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2024-05-20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通用9篇)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1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为从事新闻传播而进行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传播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成败。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信息传播产生效应的最终体现,二者是唯物辩证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者(主体)从信息(客体)的产生到传播,将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完成。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重点环节,探索二者的关系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定义 1.1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干预了人们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2 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前提,对新闻信息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向社会大众客观真实的反映正在发生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过程,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在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新闻写作必经的“第一道工序”。离开了采访,新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采”多于“写”。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题材新颖的新闻题材,才能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了前期采访的准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思索组稿,才会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供受众共享。二者的关系是唯物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2.1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只是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如果下乡采访时马马虎虎,回到单位写稿时才发现有的材料没有采访,就想当然乱写一通,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不仅没有客观正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更没有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就在2014年央视报道了广东东莞黄毒猖獗的新闻,记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乔妆成嫖客进入各大酒店暗访,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论证了该地黄毒严重的事实。新闻报道后,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浪潮,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试想,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乔装暗访,就没有这篇好题材新闻报道,就不会让政府引起重视。

2.2 新闻采访制约新闻写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写作受制约前期采访的深入与否,题材收集是否全面。记得有个同事在采访当地公安消防大队在一个山洞解救被困老人时,由于救援时间长、道路崎岖、路途遥远,随行采访的记者缺乏吃苦精神和新闻敏感,采访中只是随意拍摄了消防战士救援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回单位。当编辑修改稿件时,发现该新闻题材新颖,可以充分展现驻地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时,需要记者提供一些消防战士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救援被困老人的一些细节。由于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捕捉到这些感人情节,最终这篇只能以资讯(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单

一、内容粗浅,没有到达很好的传播效益。

有的资深记者,在采访类似时间新闻时,会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受众的冲击力较强。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提高了报道效果和品位,也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敢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2.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互产生影响

从新闻实践看,采访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不做任何采访就关起门来写稿,那就是不懂得记者的起码常识。在采访中,记者必须用脑子读生活这本书,用脑子“写”新闻稿。例如,有的记者不仅在采访中想到在写作中要用哪些事例,怎样结构,用什么样的标题,而且把主要的用词都想到了,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的急稿,记者没等起完草稿就挂电话发稿,就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有了腹稿,否则他就无法“出口成章”了。

2.4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归宿和升华

新闻采访的成果只有通过新闻写作传播开去,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2

关键词:众媒时代,网络新闻评论,话语解读模式,差异化

一直以来, 新闻评论就被称作是媒介的声音, 其中, 社论和一些重型评论文体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可以说新闻评论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起着其他传播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 可以说当今已进入众媒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 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实现了由媒体意见发布到媒体与公众声音的整合。

1 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止2015 年6 月底, 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6.68 亿, 同时, 截至2015 年12 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 亿, 较2014 年底增加6 303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 年85.8% 提升至90.1%, 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率提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手机分享和评论事件, 并借助其发声。中国网站排名的数据显示, 2015 年下半年, 腾讯网访问量位居第二位, 同时, 从2010年4 月份中国新闻网站市场份额来看, 腾讯的新闻网站位居第一。可以看出, 腾讯网作为商业网站的代表, 具有影响力和广泛受众, 为此笔者选取了腾讯网的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作为研究对象。

腾讯网“今日话题”是“评论”频道下的子栏目, 创办于2005 年12 月, 受众打开腾讯新闻首页可以看到, 其于网站首页中间靠上位置, 从其位置的显著性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网站对今日话题栏目的重视程度, 二是网络评论专题在当今网站差异化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 在今日话题的特点方面, 网络和报纸成为其重要的新闻来源, 话语风格以阐释类和揭批类居多, 选题类型着重民生, 因此, 网民的参与度比较高。

2 概念界定

2.1 众媒时代

2015 年的腾讯年会, 提出众媒时代一词, 简单来说众媒时代, 一切皆媒体, 从学界角度讲, 众媒时代的典型特征可以分为五个“众”, 表现形态的“众”即用户多元新需求, 推动媒体表现形态分化;生产主体的“众”即信息生产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消解;传播结构的“众”即用户为核心的社交化传播成为常态;传播平台的“众”即内容平台、关系平台、服务平台皆成媒体;多屏跨界的“众”即智能手机之外, 媒体终端多样化。可以说, 众媒时代万物皆媒, 这对新闻评论来讲, 意味着只有适应众媒时代下用户和叙事模式的变迁, 才能够求得生存。

2.2 网络新闻评论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 根据笔者对文献的梳理, 目前存在三种定义模式, 张名章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就某个人们关心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评价性意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秦州在《网络新闻编辑学》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以互联网为载体, 就新近发生的事件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一种文体。符建湘在《新闻评论》中指出,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开放性、即时性、集纳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民意性的特点。因此, 本质上定义的网络评论应是网友依据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意见。依据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划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评论这三类。同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产生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整合式网络新闻评论专页, 是体现一个新闻网站水平、彰显其特色的重要指标。由一组新闻报道或评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成, 在网站页面上占据“一页”, 外观呈现为“一篇”评论的样貌。既体现了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 (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思想性、论说的公共性) , 又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 (超链接、容量大、多媒体、互动性强) 和整合式新闻“创意、策划、特色”的优势。

3 众媒时代下新闻评论栏目《今日话题》的写作变迁分析

3.1 传播者理念:《今日话题》栏目的话语变迁

3.1.1 标题变迁:“陈述式”向“疑问式”的转变

笔者观察了1 453 期到3 992 期的新闻评论标题变化, 总体呈现一个典型特征, 标题由最开始的“陈述式”居多转化为“疑问式”居多,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 笔者发现使用疑问式的标题好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首先, 标题采用疑问句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好奇心;其次, 受众求知欲也可以通过采用疑问句形式激发;最后, 标题疑问句能启发受众思考社会问题。总之, 疑问式转变, 不仅增强了与受众互动, 同时也体现了商业网站引发反思的社会责任感。

3.1.2 文本风格:“文本分析”转为“深入挖掘”

信息冗杂是众媒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 因此, 如果想要在冗杂的信息中心引起受众关注, 就意味着每则评论要针对一个客观事实或者客观现象。今日话题结合自身网络资料整合能力和空间庞大的优势, 能够将事件的完整经过、背景和发展过程等全面揭示出来, 同时将客观事实本身和自身网站的评论融合起来, 可以说是信息量丰富的深度新闻。

如2015 年12 月18 期的《婚礼礼金为何困扰中国人》这篇评论中, 首先通过新闻由头:重庆一对新人办婚礼, 新郎四位大学同学没空参加, 也漏送了份子钱, 结果新人又专门请客, 只请这四人, 意在让他们补交礼金, 场面极其尴尬。借此引发了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被这样的人情往来困扰?紧接着结合中国现状通过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这样的话题不仅体现出其评论的深度, 同时也可以看出其结构完整与逻辑明确。

3.1.3 理念特色:“娱乐时代”的“理性化”倡导

“今日话题”作为一个深度的网络评论专题, 在专题内容搭建和保持的理念方面拥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定位, 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直遵守客观、理性、积极、向上的立场, 因此, 做更多强调建设性的而不是直接批评的内容就成了其栏目主张, 对民众起到启蒙和引导作用。

以2012 年的《钓鱼岛事件》为例, 今日话题创作了24 期钓鱼岛特别节目。这24 期节目, 充分体现了今日话题的理性倡导, 大多文章驳斥激进暴戾的情绪, 高扬理性大旗, 足见其栏目的观点倾向。

3.2 受众认知:《今日话题》解读模式变迁

3.2.1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思维: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并存”

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一书中, 书中关于“二元对立”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 如:“意义产生于对立”“模棱两可既形成于对立逻辑, 又对它构成一种挑战”“二元对立在结构上相互关联, 二元对立的功能各种意义条理化”。从《今日话题》中可以看出, 疑问式的标题允许发出多种声音, 页面下的评论也允许受众发声……这表明网络新闻评论已接受了“多元价值”共存的思想生态。

3.2.2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功能:从“引导舆论”到“言论表达”

这一切的变化体现在《今日话题》的定位上, 2005 年成立的定位思想是“关注大家的关注”,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今日话题》栏目的主导思想变为“做专业的评论、用常识解读新闻”, 这体现出新闻评论教化引导功能的弱化, 相反, 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使新闻评论宽容成为可能, 用常识解读, 体现在当今的众媒时代, “言论表达”性新闻评论其起点较低, 言论的发表不设置文化程度门槛, 但法律是其最低限度, 这就意味着道德限度完全依靠自律。这一言论发表主张能够将个性化评论发扬光大, 使新闻评论多样化趋势延续。但这种现象造成的信息冗杂、分散注意力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3.3 媒介环境:《今日话题》的差异化营销

3.3.1 版面设计:碎片化时代的“去繁就简”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曾表示, “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过载,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信息不够结构化、不够智能化、不够个性化。因此, 在今日话题的版面设计上, 可以发现腾讯的新闻评论版页面只简洁地分为时事版、历史版和读者来信三个版块。具体打开《今日话题》一页, 会发现只有四个板块:最新专题、相关推荐、往期专题和联系我们, 这就大大集中了受众的注意力。

3.3.2 内容为王:原创精品评论占主导

当下新闻网站中新闻评论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引用权威纸媒的文章和观点;二是专栏作者或特约撰稿人;三是编辑评论, 由网络媒体的编辑独立完成评论的整理和写作;最后是网友评论。

通过对《今日话题》编辑团队的了解, 笔者发现, 每日话题中的评论文章与其他新闻网站不同之处在于它用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话题, 并且由腾讯网络编辑在原创性、时效性原则下独立完成。例如, 2013 年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遍中国大江南北, 11 月18 日编辑王杨针对其发表的题为《< 爸爸去哪儿>:中国父亲多失败?》的评论文章, 直指《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红火的背后, 反映出的社会普遍现象, 即父亲教育的缺位, 令人深思。

3.3.3 关注受众:受众主体地位的回升

在腾讯网PC端的网页上, 有“联系我们”一栏, 这一做法受众地位上升是表象, 其深层次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对网站来讲, 读者看到自己撰写的内容被网站刊登出来, 自然会对今日话题加以关注, 并通过人际传播鼓励身边人转载, 类似于“滚雪球”和“病毒式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对网站积累人气非常有帮助;其次, 把个人意见放到“公开的自由市场”这一做法不仅让其他读者听到不同声音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话题的讨论, 从而进一步挖掘社会真相;最后鼓励网民理性发声这一做法对构建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4 问题反思:众媒时代《今日话题》网络新闻评论新认识

今日说法观后感范文 篇3

今日说法观后心得1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我最喜欢看《今日说法》。每天中午,我会一秒也不差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着这个节目的开始。

18日和19日,我连续看了两天的《今日说法》。内容主要讲中国民间组织向日本索赔的事。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时期,大量研制生产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毒害中国军民。日军在战败后,把大量有毒的武器秘密地掩埋在中国的土地上,致使许多中国人民饱受这些毒气的侵害,有的甚至死亡……中国人民忍受着身心巨大的痛苦,要求日本法院给个说法,给与赔偿,并向中国人民道歉。然而日本法庭放入法官们却漠然视之,一次一次以各种理由驳回上诉……

一幅幅图片,一句句声讨深深震撼了我,我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节目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可恶的日本侵略者,曾经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如今某些日本人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还如此蛮横,真是天理难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国家就曾经因为落后,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蹂躏。这血写的历史,血写的教训,给我们留下警示: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受欺凌。

今日说法观后心得2

去年11月23日,一起工地窃案在__市发生了,工地被偷走各种挂件,可用的十字铁挂钩,以及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被盗财物价值高达3万元。

没过多久,经过警方的缜密调查,思考,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犯罪团伙上,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取证,终于确定了抓捕目标,在一天晚上,趁着这个犯罪团伙聚在一个网吧内一起谈论关于下一步行动的时候,警方抓住机会一举将5名犯罪嫌疑人擒获,其后又在剩余的犯罪团伙一起讨论对于警方抓捕行动的对策之时,被警方来了一个瓮中捉鳖,全部擒获。从第一起案件到抓捕,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这个犯罪团伙就疯狂盗窃了价值50万元的各种财物。

这个犯罪团伙总共有20余人,在这个犯罪团伙之下,还有着下家——各类非法收购站,非法收购站将犯罪团伙偷来的各种东西收购,立刻变现,获得了一些经济收益,而利益,正是驱使这个犯罪团伙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归到底,还是由于各个工地的安保不太完善,根本不能对小偷进行有效的防卫,以至于这种盗窃案件的发生,所以,必须要让工地做好安保措施,这样小偷就无机可乘,也不会发生如此重大的抢劫案件了。

看完这起今日说法,我看到了工地安保的弱点,同时,我看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这群犯罪团伙落入法网,如果这样的事能少一点的话,那么世界也可以更为宁静和安详……

今日说法观后心得3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相互联系着,既和睦,又温馨。

故事发生在新疆,一个中国女生在新疆留学。在这个女生放学回家路上,一个陌生男子持刀抢劫这位女生,还意图强暴。就在这时候,维吾尔族三兄弟路经此地,声称要解救这位女生。这时,劫匪用刀划来划去,想把他们吓走。这时,维吾尔三兄弟中的老三把这位女留学生推到身后,喊道:“她是我妹妹,不可以伤害她!”此时在场的两兄弟甚至劫匪都呆住了,劫匪用刀对住老三,说道:“维族人怎么可能有汉族妹妹呢?”说完,一刀刺向老三。此时,老三倒下了,劫匪以为杀了人,便逃之夭夭了。维族其中两兄弟见其景,把劫匪逮住后,送到警局。

中国女留学生得救了,但见义勇为的维吾尔族三兄弟的老三却已躺在一片血液中......维吾尔族三兄弟中的老三为了救人,声称是那为女留学生的哥哥,咋听下去,是多么荒谬啊!一个维吾尔人怎么会有汉族妹妹呢?世间自有真情在,世间总有见义勇为的人,而这些人帮的却都是素不相识,社会大家庭就是这样温馨,和谐。

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可一颗中国的赤子之心却似乎都联系在一起,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竟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解救一个陌生人。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啊!”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事件,可如果深一层想,是民族之间的心连心,是世间的真情,是民族的赤子之心啊!

今日说法观后心得4

在近日收看的几期央视《今日说法》中,涉及到我们人民-警-察的某些人事表现,给人一种非常压抑、忧郁的感受。仅举几例:

在8月27日《追凶20__年》中,20__年前农民妇女何爱红的丈夫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身亡,报案却遭遇冷漠,此时有人投案自首,民-警却不认真究查他为何自首?与真凶有何关系?结果很草率地把人放了,结果错失了办案良机。公安靠不住,何爱红历尽艰辛自己追凶20__年!终于在异地找到真凶时,她拾急慌忙地赶回去再报案,不料想公安人员竟说:几年来领导不断地变换,侦查员也不断地更新,这个案子不可能重新再查了。

在9月8日《追捕进行时》中,郑州市民胡广兴由于身份证号码与一名网上通缉犯的相同,结果几个月内分别被本市三家基层警方分别反复地抓了放放了抓。三家接受同一个市局领导,三次抓人也都在相同的地方,竟然彼此之间就不沟通和交流!算官僚渎职?还是算�奶瓶尚�?有资料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估计有近百万人身份证重号,那么要以这三家警方的态度办案,就不知该有多少人要遭遇如此厄运呵!

在9月10日《寻女》中,陕西被骗女子小霞失踪后,其父母找警方寻求帮助,却被派出所拒绝。自己四处探寻无着时有人捎信说在山西某地,赶到去屡次扑空(人被转移),在山西报案还是遭遇派出所拒绝。历尽艰辛,小霞的父亲差点哭出声来,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能反复尽心地帮助他,而两地的警方却几乎无所作为。

在9月11日《烂尾楼烂在谁手》中,建筑商齐女士投入了百万元建造的一栋楼房,因建设方的破产而停建,她奔波了7年没要回一分钱,建筑工人的工资也一分没有兑现。在无法讨回债务后她上诉到区法院,虽然胜诉了,下达的判决书却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其后可笑又滑稽的是:同属一市的县法院因建设方曾欠有其辖区某单位20万的债务,就大胆地将此楼180万给拍卖了,钱到那儿去了至今都还在闪烁其词,其间还出现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女人办了假房产证(已潜逃)拐走了100万,个中缘由可想而知,而伤害最深、苦难最重的倒是齐女士和工人们。

虽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长”,我们不能要求法官都像宋鱼水,公安都像任长霞,但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明明白白地写入《人民-警-察法》第3条中的。尤其是在第21条里更加明确的申明了职责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这应该说是每一个端这个饭碗的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然而在现实中,类似上面几则例子中的情形却屡屡出现,的确令我们忧心忡忡,在法定职责面前的渎职不作为,甚至于违法乱纪,是基本的失职失责。难怪现在许多人眼见危难而畏葸不前,明知真-相却缄口不语,听见盗贼偷窃邻居自己却赶快闭门熄灯(防盗门业现时成了一大行业)……,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是:当人们对正义与安全保卫的渴望与呼唤变成失望时,那曾经疾恶如仇、奋不顾身与邪-恶斗争的激-情也就消融了,留下的就只能是愤怒和辛酸,抑或是对执法疲软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担忧!

更有甚者,某些地方的某些执法部门,纵容与不作为就为黑恶势力和沉渣泛滥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与活动经营的温床,这些情形难道媒体报导与我们耳闻目睹的还少吗?如今,一些类似电影里的情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南霸天”式的欺行霸市和胡作非为、有当街持刀(枪)抢劫杀人、有“小姐村”的公开营业,这些与社会主义社会极不和-谐的现象,许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个别警-察还伦为土匪(如不久前才见报的四川南部县某某,还是由受害者而非警局监督、监察出来的)。因此最高人民检查院最近明确指出:查办渎职罪案重中之重是严惩“黑保护杀!

当然,在媒体中报导的也好,在我们周围耳闻目睹的也好,日常为人民群众慷慨解囊、排忧解难,抗险救灾中舍己救人、舍生忘死,跋山涉水扶贫救困,不畏恐吓勇揭黑幕、拒绝利诱“得罪”权贵、铁面无私惩恶办案,特别是与邪-恶势力和歹徒斗争中冲锋陷阵,中弹挂彩,流血牺牲的英雄的人民-警-察也是不乏其人,据报导,近几年来,每年牺牲的人民-警-察平均达到了四百人之多,在他们面前,我们只能肃然起敬!只有情不自禁地撒下我们珍贵的眼泪。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4

陌生人其实都是熟人,熟人原来都是陌生人。关键在于以怎么样的方式结识?很多人也想找到新朋友,关键在于那些新朋友是自己感兴趣的。当然你相貌与气质好对于找到朋友有点帮助,但是人们在寻找朋友的时候,有以下几样东西是往往起到关键作用的:一是身份具有某种关联兴趣,比如你所在工作的组织与单位让人们正好有事可聊;二是有某种自然的共同话题;三是有某些可以共同谈及的朋友。因此如果有了这几样背景,陌生人转化成熟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因此,我们需要平时在一个专业工作之外,稍微多参与一些公益或者协会类的活动,这样我们的身份覆盖面、话题覆盖面与朋友覆盖面就扩大了,你的自然吸引力就增大了。所以陌生转变成熟悉,其实需要的是一个铺垫,这个铺垫的前提是你做了适当的准备。人在社会行动中的投入都能变成交往中的社会资本。

但是即使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还是会紧张,因为陌生意味着某种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此人的脾气、性格、爱好、身份、资源与交往意愿,即使我们知道对方很多,尤其对方是个名人的话我们还是不确定他愿意与我交往么?我在《立体人脉》与《黑苹果》一书中教了大家很多面对陌生人时候的沟通技巧,但是我还是要说,所有的技巧不如实践,因为社交就是一种实践智慧,多交往,以后你面对人时你的直觉就能告诉你他大概是怎么样的特点,他所说的东西是吹嘘还是诚实的分享,他的身体语言显示他在说谎还是很紧张,我们大致能确定对于某种类型的人以怎么样的沟通策略是最佳的,在这样的掌控度下你就会变得从容淡定,即使偶尔出点尴尬的情况也没啥,因为我们都是从年轻与没有经验的时候过来的,我们从自己的社交经验与教训中成长出来的做法往往让我们觉得很自然与舒服,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经历紧张、不舒服与尴尬的,如同任何一种社会学习一样。因此,将陌生人转变成熟人的关键是行动,尽管不是所有的行动都会是成功的,但必定有些行动会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5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三、 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1.新闻稿的结构

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

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比如写一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主题。

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

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

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5.怎样写好新闻主体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

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

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

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

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

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时代也已悄然而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 人们想要获取更多有效的资讯, 自然会依赖于新闻媒体。然而, 传统新闻媒体独占鳌头的时代已经远去, 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方式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新闻App应运而生。

为了抢占先机, 诸多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媒体公司纷纷转战App市场, 研发出诸多新闻资讯类App。2013 年4 月28 日发布的《2013 传媒蓝皮书》 (以下简称《蓝皮书》) 对国内新闻资讯类App予以关注, 《蓝皮书》在总体情况中指出:“根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厂对ios和Android平台上的新闻资讯类App的监测, 具有新闻、资讯等属性的App应用超过1300 个, 依据2 个平台上排名前400 位App的调查情况, 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新闻资讯类App在其中占47%, 近半壁江山。”

据观察, “目前的新闻资讯类App运营主体主要分为3 类:一是传统媒体集团, 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通讯社; 二是网络媒体, 主要包括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垂直类网站以及地方门户网站;三是新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1.1 网络媒体催生的新闻类App

在网络媒体创立的诸多新闻App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网易、搜狐和腾讯这三大门户网站推出的新闻App。

网易很早以前就曾打出广告语, 立志做“有态度的门户网站”, 而在新闻App这一方面, 网易更是因体验最流畅、新闻最快速、评论最犀利而备受推崇。相比于电脑上的新闻, 网易新闻的App提供了极具网易特色的新闻阅读、跟贴盖楼、图片浏览、话题投票、要闻推送、离线阅读、流量提醒等功能, 更加方便快捷, 推送的方式也具有有效的互动和良性循环, 迎合了用户的阅读习惯。

搜狐新闻客户端则是搜狐公司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用户量身打造的“订阅平台+实时新闻”的阅读应用, 是全国首个提出个性化阅读服务的新闻客户端。将优质媒体资源聚合成适合方寸之间阅读的图文报纸并定时推送, 让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搜狐新闻“先知道”。截止到2013 年12 月, 搜狐新闻客户端装机量1.85 亿, 活跃用户超过7000 万, 均位居业界第一, 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媒体平台。手机搜狐网日均UV高达7500 万, 总PV14 亿。

相比之下, 腾讯新闻的优势则凸显在其与腾讯qq、微信用户的绑定上。由于微信和qq有着巨大的用户市场, 腾讯新闻和其又形成了绑定关系。每当用户打开qq和微信就会自然而然地收到腾讯推送的新闻, 不同于其他的新闻类App, 腾讯新闻存在于种种社交媒体之中, 即便用户没有关注它, 也有可能顺势接收信息。

1.2 传统媒体集团运营的新闻类App

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 传统媒体也开始涉足新闻资讯类App市场。其中, 人民日报新闻、南方周末、凤凰新闻等都拥有相当数目的用户群。可以说,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仍在, 即便是在新兴媒体平台上, 传统媒体在新闻资讯传播方面的吸引力仍旧不容小觑。

然而, 传统媒体进军App应用界之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上, 传媒梦工场发布的《传统媒体新闻资讯类App应用研究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调查表明, 传统媒体App应用有5 大‘特征’:1、对新闻原创性的坚持在移动平台上依然被强调;2、信息来源较为单一, 一定程度上精编精选具有‘降噪’功能, 但对泛众需求来说略显广度不足;3、对用户需求的关注流于表面, ‘运营’理念也未深入人心;4、移动终端特点发掘尚显不足, 内容的个性化尚处探索阶段;5、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呈‘整体性缺失’。”

2 从“今日头条”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

2.1 “今日头条”的发展现状

在众多新闻类App中, “今日头条”可谓一鸣惊人, 其创始人是今年刚刚30 岁的张一鸣。2012 年3 月, 他创建了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自公司创建以来, 先后推出了内涵段子、今日头条等为人们所熟知的手机应用。

打开“今日头条”这一款App, 映入眼帘的便是其宗旨: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事实上,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 不管你点开哪个产品, 都没办法立即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检索变成一个困难的过程, 零碎的信息让效率变成一个问题, 用户需要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信息狂潮。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大数据处理则是解决大量数据的方法之一, 而今日头条这一款移动App就是其先行实践者。

“今日头条”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所宣称的“秒懂”———当你用新浪微博、腾讯qq或者腾讯微博账号登录之后, 它能在5 秒之内分析出你的兴趣点, 并将相关新闻资讯推送到你面前, 整个过程, 不需要你再有任何的操作。所以, 每个人看到的今日头条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新型的用户体验显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今日头条” 这一看似简单的新闻App的制胜法宝便在于它比用户本身更加了解用户。大数据时代, 科学的数据分析被用来服务于用户, 这无疑是一种思维的突破。

截止到2012 年12 月31 日, “今日头条”的用户总量已经接近1000 万, 在新浪微博的日分享信息超过10 万条。按照第3 方网站App Annie统计, 在App store2012 年3 季度的媒体类客户端中, “今日头条”排名第2, 仅次于苹果官方的 “iBooks”, 超越了“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互联网大佬。

2.2 新闻App的生存法则

2.2.1 从“内容为王”到“筛选为王”

当今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而“今日头条”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筛选为王”。所谓新闻筛选, 是将新闻聚合与个性定制完美整合, 唯有掌握好用户的阅读心理与个人喜好, 才能拓展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途径, 将自媒体的优势最大化。用户需要获取的信息不是爆炸式杂乱无章的信息, 而是经过筛选的、令用户产生兴趣的信息。

事实上, 信息量越大, 越需要归纳与整理, 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 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长篇大论, 碎片化的信息反而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 微博之所以盛行便是因为它的上限只有140 个字。但即便是传递这样的简短信息, 倘若数目过于庞大, 还是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 信息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为王”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为王, 传媒精英默多克联手苹果公司一手创立的数字报纸《The Daily》的失败便是最好的证明, 形式上的粘贴并不能保障其成功, 由此可见, 内容是不是能为“王”, 不是媒体说了算的, 是由用户自己来评判的。要做出让用户能称之为王的内容, 一是要懂用户, 二是要激发用户。

“今日头条”通过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qq建立联系, 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 找出用户的兴趣点所在, 从而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推送至其面前, 呈现出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

2.2.2 完善用户体验

相比于其他新闻类App, “今日头条”的宗旨便说明了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关注用户体验、注重与受众的关系。“秒懂”用户的形式显然十分贴心, 在第一时间推送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无疑是一种绝佳的用户体验。新闻App主要应用于移动媒体上, 本身就是一种极度亲民、普及的信息传播载体, 这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推送模式必然广受好评。

可以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 用户不再是一味接收媒体传达的信息, 而是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今日头条”则是在用户选择之前便为其做好了分类筛选, 可谓十分周到, 在用户体验上, 要比其他新闻类App更吸引人。

2.2.3 简洁的形式与图片新闻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阅读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形式更为简洁的内容, 简单大方的标题往往就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新闻类App在设计阅读界面时, 应当是越简洁越好。

在这一方面, “今日头条”做得比较好的是其有着类似新浪微博的呈现形式。图片比文字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简短的文字与显眼的图片就更是绝佳的组合了。

3 “今日头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毫无疑问, “今日头条”的用户数量说明其已经突围成功, 然而在收获了成功的果实后, “今日头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3.1 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霸占了市场的今天, 不计其数的App显然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据不完全统计, ipad上每年至少有7 万个应用软件诞生, iphone上迄今为止则超过30 万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App上架, 而一旦可供选择的范围扩大, 用户也会更加“挑剔”。

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较早的新闻资讯类App开发者, “今日头条”既有优势,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吃亏, 尽管抢占了先机, 但这种新型的运作方式难免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与此同时, “今日头条”也不像搜狐腾讯等“大佬”一样具有权威性和深厚的根基, 一旦受众群流失, 便很难再予以挽回。

3.2 开发与推广成本高

众所周知, 大部分新闻咨询类App是免费的, 而新闻App的数据分析和推送过程相当繁杂, 新闻App的盈利模式还亟待研究加强, 否则很有可能后劲不足。

事实上, 很多新闻App常年处于沉睡状态, 真正拥有固定用户群的新闻App寥寥无几。用户在选择时也不会一次性同时下载多个App, 人们只会从中选取一到两个新闻App作为常用软件。据统计, 平均每个用户大概有6 成左右的APP处于沉睡状态, 这便直接导致了诸多新闻App的闲置。而一个独立App开发成本在17000—27000 美元, 开发成本高不说, 一个App开发出来后还需要大量的人去推广、维护、运营才能实现其价值。

因此, 新闻App的运营成本极大地制约着其发展状况。不同于“今日头条”的是, 搜狐、网易、腾讯以及传统媒体等都有其他的盈利方式, 因此即便其推出的新闻类App在运营中亏损, 也不会对其整体效益产生太大影响, 运营与推广成本显然成了 “今日头条”面临的一个大大的难题。

3.3 内容同质化程度过高

在体验了诸多新闻App之后不难发现, 尽管界面不同, 其内容却几近雷同。每天发生的热点都是一样的, 因此想要做出新意必须在形式上下手, 今日头条的推送模式虽是一种创新, 却也无法避免内容同质化过高这一问题。

门户网站的网络新闻多采用通稿, 我们在新闻App上所见的内容与网站页面上的也几乎一致, 只有在保证硬新闻权威性的同时, 适当提高软新闻写作的原创性, 才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4 结语

目前, 国内新闻资讯类App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今日头条”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突围成功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其对受众个体价值的重视、对新闻筛选的强化都是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传统媒体和各大网络媒体都应当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推动App市场的繁荣发展。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新闻类Ap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新方式。而在众多新闻App之中, “今日头条”的成功格外引人瞩目。文章在分析国内新闻App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中归结出当今时代新闻App的生存法则:从“内容为王”到“筛选为王”, 完善用户体验, 充分发挥简洁形式和图片新闻的优势等。同时论述“今日头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以期为未来新闻App的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新闻App,今日头条,内容为王,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宇超.国内媒体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闻世界, 2013 (9) :11.

[2]米飙.“今日头条”张一鸣[J].名人传记 (财富人物) , 2013 (4) :41.

[3]彭兰.领悟新媒体法则——从《The Daily》的失败中学习什么?[J].新闻记者, 2013 (1) :5.

小剧本写作范文 篇7

咖啡厅进来一个带着鸭舌帽的男子,手提密码箱,在前台点了一杯咖啡,坐在徐汉和代青的左后方。开始发信息。

徐汉和代青的桌面开始震动,两个人开始找震动的来源,原来是代青放在公文包里的手机在震动,代青看了一眼信息,脸色瞬间不正常,向徐汉示意去厕所。

左后方带鸭舌帽的男子在代青起身后,收起手机。向厕所走去。

徐汉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可能是因为咖啡厅空调温度过低,着了凉。等了两分钟见代青还没有回来,决定去上厕所,起身后觉得不妥,思考了一下,将文件夹中一份文件抽出(文件密封,有“绝密”封条),随身带上,去了厕所。

徐汉进厕所后找到一间进去,刚刚准备蹲下,突然听见门外有代青和其他人的交谈声,徐汉处于职业习惯,将耳朵贴在门上偷听。

“东西拿到手没有?”这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没有,我桌对面那人盯得太紧............”由于两人说话声音太小,徐汉只听到了前半句,后半句没听太清,只听出了是代青的声音。

徐汉正准备将耳朵贴紧门听得更清楚的时候,手机叮的响了一下。门外两人停止了交谈,徐汉只好坐回马桶,掏出手机,原来是上面发来的信息,信息内容却让徐浩的额头渗出汗水:“情况有变,咖啡厅混入不明身份人物,疑似劫持此次交易文件。”

徐汉回到座位,对着代青尴尬的笑了一下,解释自己因为不舒服去了一下厕所,然后坐下向代青继续勾画文件上的图像,代青开始翻找起桌上的文件夹,徐汉询问代青需要哪份文件,代青笑一笑,说是刚刚在厕所突然记起来的一份小文件,找一下看看有没有忘记带来。一边寻找,一边转移话题,聊起双方关于各自国家风土人情的话题,徐汉见状坐下身,端起咖啡,低下头喝咖啡的瞬间开始观察起咖啡厅的环境。

两位警察制服的年轻人走入了咖啡厅,走向前台点了两杯咖啡,走向徐汉这个方向。

代青翻找文件的动作变得急躁,嘴里还嘟囔着怎么找不到了之类的话。

两位警察接近徐汉的桌子,在路过的那一瞬间,徐浩突然大喊一声:“有炸弹!”咖啡厅

两位警察瞬间扔下咖啡,拔出手枪,一位面对着徐汉,一位背对着队友一边搜索着咖啡厅,一边安抚人群:“请大家不要惊慌,我们已经在门外部署了部队来保证大家安全,请大家有序离开”

徐汉举起双手,大喊:“就在我左后方那张桌子上的密码箱里。”

警察迅速将徐汉掩护到背后,把手枪对着徐汉身后的鸭舌帽男子,侧过头询问:“刚刚是你报的警?”

徐浩应了一声,然后开始把桌面上的文件收进公文包,对着代青说:“对不起,事情太过于紧急,我下次再和你解释”说着一把夺过代青手里的文件,一股脑全部装进公文包。

收拾好之后,徐汉拉着代青走向门外,只剩下被警察控制的鸭舌帽男子和密码箱在咖啡厅内,出门时,与排爆人员擦肩而过的瞬间,徐汉长吁了一口气,走向门口设置的疏散通道。

终于离开咖啡厅,来到人行道,徐浩正转身准备向代青解释事情的经过,代青一个撩阴腿将徐汉踢倒在地上,一把夺过公文包转身就跑。路人却对此无动于衷。

徐汉在地上翻白眼翻了半天,见没有人搭理自己,慢慢坐了起来,从裆下掏出被踢碎了屏幕的手机,呲牙咧嘴得骂了一句:“还好防备了这小子这招。”然后慢慢站起来,撇着八字步返回咖啡厅。

此时咖啡厅的警察和人群已经散去,徐汉当然知道不会发生什么事。只不过是对不起那拿密码箱的哥们,谁让那哥们长得就像匪徒,还带着密码箱。事情紧急只能出此下策了。(镜头闪回到厕所那一幕,徐汉报警有炸弹)。

徐汉一边盘算着报假警要怎样解释才不会被拘留,一边撇着步伐走进已经准备关门的咖啡厅,向过来为关门原因道歉的服务员解释自己是来拿刚刚落下的东西之后,来到了厕所。

在厕所马桶与墙的隔缝里,徐汉抽出了之前带进厕所的文件。看了一下完整的封口,徐汉吹了一下口哨,为自己在紧急状况下的这份机智点了个赞。

正当徐浩吹着口哨出了厕所关门的时候,一转身,一把黑洞洞的枪口指在了自己额头上。

今日新闻写作范文 篇8

笔者认为,对议论文写作要求理解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一、“观点正确”排斥“言之成理”。

写作议论文,首先要求观点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列主义科学真理。如果一篇议论文,观点有严重错误,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无价值可言了。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条:观点有严重错误的,只能属五等文。这一严格规定,旨在强调观点正确的重要。

强调观点正确的重要,一旦走向极端,就会陷入这样的理解误区:对某一问题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其中一个正确,另一个必定是错误的。其实不然。比如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给学生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学生选出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或发言稿。对于这两个观点,我们能否说,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必是错误的?不能。前者侧重讲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后者侧重强调人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这两个观点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原理。对于这类作文,不管学生写哪一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就行了。类似这样的观点还有:开卷有益/开卷并非都有益;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

由此看来,我们通常强调的言之成理与观点正确的要求并不矛盾。

二、“观点鲜明”不允许全面辩证地论述问题。

议论文的观点不仅要正确,还要鲜明。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白清楚,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是议论文的大敌。初学写议论文的学生,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先论证一番自己的观点,后又用“但是”一转,作出相反的议论,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读者看了不知所云。

但是,我们强调观点鲜明,并不是说,通篇只能说支持论点的话,不能越雷池一步。有时为了论述的全面辩证,就需要从与自己的观点相反的方面去阐述。例如,一位学生在论证“近墨者未必黑”时,有这样一段论述:

“我们承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肮脏的环境是只大染缸,会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孟母择邻,就是因为她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报上不时登载,有些国家干部,本来很廉洁,后来在改革大潮中,受到社会上坏风气的影响,由受贿到索贿,最后锒铛入狱。这可算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了。但是,因此断言‘近墨者黑’就绝对化了。这些‘近墨者’变‘黑’,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意志薄弱;对于意志坚定、品质高尚的人来说,再‘近墨’,也‘黑’不了。”

这一段论述,讲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似乎拆了自己的台,但其实是更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还使论述显得全面辩证,不陷入片面性。由此可见,论述中注意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与“观点鲜明”并不矛盾。

三、“观点鲜明”即篇首提出论点。

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升考指导时,反复强调,写议论文要开门见山,篇首亮出论点,以为这样才能给阅卷教师留下个“观点鲜明”的印象。其实这是对“观点鲜明”理解的又一个误区。首先,观点鲜明的文章不一定要篇首提出论点。有的文章,以一则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比喻作为话题,自然引出论点。这样的开头,不仅可使观点鲜明,而且还避免了篇首亮观点给人的突兀感,这比篇首亮观点效果好。其次,篇首亮观点的文章并不一定观点鲜明。观点鲜明,不仅表现在开头,还表现在整个论述的过程中。如果论述中模棱两可,或偏离中心,这样的文章,即使开头亮了观点,观点也不鲜明。

四“叙事简洁”即要用概括事例

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引用事实作论据证明观点时,我们要求叙述简洁,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那个侧面说清楚就行了。这与记叙文要求叙事具体生动正好相反,这是因为议论文重在议论,叙事是为议论服务的。

例如,唐tāo@①的《作家要铸炼语言》一文,在论述“作家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头:向生活吸取,从人民的口头采集”这一观点时,是这样叙述论据的:

“普希金跟他的奶奶学习语言;列夫·托尔斯泰一接触到民间语言,便写信告诉斯特拉霍夫,立意改变自己的文风和语法;契诃夫和客人谈话,听到句把有趣的谚语,总是要求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

作者并未具体叙述普希金如何跟奶妈学习语言,列夫·托尔斯泰如何写信,契诃夫如何记录有趣的谚语,只是三言两语地概述,但能证明观点的事实说清楚了,就能很好地证明观点了。

但是,我们强调叙事简洁,并不是要求用概括事实,相反,我们认为具体事实比概括事实更有说服力。还看上例,相对于“古今中外不少著名作家都是靠向生活汲取,从人民的口头采集,丰富了自己的笔头的”这一概括了事实而言,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例子,就属于具体事例了。两相比较,显然,具体事例更具说服力。

由此可见,我们强调的叙事简洁,是就叙述方法而言的;而具体事例则是就事例本身的性质而言的:两个概念不属相对关系。我们一方面强调叙事要简洁,另一方面又提倡尽量用具体事例,两者并不矛盾。

五、“立意准确”不允许多角度选择立意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议论文,最主要的一步是确定立意。立意准确是写作这样的议论文的重要要求。所谓准确,就是所确定的观点要符合原材料的内涵。

一提到立意准确,便容易产生误解,似乎一则材料只有一个立意是准确的,那就是根据材料的中心寓意立意。其实不然,一则内涵丰富的材料,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立意。比如《滥竽充数》的中心寓意是讽刺南郭先生这样的不学无术、弄虚作假者,我们可以据此立意。但我们亦可以南郭同事为议论对象,提出“莫做和事佬”的观点;以宣王、怀王为议论对象。提出“选拔人才要严格把关,使用干部要加强考核”的观点。这些观点均符合原材料的内涵,都是准确的。我们要求立意准确,并不排斥多角度选择立意,否则,就会导致写作中“千人一面”的局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要求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论述片面、偏激。其实,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跳出理解的误区。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加弓加屮下加又写作指引对议论文“写作要求”理解的误区写作指引对议写作要求理解误区责任编辑:飞雪

怎样写作春联(范文模版) 篇9

据《淮南子》记载:沧海之中有度阴山,上有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能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食虎,鬼怪见而畏之。因此,每年的除夕,人们就用桃木版画“神荼”、“郁垒”神像和虎、苇索挂于门上以驱鬼(邪)。后来人们觉其画像和虎、苇索烦于事,乃用桃木版刻二神像或写“神荼”、“郁垒”名字,是谓之桃符。渐后写些吉祥语,此乃对联之雏形也。据《续事始》记载:始于秦代,元日造桃版著户,谓之“仙木”。由此可见,从桃符到春联,已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春联到底始于何时?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语》所载:“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该书认为: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君孟昶在归宋前一年的除夕,自命笔题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是为春联之始,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其所以如此,内中有一个情节,鲜为人知,说北宋灭蜀之后在四川的成都设立成都府,随即由朝廷钦命首任知府,授以出任孟昶降宋的仪式。这位知府名吕余庆,恰与孟昶联的“余庆”二字偶合,还不止此,“长春”二字又是北宋开国皇帝的诞生日。以“长春”二字命名号召臣民举行庆祝。以后把这一天定为圣节。“长春”二字又与孟昶“嘉节号长春”末尾二字巧合.一位知府,一位皇帝,当然人们要奉为神灵,孟的春联也跟着行运了。直至今日,仍然在人们的心中,把这副春联命为首创。

事实并非如此,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我国甘肃莫高窟一藏经洞里出土的敦煌遗书中有唐代的春联,这些春联是:

岁日: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立春日:宝鸡能僻(避)恶;

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

富贵子孙昌。

又:年年岁庆;

月月无灾。

门神护卫;

厉鬼藏埋。

敦煌遗书斯因坦(0610)卷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刘丘子投二舅”字样。这里题的“开元十一年”(723),敦煌遗书春联比孟昶春联早240年。

但事实也还不止此,笔者近期读到李景峰先生为梁石作《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写的序言里提到唐代李世民(唐太宗)有副对联:

送寒余雪尽;

迎岁早梅新。

这副对联虽然没有说明出处,但它是一副春联无疑。李世民身为皇帝,但格律文学很有功底,他写的诗中,对联艺术已进入化境,比如《采芙蓉》中的“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望雪》中的“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妍”;《远山》中的“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等等,不一而足。

我对李世民的文学艺术缺乏具体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他确实具备了写对联的天才。“岁寒余雪尽”联,应出自他不凡的手笔。为什么如此不凡的对联天才,在以后的联坛史上无任何记述呢 ?这主要是后世联家不把对联作为对格律文学的贡献而忽略了。同时,唐代当时,正是“开科取士”盛世,以诗(律诗)作为入仕社会的敲门砖,而忽视格律文学对联的运用,诚所谓之“雕虫小技”也。李世民出生于公元685年,死在762年,按李世民在位后而作联,它比敦煌遗书又要早出40—50年。我相信李景峰其人,不是盲从,据李在序言中说明的,他与当代作家、红学家、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周汝昌先生极要好,为邻十载,且又共过事,不可能联出无据。权录于此,以为当前各楹联学家探讨。

现在来谈怎样写作春联问题。我是一个楹联爱好者,在学习的基础上,向大家提供个人对写作的看法,以抛砖引玉。现分述于下:

一、总的要求。思想内容除旧布新,人寿年丰,歌颂国策,表彰勤劳,抒发新年愿望,奋发继往开来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的心态和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这是写春联的大方向,不能流于形式,不可一味追求发财的庸俗之风。有了这个总的方向,写出来的春联,自然可以占领春联文化市场。

写春联要善于把握形势,“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已发生的国家大事:香港回归,月圆花好;澳门紧步,月满神州。山峡截流,呼风唤雨;九八抢险,制服洪灾。世界园林,昆明博览,全面小康,无限风光,科技振兴,神五遨游……,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盛事。

除把握形势,还要抓住机遇。2011年北京奥运,2011年上海世博,两者是震憾世界的大事,无疑要大振中华民族志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均已开工。乾坤斗转,气象翻新,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纸墨铺就,大好春光就在你的笔下。

二、春联必须姓春。春联,联中必须要有春字。联无春字,就不算是春联。而怎么表现呢?有如下几种途径可以让春字在联中翩翩起舞。

(一)生肖连春

生肖乃我国沿用几千年的纪年方法,每年有不同的生肖,而每年可用。

鸡鸣戒旦;

马跃争春。

?

路线赞三中,柳暗花明,奋起金猴昌国运;

方针夸两制,川容海纳,回归玉燕顺天心。

“鸡鸣”已点出是鸡年生肖,金猴点出是猴年。本联没有春字,“柳暗花明”正指的是春。

(二)爱心为春

除夕夜融融,当思待脱贫民苦;

春时花灿烂,不负相扶绿叶情。

?

虚怀常有回春力;

瘦骨犹存向日心。

两副对联,没有看到爱字,但爱跃然纸上,春意特浓。

(三)风光在春

瑞雪迎春,虎跃龙腾称盛世;

红梅吐艳,莺歌燕舞报升平。

?

瑞雪满江南,无限春光联港澳;

繁花盈塞北,一条富路接京华。

两联既颂春光,又歌盛世。

(四)事业争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小室对联红。

?

地北天南,水患驯服,东风吹遍神州路;

千家万户,心花怒放,喜气迎来嘉节春。

第一联,指联者一生事业在楹联,红绿相对,春意十足。第二联,党领导人民战胜水患,喜气迎来嘉节春。

(五)百花争春

柳绿桃江,良辰美景春光艳;

风和日丽,塞北江南岁月丰。

?

瑞雪积南湘,素裹银妆,龙舞青山梅绽笑;

明霞留五岭,诗情画意,春归大地凤来仪。

第一联,是一副春天的美丽图画;两联均可说,万类春天竞自由。

(六)暗里藏春

青帝眷垂百姓事;

红楼梦到小康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联均未写春,但是春色无边,有意让读者去回味,妙趣尽在不言中。

三、怎样写好一副春联

要写好一副春联,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上一篇:品质部门工作计划下一篇:环保协会09年上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