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园林式校园

2024-08-19

创建园林式校园(精选8篇)

创建园林式校园 篇1

积极创建市园林式校园。

我常把美丽干净的校园比作我们的

脸,只有让人赏心悦目,才能振奋精神。为了创建“园林式”校园,我带领后勤的多名同志常年工作在第一线,我始终坚持早来晚走,没

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四季忙不停。春夏两季,我们采栽种

植,修枝剪叶,让校园春意昂然,絮丁飘香;秋天,由于风沙大,落

叶、灰尘随风飞舞,我就和大家用一把把扫帚扫出校园的本色;

冬天,时间长,大雪铺天盖地是经常的事。每一次,我们都在全校师生的帮

助和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去年冬天雪特别大,尤其是腊月二十

九晚上,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对我们来说: “下雪就是任务,停雪

就是命令”,大年初一早上 6 点多,天刚蒙蒙亮,别人都还在睡梦里的时侯,我和同志们就来到了学校。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

一边给大家讲故事,一边顾不上自己的腰腿疼,冒着刺骨的寒风干在

六、师生食堂对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穷尽一切办

法管理好,经营好,保证饭菜的质量,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为了 降低成本食品的保证质量,学校要求司务长和两个食堂工作人员每天 到菜市场选购师生的菜品,多数大宗食品由学校定点统一采购。为了

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学校食堂不随意的提高饭菜的价格。为了学生 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创建园林式校园 篇2

2004年,咸宁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咸宁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咸宁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开始逐年加速;2008年元月,咸宁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湖北省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8月,淦河中心城区改造项目,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进入2010年,咸宁市更是着眼于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特色生态园林城市,紧扣地域特色,以大武汉“1+8”城市圈建设为契机,坚持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城同创”,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质量管理市容市貌。

深化认识,整体联动

记者了解到,咸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较晚,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近三十年间,城市园林绿化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后,园林绿化建设才开始起步,但步伐缓慢。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滞后,归根到底是因为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直到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视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情况才得到了根本扭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造福全市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思想认识高度统一。

自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咸宁市抢抓国家中部崛起和建设的机遇,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与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努力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带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并提出了建设“鄂南第一桂花之乡、温泉之乡”的奋斗目标,在全市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做到了领导力度不减、工作措施不松、建设步伐不停,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及时成立了咸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由任振鹤市长担任指挥长、王汉桥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下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分解落实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督查和考核,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措施,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检查督办到位。各新闻媒体也纷纷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等形式,进行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市创建办开专栏,及时传递创建工作信息,并在城市重要地段制作了大型公益广告。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创建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人人关心创建工作、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创建氛围,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

一项行政举措,只有在制度上得到保障,才能真正走上正轨。近5年来,咸宁市出台了《城市山体、水体保护办法》、《咸宁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咸宁市湿地资源保护办法》、《咸宁市文物古迹保护办法》、《咸宁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并完成《咸宁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园林绿化建设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

咸宁市在规划部署上,采取市区总体用地布局结构与城区自然山水生态特色,突出“生态、节约、个性”三大主题,充分利用城中的山体水体组织城市绿地,朝着营造城市绿洲的美好前景,形成“点、线、面”相互渗透、网状结构的绿地系统模式,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形式由“水脉纵贯、一心三楔、十园镶嵌”组成“丰”字型景观格局。

在工程建设上,引入城市建设特色创新理念,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步伐,累计投入4亿元,按照“山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景在水中”的发展思路,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以淦河游憩带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街头绿地广场建设为抓手,以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市区在春季、秋季、冬季,分别组织实施了大面积的绿化建设工程,对道路、广场、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公园、风光带等进行全面绿化,立体式、全方位地构筑了“山在城中”的绿化格局。

几年下来,市区园林绿化工程共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广场3个,治理城区河道1条,新建、改造绿化带近50公里%小游园和小景点20余个,新增绿化面积185公顷,全市公共绿地总面积达1162.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42%,绿地率达37.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4m2。其中,道路绿化总面积88.8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5.3%,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0.39%,主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例为29.73%;公园绿地面积占总面积71.42%,广场绿地率达到69.8%。城区已建成42个绿化住宅小区,经市政府命名的有30个园林式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71%;城区有182个庭院绿化单位,已有129家绿化达标,园林式单位106家,园林式单位占城区单位比例的58%。现有生产绿地103.2万平方米,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3.3%,培育了一大批乡土树种,现有苗木品种190余种,苗木存量800余万株,苗木自给率达90%,基本满足了城市绿化的需要。

狠抓养护管理,保护绿化成果

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如果不能加强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园林绿化成果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咸宁市通过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搞好园林绿化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等破坏城市绿化成果的不法行为,加大了城区山体和水体的保护。近年来,处罚违反“绿线”管理规定单位近百家,处理和纠正违反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的行为逾千起。通过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与绿化工程必须相配套的规定,做到两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绿化规划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办理开工或验收手续。

为保护绿化成果,园林管理部门成立了绿化养护工作专班,建立了养护管理量化考核机制,按月进行考核机制,奖优罚劣,确保了养护质量;与此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绿地认建、认养,组织和发动全市种植“青年林”、“三八林”、“成人仪式纪念林”、“新婚纪念林”等活动,加强宣传,鼓励单位、个人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中来,不断扩大绿化管养的影响力度,充分发动广大城市居民爱绿、护绿、保绿意识、确保了绿化树木的成活率和完好率。如今,咸宁市民出门500米见绿,绿草如茵,花香怡人、奇石林立。

新余创建园林城市打造生态城 篇3

以生态立市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新余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主线,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8.5%,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82%、47.13%、14.99平方米,综合物种指数0.79 ,本地植物指数0.82,人均乔木数量4.35株,新建水体驳岸生态化率93%,新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比重51.6%,热岛强度小于1摄氏度。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以科学规划引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新余市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仰天岗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新余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新余市城市给水规划》、《新余市城市排水规划》及仙女湖、高新区、仰天岗、高铁组团、孔目江新城、袁河新城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

以重点工程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创建园林式单位工作总结 篇4

我校四季常绿,环境优雅,绿树浓荫,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

学校领导把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作为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形象、推动学校发展的平台,以“学校组织、全体动员,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管理”为总体工作思路,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学校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校园绿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依法治校为手段,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特色学校为结合点,积极创造适宜、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为委员的校园绿化工作小组。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爱护环境、绿化校园的创建园林式校园的工作。

年,学校在绿化上斥资

万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绿化顾问,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对校园绿化进行了改造。

二、环境清雅,美丽如画。

校园花草树木生长繁茂,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一进学校大门,迎面翠柏挺立,栅栏围墙处处见绿,校园幽雅小径上,各类花木郁郁葱葱,疏密有致。目前校园内平面绿化美化和立体绿化美化相结合,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室内的绿化美化相结合,乔、灌、花、草相互配置,远、近、高、低突出层次,花色香味分布合理,建筑与花木有机结合,收到了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很好的花园式景观效果。这其中,造型各异、质地优良的假山、文化石雕塑点缀其间,形成了清雅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健全制度、重视管护。

为维护学校绿化美化成果,学校制订了《文光学校绿化工作计划》和《文光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将绿化美化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师生中开展了以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强化师生的环保意识、绿化意识;并将学生护绿养绿工作纳入到文明班级考核中。学校专门聘请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全面技术指导,负责学校花木绿化工作,坚持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严把抗旱、排泄、施肥、除草、松土、修剪、保洁、病虫害防治关口,运用科学、艺术手法修剪乔、灌木,提高植物观赏效果,达到树绿,花鲜,草美及绿地内无杂草,无杂物,无枯枝,无死株,无病虫害标准,学校还有专人负责对残枝败叶的清扫。

四、群众认同,积极参与。

创建市级园林式单位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创建园林化单位活动以以人为本、环境育人为宗旨,以局机关规划科学化、环境花园化、办公条件标准化、调度条件现代化为目标,以大力发展水利产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大管理局机关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机关条件、美化机关环境、提高工作质量,为全面推进和谐水利工程服务。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管理

1、成立园林化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办公室设在绿化科,负责创建园林化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服务队协同做好硬件建设,局领导重视机关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资金落实,实施措施有力。

2、绿化科负责制定完善的绿化美化建设和管理制度,苗木建设基地配备专职管护、管理人员。

3、绿化美化建设资料、档案齐全完备,建立完善的《兴电管理局绿化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

4、结合开展创建园林化单位活动,总结积极有效经验进行宣传推介。

5、管护、管理措施有效,无乱砍滥伐、人为损害园林设施和建筑物现象,无重大病虫害事故发生。

(二)进行科学规划

1、编制好《兴电工程管理局绿化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逐年实施。

2、局机关及基层单位园林绿化美化设计新颖独特,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体系。

3、水管所要以渠系为载体,逐年延伸绿化。

(三)加强景观绿化建设

1、建设园林化单位注重绿色灌区文化特色,能充分展示绿色灌区文化风貌。

2、机关(含基层机关)内配置总体比例适当的园林设施及盆景艺术小品。公益性标语布置合理、内容积极健康。盆景小品、各类花卉错落有致,美观大方,与环境协调。

3、绿化美化建设突出植物景观,植物配置合理,乔、灌、花、草立体组合,层次感较强。力争局机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地率不低于30%。机关可绿化地域及零散空地均有花、草、树木覆盖,建筑、构筑物周围均有花、木相衬。主、次干道和支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

4、在员工办公室配置盆花3-5盆,管理局机关中心花园周围养盆花300盆,由专人定期修剪、花木、补种。确保机关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建设冬季大棚一座,保证盆花越冬及来年花种供应。

(四)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创建园林式校园 篇6

建设美好校园

------西乡四中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汇报材料

西乡四中是一所全封闭式、寄宿制、标准化学校,位于城南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59333平方米,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师89人。在2004年成功申报市级园林式单位以来,为积极响应上级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的号召,我校在校园的园林绿化、基础设施等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校绿化建设主要以绿化带、园林造型为主,其中建有3个200平米的灌木池,百年古树2株,园林小品及景点6个,校园绿化面积现为28800㎡,绿地率达到了38%,绿化覆盖率为48%。植物配置方面,有乔木1140株,灌木36420株,草本360株。乔木、灌木和草地三者综合分布,结合学校后山的天然绿化带,形成了我校的特有的园林绿化风格。现将我校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全体参与。

根据创建要求,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将创建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杨功彦为组长、陈定平和王永来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创建督促 和协调工作。按照实施方案,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各处室、年级组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活动。班主任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在学校团委和班主任的努力下,我校先后成功开展 “我与小树同成长”“小草的话”等征文比赛,创办了两期主题为“绿色和谐校园”的黑板报,召开了一次“撒播绿色理念,建设美好校园”的主题班会。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绿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成了爱花、护花、热爱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达到了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为我校此次的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整体规划,精心施工,保障资金

学校的园林景观环境由具有国家资质的临湘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担任校区绿化的设计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投入建设,形成了现在层次分明,绿色满目,布局合理的校区景观。

今年以来,我校积极投入创建“陕西省级园林式单位”工作,共投资80万多元新建园林景观3个:校门口西侧花园,1号、2号教学楼间绿化长廊,以及办公楼前景观制作,移栽桂花树23棵。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社会监理制,严格控制树种、草皮采购关,确保苗木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完成的绿化工程,使学校内园林绿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专业管理,科学维护,添置设备

我校是目前我县占地面积较大的中学之一,针对学校面积大,设施管理维护复杂,我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 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将学校日常管理和绿化管理分成两个组,日常管理组主要负责修剪、除草、防病虫害以及搞好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并做好校区内的日常保洁。绿化组主要负责园林绿化建设与维护,及时搞好校内灌木、花草修剪及清除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2.指派一名技术员对学校内园林管理绿化负全责,对花草的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进行全面指导,并不定期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基本保证了学校内花木长势良好,四季常绿。

3.克服经费困难,及时添置手剪、篱笆剪、打药机等园林绿化设备,为校区园林绿化维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校区的园林绿化随时保持着整体美观。

四、品种丰富,布局合理,环境幽雅

我校校区的园林景观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结合生活区、办公区原有的灌木丛,在建筑物周边分布草皮绿化带、桂花树、樟树等树种,以绿色、自然为特色。师生置身其中,感受清风抚面,淡月映竹,暗香浮动,令人流连忘返。

整个校区乔木、灌木、草皮合理分布。具体品种有红继木,杜鹃、红叶石楠、红玫瑰、金叶女桢、桂花球、铁树等常绿灌木,还种有桂花、银杏、樟树、水杉等乔木,校园内的树木与花草不仅引用了绿化常用品种来配置,还将乔木、灌木和草地三者分布,形成了我校丹桂飘香、四季花开、花果交替,空气流动感强的优美环境。

本次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审是我校绿化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校绿化工作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们相信,通过此次评审,我们必将更加完善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师生中撒播绿色理念,为建设美好和谐的四中校园而努力!

西乡四中中学

创建园林式校园 篇7

我国近几年开展的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上述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城市设计和园林绿化建设。

建设园林城市需要整个城市都实现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 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城市功能看, 最初只用于交换和防御, 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 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 同时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 使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应该说建设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 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 二者一个是目标, 另一个是手段。

对于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定义目前都还没有统一。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其理论中基本的要素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该理论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实质表现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这种城市形态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 可以这样理解: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基本的有机纽带, 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 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关于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 就出现了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和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这种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 割裂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 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就此, 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

(二)

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 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主要有三条理由:

首先, 分析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 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 但是根本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 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 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 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其次, 分析园林城市的含义, 园林城市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 也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园林是一个大概念, 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 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 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 运用于整个城市, 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 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再次, 分析城市设计的规律可知, 它所追求的有如下几个原则:即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 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 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 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 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 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 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 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艺术化地运用, 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 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就像营造园林那样,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 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

(三)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的是, 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的是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可见, 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 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 所产生的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 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的作用, 是独一无二的。绿色是现代城市的基调, 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 也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 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 这可以形成一种对比, 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 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 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 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 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 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 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创建园林式校园 篇8

为了保证活动的落实,范县教育局实行了教育局领导班子包乡镇、股室长包学校的督导制度,定期督导落实,积极推进。各学校校长作为实施“一主三元”的第一责任人,对校长的办学实绩和学校的工作业绩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评,这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的内容。

一是实施领导班子素质提高工程。按照“走出县门多学习,请进专家搞培训,结合自身定思路,统一思想促行动”的工作思路,我们利用暑期和双休日,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赴湖北襄阳、江苏昆山、安徽铜陵、河北承德、山东济南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邀请专家来我县开展培训,使全县学校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优化了作风,实现了学校领导班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对外出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校长、班主任、教师,报销一切培训费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聘请外地市知名的校长、班主任、教师来我县,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我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梯级教师中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相应的工作室,积极开展教师结对帮扶带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目前,我们已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1人、市级骨干教师292人、县级骨干教师896人,各级学科带头人219名。

三是实施城乡联动教研工程。坚持中小学联片教研活动,及时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找对策、想办法、出主意、搞攻关,一个个小问题变成一个个小课题,一个个好点子变成一个个好办法,一个个单一的思考碰撞为多元的思路,重点解决了导学案的编写、小组有效合作等一系列问题。督导组对高效课堂、书香校园、艺术校园、道德校园的创建进行“望闻问切”,及时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四是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工程。从师生的言行举止抓起,积极开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道德长跑活动,突出学生“荣誉申报、全员参与、个个成才”,强化学生自主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创新德育载体,先后评出“最受欢迎的教师”43名,让他们到各乡镇学校进行师德巡回报告,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积极利用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师风、教风、学风。

五是强化网络班班通应用工程。近年来,我县先后投资1761万元,完成1177个教学班的网络班班通设备装配及更新升级任务。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网络班班通应用比武活动,将设施的应用与高效课堂紧密结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设施的应用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大工程”的实施,使范县“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成效明显,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一是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中小学学校管理逐渐规范,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二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在小组建设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会了合作展示和自主训练,由学会转向会学。三是校园文化气息日渐浓郁。城乡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角等设施进一步完备,学校藏书真正变为师生可借、可读、可用的书,人人有书读,班班有书香,时时有书声。学生课间活动日趋多样,个性化的活动如:跳绳、兔子舞、搏击操、扇子舞、太极拳、竹竿舞、韵律操等,再加上跆拳道、乒乓球、篮球、葫芦丝、武术等社团活动,使校园艺术活动异彩纷呈。在道德校园创建中,通过“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道德长跑活动的实施,学生荣誉申报制度的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等,学生语言文明、衣着得体、行为规范,师生生命状态逐渐改变,幸福指数得以提升。四是凸显了区域课改的品牌效应。2013年3月15日,范县成功举办了“河南省语文高效课堂观摩交流培训暨十六届年会”,来自全省各地市的2000余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外地同仁对我县的课改模式和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初步彰显了区域课改的品牌效应。

上一篇:消防供货证明下一篇:高一纪念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