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2024-07-25

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通用4篇)

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篇1

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保证低空空域安全高效使用,结合通用航空发展需求、相关地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和通用航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通用航空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制度健全、体系完整、保障有力的运输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逐步开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但总体而言,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低空空域有效开发利用的需要,难以为通航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亟需加快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二)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围绕“让通用航空器飞起来,让飞行爱好者热起来”,地方政府、军民航有关单位、社会有关方面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做 了许多研究开发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存在与通用航空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亟需制定出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指导有关单位、社会各方开展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国民航发展思路,按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定位,以适应低空空域用户多元化、低空飞行活动多样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方便通用航空用户、飞行服务保障运营主体为根本,坚持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行业社会共建、军民融合发展、服务高效便捷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低空空域的安全高效使用,为通航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国家重点防卫目标、军事航空发展、运输航空发展、通用航空发展以及社会公众空域使用需求,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体系建设方向不偏、稳妥前行。同时,要充分考虑低空空域的分类划设以及空域准入标准,做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 设的长远规划,避免无序开发、无效建设。

—分级管理,分类服务。按照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结合不同地区通用航空发展的差异化需求,逐步建立由国家级、区域级和服务站构成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以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出发点,按照飞行服务站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实施分类管理,逐步建立全覆盖飞行服务站服务体系。

—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充分利用行业和社会现有的数据信息资源,拓展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内容。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地理信息、气象信息、数据网络等资源,确立适合低空飞行需要的数据种类,完善数据交换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信息互联。

—行业引导,社会管理。民航行业管理要贯彻落实简政放权的要求,按照“分类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管理思路,重点在体系框架设计方面强化行业引导。要充分认识通用航空的社会属性,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充分运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鼓励飞行服务运行单位根据不同通用航空用户需求,扩展服务功能,发展定制化服务和产品。

(五)发展目标。按照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形成功能层次清晰、体系布局合理、资源数据共享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与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趋同相向而行、与通用航空业发展需求匹配相互适应、与运输飞行服务保 障体系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推动航空市场充分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到2022年,初步建成由全国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低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以下简称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组成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有效的飞行计划、航空情报、航空气象、飞行情报、告警和协助救援等服务。

到2030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覆盖低空报告、监视空域和通用机场,各项功能完备、服务产品齐全。根据通用航空用户需求,飞行服务体系各组成单位和其他飞行服务相关机构,依据基础服务和产品,发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布局和功能定位

(六)总体构成。全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由1个国家信息管理系统、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一批飞行服务站组成。国家信息管理系统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之间、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与飞行服务站之间,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数据和产品的交换。

(七)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定位。国家信息管理系统依托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建设。其主要功能定位是:收集全国低空航空情报原始资料,汇总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上报的航空情报初级产品,制作并发布通用航空情报产品和相关航行通告;收集汇总全国低空气象情报;掌握全国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及实 施情况;掌握全国空域管理使用信息;集成各类服务信息,为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统一提供基础产品和信息;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应逐步增强统一向全国提供飞行服务的能力,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推动服务产品和信息共享,便利通用航空飞行的实施。

(八)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功能定位。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依托民航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建设,鼓励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其功能定位是:收集处理区域内低空航空情报原始资料,制作航空情报初级产品,发布通用航空相关航行通告,并上报国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上报区域内低空气象情报;向区域内各类飞行服务站提供航空情报、航空气象等信息;掌握并上报区域内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将本区域内飞行计划分发至相关飞行服务站;掌握并上报区域内空域管理使用信息;协调飞行服务站,提供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集成各类服务信息的,为飞行服务站统一提供基础产品和信息。

(九)飞行服务站的分类及功能。飞行服务站是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节点,是服务低空空域用户的窗口和平台。飞行服务站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依托现行空管单位或通航机场设立,鼓励利用现有的空中交通服务资源,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飞行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行。飞行服务站按照其服务范围和功能,分为A类飞行服务站和B类飞行服务站。B类 飞行服务站应当具备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等功能,向服务范围内的通用航空飞行活动提供服务,定期向区域信息处理系统提供飞行计划及实施情况相关信息。A类飞行服务站还应当具备监视和飞行中服务等功能。

(十)飞行服务站布局。每个省级行政区原则上设立1—3个A类飞行服务站,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个B类飞行服务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本行政区低空空域分类情况、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以及通用航空发展实际,负责制定本行政区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飞行服务站应当明确其服务范围,根据运行需求确定具体功能模块,并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在相关通用机场及通航活动区域部署信息收集、服务终端。

(十一)通航用户接受飞行服务要求。通用航空用户实施低空飞行活动前,应当根据飞行任务和飞行路线,掌握相关空域准入和运行要求,掌握飞行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和程序。通用航空用户原则上只向起飞所在地的飞行服务站报批或报备飞行计划,接受低空飞行服务。通用航空用户应当及时向飞行服务站报告起飞和落地信息,向飞行服务站报告空管设施服务状况。

五、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十二)提升航空情报服务能力。建立低空航空情报服务体系,提升航空情报系统对低空飞行活动的服务和保障能力。民航局空管局要建立通用航空情报原始资料收集、整理、编辑 及航空情报服务产品设计、制作、发布体系,为通航飞行活动提供基础资料。根据行业标准,研制目视航图,满足通航飞行活动需要。研究通用航空机场数据采集规范和特种航图编绘规范,研制《通用机场航空情报资料汇编》。研究航空障碍物收集方法,制定《电子地形及障碍物数据规范和产品规范》,逐步建立低空障碍物数据库。强化地区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通用航空静态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建设,通过整合飞行计划数据、航空情报数据和气象数据等信息为通用航空用户提供全面综合信息服务。研制通用航空情报数字化产品,根据用户需要,提供航空情报定制服务。

(十三)提高低空通信监视能力。将122.050MHz、122.100MHz设置为全国统一的低空地空通信无线电频率,根据需要,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机构也可批准使用其他频率。低空地空通信无线电频率发射功率不大于10瓦。设台单位应当向台(站)所在地区管理局民航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备案。推动以北斗数据为基础,融合北斗短报文(RDSS)、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数据的低空监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通用航空器低空飞行的实时监视。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会同相关技术支持单位,深入挖掘低空监视数据在通航领域的多种应用,不断拓展低空监视能力,为低空空域管理与服务、国家安全监控体系和通用航空运行提供数据支持。低空监视信息应当引接至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相关飞行服务站。

(十四)提升低空航空气象服务能力。加强低空气象观测信息的共享与服务,加强通用机场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建立与地方气象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制,不断丰富完善低空气象信息获取渠道。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低空气象服务,丰富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大数据平台,强化平台的产品供应和服务能力,提高气象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及时性,提高低空天气预报预警的水平。不断改进和优化现有气象情报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低空气象情报发布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十五)完善飞行计划管理。飞行服务站应当建立与服务范围内有关空域管理部门、军民航管制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明确服务范围内各类低空空域的准入要求、飞行计划的报批报备要求,优化飞行计划管理流程。飞行计划可以通过电报、电传、网络以及专用系统等渠道提出,由民航提供管制服务空域的飞行活动,由民航管制单位按现行规定进行批复,其他飞行活动不进行审批。仅涉及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的飞行计划,通过飞行服务站向有关飞行计划管理部门报备后即可飞行。

(十六)建立低空飞行服务法规标准体系。空管办要研究完善通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评估管理规定,协调有关部门逐步简化低空通航飞行管理及保障的要求。组织起草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相关行业标准,明确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技术要求和配置要求。制定低 空飞行服务数据概念模型和交换模型,统一数据接口和传输标准,明确数据交换的内容和格式,确保飞行服务体系各运行单位间信息能有效的相互传递。

六、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运行管理

(十七)服务保障单位设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是民航空管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保障单位参照空管单位实施管理,纳入民航空管行业管理体系和运行体系。设立飞行服务站,由设立单位向民航地区管理局提出,民航地区管理局会同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本地区通用航空活动特点,按照一个空域由一个单位提供服务的原则,予以批准设立。飞行服务站运行前,由地区管理局组织符合性检查,明确飞行服务站类别和服务范围,满足运行条件的可对外提供服务。

(十八)设施设备要求。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设施设备,应当满足相应飞行服务功能和信息有效相互传递的需要。飞行服务站应当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连接,并配备专门的飞行计划服务、情报服务等综合终端,配备有气象情报设备,地空通信系统和协助救援电话等。A类飞行服务站还应当配备监视数据处理系统。

(十九)人员资质管理要求。从事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管制、情报、电信或气象专业执照,方可上岗从事相应工作。从事飞 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管制、情报专业知识和飞行服务技能,了解气象相关知识,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十)管理制度要求。飞行服务站运营单位对飞行服务提供内容负责,保证数据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可追溯性。飞行服务体系各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内容应当包括: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运行标准和工作规范,应急管理和工作程序,安全管理及信息管理,资源管理及设备使用,与运行有关的协议等。飞行服务站应当与相关军民航管制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通报协调关系。各飞行服务站应当通过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公布其服务空域范围、类别、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工作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十一)运营前符合性测试评估。飞行服务站投入运营前,应当经过符合性测试评估,全面检查其服务能力。评估主要应当包括:运行单位资质、服务站类别及服务范围、人员配备及条件、设施设备配备及条件、管理制度、服务方式及流程、情报气象计划等信息处理流程、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协议及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标准、与军民航管制单位协议签订情况等。测试评估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机构应当具备从事管制、情报服务评估的能力和自动化系统或管制综合信息显示系统制造、测试的经验。

(二十二)运营服务要求。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 处理系统应当及时、免费向飞行服务站提供基础数据信息。飞行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其中协助救援、飞行情报服务、计划协助申报、统一发布的情报服务和气象服务为基础服务,地空数据服务、飞行动态监控、定制的情报服务和气象服务等其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基础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个性化服务由市场自主定价。

七、措施和要求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民航局空管局、各地区管理局要成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工作安排,推动工作落实。民航局空管局要加快组织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建设工作,争取在2019年试运行,2020年全面投入运行。地区管理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共同研究提出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和实施计划,鼓励有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民航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飞行服务站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十四)加大资金支持。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纳入空管设施建设项目,由民航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纳入民航空管局运行费用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飞行服务站建设和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建设,地方政府、民航局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贴。飞行服务站的运行维护,由地方政府、民航局每年予以 一定的运营补贴。民航局支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关技术研究,通过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和其他专项支持技术攻关、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五)建立新型监管体系。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建立新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监管体系。推进社会共治,引导社会力量、通航用户、行业协会共同参与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治理,构建多元参与的监管格局。强化服务保障单位主体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通过利益引导、市场约束倒逼运营主体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接受社会监督。整合监管资源、实施协同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思维和新技术,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监管成本。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减少对运行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篇2

经过精确的设计和试验, 可以保证相机的像移补偿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但是由于速高比等相关参数是飞机通过通讯接口传递给相机的, 而飞机在探测地速、飞行高度时也是通过传感器得到数据, 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提供给相机的速高比参数会有误差, 而速高比误差也会对图像分辨率的下降产生影响。

1 原理分析

航空相机的图像分辨率是关键的指标, 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意义。影响图像分辨率的因素包括相机的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CCD传感器的极限分辨率, 相机控制系统的像移补偿误差的影响, 以及与有关的飞行参数的影响。

根据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 设相机的飞行摄影分辨率为R, 则近似的表达式为:

其中:R0——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Rc——CCD传感器的分辨率;

Re——相机像移补偿机构的剩余像移所对应的分辨率。

对一个已有的航空相机来说,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是定值, CCD传感器的分辨率也是定值, 所以, 主要决定相机的飞行摄影分辨率的因素, 就是相机的像移补偿机构的剩余像移的影响。

航空遥感器装载在飞行器内或吊舱上, 飞行的前向像移补偿所需要的速度和高度数据由飞机给出, 而飞机所获得的速度和高度数据是由对应的传感器采集, 存在精度问题, 因此飞行参数误差也会产生像移。

通常, 航空相机的像移补偿精度是像元尺寸的1/3, 认为不影响图像质量, 所以实际的剩余像移也是像元尺寸的1/3以内。同时, 由于像移补偿是基于相机自身传感器测出的飞行参数和通过通讯得到的飞行参数补偿的, 所以, 实际的剩余像移是包括了补偿机构的剩余像移加上飞行参数误差造成的剩余像移。

剩余像移量为

其中, ----------相机补偿机构的剩余像移

---------飞行参数误差造成的剩余像移

像移补偿机构的剩余像移所对应的分辨率和剩余像移量的关系为

根据公式 (1) 、 (2) 、 (3) , 可得到

根据公式 (4) 以及相机的相关参数, 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的速高比误差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2 计算结果

以一种航空相机为例进行计算。

该相机焦距为1.2m, 相对孔径1:5.6。CCD传感器为线阵TDI CCD, 6000像元, 像元尺寸8*8m, TDI级数为200。光学系统的分辨率为200lp/mm (对比度16:1) 。该相机为摆扫式工作方式, 即CCD积分方向与飞行方向垂直。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 (1) , 即:

已知航空相机的像移补偿能力是像元尺寸的1/3, 所以

因此可以得到

根据摆扫式相机的成像原理, 速高比误差与其造成像移量的表达式如式 (6) ,

其中, f——相机焦距, f1200mm;

N——CCD积分级数, N200;

fK——CCD行频, fK15k Hz;

考虑速高比误差的造成的最大影响, 故取 , 所以可得到

根据公式 (5) , (7) , 可以得到不同的速高比误差所对应的图像分辨率的关系, 如图1所示, 同时选取典型数值, 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如果飞机速高比误差每增大0.00011/s, 仅由速高比精度误差就会使飞机飞行摄影分辨率下降2lp/mm左右, 会严重影响成像的质量。

3 仿真试验验证

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 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假设速高比没有误差时, 航拍图像如图2所示, 当速高比误差达到0.00031/s, 则图像如图3所示, 可以发现图像质量明显下降。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 如果用于补偿像移的速高比参数误差变大, 航空相机的图像分辨率会显著降低。因此, 除了相机的像移补偿系统需要满足设计要求, 还要尽量减小飞机提供的速高比参数的误差, 以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光辉.像移对卫星摄影成像质量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 1997, 5 (4) :31-34.

[2]刘明, 刘刚, 李友一, 等.航空相机的像移计算及其补偿分析[J].光电工程, 2004, 315 (12) :12-14.

[3]耿文豹, 翟林培, 丁亚林.振动对光学成像系统传递函数影响的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 2009, 17 (2) :314-320.

[4]翟林培, 刘明, 修吉宏.考虑飞机姿态角时倾斜航空相机像移速度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 2006, 14 (3) :490-494.

四川省移动工商执法系统总体方案 篇3

总体方案

Version1.0

2011年3月 概述

移动工商指的是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专用便携设备无线上网,登录到工商内部网络系统,实现无线网上办公及经济户口查询,实时录入监管信息、进行现场执法等工作。

移动工商的工作特点是流动强,经常需要现场办公,因此基于无线网络的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可以大大方便工商人员的工作。移动工商信息系统能有力的提高商品的监管。对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进行严格查询,有效地防止不良品的流动。移动工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VPMN、短信、企业接入、企信通等信息化产品结合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提供了一套灵活、多方式的内部管理和移动办公通信系统。移动工商信息系统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成功实现广域联网数据传输,为工商局工作人员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在线修改数据库信息、工商证照巡查、企业资信查询等多种快捷、安全的服务,实现了综合信息化的电子政务。

移动工商执法系统以信息技术为移动办公平台,利用语音、数据、短信等手段,无线便携设备与数据库无缝连接,随时随地访问省、市、县、所四级工商业务系统,并实现一系列的数据交互。借助移动工商执法系统,办公人员不仅能够及时响应上级指挥,完成资源、资讯的全面整合;更可以掌握企业的情况进行互动,以及处理突发事件。

四川省工商局通过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移动工商信息系统,包内部办公、案件办理、基层巡检和12315申诉举报等业务。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查看系统内部的通知、公告、报表等信息,实现公文接收、阅读等操作;执法时可通过手机实现案件情况查询、简单案件处理等操作;日常监管时可通过手机完成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综合监管、无照经营情况查询等工作。通过手机,工作人员还可以接收申诉举报,并实现及时回复处理,或借助综合业务系统转交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本项目将完成如下建设内容:

1、日常监管系统;

2、案源录入;

3、企业基本信息查询;

4、辖区内企业统计;

5、食品流通许可证现场核查;

6、常用法律法规查询;

7、商、广、合信息查询。需求分析

省工商局自开始进行全省规模化的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在金信工程的总体框架下,形成了政务内网应用建设和政务外网应用建设的二部分应用项目建设内容。政务内网(又称工商行政管理网),即省局——市局——县局(市、区局)——工商所的工商系统内部专网。为了实现为社会、公众服务,建立资源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互联互通,与政务内网实行逻辑隔离。政务内网应用项目主要为《工商行政综合管理业务系统》,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包括了准入系统、市场登记管理系统、经济户口基层管理系统、业务监管、信用管理、统计报表、经检办案等主要工作的工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和应用。实现跨地域的信息互通、综合执法和动态监管,逐步建立起上下关联、信息共享、规范标准的全局性应用系统。主要包含了准入系统、市场管理、合同管理、广告管理、商标管理、系统管理、日常监管、信用管理、统计报表、案件系统、决策支持等十几个子系统。

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工商执法人员对于现场办公信息和现场执法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日常监管。

主要得提供对综合业务主要功能处理、经济户口的查询、统计和巡查功能。

2、现场执法。

现场执法平台为工商执法人员提供法律法规的查询,现场对无照经营户及处罚进行信息录入,并实现通过手持设备(终端或PDA)进行案件执法信息、12315投诉举报信息的录入等。整体解决方案

3.1 解决方案简介

结合工商局的需求,移动工商执法系统通过整合VPN、短信、GPRS、PDA等信息化产品和技术,提供了一套灵活、多方式的现场办公巡查执法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GPRS、3G无线通信技术,成功实现广域联网数据传输,可为工商执法人员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工商证照巡查、企业资信查询等多种快捷、安全的服务,实现综合信息化服务。

移动工商执法系统的全面推行将极大地提高外出巡查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工商局原有庞大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提升了原系统的使用效率,工商局的服务群众的水平将大大提高,赢得群众的口碑,有利于工商局建立电子政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3.2 系统体系架构

如上图所示,移动工商执法系统是一个移动终端、无线网络、接入平台、工商业务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其中移动工商执法系统接入平台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无线接入区

无线接入服务器位于工商专网之外,它通过专线连接到运营商同时通过物理隔离接口连接到工商专网内的各个数据及应用服务器,提供GPRS/CDMA、短信、WAP、3G等无线接入服务,并实现初步的病毒检测、入侵检测等功能。

(2)无线数据应用服务器

无线应用服务器是应用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实现以下四部分的功能:  多线程端到端数据的传输和分配;  远程终端和用户的访问控制;  不同业务的逻辑处理;  业务数据的查询和访问操作。(3)身份认证服务器

验证无线终端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系统为各地区各级工商干部分配详细的系统权限,通过身份认证服务器限制非法访问敏感数据。

(4)通用系统配置和管理工具

通用配置工具用来定义不同业务数据库系统和终端所需数据之间的各种逻辑转换关系,从而实现平台与各种应用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依靠系统配置工具,实现了平台与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无关性,从而使平台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无线应用系统中。同时平台还提供系统配置、用户、设备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完整的系统管理功能。

3.3 安全问题处理

 整个工商系统网络是一个封闭的专网。

 整个工商系统网络在省局统一设置网闸(或VPN认证体系)、强大的防火墙系统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接入光纤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连接。

 工商系统网络只通过网闸(或VPN认证体系)、防火墙系统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连接,并不直接与INTERNET网连接。系统业务功能

移动工商执法系统是以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为载体,依托工商系统强大、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将多重业务整合延伸到移动无线终端(即智能手机),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查询和监管平台。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执法工具,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移动工商执法系统的重点是放在便携、实时方面,解决目前工商系统固定办公场所的限制,移动工商应该作为工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功能要考虑内网工商系统与移动工商信息系统的整合性,比如可以考虑在内网系统为移动终端订制服务等。每个用户可以为自己的终端设定功能、样式、工作等,如巡查,可以在内在网系统制订巡查计划,这样终端可以方便地根据计划中的企业列表进行操作。反过来讲对于现场办公的数据,比如现场处罚等,也可以实时地通过工商现场办公巡查执法系统进入内网系统中。

移动工商执法系统主要包括移动办公、日常监管、现场执法三大平台。

工商局通过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移动工商执法系统,包括公文流转系统、案件办理系统、巡检系统和12315申诉举报系统等子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查看系统内部的通知、公告、报表等信息,实现公文接收、阅读、审核、批复处理等操作;执法时可通过手机实现案件情况录入、简单案件处理等操作;日常监管时可通过手机完成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综合监管、无照经营情况查询等工作。通过手机,工作人员还可以接收申诉举报,并实现及时回复处理,或借助综合业务系统转交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4.1 日常监管平台

经济户口是指工商机关依法对市场主体履行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等职责所形成的信息资源的总和。一个市场主体建立一个经济户口。经济户口建在登记机关,而不是单纯的工商所的经济户口。经济户口既与工商所有关,也与县、市、省各级工商局关系密切。同时,经济户口的内容涉及工商部门的各个业务线,因而经济户口是整个工商系统的经济户口,工商机关人员首先要树立全局意识。就经济户口管理制度本身来讲,它是新型的工商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它是以工商所监督检查为基础,以属地、分级有机结合为原则(属地即检查权由工商所行使,分级指登记和监管实行分级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上级工商机关和工商所上下联动的体制。同过去经济户口模式相比,手段更先进、制度更完善、管理更规范。

4.1.1 经济户口查询

提供对所在辖区市场主体的查询、查看等功能,并提供对主体监管相应的功能。市场主体情况包括基本信息、法人信息、股东信息、年检信息、信用信息、变更信息、商标信息、巡查信息等。

4.1.2 经济户口统计

提供对所在辖区市场主体的统计等功能,并提供对主体监管相应的功能。移动工商执法系统提供按企业大类、行业、监管项目、信用等级、状态、年度变动等方式的多种统计功能。

4.1.3 经济户口巡查

工商机关的监督检查分为一般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三种。一般检查是指对辖区内的市场主体按照全所的年度巡查工作任务有计划地实施的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工商机关依法组织的专项整治要求,对辖区内的特定经济户口对象或特定经营内容进行的不定期检查。综合检查主要用于对有问题企业或有违法嫌疑企业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检查。移动执法系统提供以上业务的现场在线办理,远程入库功能。

传统的经济户口巡查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步骤:所长制定计划确定巡查对象(上级下达督办、检查任务)――>巡查人员查询打印各自的巡查任务单――>实地巡查――>巡查结果处置(违章警示、即时处罚、询问通知等)——>巡查结果记录——>巡查结果存入电脑档案。

通过移动工商信息系统实现在手持终端或PDA上进行移动巡查管理工作,提高监管效率。使用移动工商执法系统后,经济户口巡查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所长制定计划确定巡查对象(上级下达督办、检查任务)――>巡查人员通过PDA查询各自巡查任务单进行实地巡查――>巡查结

果处置(违章警示、即时处罚、询问通知等,打印处罚凭证等)——>巡查结果记录(直接通过移动工商信息系统录入)——>巡查结果归档。

4.1.4 现场食品安全监管

现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真正做到使消费者能够“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并将整合条形码扫描等应用(条形扫描所需终端非本项目范畴),纳入统一系统进行现场食品安全监管。

4.1.5 法律法规查询

对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工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后,发布各类法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文办理过程中有关的安全制度等,使内部工作人员能方便地了解各项政策法规,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法律法规的遵守。同时为工商人员执法时查看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方便。移动办公的形式和内容

5.1 笔记本电脑为主体的终端移动办公

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无线通信链路,使用笔记本电脑远程登录到工商应用软件系统进行远程移动办公,所实现的功能就如同将办公室桌面的计算机搬到工作现场,所实现的功能与办公室办公内容完全相同,优点是:功能齐全,缺点是:携带不是十分方便。

5.2 PDA手机为主体的终端移动办公

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无线通信链路,使用智能手机访问移动工商执法系统进行远程移动办公,因为手机显示和处理能力比较低下,所实现的功能只能是是缩小简化了的工商用软件系统,比如查询、现场简单记录等,优点是:携带十分方便,缺点是功能有限。访问软件

业务软件根据采用的访问终端的不同而不同。如果采用笔记本电脑则可以直接采用现有业务系统软件,当然考虑流量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造;如果是采用智能手机或PDA作为访问终端则需要开发适合的系统。

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篇4

【发布文号】哈政办发〔2004〕10号 【发布日期】2004-08-26 【生效日期】2004-08-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物资系统改革总体方案和哈尔滨市市属物资企业

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发〔2004〕10号)

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物资系统改革总体方案》和《哈尔滨市市属物资企业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物资系统改革总体方案

为全面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国企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快物资系统改革步伐,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理顺行政职能和国有资本、职工国有身份有序退出为目标,坚持机构改革与企业改制相结合、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体制创新与安置职工再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国有物资企业改制步伐,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转换经营机制,激活内部动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稳定原则。要将行政管理职能划转与人员分流安置相结合,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切实维护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

(二)坚持安全退出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实施改制重组,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企业顺利交接,确保国有资本、国有职工和企业经营者安全退出。

(三)坚持整体下放原则。要将资产优良企业与资产欠佳企业、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一并整体下放到所在区,由所在区组织实施改制退出,实现市物资系统所属企业由原来按行业管理向按行政区划属地管理的转变。

三、主要内容

(一)机构改革

1.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机构改革与组建市商务局一并考虑。撤销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将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分别划入市商务局和市经委,其中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管理、报废汽车回收(废旧金属回收)管理、民用爆破器材专项管理、物资行业协会及其他物资行业宏观管理职能划入市商务局,煤炭市场管理职能划入市经委。

2.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现有在职职工45人,其中原机关人员31人、事业单位人员14人(含经费自筹编制3人);离退休职工100人,其中离休干部24人、退休职工76人。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分流安置:⑴市管干部6人(局级5人、处级1人)由市委统一安置;⑵按规定享受分流政策的处以下干部16人,其中12人根据本人申请提前办理退养或退休手续,4人予以重新安置;⑶行政管理人员8人(含重新安置的4人)随职能划入市商务局;⑷煤炭市场管理人员5人随职能划入市经委;⑸机关离退休职工划归市商务局统一管理。

3.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集体办、信息中心和老干部活动室等3个事业单位及其人员14人划入市商务局,人员经费暂由市财政承担,待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一并研究解决。局办公用房及其所属财产统交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

(二)企业改革

截至2003年末,市物资系统共有国有企业18户、集体企业28户,2004年5月市燃料公司划归哈物业供热集团后,现有直属国有企业17户、集体企业28户;国有企业在职职工2697人,离退休职工1476人;集体企业在职职工901人,退休职工239人;资产总额10.9亿元(其中50%土地使用权价值1.1亿元),负债总额10亿元,净资产0.9亿元,资产负债率91.7%。

按照市物资系统机构改革与企业改革同步进行的部署,17户直属国有企业整体下放到所在区管理,由所在区组织实施改制退出,其中下放到道里区10户、道外区6户(其中参股企业1户,股本金30万元,占总股本的15%)、南岗区1户;28户集体企业全部随主办国有企业一并下放。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2004年8月中旬):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下发《哈尔滨市物资系统改革总体方案》和《哈尔滨市市属物资企业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实施方案》。

(二)组织企业下放交接(2004年8月底):由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会同市政府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编制下放企业资产、人员表册,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市属物资企业下放交接会,一次性完成下放交接工作。

(三)组织实施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机构改革(2004年9月)。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原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行政管理职能及人员划转、享受政策人员分流、离退休人员并入市商务局和所属事业单位划转工作。

五、相关政策

(一)机构改革政策

1.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原机关人员享受哈办发〔2001〕42号文件规定的人员分流政策。

2.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行政管理职能划转遵循“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行政管理职能及人员编制同时划入市商务局和市经委。

(二)企业下放政策

1.下放企业的资产,以2003年末经市财政局审核的财务决算为准,企业下放时不再进行新的资产评估。

2.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2003年末以前借给下放企业的资金,与企业其他资产一并划转,在改制时可转为国有权益。

3.下放企业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可继续享受贷款折扣、一次性清偿终结银行债务的优惠政策。

4.下放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标准,按哈办发〔2004〕2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组织领导

成立市深化物资系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方世昌和副市长王大伟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发改委、编委办、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房产住宅局、国土资源局、人事局和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全面负责市物资系统改革的组织协调工作。

哈尔滨市市属物资企业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放开搞活物资企业,市政府决定将市属物资企业下放所在区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两年内国有、集体物资企业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全部退出为目标,坚持政策扶持、转制放活、平稳过渡三项原则,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从大局出发,认真执行政策,严明工作纪律,严格程序,统一标准,精心组织,实现市属物资企业顺利下放交接,促进全市物资经济的繁荣和协调发展。

二、下放范围

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市属国有物资企业共17户,其中道里区10户、道外区6户(其中参股企业1户,股本金30万元,占总股本的15%)、南岗区1户;集体企业28户全部随主办国有企业一并下放。

三、相关政策

(一)下放企业的资产,以2003年末经市财政局审核的财务决算为准,企业下放时不再进行新的资产评估。

(二)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2003年末以前借给下放企业的资金,与企业其他资产一并划转,在改制时可转为国有权益。

(三)下放企业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可继续享受贷款折扣、一次性清偿终结银行债务的优惠政策。

(四)下放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标准,按哈办发〔2004〕2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核实(2004年7月前):由市政府物资系统改革调研小组负责,原则上以2003年末经市财政局审核的财务决算报表和人员统计报表为准,对企业上报的数据逐一进行调查核实,保证各项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二)制定方案(2004年8月中旬):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下发《哈尔滨市物资系统改革总体方案》和《哈尔滨市市属物资企业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实施方案》。

(三)组织交接(2004年8月底):由市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会同市政府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编制下放企业资产、人员表册,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市属物资企业下放交接会,一次性完成下放交接工作。

(四)检查验收(2004年底)。市属物资企业下放工作推进组对企业下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全面总结市属物资企业下放工作,向市政府汇报。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下放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下放企业工作,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有序组织推进工作,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

(二)企业下放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准隐匿、转移、转让、变卖国有、集体资产;不准抽逃企业资金,突击花钱,私分钱物;严禁弄虚作假、涂改、销毁账目。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惩处。

(三)下放企业在未交接前,停止调入职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如需调动,须待企业交接结束和进行离任审计后办理手续。

(四)下放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所提供的情况要真实,资料要完整,数据要准确,并对其负责。

六、组织领导

在市深化物资系统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属物资企业下放工作推进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方世昌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市长王大伟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发改委、编委办、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房产住宅局、国土资源局、人事局和物资局(哈尔滨物资集团公司)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制定企业下放方案、协调政策落实、组织交接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附件: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市属物资企业名单

下放所在区管理的市属物资企业名单

合计45户,其中国有企业17户、集体企业28户。

一、道里区(国有企业10户、集体企业15户)

(一)哈尔滨市金属材料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金属切割厂

2.哈尔滨市金属公司第三供应站

(二)哈尔滨物资销售总公司

(三)哈尔滨市木材一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第三燃料公司三悦旅社

(四)哈尔滨进口设备配件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友联物资贸易商行

(五)哈尔滨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生产资料贸易中心

2.哈尔滨生产资料服务站

(六)哈尔滨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龙江物资再生利用公司

2.哈尔滨市金属物资再生利用公司

3.哈尔滨市物资再生利用第一经营部

4.哈尔滨市物资再生利用第三经营部

(七)哈尔滨松花江物资公司

(八)黑龙江龙兴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九)哈尔滨市协同机电产品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机电设备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机电公司绝缘材料分公司

2.哈尔滨市机电公司机械设备经销部

3.哈尔滨市机电公司京海成套设备公司

4.哈尔滨市机电公司道里门市部

5.哈尔滨市机电公司劳动服务公司

(十)哈尔滨华滨实业公司

二、道外区(国有企业6户、集体企业8户)

(一)哈尔滨市恒森建材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材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物建建材有限公司

(二)哈尔滨物资贸易中心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物资贸易中心经销站

2.哈尔滨市物资贸易中心第二经销站

(三)哈尔滨国华物资经贸公司

(四)哈尔滨松花江物资贸易中心

(五)中集哈尔滨集装箱有限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物资实业总公司

(六)哈尔滨市化工轻工材料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化轻总公司物资经销公司

2.哈尔滨市道外化轻物资商场

3.哈尔滨市先锋化轻材料经销站

4.哈尔滨市化轻总公司哈特胶粘剂厂

三、南岗区(国有企业1户、集体企业5户)

(一)哈尔滨聚祥实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木材总公司)

所属集体企业:

1.哈尔滨市南岗木材加工厂

2.哈尔滨市哈西木材加工厂

3.哈尔滨市道外木材加工厂

4.哈尔滨滨西木制品加工厂

5.哈尔滨市哈西木材加工厂林木产品经销部

上一篇:大学生国庆节60周年爱国演讲稿下一篇: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