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精选5篇)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篇1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
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为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满足我市生产型企业用工需求,为我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用工保障,我局决定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各县、区(管理区)根据《关于准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资料的通知》要求,交流本地区相关工作情况:
1、各县、区(管理区)企业缺用工情况及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效果。
2、各县、区(管理区)开展技能培训与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对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近年来,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劳动力输出工作情况。
4、近期,本县、区(管理区)外出务工人员是否出现返回增多现象;如有,原因是什么,发展趋势怎样,准备采取哪些帮扶措施。
二、参会人员
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分管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职业技能培训股和农村就业股股长。
三、会议地点、时间 会议地点:南华大酒店
会议时间:2012年9月4日(星期二)下午3:00--6:00报到,9月5日(星期三)上午8:30召开会议。
四、参会须知
1、各县、区(管理区)根据《关于准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资料的通知》要求,准备好会议汇报材料,报到时交一份到会务组。
2、各县、区(管理区)将参会人员名单(附件)于8月30日传真到市就业局就业培训科。
3、参会人员交通费自理,食宿及会务费由市就业局承担。联系人:蒋李渊周斌
电话:8441654******传真:8442875
永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附件:
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名单
填报单位(盖章):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篇2
1 胶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胶州市辖18处镇、街道办事处, 811个行政村。总人口76.5万人, 劳动力总量为40.3万人, 农村劳动力16.8万人, 其中农村失地劳动力1.7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8.1万人, 拟转移农村劳动力4.55万人。从性别构成上看, 男2.63万人, 女1.92万人;从年龄结构上看, 20~30岁的有21738人, 31~40岁的有13922人, 41~45岁的有6306人, 45岁以上的3534人;按文化程度分, 小学及以下13382人, 初中24973人, 高中及中专7052人, 大专及以上93人。从调查情况看, 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且不具备一定技能, 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势在必然。
2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
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 按照“计划管理、定量补助”的原则, 胶州市自2005年起开始组织有规模、分批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截至目前, 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7604人, 占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61%, 其中, 职业资格培训15807人, 专项技能培训11797人, 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到9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
(1)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长效机制。
自2005年以来, 胶州市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对农村力培训做出专门安排, 要求各镇、办事处将其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培训力度, 以培训促就业,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 将其纳入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层层安排任务, 加强督察与考核, 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
(2) 整合培训资源, 健全培训体系。
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指导各类实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胶州市近年来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工作, 对培训机构的认定、职责任务、培训制度、质量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市劳动培训中心和市职业中心校进行资源整合, 配备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实习场所, 同时拥有多媒体、电子、电工、自动控制多个高标准实验室。每个专业都选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优秀教师, 主要侧重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商品营销、物流管理等行业的培训, 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3) 科学设置专业, 技能促进就业。
一是开展“订单教育”和“委托培养”。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主动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 定向培训, 扩大培训规模。市职业中心校主动与海尔集团“联姻”,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按照企业用工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 使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 累计为企业输送劳动力2300余人次, 实现培训就业双赢。
二是针对农村特点, 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形势, 及时组织培训机构走出去, 广泛收集用工信息, 搞好用工预测, 掌握用工动向, 设置对应专业。不少培训机构抓住农闲季节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 受到农民欢迎。
三是认真实施岗前培训。以企业为主体普遍对录用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 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开设“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科目, 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四是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近年来, 胶州市坚持以企业职工学校、农民工夜校为主体, 指导企业以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为重点, 制订职工中、长期培训计划, 组织搞好农民工在岗培训, 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先后有6人次获得“青岛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胶州建设集团宋德强荣获“青岛市2011年度首席技师”称号。
(4) 资金投入有所加大。
为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 胶州市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 积极加大人、财、物投入, 改善培训条件, 提高培训质量。市财政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 根据培训工种、时间长短、难易程度, 每人按200~500元给予补贴。2005年以来, 市财政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调动了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当前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企业存在短期行为。
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培训的投资和收益不对称, 一些企业或用人单位急功近利行为十分严重, 只顾眼前利益, 连按政策应该享受的医保、工伤、社会保险的权利都不能保障, 更不用说投资于技能培训, 国家规定的企业培训费用不能落实, 而且, 由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 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较短, 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差。
(2) 观念陈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招生难。
一方面, 随着农村各项税费的减免和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增多, 部分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不愿接受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 不愿接受严格的企业管理, 即使参加培训, 中途共享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 部分人员认为培训没有实际价值, 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或者认为培训耽误时间, 不如直接就业收益大, 给培训招生工作带来很大的缺口。
(3) 培训场地建设滞后, 设备设施老化, 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吸引力差。
近几年来, 尽管政府部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但受资金困扰的影响, 培训场地软、硬件建设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培训的设备设施很难按时更新换代, 培训专业不能及时拓展, 培训师资水平提高缓慢, 专业技术滞后, 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4) 供需矛盾突出, 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低。
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 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就业竞争压力加大, 导致部分农民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 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低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 缺乏完整通畅的协调运行机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部门,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形成谁主管, 谁牵头的尴尬局面,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整合力差, 社会效益难以凸显。
4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深入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是要制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划。坚持离土离乡的转移培训和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培训并重, 加强政府协调, 确定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各培训教育机构在转移培训中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纵向贯通, 横向联合的组织管理体系, 面向城乡, 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
二是面向市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一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 采取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 灵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水平。二是搞活培训形式, 从方便劳动者参训和保证培训效果出发, 多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同时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同当地的企业用工结合起来, 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 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 努力提高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三要确保培训质量, 凭过硬的培训质量吸引人, 留住人, 形成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 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生命力。
三是加强培训场地建设, 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开发体系。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 加强政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扩充培训规模和数量。同时鼓励和引导有培训能力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 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 增加项目, 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形成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合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 在做好转移培训机构认定管理的同时, 要对教材、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更新, 开发编写规范统一、立足于农民工实际和岗位要求的简明培训教材, 提升培训吸引力和培训质量。
四是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等级与工资薪金挂钩的考核制度办法, 使职业等级参与分配, 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技能培训, 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提高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 形成齐抓共管、相互促进、多方共赢的培训格局。
五是保障培训补贴投入。要保证培训经费以及补贴的投入, 增加财政拨款,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兑现工作, 对培训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的, 及时按政策规定兑现培训补贴, 让参加培训人员得到实惠, 真正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办成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
摘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强就业能力, 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就业靠培训, 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 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 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为此, 本文对山东省胶州市近几年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对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转移,培训,调查
参考文献
[1]曹阳.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篇3
川人社发〔2010〕30号
各市(州)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财社[2009]98号)和《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四川省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川劳社发〔2009〕11号)的要求,针对当前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培训针对性不强、管理不规范、监管措施不到位、个别地方骗取挪用补贴资金等突出问题,为提高培训质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现就进一步规范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地要根据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企业在岗农民工及未能继续升学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对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主要依托符合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1至6个月(不少于120课时)的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重点是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振兴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二)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其参加技能提升培训。
(三)对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主要依托具备相应培训条件的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开展6至12个月(一个学期至两个学期,原则上不少于720课时)的专业技能培训;
(四)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开展提升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促进其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业培训主要由符合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承担。
在开展相应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拟订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并适当增加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参加培训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相应专业培训合格证书;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由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二、公开认定定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机构管理
(一)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岗位培训除外)原则由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本级职业培训任务的定点培训机构。
(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承担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见附件),组织专家制定和公布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的招投标方式、认定标准及程序。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建立专家评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就业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认定机制,要对 2
拟承担培训任务的各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资金、设施设备、教学实训场地、教学计划大纲、师资状况等进行重点考察。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对拟确认承担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定点培训机构的名称、培训专业(工种)及等级、培训期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情况统一向社会公布。市(州)、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将认定的定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定期对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情况、资料存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培训质量低劣,尤其是存在骗取、套取培训资金的定点培训机构,要取消其定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培训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实行“项目化实施、合同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即根据不同的受益群体,确定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工种、培训期限,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二)建立培训计划任务逐级申报审定制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劳动力资源和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上一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审下一培训计划,根据上一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认下达的技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项目工作方案,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定点培训机构,并与定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签订培训项目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各定点培训机构应结合就业岗位要求,兼顾学员意愿、特点和文化水平,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要将培训专业、培训期限、培训等级、收费标准公开张贴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
(三)建立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定期现场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网上投票、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掌握培训效果、培训后就业率以及培训对象满意程度。各定点培训机构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10个工作日,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开班申请报告和培训计划、教学大纲、使用规范教材目录;每期培训班结束5日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结业审核申请。
(四)定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培训台账应当记明参训人员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就业去向和联系方式;转移就业台账应记载就业岗位、劳动合同签订或企业用工证明以及企业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培训专业(工种)的培训成本和培训期限,按照培训的课时数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补贴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开展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日常工作经费,应从部门预算中安排,不得占用就业专项资金。
(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培训绩效考评机制,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财社[2009]98号)规定申请和拨付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贴。
申请培训补贴的定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除按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之外,还必须提供建立本机构职业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情况。申请培训补贴的用人单位除按规定提供资金申请材料外,还需提供职业培训台账。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培训补贴审核公布制度,将通过审核的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名单、机构名单和资金补贴数额等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培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五、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一)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的就业、培训、鉴定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部门要会同就业部门制定培训规划,组织认定定点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管;就业部门要会同培训部门制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和报销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对本地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具体办法进行调整完善,并组织实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各地工作中有何问题,可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和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联系
附件:承担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
二○一○年六月七日
附件:
承担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承担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二)遵守国家职业培训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和就业政策,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热心承担农村劳动者转移培训任务。
(三)具备承担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专业设置、教学设备、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具备信息化管理条件。
(四)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培训方法和形式能满足培训对象需要。
(五)有相对稳定的转移就业信息和渠道,就业指导得力,培训后就业率较高。
(六)熟悉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业务,具有较好的培训工作基础和业绩,能够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
(七)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良好,培训收费合理。
(八)近三年来无违反职业培训法律法规被处罚记录。
二、申请承担劳动预备制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
(二)具备相应的训练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
(三)学制教育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常设专业不少于4个。
(四)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学校毕业生毕业率达到90%以上,9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六)学校建立由产业界、经济界及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学校咨询委员会,指导学校围绕行业企业用工需求,调整学校发展方向和规划,合理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七)学校建立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至少与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
(八)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收费合理。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篇4
[2010]189号)
2010年05月12日 星期三 00:0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的通知(人社厅函
[2010]189号)
2010-05-1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确定了两批共计110个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几年来,各示范县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蓬勃发展,在全国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当前,为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我部拟将“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调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并起草制定了《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重点》(附件1),请各地开展推荐申报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组织推荐一批在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县,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通过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推进工作、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提高成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排头兵和先试先行的样板。
二、推荐范围和数量
推荐范围为符合推荐条件、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县。原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结合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内容的调整,对各地的示范县数量进行适当增补(名额分配见附件2)。
三、推荐条件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完善,措施落实到位;
(二)县、乡镇、村就业服务体系健全;
(三)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在异地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常规化、精细化;
(六)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四、推荐程序及工作安排
(一)2010年5月31日前,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认真选拔的基础上上报推荐材料(格式见附件3);
(二)2010年6-7月,我部对被推荐示范县(区、市)进行审核后,公布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名单,并明确示范县工作重点。
五、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的推荐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我部2009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按照《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重点》要求,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各地要重视推荐工作质量,认真组织填写推荐材料,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切实选拔出一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方面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示范县。推荐材料格式可通过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
(三)各地要尽快将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及时上报推荐材料。
联系单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群体就业服务处
联系人:王艺桥、左兆龙
电话:010-84661103、8466110
4传真:010-84561010
电子邮箱:qtjyc@yahoo.corn.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路3号(100101)
附件:1.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重点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名额分配表
3.申报材料格式
二〇一〇年五月四日
附件
1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重点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战略,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为目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摆上县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计划,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三策并举,强化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巩固转移成果,扩大转移规模,提高转移质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领导体系。
(二)制定出台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府文件和部门意见,形成完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扶持体系和有效的政策落实机制。
(三)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形成满足城乡统筹就业需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1.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
2.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快制度和体系建设。
3.用足用好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介补贴,以及相关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4.县级财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制度性安排,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二)健全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发挥其在就业服务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加强乡镇、村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通过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行政村。
3.采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岗位信息和创业项目信息,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项目,创新公共就业服务形式,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并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
5.建成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将各项公共就业服务纳入到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6.扩大乡村劳务信息员或劳务经纪人队伍,规范发展各级各类职业中介机构。
(三)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1.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机制。
2.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
3.实施分类培训、中短期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大力发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优势,积极探索培训费用直补企业的培训办法,探索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
(四)发展有组织的异地转移就业
1.输入地和输出地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制度化的双向对接机制。
2.开拓劳务市场,建立劳务基地,深化劳务协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3.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劳务公司、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市场经济组织加强联合,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协作。
4.结合当地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继续培育和不断壮大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品牌,发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的作用。
(五)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1.发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对转移就业的吸纳作用,千方百计挖掘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渠道。
2.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以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机制。
3.开展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制定专项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帮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六)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
1.将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作为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内容,制定并落实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土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2.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场地难、办事难等问题。
3.为农民创业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扶持、后续跟踪等“一条龙”服务,构筑绿色通道和创业平台。
4.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作用,建设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
(七)维护农村劳动者合法权益
1.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篇5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是完善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服务功能,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活动比2007年开展的创建活动起点更高、要求更严,加上时间安排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确定创建目标,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对照标准,尽快完善。严格对照新修订的创建标准和评估办法,并结合我市“充分就业村”的创建要求,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抓紧落实配备村级平台专职人员,确保申报创建乡镇所辖行政村专职工作人员达100%。同时,在巩固原有乡镇平台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好以农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为主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强化农民就业援助、创业、培训等各项就业服务,指导村级平台及时做好农村人力资源调查系统信息维护,完善相应台账。
三、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各地认真组织自查,对照标准,逐项打分评估,自评分在90分以上的,按照不超过55%的比例,确定参加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的初步名单,2007年已认定未合并的乡镇本次作为复评申报,其他全部作为新创建申报。10月25日前上报《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汇总表》(联系人:张青,联系电话:83559190,电子邮箱:zhangqing_117@126.com
附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1]376号)
【关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筹备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的通知08-28
关于召开全市文化系统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方案08-26
关于召开年终总结会议的通知09-28
尉氏县教育局关于召开2011年度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通知09-27
关于召开粮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的通知07-21
晋江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09-10
关于召开学生工作表彰大会的通知09-12
关于召开工地例会的通知07-02
关于公司召开晨会的通知08-09
关于召开会议的一些建议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