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2024-10-07

辛德勒的名单介绍(共12篇)

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篇1

观《辛格勒的名单》有感

《辛德勒的名单》是美国著名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主导拍摄完成的,斯皮尔伯格在这部影片当中使用了诸多的艺术手法,使这部影片极具艺术性。这还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斯皮尔伯格给后人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这还是一部是足以让后世专门研究的传世之作。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主要是以黑白两种色调来表现的,而这也大大体现了斯皮尔伯格拍摄电影手段的高超,使用黑白两种色调使影片具有浓厚的纪实风格,并由此直观的体现了影片对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讨论这种严肃话题的那种氛围,从而营造出一种真实,震撼人心的效果,给观众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冲击,这种艺术手法恰恰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把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真实的还原到现在的人们眼前。

使用黑白两种色调还能够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使其惨状催人泪下,就是因为使用黑白色调拍摄电影,才使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整部电影大部分都是有黑白两种色调组成,但不完全都是有黑白两种色调组成的,还有一小部分是,用了彩色的效果,而这种彩色的效果,在全部的影片当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故事中有一个小女孩,她是唯一一个身着有色彩的,身着红色的上衣在大街上逃命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和可怜,红色代表生机,代表活力和希望,他最终被黑暗无情的吞噬,这不正象征着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一幕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吗?不正深刻的揭示了法西斯纳粹党所摧残的正是人类的生机和希望吗?可以说,影片中出现的这点亮色蕴含着多重意义,它所产生的视觉张力特别是心理冲击力,是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无法完成和达到的。

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是斯皮尔伯格高超之处,重点表现出了一朵充满生机,勃勃向上的花蕾就要被法西斯纳粹,该残忍的摧毁,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这种艺术手法还起到了很好的煽情效果,把观众的情怀都带到当时的那个场景,那个瞬间,让观众很好的体会到了当时的那种无助,害怕担心的情怀,还让观众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人们想要活下来的那种深切的渴望。

在整部影片当中还穿插着各种音乐,每一种音乐都对应着一个场景,而这种

手法能够很好的表现当时的那种氛围,很容易就把观众带入进影片的那种场景中去,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影片的音乐和画面的契合程度恐怕只有用贴切来形容了。舒缓悲切的慢板,挥洒自如的快板,即真切细腻的书写了历史上那残不忍睹的一面,也委婉动情的倾吐出艺术家心中难解的忧郁和悲哀,更给观众带来化身其中的感觉。

在影片的开头阶段,辛德勒刚出厂的时候,那是去参加一个舞会,在舞会当中使用的那种音乐,很容易叫观众在脑海当中想象出一幅画面,那是一幅德国法西斯纳粹的酒色犬马的糜烂生活,很好的为影片的下一部分,犹太人的苦命生活,和悲惨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铺垫。而用这种表现手法,使德国法西斯纳粹的糜烂生活和犹太人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更加体现了德国法西斯纳粹的残暴和犹太人遭遇的悲惨。

还有一个场景那就是法西斯纳粹对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挥起了屠刀,党卫军开着军车,前者狼狗冲进犹太人的集中营,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当这一起罪恶在光天化日下发生的时候银幕上响起了悠扬的音乐,清朗的童声和疯狂血腥的屠杀,激越明快的钢琴伴奏与惨不忍睹的声画分立,造成视听的强烈反差似哀叹,使人按不住黯然神伤,悲愤不已。

在一个画面是,德国法西斯纳粹,将尸体焚化的场景,那个时候舒缓动听的古典音乐想起交响乐和画面外的男女伴唱声和在一起,声声传情,直冲进人的心里,这就让观众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正是这种音乐和画面不离不弃,将生与死,善于恶,美与丑之间的深刻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像是为亡灵在祈祷,也像是安慰悲痛的观众的心里。

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大量的使用黑色幽默,不仅让人笑不出来,而且能让观众更加同情犹太人在那段黑暗岁月里的悲惨遭遇。

在结尾当从死亡线挣扎出来的犹太人获得自由走向市镇时又使用彩色,这就使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能够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让观众感觉到雨过天晴后,以后的一切都会变的更美好的。

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篇2

反复聆听着这段音乐, 那缓缓流淌的旋律就如同一种深情地述说, 将我深深的吸引, 到底是怎样的一段故事、怎样的一种心境让约翰·威廉姆斯用如此哀婉动人的音乐来配乐?我甚为好奇, 终于迫不及待的走进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走进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中。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 (1939年) ,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是一出关于犹太人的人间悲剧。当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 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 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如此沉重的历史背景下, 人们该愤怒吧?该控诉吧?该痛断肝肠吧?但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情绪发泄在《辛德勒的名单》音乐中都不存在, 在英国管那略带忧伤的引子之后, 小提琴在低音区第一次演奏出汲取了犹太民族音乐旋律特点的主题音乐, d小调的旋律, 大五度、小六度、小七度的大跳谱写出低回曲折的旋律, 就如同人们起伏的心境, 时起时落的迂回, 而弓与弦的摩擦、撕扯所发出的连续长音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那种饱含苦难、难以言喻的痛楚, 将我们带入到那段伤痛的回忆之中, 那是整个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 也是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路历程, 音乐虽然很忧伤, 但却没有愤怒、谴责与控诉, 面对那一段错误的历史, 他们选择了宽容与宽恕, 这是一个民族的胸怀, 何其宽广博大!

主题的第二次出现为高八度反复, 在第一次主题低回曲折、如泣如诉的映衬下, 高八度的旋律哀而不伤, 充满了省思与缅怀的温存气质, 那是对历史的反思, 也是对英雄的缅怀与感恩。谁是犹太人心中的英雄?辛德勒!在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里, 辛德勒倾家荡产买下了1200名犹太人的生命, 这是冰冷的历史中温暖的一束光, 他温暖了战争阴影下那一颗颗凄凉的心, 他使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 这是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 音乐带我见证了辛德勒的善良与人们的对他的怀念与感恩。

在主题第三次出现之前, 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再度响起, 小提琴在低音区继续倾诉着, 但此时的旋律打破了主题旋律平稳单一的连续八分音符, 大量附点音符、休止符的使用, 密集的节奏型使音乐变得急促, 让那种包含苦难、难以言喻的激情在弓弦之间宣泄着, 那是情绪的渲染, 在这激情的旋律中有一些不断上行的分解和弦, 仿佛是一些不甘心,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奋争与期盼, 就犹如那些犹太人他们正奋力争取着生存的权利, 虽然艰难, 但绝不曾放弃, 而辛德勒的援手让那个地区的犹太人满怀希望, 在快速的七连音上行旋律之后主题第三出现在a小调上, 它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有变化、有扩充, 最后的收束由于有#G音的加入, 给人以温和、平实、深情、绵长的感觉, 就如同影片最后那些获得自由的犹太人手挽着手共同走向光明的前方, 画面由黑白渐变为彩色一样, 所有的希望在最后都变成了现实, 辛德勒在拯救了1200名犹太人性命的同时, 其实也就托起整个犹太民族的希望, “凡救人一命, 即救了全世界。”此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辛德勒的名单》 篇3

中文名:辛德勒的名单

外文名:Schindler's List

其它译名:舒特拉的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史蒂弗•赞林 Steve Zaillian

制片人:布兰克•鲁斯蒂 Branko Lustig等

主演:Liam Neeson/Ben Kingsley /Ralph Fiennes/ Caroline Goodall

片长:195 分钟

主要奖项: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全球票房:$3.21亿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它描述了战争、种族、性、信仰、信念、金钱、同情、国家、生存、生活、觉醒、循环、困厄、侵犯、坚守、放弃;

它说的是流离、剥夺;是一条红色的童裙;它在说底线;它在说家园,肉与灵。它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心灵。

电影男主角辛德勒

简介:

犹太人被赶往集中营,妻离子散、如牲畜般被驱赶、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那是怎样的一种处境!无视于人的存在,没有尊严的践踏。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经历,重回二战时克拉科夫,向人们展示这个城市由生灵到涂炭的一切。辛德勒的善举感动着每个犹太人,也感动着我们。面对被屠杀的场景我们是震惊?是憎恨?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在没有人性的年代中藏着人性的微芒,辛德勒给了犹太人希望,那是黑暗中的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的黑暗的路途,也照亮了世界!

评价:

它(《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我们为它颁发奥斯卡大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1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第66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

——德国前总统 罗曼•赫尔佐克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篇4

曾经无数次的听说过《辛特勒的名单》,我对其的认识也仅仅限于好莱坞大片上,但当真正的被这种黑白色调的演绎冲击时,我甚至把自己想象到那一群被乱赶乱杀的犹太人当中,祈求上帝给我一丝生路···

影片的最后给出了色彩,这让观众觉得光明终于到来。斯泰恩在送辛特勒离开的时候对他说: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此时的辛特勒无限懊悔,他恨自己为何还留着车子、金别针,它们本可以再多救几个人···其实当他将家产一声声已纷纷打印成辛特勒名单时,他真正地成为英雄!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目睹这段历史”我真的被深深的震撼,这份震撼来源与恐惧,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毁灭似乎做得像是工厂做工一样,似乎就像那个阿蒙军官说的一样:“不,你们不是人,你们是老鼠是虱子,看你这一双老鼠的眼睛····”在钢琴的演奏中机关枪干掉了哪一栋楼里所有人,与毒气室里被活活毒死的人们相比或许那些给士兵解气用的被枪杀的犹太人更幸运一些,那个女性不是胖的出奇也不是瘦的出奇然而她就死在了经过军官家门口的那一刻,女佣海伦不理解,其实那个世界哪里还容的人去理解,死亡算什么,难民早就习惯了用麻木的眼神目送已死的人----无论这个人是别人还是自己···焚尸炉冒着黑乎乎的发臭的烟气,燃尸的的碎片随着雪花一起飘落。女人们被剥光了衣服,健康的、苗条的被留了下来,她们因此而欢呼雀跃,这种场面,这种种场面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人性!我只想问人性何在呀?!!!!!

这位斯皮尔伯格大导演在用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性手法展现一幅幅波涛汹涌,气势悲壮的杀戮与毁灭情节。这种疯狂的灭绝一次次触动人格的底线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就有象征意义的陪衬吧,这里是亲特勒人格被极大激醒之处吧,这里是他决心全力拯救死神口中人们的转折点吧 ···我们谁敢否认黑白影响中,那一抹红色给恐怖而绝望的心灵带来的生的信仰···

辛德勒的名单 音乐鉴赏 篇5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1201新闻班 学号1230230020 姓名:何安娜

想起《辛德勒的名单》,耳畔就开始萦绕着那段将悲伤与绝望表达的淋漓尽致的旋律,也许在上小提琴鉴赏课之前,我并不熟悉《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具体情节,并不了解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血统,也并不了解小提琴家帕尔曼,然而现在因为那一段小提琴的乐段已经让我深深的记住了他们。

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配乐的渲染,我想它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直以来我认为最能让人产生共鸣,能够震撼人心的音乐,一定是音乐之王钢琴和音乐之后小提琴的演奏,虽然我从小并没有机会学习乐器,没有听过多少名曲,但我对它们的喜欢一分不减,也许那就是当音乐一响起的时候,就会让我感受到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走进一个故事,品味一种悲伤,分享一份喜悦,聆听一份感动。

就像《辛德勒的名单》,帕尔曼演奏的这段优美抒情的小提琴旋律被放在了这部反映二战时期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电影中,当犹太人一个接着一个被夺走了生命,当那些到处躲藏的犹太人被搜杀的灯光照亮而绝望的举起双手,当那到处寻找藏身之处的孩子跳进井下的脏水却被其他孩子用嘘声驱赶,小提琴如泣如诉地表达了犹太人已经近乎麻木的悲伤,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饱受煎熬的心理历程。这部影片这段旋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沉重、凄凉的心情,也只有他拥有这份深之入骨的民族的感受,才能导演出这部无与伦比的影片。

帕尔曼,这位著名小提琴家,也是一位犹太人,“Simply just knowing the history,and为feeling the history,and indirectly being the victim of the history.” 这是他在为《辛德勒的名单》演奏时说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句。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历史的领悟,对这部影片的领悟以及他演奏的诠释了他的情感灵魂的乐曲的领悟。影片贯穿始终的小提琴配乐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影片中犹太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尸体如同柴火一般被扔进火中焚烧,一辆接着一辆的运尸车驶来,而在我们眼前的真真切切就是曾经无数鲜活的生命,震撼人心的感官刺激让人更加体验到这场大屠杀的残酷与真实,此起彼伏的枪声、刺眼的火光,遍地的尸体深刻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中被埋没的人性。影片中营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在最后说的那句“我还可以做更多”,让我们在那悲伤的小提琴配乐中听到了更多的感动,感谢辛德勒的犹太人告诉他“救一个人等于救了一个世界,”也让我们“听”到一种绝望过后的希望与温暖,感动与感激过后,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6

人教0801班周祥

学号:08429144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普通青年,耳濡目染在中华文化中,对于西方这个文化传统与我们有着很大差异的世界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直观与顺畅的理解与接收的。同样,当我不得不去看老师交代下来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三个小时多的时间的确是很难受的。尽管如此,看完之后,毕竟还是有些体悟。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这发生在西方,且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没有多少直观或者是很明朗的体会。观看电影前,脑袋里想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数字:六百万。可能也就是几张曾经在历史教材上看到过的关于大屠杀的图片。余下,我可能不是很清楚了。其实说实话,相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外国的人名总是很拗口的。从昨天观看《肖申克的救赎》到这部电影。三个多小时,我实在没有记住多少个名字。或许,只有模模糊糊的“辛德勒”“斯泰恩”“海伦”,又或者极个别的军官的名字;也或许,这译制片的字幕给我留下的也只是几个数字而已:六百万,一万,一千一百多,三百多......。但是也就是这几个模模糊糊的人名,也仅仅是这几个字幕上的数字,我开始明白这简单与模糊的背后,竟然是如此的沉重,如此的鲜血淋淋。哪怕是在一部并不是纪录片的电影中间......没错,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

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二战,纳粹,法西斯,这一系列的词语,战争结束了几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幸存者。以影片为例,德国法西斯仅仅是

在二战的几年中对欧洲的犹太人就带来了不止六百万的死亡,更别说这场有人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种族灭绝是很多的国家与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个民族都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哲学,也似乎只有手中有枪的民族,他们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们加之在他们认为不是跟他们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无法去理解这“用民族的剑为民族的犁争夺空间”的逻辑。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几十个刽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个犹太活人当做猪狗一样的屠宰的画面时,我无法去言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历史书上提到仅仅几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领我们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压迫与被压迫在我的心底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很直白顺畅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历史的构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在逻辑?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不懂,不懂......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

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或许结局的时候辛德勒的话是最有深意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而已。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

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真正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最至高无上的真理。

辛德勒名单 篇7

一个可以被称作企业家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架完美的赚钱机器还是一个承担经营企业之外更大社会责任的人?一度流行的观点是,能够做好一个企业的人就是一个企业家,因为他解决了员工的就业、创造了税收。

2005年,比尔·盖茨在50岁生日时宣布,他将把自己的数百亿美元财富都捐献给社会。同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他“为应对世界所面临的灾难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最早的捐献电脑到置身非洲艾滋病人群中感受他们的痛苦,盖茨寻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帮助自己同类的方法。有人说,中国的媒体不应该鼓励中国企业家学习盖茨,因为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的确,我们还没有有能力捐出几百亿美元的企业家。因此,在具备这个能力之前,我们应该闭上眼睛,不要让别人的苦难扰乱心神。看来,很多人小时候听课都走过小差,忘记了老师曾经关于“力所能及”的讲述。

庆幸的是还有认真听课的人,比如王石。一直以来,王石倡导创业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把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分成了3个阶段:创业,管理成熟,然后承担更广义的社会责任。王石的手腕上戴着一块4万元钱的手表,是在为抢救濒危的白头叶猴的拍卖中购得。“我戴着它,很快乐。”创业者应该享受生活,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享受生活。用王石的话说,创业者 要“早行乐,早行善”。

责任并快乐着。如《辛德勒名单》。

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但必须去做。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斯皮尔伯格平静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个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标,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开始重新思考价值发生的根据,重新思考记忆发现的见证。于是,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德国人失败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价值让世人测度它的财富,“辛德勒的名单”作为记忆让世人缅怀它的历史。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8

故事的主任公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碎成员,他利用战争来发了战争财,而后由于纳碎人员不顾世界的反对,以种族歧视为由,大量残害犹太人民,使无数的犹太人面临家破人亡的命运,而其中由于辛德勒的良心发现而使部分的犹太人免于于战乱。

本文不断写辛德勒与纳碎人员的对话和表情,来写出纳碎人员手段狠毒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和辛德勒在此过程中以“战争财:来赎罪。在和纳碎人员的对话中也体现的辛德勒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罪恶的本原:经济,也就是金钱。

在纳碎时代,犹太人受到了无可估计的损失,在纳碎人员的眼中犹太人什么都不是,想杀就杀,想辱就辱,而文章通过辛德勒良心的觉醒来体现纳碎时代即将结束。

也说明了纳碎成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恶魔凶手,他们只是受到了蒙骗而已。

作者以主人公辛德勒为名,一语双关,从侧面来讽刺西特勒的奸诈,丧心病狂。

最后,文章以犹太人的上书来证明辛德勒的“无罪”还用他们仅有的金制品为主人公打造了枚戒指,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体现了犹太人高尚的品格,和恩怨分明的精神。

作者想写本文来警告世人,不要被一时的诱惑而冲昏了头脑,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如果已经作错了事要尽快迷途知返,尽自己的可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要一错再错。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如果及时弥补那就还能宽恕,否则他的行为就是可耻的令人所不容的。

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篇9

班级 :13级戏剧影视文学

姓名 :牛晓晨

学号 :***8

一石一救赎,一人一世界

简析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美丽的海湾。

——依扎克史登(二战幸存者)

当我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这个电影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无尽的黑白,影片从开头和故事的背景就预示着讲述的这个故事将是悲壮的,而看完本片在脑海里只出现了这几个词,杀戮、生存、人性,最后回归到一个词,救赎。

在我们欢声笑语的现在,已经早早远离了战争的喧嚣和恐慌,或许我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样一个惨绝人寰的战争年代。即使没有了那种生活,我们也不可能忘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比如二战时期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整个影片我看下来没有哭过一次,但是我却是湿着眼眶看下来的,并不是因为感人,而是感到了愤怒,看到了电影里的犹太人,我总能不自然的想起来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但是又开心于犹太人的幸福,战争真会让人露出最狰狞的面孔,也会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善良,开心于他们所幸还有奥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颜色:黑与白之间的那一抹红色

影片的开头便是一个微弱的烛光,那红色的烛光在黑与白之间的背景燃烧着,伴随着犹太人低声吟唱着的圣咏曲,烛光渐渐熄灭,一丝白烟缓缓升入空中,拉开故事的帷幕。这并不是除了结尾电影中出现的唯一的颜色,在山头上与情人骑马驻足的辛德勒的脚下,在犹太人“自由区”中,在黑白世界里,有一名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街区中。镜头跟随着小女孩的脚步穿越过一个个街区,在这充满哀嚎的地狱里,小女孩像是一个旁观者,又像是一个诉说者,天地之间唯有她才是这场屠宰场的主角。¹她是一个穿鲜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现绝对有她的意义,或者说,是一种符号。红色,鲜血的颜色(在这里当然不是性欲),但又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随着小女孩移动的同时,内心的某种东西似乎也在悄悄的变化着,辛德勒的内心同样燃起了救赎的火焰。此时电影响起低沉的童声合唱,伴随着小女孩被纳粹党无情的杀害一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条生命,仅仅是那样的脆弱,仅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其音乐的运用,电影自开头就加入了犹太人祝福祷告的音乐,这首乐曲预示着电影的悲惨,也不乏带有生命的希望。²影片中最为动听的无疑是主题曲main theme了,这首曲虽然不长,但却有着电影配乐的完整结构,长笛的简洁序曲之后,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忧伤的旋律仿似倾诉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但细听之后,流畅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并非是完全的悲伤,正如片头中黑暗的一点烛光,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给予这些曾经灾难深重的人们,在这里,帕尔曼的琴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而明亮;时而低回,但都充满激情,让人感动不已,这当然是和帕尔曼身为犹太人,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的缘故。

在电影的中期,纳粹军官焚烧犹太人尸骨的那个场景,在黑白的电影里却拍出了别样的画面:被焚烧的尸骨灰尘飞扬好似寒冬腊月时空中飘着的鹅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或许就真的当做了影片中的季节已经进入了冬天,纳粹军官命令那些活着的犹太人去焚烧、掩埋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尸骨在地上被随意抛弃。电影虽是黑白色,但是一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头骨在影片当中却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时片中所配的音乐是Immolation(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³ Immolation是一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乐为主的铺陈,其后则是气势非凡的一段合唱,歌声此时却显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弥撒,愿逝者安息。

接着的故事发展,则是我最震惊的场面。纳粹军在居民区里搜查侥幸活下来的犹太人,他们用听诊器来着这些无辜的人们,听诊器是医生专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用来救死扶伤的器具,而在这里却是用来传达灭绝犹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聪明的犹太人钻到了钢琴里想要得此生存,残酷的纳粹军冲着钢琴就是一阵扫射,⁴此时在一个房间里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赋格曲7号》,这是一个德军军官在演奏,技法很娴熟,旋律在流淌,而另两个士兵则在争论这是巴赫还是莫扎特,此时漆黑的城市到处都是火光和枪声,这场戏是那么的荒谬,又如此的真实,纳粹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们的喜好是确定无疑的,令我震惊的则是他们在作恶的同时,还有闲情逸致演奏和欣赏美妙的古典音乐,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情?后来我看了《发条橙》、《现代启示录》才明白,其实音乐并不是 “好人”的专利,所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之类的说法根本就是扯淡。在电影下期的时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女人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⁵Auschwitz-Birkenau(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影片中最为阴郁的乐曲,出现在奥斯维辛犹太女人洗澡的那场戏,小提琴在中低音区反复游走,营造出一种极其不安和恐慌的气氛,配合画面上女人的尖叫和惊恐的表情,产生极其沉重的效果。

⁶Making The List出现在辛德勒和他的秘书策划挽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单”场面,此段音乐是比较典型的好莱坞式交响配乐,起伏很大,具有极其强烈的戏剧感。曲中反复出现了主题的变奏,歌颂这人性最为光辉的时候。这也是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影片作了一首曲子,我能够想象出演奏者演奏这首曲子时的神态表情——一个守望者站在被战火、哭泣、死亡包围的黑色的天空下无语哽咽。

辛德勒的名单:凡救一个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这里才讲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商人,是一个爱好美色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救了一千多条生命的人。

他的开场华丽但是并不光芒四射,他风度翩翩,善于交际,与纳粹上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个人奋斗下来的商业利益,这让他做起因为战争而获取利益的事情来毫无愧疚,但是同时也让他对纳粹的反犹价值观不以为然。⁷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为辛德勒此后的伟大举动,而刻意掩饰他的道德缺陷,在犹太人被驱逐的时候,此时的他并没有帮助他们什么,倒是更乐于趁机榨取些商业价值。他让犹太人进入他的工厂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这是一桩多么完美的买卖,一场多么残酷的“圈地运动”,夺去犹太人的一切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再让这些一无所有的犹太人进入工厂工作,辛德勒显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亲的业绩。然而依扎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内心改变的过程离不开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周旋,给了辛德勒一个发财的机会,无意间同时也让辛德勒开启了一道挽救犹太人生命之门。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着自己谋利,但是史登的一次次的请求、纳粹党军人一次次惨绝人寰的举动渐渐影响着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举动源自于一种习惯,辛德勒这个习惯来源于因为一块手表而让一对老夫妻远离了死亡的喧嚣,他或许是尝到了拯救的满足,但是我觉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释然。辛德勒渐渐地让拯救犹太人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到影片的末尾处,辛德勒还在懊悔没有因为一辆车、一个领针去换取十多个人的生命,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抱住了他,紧紧的抱住了他。

很多时候。人类善和恶的一面都会潜伏在内心里,影片中不仅仅在辛德勒身上体现,同样有这种善良的还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给了他救赎,同样也窥视到了阿蒙心里的那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但是这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很快的就随着阿蒙给的里谢克那一枪结束了。他对犹太女子海伦的爱无可奈何,当他见了海伦第一面的时候,他因为感冒并不想传染给海伦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其实也存有怜爱,他在酒窖里对海伦施暴,呐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愤怒的、坠入爱河的一个年轻人,当黎明再次升起的时候他便又变回了那个冷酷无情以射杀犹太人为乐的阿蒙了。

Today is history 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出身为犹太人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他族的故事以电影的方式讲述给我们,不仅仅让我们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段黑暗,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有好多“更应该”!我们就应该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富贵与贫困、成功与失败、悲伤与喜悦„„我们就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自己信心去面对我们现在或以后要面对的困境与挫折!

生命不以缅怀得到升华,却以一个人名而得以提升价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愿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参考文献:

1.http://i.mtime.com/comments/blog/913833/ 2.—6.http://i.mtime.com/eskare/blog/7637029/

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篇10

一、 影片全景再现二战

这部影片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经典之作,也是全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自上映之日起到如今,仍有万千观众为之倾倒。1994年,这部影片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式之时,德国总统就曾经亲自出席。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大力支持:“迫切要求你们也来看看这部作品。”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海报就能看出,这部电影要向世人传达的信息,无论是正义、是救赎、还是力量,都是其动人之处和画龙点睛之笔,也是这部作品的深刻主旨。

《辛德勒的名单》再现了真实的二战,在二战期间,辛德勒为了求财,在波兰战争期间大发不义之财,并不知廉耻地雇佣大批廉价的犹太劳动力,为自己所开设的搪瓷厂苦力劳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到纳粹毫无人性地屠戮犹太人后,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与刺激,并深刻地醒悟了过来,处于人性本能的良知,辛德勒开始竭尽所能地救助犹太人,他以保证自己工厂可以顺利生产为由,列出了一份拟录用上千名犹太人的名单,并以钱色贿赂了大批纳粹党军官,被称为“辛德勒的名单”。虽然,这个存在人性缺陷的男人曾经唯利是图,但所有这些缺陷并未掩埋他慷慨救人之义举,其前后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使人由衷地给予尊重。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场景、色彩的运用尤其使人印象深刻,一处使几千名犹太人被纳粹党押上了死亡列车之时,另一处是屠杀了数千名犹太人后,被堆积成山的一座座空箱子,以及分类所堆放地供纳粹党瓜分的大批金银珠宝、财物、衣服,还有一堆堆满载笑脸的照片和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牙镜头。还有一处是一名上尉到某一金属加工厂巡视的情景,当他走到了一位犹太老者的身边之时,呵斥道:“你是负责干什么的?”老人颤巍巍地回答:“做门铰的。”随后,他命令老人立即做一个门铰,并掏出了计时器来记时,迫于威压,老人急切地做好了,当仰视着残暴的上尉,期待着得到表扬之时,上尉却丢下了一句:“做得是不错,但你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现在却才做出了这么些门铰。”老人听后仿佛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闭上了眼睛,被纳粹军拖出去,立即处死。但是,对准了老人头的枪就像是见了鬼一般的哑火,气急败坏的上尉发疯一般地取出属下的枪,但也失灵。老人耷拉着脑袋默默等候着死亡的处决,若上苍真的眷顾他,那就不要为这一杀人魔王所碰见,为何要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来考验一位老者内心的承受力?

凭借着经典形象的再现,配之以场景、音乐、色调、灯光等艺术效果地处理,这部作品成功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成为留在观众内心深处的一记重锤。[2]之所以成就了经典,就在于这部影片采用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化解了难以解决一段深刻的历史。该影片完美重现了二战的历史事实,揭开了战争遗留给人类的痛苦回忆,从一位商人的角度出发,由他带领着万万千千的人唤回自我的良知,拯救生命,拜祭无数无辜逝去的亡灵,深刻地警醒后人必须珍爱生命,捍卫和平。

二、 影片背后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就必须能够扛得起科学反映历史的重责。借助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所展现的历史,不仅仅要向广大观众讲述曾经的那段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还要最大程度地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使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曾经那段历史的厚重感。《辛德勒的名单》所选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背景,所讲述的是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对人性的践踏,万千无辜者人生价值的幻灭,深刻地揭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反人类战争。[3]在那个沉重的年代,无数人的生命却显得一文不值,受纳粹党人的无情肆虐,生命已经成为一场娱乐、消遣和践踏的游戏,当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之时,不由得使人浑身震颤,对于残酷的战争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各种镜头的推进和情节的铺设都极具纪实风格,采用这种风格只为向广大观众展现那一段历史氛围,只为将噩梦一般的历史真实重现,使活着的人感知那段触目惊心的画面。虽然,影片所展示的场景残酷异常,但却是最为真实的历史。如藏满了犹太儿童的腐臭下水道,一列又一列堆满犹太人的火车,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死亡集中营,集中营到处堆放的是尸体遍布的推车,还有不断散落的焚尸灰烬,各种细节下所营造的那一个完整、真实、血腥的情境。在如此氛围中,观众无论是心灵,还是视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感受到了那段历史所要向人们传达出来的话语,使人们无一不对纳粹的残暴而愤怒,无一不对生命的消逝而惋惜,这方是这部作品所要向人们传达的精神所在。

在《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得极为突出。[4]影片将那段黑暗的历史重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有泯灭人性的残酷,也有求生的希望,所体现的无一不是导演对于自由、对于人类的热爱。虽然,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以受害者视角来对二战事实加以描述,而是以客观而中立的角度娓娓道来,但如此手法再现历史,更能唤起观众对这段反人类历史的批判,也更能从中看出西方人文主义关怀。置身于杀戮、欺凌和践踏的环境中,面对对重获自由、和平及生的渴望,当真情在如此环境中变得难以进行,如何能够阻止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感悟,对于战争时期饱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为了增强影片画面的真实感,导演还利用了很多极具冲击效果的艺术语言,来提高影片的视听渲染力,进一步升华这部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如当纳粹刽子手戈德出场之后,便带给了大家极强的视觉冲击,当他举着狙击枪,对着集中营的大批犹太人时,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须裸露跑步,而纳粹军身后是同样裸露在床的情妇。随后,戈德随意举起枪扫射无辜的人群,如此残暴的画面令观众不忍对视,更产生了对纳粹这种反人类罪行的深恶痛绝。

充当着救赎者,却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在这部影片中,辛德勒无疑充当着战争中的一个救赎者角色,这也体现着这部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但对于他而言,“英雄”这一称谓难免勉强。对于传统好莱坞电影作品而言,往往有一套英雄塑造模式,身为英雄必须有特殊的成长历程,受过磨难,也立过卓功,最终受到万千人民的崇拜。例如《勇敢的心》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威廉·华莱士。但是,辛德勒并不是这样的,他一出场,完全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并无救世济人之心,在克拉克夫出现之时,一切只为从战争中牟取暴利。当纳粹军趾高气扬地谈论着如何残戮犹太人之时,他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能更好地讨好这些军官。当一群又一群的犹太人惊慌不安地伫立在街头之时,他仍在关心应该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何种地方。无论是犹太人的苦难,还是纳粹军的残暴,对于他而言,无疑都是事不关己,他只是一个商人,只在乎谋财。但是,最终他成了一位救赎者,这源于其内心还未泯灭的人性,还有部分原因是受到斯特恩这个犹太人的影响。作为商人,辛德勒千挑万选人才,只为得到利益回报,他对于种族并无概念。他用斯特恩,完全是由于他具有这样的才能,用犹太人当工人,也是由于其更为廉价。在最初的救赎之念下,犹太人斯特恩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但这并不是全面原因,辛德勒骨子里的善良与还未泯灭的人性,才是支持他最终成为犹太民族救赎者的关键,于是,为了纪念他的善行,有一支犹太人就被称为“辛德勒犹太人”。

从默然不问,到热衷救赎,辛德勒所经历的是一个人的良知渐渐被唤醒的过程。当他最初招聘秘书之时,他将所有女人都留了下来,其实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这些女人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当得知自己工厂竟然有个断臂的老人后,他很是气愤,因为就商人而言,这样的工人可谓毫无价值。但是,当这个老人被纳粹党枪杀后,他又开始同纳粹军官据理力争。在此过程中,蒙太奇手法在不同的画面之间来回转换[5],一边是被击毙的老人,另一边是愤怒的辛德勒同纳粹军官展开的争吵,当老人的献血沿着另一个空袖管不住地涌出时,他不住地说:“他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冲床工人。”此时,他已开始对那些无辜生命的逝去而感到痛惜。随后,纳粹大规模屠城行动开始了,当他亲眼目睹一幕幕残暴行为,当焚尸之后的灰尘于刺骨寒冬下的克拉克夫洋洋洒洒飘落之时,当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被运往死亡之地时,他彻底苏醒了。面对着如山一般的尸体,聆听着安魂曲,一面是不断地为逝去同胞收尸的伤痛欲绝的犹太人,另一面是疯狂行径的纳粹军,此时的辛德勒,一心想要拯救那些无辜的犹太人。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商人,留声机所传出的歌声似乎正是此时他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强者多得,弱者却一无所有,空空的口袋无法让你获得成功。”作为商人,钱是至高无上的,但他最终毅然决然地拿出了所有积蓄,试图从那些灭绝人性的屠夫中换回部分生命。与此同时,辛德勒开始游说其他犹太商人,但每每都以失败告终,正是如此鲜明的对比,使观众看到了辛德勒的伟大。若按传统英雄模式来看,辛德勒担不起这样一个称号。有人认为,英雄应该生来就肩负起拯救人类的使命,但辛德勒并不是,他救赎的行为只是处于善良。英雄的行为应是完美的,但他爱财爱色,甚至奢靡异常。英雄应当背负着苦难,但他生活享受,富足,精神愉悦。但依然不能拒绝,辛德勒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并不完美的英雄。

这部影片深度刻画了德国商人辛德勒,由最初的一心求财,到最终心甘情愿地舍尽家财,营救那些同自己并不相干的生命的过程,试图带领观众寻找人性本存的良知,谴责了这场巨大灾难所带给人类的不幸。是处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唤醒了掩埋于主人公内心深处沉睡的良知,并借之辛德勒的良知复苏,歌颂其身上所闪烁不息的光辉,以谴责那些发动这次战争,无视人性与和平的恐怖之徒。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景之下,重温这一主题的电影作品,对于号召大家反对恐怖行径,消除战争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尽管战争总是凸显出历史不美好的一面,然而,人性是完整的,至善与至恶都不存在。这部影片就是一部揭露历史与人性的经典之作,其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成为落在观众内心的一记烙印,促使观众开始思考战争,思考人性,也使得这部作品在影视文化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辉,永远留在无数观众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卢焱.历史与阶级意识:电影《辛德勒名单》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7):219-221.

[2]Stam·Robert,Alessandra Rengo.A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and Film[M].beijing:Peking Unversity Press,2006:67-68.

[3]Keneally·Thomas.Schindlers Ark[M].London:Serpentine Publishing Copty.Ltd,1982:541-542.

[4]Stam·Robert.Literature through film[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32-34.

《辛德勒名单》 篇11

—The Talmud

——犹太法典

“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这样的话听来,和我们中国人常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着不谋而合的道理,救命的意义不是在于救命的行为,而是带来的心灵净化,他首先是拯救了自己。

导演斯皮尔伯格为拍摄这部影片,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并拒绝邀请好莱坞明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请来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顾问。虽然《辛德勒的名单》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大制作的彩色影片。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如此宏片巨制斯皮尔伯格只花费了2300万美元,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盈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影片故事是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用旷古铄今来形容这部影片的造诣毫不为过,其思想的深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超出人们的想象。虽然影片中的经典镜头不胜枚举,但以黑白为主调突然出现的一抹红色却着实堪称神来之笔。在纳粹屠夫杀戮犹太人的场景中,小女孩的红色上衣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对比,她蹒跚的躲进街边的店铺,转眼间却出现在运尸车上,目睹这一切的辛德勒也同样经历着剧烈的心理变革。这个过程是情节中至关重要的转接,其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几乎无人企及。值得一提的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要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影评精选 篇12

他为什么会转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从加害别人的人,变成了人道主义者?影片《辛德勒名单》根本就没有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必须归功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因为,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是太过简单的,对于辛德勒的一生来说,那都会是一种侮辱。大屠杀是一个巨大的邪恶引擎,在种族主义和狂热情绪的推动下疯狂旋转。但辛德勒却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个小小角落,凭借智慧战胜了它,不过,他看似本来就没什么计划,纯粹凭着冲动随性而为,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法完全弄清楚这些。这是斯皮尔伯格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他还原了大屠杀的真相、辛德勒所造就的奇迹;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借助那些简单的叙事程式。

本片片长一百八十四分钟,和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一样,它看上去还是显得太短了。影片一开始,辛德勒(列姆·尼森[Liam Neeson])便登场了,他长得身高马大,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穿着考究,经常流连夜场,为纳粹军官以及他们身边的女孩子购买鱼子酱、香槟酒,他还喜欢和高级军官们合影。他骄傲地在衣服上别了纳粹党徽。他在黑市上也很吃得开,能搞到尼龙、香烟、白兰地。当局乐于帮他开设工厂,制造用于军队炊事班的搪瓷厨具。他也很乐于雇佣犹太人,因为他们的工资低于正常水平,这样,他就能大发横财了。

辛德勒的天才在于贿赂、谋划、欺骗。他对经营工厂一无所知,于是找了犹太人会计伊萨克·斯特恩(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来负责这一块。斯特恩在克拉科夫走街串巷,为辛德勒的工厂雇犹太工人。因为这是家受到保护的军工企业,如果能在那里工作,无疑有助于犹太人保命。辛德勒和斯特恩之间的关系,斯皮尔伯格处理得十分细腻。战争刚开始时,辛德勒一心只想赚钱,而到影片结束时,他一心只想救“他的”犹太人。我们知道斯特恩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但却从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谈论此事的画面;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大声交谈某些事,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种细腻正是斯皮尔伯格贯穿全片的力量所在。本片剧本由斯蒂芬·泽里安(Steven Zaillian)根据托马斯·基尼利(Thomas Keneally)的小说改编而来。它丝毫没有情节剧的做作,相反,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系列的事件,清楚无误地呈现出来,不存在刻意操弄情绪的问题。看到这些事件,我们也就理解了辛德勒以及他的计划有多么的隐秘了。

他也以一种生动、恐怖的方式将大屠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片中有位名叫哥特(拉尔夫·费恩斯[Ralph Fiennes])的纳粹战俘营长官,堪称是研究邪恶的愚蠢最好的案例。他站在自己“别墅”的阳台上,俯瞰监狱大院,随意射杀犹太人只为练练枪法。(辛德勒能够说服他放弃这个习惯,靠的是迎合他的虚荣心,这事辛德勒做得是如此明显,几乎就像是在侮辱他一样。)

哥特属于那种脆弱的虚伪者,竭力维护某个理想,但却又将自己排除在外;一方面他宣扬杀死犹太人的做法,另一方面却挑了个名叫海伦·赫什(安贝丝·戴维茨[Embeth Davidtz])的漂亮犹太人当女仆,而且还爱上了她。她的同胞正遭到灭顶之灾,她却因为他心血来潮的爱恋而得以幸免,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却并不觉得奇怪。在他看来,自己的个人需求比是非对错、生存毁灭更加重要。研究一下他这个人,我们意识到纳粹主义靠的正是思路类似杰弗瑞·达默Jeffrey Dahmer 绰号“密尔沃基食人族”的美国连环杀手,生前共残酷杀害十七名男性,大多为非裔或亚裔。——译者这样的一些人。

影片用的是黑白摄影,用到的外景地很多就是当年上演这一幕幕的真实地点(包括辛德勒当初的工厂厂址,甚至是奥斯威辛的大门),斯皮尔伯格为我们展现出辛德勒是如何与纳粹系统的疯狂打交道的。他贿赂,他哄骗,他吹牛,他好不容易才没被识破。影片最大胆的一个段落中,装满他雇工的列车错误地开向了奥斯威辛,辛德勒亲自去死亡集中营,大胆地说服了管理者,放过了这批犹太人,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送上了开往他工厂的列车。

本片最让人惊喜的一点在于,斯皮尔伯格做到了如此完完全全地为故事服务。本片演得出色,写得出色,导得出色,看上去也很出色。每一场单独的戏都是美术指导、摄影、特效、群众演员管理上的杰作。但是斯皮尔伯格本人,个人风格突出的他,以往作品中不乏故意让我们注意、牢记的华丽镜头的他,这一次却消失在了作品之中。尼森、金斯利以及其他演员身上,也都没了那种炫技的演出。所有人都只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上一篇:与教师相处的日子作文600字作文范文下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