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优秀教案(共10篇)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7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齐读1、2自然段,说说“神勇无比”的意思。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2)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力大无比)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3)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射箭本领高强)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射箭本领高强——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自己说——帮对说——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背诵并默写《塞下曲》:自己背——帮对检查——集体检查——自己默写——改错3遍。
5、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说一说——自己写——小组交流修改。
6、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或象声词)
7、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 篇2
一、文包诗的教学定位
文包诗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要想提升教学效能,就必须对这一类型文本产生的过程以及目的有真正的把握和通透的了解。教师只有在对这一文本有了深刻的洞察,才能真正遵循文本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1.在目标制订上 ,聚焦于诗歌还是文本
在文包诗刚刚诞生初期,很多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类型的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教学的核心和目标定位常常在文本和诗歌之间摇摆不定———是借助诗歌解读文本,还是依托文本体悟诗歌? 其实,稍加考量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 是文本更加经典,还是诗词更加经典?从文包诗创作的目的来看,其主要价值便在于借助通俗易懂的文本语言感知诗词大意,在文本语言的阐释中为学生成功体悟诗词内在的情韵铺设高速通道。从这个角度审视, 文包诗文本的产生是为了便于学生解读诗歌。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树立这样的认知理念:解读文本是策略,体悟诗歌是目的。如果相反的话,文包诗的教学将会本末倒置,不管采用怎样的策略也终将无济于事。
例如在教学《李广射虎》这首文包诗时, 笔者就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思;教学重点定位于: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古诗《塞下曲》。
如此设定,始终将教学的中心放置在对古诗的理解体悟上,真正契合了文包诗这一独特文本形式的规律,为文包诗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在方式选择上 ,是研读文本还是套用诗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凭借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能够厘清文本与古诗之间的关系。但一旦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常常会不自觉地被文本中生动精彩的语言所吸引。教学中学生对文本语言单方面地品味体悟、赏析悦纳也就成为家常便饭,而文包诗文本独有的价值取向和教学重点却被忽视了。这其实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以文学文。真正的借文学诗是要努力将文本的语言与诗歌的整体意蕴进行有效链接,让学生在“诗”“文”的互相对照下 ,将文本的内涵与气韵渗透到诗歌之中, 从而成为诗词教学的有效抓手。
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文包诗时,教师就紧扣“独、倍、遥知、少一人”等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中寻找注脚。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学生的阅读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或者古诗等某一个板块中, 而是在诗文的对照联系中,最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体悟。
二、文包诗的教学策略
纵观苏教版教材,文包诗的形式贯穿始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有不同类型和深度的文包诗文本。而不同的年级段,文包诗教学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停留于形象化层面,应该侧重于借助文本学习古诗的大意;进入中高年级之后,随着学生对语言感知能力的逐步增强,则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入手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的内核,感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韵,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下面就以《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为例,谈谈文包诗的教学策略。
1.整体感知 ,把握内在气韵
文包诗中的课文内容尽管是编著者依据相关资料和诗歌本身创编而成的,但文本所着力表现的气韵旨趣却严格遵循诗词本身的特点,两者之间的文理可谓一脉相承,既可以将文本视为诗词作品的赏析解读,也可以将其看成是解读诗作的补充性资料。因此,在借助文本解读诗歌的模式框架中,先行感知文本是学生探入诗词意境的基础性环节。鉴于此,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包诗的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和感知。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主导者的作用,使得学生自主性感悟围绕着诗词作品的核心价值取向进行。
还以《李广射虎》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初读感悟”这一环节, 并没有急于引导学生诗文互证,对应链接,而是先从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入手 ,让学生对课文描写的主人公李广形成原始的印象,而后通过对课文整体的梳理初步感知课文的情节和人物特点,从而为借助文本体悟故事这一核心环节的实施奠定基础。
2.比照互文 ,紧扣内在关联
整体感知文本是文包诗教学的基础工程, 但绝对不是核心工程;是课堂教学整体框架中的基础策略,绝非最终的教学目的。以文本学习古诗,其核心价值在于借助诗与文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点,使得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逻辑关系点不断向诗歌内核进发,从而真正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有效路径引导学生在文本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形成有效的认知, 引发学生感悟诗歌,提升对诗歌的解读效益。
在《李广射虎》的教学中,教师在整体教学思路的设置中就是以诗文对照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的,教师以“课文中 哪些语句 表现了诗 歌的意思”为统领教学的抓手,引导学生在诗歌和文本的对照研读中进行深入思考,有效体悟,成功地将学生引入了诗歌的感悟中。教学中,教师要求: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林暗草惊风”的句子 ,用“!!”画出描写“将军夜引弓”的句子,从而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文本中“月色朦胧”“疾风”“沙沙”等词语体悟到夜晚的松树林伸手不见五指、黑压压一片的幽深氛围。
如此设计 ,在诗文的 对照印证下, 使得文包诗众多类型的教学都归于一处,提升了其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3.回环映衬 ,零散走向聚合
阅读教学讲究从文本的整体入手,然后细化到文本细节,最后又回归到整体。如此,让学生经历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在文包诗形式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心已经放置在诗歌之中。基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知规律, 教师应该将诗歌视为整个教学的原点,先让学生借助文本为诗歌的高效解读和深入体悟服务,在回归整体的环节中,教师也可采取重新朗读、回照朗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以印证的视角重新关注文本。这一整体关照的过程,使得学生由原先的零散感知聚合成为对古诗解读成果体系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最后,教师设计了“回归诗题,总结升华”的环 节 ,引导学生 思考 :诗人“忆”的是什么 ? 不仅是山东兄弟 ,忆的是家乡,是家乡的亲人,是与亲人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这“忆”就是苦苦的“思”,而“思”中又 饱含着美 好的“忆”。让学生在对诗歌内蕴的提炼和升华中,重新将思维关注的焦点聚合在教材的课文内涵中,真正实现了以文学诗,而又由诗促文、诗文印证的教学质态。
《李广射虎》教材解读 篇3
与常见诗歌表达志向、抒发情感不同,这首诗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用现代文学理论来解读,可以说这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首先,诗中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好的小说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小说故事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林暗草惊风”给故事创设了一个神秘、让人紧张的氛围:月色朦胧,幽暗的松林,呼呼的风声,不知道这里隐藏着多少危险啊!不仅如此,这一句还为下文将军射“石”埋下了伏笔。再读下去,从“夜引弓”到“寻白羽”,虽然地点没变,时间、人物却发生了变化:白羽既出,那林中的老虎还会跑掉吗?明天早上再来收拾吧!这样,就像戏剧中从独幕剧发展到了多幕剧,故事更加丰富,情节不断发展。最后一句“没在石棱中”才真相大白!
其次,诗歌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那就是这位神勇超群的李广将军。本来,射“虎”变为射“石”,不是让将军的形象黯然失色吗,怎么却让这位将军的形象更加鲜活?秘密就在于诗人给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幽暗的松林。这样的环境下,将军但见有风吹草动,便引弓怒射,反映了他在夜巡时的高度警惕。当然,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误射石头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读到“没在石棱中”,人们不禁要展开想象:石头都被扎进去了,要真是一只老虎结果会怎么样啊?将军的神勇跃然纸上。小说的核心功能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首五言诗完成了一篇小说的任务,实在让人佩服。
说它像小说,关键之处还是最后一句——“没在石棱中”。我们知道,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常常追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生活在唐代的卢纶当然不知道后人写小说的技巧,但他一定感到,这个“石头”可不能出场过早,要不然这个故事就没有意思了!所以,“石头”就这样被诗人“藏”了起来,正在我们以为故事会有某种“理所当然”的结局的时候,才“石破天惊”,这样的结果出人意料,又调动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就这样,短短二十个字,有故事,有人物,有景,有情,让人读着畅快淋漓,大呼过瘾。
解读到这里,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何在呢?又该在课堂上怎么落实呢?这篇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也是学生刚刚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在感受语言、品读人物的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体会一下故事的趣味性。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学生马上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习作,但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感受精粹语言的魅力,不是迈向表达的第一步吗?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设计 篇4
1、精读诗文,理解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塞下曲》这首故事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强的。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故事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很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3、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我引进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讨论探究,使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弓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你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再生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射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教学设想: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哪些诗句不理解或感到难懂的,请做好笔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善于去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已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教学设想:“自由读”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再读课文”是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了课文的重点。)
三、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燃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1)引出《塞下曲》。
第二段:(2)具体介绍“飞将军”李广。
第三段:(3-4)具体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
2、出示《塞下曲》,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诗意。
3、指导背诵《塞下曲》。
四、写字指导
1、再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一些生字在书写时是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 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写“嗖”、“搜”
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 ”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将军,人们称他为()。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学设想:富有悬念的过渡语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源头,让学生在一种期待中迫不及待的步入课文的学习。)
2、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教学设想: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没有 “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
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学设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用圆圈圈起来。
交流(拈、搭、运、拉)
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过程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组讨论)
(生: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会把人吃掉的)。
师:是啊,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你们自由的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讨论: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1)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3)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生:李广将军你真棒!李广将军你真了不起!)
(4)齐读第四节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话,进行“被引导的创造。)
5、我们学了这个小故事,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是句的意思。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在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诗文意境的基础上,让学生美读、试背全诗,旨在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1、背诵塞下曲
板书: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自评 : 《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我先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指导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让学生欣赏李广射虎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惊呆!”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任”?你能用“任”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2.学习《出塞》
3.课外作业: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附板书:
8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量惊人
扩写《李广射虎》作 篇6
一天,李广巡逻归来,路过一片森林正好天也黑了,森林里黑漆漆的一片,他们走着走着,突然,一阵狂风一刮,草和树都在沙沙地响着,李广提高警惕,他看见一只又大有凶猛的老虎。李广忙拿出弓拔出白羽箭用力一射,一下子射到了老虎的脑袋上,士兵们好久没吃到老虎肉了,就去抬老虎。李广说:“天色晚了,这个森林里还有很多老虎,明天清晨来抬也不迟呀!”士兵们听了心里痒痒的。
士兵们睡在床上左边翻着右边,翻来翻去就是睡不着,熬呀熬呀,终于熬到天亮了。他们马上起床跑到昨天射虎的地方去找。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一个士兵就聪明的说:“昨天将军是用白羽箭射的老虎,我们只要找到白羽箭就能找到老虎了。”士兵们就开始行动起来,有个士兵找到了白羽箭,其他士兵就挤过来看,居然是块大石头。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将军武艺高超。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词卡、投影、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及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由听《水浒传》故事,唤起对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水浒传》吗?
2、板书课题
3、简介李广。
1、认真听师介绍。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印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2、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
通过朗读,小组学习,掌握《塞下曲》的意思。
1、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呢?
3、根据课文的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先讨论,再
4、交流)
5、师出示《塞下曲》,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理解射虎的含义。
3、小组学习《塞下曲》。
4、讨论交流古诗意思。
5、各自读、背古诗。
主要让学生读通故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通过朗读,在学生心中初步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
四、小结、
初步了解故事梗概,掌握生字新词。
1、师小结。
2、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巩固认读,并选择扩词。
1、认真听小结。
2、认读生字新词,扩词。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巩固字词和课文。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月21日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塞下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李广高超的武艺。
2、学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将军武艺高超。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词卡、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导入
通过问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也为理解古诗做准备。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听写词语。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二
细读
课文
指导学生由诗及文,再由文及诗,诗文对照,领悟意境。
主要让学生读好故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谈话:卢伦的《塞下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诗中所写的就是课文3、4自然段的内容。
4.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①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是虎拉弓猛射)
②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小结。
(2)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3)指导朗读。
①指导朗读②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过渡:李广射出的箭,结果怎样?
5.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
①“蒙蒙亮”指的是什么时候?
②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见石头)
③“不是……而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惊叹)
④“深深的扎”、“怎么业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3)指读课文。
(4)诗文指导解释后两句。
(5)将《塞下曲》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学生练习朗读《塞下曲》,个别读、齐读。
学生介绍李广。
轻声读3、4自然段。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话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的后两句话的内容?
学生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让学生知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练习朗读,对照课文插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机警敏捷善射勇敢)。
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①联系上下文解释诗中的单字词:暗草惊分
②诗文对照,联系上下文准确的说出这两句话的含义。
学生轻声读课文、讨论。
练习朗读。
估计学生会说:(武艺高强,力大无穷)
解释后两句诗,说诗意。
通过对字词的辨析,读准了音,理解了义,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词汇,还使学生体会到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在诗歌中只用一个“没”字,就能显示出李广射箭的本领,而在散文中则至少要用一句话才行。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李广射虎的一系列动词,再让学生进行射箭表演,从而使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生动和准确的认识;对课文中李广射虎动作的领会,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让学生从中学到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
三
总结
全文
引导学生注意停顿、押韵,背出感情。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3谁能背诵古诗?
男女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
四
布置
作业
熟练地背古诗。
1默写古诗。
2写出带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略)
默写古诗。
2写出带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知道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同,因此理解字意不能离开语言环境。
板书
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李广射虎记作文 篇8
李广射虎记作文
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五(4)班 刘博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选自《史记・李广将军列传》
李广,汉代的大将军,武功高强,擅长射箭,他射出去的箭可谓是百发百中。
有一天晚上,李广外出打猎。由于月光朦胧,云雾弥漫,树枝交错,让他把几米之外的一块藏匿在草丛中的石头看成了一只凶恶的卧虎。
李广毫不犹豫地举起弓,将箭搭在弦上,用力一拉,只听得弓发出了“嘎嘎”声,弦绷得紧紧的。李广屏住呼吸瞄准目标,一松手,箭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向了“老虎”。只听得“噗”的一声,箭已经不偏不倚地射中了“老虎”。 李广连忙上前查看,才发现这只是一块石头,并不是老虎。但是他的`箭头已深深插在了石缝里,只剩下箭的翎羽还在风中颤动。
李广吃惊自己的力气怎么会有这么大,所以他再次对准石头,射了多次。可不管他使出多大的劲,他都无法再将箭射人石头了。
李广所居住的地区有老虎,他多次亲自去射虎,因此变得非常有名气。后来,李广又去了右北平郡做太守。右北平经常有老虎出没,伤及百姓,所以李广决定再一次去猎杀老虎为民除害。在射老虎时,一只猛虎向李广奔来,张开血盆大口,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一跃而起,扑向李广。李广偏头躲过,可肩膀还是被老虎抓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伤口不断流血。李广顾不得伤口的疼痛,拔刀杀了老虎。
李广威名远扬,受人敬仰。后世人曾作诗记录他的事儿:“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李广射虎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机敏、果断、神勇以及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体会李广将军的机敏、果断、神勇以及本领之高强。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飞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你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李广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关飞将军的故事
3、板书课题——李广射虎,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拼读生字,画出词语。
4、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出示词语: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巡逻
警惕
出没 拈弓搭箭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月色朦胧
四处搜寻
影影绰绰
“嗖”的一声
(2)指名读词,相机正音。(3)开火车读。(4)打乱顺序读。
5、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7、同桌共读课文。
三、熟悉诗作
1、出示《塞下曲》,各人试读
2、指名读,读准“没”、“棱”等易错字音
3、说明:卢纶的《塞下曲》是一组描写边关将士军营生活的诗,共有六首。
4、齐读全诗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生字字形,运用熟悉部件识记生字
2、重点指导:期、惕、逻,教师边范写边指导 友情提醒:唐(里边上半部分横竖要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熟课文。
3、了解飞将军的其他传奇故事。
4、收集卢纶写的另几首《塞下曲》。
第二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体会李广将军的机敏、果断、神勇以及本领之高强。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一、整体初探
1、出示全诗,指名读,齐读
2、诗中的将军指谁?出示: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讨论句中引号的用法——引用及别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里找出一个准确的词语来概括——神勇无比,神指什么?勇指什么?
3、《塞下曲》这首诗描述了他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二、精读课文
1、事情是怎样的呢?读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的经过,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3、将军的“神勇无比”体现在哪儿呢?读读三、四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准备交流。
4、汇报交流:
(1)第三段:A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试着读出神秘、紧张、危急的气氛 B找出描写李广神态、动作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C出示:a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b“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讨论此处引号的用法——模拟声音
(2)第四段:A这一段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B将军射中猛虎了吗?为什么还说他神勇无比呢? C你佩服这位神勇无比的李将军吗?试着读出来 D同行的将士们佩服他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看着那支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一个随从不禁失声喊道:“
!”
另一个随从也吃惊地说:“
!” 将士们纷纷赞叹道:“
!”
三、理解诗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齐读全诗
理解几个关键词:平明——早晨,天亮时
白羽——白羽箭
石棱——石块上面与面的相交处(简笔画示意)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交流飞将军的其他传奇故事
2、诵读另外几首《塞下曲》
3、小结文中几处引号的用法
五、作业
1、看着那支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同行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呢? 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2、读背《塞下曲》组诗。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林暗草惊风,四处搜寻 将军夜引弓。
拈弓搭箭平明寻白羽,神勇无比
射中巨石 没在石棱中。
深深扎进
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 篇10
"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相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简言之:短文是情境,诗是浓缩。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课文,帮助孩子了解诗的意思。通过课堂巡视,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初步地划出诗句的意思。书后提出要求,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说出诗句的意思。首先要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之上再来练习讲故事。就把复述课文就当作讲故事,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给孩子们降低了难度。我先让学生读,自己练着读,读完了之后读给你的同桌听。之后我范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你听出了什么?学生都会说,非常恐怖,让学生也来读读,有感情地朗读,越恐怖越好,此时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几遍朗读过后,学生就对课文有了很深的印象,看着黑板进行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说说诗句的意思,所以就把说古诗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为了帮助孩子体会作者的写法,我还设计了小练笔,再出一则《塞下曲》出示意思,让学生,也模仿着课文来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