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2024-08-10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讲话的指引,认真贯彻落实鲤城区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再贯彻教育方针的思想知道下,办出我校信

息科技教育特色并全面事实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一个新发展和新水平。

二、主要工作:

1、深入的学习各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尽力的工作。

2、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

(1)、组织学生报名活动。

(2)、组织学生培训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

3、加强备课组建设,重视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

(1)备课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组内各项日常工作的贯彻与落实,组织好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2)每次的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和听课与评课活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认真开展外出听课、观摩教学录像后的取经说课,上研讨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

(4)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每个美术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4、继续在校园内的玻璃橱窗展示学生作品,绘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美术教师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个人认真备课,批改美术作业,辅导学生,促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表

第1周18/2—24/2

2月18日正式上课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第2周25/2—2/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欣赏。

第3周3/3—9/3三.八妇女节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活动二 中外油画、版画、欣赏。

第4周10/3—16/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三 艺术作品的表现和审美情趣。

第5周17/3—23/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四 丰富自身的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探索。

第6周24/3—30/3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一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通过欣赏学习,了解艺术家如何表达春天。

第7周31/3—6/44月4日清明节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二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大自然是我们艺术创造的源泉。第8周7/4—13/4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三 《色彩常识及配色训练》 让学生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对比色、相邻色。

第9周14/4—20/4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一 《收集和交流——设计标志》 标志设计常识、标志设计要素。第10周21/4—27/4期中复习考试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二 《学习与练习——设计海报》 海报设计常识。

第11周28/4—4/5五·一 劳动节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三 《设计与展示——运动会会场设计》主席台、场地等。第12周5/5—11/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一 《设计制作请柬》请柬设计与制作。

第13周12/5—18/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二 《设计布置舞台》会场设计与布置(小型表演活动)第14周19/5—25/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三 《制作道具、表演》 表演道具的设计与制作。

第15周26/5—1/6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四 《校园艺术插花》 艺术插花常识。

第16周2/6—8/6高考6月8日端午节

第17周9/6—15/6教学常规检查高中会考

第18周16/6—22/6 第五单元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欣赏、评述)

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书籍设计等等。

第19周23/6—29/6期末复习考试

第20周30/6—6/76月30日初二会考7月1—3日中考

7月4日暑假开始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2

本堂课为笔者应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邀请在参与“送教下乡”活动时呈现的一堂英语示范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本课时主要围绕“I’m watching TV”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 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等语言功能,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表达方法。现在进行时是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态之一, 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本课时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 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观摩课为借班上课, 笔者与学生互不认识, 正式上课之前也没有彼此熟悉的时间。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法基础, 学习现在进行时不是很困难, 但由于学生是初识现在进行时, 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惯常的英语语法讲解课比较枯燥, 难以激发学生长久的兴趣, 加上初一学生活泼好动, 课堂注意时间短, 所以, 笔者决定采用歌曲、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语法课, 让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形成直观的印象, 融语法学习于活动中, 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在情景对话中, 能正确运用be+v.-ing来表达现在进行时, 包括各种人称的肯定句、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如:

—Are you watching TV?

—No, I’m not.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They are...

(二) 技能目标

能听懂谈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简单对话或叙述;

能根据图片信息书面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

(三) 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校园中正在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发现校园生活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乐于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意识;

通过和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在情景对话中, 能正确运用be+v.-ing来表达现在进行时, 包括各种人称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五、教学辅助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挂图和黑板。

六、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听唱歌曲What are you doing, 然后进行图片问答。如:What is/are your father/she/they doing?引导学生回答:He/She/They is/are doing...

【设计意图】通过对现在进行时态歌曲What are you doing的听唱, 让学生感知现在进行时的句子, 从心理上消除由于师生陌生而带来的紧张、焦虑, 起到放松心情, 轻松进入课堂学习的作用。接下来是看图填空, 让学生通过猜测所填内容对现在进行时结构产生初步认识。对于后两幅图的问答, 笔者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结构的认识, 同时认识在不同人称代词出现时be动词的变化。

Step 2:Presentation

听课文中的对话, 首先引导学生用现在进行时补全信息;然后带领学生在熟读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接着引导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句子进行归纳 (见图1) , 并在教师的点拨下从中找到规律,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现在进行时态的疑问句式和否定句式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的输入, 逐渐让学生接受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通过由易到难的问答, 让学生逐渐形成对现在进行时态句子结构的认识, 这是语法呈现阶段。熟读课文是为表演做铺垫, 同时也是为下一步的问答和使用打下基础。最后, 让学生反思学过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并进一步引申, 让学生找到现在进行时态的疑问句式和否定句式, 这是语法归纳阶段。

Step 3:Consolidation

1.Guessing game

教师问, 学生猜。通过猜测“What Jim is doing in the classroom?”和“What they are doing in the gym?”, 练习句子“Is Jim...in the classroom?...Yes, he is listening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联系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以及肯定、否定回答, 引导学生练习、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否定句。

2.短文理解

学生通读全文, 完成后面的相关练习 (见图2) 。

【设计意图】通过guessing game将课堂气氛带到高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猜练习, 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以及肯定、否定回答, 同时练习现在进行时态的否定句。

这是一篇由完形填空转化而来的任务型阅读。任务型阅读是最近几年河北省中考必考题型, 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学生在经历了热热闹闹的课上提问、表演、竞猜等一系列活动后, 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精心编写了练习, 每个小题侧重考查学生不同的能力, 以此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比如:第一题侧重练习现在分词, 第二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 第三题侧重练习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第四题侧重练习特殊疑问句的回答, 第五题则侧重考查现在进行时态的汉语翻译。

Step 4:Production

“Find the differences” (见图3) , 学生先口头表达图片中的不同, 然后模仿例子写出不同。学生小组讨论, 互找不足, 最后当堂展示。

【设计意图】经过了语法呈现、归纳、练习巩固, 经历了听、说、读、演, 最后要进入关键的生成阶段———写作。“找不同”是学生喜欢的游戏之一, 将它放在最后, 一方面是想让学生练习用现在进行时口头造句, 同时考验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学生所写句子的错处, 为学生书面表达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活动先由学生小组合作找不同, 指出不同, 然后用英语表达不同, 最后用英语写出不同, 小组互查, 全班展示。

Step 5:Homework

Suppose you are in a New Year’s party.Write a letter to your American pen pal Bob about what your classmates are doing in the party.

Suggestions:

1.Finish your passage.

2.Put it up (张贴) on the wall of the classroom.

3.Enjoy the other passages, write down your name next to your favourite passage.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假定他们在新年联欢会的现场给美国笔友写信描述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可选择的内容比较宽泛, 学生有话可说。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 都可以尝试。笔者建议学生将写完的作业张贴在教室墙上, 鼓励学生在自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I’m watching TV.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Is he/she doing?

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

S+be+v.+ing

八、教后反思

语法课是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课型, 而单纯以语法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那么, 怎样才能将语法课讲出新意?笔者要通过这堂课给宁晋县教师带去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怎样把平时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这堂课上, 让其他教师活学活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课堂设计。

语法学习应该是规律的总结而非规则的习得, 基于此, 笔者设计了快、中、慢三种班型的教学设计, 设计了前、中、后三种语法呈现方式。笔者在备课过程中, 构思多次被推翻, 又多次重构, 经过三次不同班型的试讲, 在河北省邢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雅庆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最终选择了“语法现象呈现—语法归纳—语法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语法生成文段”的模式, 其上课流程为:歌曲导入—头脑风暴—听说训练—角色表演—语法归纳—guessing game—巩固练习—课堂写作生成。这堂课总体上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活动将课堂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最让笔者感动的是在下课时, 学生不愿离开, 有一名学生说:“老师你讲得太精彩了, 以后还来吗?”

孩子的兴趣不是教出来的, 只要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情境, 不断激活他们的心灵, 他们就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由此, 笔者感悟到教师责任的另一种含义, 身为教师, 我们要俯下身来, 亲近学生, 从学情出发, 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转化, 将难点分散训练,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最后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锻炼了笔者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不同学情、陌生的学生的积极性的能力。思考怎样组织语言, 使其更贴切当时的教学对象, 从而达到送教的目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举手发言, 完成了预设任务, 笔者与学生配合默契, 充分体现了英语课本应具有的交际性特点, 语法课的归纳生成特点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

诚然, 笔者的这堂课也有缺陷, 其一, 对于意外情况考虑不周, 比如:黑屏、播放器声音小等;其二, 课堂开始时由于心情稍微有些紧张, 致使课堂气氛调控不太到位;其三, 录像不完整, 学生活动的精彩部分因录像机没电了, 没录上;除此之外, 设计的板书没有完整呈现;作业设计还不够开放等。在以后的讲课中, 笔者一定要提前做好预案。

总之,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笔者来说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 虽然辛苦但很充实。笔者在教学层面上又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这对笔者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家点评

河北省特级教师, 邢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雅庆

本堂课是一堂语法课, 实用、生动, 有创造性, 教学过程有序, 重难点突出,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各个教学环节衔接连贯, 过渡自然。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 在教学中, 注重根据学生的基础, 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 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

本堂课通过活动设计创设语法呈现方式, 效果显著。训练方式多样, 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 在活动中突破难点, 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在采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将现在进行时潜移至学生头脑中。接下来的师生问答、课堂角色扮演环节, 师生互动多而不乱、繁而有效;操练面广, 练习次数多;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升的课堂气氛自然而然,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语法归纳环节。而guessing game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到了一个小高潮。课堂随练部分让气氛沉寂下来, 李老师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归纳和消化;最后的“找不同”, 寓教于乐, 通过口语输出再次加深了现在进行时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学生在互相交流和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加深了对问题的思考, 巩固了对时态的运用能力, 小组互动效果明显。整堂课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真正实现了“在用中学, 学中用,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的原则,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处于相对自然的状态, 不断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本堂课立足知识点呈现, 打破语法课惯用模式。首先, 李老师打破了“语法展示讲解—语法练习”惯用模式, 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法现象呈现—语法归纳—语法练习—学生运用语法生成文段”的模式。创新还体现在对课本内容的大胆整合, 从歌曲导入到动画图片问答, 到听说表演, 到guessing game, 到练习巩固, 再到“找不同”的语段生成, 每个环节, 李老师都用心琢磨, 除了听说表演用到了教材中的原文, 其他都是李老师从网上或其他资料中精选来的。他能把guessing game玩出新花样, 将一篇完形填空改编成阅读, 更把“找不同”游戏搬到英语课堂, 可见其创新性。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4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究面具艺术的过程中,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学会设计制作面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面具艺术的探究,学会一般欢庆聚会中的面具设计与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面具相关知识,学习设计制作面具,丰富校园艺术节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热情洋溢的校园艺术生活。二 教学重点: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三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一般欢庆聚会中使用的面具。四 教法与教具:

1、教法:讲解、分析、比较、示范、练习。2、教具:课件、面具、制作面具相关材料。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头戴面具进入课堂,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提出疑问:曾经戴过面具吗?自己制作过面具吗?你认为面具一般在什么场合佩戴?面具有哪些功能?

生:......教师引出课题:独特的装扮。

(二)新课教学: 1 面具:

面具是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舞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作为舞蹈和戏剧中的道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几千年来,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并延续至今。2 中国传统面具艺术的功能分类:

包括:跳神面具、祭祀面具、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等。3 制作面具的材料:

大多数采用:木头、布、纸、瓷、泥、皮、石膏、瓢、鳖甲、铜等。传统的面具形式:(1)傩舞面具:

傩舞面具用于傩舞表演。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本上吸取民间戏曲形式的一种戏曲形式。源于远古时代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2)社火面具: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社火面具源于西周,是至今保存延续下来的民间吉祥物。社火面具采用纸塑或者木雕制作,其角色造型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口诀进行的。(3)藏戏面目: 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的舞蹈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祭祀仪式,为观众祈福祝愿,求神祖保佑。藏戏所戴的面具形式较为固定,世俗痕迹明显,为广大藏族群众所喜爱。面具多为皮质或者布质,很多使用木材雕刻。

(请学生分析以上三种传统面具形式各自的特点及功能。)(4)中国传统面具形式的共同特征: a 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角色塑造典型化。b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c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5 其他国家的面具: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文化,曾长期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折射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1)欧洲面具:(2)非洲面具:(3)日本面具: 面具设计制作过程:(可请学生先谈谈他制作面具的过程。)(1)构思造型:(2)画出草图;(3)选材制作:(4)加工装饰:(注:制作时注意演出用面具的大小,特别是两个眼孔的位置与距离要适合佩戴者。)(三)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制作面具,通过设计制作精美独特的面具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感受。在对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品种的了解和初步制作体验中,加深对我国本土美术文化的认同。(四)课堂练习:

要求:为校园艺术节设计制作面具。1 设计大胆创新,造型独特。

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3 选择易找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

在面具制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 配合理。

(分小组制作,每组推荐两件优秀作品,由制作者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每件作品的特色。)

(五)课后拓展:

在体验面具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我国民俗活动中的面具,了解其人文内涵。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没有经验的地理老师,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上新课之前,就要把同步、课本、以及填充图册上的内容都要认真的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积极搞好集体备课,有不懂得问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做到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

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有不懂得问题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和老师共同解决。上课一同步和课本为主,课上解决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课下及时补充完整。然后课下再把填充图册及时完成。小组长带领着一起统一好答案。这样学生的习惯养成了,兴趣提高了,同时成绩也提高了。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教学重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狼蒲松龄)

二.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岁中功名,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4年后便死去,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黑暗有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和语句。(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3.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运用恰当的动词补全下面的空白处。

屠户_遇_狼_惧_狼_御_狼_杀_狼

四.课文分析(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

1.遇狼: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四大要素

时间:晚归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

事件: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惧狼:请思考屠户为什么会惧怕狼?这样写合适吗?

明确:狼是阴险凶残的动物,只身一人晚归的屠户必然会惧怕狼的攻击。作者这样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种手法。

3.御狼:在贪婪凶狠的狼面前,屠户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呢?

明确:投以骨,复投之,弛担持刀等。

4.杀狼:最终,屠户是如何杀死了对自己虎视眈眈,阴险狡诈的狼?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试分析狼的特性和屠户的特征。

狼的特性: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屠户的特征:忍让反抗机智勇敢细心

五.合作探究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这两只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明确: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简单介绍作者所在的社会状况,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腐朽等。)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屠户,你会有如此的勇敢机智吗?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写成一篇200字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屠户:忍让反抗机智勇敢细心

杨雪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7

英语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 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却未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有很多, 笔者认为其中之一是对现有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教材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对教材插图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下三种现象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时有发生。

(一) 直接忽略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好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的环节。上课时, 教师开门见山, 甚至没有导入环节, 且与课文相符的插图经常被忽略。

(二) 轻图重讲

仅使用插图做一些简单的导入或者衔接, 很少利用图片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或自由发表观点, 插图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 图文不符

忽视课本中的插图而选取一些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选取的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容易使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插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 很少利用插图对知识进行复习或者对语言技能进行训练,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材插图的定义

教材插图是指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属于教材内容多种呈现方式之一的图画。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且有趣的, 图画, 它们不仅丰富了英语教材内容, 而且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教材的主题,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实在, 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钱福兵2012) 。

三、运用教材插图的相关支撑依据

(一)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 并在课堂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使学习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 (教育部2011)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课本插图是教材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二) 插图自身的功能优势

鲁迅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 但那力量能弥补文字之所不足。” (顾绍艳2015) 具体来说, 插图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人教版教材中, 丰富多彩的卡通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教学内容。

2. 增加教材信息含量

图片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图片具有直观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能快速获得信息。

3. 对抽象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 教师很难用语言让学生理解, 而插图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例如, 英语语法项目是英语学习的难点, 且较为抽象, 教师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概念时, 可以利用插图来说明, 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策略实践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的插图很多, 共有334幅, 平均每个单元有16幅, 并且在导入、听力、写作、语篇阅读及课后练习部分均配有相关表格及图片。表格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插图多采用卡通图, 生动直观,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插图, 并对其进行组合和二次开发, 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一) 以图助听———把握听力方向

提高听力水平是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进行交流, 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持久。但在实际训练中, 听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听录音时, 跟不上语速、紧张,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 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讨论并猜测插图展示的内容, 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A (2b) 部分为例。笔者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听力教学。笔者没有给第一个班级学生任何提示和看图指导, 让直接做题。由于录音语速较快, 所给出的图片又比较杂乱, 有些学生不知所措, 跟不上录音而没法正确作答。而在另外一个班级里, 笔者在播放录音前先让学生仔细看插图2a, 复习已学词汇book, key, computer game, ruler, pencil box;然后, 笔者让学生分析插图2b中呈现的物品。学生仔细看图后, 对房间里的物品基本能正确表达, 为学生进行听力做好了铺垫。接着, 笔者根据插图2b设置了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key is?以此展开了“听”的教学前奏, 最后进行听力练习, 这个班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在听完录音后,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插图描述所有物品的摆放位置。如:“In this picture, the pencil-box is under the sofa.”这样, 学生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总之, 插图导入“听”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学生自动对图片信息进行解码、理解、分析对比、联想等, 使其对所听内容产生期待。

(二) 以图促说———提高说的能力

“说”英语就是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参与英语交际活动。教材插图是在英语课堂中被用以练习说的最好的素材。在口语教学中, 借助插图进行角色扮演, 能使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条理清晰地表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重要句型。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笔者在上完单元所有内容后, 再次呈现图片复习所学内容。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图片, 唤醒原有的记忆, 并在插图的帮助下, 尝试设置一个语言场景, 分别扮演售货员seller与顾客customer。笔者发现, 当学生融入角色时, 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以下是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创编的对话:

Seller:Can I help you?

Customer:Yes, please.I need a pair of shoes.Seller:How about this pair?

Customer:I don’t like black.Can you show me another pair?

Seller:OK.The brown shoes sells well.Do you like them?

Customer:It looks good.How much are they?Seller:They are only 15 dollars.

Customer:Great.I’ll take them.

(三) 以图导读——感知文本重点

读前环节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 此环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激情, 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使阅读活动顺利展开。

插图作为高度直观化的教学内容, 是最具吸引力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全颖洁2016) 。

1. 引发兴趣

和纯文字相比, 色彩丰富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以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见图1) , 该插图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 特征鲜明, 极具代表性。

笔者以此为导入, 开门见山, 设置问题, 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活背景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能激发联想和想象, 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形成阅读动力, 使学生对阅读课充满期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a) 插图 (见图2、图3、图4) 为例, 三幅插图都为2b的阅读做了铺垫。笔者根据2a的三幅插图设置了如下问题:

然后,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激活背景知识中有关描述旅行的内容, 建立关于攥写旅行日记的基本框架。这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形成阅读动力。“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活动, 学生更容易接纳阅读内容, 也为利用插图预测文本内容做好了铺垫。

(四) 以图练写———拓展写作思路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插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插图教学, 学生不仅获得了感官知识, 还能通过插图拓展句子,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人教版教材强调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很多插图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件, 如养宠物、生日派对、外出旅游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旧知识, 使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 然后写出英语句子,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1 Section B (3c) 为例, 该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旅行日记, 并说明是否喜欢旅行及喜欢的原因。七年级学生虽然有过学校组织旅游的经历, 但以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 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所以, 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并且提供与此话题相关的插图, 让他们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活动, 并要求他们选取一种活动作为他们的school trip, 讨论喜欢干的事情及喜欢的原因。这样, 在这些插图的影响下, 学生就有话可讲了。最后, 笔者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旅游事件并谈论所感所想。

插图在写作中的有效作用不仅限于七年级, 中考作文题也常常伴有插图, 学生需要根据图画提示写一篇短文。因此, 教师应该从七年级开始, 有意识地利用课本插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看图写句子、写段落、写短文等, 这样的写作练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五、利用教材插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片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功能, 在教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在使用课本插图时,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 灵活选用插图

插图的使用必须与文本或者教学目标高度吻合。在引入课本插图的同时,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与教学内容吻合的图片, 但不宜过多, 否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另外, 并不是每一幅插图都要使用, 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插图。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 应考虑教学情景、教学整体性、有效性, 对插图进行重组。

(二) 正确引导学生看图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图画比较感兴趣。学生可能会被插图中某些内容所吸引, 教师若不进行引导, 课程教学会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 当他们无法用英语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描述图片的内容时, 教师要注意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插图的运用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这样更能发挥其作用。在教学中运用guessing game时, 教师可以把插图放入PPT中, 用自选图形遮去大半部分, 并设置动画效果,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插图是课本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课文的第二语言。对于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对他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摘要:阐述教材插图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分析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具体教学为例, 围绕以图助听、以图促说、以图导读、以图练写等四个方面探索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方法。提出利用教材插图时应灵活运用、有效整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七年级教材,教材插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顾绍艳.2015.如何运用想象补白课本插图[J].小学教学参考, (4) .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福兵.2012.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 (9) .

上一篇:国学第九册教学计划下一篇:美丽换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