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赏析500字

2024-09-21

断章赏析500字(共11篇)

断章赏析500字 篇1

《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短短4行,通过诗人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全诗分为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组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镜头里,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成为看的客体了,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个镜头又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诗人解释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李健吾认为,这首诗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认为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究尽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断章 赏析]

中国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篇2

关键词:断章;意象;风景;朴素

作品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作品赏析:

初读《断章》,被其中回环曲折的意境所吸引,一切似乎是相对而变幻的,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切换中,其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写意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层叠中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意世界。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意象的繁复奇幻,理趣的深邃悠远,技法的精湛圆熟”,卞之琳自己说:“我写抒情诗,像我国多数旧诗一样,着重意境”,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物各自然”它反对主体对客体的千扰,保持情状的某种客观性,中国诗强化了物象的演出,使其共存于万象、涌现自万象的存在和活动来解释他们自己,任其空间的延展及张力来反映情境和状态,不使其服役于一既定的人为概念。

在《断章》中,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画面,通过视觉转换与组合,通过时间的流动与时空的相对距离,诗歌便造就了令人遐思无限的“风景”,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不同的哲理内涵诗人在第一节中创造的两个画面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通过“你”向空间辐射,与桥、风景、看风景人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网状结构二诗人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速写。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而是进行了留白,。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远远地看,静静地看,“风景”在你的眼中才变得美丽而富有情致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时间里,景物依旧,空间却进一步延伸而逐渐发生改变。“看风景人”和“你”之间又形成一段令人遐想的空间距离‘看风景人”只能在楼上带着神往和多思的心境看“你”,也许看得不真切,也许只能隐约而朦胧地看你。“你”只留恋于自然界的“风景”,而“看风景人”却把“你”看成了他心中的“美丽风景”。假如“你”走下桥去看“风景”,你能更清楚地看到“风景”中的花草树木,但却无法在你心间留下永恒的美丽;假如“看风景人”下楼走到桥上看“你”,他把“你”的容貌和举止看得更真切,但也许给“看风景人”留下的是失望和叹息。因为,当主体和客体之间完全没有距离时,美感也就无从体现。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二节已经从白天过渡到夜晚一“明月”和“窗子”之间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你”早已远离“别人”的视线,拉大了空间距离可是,‘你”的形象却在“别少、的梦”中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来“你”的心情是悠闲散荡的,可是,“你”却在无意之中惹得别人心族摇荡,梦魂牵绕对于梦境而言,“你”就是一轮璀璨的明月第一节的意韵由此获得进一步深化、丰富、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存在距离的“风景”,才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断章》的魅力恰恰在于运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审美空间的调整,丰富的意向,勾画了一副写意的中国画,没有明丽的色彩,细致的描摹,诗人以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意蕴深远。

浅析如何赏析诗词 (500字) 篇3

今年中考许多省市将诗词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我们江西省也不例外。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文学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诗词鉴赏是诗词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为此,本人抛砖引玉,谈谈赏析诗词的方法。

一、从作家、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主旨及作者

的情感倾向

在平时教学中,凡是课本中出现过的诗人或者课外阅读中遇到过的诗人,我都让学生了解其生平简历,人生爱好,写作倾向。比如有关王维,他是盛唐的山水诗、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作者厌倦官场生活,企图从佛教的禅理中求得精神的解脱,从山林胜景中寻求乐趣,反映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其诗艺术成就较高,刻画细致,富有诗情画意,正如苏轼所评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如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学生能了解诗人,自然就好理解他的作品了。

具体涉及到某首诗时,我还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二、从诗词内容入手来赏析

纵观初中语文课本,从内容上我把诗词分为七类:送别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爱国诗、咏史诗和爱情诗。并让学生把学过的诗词按此进行分类,如送别诗有《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边塞诗有《使至塞上》、《渔家傲》等。通过这么一归类,学生可以“俯视”诗词,至少在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所偏颇。

三、从诗词表现的情感入手来赏析

1、或表现诗人对朋友、亲人的思念、留恋之情,或表现对朋友、亲人的美好祝愿。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表现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惆怅的心情。《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及对朋友今后生活的牵挂与关怀。苏轼

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安慰。

2、或表现物的品格,对物的赞美。如《咏梅》、《石灰吟》。或表达物给人的启示,如《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人们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才能不断进步。

3、或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如曹操《观沧海》,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又如《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或表现诗人壮心不已,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或感叹时光的流逝。如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是自然规律,人是无可奈何的,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因此我们应珍惜时间,珍视生命。

5、或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思,或郁郁不得志的愤慨。如《南园》,诗人李贺一生不得志,所以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6、或表现积极乐观喜悦的情感,或表现消极悲观感伤的情感。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明显的例子。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诗句能鼓励人从失败中奋起。

7、或表现对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如王维的《汉江临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8、或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恬静,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如《过故人庄》写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的悠然、恬静、闲适。这种情感一般出现在山水田园诗中。

9、或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如岑参的“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或表现边塞将士的惆怅无奈,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或表现将士们的极度愤慨,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或表现边塞将士为国杀敌立功。如范仲淹的“燕然勒归无计”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又表现了边塞将士壮志未酬及思乡之情。

10、或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满载离愁而去,却仍想到报效祖国。

11、或表现对历史的感慨,或通过回顾历史而得到教训。如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历史的感慨,委婉地讽喻了当朝的统治者,要他们吸取历史的教训。

12、或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对方的思念。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充分体现了对爱情的坚贞。又如李清照的《醉花阴》、温庭筠的《忆江南》和《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都是。

13、或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还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表现思乡之情的。

四、从诗词表现的意境入手来赏析

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或情调。诗词讲究的是意境,没有意境,就没有诗。如《梦江南》,写一女子登楼远眺自己的心上人,可一直没看到,表现了失望和惆怅之情,全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境豪迈空旷,情调高远爽朗。王昌龄的《出塞》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与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是作者写意式的远距离勾勒,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再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是宏伟的意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开阔的意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表现的是清幽的意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的是清雅的意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表现的是空灵的意境。我们要善于分析诗的意境,从而捕捉诗的灵魂。

五、从诗词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入手来赏析

诗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形象和意境,常用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比兴、回环往复等。

1、比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烛为喻,一句说内心的状态,一句说外部的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深厚感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格外真切。

2、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3、借代

如《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的垂钓图,清晰可感。

4、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出愁之深。

5、对比

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6、以动写静

诗人以动态来写静景,使之具有动态美。如“峰峦如聚”中的“聚”字,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具有动态美。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给人的感觉是天门山原为一体,是雷霆万钧的水流将其冲断,可使人联想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开”:山断后而江开,使人的眼界突然之间变得开阔,突出长江波澜壮阔的情景。再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百花齐放、鸟噪蝶舞、蛴飞虫鸣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动态强烈,音感十足。

7、虚实结合 在写景过程中,诗人将想象之景与现实之景结合起来写,使诗词内容更丰富,意境更美妙。如《春夜喜雨》,前三联写喜春雨知时而降,喜春雨润物之功,喜雨意正浓,尾联是想象之景,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之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8、托物言志

就是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的主旨寄托在所描绘的物上。如《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对石灰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节傲岸的情操。

9、比兴

比,就是比拟,兴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出所咏之物,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关雎》,以关雎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难求,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 效果。又如《龟虽寿》也是如此。

10、回环往复

就是在诗词中出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音乐美。如《蒹葭》,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极具感染力。

六、从诗的语言风格入手来赏析

诗的语言有的凝练,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概括、有的含义深刻。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议论本是抽象的,这里却将它形象化了,表明诗人自己的心志。又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含蓄的语言是指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宽阔的想象和咀嚼空间,如《蒹葭》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也许仍继续他的热烈追求,也许因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到底是什么,诗人没说,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尽”,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概括性的语言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两句诗概括了诗人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容量大。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指某些除了有表层意思,更蕴藏了深层意思的句子。如那些富含哲理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七、从诗人的风格入手来赏析

如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江城子》、《破阵子》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情景,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都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晏殊的《浣溪沙》写秋天闺中生活和春天的园中景物,或把酒东篱,以花比人,或举酒听歌,在小径内徘徊,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与豪放派截然不同。他们是婉约派的代表。

八、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来赏析。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即诗中或词中某个字或某个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它犹如人之眼目,是全诗或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如

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心远”为一篇之骨,心灵既已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突出表现诗人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又如李商隐的《无题》的诗眼是“别亦难”,它的美表现在诗人用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了“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中。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它归结了全诗的情境,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称得上“词眼”。

另外,还得注意诗中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多么富有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表现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山的形象无意间映入眼帘,突出了诗人的恬淡、闲适。又如“波撼岳阳城”中的“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再如《望天门山》中的碧水、青山、孤帆、日边,色彩明丽轻快,突出诗人对山河的喜爱之情。

九、从关键句入手,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分析概括,推理

解答。

如果是律诗、绝句,一般情况下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出现在 最后。如《登飞来峰》前两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引出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词分为上片、下片,上片往往写景,下片往往抒情议论,上片为下片做铺垫,主旨句就出现在下片,如苏轼的《浣溪沙》,上片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最后一句就是主旨句。找出关键的句子,赏析诗词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与复习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对学生赏析诗词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诗词的鉴赏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外,更主要的是靠平时的积累,多诵读一些古诗词,透彻地了解诗词的语言文字,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如果连这点“基本”都做不到,那么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另外,鉴赏诗词不能拘泥于文字,还得驱遣我们的想象,领会诗词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领会诗词表达的意境,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

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有些幸福,错过了就不再回来

发布者:陈启福 发布时间: 2011-8-27 13:09:38

幸福,让千千万万人捉摸不定,或许就因为它总是在变,它的“化学性质”太不稳定,在你认为自己朝着它走的时候,它却悄悄地变了,而你还全然不知。

年轻时你认为为了某个目标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老了之后却发现它原来一点儿都不值得,原因在于你对于“放弃的事情”以及“得到的东西”的价值评估发生了变化。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年轻时你认为自己的机会成本很低,后来才发现它很高;年轻时高估了收益的价值,后来才发现其实很低;以前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现在却大大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这就是问题。

关于情感、幸福、快乐、目标这一类抽象事物的价值往往很难界定,远比商品难得多,商品价值只要知道“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供给需求水平”即能确定,然而,抽象事物的价值往往更依赖主观判断,并可能随时改变。

所以,究竟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梦想而放弃很多眼前的快乐,真的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至少,我思考了很久,都没有得到一个让我特别满意的答案。

一直以来我们总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现在吃苦是为了将来享福”之类的观点。记得爸爸常说:小时候饿肚子,想吃好的可是没有,现在,什么都吃得起了,不过年龄和身体又不允许了——现在的年龄只适合吃清淡的了。年轻时的奋斗是为了年老之后的享受,可年老时又不能享受了,合着终其一生都没享受过。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兼顾

各个时段人的特点,以及统筹考虑各个时段的幸福,以谋求一生幸福总和的最大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尊重客观规律,才是王道。

然而现如今,常常见到许多小朋友为了学奥数、学英语,丧失了童年的欢乐,整天疲于奔命地学习,结果只不过是将中学的知识提前学了一些而已,对他们今后的幸福又能有多少帮助?他们不可逆地失去了一大部分幸福,显然,也无法做到一生幸福总和的最大化。

令人遗憾的是,各种“名人名言”往往鼓吹年轻时要敢于玩命吃苦,老了才能幸福。他们搬出保尔,搬出车胤囊萤,搬出了悬梁刺股??不过我想问问各位,如果有人让你跟他们换,你换吗?他们那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

断章赏析500字 篇4

人生好比爬楼梯,爬上一层就站的越高,看得更远;否则,只能原地踏步。

也许,你见过蚕蛹吧。很多人不理解蚕为何要作茧自缚。殊不知,只有破茧而出的蚕才能化蝶。茧,就是上天对蚕所设下的挫折,冲过去,脱胎换骨,化作美丽的蝴蝶;冲不过去,只有卡死在茧中,悲凉地结束一生。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几个快要被蚕冲破的茧挑破,使茧“不劳而获”。本以为,“破”茧而出的蝴蝶会翩翩起舞,谁知,那所谓的“蝴蝶”空有一对美丽的蝶翼,却只能拖着这对美丽的“包袱”缓缓爬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蝴蝶在破茧而出之时,蝶翼经茧的挤压而流血,唤醒了沉睡的神经细胞,蝴蝶才能翩翩起舞。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只有经受过挫折对心灵的洗礼,才能将心志磨炼得更加坚韧,才能算真正成长起来了。

如果你去过大草原,也许会有幸见到雄鹰翱翔在蓝天之上。先不要忙着羡慕它们,正所谓“不经风雨,哪见彩虹”,你可知道,雄鹰翱翔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生死的考验。

当小鹰长到足够强壮,母鹰认为可以接受考验之时,它会叼起小鹰,飞到万米高空之上,一松口,小鹰便流星般坠落下来。也许是本能反应,小鹰会拼命地张开翅膀,令翅膀迅速硬化、充血,在与死亡的搏斗中学习飞翔。当它领悟了飞翔技巧以后,再双翼一挥,一飞冲天。这竟与蚕破茧而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挫折,铸就了小鹰坚韧的品质;是挫折,激发了小鹰内在的潜能;是挫折,促使小鹰迅速成长,成长为真正的雄鹰。

伊索寓言500字读后感赏析 篇5

农夫,多么心地善良的人,看到蛇冻僵了,就想用自己的温度温暖它。农夫,农夫,多么可怜的人,明明好心救蛇,它却恩将仇报!妈妈告诉我:“蛇是冷血动物,是不知道感恩的。可我们是人,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学会感恩,学会为他人着想。别人对你有恩,对你好,你要学会回报他们。别人对你好,可是你自己却不懂得感恩,这是违背人最基本的道德。”是呀,老师教导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就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农夫与蛇》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真诚和信任,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应该加倍地回报;而对于那些不知悔改的坏人,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同情心,不然最后反而是害了自己。我们不仅要懂知恩图报,还要有一双学会分辨是非的眼睛!

断章赏析500字 篇6

晚上八点钟了,我做完作业,看见妈妈躺在沙发上,心里便想:我的计划就在今晚进行!

看妈妈在闭目沉思,我跑过去问她说:“妈,你怎么了?”

“腰痛,躺着休息一下。”

“起来,起来!”

“干吗!我说要休息一下的!”她好像有点生气了。

“所以叫你起来啊!我有个惊喜!”

“是吗?好啊!”她顿时高兴了。

这可是难得的实行计划的好机会呀!

于是,我开始模仿着以前看医生帮爸爸按摩时的动作,帮妈妈按摩起来。一会儿揉揉颈椎,一会儿捶捶肩膀,一会儿敲敲背部和腰部。一边做还一边问,重一些还是轻一些,舒服不舒服等问题。还别说,我还真有着按摩医生的感觉。妈妈也很享受着我的“惊喜”。

不知不觉的,居然按摩了二十几分钟。妈妈问:“累不累!”我笑着说:“不累,就是手有些痛了。”妈妈愣了一下,便把我紧紧地搂在了她的怀里。想想平时,这二十几分钟或许能让我练一首钢琴曲,写一篇日记……可现在觉得一切都不如这一刻来得感人和有意义。

“媛,你今天怎么会想到给妈妈按摩呢?”妈妈问。

“秘密在《爱的教育》里。”我神秘地回答说。

我的“秘密”就是为妈妈做一件事,让她感到惊喜。或许这件事对她来说只是今天的欢乐、欣慰,明天也许就不复存在。但这件事是我从《爱的教育》中引发灵感,才去做的,所以我很高兴看了一本对我现在,甚至将来都非常有益的书。它不仅能使我领悟到人生道理,还让我做了一件令我和我爱的人都非常开心的事。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500字赏析 篇7

我手上已经有十几本杨红樱写的书了,这个暑假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暑假奇遇》这本书。书中,马小跳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他来到山区的爷爷奶奶家度暑假,与小伙伴们教黑猪学拉车,和大黄狗玩捉迷藏,玩得可疯了。在那里马小跳还见识了穿山甲、娃娃鱼、果子狸等许多珍稀动物。还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制服了一群专门在景区抢游客相机、背包,拉女游客花裙子的坏猴子……。每每在书中读到这些有趣的段落,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入故事当中,和马小跳一起开心起来。

在书里,马小跳在城里上学的时候,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太慢;到山区度暑假时,却总嫌时间过得太快太快。我又何尝不是呢?暑假已经过了一多半,再开了学就六年级了。老师的严格要求,家长的热切期望,象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该怎么办?该如何做?我很羡慕马小跳,羡慕他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羡慕他有一个“贪玩老爸”和一个“天真妈妈”。我多么希望能像马小跳一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啊!

《断章》读后感 篇8

我在为什么而高兴?为什么而伤心?我又在追寻什么呢?在童年的时候,这些答案很清楚,很明了:高兴是因为爱老师表扬或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伤心是因为受批评受欺负;追寻着有好伙伴可以一起分糖吃,多么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啊!可现在呢?我觉得找不到什么可以让我高兴,可身边的朋友却都以为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对他们笑,可有谁清楚,我早在我的笑容里丢失了自己。

断章 篇9

很多事情发生地豪无征兆,感觉痛的时候,就已经是很痛很痛了。那些,那些没有风吹的记忆;那些没有来路的葵花;那些无法遗忘的画面;那些开满寂寞的森林;那些不可诠释的秘密;那些时光垒成的碉堡;那些的那些;是否依旧在那些未知的远方;埋葬!

《2》

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

母亲断章散文 篇10

九月的旋律,演奏着我温馨的梦。

背上行囊,离开母亲,来到这方净土,追逐灵魂的升华。

月末,母亲翘首以盼,盼我归航;我盼月末,我要回家,我要守候在母亲身旁。

每次登上月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早也看到母亲的影子。

寒来暑往,岁月,在母亲干涸的眼里静静流淌。

还好吗?母亲的话语。记住,别感冒。这种牵挂,仿佛柔柔的陽光,轻轻地在心中回荡。

无言的思念,很多的`时候,经过无线的电波,紧紧地、紧紧地连着母亲和我。

夜里,母亲守候的面孔,煤油灯晃动着,等待梦里雏鹰快乐地飞翔。

一个人走在繁华的都市,卖菜小贩从身边飘过。母亲,您现在是否安好?小贩远去的背影。牵引我走向电话旁。于是,拿起电话,拔给母亲。

“没……,没事。”我从话筒里听到了母亲的健康。

临坐窗前。窗外,柔和的月光,轻轻地在湖面荡漾。回眸静思,模糊中母亲却如此这般苍老。

岁月奔流,一切似乎有点浮躁。我桌上,老钟嘀嗒嘀嗒地响。

熟悉的亲切的盼望已久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还未开口,母亲却说道:

“孩子,你……,你……,你爸,他……,他走了。”顷刻间,母亲的声音变了,颤一抖着。

她——母亲——哭了。

哭声,深深地刺痛我这颗漂泊的心。我的泪,不由自主的滑一下。

夕陽西下,空旷的原野,残风败叶,尘土飞扬。不知是泪还是汗的洗礼,我的脸被划上深浅不一的迹象。

不!不!应是母亲的血在滴下。

还好吗?不变的声音又响起,我似乎有一些害怕,一些凄凉。然而,平静过后,母亲和我都不免带些悲凉。

母亲说了很多,叫我尽快赶回家,看望一眼还未入土的父亲。

人生,就是这样无奈、彷徨。

候车室,人群晃动,一声声回航的汽笛,残留下美好的创伤。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他——父亲。

我清晰地记住这天,您永远地、永远地走了。

月上枝头,陪父亲坐在这里,微风迎面吹来,荷池没有散发缕缕清香,只有父亲脚头的几柱香,青烟袅袅。

沉默,我;沉默,父亲。

回想父亲的身影,只有他生前的微笑飘浮在母亲的心上。而此刻他的肉一身,早也投进天堂的怀抱。

乡村的火把,照亮父亲要上的路。

乡亲们抬扛的口号声,袭击着夜的亡魂。

一切该结束的都结束了,母亲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看看山上的这颗荒冢,母亲又送我走在返校的路上。路边的枯草,多像憔悴的母亲,破败不堪。

断章诗歌 篇11

我承认,你的笑声充满诱惑

每一次静静的回眸

都是刻骨铭心的疼痛

或风干在记忆深处的彩虹

2

至此,我以熟谙的韵律

趁着月光盛开的夜晚

为没有酒的驿站

谱一曲青衫传奇

3

九曲回肠啊,青州

阳光肆意抖落的下午

你却在石室中念念有词

兑付无法深埋的承诺

4

我承认,如果有你,

野望或许不会生冷

不再缩写为静寂与漠然,

寒风徘徊的窗外不再

铺满夜和雪的交锋

6

烫一壶酒,就着远方

一个瘦得不能再瘦的愿望

或许,伫立在竹简中

就可以找到苦苦守候的结局

7

没有走过的路是无法拴住心的

没有说过的话是无需兑现的

就如,我不能从你的词中望文生义

我知道,你追寻的不是桃花

8

可为什么轻衫总是那样的湿

思想总是那样的疼,你的梦中

犬吠注定要从柴门的意象中剥落

上一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下一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