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古井》教案

2024-11-21

课文《古井》教案(共10篇)

课文《古井》教案 篇1

第 一 课 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

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

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

5、汇报梳理出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

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

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

3、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人们喜欢古井 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

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

二、继续感悟课文

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 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

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 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

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都是谁教育你们的—古井,对啊,是古井教育乡亲们这么做的。

6、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7、鼓励。这一段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8、那现在谁能解决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甜美的乳汁——清凉可口的井水 她的儿女——乡亲们 哺育——养育、培养

9、说得好,多好的古井啊!让我们再来齐读最后一段,能背下来吗?一起背。是啊,多好的古井啊!它有着母亲一样无私的胸怀,就像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人们喜欢古井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10、谁愿意来读。

三、总结升华

1、古井是我们村的象征,古井更是我们村里人的象征,作者写古井除了赞美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为了表达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对更多人的期望

2、这也是对你们的期望。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附板书: 5 古井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人们喜欢古井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古井》教案

课文《古井》教案 篇2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村里的人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教给学生阅读的什么?方法,通过反复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

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哪些地方写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读后所得。

(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 的儿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2)第2段写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②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③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④试背诵这一段。(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

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1)3、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指名读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

(2)乡亲们的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 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3)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 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会怎样写?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

五、板书设计

古井

无私奉献 哺育

陶冶 乡亲们

别无所求 帮助 老人

课文《古井》教案 篇3

庆封宅古井行

作者:陆龟蒙朝代:唐体裁:七古 古甓团团藓花碧,鼎渫寒泉深百尺。江南戴白尽能言,

此地曾为庆封宅。庆封嗜酒荒齐政,齐人剪族封奔迸。

虽过鲁国羞鲁儒,欲弄吴民窃吴柄。吴分岩邑号朱方,

子家负固心强梁。泽车豪马驰似水,锦凤玉龙森若墙。

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脑涂地。因知富德不富财,

颜氏箪瓢有深意。宣父尝违盗泉水,懦夫立事贪夫止。

教案课文 篇4

灿烂的唐文化

一、唐王朝的对外交往

强盛的唐王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同时,灿烂的唐文化也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国家。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首都长安。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为各国使者、商人提供各种便利。

发达的对外交通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唐朝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便利的交通线,才使得对外友好交往来得以发展。同时,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南方的广州是自汉朝以来就与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时成为南方重要的外贸中心,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广州。为了加强,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朝前期,国家安定,对外交往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繁盛的对外交往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对外贸易方面,新罗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以及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输入新罗。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新罗的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唐朝时,日本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也很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来唐的学问僧人数是留学生的三倍半以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来唐后寻访寺院,问师求法,也参加寺院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把当时佛教的各主要宗派介绍到日本。唐朝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佛教就是汉代由印度传入的。唐代,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当时曾有许多僧人前往天竺求经,其中最主要的是玄奘。唐朝输入天竺的物品包括丝、茶、纸、铜、药材;天竺则向唐朝输入甘蔗、胡椒、棉布、宝石、珍珠等。

波斯商人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在中国开设“波斯店”,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的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到西方,在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出现波斯药材名,近年来西安、太原等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波斯银币,说明唐与波斯商业贸易很繁荣。

从唐高宗时起,大食与中国通使,以后的100多年里,大食派使节来唐达三十多次。大食商人也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中国的瓷器、唐三彩等也受欢迎。许多大食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当官,还有的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传为佳话。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唐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胡风盛行——中西交融的日常生活

唐时,来自许多地区的人和货物都被唐朝人称作“胡”。这一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别是波斯人。

唐代,由于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唐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形成了热衷于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我们称为“胡风”,8世纪是胡食、胡服、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

饮食

唐朝流行各种从外国传来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胡饼”。西域各族进入内地,改进了对面食的加工方法,胡饼成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此外,还有制作工艺很复杂的油煎饼,外脆内软,香甜可口,往往在宴席上出现。

胡椒是唐代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被贵族们作为财富囤积。

汉代时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引进内地,直到唐朝,葡萄在人们心目中还保持着与本文的密切关系。葡萄作为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在丝织品上使用,在唐镜的背面也有葡萄纹样式。随着唐朝对西域的征服,酿酒的葡萄被引入,葡萄酒的制作工艺也传入了,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蔬菜传入唐朝。如来自尼泊尔的菠菜,来自印度的刀豆,以及来自地中海的莴苣等。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高宗时又去学习,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这两种蔗糖的技能。蔗糖的引进使饮食风味变得更加丰富,加速了各种甜食的发展。

时尚的装扮

唐朝时,中原人穿起胡服和游牧民族的靴子。胡服的款式对唐代的官服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妇女偏爱胡服,曾流行过回鹘装。胡服的翻领也启发了唐代妇女的灵感,盛唐的女装流行垣胸窄袖。而人们出行时,特别是骑马时,都戴着“胡帽”。与胡服相适应的还有胡妆,在发型方面,许多采自西域胡人的发型,如回鹘髻、堆髻等盛行一时。在城市中,还流行吐蕃的赭面胡妆。城市妇女受波斯风俗影响,用金箔、翠羽剪成钱币的样子,贴在面颊上,称为“钱点”。晚唐时,这样的妆饰还出现了花卉、鸟兽各类图形,有人将这样的薄片贴得满脸都是,也是受到印度、波斯风俗的影响。

活泼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 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由于生活安定,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有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马球运动来自波斯,在唐代贵族中盛行,也是军队训练士兵的手段,不分男女都很擅长。他们还喜欢喝茶、下棋、赏花。唐代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盛大的庙会往往吸引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是演戏、赏花的地方,在人们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时有很多季节性的节目,正月十五的灯节最为热闹,长安夜晚不闭坊门,连宫女也能出来观灯。

宫廷设有教坊,搜集民间的百乐歌舞杂技,提供给官民欣赏,抒发情感的乐舞也受到欢迎。唐代官方认可的音乐称为“十部乐”,其中八部都采自西域。在使用的乐器方面,箜篌是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则来自印度与波斯,羌笛最早流行于印度,羯鼓原是匈奴的乐器。

在城市中流行健舞、软舞、马舞等胡舞。健舞中的胡旋舞最富西域风格,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节奏很快,来自中亚的康国,起初是在圆球上起舞,后来在地毯上也可以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秦王破阵乐》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舞的最高成就,也明显带有胡风。

一、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

唐朝实现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并拥有强盛的国力,人们的思想开放,富于探索精神,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并且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各地,以豪放的热情、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的山水景色。像《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他的诗批判现实,讽刺官吏奢侈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然后不断修改,直到老人家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广为流传。

书法

中国书法在唐朝也达到一个高峰,并且形成新的风格。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创立的新书体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创立了“柳体”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他们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擅长写草书的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绘画与雕塑艺术

随着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佛画绚丽的色彩和宗教题材给了唐代画家很多灵感,提高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著名画家吴道子专画宗教壁画,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著名画家阎立本吸收佛画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表现唐代的时代精神。他还擅长人物故事画,所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从绘画的种类来看,出现了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则现实生活气息浓厚。

课文《称象》教案 篇5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学生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答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学生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思考:从这个办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赞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赞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学生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住()像()再()

秤()柱()象()在()

止()照()点()办()

正()找()热()力()

2、选词填空:

再 在⑴ 小明把作业放()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学生汇报表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学生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学生书写。

⑷ 在指导中及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大官 一()大秤 一()线

一()大船 一()大树 一()大象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课文《凡卡》教案 篇6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打,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四、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我来到人间,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式鞋店里当学徒。

我的老板是个矮胖子,他的栗色脸是粗糙的,牙齿是青绿色的,湿漉漉的眼睛长满眼屎。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就做起鬼脸来。

不要出怪相,他低声严厉地说。

这对浑浊的眼睛看得我怪不好受;我不相信这种眼睛会瞧得见,也许他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了,不要出怪相,他更低声地,厚嘴唇几乎不动地说。

别搔手,他冲着我干巴巴地直叨唠道。记着,你是在城里大街上头等铺子里做事!当学徒,就得跟雕像一样站在门口

我不懂什么叫做雕像,而且也不能不搔手。我的两条胳臂,到臂肘为止全是红瘢和脓疮,疥癣虫在里面咬得我难受。你在家里干什么?老板仔细查看我的胳臂,问。

我告诉他时,他摇晃着盖满花白头发的圆脑袋,使人难堪地说:

捡破烂儿,这比要饭还糟;比偷东西还糟。

我不无得意地说:

我也偷过东西呢。

于是,他把两只跟猫爪子一样的手撑在账桌上,吃惊地眨着瞎子似的眼瞪着我,低声嘶哑地说,怎-么,你还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铺子里偷鞋子,偷钱,我就把你关进牢里,一直关到你长大

他讲这句话时,语气很平和,可我却吓坏了,也更讨厌他了。

铺子里除了老板以外,还有亚科夫的儿子,我的表兄萨沙和一个红脸的大伙计,他这个人挺机灵,会纠缠人。萨沙穿着红褐色的常礼服、衬胸、散腿裤,系着领带。他很傲慢,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带我去见老板的时候,托萨沙照应我,教我。萨沙神气活现地把眉头一皱,警告说:

那得叫他听我的话。

外祖父把手放在我脑袋上,按弯了我的脖子:

你得听萨沙的话,他年纪比你大,职位也比你高

萨沙便瞪出眼珠向我叮嘱:

你可别忘了外公的话!

于是,从头一天起,他就趁势摆起老资格来。

卡希林,别老瞪着眼!老板这样说他。

我,我没有,东家,萨沙低下头应了一声;可是老板还是唠叨不休。

别老虎着脸,顾客会当你是头山羊的大伙计满脸陪笑,老板难看地撇着嘴,萨沙红着脸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这些谈话,里面好些话我听不懂,有时觉得他们好象在讲外国话。

每当女顾客进门的时候,老板便从衣袋里抽出一只手,摸摸髭须,满脸堆起甜蜜的微笑,现出无数的皱纹,可是那对瞎子似的眼睛却没有一点变化。大伙计挺起身子,两个胳臂肘贴住腰部,手掌恭敬地摊在空中。萨沙畏怯地眨眼睛,极力想掩盖住凸出的眼珠。我站在铺子门口,悄悄地抓挠着手,留心观察他们做买卖的规矩。

大伙计跪在女顾客面前,奇妙地张开手指量鞋子的尺寸。他两手直哆嗦,小心翼翼地触着女人的脚,好象害怕把脚碰坏了。其实这位女客的脚很肥,象一只倒放的溜肩膀的瓶子。有一次,一位太太抖动着脚,蜷缩前身子说:

哎哟,你弄得我好痒啊

这个,是我们的礼貌大伙计急忙热心地解释。

他那纠缠女客的样子着实可笑,为了避免笑出声来,我把脸转过去对着玻璃门,可是我总耐不住要瞧瞧他们做买卖的情景,因为大伙计那种动作非常使我觉得可笑,同时又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那么有礼貌地张开手指,那么灵巧地给生人穿鞋子。

老板常常躲进柜台后面的账房里,同时也把萨沙叫进去,留下大伙计独自跟女客周旋。有一次,他摸了摸一位棕色头发的女顾客的脚,然后把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一撮,吻了吻。

哎哟!女人叫了一声。你这个调皮鬼!

他鼓起腮吃力地说:

啧啧啧。

这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怕笑得站不稳,手抓住门把子,门被推开了,脑袋磕到玻璃门上,碰坏了一块玻璃。大伙计冲着我跺脚,老板用戴着大金戒指的手指敲我的脑袋。萨沙要拧我的耳朵。傍晚回家去的路上,萨沙狠狠地说我:

你这样胡闹,人家会把你撵走的!这有什么可笑的?

他又解释道,大伙计得到太太们的欢喜,买卖就会兴旺起来。

太太们为了看看讨人喜欢的伙计,就是不需要鞋子也会特地跑来买一双。可你,就是不明白!叫人家替你操心

我感到委屈,谁也没替我操心,尤其是他。

每天早晨,病恹恹、爱发脾气的厨娘,总是比萨沙早一个钟头把我叫起来。我得擦好老板一家人、大伙计和萨沙他们的皮鞋,刷好他们的衣服,烧好茶炊,给所有的炉子准备好木柴,把午饭用的饭盒子洗干净。一到铺子里,便是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上买主家送货,之后再回老板家取午饭。在这个时候,我那个站铺门口的差事,便由萨沙代替。他认为干这件事有失他的身分,就骂我:

懒家伙,叫别人替你做事

我觉得苦恼,寂寞。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从早到晚,呆在库纳维诺区的砂土路上,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和森林中。可是这里没有外祖母,没有小朋友,没有可以谈话的人,而生活又向我展开了它的全部丑恶和虚伪的内幕,使我愤恨。

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

课文《一朵云》教案 篇7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无牵无挂、维护、拯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以物喻人、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本中丰富的想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学习作者爱宇宙、爱人类、为宇宙和人类奉献爱心,努力做事的美好品质。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重生活故事,作者借一朵小小的白云之口,讲了自己为宇宙、为人类做的几件好事,表达了作者愿为宇宙和人类奉献爱心,努力服务的美好愿望。本课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所写的几件趣事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有关云的科学知识也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喜欢读,也容易读懂,所以本课采用读、画、思、谈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对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很熟悉,以拟人化为主体的文章,会给人以生动、有趣的感觉,今天我们要阅读的一朵云这篇文章,作者给白云人一样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道出了作者的心声,下面我们就共同欣赏这篇文章。

2.读一读:

a.轻声课,把文章读流畅,把不懂的词句子,挑出来请教其它同学或。

b.默读,想一想,在作者的想像中,一朵云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答:第一件是为在大道上顶着夏日匆匆赶路的人遮住太阳,让他在炎热中获得一丝凉意。

第二件是为一块干涸的土地降下雨水,滋润土地和庄稼。

第三件是因为大河流域暴雨成灾而停止下雨,让阳光直射大地。

第四件是为画家的画添上一笔色彩。

第五件是变幻形状和一对小兄妹痛快地玩耍。

第六件是来到一座有名的山,为游人组成云海奇景,供游人观赏,满足人们的愿望。

第七件是到了夜晚,变成薄纱一般的云雾,轻轻飘过星群和月亮,为那皓月当空的夜晚增添一份诗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并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3.画一画:

这七件趣事中你喜欢哪一件,请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一组连环画。

4.谈一谈:

a.画完后,向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想画这幅、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我画的是第二件事,这里作者写道:大地龟裂,庄稼耷拉着脑袋,叶片枯萎蜷曲,农民焦争地抬着头望天祈求我就是农民的孩子,我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就祈求一年能风调雨顺,获得大丰收。从这里,我也看出作者是我们农民的朋友,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具有奉献精神。

b.谈一谈,假如你是一朵云,你还想做什么有趣的事呢?

1、如果我是一朵云,我会到处寻找干旱的地方,找到后就降雨;如果我是一朵去,我还会到处寻找烦闷的伙伴,给他们讲故事,下雪,让他们露出笑脸。

2、假如我是一朵云,一朵小小的云,我会穿着美现的花衣裳,在蓝天、在大海、在高原、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飞翔,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朵穿着五彩衣的白云。

假如我是一朵云,一朵小小的云,我会变成棉被给哪些孤苦伶仃,沿街乞讨的人用,这样,他们夜晚睡觉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冷了,更不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在大年夜里被冻死。

假如我是一朵云,一朵小小的云,我会下一场大雨,让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让干枯的河流恢复它往日的容颜。

假如我是一朵云,一朵小小的云,我会为那皓月当空的夜晚添增一份诗意

啊!我是一朵自豪而又快乐的云。

3、假如我是一朵白云,我会在圣诞节那天让圣诞老人把我捏成许多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们,祝他们圣诞快乐。

4、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来到寒冷的冬天,唤来无数的同伴抖擞着身躯,无数的雪花漫天飞舞,小朋友们看前雪花纷纷的散落下来,他们打雪仗、堆雪人、高兴地欢呼着。

5、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投向宇宙的怀抱,在那里建一个工厂,厂名叫五朵软床加工厂我会创造出世间质量最好的,最美丽的床。床架子是用乌云做的,床单是用朵朵棉花似的白云制成的,枕头是用火烧云做的,而且我还向彩虹姐姐借了几件衣裳来,剪成条,缝在枕边做好后宇宙的居民都来买,地球妈妈要了最软的一个,月亮姐姐要了一个最美的,太阳公公要了最结实的一个,每当夜晚来临时,大家都睡在我制造的床上

课文《第八次》教案 篇8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⒈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⒉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

⑴教师范写;⑵学生练写⑶评比。

五、作业: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㈠学习第一段。

⒈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

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⒈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

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⒉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⒈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⒉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⒈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语文课文《枣核》教案 篇9

1、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内容及过程

自学指南:采用三步读书法:

一读课文,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二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层次。

三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一)检查预习

1、请你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2、给下列文字注音。

枣核()蹊跷()掐()指一算

嫣红()倘()山坳()

掀()嵌()乾()喏()

故弄玄虚()草坪()卵()石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用途却很蹊跷。

(2)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3)她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4)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①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②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枣核

第二部分:(2-4)枣核

第三部分:(6-10)枣核

第四部分:(11)主题

③ 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

④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跳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句子?(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细节,选读某些章节、语句就可以了。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四)师生合作,讨论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五)作业: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优美诗篇,课后请同学们摘抄品味三篇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三、课外阅读

(一)思乡的诗歌

月之故乡 乡愁

台湾:彭邦桢 台湾:余光中

天上一个月亮 小时侯

水里一个月亮 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我在这头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母亲在那头

低头看水里 长大后

抬头看天上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看月亮,思故乡 我在这头

一个在水里 新娘在那头

一个在天上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二)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枣核》教案答案

(一)检查预习略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①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②索、见、话、点

③ 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

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

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

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11段:点明主题。

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④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跳读寻找。思乡的心理活动:

①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②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③想厂甸,想隆福寺

④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⑤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思乡的行动:

①栽杨柳树,种睡莲。

②亲手建造“北海”。

③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④试种家乡的枣树。(暂未做)

3、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四)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长城课文教案 篇10

开学已有快要一个月了,而本次我班开展的主题教学是“我是中国人”,从孩子的一样平常攀谈中发明他们对故国的常识有了一些相识,若有的孩子会说:“中国的都城是北京。”“都城便是很多向导人开会的处所。”“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一天,陈曹缘忽然说道:“国庆节将近到了,我要到海南岛玩了。”他的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幼儿的爱好。有的说“我去过海南岛的”,有的说:“我爸爸妈妈也要带我出去旅游了。”而单芷馨报告我们:“我的外公外婆去过北京。”“我知道北京有长城,你外公外婆有没有去过长城?”“去了,他们说长城很长的,我今后也要去长城。”“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一会儿课堂里热烈了起来。但是从交换中我发明孩子们对长城的熟悉还较少,于是,我决议以“长城”为着眼点,举行本次讲授教学。

教学目的:

1、在交换中相识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修建。

2、在到场制造中让幼儿养成精良的举动习性。

3、加强幼儿爱故国的情绪。

教学历程:

1、导入教学。

这几天我发明你们都在评论辩论长城,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长城?

2、长城的图片,让幼儿相识长城的汗青配景。

(1)看图片交换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2)长城是什么时间制作的?

(3)长城是奈何制作的?

(4)为什么要建长城?

3、幼儿教学。

(1)幼儿评论辩论:我们应奈何掩护长城?

(2)幼儿制造种种掩护长城的标记。

4、幼儿园教育随笔点评。

教学反思:

近来,孩子们对中国的长城有了浓重的爱好。特殊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时,更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极大的爱好。他们自动网络了长城的照片和图片,有的还网络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经由过程这些教学,让幼儿对长城既相识又生疏,故当我在教学中计划了一些关于长城的题目时,孩子们爱好异常的高,各个勇于谈话,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和知道的有关长城的常识,而且在操纵教学中,不但仅让幼儿养成了精良的举动习性,同时也将他们爱故国、爱长城的情绪暴露无疑。他们为本身可以资助到我们的长城而赶到自满和高傲。

爱国情绪的体验应当从幼儿期就开端,而“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每个站点的举行中相识中国的民风风情、风物胜景,相识北京、长城、国旗等,萌发烧爱故国的情绪。

上一篇:“一带一路”现状、挑战及对策分析下一篇:浑源县民政局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