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2024-07-14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共15篇)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篇1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1.梨的轮回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经过了一个轮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你怎么这么贪吃呢?太不要脸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这最大的梨向来是虚晃一枪,最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点灯心语】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2.留下思考的时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点灯心语】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学生:勤奋却成绩不佳。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做题,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比教他做题更有用。

3.撒谎的惩罚

我16岁那年的一个早晨,父亲说他要去一个叫米雅斯的村子办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车交给我驾驶,但条件是在他逗留于米雅斯村期间我要替他将车子送到附近的一个修车铺检修。要知道,我当时刚刚学会开车,但却极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到米雅斯村有将近20英里,足可以让我狠狠地过一把开车的瘾。在修车铺的师傅检修车子时,我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我接连看了四部。出了电影院,我一瞧手表,已经是六点钟了。比我与父亲约好的时间迟了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父亲得知我是由于看电影而迟到,一定会生气,可能因此就不再让我开车了。于是,我心中编了瞎话,告诉他汽车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时间也相应的长了。他向我投来一瞥。“贾森,你为什么一定要撒谎?””我没有撒谎,我说的是实话。””四点钟的时候,我给修车铺打了电话,他们说车早就检修好了。”我的脸顿时羞得通红。我向他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并解释了决定撒谎时的想法。父亲认真地听着,脸上蒙上一层阴霾。

“我非常生气,但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想,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让你感到对我撒谎比说实话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误。”

不论我如何恳求,如何抗议,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亲大步踏上了乡村崎岖的泥路。我赶紧跳上汽车,驱车跟在他后面,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断地自我批评,但均无济于事。将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是这样走过,平均每小时走了五英里。

看着父亲承受着疲惫和痛苦,作为儿子,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生平有过的最难受的经历,也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课。从此以后,我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谎话。

【点灯心语】什么是有效的教育?这就是有效的教育!虽然它是一种惩罚,一种固执得有点极端的惩罚,不是温情,也不是暴躁,却直击人的心灵!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永远不再撒谎,我一定会去用;如果有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刻骨铭心,一辈子难忘,我一定要上这节课。

这样的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多积攒一些,用一生的时间。

4.强权下的顺从

富翁对仆人说:“茄子增进食欲,是好东西。””不错。”仆人说,“难怪它戴着顶王冠。”几天后,富翁又说:“茄子倒人胃口,还生痰,是坏东西呢。”“是呀!”仆人说,“瞧它头上长着刺呢。”富翁不满意了:“前天你说茄子是好东西,今天又说它是坏东西,什么意思?”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我是老爷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这则外国典故后来成了成语:“不是茄子的仆人”,相当于我国的成语“见风使舵”。我想它的讽刺实在是搞错了对象。

仆人的答话难道不是源于富翁的信口雌黄?仆人不过是给富翁的胡说八道找了点注脚而已。它的确切含义应当是:强权下的顺从。

【点灯心语】想一想,学生被迫接受我们的标准答案的时候,是不是强权下的顺从?当学生听着我们说,必须这样写才不被扣分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变成强权下的顺从?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在给出我们的结论之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让他们有一点自主的感觉,不要从小就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仆人。

5.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

威廉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试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掌握“run(跑)、catch(抓住)”几个词的用法。这节课拿来一个篮球,让学生排成两队,依次传球并跑到另一队后面,威廉不停地喊run!run!catch!catch!学生很投入地做着。忽然,一个调皮的男生非常用力地把球砸向一女生,威廉跑过去一下子抓住了球,非常生气。要知道,这可是在教室内,这一动作是很危险的。中文助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威廉如何处理。学生很快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等待着老师训斥。很短的时间,威廉恢复了表情,把孩子喊过来,手把手教这个男生传球,这次学生传得很好。

“Good!”威廉伸出了大拇指。

其实,对于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许犯错误。美国同行告诉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测验学生的时候,单词写错了有些是可以得分的,如水water,如果写成了wate,就可以给分,因为基本答对了。他们对孩子的考试评价,是从0分开始的,学生答对1道题,就给加多少分,直至加到满分——5分。学生永远处于赢分状态,所以他们的孩子始终充满了自信心和征服欲。

【点灯心语】“对于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许犯错误。”这是这则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一个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孩子,他绝对不可能会获得成功。犯错是一种体验。教师不但要容人学生犯错,还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让学生犯错的机会,在学生犯错之后再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这样无疑会使学生提高得更快。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篇2

王××,男,11岁,身体魁梧,性格暴烈。开学第一周同学之间完全陌生,互相不知道姓名等信息,各方面表现正常。第二周的星期二晚上下自习后他因为同寝室同学一个善意的提醒就大发雷霆,仇视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经过生活指导老师的耐心教育,他又恢复了正常,我也以为新生,也许是在家当小皇帝惯了偶尔发脾气正常,所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个星期后,他又表现不好了,周末回家作业经常不做,问他说:作业不想做;在学校谁也不能惹他,否则会发脾气难以消停。于是我跟他父母通电话反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如此又过了几周,他不仅故伎重演,还变本加厉,班级内同学都不敢提醒他了,同桌也不愿意与他坐一起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太可怕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在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那么恨自己的父母及亲人。我要争取家长配合教育。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父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因为孩子从小脾气就大,家长又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早期对他没有加强教育,到了学龄阶段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遇到问题就实行棍棒教育,由于家长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管理,爷爷奶奶管不住他,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越来越暴力了,十岁那年还因为他母亲教育了他,他竟然出手打了他母亲。

为了帮助他改变自我,我经常找他单独谈话,鼓励他,从正面引导他,提醒他。有一次,他因为旧疾复发,我亲自带他去三甲医院检查诊断,后来又从生活上关心他,渐渐地也许是他那不羁的性情受到了感动,偶尔能交作业了。他有时犯了班规班纪我也不是像对其他学生那样严厉批评,我尽量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感化他。现在他上课专心听讲,交作业的次数多了一些,但是我知道他那暴力的性格绝对没有彻底改变。本学期结束了我不知道下学期他会变成什么样?他还会冥顽不化吗?可有一点我很清楚,无论再暴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多加关爱,多加尊重,长期下去他会有所改变的。如果这个学生下学期还能来上学,我会再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和他谈谈心,能及时知道他的心里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尽其所能解开他心中的郁结。再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以便他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刘××,男,6岁,身材矮小、不善言谈、喜欢独处。记得每次在课上观察刘××的时候,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摇着小脑袋,东瞅瞅、西看看,本来我也就以为这无非就是性格活泼,爱玩爱闹而已,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震惊了我。

有一次放学回家,当我骑着脚踏车,路过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发现刘××也在等红绿灯,小脑袋不停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可是他接下来的举动,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后怕,他突然走出斑马线,径直走向马路,旁边的轿车疯狂地摁着喇叭,他只是默默回了下头,我马上从脚踏车上跳下来,把他抱回斑马线,我马上跟他的父母进行了电话联系,让他的父母来接他,在那个夜晚我跟刘××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谈话。

通过他父母的描述,刘××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同,哺乳期中,刘××竟然不会吃奶,别的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却迟迟不会发音,长大一点的时候,叔叔阿姨给他买的玩具他总是自己把它排成一排,帮他收拾之后,他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晚上看电视总是一会打开,一会关掉,尤其是大小便的训练,到了四岁才完成。刘××对某些特别声音表现出一种恐惧感,比如吸尘器、理发电动推剪、引擎启动声等等,刘××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认为无非就是孩子发育晚而已,也就没放在心上。

经过他父母的描述,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建议他的父母带刘××去医院检查一下,周末刘××的父母带着刘××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确诊为自闭症,这个结果对于刘××一家来说,如晴天霹雳,刘××的父母带着他去参加复建治疗班,帮助刘××进行语言和肌肉训练,我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查阅,建议控制刘××的饮食习惯,刘××对面筋特别过敏,所以我建议刘××吃饭的时候,所有含面粉的食物都不能吃,洋葱、辣椒等调味品也不能吃,多让他吃青菜等有机蔬菜。

在学校中,我尽量使课堂充满欢乐的氛围,音乐是有效的疗伤药剂,时刻关注刘××的举动,下课的时候经常跟他聊聊天,让他保持愉悦的心情;课堂上经常举办一些才艺表演,鼓励刘××上台表演,提升他的自信心,经常跟他的父母进行沟通,掌握刘××的治疗进展。

五个小故事和一场谋杀 篇3

女主人的卧室,昏暗静谧,浸泡在暖色调的灯光里。突然,女主人在床头坐起,惊疑而紧张的目光盯着房门。一个高大、略显肥胖的身影塞在门框里。

妻子对丈夫的出现感到震惊,因为自从他提出离婚以来,两人已经一年没同房了。家就是战场,任凭尘封网结、一片狼藉,两人仍是愈战愈勇,坚持至今。让那个小妖精跟我平分家产?做梦!我的底线是三七开,我七你三,否则我死也不离婚,看你们还有什么办法。

她看了一下钟,才晚上8点。丈夫不像是来发动进攻的敌人,他脸上甚至带着笑容,虽然声音里透着一股凉意:“还没睡?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

他确实特别会讲故事,新婚燕尔,夫妻恩爱之时,她每晚都听着他的故事入眠。可是现在,他们巴不得她快死,还会关心她的失眠?

不过,他手里真的拿着本故事书:《谋杀故事会》。

他清清嗓子,介绍说:“希区柯克是当之无愧的谋杀大师,他教导我们说,众多的杀人犯成功地逃过了法律的惩罚,那些杀人犯事先经过精心的准备。大量未破的谋杀案都属于这一种。只要掌握一些诀窍,就能确保逃脱法网。下面的故事将让你看到,我已经掌握了许多谋杀要诀。”

第一个故事:《谋杀艺术家》,作者希区柯克——苏珊背弃了我,跟着一个暴发户去了欧洲。过了八个月,她却回到我身边。我怎么也赶不走她,只好用手把她掐死。在几个月里,警察每天盯着我,翻遍了鸡舍里的干草,挖地三尺,却没法找到尸体。为了慰劳警察们,我热情地举办了鸡肉宴,他们都喝得酩酊大醉。销毁尸体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一件难事,他们怎么会知道那些鸡是用苏珊的尸体喂大的呢?我并不是说那些鸡直接在苏珊的尸体上啄来啄去,它们吃的苏珊是包含在精心配制的饲料里的。苏珊的每一部分都在粉碎机里磨成了粉末,变成了优质的骨粉和肉粉,连血也被烘干后加工成了干血粉。

故事讲完了,可他还是不走,用浑浊的眼睛盯着她,让她心里发毛。接下来他似乎在讨论这个故事的意义,给她介绍了许多关于谋杀的事。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这种事,只不过你对人性的阴暗险恶了解得太少了。一个人想要杀死别人,总会有许多动机,最常见的是仇杀、情杀、财杀,为了独吞遗产,为了婚外恋,就是说为了离婚也可以杀人……”

接下来,丈夫讲述了他对谋杀的深刻理解:“处理尸体是谋杀的头等大事。许多人把尸体抛进河里,这只能证明他们愚昧无知。为了达到毁尸灭迹的目的,完全可以采用另外的办法,如调包、浇制成混凝土、埋进地板、肢解、做成饲料喂鸡、做成人肉包子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好办法,因为一旦被意外地公之于眾,当事者对此就难以解释了。其实,与其费尽心机地藏匿尸体,倒不如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围观的人群中。”

她惊讶地望着他,听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你一直在研究杀人?你想杀谁?”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凑过去,在她耳边神秘说:“杀谁?这个我们暂且不谈。不过告诉你,关于谋杀,我有个更好的方案,明天你就知道了。”

他对“方案”这个词特别满意,因为这个词使她的身体难以察觉地颤栗了一下。他合上书本,把视线转移到她脸上。她的脸色一片死灰,努力抑制着恶心或者恐惧。

【2】丈夫讲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

第二天晚上8点,门又开了。

他破破烂烂的衣服上污迹斑斑,头发蓬乱,眼睛里闪着怪异的光,似乎很高兴见她还没有睡着。看见她目瞪口呆的样子,他呲牙咧嘴地笑了。

妻子仿佛得了强迫症,她劈头就问:“昨天你说的那个方案,到底是什么?”

丈夫不着急,继续卖关子,嘶哑道:“明天你就知道了。今天先听个故事,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我没有带书。”

第二个故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作者罗贯中——曹操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喜欢杀人,所以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帐篷里午睡时,被子掉在地上。一个侍卫慌忙拾起被子给曹操盖上。这时,曹操一下子跳起来,拔出剑就把他杀了,然后重新上床睡觉。过了好久,曹操醒来看见床边的尸体,假装吃惊地问:“谁杀了我的侍卫?”众人实情相告。曹操痛哭,下令厚葬这位侍卫。

“可谁都知道曹操梦中杀人是假的,他害怕有人暗中谋害,所以装成有病的样子。”妻子反驳道。

丈夫高兴地说:“说得对,可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如果装成精神病人,那他就有权杀人了。”

妻子反对说:“不,法医的精神鉴定能清楚地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疯了,判定他有没有刑事责任。”

丈夫对此不屑一顾。 “用装疯卖傻的办法杀人,自己一定要真的被逼疯,要真的相信疯了。不然你就很难通过精神鉴定这一关。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变成疯子也是值得的,因为疯子可以治愈,而死者却无法复生。虽然一般人很难达到疯子的境界,不过我是个例外。”丈夫顿了一下,询问的眼睛望着妻子:“我再加一个故事,我小时候的故事,你想听吗?听了就知道为什么我是个例外。

第三个故事:《我小时候的故事》,没有作者,因为它是真事——我十岁左右时,常常做噩梦,在梦里被一些青面獠牙的怪物追赶,它们想吃了我。有一次,怪物已经堵到我面前,我没有退路,只有反击。我挥起拳头朝它的眼睛打过去。瞬间我感到了一阵剧痛,就醒了。我醒了,可是右手还是疼痛不已,看见墙上的血迹,我明白原来我的右手打在墙上,骨折了。后来同学把我送到医院里,可医生怎么也解释不了我做梦时为什么真的挥动了拳头。你想,我在梦里的力量,难道不能用来杀人吗?

妻子的声音难以隐藏地哆嗦:“你想说什么?你想杀我?”

丈夫对这种效果心满意足,他说:“我不想杀你。不过任何人长时间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都会精神崩溃的。你了解我,我是个意志薄弱的人,特别是,如果遇到像离婚这样的大事……”

妻子吓得牙齿格格直打架,仿佛她是穿着单衣站在冰天雪地里:“你……你真的……真的会干出这种事?”

丈夫哈哈大笑,脚步轻快地下楼去了。

睡下以后,妻子却听到从门缝里传来的怪响:“刷、刷、刷,刷——刷——刷——”像是磨刀的声音。妻子侧耳倾听,他在半夜里磨刀,他想干什么?

【3】丈夫讲第四个故事

第三天晚上8点,妻子从手表上抬起眼睛,看到门正在缓缓打开。

这次真的应该害怕。不,应该魂飞魄散才对。因为丈夫穿着一身黑衣,戴着墨镜,神色凛然,使人想起电影里的冷面杀手。这副装扮也许暗示着他要做出某种可怕的举动。果然,他手里举着昨晚磨亮的尖刀,面目狰狞地靠近床边。

这么暗的地方还戴墨镜,为了装神弄鬼,他可算辛苦到家了。他扬了扬刀子,说:“别怕,再给你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凶器》,这把刀是讲故事的道具。”

第四个故事:《凶器》,作者非吾——徐敬州想要自由,他认识了一个女人,可这个女人想占有他的一切。于是,他极其慎重地考虑要不要送花给她。最后,他把花送到了她的房间里。结果,这女人哮喘病发作身亡。给女人送花,这就是徐敬州的谋杀手段。原来,他找的女人是严重的花粉过敏症患者,她的哮喘发作不治身亡,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因为他只是做了情人间常做的事。

听完这个故事,妻子的手机在楼下响起来。丈夫示意她下去拿。他坐在床边,把玩手里的刀子。

妻子回到楼上,丈夫把刀子横放在胸前,嘿嘿一笑,说:“只有蠢货才用刀子杀人。”

妻子斜觑着雪亮的刀刃,声音发干地问:“你……你说什么?”

丈夫开始耐心地解释起来。“罪犯的常规凶器是刀、枪、毒,他们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有个词叫双刃剑,用来形容这些凶器再合适不过。因为它们伤害受害者的同时,也伤害了迫害者。这类凶器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显而易见、无法消除的痕迹。警方顺着这些线索,就不难找到凶手。水、电、火就安全得多,因为它们留在尸体上的痕迹虽然明显,却不带有凶手的任何个人特征。记得前天我说过的话吗?”

妻子显然忘了,她疑惑地望着丈夫。

他说:“前天我告诉你,与其费尽心机地藏匿尸体,倒不如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好让受害者坠楼而死。受害者坠楼前那致命的一推根本不会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警察只能看见坠楼者撞击地面造成的伤痕,却无法发现一丝人为的痕迹。所以可以说,地球是我心目中最适宜的凶器。”

妻子說:“可是,凶手得费尽心思把受害者骗到栏杆边上吧?”

“不用,我举个例子。如果我想害死你,完全可以把你抱起来扔到楼下。以我的身材,对付你当然是轻而易举……”说到这里,他靠近妻子,伸手搂抱她,他的神情,完全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凶手。

丈夫戴着墨镜,看不清妻子的脸色,不过他能想象她惊骇的样子,因为她尽量把身子朝后仰去。

丈夫笑起来,缩回双手,冷酷地说:“当然,我只是打个比方。”他冷若冰霜的眼神看着她,好像她是一具尸体:“如果你不同意离婚,我就雇个吸血鬼住在家里。”

为了加强效果,他玩弄着手里的尖刀,怪声怪气地说:“也许,我就是吸血鬼,和我住在一起是多么可怕的事……”他的怪笑像是惨叫。接着,他真的像吸血鬼,或者像僵尸一样伸直双手,墨镜下的脸紧绷着,一蹦一跳地下楼了。这怪笑一直持续着,伴随着他沉重的脚声。为了装得逼真,他倒真是一阶阶跳下楼梯的。

【4】妻子讲故事

可是,忽然,楼梯上的脚步变成了沉闷杂乱的撞击声。听到这个声音,妻子站起来跑到楼梯口朝下看。

刀子、墨镜留在楼梯中段,可这个大胖子滚到了楼梯最下面。他的头撞到了对面的墙,硕大的身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使他的脖子折断了。污血正从头上的破洞里汩汩流出。

妻子走下楼梯,蹲下身子来,对着丈夫不断抽搐的嘴角说:“我知道,你的方案就是吓死我。不过,现在轮到我讲故事了。”她拾起地上的刀子,用冷漠的口吻讲述下面的故事。

第五个故事:《先下手为强》,作者希区柯克——阳台正下方开了一朵玫瑰花。华伦先生叫妻子来看这朵花,想借机把她推到楼下。他们一起俯下身,探出去看花,结果有一个人就摔下楼了。摔死的不是别人,正是华伦先生,因为华伦太太先下的手。

丈夫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时,妻子痛心地说:“亲爱的,你不知道,双层塑料薄膜有多么滑。你不修好电灯就算了,何苦还要戴墨镜?你不用扶手就算了,何苦还要在楼梯上蹦跳?我刚才在楼梯上放了只塑料袋,就要了你的命。希区柯克说得对,先下手为强。”

(本故事纯属虚构)

二十五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篇4

六、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七、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管理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八、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九、河边的苹果

五个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篇5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二个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第三个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四个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五个

成语小故事素材 篇6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篇7

一、故事的选择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

( 1) 故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特点?

( 2) 故事中语言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2.根据学习要求选择。

在平时的教学中,故事出现在教学的什么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故事,在选择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1) 故事是否图文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图文结合的故事文本,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 2) 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 , 教育意义是否鲜明,能否做到寓教于乐?

( 3) 故事文本中的句型 、 语法是否和我们的课本内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故事的改编与创作。

英语故事有很多,可有时真正适合你的学生和你的那节课的故事却少之又少, 所以在前期故事选择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原有故事进行适当的改编。 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这时的老师就成为编剧。

二、故事教学的实施

1 .导入环节 。

故事的导入环节是英语课堂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一探故事究竟的欲望。 常见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 1) 谈话式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已学过的知识点为话题来引入故事的教学。

( 2) 歌曲导入 。 通过演唱和故事内容相关联的歌曲直接导入故事。

( 3) 猜谜导入 。 通过猜谜的形式猜出故事中的人或物,从而导入故事。 导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简洁明了,要直入主题。

2.故事的教学环节。

这一环节是故事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 故事每个环节的呈现也要采取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把故事听下去的欲望。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环节:

( 1) 整体感知故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视听手段整体感知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或磁带的播放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故事, 既可增强学生观看时的注意力,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力。

( 2) 梳理故事环节 。 在梳理故事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排序,画简笔画等方式梳理、了解故事发展的经过。 在梳理环节老师还是要引领孩子去说,去描述故事,把话语权交到孩子手上,特别是对话较多的故事,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角色的语言并告诉大家。 在故事梳理环节的同时,教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操练。 这时的提问不局限于故事,可以提些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这时学生的回答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3) 故事表演环节 。 表演故事是帮助学生内化并产出新内容的过程。 可是每个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然后背诵并表演故事, 在表演时注意学生语音语调的培养, 最后表演改编故事,这时就是学生在对原有故事的理解上再构新的故事,能力强的学生, 他们已不能满足于表演原有的故事,这时老师在激励的同时更多的可以协助完成。

三、故事教学的情感升华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故事时会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也就是所说的寓教于乐,我们不能为教故事而教故事,情感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 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而我们的情感教育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自己感知总结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老师告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对故事教学实践的困惑

故事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尤其是最后的表演环节,学生们往往带来很多惊喜, 每个学生都投人到故事学习中,创造性地运用学过的内容。 但在故事教学实践中我还有一些困惑:

1.故事教学选材于书本外,对于这样的文本,我们的处理到何种程度合适呢?

2.书本外的故事如何与我们的书本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呢?

作文素材-名人小故事 篇8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

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二、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236年~2),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英语小故事 篇9

A Bad Impression

Six people were travelling in a compartment on a train.Five of them were quiet and well behaved,but the sixth was a rude young man who was causing a lot of trouble to the other passengers.

At last this young man got out at a station with his two heavy bags.None of the other passengers helped him,but one of them waited until the rude young man was very far away and then opened the window and shouted to him,“You left something behind in the compartment!”Then he closed the window again.

The young man turned around and hurried back with his two bags.He was very tired when he arrived,but he shouted through the window,“What did I leave behind?”

As the train began to move again,the passenger who had called him back opened the window and said,“A very bad impression!”

一个坏印象

有六个人搭乘火车旅行,坐在同一车箱内。其中五个人很安静,也很规矩。但第六个是个粗鲁的年轻人,给其他乘客招惹了许多麻烦。

最后,这位年轻人在一个车站带着他那两个沉重的皮箱下了车。没有一个乘客帮他的忙。其中一个乘客一直等到这位粗鲁的年轻人走得很远了,才打开窗户,对着他大声喊:“你把东西落在车厢里了!”然后,又把窗户关了起来。

年轻人转过身子,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皮箱,匆匆赶了回来。他赶到的时候,显得非常疲倦,对着窗户大声喊:“我把什么东西落在车上了?”

当火车再次启动时,叫他回来的乘客打开窗户说:“一个极坏的印象!”

小学语文哲理小故事素材 篇10

不久,猎鹰捉住了一只野鸡。它抬起脚掌狠狠地踩着野鸡的翅膀。

野鸡颤抖着,它轻声说:“猎鹰先生,请求你,放了我吧……”

猎鹰听了这话露出了凶恶的目光,“放了你?除非我想挨主人的一顿鞭子!小东西,不要再浪费唇舌了!”

野鸡竟然还抱有希望,“可你杀了我会得到什么呢?”

猎鹰冷笑一声,“主人啃剩下的东西。”

“仅仅为了这个就要杀了我吗?这不公平!难道除了挨鞭子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猎鹰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头,“别的选择吗?”说到这里它大笑起来,“我想到了!我想到了第三个选择,那就是……”

猎鹰说完一口咬断了野鸡的脖子。它叼起野鸡跑进了密林深处……

猎鹰再也没有回来。

智慧小语:

高考作文人生小故事素材 篇11

付菁是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进入公司后,对公司的一些不成文的制度比较反叛。

这是个二十多人的小公司,老总提倡大家和谐团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在饭店吃个饭,然后唱歌。老总个人负担总开销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开销,除掉当天过生日的“寿星”免费外。其他的人平均分担,其实,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是三十元左右。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很满意。老总觉得这是个大家在一起沟通的好机会,很多个人摩擦就是在这样的聚会交流中而烟消云散的。员工觉得这样很有人情味,像个大家庭,另外,这样的聚会,还可以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大家必须参加,是根据个人自愿原则,但是。多年来,大家都主动参加,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

付菁来了后,想想每个人过生日,不但自己要凑份子,而且还会晚回家,占用了自己的私人时间,她就比较生气,另外,她觉得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所以,她拒绝参加。她的拒绝,公司上至老总下至员工都没说什么,只是公司上下觉得付菁这人“怪怪的”“挺不合群”。尽管她的工作干得不错,但是,因为她不懂得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多工作能力不如她的人得到了升迁,但是,她依然如故。

哲理性小故事 篇12

这时候, 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 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 遇到缝隙就钻, 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 鲜花一株株地凋残, 爬地草洋洋得意, 神气活现。可是, 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 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 任凭如何使劲, 再也无法向前。

“喂, 你是甚么东西, 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 厉声吆喝。

“放心吧!”参天大树巍然屹立, 轻蔑地答道, “我是不会和你争的!你抢占的, 是脚下狭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 是头上辽阔的天空。”

高中作文成语小故事素材 篇13

法政策,苏轼因不赞成新法,和王安石辩论。那时王安石很为神宗所器重,苏轼敌不过他,被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地方,建筑了一间居住,所以又称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喜欢山水,时时出去游玩。赤壁是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处,一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即复州;一在齐安之步下,即黄州;一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今属汉阳县。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正是曹公败处,东坡所游之赤壁在黄州汉川门外,不是曹公失败的地方,东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后做了两篇赤壁赋,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名同地异,因他的才思横溢,文笔流利,写得唯妙唯肖,使后人对于赤壁这地方,都怀有向往的心情,在后赤壁赋中,他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水落石出”苏轼的赋中,本来是指冬的一种风景,但后人把这水落石出四字,用做真相毕露被悉破的意思。也有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以后,等到真相大白,也叫做水落石出。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中考作文素材成语小故事 篇14

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唐朝·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信》:“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的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慨,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小故事与大问题 篇15

故事中的“我”和“麦穗”都是在南方那个叫南岗的小镇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得知是乡亲, 继而相识相交, 但由于“我”固守道德和家庭的底线, 才坚守住了男女的生理防线。后来过年回家, 从不谙世事的儿子口中得知“妈的床前有一双男人的鞋子”的秘密, 于是“我”经过内心挣扎再回南岗后就和“麦穗”同居在一起了。小说的最后, 当“我”了解“麦穗”“哥哥”的隐私后, “一下子就晕了”, 终于晕回到了他自己现实中的家庭生活了。故事不多, 但却行云流水针脚细密地写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欲和情感的冲突、理性与隐私的纠结, 真实生动反映了农民工无可奈何的生存现实和令人同情的感情生活。

中国几亿农民工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时间里, 给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至今我们还在享受他们劳动力带来的红利。可是长期以来, 社会向他们索取的多, 而给予的关注关怀少, 以至于他们的利益没有很好地得到保障, 他们的各种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中间, 一个关于人的生物本原需求———性的需求, 就存在完全和根本的缺失。整个社会也存在毫不关心的漠视。晓苏的小说目光能投射到这个领域, 是对社会最底层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因而小说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一般了。

这篇小说, 许多评论家对它的思想、艺术和美学价值都有了很多的评述, 但我读了之后, 却还有一些另类的认识。

我认为这篇小说不单是篇爱情小说, 从某种角度讲还是一篇社会问题小说。请问, 读完后掩卷深思, 最叩动你心扉的是什么?是“我”和“麦穗”的爱情?是回家后夫妻的恩爱?是丈夫对双方隐私合理和明智的处理?我看都有。但我认为最能打动我的是最后结局部分留给我们读者的复杂的遗憾和伤感。尽管这种遗憾和伤感可能有违道德和伦理, 但从人性从情感上来看, 读者的这种感受又是合乎人的天性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野鸳鸯”变为“假夫妻”,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情感这样刻骨铭心, 如路上抱她解溲和分别时哭肿了眼等细节描写, 这种男女恩爱可能在各自家庭里都不曾拥有的。是什么原因又促使“我”年后又去趟羊村, 而得知“哥哥”的真相后又晕了?原因很简单, 就是他们所处的生活现实造就了这一切。正如评论家洪治纲所说的, 这“包含了多少苍凉的人生境况, 又回应了多少无奈的生存现实”。我认为小说的故事就是折射了当前中国几亿农民工无奈的生存现实中的被人忽视的一面, 就是农民工远离家乡故土妻子儿女长年孤身漂泊在外的情感饥渴的一面。

写农民工生存现实困境的文艺作品很多。记得有个华裔制片人跟踪三年拍了一部反映农民工春节回家过年的纪录片, 在国际上很有反响, 拿了大奖。那部片子就是写了农民工打工的艰辛、回家旅途的痛苦、农村生活的穷困, 以及由此带来的老一代和新一代农民工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冲突。写农民工的性饥渴的也有, 但多数是侧面的粗略的直白的写, 有的甚至是带着揶揄挖苦幸灾乐祸的旁观心态, 把农民工的形象贬损得不像样子。至于写农民工情感饥渴的这类题材的小说则更为少见。本篇小说写的就是这类题材, 通过这个题材, 毫不回避掩饰、正面直接地揭示出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这个长期困扰农民工而又为社会漠视的情感饥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 我们要感谢晓苏这篇小说, 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现状。农民工进城干的是城里人的工作, 甚至是城里人不干的脏活重活苦活, 但他们享受不到城里人的生活, 体制的籓篱, 禁锢和剥夺了他们很多生存生活的权利, 于是性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就自然产生了, 于是他们就只能在城里过着没有性没有情感没有家庭温馨的孤寂空虚落寞的单身生活。主人公的这种生活现状和故事产生的背景, 就强烈地反映出农民工面对情感饥渴的无奈, 作者在揭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 不是讥讽, 不是冷漠, 不是指责, 而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怀, 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温情。

小说提出了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是很困难的。记得有篇小说写到这祥一个情节:一个农民工在发廊做那种事被抓了, 警察带到派出所要罚款200元, 可是搜遍全身, 他只有100多元。万般无奈, 只好罚了100元。填罚单时警察叹了口气说, 真拿你们这些傢伙没办法。这话虽是从警察口中道出, 却实际上是反映出政府和社会的无奈。请问谁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看没有, 起码在体制问题解决之前是找不到办法的。不过农民工他自己是要解决的。他们就用小说中的这种方式来解决。读者你打算如何指责呢?

读完小说, 我还得到另一个认识, 农民工的现实状况也冲击着农村婚姻的稳定, 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村婚姻的危机问题。

小说中的“我”, 先是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婚姻防线, 但自从出现那双“男人的鞋子”以后, “我”的底线和防线就垮了, 以至于回南方后无所顾忌迫不及待地和“麦穗”做起了野鸳鸯和假夫妻。小说中大量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他们是由性伴侣开始的, 但最后却成了情感胜过真夫妻的生活伴侣了。如抱“麦穗”解溲和分手时“麦穗”哭肿了眼。这些细节描写深刻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小说最后部分写“我”过完年“正月初八”, 扳指头一算, 半个月没见“麦穗”了, 于是就急不可耐地去了趟“羊村”, 但没见着“麦穗”, 却了解了她和“哥哥”的隐私。作者最后写“我”“晕得厉害”, 最后“晕”回到了家中, 晕回到现实之中。小说的结尾说, “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了”。这是作者安排的一个光明结尾, 寓意他们家要开始一个新的春天生活。

但是现实生活轨迹的发展恐怕不一定如此。“麦穗”还去不去南方不得而知, 即使“麦穗”不去了, 而“我”再去南方还会不会再认识一个“稻穗”呢?这也是悬念。从小说故事发展逻辑来看, 这个家庭将遭遇的是“春天”?“秋天”?甚至是“冬天”?都还很难说。

“我”的情况很情楚了, 那双鞋的“男人”尚未登场, 此人何等角色不清楚。如果是个狠角色, 且采取凌厉的攻势态度, 一场婚姻之仗打下来, 这个家庭恐怕就危乎殆哉了!因此莫不如结尾最后一句改写为:“接到手时, 我扭头朝羊村方向看了一眼, 心里念叨着, 麦穗, 年后你还去不去南方?”这样就给故事结尾留下一个悬念, 也给读者一个想像的空间。

文学家只能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应该是社会学家、政治家和国家管理者的事。就提出问题而言, 作家的这篇小说应该说是做得很好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个著名作家写了一部叫《金发婴儿》的中篇小说。小说两条线, 一条写部队生活, 一条写一个连指导员与农村妻子 (也是个留守者) 的感情纠葛。当他发现妻子不忠后, 将妻子情夫“黄毛”送进监狱 (破坏军婚罪) , 最后又亲手掐死了他认为是“野种”的新生的“金发婴儿”。这样地解决问题是否合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社会环境和生活逻辑, 都是值得商榷的。那篇小说和晓苏这篇, 小说情节主线是相似的, 但处理手法和结局却是迥然不同, 因而粗细和深浅之分也是很清楚的。

当今小说创作题材丰富, 风格多样。选择什么题材, 表现什么风格, 作家有着充分的自由和爱好, 但是我认为这种选择是有优劣和高下之分的。我觉得晓苏的这篇小说选择这样的题材, 表现这样的风格, 是有他独到的眼力和艺术功力的。在当代农村题材的小说中, 我认为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当然这篇小说如果与社会问题结合得更紧一些, 作品的内涵就会更深一些, 外延就会更大一些, 社会意义和艺术感染力也可能会更强一些。

摘要:《我们的隐私》是作家晓苏乡村题材小说新作, 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立场、道德评判、人文关怀都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 小说选择的题材, 表现出的风格, 体现了作家独到的眼力和艺术功力, 小说体现出的社会意义也是很大的。

上一篇:那让人难忘的一幕作文下一篇:212演绎推理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