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篇1
I. 1—5 C C B A A 6—10 D D C B B 11—15 B C A A D
II. 1 Talk to 2 follow the rules 3 makes his bed 4 is strict with 5 think of 6 help with 7 goes out 8 come true 9 does her homework 10 make friends
III. (A) 1 D 2 A 3 E 4C 5 B
(B) 6.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7. be / arrive late for 8. How do you get / go to school 9. Do you eat lunch 10. Let’s go to school
IV. 1—5 B A D D B 6—10 D A B C D
V. 1 arrives late for 2 How long does 3 doesn’t have to 4 Don’t take 5 takes the bus 6 How far is it 7 think of 8 lives, from 9. When 10. I don’t know how he gets to school.
VI. 1 either, or 2 go on, cross 3 drive to work 4 too many rules
5 have to 6 listen to 7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 How far is your home from school / How far do you live from school
VII. 1. B play 2. C 去掉 3. D get 4. D at 5. B do
VIII(A) A B C B A (B) A B C D A
(C) 1. 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get up? 2. 然后他吃早饭。 3. He gets home at about / around half past ten. 4. In 5. B
IX 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篇2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甲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乙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丙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篇4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气魄pî 浊流zhú 澎湃bài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操炼 怪诞 亘古 蚱蜢 B.班斓 泛滥 崎岖 回环曲折 C.屏障 懊悔 雄键 亦复如是 D.狂澜 险峻 坦荡 九曲连环
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5、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填空(16分)
⑴《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 曲作者是________ ⑵《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 _ 国作家______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⑶《木兰诗》选自_____朝 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 方的一首乐府民歌。⑸《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的两句是,⑹《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7、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 C.屏障píng 嗥呜háo 炽痛chì D.惨白chǎn 污秽suì 镐头gǎo
⑷《木兰诗》中表现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二、阅读理解与探究(共66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8~15题(共28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孩子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然后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8、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3分)答:
9、“上习字课”那段文字有三处细节描写,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别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答:细节描写a.,其作用是烘托 气氛;细节b.,突出了孩子们对 的热爱;c.,表现小弗郎士对 的嘲笑。
11、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2、“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写出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10、在“最后一课”里,师生心心相通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
14、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 的心理。(3分)
15、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3分)()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二)阅读《木兰诗》,完成16~20题(选文略)(共23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5分)
①木兰当户织: 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旦辞爷娘去: ④策勋十二转: ⑤赏赐百千强: ....⑥郭: ⑦帖花黄: ⑧火伴: ..
17、翻译句子(4分)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单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4分)
19、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4分)
20.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对男卑女尊的抗议。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C.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劳动生活。D.木兰代父从军,侧面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相关题目(共15分)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的衬托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壑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中。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质朴。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①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②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人声鼎沸,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选文有删节)
21.第二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请具体说说:“辉煌和苦22.试从文中找一组形容词来概括黄河的特点;并说明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3.试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限于20个字以内)(4分)难”是指什么?(4分)
24.文章最后以《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来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C
4、D
5、⑴比喻 ⑵对偶 ⑶顶真 ⑷互文
6、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
8、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9、a、挂在铁杆上的字帖 教室里的爱国
b、飞进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画杠子 祖国文字
c、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的联想 侵略者强迫学德语的愚蠢行为
10、师生爱国情感相同
11、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国土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德语要代替法语。
12、表明他面对国土被占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13、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对法国语言的封锁 祖国语言
全句含义: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14、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15、D
16、略
17、略
18、因为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英雄行为,而在于讴歌她英勇献身,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所以对十年军旅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
19、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 20、B
21、“苦难”指不可抗拒的洪灾;“辉煌”指造福人民,便利交通,旅游发达。
22、宽宏博大,奔放无羁。黄河之水是形成壶口瀑布的源泉。
23、万马奔腾、惊雷行空、犬牙交错、水流跌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篇5
(Ⅱ) 6. W: Is this your chair, Wang Ming?
M: No, it isn’t.
Q: Is this Wang Ming’s chair?
7. W: How many roses would you like, Jim?
M: Nine.
Q: How many roses would Jim like?
8. W: What do you like, meat or fish?
M: Fish.
Q: What does the boy like, meat or fish?
9. 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Tom?
M: I am writing to Mike.
Q: What is Tom doing now?
10. W: Where are you from?
M: I am from Australia.
Q: Where is the man from?
答案:6~10. BABAC
(Ⅲ)W: Hello, Steven.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M: Sure, Lynn.
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M: No, I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I live near the school.
W: Do you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in the afternoon?
M: No, we don’t. We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and three lessons in the afternoon.
W: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
M: Yes, I do. I have many friends at school. We often talk after class and play after school.
W: Do you usually go home at five o’clock?
M: No, we don’t. We often go home at five thirty.
W: Do you have lots of homework?
M: No, we don’t.
W: That’s very nice.
答案:11~15. BCBAC
(Ⅳ)
I am Li Ming. Li Kun is my uncle. He is a shop clerk.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him. He gets up at 6: 30 in the morning. At 7: 00, he has breakfast. He has noodles and eggs for breakfast. After breakfast,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He has lunch at 12: 00 at the shop. He likes hamburgers for lunch. He goes home at 5: 30 in the afternoon. At about 6: 30, he has supper with his family.
16~20. FTTFF
Ⅱ. 1. 【解析】选C。考查冠词的用法。此处表示泛指“一个”,故需要用不定冠词;又因为English以元音音素开头,故用冠词an。
2. 【解析】选B。考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由句子中关键词many,可知此处填可数名词复数形式,排除A。当man,woman和其他名词一起构成复合名词并使用复数时,两者都要变复数,排除C;sheep的复数为原形,排除D。B选项为child的复数形式,故选B。
3. 【解析】选C。考查名词用法。food“食物”;colour“颜色”;sport“运动”;movie“电影”。由答语句意“她最喜欢排球”,可知问句为“你妹妹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故选C。
4. 【解析】选D。考查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韩寒是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代词应该用his。
5. 【解析】选D。考查句型One. . . , the other. . . “一个……,另一个……”,一般用来解释上文的两件东西, the other 强调两个中的另一个。故选D。
6. 【解析】选C。考查特殊疑问句的引导词。根据下句回答“因为它们很可爱”,可知上句是问原因。故选C。
7. 【解析】选A。考查交际用语。当向别人问路或想引起别人注意时,用Excuse me ,意为“借问;打扰一下”。故选A。
8. 【解析】选C。考查介词的用法。What’s the matter with. . . 是固定结构,意为“……怎么了”。句意:——你怎么了?——我觉得不舒服。故选C。
9. 【解析】选A。 考查语境和特殊疑问句用法。根据答语“我要两瓶水”可知问句“你想要什么”。故选A。
10. 【解析】选D。考查代词it的用法。根据题意,此处用it表示天气,故选D。
11. 【解析】选A。考查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your sister 为第三人称单数,助动词用does,故选A。
12. 【解析】选B。 考查语境。根据句意“因为找不到他的妈妈”可知“小男孩正在哭”更符合语境,故选B。
13. 【解析】选D。考查数词。thousand数词“千”,当其前面有具体数目或several类的限定词时,不用复数,后面也不跟of;当表示不确切数目时,用thousands of“成千上万的”。句意: 重庆政府正在为人民建造成千上万的便宜优质的住房。故选D。
14. 【解析】选D。考查同义词辨析。see表示看见,用于see a film;look at表示看的动作,用于看图、黑板等;read强调读书看报;看电视用watch。故选D。
15. 【解析】选D。 考查语境和形容词作修饰语的用法。根据“He doesn’t like long hair. ”可知李明留着短发,黑色短发,先说长短,再说颜色。故选D。
Ⅲ. 1.【解析】选C。根据上文提到的Tom King loves sports. 可知。
2. 【解析】选B。根据上一句他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去上学和After school 可知,要选上学的日子,故选B。
3.【解析】选A。根据句意可知他与他的朋友们一起去跑步,go running with. . . ,故选A。
4. 【解析】选A 。根据because he always feels hungry after running. 可知,他要去买些食物,故选A。
5. 【解析】选C。下午6: 00是晚饭时间,所以他是回家吃晚饭,故选C。
6. 【解析】选B。根据上一句He likes fruit and vegetables. 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
7.【解析】选A。根据上文他不喜欢肉,可判断他认为吃太多对跑步不好,故选A。
8. 【解析】选B。根据句意,他是学校篮球运动员之一,故选B。
9. 【解析】选B。根据上一句,他是篮球队成员,所以每周三下午他要打篮球,故选B。
10. 【解析】选B。根据. . . he always gets up at 11: 00 in the morning. 可推断他最喜欢睡觉。
Ⅳ. 1. 【解析】选C。根据第一段第二、三句可知,春天二月份到来,五月份是夏季,所以春天是从二月到四月,故选C。
2. 【解析】选B。根据第二段第一、二句But near the North Pole there are only two seasons. They are winter and summer. 可知。
3. 【解析】选C。根据第二段第四句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you can’t see the sun. . . 可知。
4. 【解析】选B。根据第三段中In winter they live in small round snow houses. 可知。
5. 【解析】选B。根据第三段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可知,他们夏天吃鹿,冬天吃鱼和海豹。
6. 【解析】选B。根据短文,布莱克一家有布莱克先生、夫人和两个女儿,故选B。
7. 【解析】选B。根据第四、六句和倒数第四句可知。
8. 【解析】选C。根据倒数第四句,可知Lisa坐在床上,故选C。
9. 【解析】选A。根据Helen, her daughter, is standing near the window. She is listening to the music. 可知。
10. 【解析】选C。根据最后两句What’s it under the bed? It’s a white dog. 可知。
11.【解析】F。根据第四句He works for a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company in Hangzhou. 可知。
12.【解析】T。根据第二句He is from Hangzhou. . . 可知。
13.【解析】F。根据It breaks the window of the bus and hurts Wu Bin. 可知。
14.【解析】T。根据It hurts him very badly. 和But he wants to make everybody on the bus safe. 可知。
15.【解析】T。根据最后三句可知。
Ⅴ. 答案:1. take a
2. 玛丽的妈妈为玛丽买了一条红色的短裙。
3. don’t; any
4. He works in the hotel.
5. (There are)120 rooms.
Ⅵ. 答案:1. dictionary 2. hundred 3. countryside 4. funny 5. restaurant
6. sunny 7. feet 8. swimming 9. are 10. fifth
Ⅶ. 答案:1. He has 2. I am sitting 3. Does; like
4. What do; usually eat 5. How many bottles of water
Ⅷ. 答案:1~5. BDEAC
Ⅸ. 答案:1. likes 2. For 3. don’t 4. lunch 5. vegetables
Ⅹ. 【参考范文】
My Friend
Hello, everyone. I am glad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friend Jenny. She is from Canada. She speaks English. She is 13 years old. She has long yellow hair. I think she is a nice girl.
Jenny likes watching TV on weekends. But she doesn’t like to play football. Now she is sitting in the dining room for supper with Li Ming’s family.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avorite food. Jenny likes apples and vegetables best, and Li Ming’s favorite food is the dumpli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篇6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 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见闻录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名词,自己 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其:代词,这 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然: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词,客人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A B C D F)(E)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D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5.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6.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②从道理上讲: ①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籍贯 ②姓名 ③身世 ④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七、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解释: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不使之学 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 ”。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可补充为“ ”;“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 ”。
受之于天 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自扬州还
八、解题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
哀伤,痛惜 哀伤,惋惜
九、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B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A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18.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 时期的 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多务(多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过(到)D.见事(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B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6.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鲁肃的话表现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9.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字,人。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 笔记 林嗣环 铁崖,明末清初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A(2)众妙毕备()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C(3)宾客意少舒()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B(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D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一时齐发”指文中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这样写的作用是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文中用 写声之远,用、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
犬吠声 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 儿醒大啼 有鼠作作索索
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口技者表演的内容 观众的反映 “善”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设想合理即可.如: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
1、喂奶;不久,紧跟着;同时;全,都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 第二层: 众妙毕备。∥满座宾客 第一层: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正面、侧面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虽人有百手()即使;
(3)不能名其一处()说出;(4)两股战战()大腿。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忽 俄而 呼呼 许许 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弃其杖()
(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3.翻译下列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⑵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⑷ 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⑵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D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3.我能用 “∕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其 一 犬 坐 于 前。其一/犬坐于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B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7.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8-26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6-1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配套练习册答案06-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9-1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漫话追星10-2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0-27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0-06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