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世界 -想象作文(通用15篇)
零食世界 -想象作文 篇1
漫游零食王国想象作文
不准吃零食!妈妈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回响。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零食大军钻进抽屉里,要是世界上有个零食王国就好了。
我无聊地进入了梦乡。恍惚间,一辆零食马车飞奔而来,邀请我去零食王国。我定睛一看,马是巧克力做的,轮子是蛋糕做的,这车都是曲奇做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了椅子。这曲奇真香!红豆到处都是,香味传出千里。嗄吱嗄吱椅子快吃完了。我张开沾满曲奇的嘴,把目标锁定在头顶的薯片灯。我饥饿的.眼光一下盯住了它,手脚并用地爬上车厢。突然猛地一扑,薯片灯就成了我的口下亡魂。
一手吃曲奇,一手吃薯片,吃得我满嘴流油,渣子掉了一地。我还不嫌够,看着蛋糕车轮,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想:吃一口没关系吧。于是,我张大嘴巴,努力吃下蛋糕车轮。啊——呜!一口吃掉了半个车轮。没吃出味道,再来一口!就这样,我把一整个马车吃完了。
来到零食王国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零食告示,我看都没看就吃了下去。谁知,上面写着:吃下去的人如果挺得住挠痒痒,就奖励十吨妙脆角。接着,我来到一个房间,一位仆人拿着一根羽毛冲了过来,抓住我后拼命地挠我痒痒。我屏住呼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了考验,拿到了奖励。
正吃着,突然肚子痛了起来。我把零食放在一旁找厕所。可零食王国没有厕所!就在这时,我变得越来越胖,胖得像个大肉包、一会儿又变成大皮球,不,越来越大了,快要爆炸了。不,我不要!我大声地喊道,我不要吃零食啦!
起床了。好妈妈的声音传来了,买了零食给你吃。我再也不吃零食啦!我尖叫道,随即向厕所冲去。
从想象作文训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2
《山沟里的孩子》一文赞颂了山沟里的孩子胸怀“用知识的力量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的美好理想。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山沟里的孩子不怕从黑夜启程,他们一定能找到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我让学生想象“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有一个学生这么写道:……孩子读了博士,当了老板,开了三家大公司。他捐了很多钱给养老院、孤儿院,建了两所学校、一家医院、一个大型超市、两家美容院。他在村子的小山坡上建了栋别墅,他有三辆宝马,三辆凯迪拉克,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大老板和慈善家。在学生的笔下,山沟里的孩子最后都衣锦还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家乡修建了公路,开通了汽车,建起了一栋栋小洋楼,建起了现代化的学校……山沟里的孩子们确实都没忘本,他们回报家乡,令山沟旧貌换新颜。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提到他们长大后回到家乡,扎根家乡。只有一个学生写到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培育山村的新一代。从写“成为大老板,赚大钱的特别多”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心中,当大老板是最神气、最风光的,钱是最能够改变命运的。此外,孩子们追求享乐,追求名牌思想的苗头从“别墅”、“美容院”、“宝马”、“凯迪拉克”中也隐约可见。
《刺猬和山羊》这一篇看图想象作文,更是让我领略了孩子们的内心百态。这是一组连环画。画面上是一只刺猬想吃树上的果子,可是够不着。这时,一只山羊来了,它使劲撞树,果子都掉了下来,刺猬用身上的刺扎上果子满载而归。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发挥想象,于是,有了各种不同的故事演绎。
故事一:刺猬请求山羊帮忙,山羊二话没说,出手帮忙,刺猬感激万分,连声道谢,而山羊却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一想象赞颂了助人为乐、友爱互助的美好。大多数女孩都这么写。
故事二:刺猬请求山羊帮忙,并承诺得到果子后两人平分,待山羊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撞树,把果子震下来之后,刺猬却耍赖,就地一滚,把果子都扎在身上,一个不留地全带走了。这是一只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的刺猬。
故事三:刺猬请山羊帮忙,山羊说自己还想要呢,不帮。刺猬使出一计,说谁弄下来就归谁,山羊竭尽全力撞树,虽把果子都撞了下来,但自己却被撞晕了,刺猬趁机占有了所有的果子,头也不回地走了。这只刺猬善用计谋,实现了目标,但却见利忘义,见死不救。
故事四:刺猬去找山羊帮忙,山羊不够爽快,提出条件,要和刺猬来场决斗,输了才帮。当山羊稳操胜券地朝刺猬撞去时,没想到却被刺猬扎得哇哇大叫,最后不得不履行约定,帮刺猬实现愿望。这是一只好斗、爱逞强的山羊,虽不那么好善乐施,但总算说话算话,愿赌服输。同一组画面,在学生的笔下演绎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刻画出两个人物形象的多面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孩子周遭人们的处世观。
想象作文犹如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孩子们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窥视到学生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孩子是纯真的,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孩子的家庭背景各异,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不全是积极向上的,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灰暗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正视存在的问题,富有教育的智慧,善于把握时机,正确引导,适时矫正,相信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是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实验小学)
糖果世界想象作文 篇3
我走进了这个奇妙的糖果世界,哇,里面真美!有巧克力棒棒糖、爱心形状的棒棒糖,还有鲜花形状的棒棒糖等等各种各样的棒棒糖,真是千奇百怪!
我继续走,走进了一个像书一样的屋子。哇!里面全是糖果。啊,桌上的勺子会动,吓我一大跳,原来是糖果仙子啊!
这位美丽的仙子把一个像《哈利。波特》那样的扫把给我,我坐上去,扫把就飞了起来。我开始有一点害怕,但一会儿就不怕了。
当我看见奇妙的糖果世界后,我多么想一辈子留在那儿啊!忽然,像星星一样的棒棒糖从我的身边飞过,我抓住一个问仙子:“为什么天上会有糖果呢?”仙子回答:“我们这里也会下雨、有流星、下冰雹,向你们人间一样,但是我们下的都是糖果。”我恍然大悟,又继续和仙子去环游糖果世界了。
我们又看见童话故事里的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还有那个可恶的王后了。
初一想象作文:世界 篇4
我是一个小区普通的大门,普通的材料,悲惨的命运。
我被造出来没多久,就被人们当成拳击袋,所以我不知道已经被修了多少遍了,整日被人们虐待,我守护着这栋楼的安全,可是人们却以恶相报。
作为一扇门,一扇小区的大门,我做了一扇大门应该做的一切事,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可人们似乎把这看作极平常之事,不,应该是极讨厌之事,他们似乎总是看我不顺眼,狠狠地虐待我,有的人把鼻涕鼻屎抹我在我身上,有些人打开我不是用手,而是用脚。
这天我身上又多了一道伤疤。我被打开,被重重地打开,摔到墙上,又被用力地弹了回来,又是那个孩子,一个不大的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如此对我?
为了不弹到他身上,我极力保持平衡,可这一撞似乎让一颗螺钉失去了控制,我被弹到了男孩身上,男孩对我怒目相视,随即捡起了一块尖锐的石头狠狠地朝我扔了过来。
真心的疼。
我做错了什么吗?没有,那为什么我会落到如此田地呢?为什么我会成为人们的出气筒?
我是小区的大门,为保护人们的安全才出现在这个世上,也许,在人们的眼里,我们只是公物,是如此的平凡,没有主人,所以也不需要爱护。尽管我们微不足道,可我们依然存在于这个世上,依然为人们服务,做着低微的工作,我的愿望很简单,只是希望人们能尊重我们的存在。
颠倒世界想象作文 篇5
尊敬的客户,您有幸参与我们QQ游戏有史以来的“免费旅游”活动,您可以先选择地点,再选择时间,我们保证将您完好无损的送回现实世界。
嘿!有意思!不妨试试看!
“好了,您选择的是‘颠倒世界一日游’!您若想去,请拨打123456789,再按0,喊出‘颠倒世界一日游’。”
我试着打了一下,被一股磁力吸进电话中,只听见“欢迎来到颠倒世界!”
颠倒酒店
累啊!先找店住住吧!走进颠倒酒店,妈呀!第一楼是观景台,第二楼是娱乐区,第三楼是登记区,第四楼至第一百楼才是房间!
我去登记的时候,服务员让我抽房号,我居然抽到了1001号.
“怎么这么高啊!”
“去上梯电坐乘以可您,梯电有那,系关没。”
“啥?听得我云里雾里的。”我皱了皱眉头,走出了颠倒酒店。
奇异餐厅
“咕咕——!”我的肚子开演唱会啦
“赶紧去找家餐厅!”
哈!有了!奇异餐厅!听上去挺有趣!看看去!
“菜点您请!”服务员捧着菜单。
我接过菜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翡翠鹅卵石,7元/份;清蒸鱼骨头,15元/份;火辣沙子汤17元/份;石头夹心饼,13元/份……
天哪!我吓得落荒而逃。
奇葩路中心小学
哎,去学校看看吧。
走进奇葩路中心小学,“农悯【唐】绅李。苦辛皆粒粒,餐中盘知谁,土下禾滴汗,午当日禾锄。”
天啊!谁在念啊!全颠倒啦!这不侮辱了我国文化吗?我摇着头走出了学校:“看来这颠倒世界一分钟也不能多待!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篇6
1.添枝加叶。真实的事件本身往往简单、平淡,需要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首先,要根据已有材料,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填补“空白”之处。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再次,添枝加叶,即在原材料的主干上丰富细节、展现形象,切忌离开材料节外生枝地喧宾夺主,从而导致偏题、离题。
2.移花接木。即在情节的处理上,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段,把一个人的事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浑然不觉。
3.杂取种种。指在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典型。正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4.偷梁换柱。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作者一番偷梁换柱,使文意曲折跌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能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5.无中生有。如果有的作文命题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不能写实,又不能“移花”“添枝”,那就得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6.夸张感受法。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受外界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作者需要打破时空界限,让不同时空的人物聚合在一起,以此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魏明伦的荒诞剧《潘金莲》,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大聚会,除我们熟知的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莲之外,施耐庵、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派出所警察、法官等古今中外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演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情节离奇荒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上演之后,曾引起极大反响。
7.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这里的“虚”和“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未来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十分注重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审美效果。如《阳关雪》中的一段描写: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段描写,显然是依据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想象而成的。王维的行为在诗中没有具体的描写,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友人送别的场景描摹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描写,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8.化平淡为奇特,叙述描写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味同嚼蜡,令人难以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或对所写对象选择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高考优秀作文不乏这种成功的例子。请看北京某考生的《包容》片段: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
单薄的长衫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战,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热。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了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这两段文字,写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的情景。如果只是概略地叙述柳宗元被贬永州,内心极度怨恨、失意,就不能感染读者,不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作者深知其中的奥妙,发挥了想象功能,虚构了柳宗元被贬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对环境氛围(“远山”“秋叶”“残阳”“孤雁”“衰蝉”等)加以渲染,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对柳宗元形象(身体瘦弱、形容憔悴)的刻画,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和下文柳宗元面对坎坷、打击和失意命运时的包容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想象虚构,是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构思技巧,它既可以用于整篇文章,也可运用于文章的局部,具体情况应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处理。
想象作文:世界末日 篇7
窗外,无数的宇宙空间站漫无目的的飘荡——从今天起移民计划正式开始,一切的工作都井然有序,好像是因为早有预料而特意排练过一样。
“注意!太空梭已经于太空实验室对接成功请从登入舱进入”忽然想起的警报是我回过神来。这个太空实验室是移民计划的核心部分,所用的信息都存储在这里。很快我从计算机中读取了命令:“072与073立刻乘坐太空梭前往前方星云寻找适合移民的星球。”这个073是谁?我正纳闷呢,背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他!他胸前醒目的写着“073”
“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你。”我向太空梭走去
“我也没想会是你,初中一别有了吧?没想到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我们走进了太空梭。
“陈达予同志,你还真是啰嗦啊,一点没变。”我熟练地扣上安全带。
“你也没变啊。”他随手拿起刚才的油画“还是那么多愁善感啊。”
“别开玩笑,要启动了!”随着一阵剧烈的振动,红白色的火焰托着太空梭飞向远方。
“好强力的磁场啊!”我握紧了操作杆“飞船要失灵了”太空梭抖动的越来越厉害,像脱缰的野马一般狂奔着,形形色色的陨石从我们身边经过嗖嗖作响。我们都闭上了眼睛——看来我们都要死在这里了。突然,一束白光穿透了黑暗,怎么回事?我缓缓睁开眼睛,飞船恢复了正常,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回过头来看看陈达予,他正瞪大眼睛盯着前方“又怎么了?”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前的景象使我也目瞪口呆。
面前是一个绿色的星球被神秘的大气包裹着,隐隐约约闪现出蓝光。她的引力好强,我们两人艰难地控制这飞船缓缓降落,我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形态各异的的生物,显然,这是一个没有人类的星球。我迫不及待地降落,打开舱门,贪婪的呼吸这久违的新鲜空气。陈达予搬了一盆植物到飞船上研究,“太奇妙了,它们的细胞和人一样,会动!”放下显微镜,他的声音变小了,“好像以前在那里见过……”
我拿起无线电正准备呼叫总部“等等!”
“怎么了?”
“我们不能报告!”
“为什么?!”
“这个星球很美好,她不需要人类。”
“是啊!”我长叹一口气,又走出了舱门“我们四处看看去”我们下了飞船往前走,谁也没有再说一句话,生怕这个星球被人类的气息所玷污。这里真的很美,各种植物都在怒放,宣泄着生命。
“这真是个好地方,人类除了这里还能去哪?人类会让这个星球更美好的!”我首先打破了沉默。
“更美好?你难道忘了我们的地球吗?你难道忘了我们唯一的地球吗?那是我们也是信誓旦旦的说会让地球更美好,结果那?毁灭!一切都毁灭了!”陈达予竭斯底里地怒吼惊飞了树上的鸟。
“那难道我们就这样决定了所有人的命运吗?我们两个人要毁灭所有人吗?你不觉得这样太残忍了吗”
“想想我们所有人对地球做的一切吧,我们为了一己私欲毁灭了地球和其他所有物种,难道人类不残忍吗?”
“可是我……我……”
“那就让人类再残忍一次吧?这对整个宇宙都有好处。”陈达予本想说世界但又立刻改口说宇宙,“我想说……认识你很高兴”他伸出了手
“我也是!”不知为何,此时此刻,我们都想到了握手,但又都说不出为什么。
回到驾驶舱,我握住无线电,陈达予握着我的肩膀,仿佛在积蓄力量,我们在做一个重大抉择:“072、073呼叫总部!没有发现适合人类的‘第二家园’,我们立刻返航!完毕!”搁下无线电,我们闭上眼睛,靠在驾驶座上喘着粗气。5个小时后人类的太空基地内传来了阵阵惊呼:“太空实验室起火了!”
未来世界想象作文 篇8
今天,我来到了未来世界!这里的衣服很奇特,我看见每个人的衣服的左胸上都有一个方形,我不明白。这时,一个老人来到我身边,拿出一件和别人一样的衣服给我穿。我便问了问老人这件衣服的功能,老人一一示范,我大吃一惊,这小小的衣服有换色,通话,地图等等功能。
老人招了招手,一辆汽车从天而降。我还擦了擦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真的是汽车。老人拉着我的手走进了汽车,哇,里面的设备各种各样,还有许多没有见过的设备。我看见饮水机上面有几个按钮,如可乐、雪碧等等。我取下一个杯子,按下了雪碧的按钮,我喝了一口,哇,感觉神清气爽,使人精神百倍。
这时一阵“叮叮”的声音把我吵醒了,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啊!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
没有书籍的世界无法想象 篇9
书籍具体有形的特性,本身就是创造性天才的标志,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文明薪火的标志
想象一下,若没有书籍,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想象一下,如果古登堡没有应文艺复兴之需,适时采用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西方活字印刷术,那么一切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没有印刷的书籍,我们的世界将完全不一样。也许它会同鼎盛时期的埃及社会、玛雅社会一样:一个封闭的世界,很难受什么影响,不公正与不公平盛行,严重失衡,无可救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没有民主,法律面前鲜有平等,公民道德水平更是低下。大部分民众屈服于某几个权高位重的教士、某个太阳王、某些暴君、某些武装的独裁者统治。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知识不是用来交流的,也不是用来谋求民众的进步。它主要是用来在掌握知识的人与大部分只识图画的人之间设立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没有印刷术,没有文字,我们的文明,西方的或东方的,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就会变成过去那些专制而奢华的社会。它们完全依托某个拥有特权的精英人物,埃及的法老、罗马的帝王或者像尤卡坦的玛雅真人,这些社会极其脆弱。一点点微小的事儿,一场饥荒、一次传染病、一次宫廷暴乱就足以摧毁它们,使它们化为乌有。野蛮人进入罗马时,暴君的长期统治与部落之间的斗争已经将整个国家摧毁殆尽,而这个国家曾是地中海的绝对统治者。西班牙人深入美洲印第安大陆时,玛雅人辉煌的城市、摩天庙宇、镀金的宫殿已经成了被森林覆盖的废墟。
事实上,我觉得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诚然,现在存在其他传播知识的手段,通过图像、计算机。也许这些新的手段有一天会完全取代古登堡的发明。但,书是与人类文化相关的事物,不仅与他的思维方式相关而且与他双手的形状相关——是一种工具,可以与其他不可或缺的工具如锤子、刀、针、开水壶等相提并论——也可以与其他精致的工具如小提琴、长笛、打击乐器、毛笔、砚台等相提并论。
很难想象有一天书会变成虚拟交流的附属物。书籍具体有形的特性,本身就是创造性天才的标志,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文明薪火的标志。也许是一本法律书,一本艺术书,一本力学专著,一本化学或数学书。也许是一本反抗诗集,就像韩语诗人尹东柱在被日本人枪杀之前所写的关于星星的诗歌;也许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像老舍的《正红旗下》;也许是一个松散却充满启示意义的故事,如《爱丽丝漫游仙境记》;也许是一本关于生存之道的范本,如伊斯兰苏菲派教徒鲁米的启示录,或者像罗马国王马克·奥勒留的勇之箴言。抑或,是书中之书,如古登堡曾经印刷的《圣经》,这也是(西方)出版史上印刷出版的第一本书。
我对于文学的思考也涉及其世俗的方面。与小说家威廉·斯泰伦、米歇尔·图尼埃,诗人让·格罗斯让、雷蒙·格诺一样,我有幸曾作为一个读者为某家大出版社工作过几年。这项工作主要就是阅读手稿、写出内容概要、给予某种出版意见(大部分时候是不出版的意见)。那时大家把这称作出版社的“阅读委员会”。有人告诉我现如今这一职业正在逐渐消失,现在大家都是请“商业”读者来进行这项阅读工作,他们负责给出意见、建议,不是针对手稿的质量,而是针对手稿的销售力。我觉得有点遗憾。
阅读委员会,就我所知,有益于成就某种大的偏好,发掘出独特的艺术,发现符合个人趣味的作品,那种真诚且完全脱离商业考虑的作品。在《苏菲的选择》的最前面几页,威廉·斯泰伦讲述了作为职业读者的痛苦,阅读某些晦涩的小说或者过于流行的小说给精神带来的疲惫,以及极其主观化的评判方式,在阅读之前,要先嗅一嗅作品的味道,味道要是不对他口味,就彻底否决。
我还记得雷蒙·格诺汇报阅读情况的某些情形,他信奉自己的科幻哲学,往往会把某部手稿的故事重写一遍,读的时候满怀激情,然后一锤定音:绝对不能出版!格诺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如此评价阅读工作的价值:“那些不能出版的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文学阅读委员也不是不会犯错。我们都记得阅读委员会拒绝了《追忆似水年华》手稿,还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文字“不忍卒读”。
有时,这些作家读者的偏好倒也能带来好的结果。比如巴黎某个大出版社聆听了委员会全体成员对某部书给出的否定意见,该书要价很高,但明显没有价值,只不过因为作者是某位部长或某个高水平运动员而已;但广大读者,要谨慎得多,才不会被人强迫接受这样的书。
我又想起我曾经阅读过纳格·汉玛迪《秘密的福音书》手稿的第一个法译本,我与让·格罗斯让都欣然支持出版这本书,但是它却因“商人”的胆怯而被拒绝了——巴黎的大主教禁止出版,因为该书可能会冒犯天主教读者——不料十年后,诞生了一本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
就我而言,阅读手稿往往让我振奋,因为它建立了一种与作者的切肤的联系。手稿的文字常常难以辨认——充满各种错误,但手稿具有一种诱惑力,是出版了的书籍不具有的。手稿尚未成书,它只是一种期待——我第一次读到素未谋面的魁北克年轻人雷·让·杜拉姆寄来的手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我还记得。这就是阅读工作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回报。
上世纪种族理论盛行时,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被一提再提。以某种荒诞的等级理论为基础,殖民列强的经济成就与所谓的文化优越性被等同起来。这些理论,就像是狂热、有毒的冲动,时不时在某个地方涌现,以此来证实新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合法性。有些民族也许步履艰难,因为经济落后或技术的陈旧,而没有存在(或话语)的权利。但是,难道人们不明白,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不管他们在哪里,也不管他们发展的水平怎样,他们都使用着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是逻辑、复杂、具有结构和分析性的一个整体,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可以讲述科学或者创造神话。
只举一个例子,我想说一下巴拿马森林中印第安人的语言安贝拉语,那些人住在偏远之地,经济非常困难,但是他们在日常语言之外却拥有一种可传达神话的文学语言。难道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民族是原始的吗?
关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忘记了这一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开始了最早的东方和中国之旅。全球化本身并不是坏事。交流促使医学、科学更快地发展。也许信息技术的普及化使竞争更加激烈,却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现在,去殖民化后,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男男女女表达自我身份的一种方式,也是要求言语权、维护多样性的方式。世界范围的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但它首先是读者的责任,也是出版商的责任。的确,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为了能让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得不用征服者的语言——法语或英语来创作,这是不公平的。的确,要让毛里求斯或安的列斯群岛的克里奥尔语有一天会像现在媒体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五六种语言那样被轻易听到,那纯属幻想。但是,如果通过翻译,世界能听到他们,那么新的事物、某种乐观向上的东西就一定能产生。虽然自葛兰西以来,文化经常被政治工具化,成为政治的幌子,但是走向世界是任何现代人都不能错过的一种历险,不然就会封闭或僵化。
文化,我常常说,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东西。但要使这成为现实,就应该赋予每个人同样的办法,以接触文化。就此而言,历史悠久的书籍正是理想的工具。它实用、方便、经济。它不需要特殊的技术创举,而且在所有气候下都可以保存。它惟一的缺陷就是在很多国家书籍还是很难获取。
在毛里求斯购买一部小说或者一部诗集的支出会占去一个家庭预算开支的很大部分。在非洲、东南亚、墨西哥、大洋洲,书籍依然是一种不易得的奢侈品。这一弊端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比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出版,设立基金,用于建设图书借阅室或流动图书车,更普及的方法,就是更加注重少数民族语言的需求及创作,这些都可以促使文学继续成为自我认知、发现他者、聆听主题丰富曲调多样的人类协奏曲的最佳途径。
未来世界想象作文 篇10
我们这个旅游团的导游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机器前。我只觉得眼前闪过一道白光,头一阵眩晕,不久便恢复了原样。这时,导游告诉我们,大家已经来到了三十年后。之后,导游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随机开启了这段奇妙的旅行。
走出房间,我们到了大厅。
大厅十分宽敞,上方是发着白光的墙壁,布满了奇异的图案,墙壁上挂着一幅风景油画。大厅靠墙的地方有一个服务台,角落里全是各种盆栽,隐约还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呢!导游说:“那发光的墙壁叫节能壁。白天可以吸收太阳能,吸收时发出淡淡的白光;到了晚上便可以把太阳能转成电能,照亮房间的每一个的角落。”
一边说,导游一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叫‘飞屋’,可以到达全市甚至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呢!”我坐到位子上后环顾四周,发现在屋里有围成一圈的座位和一个大屏幕,屏幕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两排按键。导游按下最大的那个键,然后又按了一个白色的按钮,大屏幕显现出了整个市的地图。导游找到“好玩街”,摁了一下名字下方的红色坐标。霎时,我感到身子仿佛腾空,截至一股强流向我袭来……
十几秒后,我感觉双脚触底,便睁开了眼。听导游介绍我们已经来到了好玩街。
这里不愧是叫好玩街,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产品;可以射出三十二中烟花的烟花棒;会说故事的糖果;还有能变出美味食物的快速烹饪机……
这些琳琅满目的新奇事物令我们目不暇接,而正当这时,一个陌生男子向我们走来,还不等我们开口,他就先说:“哈哈大家别急,我是你们的导游。我戴了未来世界中的一种面具,所以改变了容貌。这种面具一共有十种变化,还可以防晒哦!”刚说完,导游就变了个鬼脸,真是吓死我了!
之后,我们又去了未来学校、未来游乐园,还去了……
未来世界想象作文 篇11
小阳走出家门,左望望,右看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架飞船。“yeah!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可以坐上飞船翱翔太空!”小阳说道。他迫不及待地骑了上去,飞船一溜烟就飞向了天空。可是过了一会,小阳发现不对劲,飞船好像是失灵了,他尖叫了一下,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了……
好久以后,他醒来了,发现来到了一个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的地方。他趴着的草地是翠绿的,草软软的,发出一股清香。走近了一个小溪,溪水清澈的可以看见水底下的鹅卵,而那些鹅卵石,又让清水久久地摩擦而显得那么光滑,如同宝石一般。小阳感到渴了,用手一捞了一手水,水凉丝丝的,喝下去好像全身都有精神了。小阳想起城市里的溪水,那都不配叫溪水了,都全成了污水!而且平时饮用的水,都没有今天的小溪清澈。和这儿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谁把中国想象成世界老大? 篇12
曾经担任过微软首席运营官的罗伯特·赫博尔德最近因为公务从洛杉矶飞往中国,在上海与北京拜访了一些客户与政府部门。行程结束之后,他在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专栏中忍不住提出疑问: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是发展中国家?
他的观察似乎能从侧面印证皮尤中心的调查结果:美国正在被击败。
在赫博尔德的眼中,洛杉矶的机场促狭而肮脏,容不下要吞吐的客流量,去机场沿途的破败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美国政府财政管理不力得简直让人不好意思讲起,有直追希腊的趋势。
与之相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机场干净、整洁,基础设施绝对处于领先水平,并且相对较新;中国为了在技术创新方面成为全球佼佼者而大力投资,政府管理其经济极其慎重,并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此外,中美两国政府的领导力也差别大得惊人——“你能否想像美国国会和总统能拿出一个统一的五年规划,并(像中国在通常情况下那样)真正实现它?”
在形形色色的专业报告中,“中国即将成为超级大国”的声音亦不鲜见。
芝加哥大学的福格尔教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勾画出一幅以中国为主的世界新格局:到2040年,中国成为唯一的超级经济大国,美国则成了远远落后的第二名;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8.5万美元,是欧盟届时预期人均收入的两倍。换言之,那时中国大都市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准将比普通法国人高一倍。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给出了许多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发展的理由:中国长期压抑的消费倾向正在急剧释放;辽阔的乡村会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受过教育的劳动者会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亦会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他还相信官方估算的GDP值严重地低估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若把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发展考虑进去,中国经济发展应当不止目前的数据。总之,中国颇具潜力,而下一代的美国人,没准还得背负着“自 2000年以来累积下来的战争赤字”。
也难怪赫博尔德要在《华尔街日报》专栏的末尾大声疾呼:华盛顿的政客和美国选民需要认识到他们正在被击败,他们需要作出重大改变以使美国重新走上正轨……醒来吧,美国!
美国人的不安感更多集中在美国的衰落上,而不是中国的成功上,但在这些流行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很少有人提到说,以生活水平的另一衡量指标——人均产出算,中国远落后于美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9年,美国人均GDP为46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不到4000 美元。
相比之下,英国广播公司(BBC)注意到,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好事的国家有13个,多于持否定态度的国家,但绝大部分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感到担忧。以英国为例,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赞扬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有高达七成的人认为中国军力不断增强不是好事。
《香港商报》也提醒读者,评价中国经济实力强于美国的民众,大多认为中国实力增强是件坏事;在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持此观点者也占三分之二。《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说,虽然前一阵他们还在懊恼美國的强大力量,现在人们却对美国的经济实力日益萎缩感到担忧。
与之相反,美国在中东和巴基斯坦显得相当不讨人喜欢。与西欧相比,这里认为美国已落后于中国的看法不那么普遍,但人们乐见这一局面。
有意思的是,对于究竟谁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这一问题,认为是中国的美国人(43%)略多于持相反观点者(38%)。
只有中国人自己格外地“淡定”:在调查中,仅有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已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这在所有受访国家中是最低的。
(摘自《视野》 图/苏连娇)
颠倒的世界想象作文 篇13
晚上爱咪露偷偷的告诉刘妞她在今天又按了一下红色的按钮,所以才会变成这样的,刘妞听了非常惊讶,忽然脑袋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再按一次红色按钮真的会想我想的那样吗?算了吧,整一下许林也好,谁叫他这么嚣张。第二天下课她就独自行动去了地下室,一阵阴飕飕的风把她吓得两腿发软,但她还是熬了过去,终于到了她又按了一下红色的按钮,她又一次感觉的`头很晕。
当她醒来时,她已经在一朵云上了,不久就长出翅膀,人类也不生活陆地上了,而是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每天都需要四处奔波当大家发现世界颠倒,小侦探们都吓坏了,爱蜜露就被吓哭了,许林虽然也被吓到了但他感叹到:“我想世界上最吓人的东西就数颠倒的世界了。”“是啊,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会变成这样。”书呆子关金涛也感叹到。刘妞害怕了,也感到十分后悔。
波罗咪又带着大家来到了秘密基地,讨论起了在早上所发生的事情,并分析到:“在天上,老鼠、猫、鱼一切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长出了翅膀生活在了天上,而人类也成了所有生物都捕捉的对象。”“不会吧!我才只活了十二年啊!”许林鬼叫起来,“恩!我也不想死啊!要是被我查出来是谁干的,一定把她剁成碎饼!”爱咪露偷偷的问刘妞:“是不是你……”她不敢再问下去,刘妞二话不说跑了出去。
消失的世界想象作文 篇14
这是20xx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悦耳的门铃声响起,打开门,一个满面笑容的机器人为我送来早餐,一如既往的“早上好”、“再见”,显得有些单调。待机器人离开后,我却舍不得关门,不知是何种原因,我想将我的目光停留在现在的世界。
如今漂浮在天空的城市,在天空中飞翔的汽车,在指挥交通、清洁大厦玻璃窗的机器人、活泼的机器宠物等,一切高科技产品尽在眼底。但是,这里却没有鸟鸣,没有蟋蟀声,更没有自然清新的味道。我一转身进入卧室,开启电子书,翻阅着那个过去的世界,那个自然的令我流连忘返的世界。
在那过去的世界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春雨,有“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夏荷,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寒冷冬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谱写了怎样的回忆!可如今的世界,四季如春,气温都是由人工设定的,怎样的气温最适合人类,就调节到什么气温。电子书上的插图与文字,勾起了我年轻时的回忆,于是,我下定决心,奔向那个最初的世界,去拾起我年轻时的记忆碎片,也算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吧!
披上外衣,骑上高能自行车,在跑道上冲刺。待时机成熟,按下飞行健,轮子收起,变成轻且牢的宽式脚踏板,从自行车座下伸出白色翅膀,宛如飞机的机翼,飞行开始!当然在之前先设定好目的地,这辆自行车便会带领你飞到那个你指定的地方。
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不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传送区。我下了车,按下缩小键,自行车一下子就变成了巴掌大的车钥匙,我走向传送带,却被保安机器人拦下了。
“您好,请问您是要通过传送带去往另一个世界吗?”呆板的机器人声音震得我脑袋嗡嗡作响。
“是的!”我回答。
“好的,请您稍等!您的智能口罩”。说着,机器人便打开了传送门。我坚定地走了进去,关上门,传送箱缓缓下降,有点像电梯。“咯噔”一声,停下来了,难道已经到了?门缓缓开启,我原以为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可没想到……
脏水、臭气,腐尸,令人恶心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光秃秃的树干早已腐烂。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溪也变成了脏、乱、臭的黑水,水面上还飘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和鱼儿的尸体,昏暗的天空显得格外压抑。我刚想走出传送箱,却不知是何种物体挡住了我前进的步伐,还在玻璃屏上显示“门外有毒气超标”几个大字。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蜷缩在角落里哭泣,曾经的世界早已消失在我的记忆中,这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在上升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一个穿着防护服的人类向河中排放垃圾、污水!顿时,我暴怒了,我攥紧了拳头,为什么会是人类?!
且惭且下笔:从史学想象世界 篇15
在中国进入我们所说的 “近现代 ”以后,发生了真正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巨变。即使是以天下士为自定位的读书人,也已经很难影响那变化中的天下。读书人徘徊踯躅于天下衍生出的世界与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颇感无所适从。澄清天下的责任,于是渐行渐远,有意无意之间,已让与肉食者谋了。另一方面,陈寅恪再三强调,斯文是否扫地,读书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吾侪所学关天意 ”,而且 “文章存佚关兴废 ”。正如清儒沈垚所说:
文章可绝于朝,不可绝于野。不绝于野,则天下尚有其人,斯道固犹在也。惟并绝于野,则斯道真绝,后人无可望矣。
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还在五四学生运动的当年,顾颉刚就注意到,“真实学问的势力不能去改革社会,而做学问的人反被社会融化了 ”。可知在新时代里,学问与社会的影响是双向的,学问方面的准备不足,便不仅不能改革社会,反会被社会所融化。顾先生提出的方案是,学者若真想改革社会,就应当 “快些去努力求学 ”。
然如老话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在“五四 ”时代,学者求学还多少有些 “为己”的意味,今日则越来越向 “为人”倾斜。现在的大学里,借用西文的表述,已少言大写的学问,而更多是小写的学术。像我这样的专业学人,早已被陈澧所谓 “博士之学 ”压得喘气不匀;尽管还不敢忘他所说的 “士大夫之学更要于博士之学 ”,却也离 “士大夫之学 ”越来越远。
因此,如果不是年轻朋友蔡军剑锲而不舍的敦促,我应当不会进入报纸作者的范围(此前给报纸副刊写的,都是数千字的长文)。即使勉强进入之后,心境仍是矛盾的,所谓 “心存忐忑和困惑 ”,的确不是 “客气话 ”,而是真实的写照。
古语云:三思而后行。虽认识到读书人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我的第一个困惑,便是今日学者应当怎样服务社会。报刊编者动员我这类人写作的理由,便是先问对目前报刊文字是否满意。答曰不满意,则曰正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人都不参与。譬如小人当道,多因君子退缩。只有人人出力,才能改变现状。话似有理,惟能力有长短,术业有专攻,在一个讲究分工的现代社会,做好 “本职工作 ”,似乎就可以说是尽了本分之责;且人的精力是个常数,而专业应是一个学人对社会贡献最大的领域,要为面向广大观众的报刊写作,势必减少用于专业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形下 “分心 ”,可能社会服务未必佳,而专职也不如前了。这的确是一种两难的选择。
进而言之,当学者面向大众说话,是该去 “提高 ”呢,还是 “普及”呢?在士为四民之首的时代,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士为其他三民之楷模,先自修身于前,化民成俗于后。但在强调平等的现代,若云提高,便有自居菁英之嫌,仿佛不以平等待人;若云普及,同样带有自上而下的意味,对读者水准的预设甚至更低。还在“五四 ”时代,“提高与普及 ”就引起了争辩,迄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议题。且写作是一个涵括阅读的发展中进程,必有 “读者 ”的参与,才成为章学诚所说的 “言公 ”。而言论的 “是非失得 ”,最终是由读者决定的。这就难免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境。胡适就曾喟叹,许多他细心用力的文章不为世人所注意,而随意为之的作品常多得喝彩。这似乎还是古已有之的持续现象。韩愈也说,他作文每自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以为好。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则必以为大好 ”。可知读者与作者的意趣不一致,由来已久。
袁枚后来发挥说,韩愈所谓 “下笔大惭 ”,是指诗赋一类进士文章,可韩愈仍是唐代的进士。故“昌黎肯惭,所以为昌黎;虽惭,肯下笔,所以成进士 ”。他建议当时士人对待科举时文,不妨法昌黎,“且惭且下笔 ”。这当然有些借题发挥,但也可作为进行两难选择时的参考。近人汪国垣(辟疆)便说,韩愈此语,或“今日报馆之谓 ”。则既为报纸写文字,不妨预存待读者抉择之想,且惭且下笔。
我的第二个困惑,则在于自己是否有此服务社会的能力。虽说书生报国唯执笔,然对于专业学人来说,怎样写面对非专业读者的文字,其心境之忐忑,或有些像 “五四 ”时代惯用文言表述的学者不得不写白话文。我从来没有奢望真能影响大众,所作报纸文字,针对的可能还是相对小众的读者。但就是面对这样的小众,也有话怎么说的问题。
对于报纸,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拾遗补阙。盖身处变化的时代,知道自己没有跟风迎合的能力,只能多关注一些他人忽视的面相,尽量思而后言,少说或不说别人也会说、也可说的话。同时牢记史学的启示,一要尽可能为他人设身处地,二则必以证据支持所立言。这当然也带来新的问题 —过去人多说文史不分家,但在一千多字的短文中还要 “引经据典 ”,很多报纸读者对此是不习惯的。
章学诚曾从技艺层面言 “史家运用之功 ”说,著史者与文人的一大区别,就是著述中 “惟恐人不知其所本 ”。盖若 “不知所本,无以显其造化炉锤之妙用 ”。换言之,必须先有引文,才能体现作者 “造化炉锤之妙用 ”;而史家的高下,亦正于此处见。然此可与习史者道,不足为他人言。报纸的多数读者,恐怕更希望言之有物,而不那么在乎史艺的高低,这是不能不考虑并予以尊重的。
同时,既然为报纸写文字,就要尽量体现建设性。我知道很多读者是喜欢揭露和批判的,这方面的文字也有一些,唯多点到为止,让一些读者不够满意。如有前辈便以为我谈大学校园的一些现状,有“小骂大帮忙 ”之嫌。其实我的本意连 “小骂 ”也没有。在这样的时候,既然选择说话,也只能尽量多说 “建设性 ”的话,不给编辑和报纸添麻烦。但这样的不满对我是一种提醒,让我更注意说话不能离了读书人的本位。
nlc202309040341
有时候,立足于建设,仍可有所 “揭露 ”。法国史家夏蒂埃(Roger Chartier)曾与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进行系列对话,夏蒂埃注意到,以前“知识分子在社会宏观层面享有先知、救世主和揭露者的形象 ”,“二战 ”后亦然;但现在(对话是在一九八八年)他们正转向另一类工作,如福柯(Michel Foucault)自称“他的工作就是剥去一些显然事物和公认概念的鳞片 ”。布尔迪厄表示,在这一点上他与福柯完全一致。他认为 “科学应当具有战斗性,但这绝不意味着 ‘介入 ’”。在他看来,社会科学不仅 “要回答一些极其重要的问题 ”,更要 “提出普通社会世界出现的问题 ”,并且“有责任更好地提出问题 ”,即在方式上应超过记者和评论界。
在西方,理想型的知识分子一向是站在政府甚至社会的对立一面,更多扮演揭露、批判的角色。在中国,固然从来存在颂圣的士人(不排除是真心实意的,即确实感觉到实现了得君行道之愿),但读书人中更有立于社会之上或之外的清流,与实际政治的浊流处于对应和对立的地位,既批判也引导,同时还要改造社会,化民成俗。大概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西方社会和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变。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也随之转变,其社会地位整体上似乎有所退缩,至少弱化,这就是夏蒂埃和布尔迪厄所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这是带有自觉的转变,相当一些在思想界扮演着领导地位的文科学者(法语中的社会科学大体包括英语中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约近于我们通称的文科)意识到并接受了这一转变。
学问(科学)和学者仍在 “战斗”,但战斗对象和战斗方式都有所转换。学者不一定要像以前一样“介入 ”政治和社会,能尽量剥去一些 “众所周知 ”的事物和众皆认可的概念之上所附着的鳞片,也就揭示了 “真相 ”,同样是对社会不小的贡献。这虽不那么剑拔弩张,显然也并非易事,所以仍是 “战斗 ”。注意布尔迪厄特别强调的是,学者对社会事务的观察能力,至少要高于一般媒体从业者。这一观念反映了也针对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西方社会开始显著的一些新现象。意识到学者不能像媒体人一样思考和说话,既表明媒体地位的上升,也展现了学者的自觉。要知道他们两人的对话是在广播电台进行的,法国听众的领受程度,真让人羡慕;而对话者的自觉,也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在中国,由于近代的变动远比法国更大,中国读书人面临的挑战,似也比法国学者的更强。借用柯睿格(E. A. Kracke)的术语,近代法国的改变虽大,基本仍是 “在传统中变 ”(change within tradition);而中国的巨变,却是名副其实的 “在传统之外变 ”(change beyond tradition)。其中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是 “天下 ”变成了带有异域风情的 “公共 ”,而“天下士 ”也渐带今人所谓 “公共知识分子 ”的意味。
其结果,读书人言论关照和因应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还在 “五四 ”前后,很多 “时论 ”已是在所谓 “社会舆论 ”压力下的反应性表述,等于是被 “社会 ”要求表态,而不必是立言者自己有话要说。故他们在讨论所谓社会问题(例如自杀、青年烦恼等)时,更多可能是在回应社会,而不是表述自己,至少不是主动表述自己。此前天下士的价值,则在于思存高远,主动提出可以澄清天下的根本性问题。像这样被动地随社会之波而逐社会之流,几乎为社会所 “裹挟 ”,是新时代的新现象。
志存高远也思存高远,乃是读书人的 “本位 ”。在法国,媒体地位上升的同时,学者还有说话不能与媒体人同的自觉意识,其前提也就是学者尚维持其主体性。但在以变著称的近代中国,“公共 ”场域的变化也随世变而愈亟。梁启超早年曾说,其为报章之文,乃“应于时势,发其胸中所欲言 ”。唯“时势,逝而不留者也 ”。应时之文,
“转瞬之间,悉为刍狗 ”。尽管如此,他所发还是 “其胸中所欲言 ”。随着媒介方式的技术演进,各类反应式表述的一个后续发展很可能是从 “公共知识分子 ”变为 “名嘴”—他们可以针对一切问题开口,也必须针对一切问题开口,直到走进电视上的综艺节目,而不论胸中是否有言欲发。
今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时,常说我们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其实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或隐或显的时代巨变(在中国还夹杂着特有的“赶超心态 ”),“浮躁 ”二字,远不足以表述其复杂性和内在的紧张。
眼下世界局势真是名副其实的风起云涌,在面临多方面失序之时,不免出现 “翻云覆雨者为俊杰 ”的现象。不思而行,甚或闻风起哄,非大学中人所当为。做学问的人,总应比一般人稍多远虑,方不至于 “被社会融化 ”。今日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是提出需要反思的问题,并思考出现问题之后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动荡之时,人多有不平之气,也更需要心平气和。遇事多从逻辑一面思考,尽量把从身边到外国的他人看作常人,社会也许就会更加祥和。
虽然带着两层困惑,终于还是进入了报刊作者的行列。余不才,文不足以表私衷,甚愧言之不文,亦只有于忐忑中且惭且下笔。王阳明提出的 “道大无外 ”,是书中一文的题目,今借以为书名,略表支持我写作的旨趣,也是我对未来的憧憬。据章学诚的
“言公 ”理论,写作是一长程,作者停笔之后,更多是读者的参与。只要阅读是延续的,写作也就永远在发展。(《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罗志田著,社科文献出版社二0一五年版)
【零食世界 -想象作文】推荐阅读:
零食的作文12-15
零食争霸会作文10-21
买零食100字作文07-02
零食王国作文400字07-19
买零食作文300字10-29
未来的零食作文500字10-01
零食帮的趣事初二作文11-24
有光童年与零食的作文欣赏10-06
想象作文-写未来世界08-09
未来的太空世界想象作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