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2024-09-26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精选11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1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一、熟悉教材

审计的专业判断内容比较多,但是应当说大部分考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上找得到,其他部分需要一些发挥,教材上找不到,所以一定要熟悉教材,要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才会有助于阅读资料,准确理解、分析问题,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会很好的。

二、最好结合《会计》进行学习

对于《审计》科目的敏感性是极少数人才拥有的,所以扎实的会计基本功是我们一般学习《审计》所应该必备的。在复习《审计》过程中要掌握题目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要能判断、说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简单的会计调整分录应当熟悉。只有如此把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会审计。

三、多听、多思、勤练

审计是一个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丰富,

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结合会计实务,并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应多做一些练习题,把审计案例中审计思路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归纳。

四、.重视历年考题

研究历年考试命题模式与解答思路是审计应试中的“必要程序”,无论是对考试时间的把握,还是出题的思路,诸多方面都会让你更加贴近考试。自开始注会考试采用机考的`模式,复习过程中应重点研究近几年的考题。

五、抓住当年的重点、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所以要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中的问题处理思路。同时,对准则内容、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客观题主要集中在前面章节的审计理论部分,主观题主要集中在后面章节的审计实务部分。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2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而审计结果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结果的得出必须基于审计过程的工作, 并通过重要性水平联系在一起, 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程序都息息相关:无论是接受业务委托, 谨慎地选择审计客户或保持客户关系, 担心因为预期使用者的误解或者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问题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还是计划审计工作, 通过周详的审计计划得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 都体现了审计结果对于审计过程的指引作用。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更是体现了审计过程对于审计结果形成的程序性作用, 没有审计过程的保证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得出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纽带就是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 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评价审计结果时, 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 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二、审计过程真实与审计结果真实

审计过程真实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所强调的是审计只要保持审计过程的真实和正确, 不提及审计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审计结果真实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的意见必须符合实际。所强调的是审计结果的真实和正确。

第一, 如果审计过程不真实、审计结果真实没有意义, 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案例, 即使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结果也会有可能是真实的, 这也确实是注册会计师基于成本收益考虑而做出的选择, 但这种审计结果的真实是不具有长期性的, 审计结果的真实必须有审计过程的真实保证, 才能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长期发展。

第二, 如果审计过程真实, 审计结果也未必真实, 由于审计技术的有限性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 注册会计师只能采用抽样、估计等方法进行部分审计工作, 而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还可能精心设计舞弊, 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也可能会得出不真实的审计结果。但是可以努力地提高审计过程真实导致审计结果真实的可能性, 使得审计过程真实而导致审计结果不真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 审计过程中技术的提高:从账户审计到财务报表审计, 从详实审计到抽样审计, 从制度导向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过程中的技术已经在不断地提高。只有审计技术和审计能力提高到合适的程度, 并通过审计准则得到体现, 这时从过程真实到结果真实才有了基本的保证。 (2)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完善:审计过程真实, 但注册会计师可能因为独立性的缺失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合谋而报出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导致审计结果的不真实,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所带来的法律后果不严重引起的, 甚至审计报告需求者很难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 这些都制约了审计过程真实转化为审计结果真实。 (3) 会计准则的规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会计准则作为其审计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而这个标准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就会成为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只有会计准则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才能使得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了审计过程后能得出审计结果真实。

三、审计技术有限性与公众的需求

审计过程真实与审计结果真实的关系, 不仅在于真实的审计过程不一定会得出真实的审计结果, 还在于审计期望差距:那些依赖审计人员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与注册会计师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标准之间的差。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审计报告从原始审计契约发展为准公共产品, 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期待的提高, 都使得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变化, 并促使注册会计师职业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能力来适应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但受制于审计学科自身的局限性, 审计技术与能力的发展一直无法适应社会对审计职业提出的要求, 这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就使得会计界与社会公众以及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审计能力的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进而导致可能的审计失败, 是注册会计师最担心的问题, 因为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努力保证所参与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也可以不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合谋、或有收费等协议, 不会因为自身利益、自身压力等原因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 但由于审计能力的不足和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管理层舞弊的隐蔽性等原因导致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不能避免, 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降低。

现代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真实的相对性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性。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表达了其未发现重大错报, 这就表明了注册会计师不能也不可能查出所有的重大错报, 而注册会计师的合理保证也是审计技术局限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虽然注册会计师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 但注册会计师只是在不断地接近这个目标, 却不可能完全地达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审计费用、审计时间限制、审计成本等因素。

注册会计师的困难并非被社会公众理解, 社会公众反而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他们并不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 作为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重点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而且随着股份制公司所有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 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的结果, 导致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社会公众的作用逐渐增大, 这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待也逐渐地增加, 这进一步加大了审计期望差距。

社会赋予注册会计师过高的期待不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长期的发展, 但注册会计师又必须通过优质的审计服务赢得信任, 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权威, 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注定要在审计技术有限性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夹缝中寻找统一, 有时这种统一是达不到的, 注册会计师要如何努力才能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当这种分歧还未解决时, 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众在审计市场上达成了一种选择结果, 利益相关者众多的被审计单位 (如上市公司) 愿意聘用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方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能力的证明, 公众相信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是值得信任的,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良好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成为这些被审计单位聘用其执行审计的理由;另一方面公众相信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良好的资产基础, 可以承担其可能审计失败所导致的审计民事诉讼责任, 所以审计能力和审计责任就在审计市场的自然选择中达到了统一。

四、审计合谋中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众在审计市场上的自然选择结果可能会被另外的一种方式所取代, 这就是审计合谋方式, 审计合谋是指因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更多的审计业务资源, 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通过审计合谋方式满足被审计单位的要求, 进而抢占审计资源。审计合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 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应有的审计独立性, 迎合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造假, 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证明或虚伪陈述, 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并从中获利, 最终导致审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审计合谋中, 注册会计师可能做到了审计过程真实, 但却未能得出真实的审计结果, 这意味着要解决审计合谋问题, 只有通过检验审计结果与经济事实是否相符, 才能诊断出审计结果不实的情形, 这种检验只有通过事后公司财务报表的不真实与审计结果未能查出重大错报的对比, 才能发现这个审计合谋的问题, 在审计合谋的检验中, 审计结果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结果的检验, 也是约束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动因。

检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是解决审计合谋的前提, 但真正要约束审计合谋的发生并不能总是通过事后的检验完成, 而是要形成良好的审计市场, 规避因为审计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的审计收费过低, 进而出现审计合谋频发的情形, 这就要求建立审计声誉市场, 并且规范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 让审计合谋的处罚成本大大增加, 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不敢进行审计合谋行为, 有效地避免审计市场出现审计合谋行为需要规范审计市场、完善法律机制等共同的作用。规范审计市场、完善法律机制是有效避免审计合谋的方法, 但是要在避免审计合谋的同时提高审计质量, 还需要不断提高审计技术,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保证审计过程的真实, 并依据真实的审计过程出具审计结果。

五、民事诉讼中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审计合谋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都可能导致审计民事诉讼, 而即使注册会计师保持了独立性, 审计结果不真实也可能导致审计民事诉讼。对于预期使用者而言, 预期使用者更关注审计结果, 因为预期使用者无法获取审计过程的信息, 他们只需要了解审计结果, 并据此做出决策, 但是当审计结果的不真实而使得预期使用者招受损失时, 预期使用者会关注审计结果的不真实是不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执业准则执行审计过程而导致的, 在审计民事诉讼中, 辩方举证倒置和过错推定原则决定了由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在执业过程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或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的证明文件存在虚假陈述, 则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可以免责。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出抗辩, 在能够证明事由成立的情况下, 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1) 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 (2) 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 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 (3) 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 (4) 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 但被验资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 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是合理保证, 所以后面四项所导致的抗辩理由确实不应当成为注册会计师承当审计责任的理由, 这种情况下的审计失败所导致的审计责任并非应该由注册会计师承担, 即使在社会公众不断提高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要求时也不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 但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发展, 就必须考虑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所以这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关系, 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

六、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唯一能够关注并且应当关注的是审计过程, 因为审计结果的真实与否必须依赖于审计过程的真实, 万一注册会计师遇到真实的审计过程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 那么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避免承担审计责任, 而且这不会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借口, 因为审计失败下的举证在司法实践上的困难使得注册会计师极有可能面临赔偿责任, 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 执行审计程序, 实现审计目标。

一是成本收益观和注册会计师责任。对于预期使用者而言, 他们更关注审计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注册会计师绝对不能更关注审计结果, 如注册会计师认为这家公司在市场中知名度很高、经营风险很小、内部控制良好, 认为注册会计师得出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忽视审计过程而重视审计结果、在成本收益的影响下, 不适当地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程序的行为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不可取的, 注册会计师绝对不能因为成本限制而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这种关注审计结果而忽视审计过程的执行、以审计结果的真实为目标的审计是不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信誉, 反而会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越来越多审计诉讼。

二是预期使用者与社会公众期待。虽然审计失败令预期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质疑, 但从银广夏、安然公司、南方保健等审计失败案例发现, 审计报告预期使用者不能接受因注册会计师的疏忽或者因为审计合谋而导致的审计失败, 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审计过程真实是可以导致审计结果真实的, 并且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理解, 他们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合理保证, 他们会倾向于接受审计过程真实而审计结果不真实的个别情形, 所以社会公众的期待不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的负担, 反而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认真地执行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技术、实现审计目标的动力, 这对于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是有利的, 也是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应当更关注审计过程的原因。

三是审计合谋和审计失败。由于审计合谋和审计失败所引致的后果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社会公众绝对不能接受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所导致的审计失败, 也不能接受作为专业人士的注册会计师, 因为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或者未能按照审计准则执业而导致的审计失败, 所以笔者认为要完全消除审计期望差距是不可能的, 只能逐渐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过程中保证审计过程真实, 并不断提高审计技术, 得出审计结果, 即使在这种情形下还出现很偶然的审计结果不真实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避免受到审计诉讼, 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 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是其完成审计目标的必然选择。

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是审计市场的均衡选择, 是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必然结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同样也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地发展。合理保证的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产生时就注定了审计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 但注册会计师需要努力弥补这种不信任, 他们更需要关注审计过程、体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尽可能多地查出财务报表的错报, 使得社会公众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信任。

一是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产生之初就注定了注册会计师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注册会计师只有把保护公众利益放在突出的地位, 才能赢得公众和政府的信任及支持, 才能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力量, 实现长久的职业利益和共同利益。但受限于审计学科的特征和审计技术的有限性, 注册会计师的努力只能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但这种过程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册会计师的努力还必须从提高审计技术着手,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更加关注审计过程。这种关注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严谨的职业精神和努力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态度。

二是审计技术的改进。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持续的审计过程, 并在审计过程中不断提高审计技术, 更好地去维护自己的审计声誉, 创立自己的审计品牌, 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在企业的选择中脱颖而出, 审计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在企业的选择中被淘汰, 在保证良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基础上, 会计师事务所会愿意关注审计过程, 愿意关注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

为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弥补审计自身局限性、审计技术有限性与社会公众需求的矛盾, 注册会计师只能更加关注审计过程, 更关注是否已经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 因为审计过程真实不一定导致审计结果真实, 但审计过程的不真实一定会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里出现审计结果的不真实;审计合谋和审计民事诉讼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要不断发展, 不仅仅需要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 也需要审计市场的规范和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的完善, 只有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审计过程, 不断提高审计技术、审计责任法律履行机制不断完善、审计市场不断规范恶性竞争的情形, 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审计市场的发展, 提高审计质量, 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3

【关键词】外部环境审计风险;外部环境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9-02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内涵与概况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从理论上看,审计风险分为三要素并无明显的不妥之处,但在实务操作中却面临很大的问题和困难,从注册会计师角度看,只抓住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均是客户风险,而不明确地将直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工作的起点和导向,有舍本逐末之嫌。因而,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了修正。2002年12月,ASB修订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模型包括两个部分:(1)包括错报的账户余额、交易类别或披露以及相关的认定,与其他账户余额、交易类别或披露在一起,会导致产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的风险;(2)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类型包括:

1、主体风险和客体风险。主体风险是指审计主体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由于工作的失误对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客体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指能被注册会计师通过主观努力加以控制和降低的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只能评估其大小而不能控制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3、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其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审计风险既具备一般风险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时效性、偶然性、可控性、过程性、潜在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注册会计师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由原来单纯的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扩展到税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资产评估等会计服务,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胜任能力问题、职业道德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先天不足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我国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管理的手段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深入地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理论,寻求一种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只有掌握了审计风险控制技术,使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式在审计实务中真正得以运用,我国审计实务水平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飞跃。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现阶段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来自内部的自我破坏和外部执业环境的缺陷。按照来源可以将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成三大类,即外部环境审计风险、内部环境审计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形成的审计风险。

1、外部环境审计风险。由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要求过高,认为注册会计师应揭示所有问题,而注册会计师则认为他们无法保证能够觉察所有舞弊行为,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社会公众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导致诉讼案件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再者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高科技的广泛运用和金融工具的使用,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既定的法律行事。我国先后颁布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明确规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失职行为和违章行为分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缺少对民事责任承担方法、损失赔偿的范围及计算方法的具体规定,使审计监督流于形式。

2、内部环境审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强烈,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欺诈、舞弊行为屡见不鲜。他们为了控制市场、牟取暴利而进行违规操作,假账现象普遍,以掩盖会计利润,且绝大多数的报表舞弊是人为主观的,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做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应对措施,做假方法从会计核算过程的粉饰转移到虚构经济业务,即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的过程。所有这些,注册会计师靠现有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难以发现,导致风险加大。另外,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复杂,资金需求的膨胀导致了金融创新的百花齐放。与此同时,企业管理状况对会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导致审计范围从早期的仅仅审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发展到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再到的防范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企业规模越大越复杂,审计的范围就越宽广,也就越需要借助审计抽样以及分析性程序等非全面检查技术的帮助,这使得审计结论的正确性越来越难以保证,因而使审计的风险加大。

3、会计师事务所形成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和职业道德素质低。虽然有风险意识,但在实践中对现实风险的表现并不明显,再加上人少事多,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风险的现象,这其实就是最大的审计风险隐患。再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很重要,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了常规情况下的详细程序,但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凭借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来处理,决定是否追加审计程序。有的注册会计师把执行审计程序等同于遵循了审计准则,事实上审计准则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审计程序,也要求保持执业谨慎和合理的专业判断。当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参差不齐,无责任心,为了谋取利益,一些注册会计师跟审计单位串通作弊,严重毁坏了事务所的审计信誉,其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审计是一个需要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注册会计师的判断能力直接依赖于其经验和能力,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实务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中缺少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加上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不重视,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注册会计师,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是缺少继续教育,知识没能及时更新,先前的工作经验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审计水平仍然停留在刚毕业时的水平,即使是有经验,但由于经验是由过去的实践累积而得,十分有限,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不一定能适应;刚毕业的人员又缺少工作经验,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造成事务所审计质量不高,增加了审计风险。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在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如果不能驾驭现代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或者运用带有缺陷的技术方法,很难发现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带来的新问题,极易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基础。质量控制上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和增加审计风险。因此,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根据职业协会颁布的质量控制准则,建立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但有些事务所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以致注册会计师没能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造成审计风险。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外部环境审计风险控制

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一方面,使公众了解独立审计工作特点,合理利用审计报告,为自己的决策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信赖已审会计报表而蒙受损失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投资者及广大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审计报告,越来越关心审计质量,形成一种全社会的监督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推动独立审计健康发展。

完善审计法规,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这些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还数次修改审计法规,坚决打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行为,使注册会计师提高了审计风险意识,但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还应当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奖惩制度,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惩罚力度,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严格受到法律的约束,这样就直接降低了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环境审计风险控制

规范会计行为,强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经济管理,必须严格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新修订的会计法适应了这种要求,明确规定必须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保证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奠定了独立审计的基础。

规范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行为。要严格按法律的要求,上市公司在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需先提交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后应公告变更及合理原因。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

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建立同业互查制度,组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理论研讨,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注册会计师的廉洁自律意识。行业协会应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注册会计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减少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三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培养注册会计师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繁杂的审计中灵活、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诱发的能力,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坚持标准化的业务执行工作程序。事务所应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坚持标准化的业务执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有效的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工作职能的分离和牵制。常见的内部控制有三级复核制度和审计质量检查制度。审计质量检查一般由质检部人员对审计业务的执行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事务所规定进行监督。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应进行下列三重质量检查:一是审计小组负责人检查助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二是出具审计报告前由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三是强制性的同业检查。这样的复核制度,一来起到察觉式控制的作用,由不同的人检查,避免思维死角,及时发现并纠正业已发生的审计错误;二来起到了预防式控制的作用,业务人员在编制工作底稿时,为了顺利通过质检,能够自觉认真去做,尽量减少出错。当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执行的有效性,复核签章切不可流于形式。

加强审计工作团队的统一管理。当事务所为审计项目安排审计工作团队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不管是接受新客户还是安排审计实施,都必须逐步过渡到全所一盘棋,做到统一承接客户,统一安排审计实施,以保证将最合适的注册会计师安排到最合适的审计项目之上。

四、结束语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4

1、中国财经出版社(北京兆泰zeta公司)辅导用书,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指定cia考试辅导用书,属于基础性、全面串讲型,是复习早中期比较好的资料。(2002起出版,2004年修订)。

2、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各年更新版,俗称“红皮书”)

.articlead_hei{ color:#000000; font-size:12px; text-decoration: none;}.articlead_hei:hover{color:#ff0000;font-size:12px;text-decoration: none;} 3、1992-1995年cia试题集 、1995-1997年cia试题集

4、《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中内审计协会邀请中山大学李学柔教授、李月贤)等、《面向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吴清泉主编)、《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相关书籍

2004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修订预告(引自zeta网站):

2004年,为使广大中国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考试要求,使其更贴近了由《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职业道德规范》和《实务公告》等组成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我们结合新标准实施对考试的影响以及考生的反馈意见,对《辅导用书》进行了如下修订:1、紧扣考试大纲。对大纲内容作进一步的细化是历年的写作难点;2、扩大了选题范围,增加了典型试题和综合练习题的数量;3、对书中采用的所有试题都作了解题思路,并结合近年培训中考生反映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更加详尽的阐述;4、伴随着新标准的实施,相关的审计术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在书中新增了词汇表以使考生详细了解这些术语及其变化,也便于对照理解。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4版一套四本定价200元(不含邮资、2005年)。

培训费用

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异同 篇5

答: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共同点实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二者均是外部审计。从我国情况看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政府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的审计。

2.两者的审计标准不同。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执业准则进行的审计。

3.两者的经费来源不同。政府审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民间审计的审计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客户协商确定。

4.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政府审计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没有强制力。

5.两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和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视其重要性水平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试述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6

A. 检查1月份的银行对账单

B. 检查相关的采购合同、供应商销售发票和付款审批手续

C. 就20_年12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向银行寄发银行询证函

D. 向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商寄发询证函

2.(单选题)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审计单位某一银行账户存在分次转出相同金额的情形,则认为可能存在异常,此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函证银行存款

B. 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有无该收付金额记录,并进一步检查相应的原始凭证

C. 询问出纳人员

D. 编制或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参考答案:C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篇7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1. 注册会计师方面

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集重大责任与高风险为一体的职业, 在很大程度上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工作能力。然而,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迅猛发展, 其报考资格的审核、考试方式的规定、执业许可的审批等方面都不甚完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会计事务所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低下,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无视其工作的责任与风险, 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并隐藏着很多风险。

2. 被审计单位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 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项目、管理内容越来越复杂,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记载和撰写财务报告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肆意作假, 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陷入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圈套中, 遭受审计风险的侵袭。

3.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到会计事务所中才可以开展注册会计师的相关业务。其流程是:被审计单位必须要先委托会计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然后选择注册会计师到被审计单位工作,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之间是间接的受托审计的关系。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结果的独立性。如果会计事务所缺乏对审计单位需审计项目的质量监控, 在接单的过程中没有顾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而只是以增加收入为目的,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的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1.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

据调查, 大部分审计出现风险的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不清晰, 进而导致审计结果失误, 出现审计风险。为了有效降低其风险, 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之前,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研究其基本情况、所从事的业务情况、管理状况等, 进而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一旦接受其委托审计, 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 加强对企业最新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的关注, 在增进对其了解的基础上, 将审计风险调控到自身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有效防范风险的侵袭。

2. 认真制订审计方案, 履行严格的审计程序

优质的审计方案是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的基础,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特点与审计项目情况的基础上, 需要从审计的角度、审计的重点、审计的程序、审计的方法等方面, 认真制定多层次、多角度审计方案, 以供日后严格遵循。

3.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持谨慎的执业态度

我国经济结构日益复杂, 一些针对不同经济成分的新规定与政策也不断出台与更新, 与此同时, 审计的对象与内容也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这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适时学习新的知识,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还需要保持谨慎的职业态度,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提高法律意识的同时, 汲取相关法律知识, 有效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4. 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本人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由于在审计的内容中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审计的风险是可以调控的, 但是无法真正消除, 而且, 切实降低审计的风险需要一定的审计成本, 随着成本的增加, 风险会有所降低, 但是如果一味地降低风险, 就会导致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因此, 在会计事务所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时, 一定要认真审核该企业的审计风险程度, 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接受高风险的审计项目, 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5. 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而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 使得其行业与相关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支撑, 导致注册会计师因为审计问题而面临诉讼的时候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为此, 我国应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建设, 及早制定并完善《注册会计师法》, 同时建立起一整套的相关法律与法规, 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财务过程中有法可依, 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从根本上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6.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机制

为了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 会计事务所应该建立并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机制, 切实将该机制推广到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注册会计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中。与此同时, 可以聘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律师, 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 防范审计风险。在此过程中, 不仅可以使律师逐步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过程, 为可能出现的诉讼案件积累证据, 而且当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 可以向律师咨询, 并听取律师的指导与建议。这在有效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 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结语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企业管理的内容, 提高着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促进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降低审计风险, 我们应该在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注册会计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这无疑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成为当今经济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原因的基础上, 探究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之平.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 2011, (11) :8-9.

[2]孙小东.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案例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诚信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14-16.

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

审计工作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独立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的保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要力争做到独立审计,确保审计的效果。

一、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十分重要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十分重,它是审计的灵魂。首先,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客观公正的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提供的信息可信度就差,而当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及社会公众使用了这样的信息,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它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审计就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近年来随着个别上市公司造假案的曝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事件也纷纷浮出水面。这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再次,独立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发了许多因为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审计而出现问题的案件,透过对这些案件的反思,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审计人员只有严以律己,提高对独立性的认识与要求,行业的诚信才能恢复与发扬。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受到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尽管有所进步,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还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一)市场无序竞争

注册会计师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拥有自已的客户,关系到生存发展。为了生存,有些会计师事务所谋求经济利益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上下工夫,而是通过各种人事关系,采取给回扣、支付信息费;收费标准就低不就高或以各种名目打折的办法大搞杀价;不顾后果,对客户的违法违纪情况视而不见,对客户提供的经济资料,不进行认真审查或干脆不审查,甚至在没有与客户见面的情况下,就出具审计报告等做法。这些做法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失去客观公正,审计质量下降。

(二)相关部门干预过度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的发展,主要是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求方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需求空间的扩大,尤其是某些法定审计项目的出现,也主要是政府不断通过立法形式拓展的结果,而并非来自客户的自发需求。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受到了来自上市公司、当地有关部门等方面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搞垄断、封锁,行政干预事务所现象继续存在。而一些被审计单位也往往借助于行政权力,对事务所施加压力,影响审计意见。一旦行业、地区利益与其他利益发生矛盾,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摆脱所属行业或地域部门自身利益的束缚,客观公正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迫于本身生存需要,不得不屈从于政府的压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就无从谈起了。

(三)监管体制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的信用标准除了与自身的人格素养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受所处的职业环境及监督机制的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整体信用环境不佳,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一种运行良好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独立性的审计人员责任追究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背景而异,过于随意,这样一种约束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审计人员的败德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低信用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得更多额外收益,而不受到惩罚,或者是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低信用者的最佳选择是不讲信用。当其他注册会计师发现信息缺实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自己因为讲信用却受到损失时,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用程度就会在利益驱动过程中降低。

三、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对策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在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审计者自身能力和素质

要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业务,避免在传统、低层次业务上竞争。如,建立行业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使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专门从事某一个行业的审计业务,改变现在的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包括各个行业的现状。这样做既有利于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量的确定和对其业绩的考核,也有利于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对相关业务审计的熟练程度和积累经验,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另外建立行业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可减少被审计单位由于对审计结果不满意而随便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威性,提高审计职业地位同时也使会计师事务所在同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其独立性。鼓励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强强联合,强弱合并,通过合并重组,不仅客观上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而且也增强了抵御来自客户压力的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并且也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垄断的局面。

(二)强化市场化建设,减少行政干预

政府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极大地弱化了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对审计独立性的要求。为此,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职能,进行职能转变政府应充当独立审计市场的宏观调控者,只有当市场出现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时才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独立审计市场,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作用。

(三)健全法制法规

要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治理行业执业环境,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制裁力度,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注册会计师就不敢玩忽职守,只顾眼前利益,冒险帮助企业出具虚假报告而毁坏自己声誉、断送自己的前程。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入门制度,规范审计市场有序运行,保护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注册会计师怎样学《审计》 篇9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高效学习方法

审计,大多数考生都认为比较难,原因在于教材内容晦涩、深奥、离实际远、没有例题。其实审计这门学科正是具备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只要具有这种审计的思维,无论考试,还是具体的实务操作都会游刃有余。

一、通读教材,整体感知。

审计不像其他课程一样,学会了某一章节就会做某一个题目,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发挥到一定的作用。审计在于贯穿,只看到眼前的,不从整体把握,终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主义者。无法应对考试,更无法执业。通读教材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开始,所有的实务内控,主要的审计程序都要有个印象。总体感知,需要形成一个脉络,让自己明白审计是做什么的,如何做,弄懂这一点可能需要大量的阅读教材。

二、把握基本概念,夯实基本功。

审计考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更是这样,没有一个法条可以说这个证据可以用,那个证据不可以用,全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考试中更是如此,纵观历年考试题,都是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灵活应用。基本概念不懂,何谈起灵活运用。独立性,职业怀疑态度,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风险,风险应对,审计抽样,监盘这些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考试肯定不会考书上的概念,但是不掌握好这些概念,就像高楼没有地基一样。

三、贯彻风险导向观念,快速做好审计工作。

现在的审计不是查账,考试的重点也不是单纯的会计调整分录。审计与会计相通,但审计最终是审计,考试就要知道错在哪,如何查,查处来如何办的问题。

错在哪?这个问题成为了近几年的热点。主要从风险评估开始,针对考试来说,把教材的“了解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六个方面全部的掌握就行了。切不可认为都是书上的条条框框,考试不会考的,如果是那样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考了。6个方面,全部掌握,全面理解,尤其是被审计单位的内容控制的问题,做到融会贯通。

如何查?经过风险评估后发现存在重大错报,如何办,就要查出来,错报的金额、错报的性质,这样才能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报表。查的方法具体有8中,所谓的观察、检查、查出来如何办?把错报进行分类,哪个错报是性质的错报,哪个是数量的错报,把不是性质 吉林好会计招生电话:0431-88405350吉林好会计网址:http://jilin.goodacc.net.招生QQ:1163888017

本文章由吉林好会计代为整理的错报进行汇总,与重要性错报想比,进行出报告。

分析、函证、重新执行、重新计算等等。如何查还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种重要的方法,也就是上述8中方法的灵活结合。这是个真本事,需要项目经理进行设计。针对考试,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的具体要求,一定要一口就能说出。否者,考试就会出现五十多分的现象。

四、结尾工作要做好,严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结尾的工作就是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等等的问题。验资、内控审核、审阅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重要内容。

总结:审计的读书与做题的关系

审计,考的都是基本的理论,咋一看,大题我都会,就是写不上来,心里也知道。这可能是眼高手低的问题吧,不妨做做历年真题中的大题。

可以用10:1的比例对待,如果做题用10个小时,看书至少看100个小时。审计的书难懂,越难懂的教材考试可变性愈小,都是书上的小案例。大多数考生都认为看了两遍书,怎么做题还是不理想,大题就无从下手。万事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这是从理解的角度说的。审计固然理解重要,然而审计有65分白纸写黑字的题目,心知肚明不行,要写到卷面上才有效。不妨在读书的时候手里拿只笔,认为重要的句子就摘抄下来,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手感,免得提笔忘字。

如果问审计看多少遍可以的话,引用一位网友的话,“从10月份一直看,到考试看了20遍。如果问重点的东西我抄了几遍,可能有5-8遍吧。”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10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整理资料:审计计划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在10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注册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审计计划

第二章 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 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是审计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和重要性的基本概念较难理解,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的基石,它们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过程。本章是一个分值较高且稳定的章,不仅考客观题,也可以考简答题,更重要的是只要考审计报告的综合题就会涉及到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来判断审计意见。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2.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删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第二部分 本章精讲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二、审计的前提条件

【例题1·单选题】为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工作有()。

A.确定被审计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B.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C.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可接受的 D.确定管理层是否认可并理解其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责任

答案:CD

解析:为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以下工作:(1)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是可接受的(选项C正确);(2)就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即审计业务能不能承接(选项D正确)。选项A、B不正确,二者均属于注册会计师承接审计业务委托后的相关工作,与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不相关。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①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注严格来说应为委托人)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②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③书面协议(本质为合同)。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了解)

1.考虑特定需要。如说明审计工作的范围;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等。

2.组成部分的审计。

3.连续审计。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业务约定的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条款。

注册会计师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长期审计业务约定书,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当考虑重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2)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

(3)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变动;

(4)被审计单位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动;

(5)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6)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变化;

(7)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生变更;

(8)其他报告要求发生变化。

【提示】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要素),可以用经济合同的观点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例题2·单选题】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下列事项不需要包含在业务约定书中的是()。

A.说明审计工作范围

B.存货监盘、现金盘点程序执行的具体时间

C.首次接受委托,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D.审计收费的计算基础

答案:B

解析:审计业务约定书不需要约定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审计程序,选项B不正确。

4.审计业务的变更。在完成审计业务前,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鉴证业务或相关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业务的适当性。

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3)审计范围存在限制。上述第(1)和第(2)项通常被认为是变更业务的合理理由,但如果有迹象表明该变更要求与错误的、不完整的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信息有关,注册会计师不应认为该变更是合理的。

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注册会计师不应同意变更业务。如果不同意变更业务,被审计单位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解除业务约定,并考虑是否有义务向被审计单位董事会或股东会等方面说明解除业务约定的理由。

为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对相关服务业务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例题3·单选题】如果认为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具有合理理由,并且截至变更日已执行的审计工作与变更后的审阅业务相关,在出具审阅报告时,注册会计师正确的做法是()。

A.在审阅报告中提及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工作

B.在审阅报告中提及原审计业务

C.在审阅报告中说明业务变更的合理理由

D.在审阅报告中不提及原审计业务的任何情况

答案:D

解析:选项D正确。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具有合理理由,为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对审阅业务出具的报告中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虽然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是这两项计划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对另外一项的决定。

一、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一)审计范围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考虑下列具体事项:

1.编制拟审计的财务信息所依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是否需要将财务信息调整至按照其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标准)

2.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如某些行业的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报告;

3.预期的审计工作涵盖范围,包括需审计的集团内组成部分的数量及所在地点.4.母公司和集团内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以确定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5.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组成部分的范围;

6.需审计的业务分部性质,包括是否需要具备专门知识;

7.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及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和合并方法;

8.除对合并财务报表审计之外,是否需要对组成部分的财务报表单独进行法定审计;

3-8为报表空间范围

9.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利用性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拟依赖程度;

10.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情况,及注册会计师如何取得有关服务机构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和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11.预期利用在以前期间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如获取的与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相关的审计证据;

12.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预期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情况;

13.根据中期财务信息审阅及在审阅中所获信息对审计的影响,相应调整审计涵盖范围和时间安排;

14.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时间协调和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

9-14为利用范围

(二)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强调沟通:管理层、治理层、组成部分CPA、项目组成员、第三方等等)

(三)审计方向(理解)

在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事项:

1.重要性方面。具体包括:

(1)为计划目的确定重要性;

(2)为组成部分确定重要性且与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沟通:

(3)在审计过程中重新考虑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方法 篇11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五千八百多家,注册会计师近七万一千六百人。但跟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个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就有几千家。按照目前我国事务所的规模和力量,没有哪一家能够独立承担其中一家银行的审计业务。因此,我国事务所如果不抓紧做大做强,就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丧失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错失行业发展的机遇期。做大做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和总结、借鉴和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创建和树立品牌的过程。而保证审计质量对树立品牌具有特殊的意义。古今中外,百年老店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和市场考验形成的。但有些事务所自律水平和执业质量之差,令人担忧。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及特征

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借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自身不断完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它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由于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系统内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要某一关键因素出了问题,就会破坏审计质量,其他因素再好也无济于事。从横向来说,系统性表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来说,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终。

(二)多样性

不同的审计类别之间审计质量要求的标准不同。因此不同审计类别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手段也不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三)有效性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审计质量管理,既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直接效果,又能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质量控制,既对某一环节、某一项目的审计质量产生效果,同时也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不确定性

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导致不同人对某一具体审计业务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大相径庭。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独立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同,就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的评判。即使是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服务,相对于不同的客户,其满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五)限制性

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预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序经常由于审计成本的制约而不得不放弃执行。可以这样说,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它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论与方法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审计控制是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主要手段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根据提高审计质量这一目标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把各有关部门、各级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统一起来,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按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进度,实施改善审计质量的各项目标和技术组织措施。因此,要使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协调而有效地运作起来,必须要有明确的审计质量目标。同样,如果没有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就难以实现审计质量目标。

(二)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在于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思想上、人员素质上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活动达到上下联接,横向协调,不但可以较快发现审计质量问题,而且可以得到综合治理。因此,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工作要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是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建立一个与其要求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是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质量管理活动。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而要在整体审计质量上见效果,只有在“质量第一”原则的指导下,把环节间或部门间的行动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因此,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是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准则是每个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遵循的技术标准,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而制定的;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则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循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整个审计实务的控制而制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内容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的质量控制及对单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所谓“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符合审计职业准则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而建立的制度、方针(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严格遵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不得而知。2004年3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至此,基本形成了包括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诚信档案制度、自律惩戒制度、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内的行业自律监管体系。

协会组织开展的执业质量检查不同于专案的调查,是一种常规性、经常性的检查。根据制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每年抽查20%左右的事务所,每五年对所有的事务所检查一遍。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质量控制准则等执业规范的执行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应予惩戒的问题和拒不改进的,协会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谈话提醒、书面批评、业内通报批评、社会公开谴责及取消会员资格等不同方式的处理。

(二)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的质量控制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一定专业和业务工作能力,并应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虽然审计工作是客观的,但是要由参审人员通过主观努力来完成,所以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就成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李金华审计长讲的好,“人、法、技”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而“人”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的控制,才能更好地进行注册会计师行为的控制,保证实现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严格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和选拔;建立健全等级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确保注册会计师随时掌握不断更新的审计业务知识和相关常识,增强审计技能;建立咨询机构和资料库。

(三)对单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个委托项目的审计时,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按照发生控制的时间,分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

1.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在审计业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还能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事务所的收益。

加强审计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首先,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抓准切入点,防止客户风险转移,这是搞好执业质量控制的前提;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人才”组织,拥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对保证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业务承接规定、审计人员工作委派制度、签订业务约定书须知、审计计划编制规定等。

2.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总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应规范外勤审计工作程序。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全部责任,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

第二,要根据审计风险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审计计划的不足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第四,抓好着力点,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度。加强和设立督导机构,强化督导力量,把职业道德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督导岗位上,为督导人员提供工作便利。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会计师必须对执业质量控制负总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规律,提高水平,不能抓而不紧,更不能放任自流。

第五,要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主管会计师签字制度,增强主任会计师的风险责任意识,完善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

3.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上一篇:志愿者征文大赛策划书下一篇:导购员销售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