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2024-06-01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通用9篇)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篇1

痴情教研终不悔

发布者:李镇江 发布时间: 20/10/2011 AM 9:31:16

我叫李镇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平遥县教研室副主任。主管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兼管小学高段语文。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千庄学区、岳壁学区任教,历任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乡教委办公室主任兼初中教研员等职务。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而优则师,师而优则研”。

主持小学工作以来,我始终爱岗敬业,服从安排,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带领全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扎实指导课堂教学,主动承担课题攻关。在平遥小学教育这块沃土上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基业,培育了一片又一片绿荫。我县小学段的工作连年名列全市前茅。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述职汇报,一、坚持学习,勇做教学研究的先行者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素质至上抓提高、能力本位求发展的宗旨。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采取三种学习形式:一是自修学习炼真功。全组同志坚持经常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省市有关课改的文献;认真钻研学科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结构特点、设计理念;经常浏览教育网站,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的动态。先后搜集整理了个人学习笔记达10多万字。二是外出培训取真经。课改以来,我们先后赴青岛、桂林、徐州、西安、珠海、北京、太原等地参加了学科教材培训,参加了省教科院的教研员高级研修培训,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活动。每次培训大家不仅仔细聆听,做好笔记,还就一些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与专家进行交流研讨。三是交流反思悟真谛。充分利用基层调研的机会,虚心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利用教研网站的个人工作室,经常与教师交流互动,不断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的真谛。就我而言,近几年,我总结了语文教学要做到“四个有”即:胸中有本,目中有人,课中有情,学中有趣。还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五个层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熟课文—读出情感。以及朗读教学要经历“四个阶段”正确流利---摇头晃脑---声情并茂---荡气回肠。通过学***增强了开展小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二、专业引领,愿做教学改革的推动者

按照 “开门开放搞教研、深入基层搞调查、教师互动抓研训”的工作思路。围绕课改我们主要组织了三项活动。一是新课程培训活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每年组织全县所有的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培训中,教研员主动承担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讲座任务。重点解读课程标准,介绍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大体框架和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并就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开展了参与式讨论。二是集体性备课活动。按照县局提出的教研员包片蹲点联系制度,我们积极参加课改基地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教研员与教师一同对照课标、对照教材,反思教学行为,研讨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规律,提出改进措施。人人都达到了下乡100天、听课100节的要求。全县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典型:西卜宜小学实行了网上电子备课,汇济小学推行了“一课全组上,全组上一课”的备课制度,实验小学编写了《新课程最优教案》。三是校乡本研训活动。基层每次活动,大家分别与教师集中在一所学校,进行集体教研,合作攻关,把平时一所学校同科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教研课题,大家交流各自的看法,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渐形成了“教师-教研组-校际教研组-教研室”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这种教研活动使教师解决问题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的质量。东泉学区分科统一了教学设计,汇济小学的学生星级评价体系、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洪善学区乡本教研的做法在全省进行了交流。

三、精心打造,乐做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时代的要求。为此,我们重点通过三条途径着力打造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一是组织教学观摩。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我们都要组织两次学校---乡镇---区域---全县四级观摩教学活动,活动要求人人参加,层层选拔。各级都要采取研课---磨课---辩课---答课---引课的“五位一体”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二是实施“一三五”工程。对于上岗一年、三年、五年的教师每年都要组织入格、达标、成为教学骨干的考核,发现苗子,重点培养,精心打造,使其尽快成为名师。通过实践锻炼,造就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名师群体。市教研室每年组织的优质课赛讲,我县的获奖人数和比率都居全市前茅。三是开展三联教研。内联使名师作用最大化,我每年都要组织语文学科的省市级教学能手进行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同题异构、互动评课和专题讲座,为基层各校的课堂教学提供范例;外联使信息交流有效化。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改通讯》和北师大主办的《试教通讯》以及省教科院主办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讯》等,每期都要组织学习并及时传达给各校;上联使专家指导直接化。我们邀请全国名师在我县举办了全国作文教学研讨会。先后聘请了吴立刚、吴忠豪、贾志敏、李莉莉、崔云宏、薛法根、姚永东、高德喜、巨亚宏等专家来我县做课讲座,使我县教师接受了专家的零距离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我县小学段拥有省级教学能手28名、市级教学能手69名、县级教学能手187名。

四、不断创新,甘做课程改革的开拓者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创新。作为主管小学工作的我来说,理应成为这一改革的拓荒牛。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着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一是制订标准强化考核。亲自参与制定了《平遥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平遥县乡镇教研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平遥县教学常规要求》《平遥县小学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等。并在实践工作中强化落实,严格考核。二是积极承担课题攻关。近年来,我县承担了小学生自能作文、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我县小学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我县被评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轮实验先进单位”,2009年我县小语会被评为“全国小语会先进单位”2010年市局为我县教师苏振希召开了个人教学艺术研讨会。三是善于总结科研成果。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是我多年的工作习惯。近年来,我不断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了数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教研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中国改革报》上发表,《优化课堂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被选入《新世纪基础教育笔谈》一书中,《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多读少》在《小学生拼音报》上发表,《远教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研究》一文发表在《山西电教》上,《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在《学习方法报》上发表。同时,我个人也被评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轮实验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研员,被省市学术团体聘为山西省小语会理事、山西省《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组专家、晋中市教育学会理事、晋中市小语会常务理事。

回首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下面我用三句话做今后的表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愿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汲取新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还愿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更愿像落花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篇2

一、“科学”的选择研究课题是关键

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核心”, 课题是教研工作进行的指针, 一切教学研究工作都围绕着课题开展的, 所以课题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教研课题是一所幼儿园教学研究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地前提。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要符合以下原则:

1. 符合“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是指课题的选择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 以事实为依据,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幼儿园的课题选择时侧重点该放在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符合幼儿年龄及身心发育特点的、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具有研究意义及推广意义的“问题”为课题。

2. 符合“前瞻性”原则。

意大利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 一是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女士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3-6岁敏感期集中出现的阶段, 即该阶段为教育的最佳阶段, 国内的教育专家则称这个阶段为“教育的黄金关键期”。“3-6岁”阶段会出现“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等诸多“敏感期”。在3-6岁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幼儿阶段诸多“敏感期“出现, 所以该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所以幼儿园课题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预见性, 发展性、长效性。幼儿园的课题选择“预防”胜于“治疗”。重点研究幼儿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问题, 而不是无视幼儿成长规律的做一些无意义的研究, 或只针对眼前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片面的研究。要看清问题的核心, 要善于合理借鉴、善于抓住主次。因此课题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 将三年幼儿教育看做一个整体, 然后客观的分析、研究这个3-6岁阶段问题的成因, 然后找出整体解决的方案, 而不是只从某一个角度分析某阶段的特殊情况。譬如有的问题是只出现于某特定时期会“不药而愈”就“拿来借鉴”而不应是花大力气“研究”, 如“新入园幼儿焦虑情绪”就是秩序敏感期出现时的主要特征, 很多的幼儿园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 而且过了这个阶段幼儿适应了环境, 焦虑期自然结束。我们就可以直接借鉴成熟的经验处理“入园焦虑问题”。而秩序敏感期的另一特征是“幼儿秩序感在该阶段形成”, 而秩序感的形成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这时候“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秩序感”的问题就是3岁这个特定阶段的研究重点。诸如这样会影响幼儿所有成长阶段的问题才更加值得加以关注。重心选择错误就会顾此失彼, 在小班的“秩序敏感期”出现的阶段将研究重点放在焦虑问题上结果忽略了培养良好的秩序感, 不仅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在幼儿中班或大班阶段就不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状态。在小班到中班幼儿“社会规范形成期”连续开展“礼仪习惯”、“卫生习惯”、“专注力”的研究幼儿的某方面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而且这些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小学、中学直至终身。

3. 符合“实效性”“可行性”原则。

由于幼儿园的教研资源的有限。教研应该面向大多数的幼儿。课题选择注重“科学性”、“前瞻性”还要注重“实效性”“可行性”。不是漫无边际的选题, 也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无实际推广意义或无法实施的课题。“实效性”性强的课题是可以选择一些“本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本园幼儿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幼儿园阶段能看见成效的”课题。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分析从幼儿角度出发 (1) 要符合本园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 能为“大多数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课题、有“研究推广价值”的课题。 (2)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符合教师现有能力和水平能力所及的课题”或“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提高可以实现”的课题。整个研究过程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选择在本园教师现有的能力和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以达到的研究目标。比较适合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强的课题例如:“幼儿习惯养成”, “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阶段能力培养”这些课题既是教师们能力可及的又是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会在幼儿实践后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好课题, 会在研究成功有推广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课题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提升, 更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同时还能推动幼儿园的发展。所以一个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发展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课题才有真正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完善的教研制度是保障

“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制度起到规范、管理、约束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制度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幼儿园的工作是繁琐复杂的, 所以我们为了减轻不必要的工作, 完善的制度是教研高效进行的保障。

1. 教研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为组建优秀的教研组提供制度保障, 确保教研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教研组活动制度, 保障教研活动积极有序的进行。

3. 教研组工作制度, 保障教研工作开展的细节保障。

4. 课题管理制度, 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保障课题实施的科学性。

三、科学有效地教研工作的指导是前提

虽然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有了好的课题及制度的保障后学校还要对教师研究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1. 开题前理论学习指导。开题前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认真学习, 确保研究工作在坚实的理论支持下顺利进行。

2. 注重对教师们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帮助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确实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在实践中可以定期请专家指导或定期外出学习提高, 借助专家之力点拨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3. 理论提炼指导。定期的学习、集中讨论帮助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订正的同时提炼一定的研究理论。帮助教师们在实践中提炼、总结。总之学校要注重过程监管, 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

四、扎实的开展教研工作是根本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扎扎实实的开展教研工作才是教学研究的根本, 否则一切工作都是空谈。教研工作的开展要做好几结合:

1. 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将教研活动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使研究工作常态化。

2. 幼儿园教研工作要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将教研活动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确保研究工作落实在教师一日工作的每个细节之中。

3. 幼儿园教研工作要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研工作;问题;对策

一、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目标不明确。目前的幼儿园教研存在着严重的教研目标不明确,不能够切合实际的现象。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颖,无法紧跟教育形势。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意散漫,严重限制了教育环境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在制订教研目标时,过多地强调如何深化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等,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根据这样的目标要求进行实质的教学。因此,我们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以总结得出:在制订教研目标时要体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在对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针对幼儿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重点解决常见问题。只有明确教研目标,才能有力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2.教研内容流于形式。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在教研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们都知道在制订教研内容的时候,要以教研目标为基础,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但是目前的教研活动显示,大多数的教研内容与教研目标严重脱节,导致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只重视形式,而不注重教研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前后内容的讲解缺乏连贯性,内容零散,无法立足于本园的教育实际。第二,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不管是哪个领域的教研,都是以学习文章为主,教学目光只是盯在某一堂课或者某一次活动上,并没有全局意识,更谈不上从表及里地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有些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中,很多教师不愿意将新的知识引入到自己的教学系统中来,他们对新的幼儿教育信息不关心、不了解,导致了他们不能够与现代的科学教育方法接轨。第四,幼儿园盲目扩招,课程压力过大,教师的教研时间被占用。第五,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园虽然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在活动中只是单纯地布置任务和完成任务,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来保留住教师在任务进行中和任务完成后总结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自然也就无法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进行推广。

3.教研形式单一。现行的教师教研活动多以简单地读读文章、集体备课为主,教师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很少愿意或者鲜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想法,教研形式过于单一。事实上,教研活动应该是一种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围绕教研目标进行问题的研究和评析,力图尽快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且要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策略的制订,防止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无法解决。

二、教研工作策略研究

1.结合实际,制订目标。幼儿园教师的教研目标首先要依据上级教育部门对教研活动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本身情况进行实际规划,针对本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师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找到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根据最终的研究结果来制订本学期的教研目标,要让目标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2.突出“研”字,多样教学。在整体的教研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研究过程,围绕教研目标,针对教研内容,用多样性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围绕教研目标进行的研讨中,教研组长应该重点对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教师研讨出创新型的设计方案,并且定期地组织新方案的观摩和评析活动。教研的形式可以涉及多方面,如自学、分组学习、听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和观摩评析等,每一次教研活动可以选出新的带头人,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同的教研内容、教研形式要紧紧围绕教研目标开展,保证明确目标并且突出重点,培养浓厚的研究气氛和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3.完善配置,新旧搭配。一个成熟的幼儿园,既需要有丰富幼教经验的老教师,又要有思路新颖的新教师。让老教师将他们的成熟经验传授给新的教师,也让新教师的广阔思路影响老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需要让他们彼此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定期地进行相互间的听课,取长补短,共同分析和研究并且设计出适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完美的配置和新旧教师的搭配有助于形成实用性强、灵活度高、参与性好的教研机制。另外,幼儿园应该勇于接纳家长的有益意见,对社会开放,针对意见进行工作策略和教研方向的调整,力求提高整体水平。

总之,幼儿园的教育教研活动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也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在教育教研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地培育好下一代。笔者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研活动也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方海敏.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及其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7):12-14.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篇4

研究冲击矿压的目的是防治或控制冲击矿压的发生,消除冲击矿压可能对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危害。冲击矿压防控措施包括区域性防治措施和局部解危措施,前者旨在消除产生冲击矿压的条件,具有时空上的长期性和区域性;后者旨在对已形成冲击矿压的区段进行解危处理和安全防护,属于暂时的局部性措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矿井进入深部开采,这些矿井中有的受制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形成了具有冲击矿压危险的开采布局(如无法开采保护层、形成孤岛煤柱、开采深度大或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等),对这样已经布置好的开采系统来说,必须采取冲击矿压的局部解危措施。目前应用于我国煤矿冲击矿压的解危措施较多,如煤层注水、钻孔卸压、卸压爆破和顶板岩层定向水力致裂等。冲击矿压解危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把高应力区向煤岩体深部转移,减小应力增高区的应力峰值,降低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减小应力增高区的能量聚积程度[7]。这些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降低了冲击矿压危险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矿压防治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8,9,10],但对于终采线附近的冲击矿压防治研究文献还很少。统计表明,约89%的冲击矿压发生在残采区、终采线、断层区域或煤层超采的地方[1],其原因是这些地方往往是应力增高区,工作面终采线附近一般巷道布置比较密集,这些巷道的存在导致了煤体应力的集中,加上工作面回采的进一步扰动,很容易成为冲击矿压的多发区。

再者,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回采参数一般要作适当调整,如工作面降低采高、综放工作面减少放煤高度或不放煤等,正常回采期间的防冲措施可能不再适应停采期间的防冲要求,还有工作面即将面临搬迁,这使得停采期间的防冲任务更加艰巨,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终采线附近的冲击矿压防治方案进行专项设计。

1 矿井概况及冲击危险性分析

山东省天安矿业有限公司星村煤矿地面标高+40 m左右,煤层埋深为-900~-1 200 m,为深部开采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多次发生断锚杆、断锚索等事故,以及出现煤炮、顶板震动和冒顶等矿山动力显现情况。

该矿主采3#煤层厚度在5.95~8.09 m,平均厚度为7.26 m,煤层倾角起伏较大,一般在16°~25°,平均为21°。首采E3103工作面推进长度350 m,工作面长144 m,煤层上方为10多m厚的坚硬砂岩顶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采用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法,开采高度为2.3 m,放煤高度为4.96 m,采放比为1∶2.16。工作面采用两巷布置,即1条巷为轨道巷,作为进风、运料等辅助运输之用;另1条巷为胶带输送机巷,用作回风、煤流运输之用。两巷均沿煤层底板掘进。

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40 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20 m左右,工作面巷道支承压力较明显的影响范围在40 m左右。

实验室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结果表明,3#煤层具有2类(弱)冲击倾向性,煤岩组合状态下具有3类(强)冲击倾向性,软化煤具有2类(弱)冲击倾向性。通过运用综合指数法确定E3103首采工作面为中等冲击危险工作面,影响冲击的主要因素为煤层埋深大、组合煤岩的强冲击倾向性、坚硬顶板和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冲击矿压危险的监测、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2 停采期间的综合防冲方案

针对星村煤矿冲击矿压问题,通过相关项目的研究,已经建立了星村煤矿深部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监测技术体系和冲击矿压危险控制技术体系,运用电磁辐射法、钻屑法、巷道变形量和工作面矿压观测法等综合手段对E3103工作面巷道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矿压危险性进行了监测、预测预报和解危效果检验,采用煤体高压注水、爆破卸压、钻孔卸压等措施解除或减弱了冲击矿压危险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应用在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起到了很好的减冲效果,这在文献[11]中已进行了介绍。

当E3103工作面推进至终采线附近时,采矿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常规的防冲方案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在E3103工作面终采线前方有1条贯穿运输巷和轨道巷的运输巷联络巷,在运输巷内距离终采线约20 m,轨道巷内距离终采线约120 m,这实际上形成了一块“准煤柱”,考虑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约40 m这一情况,认为在E3103工作面推进至终采线附近时,运输巷和联络巷内的煤体在巷道、工作面支承压力及采动应力的扰动下,其应力集中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将具有较高的冲击危险性。

为此,在停采期间加强了冲击矿压危险性的日常监测力度,例如,将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由每天1班监测改为每天2~3班监测,对定点观测的区域,如果电磁辐射和钻屑监测确认存在冲击矿压危险,立即采取解危措施;在实施解危措施后,再次采用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进行解危效果检验,若冲击矿压危险仍然存在,继续采取解危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直至消除冲击矿压危险。另外,还制订了E3103综放工作面停采期间的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方案,即根据工作面不同的推进位置和具体情况,交替采取有针对性的多种防冲措施以降低冲击危险性,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在工作面距离终采线50~100 m时,按照正常回采时期的冲击矿压防治方案,始终保持工作面前方大于50 m范围的煤体松动爆破区,直至终采线,见图2。

2) 当工作面距离终采线15~50 m时,停用爆破措施,此时提高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的支柱初撑力,并降低卸载值,同时支柱穿木鞋(厚度在10 cm左右),当木鞋破坏时,及时更换新木鞋。支柱穿木鞋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震动时毁坏支柱,见图3。

3) 当工作面推进到距离终采线小于15 m时,适当控制工作面采高,工作面停止放顶煤,以降低垮落带岩层高度和降低工作面顶板压力,并在两巷实体煤帮过终采线30 m范围内实施单排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间距4 m,孔深15 m,见图4。

4) 在设计终采线附近,选择合适的终采线位置,最好是在顶板最后一次来压后尽快停采,以避免悬顶过长对煤体及支架造成较高的压力。工作面停采后,对整个工作面煤体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防止工作面搬迁期间煤体冲出,钻孔单排布置,间距4 m,孔深15 m,见图5。

3 防冲效果评价

对E3103综放工作面采取防冲措施后,及时采用钻屑法、电磁辐射法进行防冲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在采取综合防冲措施后,电磁辐射和钻屑量指标均在临界值以下,除联络巷发生过1次较强的矿震并造成一定量的煤渣脱落外,其他区域没有发生明显的冲击动力现象,说明对终采线附近实施的防冲措施起到了降低冲击危险性的作用。

4 主要结论

1) 由于采矿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工作面终采线附近会形成“准煤柱”,其冲击矿压危险性不同于工作面正常推进期间,一般会有所升高,加上工作面搬迁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停采期间的冲击矿压危险性防治,并制订专门的防治方案。

2) 星村煤矿深部E3103综放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实施的煤体爆破卸压、钻孔卸压、优化超前支护等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降低了该区域的冲击危险性,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停采和顺利搬迁。

参考文献

[1]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窦林名.深部开采冲击矿压防治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S1):58-60.

[3]谢和平.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现状、基础科学问题与展望[C]//科学前沿与未来(第六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03-2813.

[5]钱七虎.深部地下工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C]//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出版地、出版者不详],2004.

[6]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54-2858.

[7]窦林名,陆菜平,牟宗龙,等.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05,30(6):690-694.

[8]方新秋,李海潮,曹胜根.大采深条带开采放顶煤工作面冲击矿压治理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4):113-115.

[9]朱本杰,赵玉胜,陈立高,等.三河尖矿9202工作面冲击地压动态防治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1):36-38.

[10]牟宗龙,窦林名,张广文,等.坚硬顶板型冲击矿压灾害防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6):737-741.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篇5

一、通过“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学习

每学期班级教育总结时,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有难于把握或有困惑的问题都写在上面,以便在来年用“一课多研”的方法解决,即“一个内容,多人讲或一个内容一人多次讲”。我们把课后的研讨作为重点,使每个教师在讨论中,找到解決的办法和对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

如大班的《认识日历》,在三个平行班由三名老师来上,内容目标相同,但是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讨论时,孙悦老师感触最深:“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尽管我在活动中,把各种日历、月历、年历都用上了,孩子们就是难以配合,但是丁丽老师将年历进行了拟人化——年妈妈有许多日娃娃,住在大小不一的月房子里,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还发现了闰月的问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以前我总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现在看来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教研活动太有说服力了,不用大家说,我自己脸就红了”。

分析评价:“一课多研”比以前由指定教师承担的观摩课和示范课更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过去“能力强的教师机会多,能力差的教师远远躲”,现在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中,激发了潜在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后来孙悦老师在《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中,把分针、时针形象化,小白兔与小乌龟赛跑,孩子们学起来饶有兴趣,老师不仅体验到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一课多研”中学会了寻找差距,学会了反思,找到了教师人人学习的动力。

二、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研究

如果说:“一课多研”是展开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竞赛,那“专题研讨”就是体现了班与班之间进行的竞赛,如五大领域或薄弱学科方面的研讨,充分发挥了各班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力量。

如我们搞的区域活动研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多,需要准备的半成品、材料也多,孩子们精力较分散。所以,幼儿园里常常是有参观的、检查的,才组织孩子们玩,平常就放在玩具柜里或收起来。

案例一:大一班在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见有客人来,就 “人来疯”,一会玩这,一会玩那,气的老师顾这顾不了那。大二班的孩子们在玩娃娃市场,孩子们细声细语买卖着东西,悄然无声,没有真正投入,有点闷。

“针对区域活动难组织”这一专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大一班乱的原因是不经常玩,孩子们什么都想玩玩。大二班闷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验,像做“秀”。另外还有材料不足孩子多,不容易组织,使得有的活动玩一次就够了,孩子不能长久保持兴趣的问题。

解决对策:

1.针对孩子多,每月少开几个区域,材料让孩子们平时多收集,分梯次分阶段进行。

2.开放的时间长一些,开设的区域从幼儿意愿出发,尊重幼儿选择。

3.多开发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材料。

对策的实施改变了区域活动质量,大一、大二班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新举措,收到了好效果。

案例一:大一班,在美术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以美术为基础内容的各种活动,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纸屑粘贴、彩沙拼图等精彩纷呈,孩子们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津津乐道。

大二班,以编织蜡染为基本材料,进行纸编、草编、线编各种简单有趣的蜡染技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儿玩的乐此不疲。

分析评价:这两班的活动,既丰富又突出了特色,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区域活动内容要围绕班级的课题研究或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要不断加深难度。以大一班为例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区域活动不能推进幼儿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教师从幼儿的能力出发,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在区域活动的组织探讨中找到了解决对策。

三、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过去我园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成立课题小组,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自己的子课题,也就是说写一篇“心得”或“经验”。现在我们由从教师中征集的问题入手提炼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拟定园本教研课题,由全体教师完成。

2004-2005年,我园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的课题研究。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除了在音乐、美术的集体活动中下功夫,还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对孩子情趣的培养。大一班《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二班《通过文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大三班《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中班《在形体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分别从这四个子课题开始研究,由于各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有可操作性,教师研究起来有信心,课题研究较为顺畅。在2005年庆“六一”活动中,孩子们各个上阵,室内外到处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孩子们编织、蜡染、粘贴精彩纷呈,舞蹈、歌声引人入胜,诗歌朗诵、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时间,幼儿园里成了歌的海洋、画的世界。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分析评价: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既减轻了教师的为难情绪。也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论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经验共享 篇6

——亨利·福【美】

的确,经验包涵着珍贵的学问,许多知识才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丰富而优良的教育经验可以指导他们快速有效的解决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教育经验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效率。然而,许多教育经验的获得过程犹如暗夜行舟,在一次次的触礁后才探出一条最佳航线。如何有效的共享教师们己获得的直接经验,将摸索直接经验的迢迢路程缩短为消化吸收间接经验的快速直通道是教研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的教研工作来看,幼儿园教师要达到经验共享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研活动中留给教师交流经验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尽管根据调查结果,目前80%以上的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园内教研制度,然而一方面在幼儿园工作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园内教研工作被“挤掉”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即使实施了的教研活动都大多是组织教师学文件、学理论,很少落到教师的工作实处;并且在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学习。?教研内容流于形式,活动方法单一。试想连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供,如何谈得上“经验共享”?如何谈得上通过经验共享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二、保守意识作祟,使教师们提供的经验大打折扣

班级之间,特别是平行班之间组织教研活动时,教师们都会有意识的“留一手”,不愿意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公之于众”,?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教育质量的竞争,使教师们害怕别人借鉴经验之后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让自己处于落后的地位。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常常沉默不语或以一些缺乏价值的教育方法来搪塞充数。这样容易造成部分教师“闭门造车”,缺乏相互的信息沟通。

三、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对某些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每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差异,同样的方法也许并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教师或班级,或多或少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在经验的借鉴上,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一旦“走样”就会浪费现有的经验资源。

那么经验的共享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实现呢?

四、前提条件

(1)统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个观念相对统一的群体当中,沟通会变得更加容易,对别人的经验更易产生认同感,使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可能。例如,教师们在讨论活动中提到:以往在组织美工活动的过程当中总是为幼儿考虑得特别周到,各类操作材料都一一递到幼儿手中,这种过度的照顾虽然减少了幼儿操作上的麻烦,但是忽视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的老师提到可以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投放一些必要的材料,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方法现已得到普遍的运用。

(2)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进行某一个专题研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充实相关的理论可以使教师对这一专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和规律有深入的了解。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避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站在理论的高度,教师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解决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方法经验的总结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相关理论,使经验不仅仅局限于经验本身,而是有更高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3)规范教研制度,为分享经验提供时间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制订详细的教研制度。首先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原则上是每两周一次年级组活动,每月一次全园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参加。其次对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出要求,通过保教主任与教研组长的共同研讨,精心设计活动方式,争取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议题、有讨论,能为教师创造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

五、构筑横向及纵向立体交错的分享网络

1.年级内部进行的分享活动

年级组内因为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发展水平接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类似,一个好的方法或思路容易激发大家的共鸣。因此在年级内部交流的经验运用的机率高,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2.年级之间进行的分享活动

不同年级之间有时也有相同的探讨话题。如在我们开展的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中,小班和托班幼儿同样涉及到倾听能力的培养工作。托班教师在设计听音游戏时觉得有难度,我们就组织托班教师观摩小班的听音游戏活动。观摩后再进行讨论,谈谈自己设计活动时存在哪些误区、在观摩活动后受到些什么启发?请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游戏。观摩活动后托班组织的听音游戏不论在选材上还是在教师的组织活动的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

3.全园的分享活动

全园的活动主要包括各年级组经验的汇总交流及外来的有益经验的学习,每月一次的全园教研活动中,学校会请各年级组长把本月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特别要介绍一下在本年级教师中已推广的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同时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每当有教师参与外界的观摩交流活动后,都会请他们将吸收到的信息、理念、方法及心得体会及时的为全园教师传达。

六、经验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1.营造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活动氛围

历来的教研活动都以严肃、严谨的氛围展开的,活动中沉闷的气氛和领导以上对下的态度常常让教师们不能充分地表达和创造。为此,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思想。打破慣例,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树立“我有我的观点”的思想,允许他们提出质疑。这样一来,教师们便可以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更以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认同为乐趣。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

骨干教师是交流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代表了全园的主流观点,他们的许多方法经验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每次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在骨干教师中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并针对要交流研究的内容,为中心发言人做事前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中心发言人“抓”到点、“说”到位。

3.挖掘每位教师的闪光点

对于教师,要更多地捕捉他们的亮点,欣赏他们的“说”、肯定他们的“说”。一句“很好”,“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这个点抓得对”……都会为教师的“说”增添信心。教师在相互交流表达中,共同得以提高。

走出幼儿园园本教研误区 篇7

(一) 园本教研目的“功利化”

园本教研应该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但很多教研活动的组织并非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 把园本教学研究作为打造品牌、提高档次、竞争生源、树立幼儿园形象的一条谋略。这样的园本教学研究必然陷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误区, 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二) 园本教研过程“形式化”

很多教研活动为了起到示范和观摩的作用, 盲目扩大声势, 善作表面文章, 使园本教研华而不实。特别是在一些观摩研讨活动中, 把“教学观摩”变成了“教学表演”, 为了使观摩活动达到理想效果, 很多活动环节幼儿反复操练, 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对答如流, 组织的活动幼儿配合默契。在教师看来, 那无非是演一场让别人看的戏, 演完了即可“还我本来面目”, 很少有人思考教师真正提高了什么?孩子真正学会了什么?

(三) 园本教研形式“表面化”

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对开展园本教学研究非常必要, 但在有些幼儿园, 少数骨干教师长期充当专业引领者, 而大部分普通教师则丧失了“话语权”, 成了园本教学研究的配角甚至旁观者。久而久之, 园本教研活动成为一种形式, 教师只知道被动地听, 被动地记, 自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教研活动过后教师收获甚少。

(四) 园本教研内容“片面化”

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研究的内容和研讨的主题“闭门造车”, 就“问题”论“问题”, 没有理论的支持;二是未能从教师的需要入手, 大张旗鼓开展园本教研, 搞理论性的高层次的课题研究, 把形成理念体系视为园本教研的直接目的。园本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基层幼儿园缺乏教学研究主动性而提出的, 其目的是帮助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性”教师转轨, 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这种研究在谋求幼儿园发展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幼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幼教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单凭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解决不了的。这种孤立的园本教研很难解决的问题, 需要理论的指导, 需要专家与教师共同的探讨才能集思广益、拓宽视野、解决问题。

二、调整教研思路, 积极构建有效园本教研活动

(一) 创设宽松的园本教研环境

一是园本教学研究必须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园长与教师之间不是园长对教师的指导, 应该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对话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智慧, 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园本教研中, 自主树立教研的意识, 掌握教研方法;二是园本教研要消除教师的为难情绪。让教师明确园本教研它所研究的不是高深的理论问题, 而是“教学小现象”, 这种研究也并不需要具有高深的理论功底和复杂的研究过程, 也不一定要形成学术论文和著作, 而是在行动研究中能够对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和提高, 以解决幼教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提高教学观摩活动的时效性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形式有很多, 但教学观摩活动是园本教研重要的形式之一。要提高观摩活动的时效性, 就要使观摩活动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性。观摩活动作为教学研究载体, 必须具有真实性, 真实地反映师幼互动过程。因为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 它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教和学的问题, 有些问题的出现, 正是我们要探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是观摩者最好的教研资源;二是鲜明的主题性。观摩活动要更好的发挥引领、交流、示范和观摩的作用, 每一次观摩都应有鲜明的主题, 通过对教师的了解和调查关注教师的不同需要和实际困惑, 确立观摩研讨的主题。这些主题的确定应来自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 如: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怎样提高幼儿的注意力等。

(三) 保证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的质量

园本教研需要和倡导专业引领, 专业机构研究人员的介入可以避免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制约而导致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低水平重复的弊端, 但这种专业人员的引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幼儿园骨干教师应成为专业引领的主力军。在园本教研中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更能够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同时幼儿园应为专业引领建章建制, 创造条件, 并丰富专业引领的内涵。作为园本教研主体的普通教师也必须具有研究的自觉意识与自主意识, 主动参与, 积极建构,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时效性。

(四) 建立科学的园本教研评价机制

终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提高,园本教研,建议

一、规范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幼儿园教研有效性的保障

(一) 建立适合本园的教学常规, 完善相应的教研制度

园本教研制度是执行的前提, 是园本教研有效实施的保障, 因此, 张掖市区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种园本教研工作制度, 并促其不断走向规范化。而这些制度主要应包括:1.园本教研的目标规划;2.园本教研实施计划;3.园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4.教师集体研讨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为广大教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 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有章可循。

(二) 确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

首先, 幼儿园需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多元合理的评价标准。幼儿认识字母数量, 会背诵诗歌的数量以及答卷成绩等已经不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

其次, 教师化被动为主动, 重视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应该从评价中被动地位解放出来,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成为园本教研评价的主体。

第三, 幼儿园中教研组, 年级组等群体的科学评价机制与教师专业和发展评价机制同等重要。建立幼儿园群体评价机制可以促进群体之间合作竞争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以及教师的成长。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最大的功能在于使教师始终保持教研积极性。张掖市区幼儿园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用以增强教师自信心,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内在动力。

二、寻求适合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一) 明确而实际的具体教研目标是园本教研的指导方向。

确定明确而实际的教研目标需要多方考量, 首先根据上级教研部门要求, 其次要结合幼儿园中师资力量, 以往教研活动经验以及幼儿发展状况等综合剖析。总结经验, 找出问题, 确定难点, 最后确定具体操作目标以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 教师团队的合理搭配是教学成果的保障。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园中高级教师多数教龄偏大, 年轻教师占比例较小。老少教师的优缺点在于有经验的老同志有着丰富的经验却缺乏创新的教学思路, 而年轻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洗礼, 对教学有独特见解。因此教师团队要老幼结合, 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成长。这样让老教师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新教师不断实战丰富教学经验, 教学成果得到保障。

三、为确保专业引领, 合理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和依托优势资源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原本可以很好的依托于河西学院这个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师范类优秀院校来确保幼儿园的专业引领, 但是根据调研, 现实情况是张掖市区幼儿园并没有将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因此笔者建议张掖市区幼儿园应该建立于河西学院相关专业的合理合作机制, 提高张掖市去幼儿园园本教研水平。

四、教师的善于反思, 不断创新要作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园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目前张掖市区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 教师应该培养和增强自我反思意识, 并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 观念, 方法等通过深入的剖析,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更新教学理念。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 同时提高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 使自身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自我净化和成长和提高业务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树立自信心, 提高工作质量。

(二) 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自我反思的方式方法。

根据自我反思的条件和要素,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驰从四个方面探索自我反思的方式方法。他认为:

首先自我反思的三要素分别是鲜明的问题意识, 确定值得叙述的故事以及具体的描述。三个要素结合起来, 建立在理论指导下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来具体描述的系统反思。

其次, 积极收集教学思考, 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学反思。收集过程中三方面重点:收集工作中的闪光点, 收集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交流过程中智慧的碰撞产生的思维共鸣和精辟见解, 收集失误点, 即课堂上失误的地方, 自己或者学生对自身不满意的地方。

第三, 做好课前, 课中, 课后三个时间段的反思。课前反思体现在备课过程中, 没有精心预设的教学活动无法称之为优质。课中反思主要靠观察和倾听。观察主观方面的了解, 倾听是客观的接收学生提出的疑难点并发现创新过程中的闪光点, 然后根据观察和倾听收集的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和教学成果再认识的过程。

最后是要有三个结合点, 即整体与专题反思, 个人与集体反思, 即时与滞后反思。三个结合点如果能抓住, 可以使反思更系统一些。

综上所述, 以张掖市区幼儿园为例, 想要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水平, 规范制度, 寻找到适合园本教研的内容, 依托优秀资源以及加强教师反思意识这四点是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正视幼儿园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切合实际的不断改进才能让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彭兵, 谢苗苗.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3)

园本教研与幼儿教育 篇9

关键词:探索与操作;科学教育;动手;探秘;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0-01

园本教研强调以教师为主,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幼儿发展,教师为本;幼儿园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切实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身的看法十分必要。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手指游戏——挑绳,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法。开展挑绳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使幼儿手脑并用,展开想象的翅膀广泛开拓思维的一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学的象不象。忽视了在指导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挑绳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要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呢?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对象:年龄4~5岁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言传身教

幼儿教师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想象力越宽阔,通过言传身教,发挥长处,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强想象力的关键在于不断的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经常进行发散思维,为思维插上翅膀,让他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翱翔,但是切不能脱离教育的基础和已有知识经验,这种想象,往往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那么在初级阶段,就要先打好基础,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十指游戏,并根据各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下一部发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2、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增强幼儿好奇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指导幼儿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流。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其次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对自己陌生、不了解的周围的事物能够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出现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倾向。在幼儿挑绳的初级阶段,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挑法,挑出圆形、方形等,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挑出这些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尝试:任意松一下、任意挑一下,松一根等等,看看图形会变成其它什么图形,幼儿通过尝试发现圆圆的太阳变成了很形象的长颈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并尝到了初步成功的喜悦。

3、培养幼儿创造的激情

人的情绪对想象的丰富性、强烈性、倾向性都有影响,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创造热情可以使想象创造创造展翅飞翔,他们的乐观情绪能增添想象创造的成分。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挑绳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玩具等,巧妙的将挑绳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挑绳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幼儿在简单尝试下得到了成功,学习情绪高涨,抓住幼儿的热情,培养幼儿的创造激情,进行较复杂的挑法和程序。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幼儿学会了挑星星,让他们叫其他小朋友,以一带十的形式,很快全班幼儿就都学会了,而对某些较灵活的幼儿,通过较其他幼儿他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通过研究,我将挑绳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挑绳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互相帮助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幼儿挑绳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挑绳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运用挑绳开展幼儿的创造力,开拓思维,不但展开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且在大胆表现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优越性。互相学、互相教,使幼儿之间关系融洽,协调能力增强,乐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创编成果,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个性得到了体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游戏活动比其他活动的优越性欲独特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福禄倍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上一篇:官本位文化与中国机构的英文名称下一篇:非牛人申请加拿大商科研究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