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2024-09-2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通用12篇)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1

201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回忆版)

说明:以下试题由考友回忆,仅供参考。

334综合能力

一、名解(20分,六选四)

1、时评

2、新闻发现力

3、同期声

4、集中式版面

5、usp理论

6、dagmar理论

二、简答题(30分)

1、报纸版面的构成要素

2、网络新闻评论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

3、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

三、论述题(50分,三选二)

1、结合案例分析中国电视节目对外国节目的改造与创新

四、实务题(50分,二选一)

1、根据材料写一则400字的消息和500字的评论(材料大概是现代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

2、广告公关题:郭美美事件(具体记不太清楚了)

440基础理论

一、名解(20分,五选四)

1、web2.0

2、《中国报学史》

3、CNN

4、知情权

二、简答题

1、谈谈你是怎么理解新闻专业主义

2、《大公报》的特色和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3、工业革命对新闻事业的作用和影响

三、论述题(60分,三选二)

1、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

2、用框架理论分析新闻传播活动

3、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中美国媒体所扮演的`角色特点

四、分析题(40分)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结合实际,谈谈新媒体对于使用者赋权的作用。

以上均属回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2

关键词:专业硕士,新闻传播,媒体,实验室,案例教学,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道德制度化

我国自2009年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以来, 仅仅走过了4年的路程, 各个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院校都处在探索过程中。根据国家的用人需要, 专业硕士是一个较大的“缺口”, 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素质高、懂专业、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新闻传播类专业更是如此, 传媒大量需要的是不经过见习或经过短暂的见习就能“顶岗”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如何培养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 其培养的特点是什么?这是目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应用性是专业硕士的突出特点

与研究型的硕士相比, 专业硕士更强调应用性。研究型的硕士重在认识世界、探究规律, 即格物致知;专业硕士重在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即知行合一。因而, 应用性是专业硕士最根本的特点, 围绕着这一特点, 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增加实践型导师授课。

研究型硕士生的培养, 基本都是校内老师授课, 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前沿性, 虽个别课程由校外导师来上, 但授课内容和方式大多也是以理论研讨为主, 重点放在学术创新上, 与校内老师的授课大同小异, 只是增加了一些实践经验和素材而已。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增加实践型导师授课 (实践型导师不仅仅是校外指导, 也要承担授课教师的职责) , 其主要承担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重点不是讲理论, 而是讲实践, 讲操作, 讲应用。如“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电视节目的选题”、“图书的选题与策划”、“图书的装帧设计”、“广告的设计与制作”, 等等。实践型导师授课增加了时代感, 针对性强, 学生学到的技能是与社会媒体同步的, 更会受学生欢迎。

2. 强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对于研究型硕士的培养, 教师也使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 但不是硬性要求,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中, 即使与研究型硕士名称相同的课程,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即使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不是简单介绍案例, 重点要放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上。项目教学是说, 把老师的应用性项目拿到课堂上来讲解, 或是分给学生一部分课题, 让学生完成。在理论教学中植入了这两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 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 这就符合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3. 强化实验室建设。

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对实验室具有较高的要求, 实验室可以模拟、再现媒体的过程, 为教师的实验课提供基本的平台和硬件支持, 为学生实验、实习、操作提供基础条件。实验室至少要有演播厅、摄影实验室、影视编辑实验室、图书报纸杂志编辑实验室、印刷实验室等, 这些基本实验室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在设备的性能和参数上要与社会媒体同步, 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与媒体的互动。

4.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为培养研究型的硕士, 各学校都建立了一些对口的实习基地, 这些实习基地有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的出于各种原因 (学生实习是学生和实习单位双向选择) , 仅仅是“挂牌”而已, 学生并未去单位实习或者很少有学生去单位实习, 实习基地形同虚设。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要主动与实习基地联系, 签了协议“挂了牌”就要落实到学生, 要确保每一个专业硕士都有对口的实习单位、对口的工作岗位。如能把学生的专业实习、岗位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 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严把毕业论文关。

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主要考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选题上要限制在应用性的选题上, 论证要充分, 要能解决某一项工作的实际问题。要求理论分析准确、到位, 实践对策有效、合理。这就要求由“双导师”来审阅论文, 一位理论型的导师把握理论与学术, 一位实践型的导师把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位导师都通过了才能进入预答辩和答辩环节。在答辩评委会的组成上, 也要有一半以上媒体业界实际部门的专家, 确保专业硕士达到“应用性”的要求。

二、强化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基本的素质和修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内共同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专业硕士的职业性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具有传媒业界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而目前传媒业界的情况是, 受各种利益的驱动,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 (变相有偿新闻) 经常出现, 媒体权利寻租较为普遍, 尤其媒体的媚俗之风随处可见, 俯首即拾。要培养正直的有职业良知的传媒人,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重要一环, 同时, 要细化职业道德规范, 有些上升为纪律, 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1. 增加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全日制专业硕士由于是从本科毕业生中直接考入的, 缺少工作经验, 其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养成依赖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校一方面要增加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另一方面要增加此方面的案例教学, 通过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信息的强化, 使专业硕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基础。

2. 细化职业道德规范, 有些上升为纪律, 使道德制度化。

道德是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良知来发挥作用的, 当利益驱动大于人的尊严和良知时, 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 这时道德的约束就显得苍白无力。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条件下如何增加道德成本, 使道德也成为一种敬畏的筹码,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些职业道德上升为纪律, 使道德制度化。我国虽然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2009年11月修订) , 各个具体行业如广播电视、广告、图书、报刊、杂志等部门也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规定, 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1997年9月) 、《广告管理条例》 (1987年10月) 、《出版管理条例》 (2001年12月) 等, 但总体说来规定较为原则, 属于“号召”性的多, 涉及处罚的相对较少, 即使有处罚也是针对较为“宏观”的大问题, 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章罚则, 专章讲到处罚问题, 但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性的问题, 至于工作人员的具体违规、违反道德的行为, 一般都没有涉及, 或涉及很少, 因而对一般从业者不具有“威慑性” (只对领导具有责任性、威慑性) 。如果把道德规范细化, 其中一部分上升为纪律, 对从业者的具体行为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强制力和威慑力。违反纪律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样从业者守道德不仅仅是一个心理的自觉, 更带有一种强制性、强迫性, 一种敬畏感, 使道德的成本大大增加。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能上升为纪律, 哪些在纪律之内, 哪些在纪律之外, 要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来定, 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纪律条例, 把一部分道德通过制度固定下来, 这无论对于加强道德建设还是对于减少传媒领域里腐败现象的发生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基础理论与人文素养并重

专业硕士强调应用性, 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又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离开了这些, 能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基础理论是说理论课要学精、学透, 强调人文素养是针对传媒业界的行业特点, 其涉及学科的庞杂性而言的。读者、观众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专业常识的错误, 使媒体的形象大为受损, 究其原因在于记者、编辑知识面窄, 人文素养积淀不够。改变这种状况要从本科生、研究生抓起, 专业硕士的培养就是关键的一环。

研究型的硕士生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专业硕士的培养同样可以沿用这三个模块, 但课程要作较大调整———去掉一些不适合专业硕士的理论课, 保留的理论课要减少学时, 讲重点, 讲精华, 增加交叉学科和实验课程, 同时增加文史哲和科普的相关课程, 文史哲和科普的相关课程可以放在选修课中, 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鼓励学生多选选修课, 鼓励跨学院、跨学科选修课程, 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在学分既定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奖励学生超出规定学分多选的选修课, 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 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关高校都处在探索过程中, 愿笔者的探索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仲连.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1) .

[2]李文芳.基于项目管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0.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3

关键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传媒实践教育

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 称 :MJC。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设置方案明确指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就是要适应巨大变革中的传媒实践领域对人才的更高需求。从2010年至今,处于起步阶段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展开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如复旦、人大、清华、传媒大学等一些国内重点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稳定发展、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建立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和模式,仍然是当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的地方性定位

培养目标的地方性定位是形成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的核心。2002年,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时任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的卡斯帕尔有一段发言颇受关注,他说:“如果没有一些特定学科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的大学。”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高校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办学中积累实力,追求有别于其他同类高校的特色是地方省属大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样,对于地方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要在“培养……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基本目标下,逐渐形成人才培养指向、层次、规模与结构的突出特点。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地方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建设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毫无疑问,地方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研究成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渠道,以及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与国家重点大学存在着诸多差距。而全新的传媒生态又带来了对专业人才要求的巨大变革。这样,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面临着突破自身局限和应对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双重挑战。因此,依托本校、本学科的专业优势,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媒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协调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不断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适应传媒发展方向的能力,就成为众多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培养目标的地方性定位,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应牢牢把握当地传媒行业的发展走向,快速、灵活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在当今激烈的人才培养竞争中寻找一条自我发展的现实路径。

二、传媒实践教育的多样性选择

强化实践教育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传媒产业在不断的技术变革中一直保持着方兴未艾的蓬勃态势,传媒领域的巨变和传媒教育的革新是一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设置和发展无疑顺应了媒介改革发展的趋势,在加强传媒产业实践与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的相互结合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这一视角,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侧重专业实务能力的训练,要求毕业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学术能力的条件下,能够以创新性的思维,独立地完成传媒实践工作。只有这样,MJC教育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最终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近年地方高校的MJC人才培养逐渐开始重视传媒实践教育,新闻传播院系与媒体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就是当前最主要的培养方式。实习基地为MJC人才培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实践平台,研究生在校期间即可深度介入传媒实际运作的整个过程。但如果长期满足于实习基地单一的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极易混同于本科生培养的层次。“新闻传播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基础性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毕业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则应着重提升新闻传播的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较快地成长为业界的业务骨干。”显然,要全面提高MJC传媒实践教育的水平,除了同本科培养一样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多样性的传媒实践教育方式,在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业务能力培养中,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有的地方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多样性的MJC传媒实践教育方式。比如,建立MJC人才培养基地,而不是单纯的实习实践基地。这类人才培养基地可由高校和传媒集团联合办学,进行MJC人才的全面培养,使传媒实践教育深化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学习中。还有,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已经通过联合组建传媒文化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平台等传媒产业,为MJC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外,现在也有一些高校以高水平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MJC的实践教育培养。其中,职业课程培训是项目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类传媒职业培训课程可以有效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务研究的能力,从而快速提高其业务水平。

三、课程设置的交叉性特征

新闻传播学学科本身具有多学科融汇的特征,这就意味着,这一学科的人才培养要吸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而不只局限于学科自身。同样,MJC的人才培养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传媒工作者每天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只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适应传媒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带有鲜明的交叉性特征。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在MJC发展的初始阶段,经常出现照搬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的做法。出现了理论课程过多,实务课程欠缺的情况,无法实现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有的高校,虽然以“双师制”为牵引,设置了一些实务课程,但大多都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缺乏系统系和延续性。这一重理论轻实务的阶段,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特色得到不断强调之后,有了明显改善。地方高校意识到对于这一类型的硕士培养而言,实务课程的规范设置是核心要素。很多高校通过与新闻单位的合作,完成了对实务课程师资的培养。一些硕士导师积累了大量的传媒从业经验,已经能够胜任传媒实务课程的讲授。但随着MJC研究生教育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大多数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又出现了偏差。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充分注意到课程设置的交叉性特征,使得课程门类与本科阶段过多重复,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教育,但并不是说就可以抛弃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董天策在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曾指出:“要警惕新闻教育改革比较突出的三个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化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简单化偏向,应对媒体技术变革的技术化偏向。”MJC的人才培养决不是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职业培训,而是强调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深入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MJC的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既要有大量的实务课程,也要有高层次的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应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与新闻传播学紧密相关,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向课和选修课程安排中应实现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只有加强课程设置的交叉性建设,与时俱进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开放的视野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才能将各个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吸纳入课程体系之中。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4

【前情提要】

分为笔试和双面试

【笔试】

一、给出了7条要闻

1简答要闻的写作要点?谈谈其中你最喜欢的要闻标题,陈述理由其中不好的标题要闻有哪些,为什么?

二、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写一则1000字左右评论

【面试】

抽号答题,从1~n号开始专业课面试;n~1同步进行英语口语面试。Part1

问题主要涉及新闻领域的热点,如简析“两会”个别特色记者的表现,摄影图片的分析等等,教授老师们可能针对作答进行追问,relax

Part 2

英语面试,如针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印象中的新闻传播学作品,某位传播学大师的理念等等,relax

后话: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5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面对行业、社会和国家对健康传播人才的需求,健康传播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与校医学部深入沟通,开展健康传播专业硕士方向培养。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0 名(其中健康传播方向 15 名),拟接收推荐免试生 20 名(其中健康传播方向 10 名),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健康传播方向)的推荐免试生和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在备注中标注“健康传播”字样。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 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普通招考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 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

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 专业。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有关本专业招生人数及相关说明,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页(网址:

http://grs.pku.edu.cn/zsxx/sszs/shuozsjzjml/)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2、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 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4、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 3 月份下旬,具体说明如下:

1、考生的报考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审查。

2、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复试分数线。

3、复试形式为面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能力等。

4、考生的外语听力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5、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

6、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 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7、参加复试的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规定执行。

(五)录取

考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择优录取。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学习年限为 2 年。

四、学历学位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 8 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第二学年开学注册时分 别交纳 4 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住宿及费用自理。

六、转档与就业派遣已被录取的“转档”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前将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入学后

学校不再办理“转档”手续。“不转档”硕士研究生,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不转入学校,不 参加学校奖学金的评定,学校不安排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非在职研究生的人 事档案应转入学校,在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由定向单位负责管理。

七、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院系 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 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将通知其所在 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4、若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有关人员,应予以回避。

八、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电话:010-62758122 地址:北京大学蒙民伟楼二层 231 房间 邮编:100871 网址:http://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五层 502 房间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邮政编码:100871 监督电话:010-62756913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 年 9 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6

一、名词解释

1.《吕氏春秋》

2.杰克·伦敦

3.《文学改良刍议》

4.北伐战争

5.美国1787年宪法

6.北魏孝文帝改革

7.谚语

二、简答题

1.请你简述焚书坑儒的经过及影响

2.请你分析《左传》的内容和叙事风格

3.请你简述东京审判的内容及影响

三、古文阅读

进学解(节选)

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1]。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3]。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5]。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6]?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7]。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8]。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9]。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10]。

1.韩愈的“谥号”为_____;

2.文中的“太学”是指_____,它是____(朝代)时的名称;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____。”

4.名词解释

纡馀

卓荦

5.读后感

四、政论写作

题目:“富二代不愿接班之我见”

要求:①可以以此为题,也可自拟题目,以此为副标题;

②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

③力求论点集中、中肯、有新意,文字简洁、生动;

④1200字左右,多于1400字或少于800字适当扣分。不超过5分;

⑤字迹清楚,最好用深色笔书写。

材料:

“中国民营企业为中国创造60%的GDP,创造了70%的新增就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民营企业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交接班。然而,我们调查了182家中国最好的民营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一把手的子女只有18%愿意接班,更多的富二代相比干实业,宁可拿了钱去做投资,这很容易导致未来中国经济的空心化。”作为品牌战略资深策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日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对民企交接班表示了高度关注,他同时也呼吁公众给予这些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富二代”们适当的宽容和理解。

管理思路差异大

为什么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们不愿意接管父母的企业?余明阳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些富二代认为父辈的事业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从小衣食无忧更倾向于搞艺术创作,觉得做生意就没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像父辈那样干实业,很多富二代会告诉父母,要钱不要厂,宁可拿了钱去投资虚拟市场和网络市场。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的普遍存在,余明阳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过早退出,更严重的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空心化。

事实上,目前已经完成交接的第二代企业家,也展现出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这一点有着20多年管理咨询经验的余明阳深有感触。“第一代企业家更愿意谈自己的创业史,宣扬自己产品的优秀,第二代企业家更愿意谈宏观经济、人生哲学;第一代企业家喜欢与下属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第二代企业家更倾向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树立管理者的威严;第一代企业家用人重感情,第二代企业家则更理性。”总体而言,余明阳认为这种思想的更替对中国民企而言是一次“凤凰涅槃”,是企业完成规范化、走向完整化的过程。

余明阳表示,这是现代化企业制度必要的一次洗礼,这过程中必然有不少不合规的企业要被淘汰。

品牌建设新挑战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网络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打造优秀品牌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新挑战。

“现在品牌的推广越来越走向精准精细,不再是粗放的广告铺开。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品牌推广也面临运作的不规范和传播的无障碍。”余明阳指出,“企业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传播品牌,另一方面要防止互联网对自己品牌构成很大的危险。”

余明阳建议,企业家首先应该把运作的规范化提到议程上来,任何时候产品质量都能经得起消费者和媒体的监督和挑剔。同时,互联网应成为企业营销体系中一个必要的配置。今后任何企业都有一个网购板块,任何企业都要有处理网络危机、进行网络沟通的一个平台。“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当前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掌握了话语权,企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余明阳强调,“要撑起一个品牌需要很多年,但毁掉它往往只在一夜之间。”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富二代难接班,实业恐空心化(明星教授)》,2012年11月14日。

请你以“富二代拒绝接班”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自拟题目,以“富二代拒绝接班之我见”为题写作。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7

普明教育给大家整理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详解,供大家参考。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背景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它对应着蓬勃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及方兴未艾的传媒产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面对新闻事业以及传媒产业发展的三大社会需求:

第一,构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及传媒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新闻媒体是现代传播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加速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掌握对内对外新闻传播规律、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介环境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第二,振兴文化产业、加速传媒产业发展

新闻传播业具有突出的产业特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文化产业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标志着中国的传媒产业将进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主体多元的快速发展时期。培养大量适应传媒产业升级的新型内容生产和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既是提升中国传媒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振兴文化产业的需要。

第三,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新闻传播从业者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传媒发展和社会信息流通的加快,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数量急遽扩张,但从业者的整体素质离社会发展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解决部分从业者的知识老化问题、为了解决从一线业务转为管理者的再培养问题、也为了解决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科的从业者专业训练问题,发展高层次的在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

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与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基本要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具备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意识。

2、具备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念;能够运用较新的传播科技手段;具备调动小组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够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即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进一步的分析。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招生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政治,英语(1或2),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共四门

2、考试形式:

政治理论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全国统考政治理论试题,满分为100分。

外国语采用全国统考英语(1或2),满分为100分。

综合能力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时间考试,满分为150分。

专业知识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满分为150分。

四、培养方式

该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鼓励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其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具体培养方式特色为:

1、以课程教学为主,但教学过程中宜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2、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

3、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及学位授予

(一)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含实习),非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课程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结构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如下:

1、公共必修课(15学分)

政治理论课 2学分

外语 3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

新闻学理论 2学分(根据专业方向,与传播学理论二选一)

传播学理论 2学分(根据专业方向,与新闻学理论二选一)

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 2学分

新闻传播法治与职业道德研究 2学分

新媒体研究 2学分

2、专业课(15学分)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确定专业方向,自行安排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3、专业实习(4学分)

全日制学生在新闻传播实务部门进行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

4、学位论文(4学分)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主要结合新闻与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各承担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可以设立学位论文导师小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小组的成员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为主,也可吸收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具有相应指导能力的专家参加,共同承担研究生指导任务。指导小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指导工作。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二)学位授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和学位授予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学位论文必须由不少于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2名(含2名)以上专家评审通过方能提交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新闻传播实务部门或管理部门的专家。3名(含3名)以上答辩委员同意方能通过答辩和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原则上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具有正高职称。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六、在校管理与待遇

学校将统一安排住宿,并根据学校的奖助政策,为部分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8

近日,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该项目将致力于为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培养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在启动仪式上说,目前,中国对外国际新闻传播正面临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急需大量高端应用型人才,以在世界上更响地发出中国的声音。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学制两年,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务实创新精神,知晓中国历史文化和洞察中国国情,了解世界局势和动向,通晓并实践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及有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新闻传播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9

一、核心内容

《2015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主要包含2004-2014年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本书的真题参考答案逻辑清晰、解析全面,对真题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和命题规律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抓住考试重点、难点,同时帮助考生明确厦大专业课考试真题出题思路、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命中率。

二、内容简介

1.总结了近年来各考点的详细分布,将各个考点回归到参考书目相应的章节中,同时对历年的试卷结构进行分析,以事实为依据让考生对专业课考试各考点的重要程度及历年的命题情况、试卷结构了然于胸。

2.对历年的试题规律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把握考试的实际难度与要求,并对2015年的试题命题特点做出详细分析,对可能的命题方向做出预测。

3.答案解析全面透彻、过程详细,逻辑性强,通过对历年考研试题的考点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年考点。

三、复习步骤

(1)采用结构记忆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弄清楚,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当考试中,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也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这样,答题时既有一定的逻辑性,又有一定的广度;

(2)抓住重点,突出核心内容。在暑期第一遍复习把书读薄之后,就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突出重点。

(3)巧记笔记。利用小本摘抄易错点,并不同颜色标记知识点,最好能串联相关知识。笔记需要归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笔记来强化记忆和理解。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10

一.

简答题(每道题5分,共5道题25分。用文字、公式或图表均可。判断性题答错理由不得分)

1. 线性规划标准模型中资源约束系数(也就是bi)为何要限制为非负数?

2. 简述对偶单纯形法的应用。

3. 如何建立某一问题的网络优化模型?

4. 请图示动态规划的寻优过程?

5. 在排队系统中,只要服务强度大于到达强度就不会产生排队现象,此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 证明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maxZx1x12x2t

s.t.x1x21x,x01

2证明本题当且仅当

t1有可行解。

X

是原问题的可行解,2. 已知线性规划原问题为max Z=CX,AX ≤b,X≥0,Y

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证明,当

CXYb

T

时,X

Y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

偶问题的最优解。

三. 计算与建模题(每道题15分,共105分)

1. 某工厂计划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各产品需要在设备A、B上加工,有关数据见下表:

众所周知,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利益。第一种方式是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并通过销售产品获利;第二种方式是将其生产资源租赁出去,通过收取租金获利。就上面给定的数据,如何确定设备A、B单位台时的租金,才能使企业通过收取租金就能获得不低于组织生产获得的收益,请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求出最优决策。

2. 设有

m台机床要加工n种零件。第i台机床可加工出ai个零件(i1,2,,m);而第j

n

i

j,种零件必须有

bj个(j1,2,,n),且有

m

ab

i

1j1

cij为第i

台机床加工

j

种零件每件的加工费。问这些零件应如何分配给这

m台机床,使总的加工费为最小?建立模型,指出求解方法。

考试代码:929

2009年研究生运筹学考试

3.已知某工厂计划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材料(钢材和电力)消耗定额、单位利润及可用材料量见下表。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出最优生产计划并回答(计算分析)下列问题。

(1)若市场发生变化影响到甲产品的利润就有可能影响最优生产计划,请计算出甲产品的利润范围以保证不影响最优生产计划。

(2)现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其钢材消耗为30kg/件,电力消耗为30度/件,单位利润为350元,请你考查生产该产品是否有利,并给出单件产品最低利润是多少时投产才有

利的分析。

(3)分别确定钢材和电力的最佳保有量范围,以保证最优基不变、不必重新计算即可确定最优解。

4. 已知五个同学参加五种语言大赛可能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要求每人都要参加大赛且只能参加一种语言,若你是领队,请给出团体可能得分最大的参赛安排计划。

5. 某工地与采砂场间道路容量、单位运费,工地与砂场之间的道路网络(中间接点(1)、(2)、(3))如图所示。弧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单位运费和道路容量,问怎样组织运输才能使运

到工地的砂料最多且运费最省?

(1)(1,7)(工地)(4,10)(砂场)(2)(3,10)(3)

6. 某货场有三个装卸组,每小组平均十分钟装好一车且装车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已知空车到达为泊松流,平均到达间隔时间为4分钟;请问三个组单独作业好还是联合作业好?(在C

C1n

11

C个服务员排队系统中,Pnn!C!0

1n0

7.



1



C)

设报童每天售报量为r的概率为P(r),每售出一张报纸赚K元,滞销后每份陪V元,问如何确定报纸的订购量Q,使损失期望值最小或赢利期望值最大?建立模型,并给出求解思

路。(直接套公式不得分)。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11

334专业综合一、简答

1.媒介即讯息 2.童年的消逝 3.拟态环境

二、论述

1.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传播的思想,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与之谋而不忠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结合西方传播学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知晓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结合实例,分析公众的知晓权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40专业基础

一、论述

媒介素养的含义是什么,大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意义,请结合实例分析

二、分析

印刷媒介的特点? 印刷媒介和新媒介的融合,图书出版业有什么新变化,又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请结合实例分析

三、新闻评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篇12

一,名词解释

1.红中社2.《论出版自由》3.社会类型论4.枪弹论

二,简答题

1.世界通讯事业的特点

2.使用与满足理论

3.论《人民日报》的改版

三,论述题

1.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2.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影响和发展方向

3.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影响

四,评论题

汶川地震中新闻记者报道体现了什么精神,就灾难事件中新闻伦理学写一篇评论

09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广告中介2.促销3.频道意识4.梅特卡夫法则

二,简述题

1.广告业务的组成内容

2.广播谈话节目的组成要素

3.WEB 2.0是什么,举出国内WEB 2.0网站的主要形式

三,论述题

1.广告代理制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演变

2.网络的发展使青少年沉迷于上网,政府和家长担心网瘾的,你觉得要严管吗,用理论来证明观点 四,综合应用

1.百度屏蔽门事件的材料。。就百度屏蔽门事件写你的感想

2.麦当劳的媒介策划的一个案例,试从媒介策划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广告案

2008新闻传播业务部分

一、名词解释(4*5分)

1、电子化政府

2、政府广告

3、主持人中心制

4、声画对位

二、简答(5*10分)

1、广告媒体策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网络传播的伦理学特点,简述你的理解。

3、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体的主要特征。

4、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要特点。

5、互联网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3*20分)

1、论述你对作为公民新闻的网络传播的主要观点。

2、试述20世纪以来广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广告观念的影响。

3、试论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管制。

四、综合应用(1*20分)

结合以下条件,提出你的广告媒体策略,并说明理由。

广告对象:《风》杂志社

广告主体:《风》杂志形象广告

广告目的: 打开风杂志知名度,建立美誉度

杂志定位:做中国发行量 影响力、经济效益优秀的高端时尚月刊,服务都市精英,致力于改变这类读者的阅读习惯。

目标消费群:25--35岁年龄段的时尚人士,男女比例相当。他们生活在都市时尚中心,热爱时尚,追求完美,自信、现代、优雅,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动力。

竞争对手:主要时尚月刊

2008新闻传播史论部分(总分150分时间三小时)

一、名词解释(4*5分)

1、拉扎斯菲尔德

2、社会关系论

3、竖三民

4、哈瓦斯社

二、简答(2*10分)

1、《民报》与《新民从报》论争主要围绕哪几个问题?

2、世界传播秩序不平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4*15分)

1、以江苏卫视“情感特色频道”为代表的“情感电视类”节目勃兴的深层次原因。

2、论述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天津日报》为代表的优秀党报,党和人民“双满意”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3、试论述新中国初新闻媒体在几次文化学术批判运动中的教训。

4、黄色新闻的含义和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四、分析(1*25分)

从“媒体事件”角度分析陕西省镇坪县周正龙“野外华南虎时拍照”真伪之辩的意义。假如你是某媒体记者,你受命采访这一事件,请写出你要采访的五个人,并给出理由。

五、综合(1*25分)

2007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总署将在“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泛滥的山西等重点省区展开整治,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打“四假”的专项斗争。请从新闻理论与自身的认识出发,写一篇新闻评论。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2007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20分)

1.《循环日报》2.地球村3.掏粪运动4.拉扎斯菲尔德

二、简答(30分)

1.简答”沉默的螺旋“理论

2.”社会类型论“和”社会关系论“ 的异同

3.如何理解“媒介即信息“理论?

三、论述(20*3)

1.你如何看待和评价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状况

2.试述中央苏区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

3.试述现代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点

四、综合题(40分)

论述新闻媒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2007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5*5)

1.越境数据流2.电子书3.整合营销传播4.DM广告5.节目定位

二.简答(10*5)

1.广告调查包含哪些内容

2.网络广告具有哪些与传统广告形式不同的特点

3.试述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节奏控制

4.因特网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冲击

5.广播电视栏目的“主持人中心制”和“主持人负责制”的区别

三.论述(40分)

1.为什么说广告目标的制定是复杂的活动?试述广告目标制定的方法。(15分)

2.试从理论视角分析以下事实,并阐释自己由此形成了哪些思考和观点:

新浪网自开设“名人博客”以来,极大地吸引了网民的注意,相当多的名人观点通过博客渠道影响了公众舆论。然而,其中大大小小的“名人博客”的命运也不尽一致。演艺、娱乐界的明星一如既往走红于博客界,而知识阶层的博客却门前冷落。还有一部分名人因为新闻事件遭遇起哄和围攻,处境更为不妙,甚至有的因为不耐看客的聒噪和骂街而干脆关门大吉。(25分)

四、综合应用(35分)

1.为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请帮助政府宣传部门,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作为主题,以一般社会大众为广告目标对象,提出创意概念,创作一则广播广告文案。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生动,力避概念化。字数不限。(15分)

2.假如你是一个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制片人,当你面临收视率指标压力,又面对如下社会舆论时,应该怎样设计、安排自己的栏目内容:

有人说,电视本身就是一个俗文化,人家买电视机回来,不是买个“爹”听你训话的,这没错,可是买了电视机,难道是买回一个“长舌妇”,整天絮絮叨叨且津津有味地讲述家长里短?买回一个“二流子”,今天醉酒伤人,明天撒泼骂街?还是买回了一个“变态狂”,一会儿蜜蜂蜇人,一会儿猛犬咬人?(20分)06年新闻传播史

一、名解(5*4)

1.新闻职业道德2.拉扎斯菲尔德3.成舍我4.“新生事件”

二、论述题(70分)

上一篇:克里演讲中英文对照下一篇:断章赏析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