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篇1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调查了解,本届小学升初中学生有一定的流失,特别是成绩优秀学生基本不在本地就学,在本地就学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表现为:生活交流语言用本地壮话,没有习惯用普通话交流,以至文字表达水平低下,80%的学生普遍存在言不通顺词不达意的无法作文的现象;过半的学生没有开口朗读习惯,发音不准确,不正规书写汉字;掌握的汉字一般在1500个左右,尚有近1000个常用汉字没有识记。
初步设置对策:
一.加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在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争取在七年级让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并能规范读音和书写。
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阅读兴趣:课堂上要求学生一定用普通话交流,课外尽量用普通话交流,努力培养学生习惯使用普通话;早晚读课教师跟班,要求学生一定要大声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篇目;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内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初步设定必读文本:冰心的《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课外推荐篇目15篇目:《致友人》、《生命总是美丽的》、《假如你不够快乐》、《跨越自己》汪国真,《一只小鸟》《我》冰心,《落日》林遐,《夏》三毛,《秋天的雨》张爱玲,《秋天的况味》林语堂,《冬天》朱自清,学生优秀作文《我爱语文》3篇,并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语言,经典段落,抒写心得),读书笔要定期检查。不定期开展语文趣味活动,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与故事主人公联接,班级故事会,班级墙报
三.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收集写作资料。课堂上随文练习:生词造句,多词组段,情境段落描写,多种文章表达形式练习,还有每单元进行同步作文训练。课外让学生学习收集写作素材。
四.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定期检查背诵情况,在具体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收获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篇2
一、导读系统的内容与特点
1.“写在前面”是导读系统的特点
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多概念,但“写在前面”给了学生一种提示。七年级教材的“写在前面”,是用导语直接同学生对话,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写到新学期又开始了是学生承接小学阶段后的又一次开始,表明语文学习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写到语文的学习范围,主要围绕人生、社会、自然进行学习,并提到课文、综合性学习两大重点内容,表明上册的学习学生要着重注意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每一个单元选取了一篇文章作为代表,进行典型的案例摘要,从各个领域出发,感受不同价值取向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放大了语文学习的世界。同时,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要注重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要善于积累,要重视一点一滴的语文学习。最后说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文是基础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是在学习语文,各学科之间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整体。
这样的写在前面,既总结了初中生之前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很好地向学生介绍了初中语文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语文学习有了较好的把握。
2. 七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的导读特色
单元导读系统为课程打开了一扇窗。七年级上、下册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七年级上册从人文、学习、自然、人生、未来、科幻角度出发;七年级下册从成长、爱国、为人、艺术、探险、动物角度出发。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学习一个从家庭出发,另一个从国家出发,弘扬了“国家”的主题意识。上册围绕自然界,下册围绕动物界;上、下册第五单元都是关于探秘,一个是科学探索另一个是探索自然。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联系密切,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知识的广泛性、严密性、整体性。单元导读系统是教学的舵手,单元中简简单单的两段文字清晰地表明了单元学习的方向,为教师教学指明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学生的初步学习明确了内容,并确定了单元特色。
3. 课文导读系统
课文导读是每篇课文的引子,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这一部分既是对课文的引入也是对学习课文的要求。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顺”“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2]。该导语既是对课文整体的概括,也表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这样的导语会使人产生联想,散步的当时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矛盾,主人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会给人以一探究竟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导语设置具有提示作用,比起直接阅读课文要好得多。
二、插画的内容与特点
插画是教科书中为课文所配的图画,它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记忆。根据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书面扉页后插画和课文中的插画。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插画介绍
七年级上、下册的书前插画主要有人物肖像(作者、主人公)、课文的情节图、风景图、动物图、漫画等。文中插图主要是作者肖像、主人公肖像、情节图、风景图等。插画的安排是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接受程度而设计,对于初中生来说,其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处于形象思维的思考阶段,繁多的语言文字会造成他们阅读困难,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阅读课文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插图能缓解理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七年级课文中的插图设置都是简单的线条为主,生动活泼,辅助了阅读内容。不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缓解文字带来的巨大冲击。
2. 插图与阅读相匹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文的插图不是每篇都有的,哪些课文需要配备插图,插图放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都值得研究。如人物肖像类,编写者为突出作者、关键人物、主人公会配有简单的插图,便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真切感受和记忆。如冰心的《观舞记》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编者却为课文配有插图。这是一篇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课文,如果只看课文,我们无法想象到舞者有多美,无法感受异国风情的动人,但配有插图,一看便知,学生也会在头脑中有整体的舞者轮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特色,产生共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插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利,插图对于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来说,是一把利器。又如《看云识天气》扉页安插了关于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图片,这几张图片十分生动形象,胜过了语文课本里的千言万语,清晰明了的插图加上作家的经典叙述,将教师、学生、文本连接成一个整体,减轻了学生的理解压力,也减轻了教师用语言空洞描述的压力。
三、注释的内容与特点
注释或称注解,注释力求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语文课文的注释包括题目注释、生字注释、词语注释、文言文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体现教学要求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议:“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3]。这就要求注释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效率和效果。注释虽然是语文教科书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语文教科书却因它的存在而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题目注释:如“七年级下册的《社戏》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的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这是关于题目的注释,交代了浙江绍兴的一种地域文化。鲁迅是通过社戏的一系列特色活动,表现出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这样的注释会使学生在阅读之前有一个理解,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完善对主题的理解。
生字注释:如“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做“甲”。“羸弱”瘦弱。“告罄”指财物用完。“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者疼痛非常剧烈。生字词的注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扫清障碍,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有较大作用,同时对这些词汇进行识记,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优美词汇、专业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水平。
词语注释:[那些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四眼狗]对戴眼镜人的戏称。这些词语都是阅读课文中特有的词语,有地名、书名,还有许多作者自创的词语,如果不加以注释,学生无法知道它在课文情景中的特殊意思,因此,词语注释增加了语文阅读的趣味性。
文言文注释:[尝]曾经。[异焉]对此(感到)诧异。[扳]通“攀”,牵,引。文言文注释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等。文言文注释能够使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规律,形成系统完整的基础词汇体系,对于今后学习文言文课文有较大帮助。
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注释帮助学生理解个别词汇的含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积累词语。课文中的陌生词语并不止一个,但我们不能逐个进行注释,如果全部进行注释,势必会加重师生负担,注释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一点一点的积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表达水平。
四、结束语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通过导读、插画、注释三部分来发挥它的作用,成为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助读系统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读系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插画增加了阅读的审美性,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注释增加了学生词汇的积累。总之,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学编写者的重视。助读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参考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语文,助读系统,人教版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3年版七年级上下册[Z].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篇3
4.找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扬长避短()——()
自始至终()——()
转危为安()——()
阴差阳错()——()
5.选字、词填空。
着了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正好走()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十分安全。
()爸爸的回头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日积月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
2.用动物的名填空,补充成语。( )视眈眈 画( )点睛 老( )识途
3.名人名言填空。
______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梁实秋多责备_______,多原谅_______。——谢觉哉
快乐读书屋
1.选择人物填空:
本册书第一篇课文就讲述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吉鸿昌宋庆龄华罗庚贝多芬
选择人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小就深知对人要讲信用的_____________
死也不倒下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
才华出众不畏权势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
冲破阻力回国工作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季的美丽景色。分别描写了树木、融化的积雪、_______、溪水、_______五种景物。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像______。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顺序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告诉小华
( )爸爸告诉小华:“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像这样的服务电话还有很多,如110是匪(f5i)警(jing)电话,119是火警电话。 114是查号电话,121是天气预报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小华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话。
()小华问爸爸:“真奇怪,怎么一打电话救护车就来了______”
()一天,爷爷病了,爸爸连忙拨(b6)打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听了爸爸的话,小华觉得电话的作用可真大。
按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
在_______上中填标点。
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拨打什么电话?你知道吗?
(1)小华想知道少年宫在哪,可以拨打______查问少年宫的电话号码。
(2)小华的妈妈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拨打________查问。
(3)小华爸爸在路上看见一起车祸,可以拨打_______报警。
以《我喜爱的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习作。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4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第一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为了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内容安排以叙事性记叙文为主,以便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本单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都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而设定,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语感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从内容上看,都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如《忆读书》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儿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感受以及几十年来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字真言,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展示了文学少年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特性,语言诙谐,笔调轻松幽默,可读。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内容和写作手法各异。有的详细记叙了一件事的经过及人物感受,如《山中避雨》;有的在记叙相隔二十多年却又相关的两件事中,展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历程,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如《风筝》;《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饶有情趣地记叙了几件事,有详有略,相得益彰;《忆读书》看似漫谈,实则紧紧围绕九字真言做文章。这些内容丰富、笔法多样的课文,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四篇课文的顺序,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没有严格依据逻辑关系,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编排。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本单元的课文蕴涵了更加丰富的人文思想,难度和深度有所加强。教学中更强调情感体验,阅读时要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疑,这也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本单元设计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叙事性记叙文的要领,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叙事的要素。
3.专门设计了一些语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鉴赏力。
4.写作方法训练。如:
《山中避雨》一课中,作者运用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音乐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而揭示了“乐以教和”的深广意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拓展阅读和开放性练习。
(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自我介绍与提问”。我们的考虑是:学生刚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需要尽快熟悉、互相了解。作为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以自我介绍并相互提问为主要内容,既便于学生参与,又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本次活动,应注意兼顾“自我介绍”与“提问”,避免搞成单纯的个人发言。
2.本单元的写作与课文学习相勾连,安排的是“记一件事”。叙事性的记叙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做过练习,这次练习,应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而且要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要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无论是生母、养母,还是老师、科学家,都表现了人物的各自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四篇课文各有千秋,如:《回忆我的母亲》《“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小巷深处》中的肖像描写及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我的老师》中侧面表现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为学生学习借鉴提供了多种样本。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又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爱国情。例如收选《小巷深处》一课,体现了“弱势群体关怀”的现代人文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普通人、关心大众的感情和爱心。学习这样的美文,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写人的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或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等等。本单元教学是在学习了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的同主题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到 教学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描写人物的手法以及品味语言等方面设计思考与练习。
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
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语言训练。重在让学生了解动词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作用,学会准确使用词语。
本单元的拓展阅读在第5课、第6课各安排了一篇,意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十分必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采访任课老师。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并事先与有关任课老师沟通,求得老师们的帮助。至于活动的具体安排,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合作、增长才干。
2.本单元的写作安排的是写人。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关键在写出人物特点,而要写出人物特点,就要选取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事,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已学过的表现手法于写作实践中,化知识为能力。
3.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以后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活动前,教师可简要介绍点图书馆的有关知识,但不宜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情景交融,美不胜收。阅读这样的美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有的是传诵几十年的名家名篇,如《春》《济南的冬天》;有的是现代作家所写的新作,如《竹林深处人家》;还有外国文学大师的佳作节选,如《树林和草原》。这些作品,有的描写了特定地区中特定季节的景色,如《春》描绘的是江南春季的美景,《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季的特有魅力;有的则描写了特定季节中特定地区的景物,如《竹林深处人家》展现了春季里江南竹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让我们看到夏天里的俄罗斯乡间风光。从艺术上看,有的华美,如色彩绚丽的水粉画,如《春》《树林和草原》;有的质朴,似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如《济南的冬天》。这些风格各异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鉴赏样本,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这些作品大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表达提供了借鉴。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写景散文,了解并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对学习写景散文可能感到困难,尤其是文章描写的是自己陌生的景物,更会感到难以理解。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白文学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欣赏写景散文,联想和想象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真正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根据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这一特点,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有利于学生欣赏写景散文,从中受到美感教育,提高文学鉴赏力。
1.了解、掌握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
2.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语言题把语法、修辞知识融于练习之中,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化知识为能力。
4.朗读练习。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5.比较阅读训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与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家乡。从内容上看,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以介绍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主。从方式上看,既有一人主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辅以众人补充或提问,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本单元的写作是描写景物。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九年制新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册教材以学习版块的形式组元,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把内容相近的几篇文章或诗歌编排在一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脚本。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富于文化内涵。每单元由四篇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本册课后题以阅读积累为主,特别增加了积累语言的内容,同时也设计了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实际的思考拓展性题目,课后题还有些是口语交际和表演性的内容。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的总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者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挖掘本地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领略民族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三班的语文日常教学工作, 这学期我坚持两手抓:一是坚持打基础,抓阅读,促作文,取得一些成效。二是抓培优辅差,另外对日常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一、夯实基础,稳中求升
因为这个班的语文底子较薄,我在这学期重抓基础,让学生在语文积累上多下功夫,这样底子厚实了,就便于阅读日常教学和作文日常教学的开展。具体作法有:
1、从开学我就让学生抄录和背诵名人名言以及古诗佳句。这些名言佳句富含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以此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只能如此。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多写多练,教师面批面改。
2、每星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我的讲解也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阅读题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3、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因为去年我教九年级多少有了些经验, 因此,从七年级年开学起,每次测验我都依照中考题型来出题,本学期我更多的选择了中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便于学生的应试。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采用教师全批全改,或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一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期末测试准备了实力。
二、培优辅差常抓不懈
这学期我重点培养尖子生,同时也不放弃差生。对尖子生,除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外,我还额外留些提高题,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比如,本班的铭同学,是班级的前三名,但作文一直不太理想,我就在每次作文训练后都单独找她谈作文,给他讲如何写好作文,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差生,我不放弃他们,常抓不懈,例如就有很多差生的作文有问题,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甚至写不够字数,这些我都一一订正,经过长时间努力,这些情况有所改观。
三、变换日常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尝试了很多日常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本学期我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条件有限,但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学期我还会继续努力做下去。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篇7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16的平方根是4
C.64的立方根是±4
D.(-2/3)3的立方根是-2/3
2.如图1,已知∠1=∠2,∠3=60°,则∠4的大小是().
A.120°
B.100°
C.90°
D.60°
3.如图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A.∠A +∠2=180°
B.∠1=∠4
C.∠A =∠3
D.∠1=∠A
4.已知下列命题:(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3)0是最小的自然数;(4)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总可以进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在图3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B、C的坐标分别为(0,0)和(-1,-2),则点E的坐标为().
A.(1,2)
B.(-1,2)
C.(0,2)
D.(2,-1)
6.如图4,与∠1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m,0),B(5,8),则线段AB的最短长度及此时m的值分别是().
A.5、8
B.8、8
C.5、5
D.8、5
8.在同一平面内有不重合的100条直线,分别记作a1,a2,…,al00.若a1⊥a2,a2⊥a3,a3⊥a4,…,a99⊥a10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1∥a100
B.a2⊥a98
C.a1∥a99
D.a49∥a5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计算:
10.如果x-4的值是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4的值为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O,2),现将线段AB向右平移,使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则平移后点B的坐标变为____.
12.如图5,把长方形ABCD沿EF折叠,若∠1=50°,则∠AEF的大小为____.
13.如图6,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且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ACB=____.
14.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为____,结论为____.
15.如图7,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沿 x轴的正方向连续翻滚,点P落在x轴上的位置依次为点P1、P2、P3、…,则点P2015的坐标为____.
三、解答题(共75分)
16.(8分)(1)已知(x+l)2=16,求x的值.
(2)计算:
17.(9分)如图8,已知∠ABC,点P在射线BA上,请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利用直尺和圆规,过点p作直线PD平行于BC.(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8.(9分)已知: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B∥CD,延长BC至点E,连接AE交CD于点F,∠1=∠2,∠3=∠4.求证:AD∥BE.
19.(9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接点A(-2,0),B(3,0),C(-1,-2),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求A、B两点之问的距离.
(2)求点C到X轴的距离.
(3)求△ABC的面积.
20.(9分)已知:如图10,在四边形ABCD中,AD∥BC,AC为对角线,点E在BC上,点F在AB上,且∠1=∠2.
(1)求证:EF∥AC.
(2)若CA平分∠BCD,∠B=50°,∠D=120°,求∠BFE的大小.
21.(10分)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3,0),连接点A、B.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面积为3?若存在,请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0分)如图12,将三角板ABC与三角板DEF摆放在一起.∠ACB=30°,∠DFE=45°,∠BAC=∠D=90°,如图13,固定三角板ABC,将三角板DEF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CAE=a(0° (1)当a=_____时,AD∥BC,请在图14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2)当△DEF的某一边与△ABC的某一边平行时,写出旋转角∠CAE所有可能的大小. 23.(11分)已知:BC∥OA,∠B=∠A =100°,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5,求证:OB∥AC. (2)如图16,若点E、F在BC上,∠FOC=∠AOC,且OE平分∠BOF,试求∠EOC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若平移线段AC,如图17,∠OCB:∠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三维目标 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通过课内文章,练习阅读能力。 3、作文复习。 4、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解题指导法,启发式。师提问与总结相结合。课时划分: 1、积累与运用(4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对对子、名著导读。 2、现代文阅读(4课时)。A、课内阅读(2课时)。B、课外阅读(2课时) 3、文言文阅读(2课时)。 4、作文(2课时)。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语文基础较好,较好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有较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但少数同学学习较马虎,掌握知识不牢固,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要在复习中再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 复习内容 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3、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 隐秘()诱惑()xuān()腾 一shùn()间 yùn()含 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惊荒失措 _____改为_____ 昂首铤立_____改为_____ 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 三、完成试卷练习。(课后巩固为主)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学过的生字词要抄写几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1、注意汉字的字型特点,特别注意形似字的写法,学会改正常见错别字。⑴要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如“克”“刻” ⑵要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别字。如“躁”“澡”“燥” ⑶要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如“拆”“析”“折” ⑷要辨别字义辨字形。如“必须”“必需”。 2、要掌握生字词的词义。学会解释词语。 ⑴用定义法,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如:琥珀,就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 ⑵描述法,就是把词的含义作一番描写、叙述。如:流逝,就是像流水一般迅速消失; ⑶字义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字义着手,把各个字义总括起来,说明某个词的意义。如:哀鸣,悲哀地呼叫; ⑷同义互注法,就是当我们解释某个词语时,运用与它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注释。如:寥落,稀少或冷落。 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要懂得词语搭配的习惯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要学会品味词语。 ⑴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如果换成“映衬”好不好?显然,用“挑逗”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⑵用删除法,即假设删除句子中某些关键词语,通过删除前后的比较,品味用词的精当。如“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羚羊木雕》)如果删去“全”字,句子的意思就变成“我”对这件事的没有丝毫的责任。 ⑶用对照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同一词语比较,品味用词的精工。如“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行道树》)堕落在一般语境中的作法是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而此处的“堕落”则是指行道树的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更表现了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⑷用归纳法,即通过对一系列动词使用情况的归纳,从某些角度去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品味用词的精妙。如褒义词,一般都用在好的方面,用于对人、事、物的赞美;如贬义词,一般都用在坏的方面,用于对人、事、物的批评。 积累一些成语、俗语、名人名言。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熟悉一下即可。朗读背诵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篇段。 朗读要做到语音正确,节奏分明,重音突出,感情充沛。 划分句子的节奏停顿是目前常考的内容,划分时要注意几点: 1、画在主谓之间。如“远远的街灯/明了”; 2、画在动宾之间。如“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3、画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要求背诵的篇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做到“三抓”:抓头字、抓头句、抓脉络。要进行默写训练,写错的字多写几遍,加强记忆。 练习: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都有一个错,请改正。 1、葱茏(lón)幽雅(yōu)窸窣作响(sū) (lónɡ) 2、崩塌(tā)静谧(mì)苦心孤诣(zhǐ) (yì) 3、憔悴(qiáo)澄澈(dènɡ)莽莽榛榛(zhēn) (chénɡ) 4、炫耀(xüàn)篡夺(cuàn)骇人听闻(hài) (xuàn)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中。 两个骗子拿着剪刀在空中一阵比划,似乎正在以全付精力织布,栽出一件新衣,所有的官员都对这件衣服称赞一翻,希望皇帝能穿着这件衣服参加游行大典。 (副 裁 番)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D)班长工作能力强,学习又好,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好班委。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女娲是一个无所不为的女神。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敬词,哪些属谦词? ⑴敝人⑵卑职⑶陛下⑷令尊⑸尊君⑹寒舍⑺令堂⑻寡人⑼足下⑽令郎⑾家君⑿老朽 敬词有:陛下 令尊 尊君 令堂 令郎 足下 谦词有:敝人 卑职 寒舍 寡人 老朽 家君 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似的”等来连接。比喻有三种,一是明喻,如“共产党像太阳。”(甲像乙);二是暗喻,如“共产党是太阳。”(甲是乙);三是借喻,如“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只有乙)。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用拟人法写出孩子心目中乐园的好玩、有趣。 第三、四课时 复习内容 1、对对子。 2、名著导读。复习过程 一、掌握对对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对对子。 1、教师指导方法:字数与词性的联系,内容的关联等。 2、教师示例: 尝天下美洒——读世间好书(戏人间才子……) 3、学生尝试练习。 如: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A:父恩重如山。B: 。A:人比黄花瘦。B: 。A:日出惊山鸟。B:。 二、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三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如: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作家、作品。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故事主题:真挚的爱。 C、全书共100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③老师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2、问题设计。 A、《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B、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C、《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问题设计 A、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如《纸船》)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3、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练习巩固。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如: A、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B、《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七、八课时 复习内容 1、仿写句子。 2、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复习过程 一、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仿造句子 答好仿写句子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能力: 1、遣词造句的能力; 2、汉语语法修辞运用能力; 3、较强的联想能力。还必须遵循两条规则: 1、形式上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 2、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不能再去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在这诸多项要求中,至关重要的是敏捷而丰富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答题方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甚至无从下手。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从形似角度联想。 例1:O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O是一只漂流圈,让弱者随波逐流。分析:O与镜子、漂流圈形状相似,因此答者要调动生活积累从形似的角度展开广泛的联想,跟O形状相似的物体如:满月、太阳、车轮……再从句子形式看,“让你认识自己”“让弱者随波逐流”是根据镜子能成像,漂流圈能漂浮水面的特点而成句的;最后从语法修辞角度看,例句用的是比喻手法。 仿句:O是一面战鼓,催强者奋勇前进; O是一只车轮,使勇士滚滚向前。从神似的角度联想。 例2: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三句话,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为前面四句话的总结。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绿荫; 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轮明月,就呈现一天银辉。 总结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分析:仿写三句话后还要有一句总结句,则前面四句话之间必然要有内在联系,有一致性,这样总结起来才方便。从例句看,可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而歌颂的对象是自然界常见物象。 从相反的角度联想 例3:依照例句,以“当”开头,另写三句话组成围绕中心的排比句。当狂风在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是微风拂面; 当暴雨在头顶倾泄时,你只当它是屋檐滴水; 当闪电在眼前肆虐时,你只当它是一丝光亮;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低下头。 分析:句中的“狂风”“暴雨”“闪电”比喻逆境中的困难,“微风拂面”“屋檐滴水”“一丝光亮”则是藐视困难的积极乐观态度。解题时可以从相反角度入手联想: 当鲜花在眼前闪现时,你只当它是烟云过眼; 当美酒在面前飘香时,你只当它是风送荷香; 当掌声在耳边响起时,你只当它是几声蛙鸣; 人决不能在成功面前忘乎所以。从相关角度联想 例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仿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分析:句中“左、右”“儿童、老人”“早春、晚秋”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从相关的角度可联想类似的概念。 仿写 例句:青山和绿水在一起,永不分离。仿句: 1、红花和绿叶在一起,互相映衬。 2、白云和蓝天在一起,相依相伴。 例句: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看到春天的温暖。仿句: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劫难,可以让我们看到爱心的可贵。例句: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仿句: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 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是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 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是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二、仿写练习训练。 如: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 。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4分) 例: 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第九、十课时 复习内容 1、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复习过程 一、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这些词的词义古今变化不大,容易掌握。但有一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万万不可望文生义,以致造成错误。这些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古今异义。 有一些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已毫无关系,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也有一些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该加以注意。 如“余”的古义是第一人称代词,今义则变成“剩余”;“去”的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去”。 (二)一词多义。 有一些词,有它本来的意义,另外一些还有引申义,这造成词的多义现象。如“时”本义是“时间”,后来从本义发展引申“时机”;相时而动。又引申为“按时”、“及时”:“学而时习之”。又引申为“时常”:“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词性活用。 有一些词,通常用为一种词性,但有时活用为另一种词性。 如“智子疑邻”的“智”原来是形容词,“聪明”的意思。但这里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聪明”。 (四)汉字的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如“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假借字的产生,大约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本来有一个正字,但是写书或抄书的人由于一时笔误,写成了别一个字,后来相沿下来,得到社会承认,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成了另一个字。第二种原因是本来没有正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某一个字。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都在注释中说明“#”通“#”。 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如:“之”、“以”、“而” 之: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代词“客观存在”、“它们”、“他”、“他们”“昂首观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心之所向” 以:介词“把”“以土砾凸者为丘“ 介词“用”“徐喷以烟” 介词“因”“此独以跛之故” 而:表顺接“地”“着”“并”或不译“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却”“但是”“人不知而不愠” 二、文言文翻译 为了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要先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余忆童稚时的“忆”即“回忆”“回想”。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 如:奂山山市“奂山”是地名,“山市”是物名,均按原文不变。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如:“始悟为山市”译为“才明白是山市”。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空中”介宾短语后置,应调到动词之前,译为“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为师矣”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三、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重要作家作品常识。如《论语》。 五、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1、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本课各单元出现的文言文。A、重点掌握的字词。 B、翻译全文,并重点理解一些句子。 2、配合练习加以巩固。 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周正常12节课,而且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利用早自习,晚课为学生辅导,每周课节达到16——18节课。 教学中我认真备课,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杜朗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教学中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每天7;00之前到校,带领学生打扫卫生,安排学生早读,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午必到班级检查学生值日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每天4:00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后,全面检查班级的门窗,用电情况,才贪黑回家。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本学期,我班先后被评为校主题班会一等奖,文艺汇演优秀组织奖。班级多次被评为卫生,纪律先进班级。 【点拨】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时,有两种情况:若句中的谓语动词是be动词或含情态动词,则直接在be动词、情态动词后加not; 若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实义动词,则要在动词原形前加don’t(doesn’t)。当句中含有some 时,通常要把some 改为any。 注意:and 转换为or的情况。 【实练】将下列句子改为否定句,每空一词(含缩写)。 1. I am in Class Two. I ____ ____ in Class Two. 2. His brother’s name’s Tim. His ____ ____ ____ Tim. 3. These are black bags. These ____ black bags. 4. I can speak English well. I ____ ____ English well. 5. Bill can sing and dance well. Bill ____ sing ____ dance well. 6. My sister has a new backpack. My sister ____ ____ a new backpack. 7. They have a big house. They ____ ____ a big house. 8. Amy has lunch at home. Amy ____ ____ lunch at home. 9. Mary likes playing baseball. Mary ____ ____ playing baseball. 10. We want to go to a movie on Sunday. We ____ ____ to go to a movie on Sunday. 11. That sounds great. That ____ ____ great. 12. He thinks English is an interesting subject. He ____ ____ English ____ an interesting subject. 13. They go to school by bus. They ____ ____ to school by bus. 14. Lily does her homework after dinner. Lily ____ ____ her homework after dinner. 15. My father watches TV in the evening. My father ____ ____ TV in the evening. 二、一般疑问句 【点拨】把陈述句改为一般疑问句时,应仔细分析句中谓语动词的特点,若谓语动词是be动词或含情态动词,只需将它们移至句首,首字母大写;若谓语动词为实义动词,要在句首加助动词do(does), 且实义动词变为其原形,句末要用问号。 注意:①句中如有some, 通常要将其改为any; ②人称应作相应变化。 【实练】将下列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每空一词。 1. I’m eleven this year. ____ ____ eleven this year? 2. That’s an English car. ____ ____ an English car? 3. Linda is an American girl. ____ ____ an American girl? 4. These are your books. ____ ____ your books? 5. The little boy can swim. ____ the little boy ____? 6. Dave has a nice tennis racket. ____ Dave ____ a nice tennis racket? 7. I have a basketball. ____ ____ ____ a basketball? 8. They have hamburgers every morning. ____ they ____ hamburgers every morning? 9. Mike plays computer games on weekends. ____ Mike ____ computer games on weekends? 10. Kate often goes swimming with her brother. ____ Kate ____ ____ swimming with her brother? 11. Tina needs a new bike. ____ Tina ____ a new bike? 12. Mary and her sister like thrillers. ____ Mary and her sister ____ thrillers? 13. Joe likes math best. ____ Joe ____ math best? 14. The first class starts at 7:30 every morning. ____ the first class ____ at 7:30 every morning? 15. The two students want to be teachers. ____ the two students ____ to be teachers? 三、对划线部分提问 【点拨】对划线部分提问是指针对陈述句的某一部分进行提问。选择适当的特殊疑问词是完成这类题的关键: ①划线部分是姓名、时刻、颜色、事物等时,常用what或what引导的疑问词组进行提问。 ②划线部分表示年龄时,常用how old提问。 ③划线部分是表地点或方位的词语时,常用where提问。 ④划线部分是表数量(价格)时,常用how many(how much)提问。 ⑤划线部分表示时间时,常用when或what time提问。 ⑥划线部分是表示人的词语时,常用who 提问。 ⑦划线部分是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时,常用whose提问。 ⑧划线部分表示原因或理由时,常用why提问。 【实练】对下列各句划线部分进行提问,每空一词(含缩写)。 1. Her sweater is yellow. ____ ____ is her sweater? 2. I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____ ____ d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3. I have five good friends. ____ ____ good friends do you have? 4. My pencils are in my bag. ____ are your pencils? 5. Tom isn’t here today. ____ isn’t here today? 6. The boy is under the tree. ____ is the boy? 7. My sister is thirteen. ____ ____ is your sister? 8. That’s his pen. ____ ____ is that? 9. My sister’s name is Emma. ____ is your sister’s name? 10. These are Lucy’s white shoes. ____ white shoes are these? 11. My mother’s birthday is May 3rd. ____ is ____ mother’s birthday? 12. Her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____ her favorite subject? 13. My dictionary is 3 dollars. ____ ____ is your dictionary? 14. She likes music because it’s fun. ____ ____ she ____ music? 15. We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 ____ ____ you ____ for breakfast? 四、选择疑问句 【点拨】选择疑问句由“一般疑问句+or+并列成分”构成。对此类问句回答时,不用yes或no。 【实练】将下列句子改为选择疑问句。 1. They are cars. (用bus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y pants are red. (用blue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is bike is new. (用old 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ony has a big family. (用small 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s your father a teacher? (用doctor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同义句 同义句转换是选用适当的词、词组或句式对原句进行改写,使两句的意思基本保持一致。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能与原句互换的词、词组或句式。 【实练】对下列句子进行同义句转换,每空一词(含缩写)。 1. Let us look at your new blouse. Let us ____ ____ ____ ____ your new blouse. 2. Is your brother in? Is your brother ____ ____? 3. My uncle is young. My uncle isn’t ____. 4. It’s seven-thirty. It’s ____ ____ seven. 5. Our classroom isn’t small, and it’s new. Our classroom is ____ ____ ____. 6. We aren’t in the same class. We ____ in ____ ____. 7. I am Jim Green. ____ ____ is Jim Green. 8. Those are red apples. ____ ____ are ____. 9. Li Ming and Danny are playing football. Li Ming ____ playing football ____Danny. 10. It’s time for breakfast. It’s time ____ ____ breakfast. 11. What’s English for this? What’s ____ ____ English? 12. What time is it now? ____ the ____ now? 六、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完成句子。要掌握英语句子的语序和句型,防止汉式英语。注意一词多义和一句多译,比较、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 【实练】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含缩写) 1. 王老师, 下午好! ____ ____, Miss Wang! 2. “那是他的背包吗?” “不,是的。” ——____ ____ his backpack? ——No, ____ ____. 3.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____ this ____ English? 4. 你是怎样拼写“钢笔”这个词的? ____ ____ you ____ pen? 5. “他是你的弟弟吗?” “是的。” ——____ he your ____? ——Yes, ____ ____. 6. “你的鞋是什么颜色的?” “白色的。” ——____ ____ ____ your shoes? ——____ white. 7. 你妈妈好吗? ____ ____ your mother? 8. “我的钥匙在哪儿?” “在沙发上。” ——____ ____ my keys? ——____ ____ the sofa. 9. 你的棒球在椅子下面。 Your baseball ____ ____ the chair. 10. 请把这本数学书拿给你弟弟。 Please ____ the ____ book ____ your brother. 11. 你能把你的词典拿到学校来吗? Can you ____ your dictionary ____ school? 12. “你的尺子在哪儿?” “我不知道。” ——____ ____ your ruler? ——I ____ ____. 13. “你喜欢香蕉吗?” “不喜欢。” ——____ you ____ bananas? ——No, I ____. 14. 她不喜欢冰淇淋。 She ____ ____ ice cream. 15. “他喜欢沙拉吗?” “是的, 他喜欢。” ——____ he ____ salad? ——Yes, he ____. 16. 汤姆吃很多健康食物。 Tom eats ____ ____ ____ food. 17. 我们晚饭喜欢吃米饭。 We like rice ____ ____. 18. “这些袜子多少钱。” “两美元。” ——____ ____ ____ these socks? ——____ $2. 19. 这件T恤衫8美元。 This T-shirt ____ 8 ____. 20.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裙子? ____ ____ skirt ____ you want? 21. “你爸爸有只网球拍吗?” “是的,他有。” ——____ your father ____ a tennis racket? ——Yes, he ____. 22. “我们下棋吧。” “那听起来有趣。” ——Let’s ____ ____. ——That ____ ____. 23. 她不喜欢西红柿和胡萝卜。 She doesn’t like ____ ____ carrots. 24. 他喜欢踢足球, 但不喜欢打篮球。 He ____ soccer, ____ ____ ____ basketball. 25. “很感谢你的帮忙。” “不用客气。” ——Thank you ____ your help. ——You’re ____. 26. 这些短裤以10美元的价格出售。 These shorts are ____ ____ for $10. 27. “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二月十五日。” ——____ ____ your ____ birthday? ——____ February 15th. 28. “他们有艺术节吗?” “不, 没有。” ——____ they ____ an Art Festival? ——No, ____ ____. 29. 杰夫的生日是九月五日。 ____ birthday is ____ 5th. 30. “我的闹钟在抽屉里吗?” “不, 不在。” ——____ my alarm clock ____ the drawer? ——No, ____ ____. 31. “你想去看电影吗?” “是的,我想看部喜剧片。” ——Do you want ____ ____ ____ ____? ——Yes. I want ____ ____ a comedy. 32. 他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 ____ ____ ____ ____ does he like? 33. 辛蒂不喜欢动作片, 但她喜欢记录片。 Cindy ____ ____ action movies, ____ she ____ documentaries. 34. 她认为他不会画画。 She ____ he ____ paint. 35. 周末你爸爸经常做什么? ____ ____ your father ____ ____ on weekends? 36. “你会游泳吗?” “不, 我不会。” ——____ you swim? ——No, I ____. 37. 维克多想参加什么俱乐部? ____ ____ does Victor want ____ ____? 38. 你能帮我学英语吗? Can you ____ ____ ____ my English? 39. 比尔会弹吉他, 但不会唱歌。 Bill can ____ ____ ____, ____ he ____ sing. 40. 我们有红的、绿的和黄的这几种颜色的包, 20元一个。 We have bags ____ red, green, and yellow for ¥20 ____. 41. 他妈妈通常七点钟到家。 His mother usually ____ ____ ____ 7:00. 42. 请尽快给我写信。 Please ____ ____ ____. 43. 谢谢你能给我写信。 ____ ____your letter. 44. 她每天在家吃早饭。 She ____ ____ at home every day. 45. 我们星期三有体育课。 We ____ P.E. ____ ____. 46. 保罗早上大约七点到学校。 Paul ____ ____ school ____ ____ 7:00 am. 47. 他喜欢美术是因为它有趣。 He ____ art ____ ____ fun. 48. 比尔放学后打两个小时的排球。 Bill ____ volleyball ____ two hours ________. 49. 我喜欢和我的小狗玩。 I like ____ ____ ____ my dog. 50. 我们的英语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 Our English teacher ____ very ____ with us.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上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08-03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8-16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语文计划总结01-04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优秀工作总结12-25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08-08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11-21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11-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08-19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12-18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篇8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9
七年级(上)句型专练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