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2024-08-19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共10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1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普通话教学,加强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虽注意到这点,但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了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钱塘湖春行》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钱塘湖春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有限,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 ag?的中心话题以及教学重难点,笔者以阅读与口头表达训练为主,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的话题是Things around the house,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很感兴趣。话题围绕“Where is...?”进行,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主要日常用品,并运用所学介词介绍物品的位置关系等,达到让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掌握运用方位介词的目的。本堂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学生情况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锻炼,为将来的阅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有关方位和物品的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熟练掌握并运用功能用语谈论物品的位置。

(1)The book is on the table.The pens are in the pencil-case.

(2)Where is the schoolbag?It is under the table.

(3)Are the keys on the sofa?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able.

(4)Where are the keys?

(5)I’m...,and my sister is...

(二)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谈论物品位置的对话;

说:培养学生通过看图或看实物的位置,以口头的形式进行情景表达;

读:能正确朗读短文,并掌握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写:能用重点句型书面描述房间摆设。

(三)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物品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2. 通过协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文化意识

1. 了解方位介词在英语中的不同用法;

2. 了解生活中日常用品的英语表达方式。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家具的房间的多媒体课件、奖品、录音机和磁带。

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名词,并带来自己房间的图片或画出自己的房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句型:I’m...,and my sister is...

3. 谈论和记录物品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

1. 阅读短文,捕捉信息,掌握阅读技巧;

2. 表达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Warming-up(5')

1. Daily greeting to the students

【设计意图】通过问候拉近师生关系,将学生带入英语课堂。

2. The students on duty

依照学生表演情况给每组分别加1~4分。

【设计意图】每天每组派2~3人表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编成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Revision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学习物品的单词和方位介词,并结合前一天布置的任务,复习、操练介词和“Where is...?”句型。教师先随意就教室物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问答,然后学生之间互相操练。

T:What’s this in English?

S1:It’s...

T:Where is the...?

S1:It’s on/under/in/next to the...

T:Is the chalk on the desk?

S2:Yes,it is./No,it isn’t.It is in the box.

T:Are the books in the schoolbag?

S3:Yes,they are./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eachers’desk.

之后,由学生自由组织,并到讲台上进行对话。对表演好的学生并教师给予该小组加分的奖励。

【设计意图】所设计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复习方位词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式,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之前三堂课所学语言项目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成就感。

(二)Presentation(3')

就学生桌面学习用品的摆放,教师引导学生操练“Where...?”句型,进而导入新单词tidy,everywhere,always,our,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将瞬间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并帮助学生从初一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Reading(20')

1. Pre-reading

(1)利用游戏“Who is No.1?”进行操练,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有关物品的单词。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Can you write them down?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o can write the most and the fastest.

写得最多、最快与书写最漂亮的学生小组将获得加分。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生十分喜欢游戏,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让学生看图,并用所学的语言描述房间里物品的位置。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就图片中的物品位置设置提问。然后,请几名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例如:

S1:Where is the CD?

S2:It’s on the table.

提问和回答正确的两名学生都加分,否则都不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主旨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方位名词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回答。

(3)利用2a的图片,教师提问:“Is the room tidy?”“Where do you always put your schoolbag?”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While-reading

(1)Skimming

把问题在课件上展示出来:Is Kate tidy?Is Gina tidy?让学生运用略读的策略,找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ose room do you like?Why?”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略读的方式了解短文的主旨大意,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2)把2b设计成“听短文完成练习题”的形式

Q1:Are Kate and Gina sisters?

Q2:Where are Kate’s books?

Q3:Whose(谁的)model plane is it?

Q4:Is the clock under the desk?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多次播放录音,学生核对答案。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刚刚学过的单词,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并在阅读的同时训练听力。

(3)Scanning

让学生阅读2b部分,弄清楚意思,并根据短文内容完成2c的表格(见表1)。

第一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写出物品名称;第二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其他内容;第三遍阅读短文,要求小组讨论,并由小组长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全班进行交流。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Post-reading

(1)根据表格与短文内容进一步操练“Where...?”句型;将Kate和Gina的物品以第三人称进行复述。例如:

Kate’s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文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听磁带,跟读短文,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短文,要求发音标准。学生在朗读短文时可口头将短文改成否定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

(四)Report(10')

1. 把2b中出现的物品整理成表格,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实际情况填表(见表2)

例如:My book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on the table.My tapes are on the table...

然后,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口头表达,并在听他人讲述时完成表格其他内容;学生重新整理,并在小组中各自汇报;最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房间是每个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家居物品及方位名词的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表达方式,让语言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

(五)Summary and homework(2')

1. 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T:First,we have learned“tidy,but,our,every where,always”.Then we have talked about 2b.Finally,we have written about our own rooms.You all did well.

2. 给予优胜组奖励

Now,let’s check“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3. 布置课后作业

假设下图是你的房间,请根据图片,描述你房间中物品的位置。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40词。

【设计意图】课堂中的任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主题,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指导学生完成课本里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一个阅读任务链,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过渡到写。2a的词汇复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b主要训练略读(skim)策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2c主要训练寻读(scan)策略,让学生找到细节。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房间的物品摆放,并描述给小组成员听,然后写下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又为下堂写作课做铺垫。

然而,这堂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在设计Report环节时,笔者高估了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超出了预计的10分钟时间,导致拖堂。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没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后面的环节冷清,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专家点评

杨老师的设计中有两处亮点:第一,练习设计有层次,有难易度的区分,比如,Scanning的表格练习是分两步完成的,由易到难;第二,Report活动设计是直接使用短文中的物品进行讨论,不突兀,自然而然地由书过渡到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The students on duty这一活动若能长久坚持,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等。整体来看,杨老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清楚,教学步骤清晰。从复习到新课阅读,从读后巩固、拓展到总结,再到布置Homework,整堂课利用旧知引入新知,阅读中渗透Skimming&Scanning的阅读技巧,辅以适当的练习,有助于更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3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酝niànɡ()黄yùn()抖()衣()

2.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

⑤《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宏伟气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②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5.对何其芳《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相吻合。

C.“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D.“游戏”一词暗示了渔人劳而无功的惆怅。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__________①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__________②__________!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7.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春天不是一种气象和景象,它是一种生命状态。正如 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安闲,都是生命的状态。春天是生命的勃兴。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许多景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请你列举一例,并陈述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三个分句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文第④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描绘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词中描写春景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较为熟悉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春到瘦西湖》,完成12-16题。

春到瘦西湖

傅晓红

清晨,踏着青麻条石砌成的石阶,从御码头登上古色古香的画舫,向瘦西湖驶去。

窄窄的湖道,漫溢着春天的桃花碧水,宛曲逶迤地前行。两岸远近的楼台亭阁隐现在水洗般的翠色新叶中。烟花三月,我来到扬州,有幸感受最美季节里的瘦西湖。

临水的“冶春”茶社,是最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那是座“茅屋”茶楼。弯翘的飞檐突入湖道,半架坡面用银黄色的茅草苫顶,下面当然是古旧的板壁和花窗。花窗朝着常年飘动着氤氲水汽的湖水,依窗而坐的应是位乌髻上插着珠簪,粉脸上描着娥眉,着绿袄红裙怀抱琵琶的扬州美人。

如今,从洞开的花窗朝里望去,扬州百姓世俗生活的场景呈现眼前:三两围坐的布衣百姓,以老年人为多。临窗的桌上摆放着碗盏茶具和冒着热气的蒸屉。人们吃着点心品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古论今。人声、茶香与蒸饺鲜味同从窗口逸出,那是叫人欢喜的鲜灵灵的世俗气息。这里是扬州百姓早晨“皮包水”常到的地方。

画舫缓缓前行,两岸一步一景。光看看各景点的匾额题名,就能体会出它们的秀美与典雅。“香影廊”“绿杨城郭”“问月山房”“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美景目不暇接,我却更多地留意观察扬州人。

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神态举止、肤色衣着都能让人感觉到他们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扬州市民的晨练就少了我们南京大广场人多的气势,却有了别样的风韵。

画舫过了虹桥,湖面豁然开朗。湖水波光粼粼,两岸桃红柳绿,瘦西湖的美妙春景此处最能体现。右边有鹭岛,岛上树林茂密,植被丰盛,只只白鹭在树丛中自由自在地翻飞、歇息;左边是瘦西湖著名景点“长堤春柳”。沿湖一道长堤,逶迤数十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一桃一柳,相间成行。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色彩强烈得让人兴奋。

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湖面上游船穿梭,载着古装艺人的表演船,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飘进耳的是欢快的《杨柳青》曲调。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船娘们全都穿着蓝印花布袄裤,都年轻,脸上红扑扑的,保留着些许纯朴的乡土气,据说她们都来自水乡宝应。我仔细地打量她们,她们也好奇地观看我们。

坐在“熙春台”喝茶时,天空飘起了春雨。最美的雨中湖景竟有幸让我们在一天中见到。

推开“熙春台”的八扇大窗,窈窕、袅娜、妩媚的瘦西湖尽入眼帘:湖上起雾了,迷迷蒙蒙的烟雾与片片雨丝,网成一遍,宛如水天一色。细雨中的柳更翠,花更艳。莲花桥、白塔、四桥烟雨楼——全都笼罩在烟霭薄雾之中,朦胧、缥缈、空灵,极似一幅清幽淡雅的中国水墨画。我看得痴了、醉了,完全迷失在画中了。古人夸赞瘦西湖的种种美与妙,此时我方能体会。

1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游览瘦西湖所见的景色?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出时间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景一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本文作者看来,瘦西湖的特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认为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任选一角度,对文章末尾一段的画线句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7.题目:家乡的____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要求:①从括号内的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填到横线上,补全作文题目。

②以写景为主,但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酿晕 sǒu suō 2.①风正一帆悬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把酒话桑麻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⑥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①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②玄奥:玄秘深奥。 ③落地:指婴儿生下来。 4.①对偶②比喻③反复 5.D 6. A 7.示例:夏天的张扬秋天的成熟

二、(一)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举例正确、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草人格化,使它富有动感和情趣。9.不可以调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种颜色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10.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分别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11.答案符合要求即可。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二)12.时间:烟花三月(春天)的清晨。“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及人们在茶社喝茶等细节表明是早晨;“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等都是春天特有的风景。 13.以作者游览瘦西湖的行踪为序。 14.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 15.湖面上游船穿梭;表演船上的古装艺人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细雨中的瘦西湖的美丽景色。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4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投影:(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教师明确: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7.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板书)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第一阶段:起飞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8.想像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投影: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四、课堂小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

五、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1~4题。投影:

阿波罗11号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航程一开始的若干公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

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竟全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1.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叙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指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起飞”的含义是什么?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参考答案:

1.说明“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2.具体指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3.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起始阶段。

4.克服不良习惯(摆脱习惯的引力),就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六、布置作业

1.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分发讲义资料)

7月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________(喊、救、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________(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发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________(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2)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神往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

(4)这段文字分别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作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19日晚9点32分

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

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

(5)“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参考答案:

(1)呼 减速平稳

(2)①天快亮的时候 ②内心向往已久 ③时间 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

(4)略

(5)因为这两个数字有重大的历史意义。(6)略

北师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篇5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一个学期紧张而忙碌的聋教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收获许多。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主要担任聋教九年级和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刚从培智部转入聋教部的老师来说,我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教学所得总结如下:

本学期聋教九年级数学教学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数学教材第七册上。本学期共教学了四个单元,其内容包括: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单元,整式及其加减;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在备课方面

在教学准备中:我注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对于疑惑的地方,上课之前先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先备好课再讲课。

二、在教学过程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因为手语不是很熟练,想表达的意思表

达不出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多跟学生沟通、交流,慢慢的在课堂上和学生可以顺利的沟通,一周左右的时间开始慢慢的进入状态,开始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情况,开始进入一个教师的角色。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课堂上,对于那些爱动、贪玩、粗心,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多盯着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不只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听。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变活跃了。

三、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课后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从批改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漏。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从作业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基础还不是很好,还需进行加强和训练。

四、听课方面

虽然这学期课比较多,但我还是尽量抽时间去听其他老教师的课。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像我这样刚接触聋教数学教学的新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只有通过多听课来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会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原因;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五、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与总结,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还不够,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对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加强手语的学习和熟练;在时间的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单元使用的教学时间过长,而有的单元使用的教学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深度不够到位;加强学习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思想; 熟

习北师版各年级的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6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丶积累与运用(27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探索过人迹(hǎn)(▲)至的百草园,欣赏到惊涛澎(pài)(▲)的黄河,还见到了鞠躬尽(cuì)(▲)的邓稼先,目光深邃(▲)的贝多芬„„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7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风正一帆悬。

③《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④《春雪》 ▲,故穿庭树作飞花。⑤《春》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 ⑥《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3.篇段积累——默写朱自清《春》选段。(4分)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 ▲,▲,▲,▲。4.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4分)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1)文段选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

(2)材料中A处人物是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

5.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遵义作家令狐昌琪创作的短篇小说(▲)布谷催春(▲)曾获得(▲)乌江文学奖刊物奖(▲)6.语言运用——修改病句。(4分)

(1)赤水大瀑布是遵义的一个举世闻名的著名风景区。▲。(2分)

(2)通过攀登红军山,使同学们对红军的英勇精神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2分)

二、阅读(25分)

(一)黑发底下(11分)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蹚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⑪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⑫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⑬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文/简默 有删改)7.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分)8.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9.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1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3分)

(二)观沧海(10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东临(2)澹澹 ...(3)竦峙(4)至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这首诗以什么为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情感(2分)

(三)天净沙·秋思(4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天净沙·秋思》是 ▲ 〔朝代〕 ▲ 写的。(2分)

15、赏析“.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分)

三、综合性学习(8分)

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6.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2分)17.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2分)

18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4分)

四、作文(40分)

19.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35分)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都是美丽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

请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目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准套抄材料写作。

2017达兴中学秋季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丶积累与运用 1.罕 湃 瘁 suì

2.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潮平两岸阔 ③润物细无声 ④白雪却嫌春色晚 ⑤披着蓑 戴着笠的 ⑥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3.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1)《水浒传》 施耐庵

(2)鲁提辖(鲁达、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5.《 》 “ ”。

6.(1)删去“举世闻名的”或“著名”。(2)删去“使”或“通过”。二 阅读

7.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8.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9..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

10.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又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1.⑪ 到达,登上 ⑫ 水波荡漾的样子 ⑬耸立 ⑭达到极点

12.①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②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13 观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的胸怀)14..元 马致远

15.这句诗用富有特征的九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枯滕”、“昏鸦”言秋末黄昏之景;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古道荒凉,西风萧瑟,马已羸瘦,尤见悲凉之意。

三、综合性学习

16.示例:让我们用沟通建起心与心的桥梁

17.小军;听说你和妈妈有点小误会,我很理解你。俗话说:沟通是打开理解之门的金钥匙,希望你 主动你妈妈沟通,交换看法,消除误会,好吗? 18.请假条 王老师:

我因生病住院,不能参加6月24日学校召开的家长丶老师丶学生见面交流会,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此致 敬礼

19.四、作文(略)

学生:小明

年6月23日6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7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分析.新生总体感觉很好,但每个班总有一到两个非常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很聪明,好好培养成绩会有起色,所以对他们要有耐心;另一部分,确实有些头疼,对他们要以严格为第一要求,他们有很多毛病,至少我们应该先确保他不再增添新的毛病,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对策,争取对症下药。

2.总的来说,十个班级的学生共同点是:提高中等生能力,拉进后进生的距离,不忽视尖子生的拔高。

二、工作目标

1、增加耐心,常问多辅,争取每节课充实。

2、增加信心,减少后进生,提高班级平均分,争取四校考试贡献力量。

三、具体措施

1.课堂上,讲认真备好的课,上课达到尽兴且有激情,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2.教学上,关注优秀生,让其学会方法,为初三做好准备;关心后进生,对其循循善诱,耐心教育,能让其提高到最大程度。

3.生活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其克服困难。

4.学习中,利用好班级小组,多互助、多带动,减少差生人数。

5.考试上,充分利用每周周清,严格要求,人人过关或者多次过关,充分发挥试卷的作用。

6.听课上,虚心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并积极参加评课。

四、集体备课、听评课

历史教研的内容:

①与同学科教师共同谈听课的感受,积极、多角度、快乐的评价本周作课老师的课。

②反思过去一周的教学状况,及时找到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③确定下周讲课内容,集中备课,确定重点与难点。

④对于历史教学各版块的合理化建议。

听评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9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

去 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去 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 项----------变号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

系数化为1---------未知数细数是几就除以几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解实际应用题:

知识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

(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100%

商品成本价(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知能点2:

方案选择问题 知能点3储蓄、储蓄利息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3)利润每个期数内的利息100%,本金知能点4: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知能点5: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知能点6:行程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

(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

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知能点7: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篇10

一、教材结构的比较

新旧教材的编写结构基本相同, 均以单元为基本构成单位, 各单元由若干小节组成, 每节的编写结构大多为正文、“练习”, 每个单元后有“整理与复习”, 全册末尾还有总复习。但新教材中并非每节学习内容之后都配有“练习”, 此外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文化”, 主要介绍一些数学小故事, 比如阿拉伯数字的产生, 数的产生等。

二、教材内容的比较 (如下表)

《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 (1~3年级) 为“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 (4~6年级) 为“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

1. 在“数与代数”方面, 新旧教材的相同点是:

“亿以内数的认识”。不同点有:新教材删减了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内容:如亿以内数的珠算, 增加了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 如“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此外, 将“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 在“几何与图形”方面, 新教材删减了土地面积单

位公顷这些已经脱离生活实际的知识, 增加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旧教材没有统计方面的内

容, 新教材增加了“统计”一章, 让学生们学会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复式统计图。

4.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 旧教材没有相关方面

的内容, 新教材增加“数学广角”让学生学会统筹规划,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学文化”方面。新教材增加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及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习题的比较

1. 习题量。

新教材习题明显少于旧教材, 仅是旧教材的67%。

2. 习题类型。

从题目的开放程度划分, 旧教材几乎全是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 而新教材中除了封闭题外还增加了一定的开放题, 如“商店里有四种电话机, 单价分别是128元、158元、198元、218元, 李老师带了3000元为学校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 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分别还剩多少钱?”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高, 所以新教材中开放题的比重较小, 封闭题仍居主要地位。但其教育价值不可忽视, 它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总之, 新教材的习题配置着力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材呈现形式的比较

旧教材呈现形式单一、严肃, 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征, 呈现形式丰富、活泼。这与《标准》对教材的呈现形式所作的明确要求———“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相一致的。

1. 例题中问题的设问方式不同。

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给学生呈现一幅实际生活中的图画。比如, 在“口算除法”一节, 新教材呈现一幅老师给同学分发气球的画面, 有80个气球, 每班领20个, 可以分给几个班?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入手, 符合小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旧教材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方面显得有些不足, 通常是直接出示例题的方式, 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500÷100=?2400÷100=?等。

2. 学习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方式不同。

在旧教材中, 是这样体现“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分别呈现一个五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的读法, 然后直接得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的规律。而新教材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中,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尝试、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含两级数的读法, 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读法规律。

3. 习题呈现形式不同。

新教材中题型的设计, 一方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另一方面又注意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 新教材设计了如下习题:我国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 一共绕地球108圈, 用了多少时间?

4. 新教材增加了“数学文化”这一部分, 以“你知道

吗”为标题, 主要采用连环画的方式呈现, 用图画代替纯粹的文字, 浅显易懂, 生动有趣, 易于学生阅读理解。如“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由四幅生动活泼的图画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叙述学生讲述了阿拉伯数字的来历。

五、教材价值取向的比较

1.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新教材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中, 不是直接呈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而是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然后讨论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让同学们自己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2.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旧教材的编写, 由于过于注重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使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 从而容易使学生误解数学, 使学生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枯燥法则和公式的堆砌, 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新教材在注重逻辑性的同时, 有意识地“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笔者的反思

1.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教师的任务即忠实地执行套装课程, 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传递这些学习内容给学生。然而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在处理教材内容方面, 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 理解教材的内涵, 才能有效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 从而实现教学的“再创造”。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2.新教材的习题量急剧下降———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新教材大量削减习题量, 只剩下原来旧教材习题量的一半左右。而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得以培养的。因此, 大量削减习题的作法是否妥当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小学数学第七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同学,谢谢你下一篇:关于结婚的祝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