的多样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实施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 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等实施形式。对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 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等公共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一般采取前补助方式实施。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 以及具有相同研发目标和任务、并由多个单位分别开展研发的项目, 一般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

(4) 项目过程的预算性。财务预算首先为实施单位估算项目经费成本和来源、计划安排项目支出提供了工具, 经过正式批准的预算则为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提供了合法依据, 成为课题任务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次, 它是管理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查与决策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会计核算的内容及经常出现问题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正确、及时地核算各项费用,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费用由项目经费、不可预见费和管理工作经费组成, 分别核算。 (1)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项目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基本建设费、其他费用等。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日常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 (2) 不可预见费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的费用支出。 (3) 管理工作经费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承担项目管理职能且不直接承担项目的有关部门和单位, 开展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相关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性工作所需费用。

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按照项目专款收入、专款支出分别设置明细账, 项目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会计账簿登记不完整;项目购买固定资产不建立台帐, 购置仪器、材料没有出入库手续, 缺少入库单、验收纪要、出库单等记录;财务款项支出审核手续不齐全, 原始单据不规范、不真实, 有白条报销、现金大额违规支付等现象;会计档案资料不完整、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凭证账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不齐备, 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证不符等。

三、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财务管理的探讨

(1) 实施单位应落实项目经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集中资源、精打细算、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积极落实项目合同约定支付自筹资金和其它匹配资金的条件, 确保各项匹配经费按合同足额到位。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规定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和统一管理, 经费支出在合同规定和项目预算内进行。落实项目预算中的采购、销售、技术等各项指标, 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 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确保预算的落实。

(2) 实施单位应规范会计核算。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严格按照项目的预算来使用, 并根据预算设置明细账户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既要将专项资金与单位自有资金区别开来进行核算, 也要将不同项目的专项拨款分设专户, 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在设置会计科目上, 应参照预算会计的有关要求来进行账簿建立, 设置会计科目以及明细会计科目, 根据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 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专项资金核算体系。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专项资金的规定, 将项目的所有专项资金纳入到单位专用账户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要认真审核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保证报销单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严格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和地方颁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对违反制度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制定专项资金结算管理实施细则, 明确项目结算的节点和专项资金的去向, 在项目验收后, 要根据项目结余的有关制度规定及时办理结算, 对于结余资金要报主管预算单位或者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处理。

(3) 实施单位应完善预算编报。财务预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 坚持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是指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项目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 项目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目标相关性原则是指项目预算应以项目任务目标为依据, 项目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符合项目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项目内各任务之间经费分配合理, 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 有利于项目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 有利于项目总体目标的完成。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 项目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 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实施单位应开展项目自查。应认真自查项目进展状况, 分析项目滞后原因, 提出整改计划, 明确整改措施, 落实工作责任。若产业化进度滞后, 则应加快建设进度, 明确各阶段产业化目标和完成时限;若销售任务没有完成, 则应进一步健全销售体系和网络, 拓宽销售渠道, 制定明确的阶段销售任务和目标。

(5) 实施单位应重视项目验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财务决算验收、固定资产验收应当与项目验收同时进行。项目验收时提交其财务决算报告草案及固定资产验收清单, 并对收尾经费进行说明, 对项目的技术、设备、财务资料等未能及时统一归档管理, 接受有关部门及其授权委托的监督检查, 并提供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确保项目验收通过。

(6) 实施单位应规范项目档案。进一步建立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和规范财务文档、管理文档、技术文档、基建设备文档、知识产权文档、销售文档的管理;提交的质量检测报告应由有资质的权威检测部门出具;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保密和管理;加强对项目的财务凭证、账薄、报表的归档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9]218号.

[2].江苏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苏科计[2010]61号.

[3].朱万茂, 解庆, 佟革.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点体会.甘肃科技, 2001 (1) .

[4].姜红梅.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时代金融, 2009 (2) .

[5].王露, 汤安明.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商业经济, 2009 (2) .

财务成果 篇5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方面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 显示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何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从投融资角度更好地分析企业经营利润、财务状况等财务成果, 从现金流角度上反映了一家企业运营的健康指数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财务成果分析指的是利用特定财务指标对财务报表、会计记录等财务资料进行分析, 以评价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财务活动成果, 为管理层做出财务决策提供有关依据, 同时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予以持续监督和控制。主要包含营运能力、增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等的分析, 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水平和全面洞察财务信息的能力。

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成果需要全面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特点、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同时必须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 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现金流量表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财务成果分析偏向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 对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则有所忽略, 作为企业三大财务报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 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方面表现了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影响现金流量的情况, 能够构成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等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有力补充。

(一) 从投资、筹资和经营三个方面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极大地方便了财务人员分析现金流变动的原因、监控企业资金链条的运转情况, 很好地弥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无法洞察现金流变动的缺陷, 能够有效防止资金滥用与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二) 利润表是在遵循配比、历史成本等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财务会计收益, 其所反映出来的利润总额与企业根据收付实现制确认的现金流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从企业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中得到解释, 同时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偿债能力等也可从现金流量表中略见一斑。例如, 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造就了高利润的现象, 但如果该款项不能顺利回款, 那么企业再好的财务表现也掩盖不了资金链条运转不顺畅的窘境, 偿债风险依然存在。

(三) 不仅企业过去的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可从现有时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出来, 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变动情况亦可在现有特定时期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为企业投融资决策及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三、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构成现金流量表的主体, 对这三方面分别予以剖析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掌握现流增减变动情况, 从而为分析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经营状况等财务成果打下基础。

(一) 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同比增长越大就越能凸显企业良好的发展能力;将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相比可大体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流入现金总额中产品销售收现金额所占的比例, 较大的比例说明了企业营销状况较好且主营业务亦较为突出;在企业经营正常且购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 计算出的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总额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间的比例越小则越能说明企业的回款能力较强、销售利润率情况良好。

(二) 分析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负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并不一定表明企业存在偿债风险, 当企业急需投入大量现金以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或扩大企业运营规模时, 即使是有效的投资决策, 项目投入初期其所产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往往也无法弥补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但却有可能使企业在未来一定时点产生足够的现金净流入以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收益。因而, 在分析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时不能简单地以当前现金流量表所显现出来的现金净流出或净流入来评判, 而应结合投资项目的未来现流预测情况加以全面考虑。

(三) 分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要包含吸收权益性资本和债务筹资, 其中权益性资本吸收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总额相比越大则越能说明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但如果其比例较低, 则说明企业有更多的筹资来源为债务筹资, 这样一来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势必较大, 相应承受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四) 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构成。

从现流支出角度分析, 分别计算企业现金流总支出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支出各自所占比重, 以反映企业现金支出的主要方向。一般而言, 现流支出中经营活动支出占比较大的单位其现流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生产经营状况亦较为正常。同理, 从现流收入角度分析, 分别计算企业现金总流入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自的现金流收入所占比重, 以反映企业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 现金流收入中经营活动收入占比较大的单位其现金流收入结构较为合理, 生产经营状况亦较为正常, 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四、现金流量表与其他财务报表比较分析

(一) 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1. 分析支付及盈利能力。

鉴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存在固有缺陷, 作为对利润指标的补充, 可将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总股本等指标与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分析, 如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的比例以反映投资者所投入资本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的比例以反映每股资本获取现金流量及股利支付的能力。

2. 分析偿债能力。

考虑到资产的变现能力不同, 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如流动比率往往有失公允, 作为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可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比例较高则越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强, 但考虑到现金收益性差, 该比率也非越大越好;也可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 以显示企业用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流量偿还所有债务的能力;还可算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 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流量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二) 与利润表比较分析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也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供了数据来源。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融合了较多的会计估计, 划分收益性支出及资本化支出, 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主观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利润的高低, 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有的业绩利润可观的企业实则靠巨额债务维持, 现金链条岌岌可危。因而, 仅靠利润表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必然失之偏颇, 应当全面结合现金流量表有关信息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信息客观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成果。二者的联系由现金流量表附表二得以形成, 对比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指标可将应计制利润与现金制利润有机结合起来, 以客观评价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

结合利润表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为了大致评价企业投资收益质量的高低, 可将其与债券利息收入及分得利润和股利情况相比;二是为了解企业销售及应收款项回款情况, 可比较其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后者占比较高, 则大体说明企业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质量较高且速度较快;三是在企业能够同时获取正的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前提下, 计算每一元账面利润中实际予以支撑的现金流量, 即比较剔除筹资费用和投资收益后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两者之间比例较高就说明企业利润的质量相对较好。

摘要:仅依靠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财务成果有着一定的缺陷, 现金流量表分析能够较好地弥补其不足。本文在阐述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分析有关内涵的基础上对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及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 最后提出应结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构建相关指标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成果。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财务成果】推荐阅读:

开发成果07-18

成果整合05-09

活动成果05-13

成果保持05-22

找矿成果05-27

实践成果06-05

审计成果06-08

成果06-08

学习成果06-15

成果报告06-23

上一篇:金属去除率下一篇:地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