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共8篇)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篇1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以池州市为例
文章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时,提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他倡导:群山披绿,古木垂林,奇花异草,葱茏秀丽。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加快,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但就其规则
关键字:园林 建筑 企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时,提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他倡导:群山披绿,古木垂林,奇花异草,葱茏秀丽;环城绿带,茂林苍郁;公共绿地,波光潋滟;城区绿树掩映,道旁花卉点缀,庭院流水透绿,雕塑风格多样。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加快,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但就其规则而言,则无定式。本文以池州为例,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探讨。
1、概况
池州地处皖西南,长江南岸,东接铜陵,南依黄山,西望庐山,北与安庆市一江相邻。境内有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等自然风景区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52%,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城区位于长江之南,南依九华山,面积359km2,人口15万。区内有山有水,植物群落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先天条件。在城市规划中,城区分成三个功能区,即以老城为中心的主城区,江口临江工业区,南关站前区;结合这三个区和城市地理条件,城市绿地系统由相对完整的三个景观区域组成,绿地面积为302.79hm,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43%,人均绿地面积15.14m2,公共绿地11m2/人。
2、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20世纪以来,以城市绿地、水体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盲目而缺少生态设计的绿地却不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世人公认的生态园林先驱伊安·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说:“在设计建设一座城市的时候,自然与城市两者缺一不可,设计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完善的结合起来。”[1],只有把城市和绿地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山青、水碧、城绿”的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2.1 建设森林城市,让城市置于绿色和森林之中
山水园林城市其实质是以山和水为载体,以森林为依托,把城市建筑和构筑物置于绿色的环抱之中。池州市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杏花村风景区、白沙湖风景区良好的森林植被,并联系中心区、生态恢复区将森林楔入城市建设用地,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森林风貌。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下列原则:
2.1.1 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要想成为森林城市,首先必须做好“面”上的文章,也就是老城区周围的杏花村、白沙湖风景区、生态恢复区、长江防护林等面上的绿化,这样,城市将被森林包围;其次,在城区应大力抓好城区道路和滨河绿地建设,坚持以乔木为基调,形成城市绿廊。这两方面均是公共绿地的范畴,只要政府政策得当,执行到位,就比较容易实现。但形成森林风貌,光有“线、面”结合还难以形成良好郁闭度,还要提高城市“点”的绿化程度。“点”主要指居住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等专用绿地,投资与管理属各自单位,这方面政府应探索一条符合建设山水城市和实际的经营监管机制,从而使“点”上的绿化与线、面相结合,成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2.1.2 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2]这种协调意味着坚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植物多样性又是动物、微生机多样性的基础。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最重要的是通过植物生态群落的多层次结构,提高植物净化污染、保持水土的能力。同时又促进各种鸟类、昆虫、微生物入城,利用各物种间的生存竞争,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协调状态,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降低绿地养护成本。
池州气候温暖湿润,热量、物种丰富。在杏花村、白沙湖、生态恢复区等地应保持以乡土树种为特色的原有植物生态群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野生植被,稍加干预,使其适者生存,形成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物种丰富、季相分明的景象。要避免杏花村景区那样,先破坏,再栽植的形式主义再次发生,降低其生态功能。
池州老城区,原有树种不过一百余种,远远低于国外的3000-4000余种,而且乡土树种更少。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培育、驯化乡土野生树种,丰富城区植物种类。实践已表明,本土的檫木、杏树、檵木等树种不但观赏性很强,而且在城区适应性亦很强。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程中,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重点从事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为城市提供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还必须以野生态系统为基础,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使城市森林名副其实,尽力发挥其生态效益。
2.2 坚持自然、随意、生态和谐的原则
要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还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大自然千百年形成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的自然风貌。
池州城区北临长江,有长江防护林带,东、西、南以清溪河自南向北流而成为“碧水环抱池州城”,依清溪河为界,各自向外扩展为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这里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地,也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利用时要进行合理规划,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可以高标准,高要求规划一些生态观光园,使其集旅游、观光、娱乐、生产、保护于一体。
在对清溪河的治理时,规划建设应满足景观、亲水、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把沿河两岸建设成绿色生态走廊;驳岸的处理上,应保持自然形态,不必裹上水泥外衣,保持原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减少亮化、喷头,给鱼虾多一些空间,使污水多一些停留,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城市翡翠的项链。
3、注重地方传统文化景观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但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园林植物,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景观。作为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在山水园林城市的营造中,应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其更具内在韵味,只有这样城市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3.1 池州传统文化特色分析
池州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历代名宦将士、诗人墨客倾慕池州山水。《清一统志》记载:秋浦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王十朋《泊池州》称:“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唐会昌四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写下了誉名中外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宋至和二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在齐山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墨迹。抗金名将岳飞,亦亲登齐山,赋诗赞美池州„„等等。由此可见,池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在自然景观上有千古流传的,如“齐山洞天,清溪夜月„„”等池州十景;现存的名胜古迹和风景还有:齐山、万罗山、杏花村、包公井、清溪塔、兴济桥等。
3.2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提高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运用大量植物造景并结合不影响生态质量的构筑物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内涵。从池州的文化特色的分析上,可以把池州人文景观建设分成三条线来设计和实施。
第一就是以清溪河环境整治为契机,在滨河景观建设上,紧紧抓住“清溪塔、白牙塔、兴济桥”等历史文化古迹,再现池州人民用水、治水方面的优良传统,同时恢复“白牙荷风”“贵口归帆”“清溪夜月”“南湖烟柳”等自然文化景观,传承池州商贾云集,百姓富足,社会繁荣昌盛的历史文化风貌。
第二就是依托城东南的杏花村风景区建设,体现杜牧《清明诗》中的意境和风格。在景点设计时,应在“古”字上做文章,恢复“杏花酒肆”“杏花古井”“清凉境”,“西庙霜枫”等历史内涵深厚的景区。在植物选择上,也应体现“杏花村”这一风景特色,广植杏花及其相似品种,再现杏花村的田园风光。
第三条线就是围绕包拯的“摩崖石刻”,岳飞的赞美诗句做文化轴线建设齐山—白沙湖风景区,力求再现包拯为官清廉、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同时,恢复“齐山洞天”的原始风貌,在白沙湖建设现代园林生态景观,传承现代人文景观特色。
4、结语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各地应结合实际,边建设,边完善,力求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与自然能真正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美)I·L麦克哈格芮经伟译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中国园林,2001(6)3-10.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篇2
“山水城市”的概念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90年提出的。它的理论核心是把现代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中的精髓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 将先进技术、环境艺术、历史文化综合运用, 在园林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反映的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传统的“惟人独尊”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表层上看, 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是以自然山水资源为基础的, 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的工程;从深层上看, 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更高目标, 是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 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 在城市整体设计层面上, 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的、市民可以充分感知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体系。
二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意义
1.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质量的改善, 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 当前多数城市的发展存在如下现状: (1) 生态失去平衡。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 城市环境正一步步走向恶劣的境地。大规模的建设也使城市绿化面积逐年减少。不少城市正在重复西方工业化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道路, 生态严重失去平衡。 (2) 缺乏文化特色。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尺度, 文化的发展, 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构成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随着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发展, 建筑和城市面貌趋同, 城市面貌千篇一律, 毫无文化个性而言。而园林由于承载了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 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 创建具有时代精神, 又具有民族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林, 是时代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3) 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居民面临着高度紧张, 压力繁重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人们迫切需要在休闲的时候能有良好的途径放松身心, 亲近自然。从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假日经济可以看出, 城市居民在经济能力提高之后, 对大自然的渴求已经变得相当迫切。这就对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山水园林城市, 以自然山水资源为基础,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通过创建“城在林中, 道在绿中, 房在园中, 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将高楼林立, 烟尘弥漫的城市变得树荫环抱, 繁花似锦。同时, 美好的园林景色, 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让人赏心悦目, 身心愉悦, 还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让人感觉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 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 增强城市竞争力
进入21世纪, 城市全面迈向现代化, 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山水园林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完美融合, 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追求美化城市环境, 塑造城市形象, 突出城市个性, 增添城市魅力。优美秀丽的环境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更能转化为一个地区的“绿色竞争力”, 有效聚集人气、商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树立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快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步伐,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增强城市软实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聚集有利于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才能让安康的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3. 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 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创建工作, 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 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到实处, 建立起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有利于保护蓝天碧水绿地, 为城市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三打造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途径
1. 高瞻远瞩的打造规划
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园林城市建设, 有政策可依, 有国外城市成功经验可借鉴, 故可改变过去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园林化建设模式, 着力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而优质且具有强前瞻性的建设规划则自然而然地成为打造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第一步。
2. 继往开来的创新设计
传统园林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技艺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 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过程中不仅要加以继承, 还要将其引入到现代园林城市建设当中来, 但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 而要实现创新。关键是城市规划师要切实地转变视觉、放开眼界, 要将目光拓展到全景的全部, 搞好山水景观环境设计。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地理气候条件是最大限制因素, 而文化艺术则是最积极活跃因素的事实。
3. 群众参与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建山水园林城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特征, 若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则建设将举步维艰。为了提高群众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事业的热情,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教育有关山水园林和人文关怀的知识以及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 培育群众参与的兴趣, 力争形成拥护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社会风气, 成为群众的自发性行为。更进一步是, 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 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附近的山水园林化, 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 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规模山水园林的, 也就无所谓山水城市。因此, 要大力加强山水园林建设的法制力度, 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4. 增强人才建设的力度
毋庸置疑的是, 人在整个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决定的作用, 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 有必要根据建设的需要, 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加强人才建设, 把人才培养当作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由于山水园林事业所需的人才是多类型的, 故不能采取“一起抓”的方式, 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既可通过培训机构的培养, 也可通过实践自学的培养以及继续教育的培养。在整个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知识性、业务性的教育, 还要注重人才的品德教育, 以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强烈事业心、踏实肯干的高素质人才。
5. 引导近郊农民发展近郊山水园林产业
从当前社会发展山水园林城市来看, 城市存在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山水园林的社会现实, 这样既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 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 还需要将山水园林的建设拓展到郊区。郊区农民有其赖以生存的农田和土地, 故单纯地让农民改变耕耘方式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 必须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山水绿色产业, 走特色农家路线, 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6. 优化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
现阶段, 我国园林系统管理部门按事业编制的现实无法满足大山水项目的需要, 故应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以及中心下移的原则进行这方面的体质改革, 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同时, 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投身山水园林建设事业, 从事山水园林设计施工和相关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 由此激发出的巨大活力定会使山水园林打造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即建设起适合人民工作、生活、休闲和养生的高质量生态环境。
四结语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工作和休闲的需求, 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经途径, 是发展第三产业的另一蹊径, 是关注“三农”、解决近郊农民群众增收难的另一思路, 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因此, 如何科学、合理地打造现代山水园林城市, 关系到国计民生,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课题。它顺应历史潮流, 传承历史文明, 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必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摘要: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 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 增强城市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从规划与设计、人与体制的系统角度着力探讨了山水园林城市的打造艺术。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竞争力,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黄艺.关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10 (28)
[2]常江、李九伟、杨倩倩等.浅析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优势与意义[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9)
[3]章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 2009 (7)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篇3
他就是宏成金属总经理熊曙雄,一个充满了创业激情的再生追梦者。
专注再生开拓铝业
现已是不惑之年的熊曙雄屈指数来,进入再生铝行业已有10多个年头了,这10多年正是我国再生铝产业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发展时期。70年代的他,是在而立之年选择进入再生资源行业的,并从此开创出自己的铝业天地。作为较早进入再生铝行业的创业者,无疑他是一个成功者。
熊曙雄的再生铝事业是从安徽安庆开始的,起初与人合伙办厂加工铝锭,但很快务实专注、想干出点名堂来的他就全面认知了再生铝产业,并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持续的创业动力。他也开始不局限于小打小闹,返乡创办起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并在丰城扎下根来。事实上,熊曙雄之所以选择回到根据地从事再生铝行业,这是与当地特殊的发展环境和基础密不可分的。
丰城是我国传统的废旧资源回收基地,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展起来,以废旧物资收购、拆解、加工形成的产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每年回收的废旧物资多达40万吨,其中年回收铝、铜等金属30万吨。这为发展再生铝产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于是大批从事再生铝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熊曙雄创办的宏成金属成为了丰城再生铝企业的“领头羊”。
在国家鼓励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开发“城市矿产”,建设回收集散市场众多政策的支持下,2007年丰城市当地政府也吹响了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中国再生铝之都的号角。根据规划将分三期建设15平方公里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竣工后可形成年熔炼加工再生金属70万吨生产能力,其中再生铝4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1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熔炼加工再生金属110万吨,其中再生铝70万吨,再生铜40万吨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20亿元。三期规划建成后,可实现年熔炼加工再生金属280万吨,其中再生铝180万吨,再生铜100万吨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税收40亿元。
面对国家和地方发展再生铝的历史机遇,熊曙雄审时度势,决定扩规上档,在园区征地100亩,打造10万吨规模的现代再生铝企业。仅用两年的时间一期工程便顺利竣工,一跃成为江西省再生铝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节能减排
在发展企业中,熊曙雄也时刻在思考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关乎着自身企业的发展,也涉及到整个再生铝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再生铝及整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之所以现在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在近年取得了迅猛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就是我国资源短缺,铝和其他有色金属有着良好的循环性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瓶颈,节能减排。
来自有关部门的测算,与原生有色金属相比,每吨再生铝与电解铝相比,相当于节能3443千克标煤、22立方米水,减少固废排放20吨。现再生铝已经成为我国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已达到400万吨,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纵观我国再生铝产业却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装备和节能环保水平差等与节能环保产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在宏成金属的发展中熊曙雄力求首先从自身开始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再生铝企业。其清洁生产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这在再生铝行业中属于少有的企业。
宏成金属自主创新的众多技术装备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开发出的用烟气回收调制氧气氛技术,通过调控装置消除了固定火焰产生的局部高温区,使炉温更加均匀,有利于减少高温烟气中氧气对铝金属和铝液的氧化烧损,有效降低铝耗,克服了HTAC反射炉氧化烧损较大、铝耗较高的缺点,实现了烟气回收调制氧气氛技术创新与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独创的四炉组合三联熔炼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采用四炉组合三联熔炼法后,再生铝熔炼过程的生产率,按同样使用烟气回收调制氧气氛蓄热式高效节能熔铝反射炉每炉平均计算,比采用普通双联熔炼方式提高20%以上,能耗降低0.5%;开发的铝屑和再生铝全浸没式熔炼工艺创新,有效防止了机铝、精炼变质剂和调整铝合金成分的合金等辅料被高温烟气中的氧气氧化,既缩短了熔炼时间,又提高了熔炼质量。经检测,再生铝针孔度达到一级,无杂质,金属结构均匀,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稳定,全面达到了优质再生铝的性能要求。
近几年,宏成金属先后取得了循环冷却耐高温炉门、熔炼炉余热回收装置、节能高效组合式熔铝炉、富氧助燃装置、一种用回收烟气调制燃烧室中氧气氛的燃油反射炉等5项实用专利和高效节能组合式熔铝炉及其熔炼方法、一种用回收烟气调制燃油(气)反射炉氧气氛的方法2项发明专利。其研发的烟气回收调制气氛蓄热式高效节能熔炼反射炉还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项支持。
众多实用和发明专利的获得,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也为再生铝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进了再生铝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现宏成金属成立了“江西宏成窑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毫不保留地输出自己的技术和装备,其技术和装备在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常州敏瑞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广东豪爵公司等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好评。
践行文明构建和谐
在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熊曙雄也致力于打造宏成金属的软实力。他坚持认为,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办企业就要文明先行,构建和谐的经营和发展环境。他用诚实守信、规范发展诠释着他的文明理念,也让他饱尝到了企业文明建设的甜头。
在对外的经营中,他坚持合作共赢,不走投机路线,扎实练好企业内功。他严格企业内部管理,使公司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其与国内的富士康电子企业、奇瑞及江淮汽车企业等知名大型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恪守合同承诺,从不拖欠原料商货款,为企业建立起稳定的采购渠
道,保障了原料供应,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众多的企业深陷困境之时,宏成金属也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
宏成金属建有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熊曙雄非常注重这些组织的建设。他说,有了这些组织就相当于为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之间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不仅可以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可以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营造出人心思企,企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在宏成金属,企业都按规定为员工们办理了保险,员工的收入每年都保持了10%的涨幅,尽可能地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公司投巨资新上技术装备,配套先进的烟气粉尘治理设备,净化、绿化、美化生产和生活环境,规范发展得到了员工的认同。就在这两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荒时,众多的员工还是选择与企业同发展。而这正是由于企业致力于和谐建设出现的新局面。
宏成金属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员工的忠诚,而且也得到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好评,企业先后被评为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江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宜春市纳税信用企业,宜春市民营企业纳税百强、税收贡献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
熊曙雄本人也多次被授予江西省劳动模范、丰城市劳动模范、宜春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丰城市十佳创业标兵、丰城市政府税收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稳中求快持续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现已将再生铝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作为城市矿产的重要矿产加以开发。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再生铝产业,要求提高再生铝产业的比重。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铝占当年铝产量的比例要达到30%。而来自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1620万吨,再生铝产量达到400万吨,再生铝所占铝产量的比重仅为20%,由此可见再生铝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上,丰城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再生铝基地”的称号,为丰城市再生铝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作为园区的龙头企业,宏成金属无疑担当着发展的重任。熊曙雄也在科学规划着企业的发展。在他看来,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制约,东部及沿海地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转移已势不可挡。而丰城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与之对接,丰城再生铝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前景广阔。
“十二五”是我国再生铝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宏成金属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熊曙雄踌躇满志,将立足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利用获得国家进口废料的资质,建立起稳定的国内外废旧原料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进行深加工,提升企业的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促进废铝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坚持走稳健的发展道路,突出规范发展。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篇4
园林标准规范-地方法规-“重庆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实施方案”
为使创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活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特制定创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实施方案。
一、开展范围
市辖区人民政府可申报山水园林城区。
设市城市人民政府可申报山水园林城市。
县人民政府可申报山水园林城镇。
二、申报条件
山水园林城区(市、镇)建立申报制,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可申报山水园林城区(市、镇)。
1、城区(市、县)人民政府已提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计划,并实施3年以上的。
2、城区(市、县)人民政府对照市《山水园林城区(市、镇)标准》组织自检,认为达到该标准的。
三、申报程序
山水园林城区(市、镇)的评选每年开展一次,申报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前,命名时间为10月份以后。
1、由申报城区(市、县)人民政府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并抄报市园林局。
2、由市园林局对申报城区(市、县)组织资格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向市政府提出意见。
四、申报材料
1、城区(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情况的汇报。
2、专家评审意见。
3、城区(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概况、城市建设、城市环境状况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的说明。
5、城市园林绿化情况的说明,城市公园建设、绿地建设与养护管理、大环境绿化建设、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情况、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苗圃建设、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情况、科研成果、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投融资情况、居住区绿化、创建园林式单位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及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工作的有关资料等。
五、考核办法
市政府根据市园林局的评审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请的城区(市、镇)进行实地考核。
六、命名表彰
经考核符合标准的城区(市、镇),由市政府命名为“山水园林城区”或“山水园林城市”或“山水园林城镇”,并颁发奖牌和证书。
七、复查管理
对已命名为“山水园林城区(市、镇)”的实行复查制,每五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山水园林城区(市、镇)”称号,对复查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消“山水园林城区(市、镇)”称号。
资料来源:重庆市园林局
创建园林城市征文 篇5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在乘着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东风下,正加快步伐向城市化迈进。然而城市的发展并非是建筑数量和人口数量的相加减,而是城市整体水平的升华:它不仅要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安排舒适的生活条件,又要提供五彩缤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时代。人们对城市赋予全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园林卫生城市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2010年10月19日,我县召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号召“举全县之合力、聚万民之才智、乘发展之强势”“快、高、责、严”地奋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品味,优化人居环境,使我县朝着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发展。消息传来,振奋人心,使栾城人民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多了份了解,更多了份希望。可以说,县委、县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深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近一段时间,我渐渐地发现县城部分街道两旁的垃圾桶竖了起来,马路上的灯亮了起来,园林工人多了起来,环卫工人更忙了起来,村子里的街道干净、宽敞了起来,就连走在夜里的路上,看见城防大队一闪一闪的的警灯,心里也踏实了起来。
作为一名栾城人我为自己的家乡能有这样的愿景和发展而感到自豪,同时也认识到建设家乡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栾城人的责任。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我们也应当自发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外我们会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维护好不断改善的新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两年内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目标和跨入国家卫生县城行列是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部门的联动配合,需要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上下齐努力,一定会把任务高质量完成。“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让我们共同企盼,两年后的栾城将是一个崭新的栾城,一个绿色的栾城!
创建园林城市动员报告 篇6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创建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创建园林城市热潮。今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发挥“三个作用”,把握“四个原则”,取得“六个突
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致力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海。在年初,还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通过一段酝酿,最近,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力争2008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2012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因此,现在开展一场声热浩大的创建园林城市宣传动员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就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开展,做几个方面布置。
一、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扎实有效地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摆上日程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形势需要,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创建园林城市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全民“爱我家园、美化家园”的浓厚意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加快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我市结合创卫工作范围和我市园林绿化现状,基本确定创建园林城市范围:东至华阳生活区、西至自来水西侧道路、南至紫云公园(包括紫云公园),北至锦江道南岸,总面积5.2平方公里,同时,东西分别延伸至海澄镇镇雕路段和西溪大桥路段的路面及两侧村庄。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通过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各项活动,有效地拉动了整个城市建设进程,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根据《龙海市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旧城区和新城区新建绿地各项指标为:
新建城区绿地指标:居住用地绿地率≥30%;一般单位绿地率≥30%;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绿地率≥20%;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绿地率≥35%;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30%;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面积比率≥20%;次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面积比率≥15%;
旧城改造区绿地指标:居住用地绿地率≥25%;一般单位绿地率≥25%;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绿地率≥15%;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绿地率≥30%;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面积比率≥15%;次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面积比率≥10%。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2008年,我市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38%,建成区绿地率大于等于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9.6平方米,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至2012年,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40%,建成区绿地率大于等于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米,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
根据我市现有园林绿化状况,对照创建园林城市标准,我们还存在6方面不足之处:
⑴园林绿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园林精品工程少,建筑小品、城市雕塑少,绿地档次低,园林设施滞后,花卉树种不够丰富,不能充分体现我市花果之乡的特色和风格。
⑵道路绿地率不足,全市道路总长为85公里,道路绿地里程仅31公里,占市区道路总里程的比例不高。⑷全市单位绿化较为薄弱。与省级园林城市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有20%以上达到“省级园林单位”标准。
⑸内河、江滨景观差、基本没有绿化,卫生与水质有待进一步有效治理。
⑹市区污水处理尚未达到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目标要求。主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要任务:⑴加快公共绿地发展速度。建设紫云公园山门、调整公路入口等几个精品工程,提高现有市区街头绿地的档次和水平,多种大树,提高绿地物物量,形成一系列园林精品工程。
⑵提高道路绿化水平。道路绿化要选择树型美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树种来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努力形成一街一树、一区一景的街区绿化景观特色。要种大苗、壮苗、补齐现有道路的缺株,此外严格执行保护管理措施,尽快形成全市林荫路系统。
⑶加大公园绿地投入,丰富园林绿化景观。公园建设以植物种植为主要内容,对中山公园、街心公园、江滨公园、紫崴绿地、成兴绿地、顺风楼前的绿地、吉鸿楼前的绿地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紫云公园建设,提高绿化档次。
⑷创建一批具有我市花果之乡特色的园林式、花园式单位。要以绿为主,见缝插绿,发展垂直绿化,增设景点,丰富花卉色彩。市绿化办要开展单位绿化达标评选活动,制定标准,检查评比,推动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市文明委要结合文明单位的评选和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促进和推动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的蓬勃开展。要有选择地对一些单位组织拆墙透绿活动,实现绿地共用、绿色共享。
⑸加强苗木基础建设。充分挖掘苗木花卉基地潜力,采用合同育苗、计划订购、定向培育等多种形式鼓励多种成份的苗圃加入到发展市区绿化,保障苗木供给的行列来。
⑹依法强化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等法规的宣传工作。要制定相应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另外要加强园林执法监察,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绿化、损坏绿地的行为。
⑺积极探索绿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和办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各单位、企业的力量投入绿化建设,对不执行义务植树和不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收取绿化补偿费和代植费的办法,由创园办统一安排绿化费的使用,各项开发及工程项目投资中应包括2--5%的绿化建设资金,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按照规划在不影响绿地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各种经营,提倡经济林、以果养绿,提高农民造绿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单位自建苗圃、花圃,共建园林城市,减轻园林部门的压力,减少财政的投入,并在市财政投入专项绿化经费。
二、各负其职,强化措施,力争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如期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合力攻克难关的勇气,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建。各相关单位决不能相互推诿,消极应付,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市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⑴要加大宣传力度。园林城市是一种城市形象,是城市建设水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实力的综合反映。创建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我们要充分调广大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营造各种舆论,使创建园林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大事。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形式、手段,广泛深入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园”工作氛围,要积极开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龙海绿色空间”为主题的园林绿化服务活动,要在公园等休闲、活动场所设置“园林城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和咨询台。树立人们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美化龙海、爱我家园的意识,在宣传咨询中现场讲解绿化常识,盆景制作等方面知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二、成立领导机构。创建园林城市要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逐推进,首先要成立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对创建工作实行总负责,并对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抓好督促和协调;负责制定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要将总目标层次分解,明确任务和责任人,落实目标管理制。一级对一级负责,由人大、政协对各有关部门落实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三、要严格创建指标管理。各个创建工作的指标各不一样,我市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性质、类别,对市区所有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复查、筛选,有计划地对市区林相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档次。目前我市主要重点建设紫云公园天然植被、锦江道生态环境、紫泥红树林等三个生态建设重点片区,同时,要加强九龙江沿岸整治,美化母亲河、改良水质和卫生状况,建设沿河绿地,形成城市园林景观,结合锦江道改造工程,做好沿江绿化建设,形成滨江的城市景观。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对城市园林绿地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等都做出详细要求,制定了各创建活动相应指标,同时,还对环境建设与管理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出了硬性指标和要求,比如至2008年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大气水环境良好,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燃气普及率达%,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2,自来水普及率%,水质综合合格率%,道路机械清扫率%,每万人拥有公厕座,这些指标的落实,需要我们结合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大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创建活动的硬件基础。
同志们,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城市近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这项活动将有力改善我市城市面貌,美化绿化我市人居环境,是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我们要全力以赴,团结拼搏,志在必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确保完成创建活动的工作任务。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
[1]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篇7
1 牡丹江市建设山水园林城的优势
1.1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牡丹江市地处中温带,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温凉多雨, 四季分明, 素有“塞北江南”之称。气温和省内其它地市相比, 冬季温和, 适合滑雪运动;夏季酷热天少, 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金秋时节, 更是凉爽宜人, 空气格外清新。因此, 从气候条件来看, 牡丹江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具有较强的天然优势。
1.2 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条件
牡丹江地处张广才岭南麓, 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2%, 城市近距离内更是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江河纵横, 湖泽星罗棋布。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三道关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在咫尺, 距离城市分别仅15km、26km。广袤的森林资源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大面积的水域资源更使区域内空气湿润, 土地肥沃。
1.3 历史悠久的城市建设经验
牡丹江市是个按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 江北老城区的城市格局及其盘式路网结构, 就是依据1935年《牡丹江都邑计划图》建设形成。在这个计划中, 对城市的几处重要自然地貌都给予了充分考虑, 如北山公园、沿山地带、三溪一河、阳明泡、人民公园等内容, 使城市中的精华地段得以保留, 延续至今。1945~1995年, 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了6次修编, 促进了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2005年, 牡丹江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 作为城市未来建设的总体目标, 2008年, 出台了《牡丹江市城市园林绿化近期建设规划》。
综上所述, 无论从牡丹江自然环境特点, 还是从城市自身条件及已获得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来看, 牡丹江市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的目标是成熟的、可行的。
2 牡丹江市开展“山水园林城建设”几年来取得的成效
2.1 三轴
指3条城市中轴线:老城区的南北中轴线; (世纪景观大道) 及向南延伸新城南北中轴线 (10000m长) ;老城区沿光华街规划开辟的1条东西向轴线。这3条轴线框定了城市的格局和尺度, 是总体规划平面布局的构图中心和设计依据。
2.2 二带
指牡丹江风景带和海浪河沿河游览风光带, 这2条地带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更是城市中珍贵的自然资源。
2.3 一环
指城市市外环路 (牡丹江、海林、宁安) 的联系, 使城市与外围各风景区、旅游区、度假区的连接。
2.4 一点
指老黑山 (暂名) 森林公园制高地, 城市跨江发展后, 老黑山在城市的腹地,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 它能够起到总揽全局、辐射四方的作用。
“三轴、二带、一环、一点”是牡丹江市“山水园林城建设”的具体实施, 由此而打造出了新的城市优美环境。城市内完成的微观建设工作包括:沿江风景带建设、三溪一河沿岸建设、城市中轴线绿地建设、江滨广场建设、文化广场建设、城市出入口广场建设、阳明公园建设、江心岛建设、阳明公园建设、世纪景观大道建设、8号泡 (珍珠湖) 沿岸建设、城市袖珍绿地建设等。目前, 整个城市已经建设成一个“安宁、活力、文化、效能、康居、绿色”等综合协调的城市。
3“山水园林城建设”对牡丹江市建设的实际推动意义
首先, 通过山水园林城建设, 有效地促进了牡丹江市各项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现阶段, 牡丹江市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牡丹江流域水质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区周边, 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率持续提高 (2014年市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其次, 通过山水园林城建设, 促进了生态环境和谐。通过使“森林向城区延伸”, 保护好城市近距离的森林, 特别是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原始森林。在市区的公园、道路、广场、滨水地带、城市废弃地等大量栽植大树, 精心营造城区内的“小森林”, 同时保护好市内现有树木。最后, 通过山水园林城建设, 促进了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山水园林城建设要有与之相配产业结构的支撑, 这样的产业就是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指无污染产业、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休闲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等, 这些也是目前牡丹江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4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山水园林城建设”促进了牡丹江市城市的和谐发展, 但是, 它更是牡丹江市全市上下共同协作的一项长期工作。牡丹江市地处东北边陲, 经济实力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 要利用山水园林城市的环境资源优势来吸引国内、港澳台及海外的资金到牡丹江市投资、发展, 使外企在牡丹江市发展的同时, 城市建设继续得到发展, 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摘要:山水园林城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牡丹江市提出了“山水园林城建设”的规划。经过多年实践努力, 打造出新的环境优美城市, 对城市整体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知识讲座 篇8
让生态大绿扮美武穴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题讲座
根据安排,今天讲一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专题讲座,这是市执法局党组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艺术营造活动、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与其他基础设施相比的最大区别是其主要物质材料---植物具有生命。在人类活动的城镇空间里,只有园林绿化正向作用于生态,只有园林绿化是绿色的、柔性的,可以与道路、桥梁、建筑等灰色基础设施灰绿互补、刚柔并济,因此不能将园林绿化等同于一般的市政基础设施,更不能视其为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城市元素。原***总理**明确指出:园林绿化是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和历史维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园林绿化作为极富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
施,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服务城市绿色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城市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
什么是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首先就要了解什么叫“国家园林城市”。就是指:城市以绿地建设生态系统为主体,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57项建设指标全部达到要求,经住建部验收批准后授牌的城市。截止2018年,全国总共有351个市、县、区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有40个市、县、区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位居全国第二。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体现。在创“省园”之前,武穴城区树木稀稀落落,绿量小,档次低,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落后,城区看上去像城郊结合部。这些年市委、市政府以“创园”为抓手,加大投入,组织建设了一大批绿化景观工程、加大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城市绿化大变样,城市综合功能也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满足了市民就近享受绿色福利的根本需求。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来武穴投资的外地人都有一个心声,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
了一个美丽舒适、健康和谐的宜居生活环境,让市民群众得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2、有利于带动城市投资兴业。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社会资本、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总是向生态好、环境好、形象好的地区和城市聚集。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就是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优化投资环境、带动投资兴业、促进武穴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武穴市不仅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上下还在创建平安城市、文明城市、绿化先进示范县等各类创建活动,这些创建活动对“城市绿化三率”都作出了一定要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其他创建活动的加分项。另外,全市上下在创建国家园林城的实践中,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联动的工作格局,每年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开展“义务植树”“公园大树认养”“社区网格见缝插绿”等活动,掀起了全民建绿、爱绿、护绿浪潮,培养了人群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利于城市和谐稳定。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面临着必要性和紧迫性
1、从国家层面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全国上下必须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同时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任务、时间上做了完整系统的安排。因此,武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也为城市综合发展带来了较好机遇。
2、从全省层面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落实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目标任务的活动载体。根据湖北省政府2017年第67号文件《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省城市要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设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4.6平方米,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以上,且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城市的受损山体、水体、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得到有效修复,海绵城市理念、综合管廊建设、公厕建设、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达到标准。武穴市距离省政府制定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全市上下继续借助“创园”平台,各级、各部门持续协同建设。
3、从全市层面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硬性目标。市政府八届26次常务会、市委八届73次常委会,明确了武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任务,要求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创园”活动,确保“2019年大干,2020年提升,2021年争创成功”,为“创园”定下了时间节点。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综合性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工作部署的活动载体,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我市创园做了哪些工作及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2013年拿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牌子,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口号,一大批绿化建设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区绿地逐年增多,城市容貌越来越靓丽,取得的创建成果得到了省住建厅专家考核组的鼓励和好评,这充分证明武穴市是有空间、有能力、也有实力将创园国家园林城市做强做好,这是我们创园的优势。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武穴市创园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跟省内比,武穴城区的绿地面积、市政设施、综合配套等建设比起周边县市如黄冈市、麻城市、罗田县、黄梅县等相对滞后,尤其到2018年底,省内县市如红安县、黄冈市、当阳市、利川市、罗田县等先后拿到“国家园林城市”牌子,给我市创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其次,跟国家标准比,我市57项创园指标中,将近一半的指标不达标。结合国家标准和工作实际,我市创园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
1、城区绿地“三率”不达标。城区绿地“三率”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报的一票否决项,分别是:城区绿地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我市城区绿地“三率”距离国家标准差距较大,其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比国家标准少了24.4%,公园绿地实际缺口97.52万㎡,公园绿地面积严重不足,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缺口大。在在城区现有绿化用地不足的弊端上,还有一些规划绿地依然被不断缩减、侵占,导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储备严重不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建设部规定的“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指标难以实现。
2、配套建设不完善。创园指标共分七大类57小项,目前,公园绿地防灾应急避险设置、专项植物园、市树市花评选、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达标率、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立体绿化推广、老城区慢道系统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山体生态修复、城市水体修复、城市污水处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无障碍设施配套、城市景观照明控制、林荫路推广绿、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绿化建筑和装配式建设、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指标距离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相关部门上报的涉及创园指标的数据还存在打架、无法相互佐证、不合逻辑等情况。
3、相关管理相对滞后。近两年,武穴中心城区的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率不增反减,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大,大部分单位、小区为解决停车难题,将已建成的庭院绿地改建成停车场,导致中心城区庭院绿化面积逐年下降直至消失;还有部分社区网格的自建绿地,刚建成时绿化景观较好,但后期缺少专业的养护管理,导致绿化苗木枯死,不少自建绿地、街头绿地逐渐成了菜园或荒地。
4、创园相关部门协作不紧密。创“国园”是一项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工作,要政府主导、各部门相互协作、相互合作,全民参与。现实中缺乏相应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部门壁垒明显,道路绿化、河道绿化、生态修复等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缺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专业指导服务,以致建成的绿地质量粗糙,类似苗圃地、防风林地等。把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职能分解到不同部门,导致无法保障园林绿化专业化精细化建设管理,致使老百姓戏言园林没文化,城市没气质”。
五、下一阶段我市的创国园工作需要做哪些工作?
根据市政府、市委提出的“2020年全面提升,2021年争创成功”的目标,下一阶段的创园工作:
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武穴”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原则,按照“沿水建园、依水造景、均衡布局、服务为民”建设思路,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新建和改造项目46个(其中在建
PPP项目12个,新建及提档项目34个),城区新增绿化面积达200万㎡。到2020年底,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1万人,力争城区绿地率达31%,绿化覆盖率达3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七大类57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具体创建任务是:一是快速推进创园前期工作;二是组织实施透绿一批、新建一批、提档一批、共建一批“四个一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明珠公园、长江外滩郊野公园、马鞍山公园,崔家山公园四个园”建设,大体量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三是推进官桥大港绿化景观工程、武山湖湿地公园、挂玉湖文化体育园等等在建ppp项目建设;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等相关配套建设,加强迎检线路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
六、相关单位在创国园工作中应做那些工作?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整合各级各部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
1、思想上重视。进一步增强创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2、决策上落实。园林绿化工作的政府决策有两大问题:一是土地,二是投入。合理地划定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红线,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用地比例和布局科学合理;保证足够的园林绿化资金。
3、行动上落实。主要体现在:
(1)
对照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的强制性内容(绿地约占到城市用地的三分之一),对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形象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用。城市绿线应该依规划定并保证其法定效力,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城市绿地均好布局是绿色共享的基本保障。
(2)
需要各责任单位加快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绿化“三率”。住建部用卫星遥感技术定点查看申报城市的绿地现状。因此可以说,城市绿地“三率”很难作假,必须靠申报城市实打实地搞绿化建设。涉及创园项目建设的相关单位,要对照创园项目任务清单,对单认领任务,推动项目落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3)
需要各社区网格加强“见缝插绿”建设,对已建成的绿地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社区自建绿地是城市绿地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网格要对辖区内现有绿地面积、绿地位置、可绿化闲置地块等相关数据进行摸底,确保绿化数据真实有效;在摸底的基础上,“城管会战”指挥部统一制定绿化任务,针对有条件的,可建设社区公园、街头小游园;针对绿化用地欠缺的,广泛开展“见缝插绿”。
(4)
需要各单位广泛开展庭院绿化达标活动,结合实际增绿补绿,同时做好庭院绿化的养护管理。根据国家要求,绿地率不达标的单位小区,采取破硬建绿、见缝插绿、通道架绿、立体绿化、摆放箱栽树木等措施增加绿量;主干道、示范街的临街单位,有条件的可实施“拆墙透绿”。
(5)
需要统筹协作做好创园资料。国家园林城的考核指标共57项,需要国土、规划、林业、住建、环保、社区等多部门,共同完善城市相关配套建设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6)
需要执法局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继续推进“城管会战”和网格化管理,强化门前四包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城市绿化、立面、亮化等环境综合管理,使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规范有序;重点查处盗绿、损绿、毁绿行为,巩固现有绿化成果。
(7)
依“城管会战”为平台,以“创园工作”为抓手进行大会战、大督办。建议将各社区、各责任单位的创园硬件和软件建设任务列入“城管会战”督办工作清单,实行一季度一结账,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扎实完成。
六、市民和个人在创国园工作中应做那些工作?
1、发扬城市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创建国家园林林城市活动中,关注绿化政策法规和普法知识,广泛向身边的家人、亲属、同事宣传国家园林城市的意义和成就,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态文明观念和道德情操,争做一名城市绿化的倡导者和宣传者。
2、全力支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积极为创园工作献计献策,争做一名创园工作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推荐阅读:
阳山注重生态文明 全力创建山水宜居城市09-23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10-27
创建园林城市的探讨11-07
园林山水07-03
创建园林城市的总体方案09-02
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汇报10-04
园林山水画08-19
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秀美家园10-05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简报12-05
包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概况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