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北极战略分析

2024-10-07

冰岛北极战略分析(共5篇)

冰岛北极战略分析 篇1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及其影响分析

余鑫

一 北极对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开发北极资源是俄罗斯能源安全利益的保证。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据初步估算,该地区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占世界尚未开发的油气资源的25%,北极地区的原油储量大概为2 500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4;北极地区天然气的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而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两万亿美元。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明确表示,必须巩固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边界以确保俄能源安全,因此,必须对俄在北极地区的边界进行立法,以保证俄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俄罗斯虽然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但为了巩固其能源大国地位,俄罗斯仍在积极探寻新的油气资源。随着北极冰盖的消融,通过俄罗斯边境的水域如果没有冰山阻挡,将成为从欧洲通往美洲和亚洲的最短通道,这些都为石油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估计,俄罗斯所主张的北极区域中蕴藏着至少1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因此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能源储备国。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石油产量占其石油总产量的60%,北极地区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及全国出口的22%。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我们首要的和主要的任务是将北极变为俄罗斯21世纪的资源基地。”开发北极资源成为俄罗斯整体能源安全的保障。

(二)控制北极有助于巩固俄罗斯的军事强国地位。

北极地区是全球军事的战略要地。从地理上看,全球的主要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北极点是至各大国的距离之和最短的。可以说,控制了北极点就意味着占据军事制高点,能够对各大国进行有效“瞰制”。

冷战时期,因北极是苏美两大阵营直线距离最短的地区,双方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陆基导弹发射场;同时,因北极的冰层为战略核潜艇提供了天然保护,双方加大了北极在战略核威慑的地位。冷战结束后,这种局面有加强的趋势,俄美试图在北极强化导弹、反导弹基地。从2004年年底开始,美国在紧临北冰洋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建立起第一个反导基地;俄则计划将核威慑主要阵地转向北冰洋。2006年9月,俄战略核潜艇从北冰洋发射洲际导弹。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发射。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北冰洋通航也成为可能。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使俄罗斯海军拥有离欧洲、北美洲更近的出海口,届时他们将成为世界上行动最快的海上力量。

(三)北极航道对俄罗斯的“黄金价值”开始显现。

飞越北冰洋的航线是联系亚洲、欧洲和北美大陆的捷径,北冰洋航道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最短路线。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厚度变薄,冰封面积减少。现在,西北航道每年大约有5个月的适航期。西伯利亚的北方航道将形成新的“大西洋一太平洋轴心航线”。与巴拿马运河航线相比,北极地区的航道可能使北美西海岸与亚洲之间的航程缩短6 500公里,大大节省商业运输成本,是商业利益非常可观的“黄金水道”。俄罗斯积极谋划该航道的建设与管理。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成一条连接 其欧洲部分与远东的国内航道,被称为“北方海航道”,由于高额服务费和航道冰封缘故,外国利用率很低。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该航道开通是迟早的事。俄罗斯正在制定新的北极航行规则。

二 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积极开发能源为其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力。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明确提出北极大陆架是俄能源安全的保证;俄罗斯的长期发展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决于北极资源的开发。2008年9月俄罗斯通过的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提出,2020年之前,北极将成为俄“首要战略能源基 地”;2012—2015年,俄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为开采北极能源,俄采取了两个重大举措。其一,建设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寻找北极油气资源的海底钻探提供电力。其二,即将通过的新海洋战略,其优先议程是建立一个海军与商业运输公司的共同后勤系统,提高海上商船运输能力。

(二)强化俄罗斯所主张的对北极地区的主权权利。

加紧勘探、积极圈地。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一国对海洋拥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如果能证明外大陆架是其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则能获得开发最大350海里大陆架资源的主权权利。俄罗斯所提出的北极领土主权,也就是罗蒙诺索夫海岭所延伸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罗蒙诺索夫山大概蕴藏1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的估价超过1万亿美元。

据俄专家称,这片土地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原苏联的地图上有标注,但1997年俄罗斯参与签署联合国《北极海不属于任何国家协议》而丧失了所有权。现在,考察团要用科学来证明这块土地是属于俄罗斯的。俄罗斯早在2001年曾就这一大陆架界线问题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基 础上继续扩张,因证据不足,联合国没有定论。

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俄于2004年编制出世界上第一幅北冰洋海底地形图,2005年对门捷列夫隆起进行了考察。2007年8月初,俄罗斯派出北冰洋考察人员,前往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同年8月2日,由奇林加罗夫率领的考察组分乘两个深海潜水器,抵达北冰洋洋底,在深度达4 000余米的洋底成功进行了土壤采样,并将一面钛合金制作的俄罗斯国旗插入洋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的北冰洋洋底考察工作。俄罗斯声明,这次考察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土壤采样证明,伸向格陵兰岛的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耶夫海岭在地理上 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延伸部分。因此,根据现有的联合国海权相关法律,俄罗斯对北冰洋东部海床拥有主权。如果联合国承认俄罗斯对这一海域的主权权利,那么俄罗斯就可以对这一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进行开采。这就意味着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将成为俄罗斯的辖区,相当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领土之和,还将与丹麦的格陵兰岛、加拿大、或许还有美国的水下管辖区交界。

2010年4月27日,挪威和俄罗斯就巴伦支海划界问题已达成协议,解决了两国之间就此问题长达40年的争端:双方同意将巴伦支海 17.5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巴伦支海是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北部的一片北冰洋海域,总面积14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挪威和俄罗斯有争议的17.5万平方公里海域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而且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海上边界划分,而且使得俄罗斯与北极其他主权国在北极划界、解决争端事务上拥有了主动权。借此,俄希望与美国就《海域划界协议》进行修订,要回白岭海一块1.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

(三)俄罗斯将建立北极部队,确保北极“在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

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旨就是要组建北极集团军,建立一支以陆军常规部队为基础,并吸纳海军的核潜艇和空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力量参加的北极独立部队集群,加快俄边防部队军事的现代化进程,建立边防部队对北极的有效监视和反应机制,形成旨在跟踪北极动态的综合体系。其目的是维护俄在北极的核心利益,显示其军事力量在北极的强大存在,以警示北极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四)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

北极地区日益成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交往的重要平台。俄罗斯掌握该地区,既能保证它能源大国的地位不可撼动,又能使其在占据有利的地缘位置的基础上达到与欧美利益抗衡的战略需要。北极地区是俄国家发展和未来保持大国地位的战略储备。

三 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影响

(一)北极国家围绕北极地区蕴含的丰富资源展开争夺。

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主要是涉及对资源的争夺,因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矿产资源、水产资源以及油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目前,北极圈附近的国家都在积极行动,以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科研、经济和军事的存在。北冰洋沿岸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由来已久。1977年,挪威把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宣布为经济专属区。此后,在斯匹次卑尔根海域,原苏联,继而是俄联邦和挪威就展开了对渔业资源的争夺。

还在苏联时代,前往这一海域作业的苏联渔民就被政府告知,如果遭到挪威海岸警卫部门的拘捕,不要签署挪威方面提供的任何文件,以防止挪威方面用此先例,来说明这一海域属于其经济专属区。至今,还有俄罗斯海军的巡逻舰艇在这一海域巡逻,其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在此作业的俄罗斯渔民。1977年,加拿大宣布其北方岛屿之间的海湾为领海,但美国对此表示反对,美方坚持认为这一海域属于国际公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美国海岸巡逻队的船只试图穿越这一海域时,引发了美国和加拿大对这一海域归属的争论。最终,在1988年,美加两国签订协议,规定美国海岸巡逻队只有在征得加拿大方面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穿越这一海域。加拿大宣布加强西北航道的管理与控制后,美国表示强烈反对;加拿大则以“保护自己的主权无须美国批准”加以反驳。同时,芬兰、挪威和冰岛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北极,对北极丰富的资源提出所有权要求。

(二)北极国家纷纷提出对北冰洋海域的领土要求。

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沿岸国家可以建立3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但是领海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问题,则需要由沿岸国家把关于海底的资料提交给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进行审议,在委员会提出建议后,联合国才能确定大陆架的所在位置。

其他北冰洋沿岸国家出于类似动机,也纷纷加入对这一海域的争夺。2001年俄罗斯提出北极领土主张后,2003年丹麦将国旗插上北冰洋小岛汉斯岛,引发了与加拿大关系的恶化。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议已经有30余年。这个布满石头的小岛位于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之间。加拿大和丹麦两国之间的争端虽然没有发展到武装冲突,但是经常开展“旗帜”战争,丹麦和加拿大的考察人员轮番登岛,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最近,围绕着汉斯岛大有冲突升级之势。加拿大在汉斯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军事演习,加拿大国防部部长还亲自登上该岛,这招致了来自丹麦方面的抗议。

此后,丹麦派出“图卢哈克”号舰艇前往这一海域巡逻,宣示对汉斯岛的主权。2007年俄罗斯插旗后,丹麦又立即组派科考队奔赴北极收集海底数据,以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2009年8月,加拿大宣布成立北部经济发展署,同时派出强大的科考队进行地质考察。美国也派出考察人员赴北极进行考察。虽然美国尚未加入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美国从未放松对这一地区的控制。1983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曾签署《美国的北极政策》,强调美在北极地区有着独特的关键性利益。

(三)北极的军事化给该地区的安全带来深度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举动和俄的北极战略出台,各国纷纷加大在北冰洋海域的军事部署。目前,加拿大计划出资70亿美元建设一支北冰洋海岸巡逻队,以此保护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领海主权。这支巡逻队里将包括8艘巡逻舰艇和17艘破冰船,海岸巡逻队的编制也随之扩充至900人。加拿大还在北极举行军事演习,从2007年开始举行的“北极熊“军事演习,规模逐年增大。丹麦议会最近通过《2010—2014年防务草案》,准备加强其所属格陵兰岛的军事力量,包括组建一支北极部队和设立一个北极地区军事司令部。

冷战时期美国在从阿拉斯加至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并联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美国在阿拉斯加驻有2.4万名军人,建有3个陆军和3个空军基地。此外,还有一些海岸巡逻设施。在俄罗斯进行北极考察后,美国加强了在北极的军事力量,并探索北极潜在航道。2009年,美国两艘攻击核潜艇参加了“冰训一2009”军演。

同时,美国传统基金会建议设立北极司令部,保护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

北极地区的争夺也体现了西方集团与俄罗斯的对抗:由于北极八国中除俄外,其他七国都是北约成员国和潜在成员国,北约甚至表示要在北极地区驻军以消除紧张局面。2009年3月,北约在挪威北部举行“冰冷反应”演习引发了俄的强烈不满。军事专家预测,俄北方舰队和美第二舰队将会为北极开战,在12年内极有可能爆发北极能源争夺战。

四 北极的权益纷争与中国息息相关

尽管中国在北极没有领土和领海,但北极事务不是地区事务,而是国际事务。根据《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属于全人类。如果北冰洋沿岸国家取得外大陆架,北冰洋国际海底面积将缩小为现在的1/9(从288万平方公里缩小到34万平方公里),这就严重侵犯了全球的公海资源,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

北极航道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海盗猖獗,对中国海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行能力已经饱和,拥塞现象严重。北极航线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过往船舶不受吨位限制。据估计,这两条通道将使上海到欧洲(鹿特丹)、上海到北美洲东岸(纽约)的海运里程缩短约3 000海里,从现在的1.1万海里缩短至8 000海里。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还关系到中国环渤海经济带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借助北极航道的开发,可降低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其发展速度。目前,北极的丰富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海外资源能源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丹麦等八个环北极圈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排名大都在各国的前5位。此外,根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具有在北冰洋自由航行、飞越和科学考察、公海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因此,中国也应组建一个现代化的破冰船队,加强在北极海洋上的战略部署。

另一方面,中国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缔约国,应充分利用该条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进行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将对增强中国在北极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维护中国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刘庚岑)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7期

冰岛北极战略分析 篇2

1北极航道及其开通状况

1.1北极航道的相关概念

“北极航道”,也称为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包括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和穿过欧亚大陆北冰洋近海的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2]。

西北航道指的是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经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穿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接的航道,全长1450km,主要海峡水深305m。这条航线在波弗特海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时,分成两条主要支线,或穿过阿蒙森湾、多芬联合海峡、维多利亚海峡到兰开 斯特海峡;或穿过麦 克卢尔海峡、梅 尔维尔子 爵海峡、巴罗 海峡到兰 开斯特海峡[3]。

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是指从北欧出发,向东穿过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西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的俄罗斯沿岸,直到白令海峡的航线,长度约2200~2900nmile,是沟通欧洲和东北亚潜在的最经济航线。

1.2北极航道开通状况

随着北冰洋海冰的快速减少,北极航道的商业利用逐步成为现实。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资料显示,2008年夏季北极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首次同年完全开通;2009年8月,在没有俄罗斯破冰船开道的情况下,两艘德国商船实现了从韩国釜山港经过北极东北航道达到荷兰鹿特丹的航行,这是商船首次穿越东北航道的航行;2010年夏季东北航道的航运 活动则更 加活跃,其中俄罗 斯“Monchegorsk”号运输船首 次在没有 破冰船的引领下实现了从俄罗斯西北部摩尔曼斯克港经北极东北 航道到我 国上海港 的矿石运 输,这相对于经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远洋运输航线缩短了约5000nmile,10d的航程。这 两次“破冰 之旅”揭开了北极 航道商业 化航行的 序幕。此后几年,许多欧、美国家 纷纷试运 行了北极 航线,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也逐渐展现。以东北航道为例,2012年通航时间已延长至5个月(7月中旬到12月上旬),全年共有46艘船只通 行,货运量上升到126万t。

2世界经济格局与北极航道

2.1北极航道是连接世界实力级的潜在战略通道

2012年,东亚地区GDP合计约16.1万亿美元,同期美国GDP约为15.7万亿美元、欧 盟GDP约为16.5万亿美元。历史上首次美国、东亚、欧盟的经济规模相当,这也预示着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政治形势逐渐走向缓和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总体将呈现出美国、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的特点。

从区位来看,作为世界经济格局中三大战略板块的东亚、北美、西欧,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区域,从北极高空俯视地球,它们呈鼎足之势环绕在北极地区周围,北极地区正好构成了连接亚、欧、美三地的“中介”。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的常年严寒与封冻,传统的世界海洋交通只能依赖于低纬度的暖水区域,三大地区的贸易绕航现象比较严重,运输成本 较高,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期盼,一条贯穿北冰洋、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便捷通道的出现。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快速消融,这一愿望终于可以实现。北极航道一旦全线贯通,与传统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航线或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可以使东亚、欧洲和北美之间的距离缩短6000~8000nmile,届时势必发展成为连接东亚、欧洲与北美3个世界实力级的海洋交通大动 脉,还有可能 形成一个 以俄罗斯、北美和北欧为主体的环北极经济圈,并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其战略价值不可低估。

2.2北极航道是国际能源运输新走廊

新兴经济体将 保持快速 发展态势,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产生巨大需求,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潜力 巨大。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5国,人口占全球的42%,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外贸总额仅占全球的15%,城镇化率平均只有44%。5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势必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费需求。

就能源资源价值而言,北极地区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2008年7月,美国地质 调查局(USGS)在对北极圈内33个地理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发布了《北极地区油气潜力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669万亿m3和440亿桶,其中石油 约占世界 未探明储 量的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其中84%的油气资源分布在近海区。因 此北极地区有“第二个中东”之称。另有数据指出,该地区已探明煤炭储量高达16万亿t,占全球煤炭储量的1/4,且是世界上少有的高质煤。北 极升温将导致北极地区成为一个新的资源和能源产地,北极航道的开通又将北极地区通过海洋运输便捷地同世界各地连 接起来[4]。这种影响 力一方面 表现在北极沿岸的原有能源大国在北极航道开通之后对外输出自身能源将更为便利;另一方面表现在北极地区新的巨量能源资源的相继开发必然利用北极航道向全球输出,这两方面都将大大提升北极航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北极沿岸的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本来就是全球排名前10位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大国,其向全球输出自身能源的条件将因北极航道的开通更为便捷。尤其是俄罗斯,其本身就靠近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中心———欧亚,通过其北极沿岸的东北航道开通将大大改变其单纯依赖陆路油气管道和铁路向西欧、亚太诸国输送油气资源的限制,大大提高 油气资源 输出的规 模和快捷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势力,构成了世界能源需求的主导,但受限于现有油源过于集中于中东以及当前油气在途运输所面临的风险,未来会将目光投向北极,寻求向北极地区进口油气资源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而承担该地区油气对外运输重任的北极航道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战略价值自然也不言而喻。

3世界贸易格局与北极航道

3.1世界贸易高速增长,现有航道难以承受成倍增长的贸易流

近年来,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不断提高。1988年世界贸 易占世界GDP的比重在3.7%,2008年最高达到了25%,比1988年提高了6倍(图1)。贸易占GDP的比例大幅提高意味着各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在加大,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从1988-2011年的24年里,世界贸易规模增长了23倍,平均增长率14.8%。按照平均增长率推算,2020年世界贸易规模会达到56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5倍;2030年贸易规模达到224.9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3倍;2050年贸易规模达到3584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20倍(图2)。

而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绝大部分是通过海洋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完成的。数据显示国际贸易总运量的75%以上是利用海上运输完成的,有的国家对外贸易运输海运占运量的90%以上。[5]而众所周知,平均每年分别承担世界海运贸易量14%和5%的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目前都已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未来更高的贸易流量需要寻找替代航线。除了运力的因素,其他风险因素也不可忽视。2013年8月31日一伙恐怖分子企图袭击在苏伊士运河上航行的中国中远集团集装箱货轮,被成功挫败。虽然埃及官方称这是偶然事件,但其引发的对国际重要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担忧将进一步扩散。

3.2北极航道开通将影响占世界贸易额一半以上地区的贸易

以2012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为基础,对世界贸易的前15位国家(地区)进行统计发现,前15位出口国(地区)占全球出口的比重高达66%,前15位进口国占全球进口的比重高达67%(表1),国际贸易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之间进行。这些主导世界贸易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东北亚和欧洲,因此联系这三者的航线是世界的主要海运航线,其中苏伊士运河航线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主要航线,巴拿马运河是连接东亚与北美之间的主要航线[6]。随着北极东北和西北航线的开通,由于里程不同程度地大大缩短[7],北极航线将对现有的国际航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自远东的上海出发的船舶,将北上经由北极航线的东北航道,抵达北欧和西欧各港口,绕开南下经由印度洋的苏伊士运 河航线;自远东的 上海出发 的船舶,将北上经由北极航线的西北航道,绕开经由巴拿马运河的北 太平洋航 线,与美国东 海岸各港口及西欧 的大西洋 航线相连,抵达北美 东岸的各港口。距离大大缩短的北极新航路带来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东亚、北美和欧洲等占据世界贸易额一半以 上的贸易 各方将直 接受惠,即使是远离北极地 区的国家 也可能从 中受益,世界上会有更多的国家或实体加入到这个贸易利益体系中。

亿美元

3.3北极航道将使亚洲、欧洲、北美洲共同主导的贸易网络结构更趋稳定

以2012年全球贸易数据为基础,可以计算得到每一个洲的贸易额。亚洲、欧洲、北美是全球的主要出口地区,占洲际总出口的78%,其中亚洲的出口规模最大,占40%。亚洲、欧洲、北美也是最主要的进 口地区,分别占洲 际总进口 的25%、29%和29%。

以进出口额衡量,亚洲的贸易规模最大,为4.17万亿美元,占洲际贸易额的32%,充分体现了亚洲在全球加工链的枢纽地位,也体现了亚洲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欧洲和北美的贸易额分别为3.32万亿美元和2.89万亿美元(表2),占洲际贸易额的25%和22%。亚洲、欧洲、北美占全球洲际贸易额近80%,说明全球的经济循环主要在北半球进行。

亿美元

从历史上看,世界贸易格局经历了从亚洲统治、欧洲统治到北美洲统治的时代。从经济体构成来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单极主导到三足鼎立的局面。通过对2012年世界洲际贸易流向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世界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北美主导已经让位于亚洲、欧洲、北美共同主导的三足鼎立格局。在三足鼎立格局下,亚洲是全球生产过程的枢纽,亚洲从欧洲、北美进口资本品,从中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进口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后出口欧洲、北 美市场。所以保持对中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的贸易逆差,而保持对欧洲、北美的大量顺差,这种贸易余额结构与全球 生产体系 紧密相关。 中拉丁美 洲、非洲、大洋洲是全球三足鼎立贸易格局下的辅助支撑体系。大洋洲、非洲、中拉丁美洲分别作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附属洲,为与其距离最近的洲提供劳动力和资源密集产品。

目前亚洲到欧洲的远洋航线大约为2万km,如果北极航线全面开通,则亚洲到欧洲的远洋海运航程至少可以缩短8200km。同样,亚洲到北美,通过北极 航线,则要比走 巴拿马运 河缩短10460km,航程缩短所带来的海运经济成本优势是非常显著的。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东亚)与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欧洲与北美)之间的海运通道将更为便捷,北极航道的开通也为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提 供了基本 条件,来自北极 地区(北欧、俄罗斯与北美)的油气产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通过北极航道可以更快地运载到东亚,充足的能源和资源将继续为东亚的制造业提供强劲的发动机,能源和原材料贸易对于促进亚洲与欧洲、北美的贸易平衡也起到积极 作用。同时,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也凸显北极地区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的不足。由于目前欧洲与北美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而东亚等新兴经济体受益于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在资本和人力资源领域多有积累,这样就为东亚的资本与人力资源向北极地区输出提供了契机,资本和人力投资所带来的“乘数效应”也将快速显现,北极航道带动北极地区的开发,将成为促进欧洲与北美等发达经济体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助推剂。由此,东亚的制造中心地位、欧洲与北美的消费市场地位均将得到巩固,三者共同主导的世界贸易网络结构也更趋于稳定。

4结束语

七:冰岛风土人情论文 篇3

冰岛共和国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简称冰岛,位于格陵兰岛和英国中间,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地理概念上,冰岛经常被视为是北欧五国的一份子。今日的冰岛已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排名第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人类发展指数。目前,冰岛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欧洲经济区、北欧理事会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会员国,但是并未加入欧洲联盟。

一、冰岛简介

冰岛的总人口为293,966人,人口密度为2.98人/k㎡,绝大多数为冰岛人,属日耳曼族。其他还有少数丹麦,德国,美国人等。冰岛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通用语言。冰岛国旗于1944年6月17日冰岛成为共和国时采用,设计为蓝色底色配以白色及红色的十字。冰岛国徽为一盾徽,绘有国旗的图案。由保护冰岛四角的四个守护神包围着:自左下角到右下角为牛、白隼、龙和巨人。

1、首都及主要城市

首都雷克雅未克位于冰岛西部法赫萨湾东南角、塞尔蒂亚纳半岛北侧,是冰岛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面靠海,北面和东面被高山环绕,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全市有人口112200人。雷克雅未克是全国政治、商业、工业和文化中心以及重要渔港。政府各部、议会、中央银行及重要的商业银行均设于此。该市的工业约占全国的一半,主要有鱼类加工、食品加工,造船和纺织等。航运在该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客、货班轮通往世界各地。雷克雅未克的冰岛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大学,建于1911年,是一所包括文学、自然科学、神学、法学、经济学和医学的综合性大学。雷克雅未克和欧洲所有的首都不同,并非到处都有高楼大厦。市内交通四通八达。这个城市的暖气设备和热水供应称世界第

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座世界上少有的无烟城市。冰岛的主要城市还有阿克雷里、哈夫纳夫约杜尔、凯夫拉维克和科帕沃于尔。

2、历史政治

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凯尔特人在第9和10世纪间移民到冰岛之前,冰岛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随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1940年,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占领和丹麦,同年盟军占领了冰岛。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直到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

冰岛实行共和制,议会和总统共同执掌立法权,法院执掌司法权,总统和政府共同拥有行政权。冰岛在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虽然这一议会此后并未运行多久。议会原分上下两院,1991年10月合并为一院,共有议员63名,任期四年,由全国人口每四年选举一次。国家元首是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对政府的行为享有否决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政府首脑是总理,由总统任命,与他的内阁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责。冰岛不建立军队。

3、文化教育

冰岛最为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冰岛萨迦”,一种人们开始定居在冰岛的时代写下的散文史诗,内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传奇。文化成就有尼亚尔萨迦

史诗。冰岛教育发达,全国在校学生约1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学生有1.6万人。全国有9个高等院校,最大的是冰岛大学,2006年在校学生超过9000人,包括教师职工超过1万人。冰岛人一直就有读书的习惯,每到冬天,长夜漫漫,人们就在屋子里读书学习,冰岛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4、观光旅游

每年6至9月以及1至3月间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传统特产有羊毛衫、帽子、手套,还有手工陶器、玻璃制品等。冰岛的主要产业以渔业为准,所以鱼类的深加工产品也非常多,如鱼皮钱包,文件包,帽子,手套等,而且鱼皮的种类很多。传统的冰岛主食是鱼和羊肉,熏鱼和干鱼是世界闻名的特产。冰岛的羊肉,味美肉鲜,无以伦比。这得益于1000多年来传统的放牧方式,羊吃的都是新鲜青草和植物。冰岛各式的熏鱼享誉世界,三文鱼和熏鳟鱼是味道最好的美味。在冰岛还可以品尝到世上少有的鲸肉。冰岛的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品种繁多,物美价廉。冰岛的甜食品种繁多,以巧克力居胜。冰岛人通常喜欢将黑线鳕鱼清干净再风干,变成条干,配奶油当零食吃。

二、国家地理

冰岛,意为“冰冻的陆地”。而实际上这块游离于北欧大陆之外的岛国,却是绿草茵茵,地热丰富,渔业发达的富饶国家。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温泉之多居世界首位。冰岛属寒带海洋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冰岛是世界上人均捕鱼量最高的国家之一,还拥有丰富的水力和地热资源,其他资源则很贫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冰岛素有“四多”之奇,即:火山多、温泉多、瀑布多、鱼类多。

1、地质地貌

全境3/4是海拔400——800米的高原,其中1/8被冰川覆盖。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多喷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锡尤尔骚河长227公里。岛上多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

2、气候变化

冰岛地处高纬,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因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较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和。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极短。秋季和冬初可见极光。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从其南面流过,并有一支绕行于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虽然地处北极圈附近,但冬季气温并不低,夏季气温全岛在7至12摄氏度之间。处于低压中心附近,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沞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间,北部和东北部较少,为400至600毫米。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3、水文植被

冰岛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瓦特纳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格陵兰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河流呈辐射状,由

中部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约德勒姆冰河等。

苔原广布,草地面积占24%,故畜牧业较为发达。森林面积占1.37%左右,分布在背风和向阳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桦树灌木林为主。

三、民俗礼仪

冰岛人在圣诞节前一周开始采购节日用品,如圣诞树、彩灯及生活用品等。由于12月24日才开始放假,白天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采购,只是到了晚上各大商场和商业街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十分热闹。为平时影只人稀的公共场所增添了节日气氛。人们一般在圣诞前夜开始大吃大喝,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肉包括牛肉、羊肉及各种鱼肉。酒包括威士忌、红白葡萄酒及啤酒等。冰岛人在12月26日有所放松,或邀请朋友来家闲谈和用餐,做点新鲜食品供亲朋好友品尝,这时候的饭菜不及前两天的丰盛和奢华,或闭门谢客,在家自娱和读书。12月27日,大人们开始上班,孩子们继续享受寒假的乐趣。

1、服饰礼仪

冰岛气候寒冷,而且许多地方气候无常,所以人们都喜欢穿大衣,戴口罩和围围巾。会见外宾,参加舞会和宴会时,如果天气较为暖和,则身着传统的社交礼服或深色西装。妇女讲究着装和化妆艺术,喜欢穿名贵皮毛大衣,出入社交场合则要梳发式并戴头饰。

2、仪态礼仪

冰岛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站着时总喜欢把腰杆挺直。在冰岛,如果叫人过来,一般是手心朝上打手势,如果表示再见,则以手心朝下打手势。他们对当众提裤子等不好行为很讨厌。与冰岛人见面时行握手礼,握手应大方,不可点头哈腰,也不要将一只手插进口袋。在朋友家里或一般社交场合,互不相识见面时,彼此可主动作自我介绍。谈话时双方相距1.2米左右为宜。

3、餐饮礼仪

冰岛人以面食,大米为主食,由于渔业资源丰富,各种鱼类经常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冰岛人好客,有客人到来,总是要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请客人品尝。如果是正式宴请,一般会发出请帖,对时间地点都写得一清二楚。

4、商务礼仪 冰岛人在商贸活动中注重时效,忌拖泥带水。在他们看来,失约就是失礼,是缺乏信誉的表现。因此,万一因故不能准时赴约,要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若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在场其他人员表示歉意。递接名片时,可附带说一句请多关照之类的话。赠送礼品时,越是带有异国情调和特色的礼品便越受欢迎。不要拒绝回赠的礼品。

5、喜丧礼仪

在冰岛,人们结婚时要先到教堂举行宗教色彩浓厚的婚礼仪式。婚礼由神职人员主持,气氛庄严神圣。新郎新娘挽手并肩,接受人们的祝福。婚礼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结束。冰岛人对年长者逝世后的葬礼很重视,要举行隆重悼念仪式,有的要持续好几天。

6、旅游礼仪

有人说,在冰岛旅游,那种感觉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首都雷克雅未克空气清晰,阿库雷里市背靠雪山。在这里投宿时,证件应齐全,在旅社放录音机,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在冰岛,对服务员支付小费是侮辱人的举止。

7、主要禁忌

冰岛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不在13日这一天举行重要活动,不能有13个人同桌共餐。

从金融市场角度看冰岛国家破产 篇4

背景:冰岛的银行私有化开始于1998年。短短的5年间,冰岛的三大国有银行就都成了私有银行。那时候,银行被分成一块一块地卖出去,每个有社会保障编号的 冰岛公民都可以竞买银行股份。一群大商人买走了大部分的股份,政治因素也发挥了作用,执政党决定谁可以在银行里持大股。在冰岛股市兴起的头几年,购买冰岛 公司股票的公民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税收优惠。上世纪90年代的小股东们就很快得到了股票升值的好处,到2004年以后,股票值已经翻了几番。冰岛三大银行并不是美国次级债的直接受害者,他们本来已经躲过了贝尔斯登与雷曼兄弟的死亡方式,这几家银行都发布了良好的上半年业绩,都有健康的资产充足率,而它们对市场融资的依赖程度也并不比同行们更高。这些银行中没有一家持有不良证券,自2006年初的“迷你危机”以来,这些银行运营良好。但是,这些银行终究还是没能躲过金融危机以及国家破产所带来的冲击。

在这里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还应该谈谈冰岛金融市场自身的问题

一、银行业的扩张

中心观点:冰岛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首先,先看一下这个表格:

1998年,冰岛金融业开始向海外扩张。冰岛银行利用高利率、低管制吸收海外资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借入低利润短期债,投资长期资产,次级按揭此战便是其中一种。一开始,银行们不惧怕还债,但是在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百姓们更多的是选择将钱投资到实体经济当中,但是由表格可知,以虚拟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冰岛因为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还债,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做进一步分析,其实可以发现,银行的疯狂扩张,与冰岛银行的私有化不无关系。私有化使得冰岛的银行大多数落入了和当时保守执政联盟密切却缺乏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人手中,自此,冰银行业如脱缰野马,迅速从商业性银行扩展为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成倍增长。银行私有化后,商业银行迅速扩展为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成倍增长。银行在国内、国际市场急剧扩张,尽兴狂赌,其操作手段类似对冲基金,通过大量借贷而不是国内储备,扩展银行融资、商业投资及炒作业务,获利大,时间短,风险极大。资料表明,2007年末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累计达1800亿美元,这几乎是该国GDP的10倍,其中80%是海外贷款。

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便是,截至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3万亿克朗(约合193.7亿美元),中央银行能动用的国外流动资产更是仅有54亿美元。冰岛政府一共欠外债590亿美元,人均负债20万美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213%。这说明,冰岛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实体经济,而是依靠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讲到这里,困扰在很多人心中关于“一个如此小的国家为何会遭受如此大的金融冲击”的疑惑或许已经解开了很多。同样是银行家,冰岛的银行家做着很多和其他银行家一样的事情,或许做的更加出色。但是,不要忘了,金融业的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任何金融业的繁荣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都是泡沫,许多大国的金融业都有厚重的泡沫,更别说冰岛这样的小国家了。一般而言,虚拟经济中运行的资本可以脱离实体资本进行独立的增值,其定价完全基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波动性大,风险度高。在经济繁荣期,虚拟资本会成倍增值,但是遇到衰退则可能成倍贬值。也就是说,冰岛金融业此前的良性发展基本建立在对金融发展趋势向好的预期上,一旦出现危机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此外,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国际性,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资产都是虚拟资产,其经济命脉就会掌握在全球金融投资者手中,从而变相失去了一部分金融自主权。此次金融危机中,冰岛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后盾,当危机发生时没有足够的资金救市,政府缺乏拯救经济的能力,最终导致了国家信用的“破产”,只能以让渡更多金融主权为代价,寻求IMF等的援助。

启示:综合看来,当一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为一国的虚拟资本提供足额的保障时,这个国家完全没有理由去发展强大的虚拟经济,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有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才能保证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譬如中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其实是根植于人类的贪婪、疯狂、恐慌、崩溃等非理性因素以及信用体系的天生不稳定性。纵观人类历史,金融危机总是周期性重演,而信用体系在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之间的摇摆是其直接原因。美国次贷危机肯定不是第一次金融危机,也不是最后一次金融危机,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金融危机就会相伴随。

所以,我国应该吸取冰岛从虚拟经济泡沫中惨痛经历的教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而金融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占有不小的比重,我们既要利用好它的优点,又要避免其缺点。以房地产为例,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靠卖地而来——而在房地产开发中,房产税又是一个很大的税收。中国政府疯狂的卖地以增加财政收入,会加大房地产经济的泡沫,而房地产经济又与银行金融业直接挂钩,大量的贷款会增加银行的风险。这些都是政府应该正视的问题。

二、政府监管力度缺乏

2008年12月11日,冰岛三大银行之一的冰岛国民银行已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至此,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线破产。受到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政府先后接管国内三大银行,而冰岛克朗自今年一月份以来贬值已经超过一半。今年11月下旬,冰岛三大银行中的两家--克伊普辛银行和格利特尼尔银行相继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而早在10月份,冰岛金融监管局就已经宣布接管改过最大的银行kaupthing,至此,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部被接管,另外两家银行分别为Glitnir和landsbanki。冰岛金融监管局表示,kaupthing的国内存款将会得到完全的保护。

冰岛政府接管银行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冰岛这个国家。冰岛是个人口只有三十万的迷你国家,上世纪以来一直是以渔业为传统工业,过去十年才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当地银行积极向海外扩张,其高息货币吸引不少投资者持有,外资亦大量涌入。这就有个问题,冰岛的国家规模太小,原则上是不能承担这么庞大的银行系统的。实际上,冰岛的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产业,该国金融业在这次全球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如今其金融业外债已经超过1383亿美元,而冰岛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一个企业倘若深陷此等困境,唯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于是,就只能由政府来拯救银行,以免给整个银行业带来系统性危机,以保持金融稳定。作为一种银行危机处理的方式,接管对保存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效化解银行危机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接管在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行为,表现为具有行政干预性质的救济措施,即接管表现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授权而实施的金融行政管理行为,而非被接管商业银行的自主行为。接管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实施接管的目的在于救助危急商业银行,因此,接管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一般都仅仅维持较短的期限。接管是帮助被接管商业银行摆脱困境,恢复经营能力。接管针对的是那些陷入财务危机,濒临破产的商业银行,而且这类商业银行上有回复希望或者继续运营对当地或整个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行监管机构通过接管,介入到这些危机商业银行的管理运营中,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尽力使这些商业银行改善财务状况,度过危机们恢复正常。因此,商业银行接管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接管本身,而是通过接管这一手段,实现商业银行的重生。值得注意的是,接管不改变被接管银行的债权债务,在法定银行监管机构实施接管时,只是全面介入被接管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管理,不是撤销被接管商业银行。因此,在接管后商业银行的名称、业务范围、金融业务、从业资格、法人资格等都没有发生法律上的变化,被接管商业银行仍旧继续经营,只不过是该银行的管理权力发生里转移。正是由于被接管商业银行仍然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其仍旧以自身所有的财产为限承担责任,不仅要承担在接管前所发生的全部债务,也要承担接管期间所发生的债务。法定银行监管机构并不因为接管而承担上述的债务。因为若接管改变的原来的债权债务,政府就参与到了商业活动中,这与政府的职能是不相符合的。

从冰岛三大银行的例子中,我们在感动震惊与沉重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反思,在金融危机之中要如何应对银行业的危机以及在危机之前怎样做到正确的监督与管理。我们知道,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对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影响。监管的目的就在于规避这些信息的不对称。金融监管有很多基本类型。构建政府安全网是其中一种广泛使用而有效的方法。安全网的一种形式是存款保险制度,它对10万元以下的存款提供了保障,从而有效抑制银行挤兑和银行业恐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偿付法和收购与接管法来处理破产银行。此外,安全网还有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和政府接管陷入困境的机构这两种形式。冰岛政府正是使用了后面一种方法。不过政府安全网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它也会导致单的风险和逆向选择。安全网是对银行业风险的一道防线,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对银行有着一些硬性要求。比如对持有资产的限制,银行不得持有普通股等风险资产,此外监管体系还鼓励银行提高多元化程度,通过限制特定种类贷款或者向单个借款人贷款的规模,从而降低风险;比如资本金要求,银行的刚刚比率必须超过5%。如果资本金规模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监管机构会要求此类银行采取及时整改行动。我们还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质量,这被称为金融监管或者谨慎监管。银行监管者对银行进行骆驼评级来判定银行的质量。骆驼评级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监管机构还要求银行纰漏一系列信息以防止银行过度冒险。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来保护自己。《消费者保护法》要求所有贷款人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借款成本的信息,国会也通过了减少信用市场中其实此现象的法令,即预防贷款人拒绝向预定区域发放贷款的行为。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消费者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对消费者保护的监管不利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银行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也会增强金融机构过度冒险的动机。竞争导致的盈利能力的削弱会迫使金融机构为了维持既有的利润水平而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许多国家政府都颁布了法规以保护银行免于竞争。

冰岛北极战略分析 篇5

关于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 出台的第4次报告书 (2007年5月) 在「有关气候变动的政府间座谈小组」中有详细叙述。根据第4次报告书, 北极的气温与过去100年世界气温上升率的平均值0.74度相比提高了2倍, 海冰和积雪面积也不断减少。

关于北极地区的融冰状况, 可以从美国国立雪冰数据中心 (NSIDC: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详细了解。同中心, 位于科罗拉多大学, 在美航空宇宙局 (NASA) 、美海洋大气局 (NOAA) 、国立科学财团的支援下, 进行了阶段数据的管理。

根据之前IPCC第4次报告书, 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冰龄从1978年开始以每10年平均2.7%左右的比例减少, 特别是夏季, 减少达7.4%。北极地区的冰一直在融化, 特别是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2个月, 沿岸的冰都完全消失了。如果全球变暖的步伐按此继续的话, 全年经过沿岸部的冰也会渐渐融化。

二、北极地区融冰带来的影响

1. 作为海上可供使用的交通线:

北极海现在有通过俄罗斯北部的东北航线和通过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线。随着融冰持续推进, 在夏季的特定时期, 连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新航线使用价值迅速提高。世界物流的90%是通过海上交通, 快捷航线的出现可以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同时, 各国也期待通过一个世界航路的连接, 使海上物流的效率和柔软性带来高效的发展。此外, 由于纠纷和海盗的出现, 对现有航线的封锁及全方位的考虑, 也希望增加可供选择航线方案, 使北极海航线的利用价值更高。

2. 资源开发:

由于融冰, 各国都希望开采更多的未开发的北极海海底资源。根据有关美内务省地质调查所2008年7月进行的北极圈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埋藏量报告书, 在北极圈技术挖掘可采资源占全世界的22%, 其中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约13% (900亿桶) , 天然煤气同30% (167兆立方英尺) , 并且从天然煤气液同20% (440亿桶) , 这些资源的80%以上水深500公尺左右。同时, 不仅是海底资源, 而且根据融冰, 北极的海洋持续扩张, 日后可能被操作成为新的渔场。

3. 军事价值:

北极海自冷战以来, 从美国和苏联相持的地势构造到洲际导弹 (ICBM) 的飞翔途径, 在早期美苏双方就配置了警戒网。同时, 作为弹道导弹核潜艇 (SSBN) 和攻击型核潜艇 (SSN) 的行动区域, 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的价值。这个构造, 美俄间的战略核关系直到现在都保持不变。再加上之前的构图, 北极海的融冰所带来航线的出现, 使得水上舰艇有了行动的可能, 也增加了开展应对海军力量的适应性和柔韧性, 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海军力量展开图形所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各国巡视北极地区的主张

在北极, 如同南极条约里叙述的一样, 不存在对该地域的和平使用和冻结领土主权的条约, ‘有关海洋法的国际联合条约’ (联合国海洋法条约) 和适用国际不成文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巡视北极地区的主张都相互对立。

1. 俄罗斯:

俄罗斯是沿岸国中最积极主张拥有主权的国家。在2007年8月9日, 俄罗斯的北极远征军深海潜水艇, 向北极点海底插入了俄罗斯国旗。这种行为表示俄罗斯对北极圈大陆架的领海权的主张。同时在2001年12月, 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申请了对大陆架延长。俄罗斯沿岸距红线200海里的排他性经济水域、沿着罗蒙诺索夫海脊到北极点的延长线及从北极线延伸的直线围着的斜线部分、巴伦支海的斜线部分都是大陆架的延伸部分。对此, 北极海沿岸其他4国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发表了进一步的见解。

2. 加拿大:

跟着俄罗斯积极展开主张的是加拿大。在2003年11月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条约, 2013年11月面向大陆架延长申请的期限, 迅速收集实施申请的数据。同时, 关于加拿大沿岸部的西北航线, 与俄罗斯一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条约234条, 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制定加拿大北极船舶污染防止规则, 设置对航行船舶的环境污染防止的措施和事前通告制度。

3. 美国:

美国并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条约, 对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也没派委员, 因为美国对大陆架的延长同委员会申请情况背道而驰。有关俄罗斯对大陆架延长的申请, 向委员会指出了科学证据的不足。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 不该向委员会提出劝告备忘录。有关本国大陆架延长的科学调查, 启动大陆架延长项, 积极地实施海洋调查。对美国来说, 主张西北航线成为国际海峡, 反对加拿大把在直线基线系北极诸岛及女王伊丽莎白诸岛的陆地作为内水。

4. 中国:

在非沿岸国中, 最积极显出参与姿势的是中国。中国设置了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管理局, 进行了极地探索计划和管理。除了进行1999年以后3次的北极调查活动以外, 2004年在斯巴鲁伯德诸岛设置了北极阶段调查基地「黄河」。同时, 据报道除了拥有世界最大的破冰船以外, 2009年10月也筹措了用破冰船对新极地进行调查。中国作为临时观察员参加了2007年和2009年召开的北极评议会大臣级别的聚会, 强调北极海非沿岸国合作的必要性, 申请确立常务观察员地位。

5. 日本:

日本也对北极地域进行了深入的观测, 以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为中心, 观测北极的冰川、陆地区域生态界、大气的变化趋势。北极融冰所带来的北极地区的开放和地球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观测的北冰洋情况是一致的。另外, 同加拿大海洋生物科、德国的飞机共同实施了观测等。而且, 在北海道大学也对俄罗斯北极地区进行了观测、在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制造北极海勘测船、、参与阿拉斯加大学国际北极圈研究中心的活动等。

四、对国际战略构造的变化

北极地区航线的实用性逐渐增强, 可以发现拥有航行权的沿岸国与利用航线的非沿岸国日渐对立。随着全世界对资源和能源需求不断高涨, 不难想象对于北极地区的丰富资源, 各国间对开发权都有着不同想法。

根据2009年1月提出的‘国家安全保障总统指示·国土安全保障总统指示’, 在北极地区: (1) 构筑守护美国的陆、海、空国境的兵力, (2) 保护海运和临界基础设施和资源, 增加对海洋领域的知识和见识, (3) 确保军舰和船只、飞机的航行, (4) 谋求美国的一席之地, (5) 以和平解决纠纷为目标。这就是美国对安全保障方面的设想。美国主张在北极海海域的自由航行可以认为是展开兵力和控制军事作战。不可否认世界的2大海军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海军力量不相上下, 削减了对北极地区的制衡, 可以预计随着融冰的推进战略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给战略构造变化同样带来了影响。以大量的资金为后盾, 策划获取北极资源的中国, 在北极海中也采取积极的行动。之前的SIPRI的报告书指出, ‘中国政府正在向北极海注入国力, 虽然沿岸国都是北极评议会成员, 但是对北极区域的政策决定框架仍处于摸索阶段’。同时2009年6月, 报告书叙述了在北极论坛中国外交副部长的发言主张:作为‘中国支撑有关大陆架等的北极海沿岸国的主权和管辖权’‘现行法律, 应该重新评估对正在融冰的北极海状况的鉴定’。

作为北极地区非沿岸国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同乘一条船, 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如果中国和日本对北极协力开发合作的话, 两国就能带来共赢。虽然目前中国派遣北极海海军部队的可能性很低, 但是如果作为共同开发资源从而获得机会的话, 就可以作为商业用途来使用了。因此, 从北方航线到中国本土的航线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根据2007年气候变动政府间全体座谈小组 (IPCC) 第4次评价报告书报道, 气候系统变暖毋庸质疑, 从观测中可以了解到大气和海洋的世界平均温度上升、大量雪冰融化、世界平均海面水位上升。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北极地区融冰的出现所形成的新战略构造。本文试图分析北极地区融冰对国际战略构造的变化。

关键词:北极地区,融冰,构造变化

参考文献

[1]About the Extended Continental Shelf<http://continen-talshelf.gov/about.html>2010.

[2]National snow and ice center HP<http://nsidc.org/arctic-seaicenews/2010/092710.html>2010.

[3]大陆架界限委员会HP,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CLCS) Outer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yond200nautical miles from the baselines:Submis-sions to the Commission:Submission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上一篇:银行综合岗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工会拓展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