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

2024-12-31

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共15篇)

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 篇1

白城幼儿园2014——2015学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0月9日 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自己吃饭真能干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要独立进餐。

2、懂得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自己用筷子,自己吃饭。

活动准备:

1、图片。

2、筷子、各种小点心。

活动流程:

一、童年的回忆

1、以“大风车俱乐部”节目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导入活动:让我们看看你们小时候是用什么吃饭的?

3、幼儿观看图片。

4、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讲讲不同的年龄时期分别是怎样进餐的。

二、自己吃饭真能干

1、利用点心时间开个“大风车餐厅”,准备各种食物和餐具。

2、餐前,请幼儿讲讲:文明用餐的常规和礼仪。

3、在游戏中学会一首简单的儿歌《自己吃饭真能干》

小朋友,来吃饭,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

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白城幼儿园2015——2016学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1月3日

地点:中三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尊老敬老

活动目标: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做好“尊老敬老”工作:

1、我园在周一的升旗集会上,布置了此项工作。明确要求我园全体幼儿,要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老爷爷、老奶奶,为烈军属、五保老人,为伤残老人、有困难的老年人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实事,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利用国庆节长假期,对幼儿进行家庭礼仪教育。

2、每日起床后,向父母问“平安”,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告别,放学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3、在家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庭成员有病时,要探望问候。

白城幼儿园2014——2015学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2月18日 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爱护图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图书和其他纸制品的情感。

2、培养幼儿整理图书和修补图书的能力。

3、教育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破坏、不乱扔、学会正确看书,收拾图书。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录音机,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头饰,新书和旧书若干、胶水、胶带、订书机、油画棒、小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整理图书角中的图书,并进行谈话:哎,小朋友,(老师选出一本旧书)这本书怎么了?(书皮掉下来了„„)那怎么办呢?(用胶水把它粘上就可以了。)是呀,这么好的一本书,没有了书面,看书的小朋友想找这本书也很麻烦,还有放在咱们的图书角上也不美啊,对不对?那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怎样保护我们的书呢?(幼儿自由发言)依次来引出课题——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二、基本部分:

1、故事《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看图片,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待会看哪个小朋友看的最仔细!说的最好!

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旧书姐姐为什么哭了?(3)新书妹妹为什么不见了?(4)最后是怎样做的?

2、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录音。学一学故事中的姐姐和妹妹是怎样来对话的。

3、启发幼儿根据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的对话,让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来表演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4、让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后应该怎样做?

5、让幼儿检查班级的新旧图书,教育幼儿做错事后,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并改正缺点,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6、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小人书不要哭》,边修补上一活动中检查的被撕破的图书。

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分组进行)让幼儿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

幼儿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进行评价:我们是怎样来修补图书的?用的什么工具?以后应该怎样来爱护他们?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结束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看书时要轻翻,不要乱涂、乱画、不撕书本、轻拿轻放。

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 篇2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 篇3

【关键词】观察记录法 观察幼儿 能力提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8-01

前言:在幼儿教育当中,观察记录法指的是教师对幼儿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举止进行记录和描述,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进行评价。在该方法的应用中,能够体现出对不同幼儿之间差异性的关注,同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也能够对幼儿的行为细节进行捕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幼儿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观察记录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观察幼儿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能力的现状

(一)观察幼儿意识缺失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当中,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取的态度较为漠视,缺乏对幼儿的关注及幼儿发展情况资料的搜集,较为忽视幼儿的个体和群体的需求。或者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着重观察什么,因而难以捕捉到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也没能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或者观察之后没能形成系统的文字记录,观察幼儿意识方面有所缺失。

(二)观察幼儿策略不佳

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观察幼儿策略,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运用。在观察策略当中,主要包括程序性、陈述性等知识,而在实际情况下,教师对于观察幼儿的陈述性知识有所欠缺,对于观察幼儿的步骤、类型、方法等知识不够了解。另外,在观察幼儿的程序性知识方面,很多教师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对于事件取样、时间取样等观察幼儿的策略,往往难以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在观察之前的准备阶段,不能对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对于场景描述、观察时间、观察者等观察记录中的必要信息,也往往会忽略,因而难以有效的对幼儿进行观察。

(三)观察幼儿能力不足

在一些幼儿园当中,要求教师每个月需要对保教笔记进行提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对于笔记的上交十分不积极。经过研究发现,上交不积极的教师,普遍缺乏观察幼儿的能力。因此,在保教的过程中,这些教师无法有效的观察幼儿的各种细节,因此对于保教笔记也不知道如何书写,往往只是随便应付了事。而对于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对于其所观察到的内容,通常会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对于其中的细节之处,也没能够进行详细的记录。随着幼儿成长档案袋计划的逐步推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资料的记录能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其能力仍然有所不足。

二、运用观察记录法提升观察幼儿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

在观察记录当中,对幼儿的行为过程较为重视,而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则转移到了内容记录者,也就是教师的身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对观察幼儿的策略进行更为良好的应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的记录被其他教师重新创造,从而形成了集体性的知识构建。在集体的沟通和交流之下,记录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和广泛。而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幼儿意识,提高观察幼儿能力。

(二)加强观察记录能力培训

对于观察幼儿的内容,教师应当客观的进行描述和记录。对观察内容进行收集、观察和记录,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其他教师和相关专家对该教师记录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研究,记录内容是否能够体现出真实情况,最后还要对观察记录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以记录解释为基础,教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和研究,利用相关的理论给出相应的解释。在记录当中出现的关于幼儿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的内容,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幼儿教育策略进行改进。这样,通过对观察记录法的应用,能够逐渐锻炼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幼儿能力,使其在教学当中能够更有针对性。

(三)对观察记录文本进行充实

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法的应用,应当对观察记录的文本加以充实,明确观察内容的来源和后续观察的设计。在记录当中,应当对多方主题提供的信息加以运用,对观察内容的原因加以记录,从而使观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锻炼和提升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例如,可以记录采取一些措施后幼儿的某种行为是否得到改进、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心得、幼儿常见问题的验证、与其他教师交流验证的共性等内容。通过对应用效果的分析,判断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如果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后续设计可以不进行。如果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还应当确定后续的观察思路,例如问题原因、教育方法的适应性、后续观察的地点和时间等。

结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性格等都没有成型,因而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此,教师应当基于对幼儿细致观察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为此,应当科学运用观察记录法进行观察幼儿,不断提升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亚英.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2014,02:89-94.

[2]谈心. 观察幼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J]. 当代学前教育,2009,02:22-26.

[3]王丽萍. 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2,02:69-70+109.

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4

背景资料:搬入新园后,我们中班由原来的两个班分为了三个班。我班是一个混合班,班上大部分孩子我以前没有带过,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新老师,我的当务之急便是和孩子们建立起感情,让他们喜欢我.信任我。通过一个星期对孩子的接触以及向原班老师的了解,我班孩子的性格普遍内向,不擅于表现自己,在以前的班集体中往往是老师忽略的对象。这群孩子在情感上是缺失的,他们长时间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很渴望老师的爱。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于和每个孩子交流,对每个孩子进行细致观察,争取让每个孩子在我这儿找到爱,享受爱。“这儿!”典典用手指指自己的膝盖。我把典典的裤腿卷起来,果然和我判断的一样,只是一点白色的划痕,我便轻轻地拍了拍典典让他站起来走一走,典典顺从的走了两步,我对典典说:“不要紧的!一会儿就不疼了!”说着便在典典的膝盖上揉起来,边揉边反复和点点说一些类似于“要小心!”“是勇敢的孩子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之类的话。典典的哭声渐渐停止,两分钟后,他又在区域角高兴的玩了起来。

片段三:下午放学了,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离园活动《切西瓜》,要求孩子们牵成圆圈进行游戏,只见典典听见我的要求后,连忙从队伍的后面走到了我的跟前,紧紧的牵住了我的手,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了议论纷纷的说:“典典,你插队了。”“老师,典典插队啦!”我微笑的看着典典,正准备要他遵守秩序,典典抬头害羞的看着我,拉着我的手更紧了。我知道了典典是想和我亲近一点,于是便没有作声,任由他牵着我的手进行游戏。游戏的玩法是我发出指令切几块西瓜,几个小朋友就抱在一起,每当我发出指令时,典典都会向我这边跑来抱紧我。不是拉拉的的手就是摸摸我的衣服,还很得意的告诉同伴:“我摸到王老师的手啦!”

分析与措施: 通过以上三个片段,我发现典典在送杯子时是故意在老师的面前出现,而在看到老师关注他摔倒的时候加大哭声是希望老师能够被自己的哭声所吸引,给自己安慰、爱抚。摸老师的衣服和手是喜欢老师,想亲近老师的表现。其实这也说明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情感正在萌芽,正在发展。

表面看来典典向教师发出的行为目的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注意自己、给自己一些关爱,但就其根本而言,却是孩子内心对教师所怀有的依恋之情的一种表白。对于典典的表白我也给予着回应:当他想引起我注意时我没有指责他,给了他一个回应的眼神,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但我知道对孩子的心理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安慰,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的眼睛里,是受到了老师的关注的。他也会更放心的把自己的感情交给老师。当典典摔倒后,我的“蹲”.“抱”.“查看伤口”.“安慰鼓励”这四个行动让典典深刻的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这也为他后来主动亲近老师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5

我们通过对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较小班、中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惩缺乏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中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我班活泼聪明可爱,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大胆创造,在进行幼儿园物品管理中,老师在行为上是做到了每次总是强调小朋友玩好后及时整理玩具,但小朋友们每一次一到课间幼儿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后都不主动自觉的收拾好活动室的物品,这样一来苦了老师,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费人力资源。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教育对策与过程:

1、创设责任区: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创设了几个责任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各种任务按要求划分成若干项,每一项落实到一个责任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给值日生,使值日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区工作,以此让幼儿去体验“责任”的含义。值日生负责幼儿一日三次餐具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2、教师对责任区进行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如幼儿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

2013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6

班级:小班

观察者:黄争艳

观察日期:2013年9月12日

观察对象:吴晓东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

观察地点:教室

活动内容:一日生活

一、观察记录:

1、早上来园时,有一点点舍不得妈妈,在我的热情拥抱下,他的情绪很快变好,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

2、早餐时,他主动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分以碗筷,表现非常积极。

3、自由活动时,他主动地承担起“小班长”的责任,摆放凌乱的椅子,在工作过程中非常认真。

4、午饭的时候,他用餐比较安静,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下来说不想吃了,当我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时,他听后若有所思,然后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5、他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忘记了自己是小班长。午睡结束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我给他穿衣服。

6、放学时,他主动和我打招呼:“老师再见!”

二、解释: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前几天,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能够很快和班上的其他同学融合到一起了。

三、评价:

幼儿园德育观察记录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00例患者均系2003年1月-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重患者。

1.2 由我院护理部自制集观察项目、书写内容、效果评价

为一体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使用前由护理部组织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培训与考核, 之后投入使用。

1.3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各10份进行评定。

1.4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介绍

1.4.1 一般状态

精神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重;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发绀;有无身体低部位水肿;是否颈静脉怒张。

1.4.2 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及双侧是否对称, 有无交替脉、奇脉;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血压及脉压差。

1.4.3 活动状态

活动形态;活动持续时间和频度;日常活动量。

1.4.4 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反应

用药前后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困难是否改善;水肿程度和消长情况;尿量;是否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1.4.5 潜在并发症

是否有皮肤完整性受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应用临床后, 共抽查100份病历, 结果显示《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设计项目齐全、科学、先进、实用, 护士运用起来更直观、方便, 统一规范, 有客观评定标准, 使护士观察病情时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与医生临床判断相一致。抽查合格率达98.6%。

3 讨论

3.1《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的应用, 体现了

护理工作内涵, 能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出整个病情变化和系统观察及处理经过情况。能快速提高专科护士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使每个护士都可以了解已经为患者做了什么, 还需要做什么, 更好地为医生做好前期工作, 为患者提供最佳优质服务。基层医院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 因护士的资历、经验及学识水平不同, 很难体现出患者的真实病情, 特别是在应用强心、利尿剂前后, 大部分非专科护士经常忽略用药前后要观察患者心率、尿量与水肿的消长情况;个别护士不能根据患者情况正确执行医嘱用药, 如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 应停止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等。部分护士很难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活动形态和心律失常类型, 患者的健康问题与护理措施不符合的现象时有发生。我院自制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项目齐全、设计科学、先进、实用, 有客观的观察内容及临床意义, 护士运用起来直观方便, 可操作性强, 书写统一规范。同时能通过观察, 评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并随时进行效果评价, 体现了护理程序在危重患者身上的灵活应用;还可反映出护士的评估、诊断及处理能力与理论依据是否一致, 有利于护理科研、经验总结及临床教学, 值得推广和借鉴。

3.2 通过我院自制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的实施, 保证了护理记录与医生临床判断的一致性, 提高了临床护理观察质量。从抽查的100份护理记录中显示:书写合格率达98.6%, 健康教育与患者实际掌握保健知识符合率达90%以上, 护理措施实施率达100%, 无1例因护理观察失误或不及时, 或记录不符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观察与记录 篇8

为什么需要观察?

教师观察某个儿童,一来可以收集该儿童各方面的资料,二来可以对照关于儿童一般发展和特定儿童发展的完整知识,对该儿童进行测评,然后根据获得的资料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有人估算过,一位教师一天要做几千个决定。这些决定都是对观察进行了意义评价后作出的最适宜的反应。观察、决断、行动三个环节,每天不断地重复。

发现兴趣、拓展儿童学习:当成人看到儿童选择了某个游戏区时,就可以与这个孩子谈论相关的游戏。因为成人的关注、承认和接受。向儿童传递的是友好的信息。当然,这也是在兴趣与计划,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桥梁及设置相关课程的另一种好办法,当看到某个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好多小动物(在绘画发展过程中可识别符号阶段的初始时期),这使观察者回忆起家访时,这个孩子曾给她看过自己家里的一个小宠物乐园,观察者立刻意识到这些宠物极有可能成为班上的访客。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适宜于儿童的教学时刻,此时他的兴趣正在萌芽,他的能力正在发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材料、活动和机会,使儿童的发展得以壮大。通过对一副满是数字的儿童画的观察,教师就确定了这是拿出磁铁数字块让该绘画儿童把玩的好时机。

与儿童更好的交流:教师应该与每个儿童交谈,而且与儿童进行有主题的讨论比让儿童自己活动要好得多。每个儿童都应该得到教师的个别关注。在与儿童讨论教师所观察到的情况时,只要教师有所提问,儿童都会以某种合理的方式给出自己的理由或解释。教师对画画的孩子说:“你画得很认真啊!你用了红色、蓝色、还有黄色,而且你还画了直线和曲线。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吗?你最开始是怎么做的?”这就是皮亚杰认知提问法的基础,为的是深究儿童给出“错误”答案的原因。用这种方式来探究儿童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对结果或者回答进行评估。

评估、评价:教师观察儿童是为了收集信息,记录儿童技能与发展的过程就是评估。评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但前提是观察,这是最好的方法。根据公认的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行为模式来收集信息,就可以度量儿童的发展情况。评估要评测的是儿童目前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并预测下一步的发展阶段。评估能使观察者对儿童发展的滞后和超长有所警觉。比如,画画的儿童先用右手画,然后换成左手,而后又换了回来。观察者对此给出的评价是,在此发育阶段儿童的“用手习惯”还未形成。评价是评估之后作决定的阶段。伍德沃德对此进行了定义:“评价是对来自多种渠道和多个视角的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它有助于优点与价值的判断;制定发展蓝图;为学习提供信息。”

教学方法的自我反思:观察儿童不仅仅是“看”,而更多是思考我们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当发现没有一个孩子在画画,教师就应该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愿拿起画笔,通过观察和记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测评一下自身的影响力。因为,孩子们对教师计划的活动是否感兴趣,能反应出该活动是否真正适合孩子们。活动太容易或者太难,孩子们都不会感兴趣。通过细致观察孩子们持续进行了哪些活动,观察者就能了解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技能,然后对活动进行修正,以满足他们技能发展的要求。

为什么要及时记录?

观察与记录如同一面两体,可靠的研究需要有力的数据。“我记住了,待会儿再把它写下来”,每个人都那么说。但最后却都没把要记下的东西写下来,要知道,这些记忆将随着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一同消失,画面模糊,细节缺失,精确的用语也会含糊不清。所以记录就是写下观察到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保存起来,以便证实。除了记录相关日期、时间外,还要记录事实而非推断,这样的记录方法对于意义深远的资料才是重要的。必须保存细节来察看儿童进步和发展的趋势,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对比:我们经常会照着孩子当时的身高在墙壁上画出一道道短线,几个月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长高了。如果当初不做记号,就会很难发觉他们身高的变化。我们期待孩子的变化,所以就需要用来对比的标识。如果对儿童的回忆仅仅靠头脑记忆,那么对他们在一个月、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之前的事情的回忆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可靠的。教师只有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才能有确切的对比资料。儿童档案袋—一个儿童作品和书面观察的集合,就成为记录他们进步的有效方式了。记录下来的观察很全面、客观而且有规律,而且由于它是在自然环境中的记录,所以能精确测量儿童的进步。

捕捉和保存细节:细节是很快就被遗忘的。因为单纯的头脑记忆是不牢靠的,越是现在看起来很明晰或不重要的细节,就越需要记下来保存好。这些细节能给当时难以显现的联系提供线索。在后期细致的检查和对比中,它们就会起到重大作用了。例如,调查每个孩子如何分配自由时间,记录下他们在哪里花费时间或花费多长时间,这样就能获得大量与孩子们有关的信息。没有回溯记忆的方法,就没办法回忆起像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信息了。

提供读写榜样:儿童需要有机会观看成人进行书写。读写能力是要教给幼儿的重要方面。当儿童通过他们生活中成年人的榜样示范,看到读写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就会意识到读写的重要性。当一个成年在写东西时,儿童经常会问“你在干什么?”如果成人回答“我需要写下来,写下来就不会忘记了”,这样的做法就能为儿童对读写的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观察哪些行为?

究竟哪些行为应列入观察,这牵扯教师设定的观察与记录的目标行为,以及对目标行为的概念界定等。

对教师而言,目标行为的选择通常是对教学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对幼儿学习产生影响的行为,或是幼儿特殊的行为表现等。确立目标行为及其内涵,将是教师进行观察与记录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自然情境中的教学现场,幼儿的行为表现天真且纯朴,行为与情境的发展不见得将依照教师的期望进行。面对各式幼儿行为有如昙花一现地交错,需要在观察与记录前即先行确认并熟悉目标行为及其内涵。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 篇9

观察地点:益智区

实地记录:陈灏霖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陈灏霖小朋友一个人站在旁边。我就问他:“陈灏霖: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说:“我不想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

评价:由于陈灏霖的父母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一起玩。只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10

欣欣不是吃不下碗里的点心,而是没有耐心吃。她在吃点心时,总是会找些小动作来做。一会儿用小勺压米汤,一会拿自己的发荚玩,当她在做这些小动作时,其它孩子已经吃掉一大半的点心了。饮食习惯方面不够好。 但在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她还是能够独立、迅速、正确的使用小勺吃完点心的。

问题一:

师:欣欣,快吃哦!其它小朋友都吃掉很多了,比比看,谁会第一个吃完。

幼:看看我,迅速吃掉两口点心。

当我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时,欣欣又继续她自己的游戏了。并没有把比比谁第一的事放在心上。

问题二:

师:欣欣,看xxx小朋友已经吃第二碗了,你的点心还是那么多,要怎么做呢?

幼:我会吃的很快。(立刻吃了两大口)老师,你看,我吃的很快。

师:老师看到了,希望老师不看的时候你也能吃得一样快。

幼:恩

问题三:

老师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欣欣又不吃了,玩玩勺子,讲讲话。

师:欣欣,老师一不看你,你就不吃,这个习惯可不好哦!老师看和不看要一样吃得快。如果你今天不是最后一个吃完,老师会给你奖励小苹果贴纸。

幼:(低头吃粥,不时的用眼睛看我一下,可能是在观察老师有没有看着她)

当我一直看着欣欣时,她吃的很快,用勺很熟练,一口一口地吃,碗内桌面也保持的很干净,一碗点心三分钟内就吃完了。我适时的给了她奖励,并激励她,下次老师不提醒也要吃的一样好,老师还会奖励。

反思与启示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1、多留意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提示、鼓励、纠正。

2、针对孩子们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组织谈话活动。比如《我会吃饭》,讨论吃饭的益处,如何使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使孩子们懂得好好吃饭的好处,逐步养成安静、正确、迅速吃饭的好习惯。并让鼓励班上的孩子互相进行比赛,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有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的控制能力。

3、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夸大其词,多在集体面前表扬,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的喜欢,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幼儿园游戏案例记录 篇11

关键词: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別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 Z1期:30-34.

[2] 陈国宁.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幼儿园观察记录——生活习惯 篇12

班级: 小二班

观察者: 高蓉

观察日期:2015年:4月10日 观察对象:姚瑞彤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观察

地点:教室活动内容: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自由活动时,她始终独自一人坐在小椅子上,不和任何一位小朋友玩。也不愿让别人碰她。

午饭的时候,她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绕瑞彤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她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他的习惯很好,吃饭时不说话,洗手时也不洒水。

午睡醒了,她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

最明显的是,她很少说话,干什么都是一个人,直到快离园时,她才和旁边的狄佳怡小朋友说话。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 篇13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6日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让幼儿愉快的进餐

观察实录:我班杰杰在学习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吃饭让人费神,问题表此刻对食物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吃饭时不但吃的慢,还经常边吃边玩,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别的小朋友两碗都吃完了,他还在吃第一碗,这让教师很着急。

观察分析:幼儿在家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养成了在家吃放要喂的坏习惯,并且经常吃零食多,吃饭少。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吃饭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篇14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于是,围绕着这袋“神秘的水果”,我们展开了品尝大会及热烈讨论……

实录:

我打开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们都嚷嚷着,这不是水果。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过品尝,他们一致认为都很好吃。此外,我还为孩子简单介绍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看看,还有一样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开包装袋,把东西倒在了盘子中,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外形,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开始涌现。

——诺诺说:“这是苹果吧,红色的。”

——婕婕说:“有点软软的,是桔子吧。”

——小邱说:“我觉得是大西瓜。”

我点点头,笑嘻嘻地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们一起来尝尝看,吧?”我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于是石榴班的品尝大会开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尝着,不时发出感叹,“好甜啊”,“好像有点酸”,“有一粒一粒的”……

“张老师,是草莓,草莓!”叶莹大声说,旁边的弈灵也点头附和着。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响应她们的答案,顿时,教室里热闹一片。于是,我开口道:“我也来尝一尝!”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我尝了一块,“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们都笑了,嘴里还嚷着“我就说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动的展开,纯属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宝宝带来的一袋水果干。这袋“神秘的水果”不仅成功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且把他们肚子里的馋虫也给引了出来,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进行了以上的活动。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首先需要细致的观察力,要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发现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实施及时教育。从上面的活动中很多孩子对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认知情况看,这两样东西都属于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他们都拥有相关的经验,但是对于草莓干,孩子的相关经验缺乏,于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进行自主探索。我觉得,虽然老师预设的活动不少,但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好奇,总有如此巧妙的意外发生。我们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也是生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利用孩子的兴趣和现实情景,适时的融入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个自然生成的主题活动由于它的偶发性,再加上事先没有足够的有关知识准备、材料准备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因此,更需要老师现场的灵活机动。

其次,我们要允许孩子出错,并适时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了猜测,答案精彩纷呈,虽然都是错误的,但这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我们要保护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给他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

第三,要适度控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由于偶发事件生成的活动和预设活动不同,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对生成活动所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对于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过程,只是进行简单的阐述。不过,我发现孩子对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下一步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观看录像或者实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实际做法,然后再通过后续的谈话活动,让他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从而将生成活动推向高潮。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15

观察教师:XXX 幼儿姓名:林萱

幼儿情况:娇气任性,容易发脾气。个案观察记录:

一、2017年9月14日

生活活动

午餐前,小朋友分两圈倒U形坐在教室中间,为了避免造成盥洗室内拥挤,小朋友卷好袖子后由老师轮流请去洗手,你坐在里圈的线上,这时候老师先请外圈的小朋友去洗手,你突然大叫着“我不要!我不要!”接着你便躺到地板上打起滚来,哭声越来越大,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被你吓到了,老师越安慰她,她哭得更凶。

二、2017年9月20日

集中活动

老师播放集中活动的音乐,请小朋友搬椅子坐下来,当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来以后,你还在玩你感兴趣的玩具,老师请你把玩具收起来,你拒绝收玩具并开始哭,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三、2017 年9月28日

午餐

午餐时间,大部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尝试自己拿勺子吃饭,你却迟迟不动手,想要等老师喂饭,老师喂你吃了几口后,手把手教你自己拿勺子,然后便去看看隔壁桌小朋友吃得怎么样了,你看到老师走开于是又大叫起来:我不要!我不要!然后开始故意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分析研究:

林萱小朋友娇气、任性、不讲道理,没有集体的规则意识。和家长沟通了林萱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这些表现后,从家长那得知,原来林萱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而且是家族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所以家里人都十分宠爱她,有一次她发脾气大声哭,用力咳,使得满脸发紫,家人看到后吓到了,从此只要林萱想干什么,家人都顺从她,讨好她,免得她发脾气。了解了林萱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后,我们得知了林萱性格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育对策:

一、家园共育,努力达成教育观念一致。

和家长沟通林萱在幼儿园的表现,希望家长引起重视,配合老师在幼儿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家长们也要以榜样示范、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和孩子讲道理,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困难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人相处时要和气、讲道理、有礼貌。

二、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例如:当她发脾气满地打滚时,老师不要去制止她,而是让她继续哭,当她发现哭并没有用时,她自然就不哭了,这时候再开始和她讲道理。

三、多开展集中活动进行行为矫正。

虽然孩子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耍赖。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1.倾诉心声

倾诉能化解烦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舒缓作用。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给我听一听吧?”这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释放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2.转移注意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如,孩子走到玩具柜台前要求买玩具,你拒绝了,他很生气。你可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一看!”这样,边走边看边讲故事,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往往会破涕为笑。但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告诉他,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3.适度宣泄

有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空间、一段时间,让他适度地宣泄一下,情绪自然就会好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宽松的心态让孩子“闹就闹吧”。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时,塞给他一个枕头供他泄愤;随他在自己房间里吼一吼,叫一叫……但这之后,一定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明辨事理。

上一篇:蝈蝈日记200字左右下一篇:《惠崇春江晚景》的诗词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