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2024-05-20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精选6篇)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篇1

2018年厦门大学专业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新闻真实 2.获知权和接近性 3.广告植入

二、案例分析(每题25分,共50分)

1.罗尔事件,从新闻真实和舆论反转的角度分析。

2.网易云音乐地铁投放网友乐评,从户外广告和广告创意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从跨文化公关角度,如何理解讲好中国故事。

2、给厦门日报2018年两会报道进行融媒体新闻报道策划。从板块安排,报道主题等角度出发。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湘江评论 2.品牌 3.新闻本源 4.融合编辑 5.伏尔尼帕尔默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1.简述现代民主政治中新闻媒介的作用。2.简述品牌和商标的区别。3.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36分,共72分)1.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困境和对策。2.材料:南都记者卧底考试。

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相关法律评析。

2017年厦门大学专业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 1.媒介环境。2.媒介和受众。3.从公共关系3T原则如何进行危机公关管理。

二、论述题

1.网红与软性政治宣传。

材料:papi酱、普京大帝为例分析中国如何进行软性政治宣传。2.公益广告与名人代言。

材料:张靓颖,拒绝二手烟,从代言人选择和广告创意的角度分析拒绝二手烟公益广告选择张靓颖的利弊。

3.奥斯卡颁奖,跨文化传播,面对嘲讽和歧视。

材料:16年奥斯卡颁奖礼,主持人选择4名亚裔儿童扮演律师、金融分析员等角色,调侃戏谑,引发舆论,后奥斯卡官方进行道歉。通过这一事件,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如何面对嘲讽和歧视?

三、案例题

1.公共关系与真相,该告知真相还是愚弄公众。2.社交媒体,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3北京八达岭动物园事件写500字新闻评论。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卫报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3.新闻报道的思想 4.声画对位 5.危机公关监测

二、简答题

1.海外华文媒体发展趋势。2.新闻价值结构以及三点评估。3.化价值观与广告文案写作。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2.根据案例论述

材料:主深圳杨武事件:江淮晨报整版报道的报纸电子版图片。其中一段:柴静曾发文指出“杨武妻子被强暴的案子,最近被频繁报道。第一篇报道中,有句话我看了很刺心。在对话中,记者对这个在妻子被强奸时没有出来施救的男人说“你太懦弱”,这话实不该说”。对职业道德伦理展开论述。

2016年厦门大学专业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

1.议程设置理论区别于以往效果理论的特点。2.广告的水平思考法。3.媒介融合对传播内容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题

1.可口可乐的昵称瓶、歌词瓶、台词瓶,问题:从社交媒体的传播原理和特点,分析可口可乐的传播策略、特点和效果。

2.“两台一星”限娱令问题:文化多样性,媒介经营角度分析其导向作用以及对各大台的竞争格局的影响。

3.明星代言佳洁士虚假广告,广告语“如此亮白,只需一天”。问题:该广告存在什么问题?分析广告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虚假广告的危害。

三、论述题

1.论述文化是广告创意的灵魂。2.论述大数据对广告传播的作用及影响。

3.习马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策划案,包括主题、角度、栏目设置、独家新闻策划、多媒体等。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露布 2.危机传播 3.3T原则 4.信息主权 5.社交媒体 6.扒粪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的共性和特性。2.简述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简历的背景和具体内容。3.如何理解“媒介即讯息”。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国家在国内及国际应该梳理怎样的国际信息,应该采取何种渠道方式塑造形象。2.加入你们班要组织一次郊外旅游,要决定路线和目的地,先让同学们在教师用微信群讨论30分钟,再让同学们将手机放下,面对面讨论30分钟。分析两者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同点,并用传播学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篇2

关键词:“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培养

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校扩招, 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本身、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正在逐渐地显现出来。其中, 学生数量的增长与教学质量的下降一直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答案当然很肯定, 扩招不等于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大众化教育的形成不等于以下滑教学质量为代价。但关键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面对教育的实质———心灵的培育, 怎样才能完成“培养什么样人”的目标?为此, 黑龙江大学, 作为在扩招政策下经历了跨越式发展, 而今走向内涵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对本科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闻传播学院身在其中, “专业+X”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其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两大思想范式:精英教育和通识教育

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 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精英教育与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两种主要的办学思想, 一直伴随大学数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因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它们相互纠结, 此消彼长, 引领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

精英教育深受实用主义传统影响, 强调大学之于社会的工具性, 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建国后, 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所施行的专业模式, 即是以汉语言文学科为基础, 强调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方面的业务技能课程, 所承袭的正是精英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信息化特点, 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暴露出了知识面太专太窄的问题。“新闻院校培养的学生敏感和工作适应性强, 但后劲不足, 写小而浅的东西可以, 写大而深的报道则不行” (1) 。老传统已无法适应新形势, 面对新经济、新技术和社会的挑战, 这种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拓宽专业口径, 将专业教育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展开便成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追求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柏拉图以来“自由教育”思想的延续, 强调大学之于社会的价值性, 侧重于“全人”教育和主体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注重专业技能教育, 另一方面更强调跨学科、多元化教育。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大体是循此路径发展起来的。这一模式重视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 辅以部分新闻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新闻本科的课程中, 新闻学的课程只占四分之一, 其余四分之三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历史等内容” (2) 。这种课程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后便成为了全美大多数新闻学院的基本蓝本。

近年来, 为了因应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 美国新闻传播教育逐渐融入社会科学研究, 重视跨学科发展, 内容由窄变宽, 开创了学科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潮流, 通识教育的趋向日益明显。

二、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学实践:“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分析

黑龙江大学于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新闻学专业, 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办的新闻学本科专业。1997年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含节目主持人方向) , 2000年设立广告学专业, 2005年设立传播学 (网络传播方向) 专业。2005年年底以前, 上述专业一直隶属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原中文系) , 此时期的教学计划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 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 各个专业文学语言课程占三分之二, 辅之以三分之一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的实务课程。

2005年12月, 学校设立新闻传播学院, 在学分制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 学院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变革。

(一) “专业+X”的内涵

对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来说, “专业+X”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施, 是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现实的路径选择。所谓“专业+X”, 即是在“新闻+文学”传统模式的基础上, 充分依靠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走新闻+法律、新闻+经济、新闻+外语、新闻+科技等之路的多方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完全学分制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式选课和学业导师制等相互配合来实施。

在建院之初, 学院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经过全院教师的多次讨论和论证, 完成了一套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称之为“专业+X”模式。这套方案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着眼于专业课程的精简, 做专做强。二是在制度设计上, 体现出鲜明的专业复合教育倾向。

(二) 各专业学分构成

按照这种课程设计思想, 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还有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机会, 这样可以保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本科165个学分中, 除39个公共课学分, 用60个专业必修课学分来保证“新闻+文学”的基础性专业教育, 另有50个学分用来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 (其余学分为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选课指导则由学业导师来负责。

(三) 各专业主干课程

1. 新闻学专业:

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选篇、应用汉语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道德与法规、新闻事业管理 (共16门课, 计60学分) 。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选篇、应用汉语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广播电视概论、电视艺术学概论、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理论、文体播音、电视摄像、电视新闻、电视采访、电视节目主持、电视专题、传播学、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 (共18门课, 计60学分) 。

3. 广告学专业:

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外广告史、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告美术基础、广告摄影、广告摄像、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介研究、市场营销学、广告组织与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学 (共18门课, 计59学分) 。

4. 传播学专业:

中国新闻事业史、网络传播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学概论、网络技术基础、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摄影与摄像、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理论、社会学概论、多媒体制作基础、网络信息编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网络道德与法规、网站经营与管理、传播史与传播研究方法 (共19门课, 计60学分) 。

专业课程的精简强化是“专业+X”模式实施的基础, 它一方面使传统的专业技能课程得以突出和强化, 使之更加精练有特色, 能够保证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育, 另一方面它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四) 2004—2006级学生专业选修课程情况统计

“专业+X”模式实施以来,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在2004级、2005级和2006级三个年级中, 跨专业选修的学生达到90%以上, 其中系统性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比例高达60%, 其所涉及的专业有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英语、软件工程 (以传播学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居多数) 等。这一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了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不仅获得了长期发展的知识储备, 更为其提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法和视角, 培养出兼具不同专业特色的学生, 使其历经时日可以发展成为某些特定领域的媒介专才。

(五) 跨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生就业或升学的助益效果

“专业+X”模式实施以来, 其效果已有所彰显。学生在就业或考研深造等方面均表现出异于以往的变化。

例如, 在2007届毕业生中, 有35人考取研究生, 考入重点大学11人。得益于“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 这部分学生研读的学科广泛, 涉及了哲学、英国语言文学、文艺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除此而外, 在《谁将解说北京奥运》、“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和“厦新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全球华人“金犊奖”广告大赛中, 均有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一批有着鲜明个性和较强能力的本科生已开始脱颖而出。 (1) 李然, 2005年中央电视台“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体育解说员大赛, 获银奖、最佳访谈能力奖。 (2) 荀瑶, 2003年夏新杯第四届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 获优秀奖。 (3) 杨一, 2005年中央电视台“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体育解说员大赛, 进入前12名。 (4) 张宇, 2006年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主持人选拔赛, 获第5名。 (5) 徐亿非等9人, 2007年挑战主持人高校挑战赛 (挑战主持人高校挑战赛) , 获第2名。 (6) 张静婷、王国男, 2007年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选拔大赛, 获业余组二等奖。 (7) 周慧等5人, 2007全球华人第十六届广告金犊奖大赛, 获大陆地区全场大奖。

“专业+X”模式扩展了传统精英教育的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理念与制度:“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 理念保障

因应市场经济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大学原校长衣俊卿教授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走向大众教育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新理念: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他指出“每一个体在行先天的潜能、禀性、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质量观是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和‘扼杀’这些差异”。“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质量观则要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3)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的核心是个性化原则。多年以来, 多元质量观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于黑龙江大学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X”模式选择正是得益于这一核心理念。

(二) 制度保障

总结“专业+X”模式实施的制度保障因素, 核心有三大支点。

其一是全校范围内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在全校范围全面推行学分制, 各专业必修课程的门数和课时得到合理的调整和控制, 必须修读的课程学分缩减至全部学分的2/3, 余下的选修课程跨专业修读限制被取消。制度性壁垒消失了, 学生有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自主修课课程的权利, 此举使学生对“专业+X”中的“X”具有了现实选择性。

其二是开放性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学院专业课程结构设计采取了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教育, 面向多领域开放的设计理念。各专业只保留了16—19门左右新闻传播核心课程 (约60个学分) , 其余的学分均留给学生自主选择, 从而在制度上为选择“X”留出了时间与空间。

其三是学业导师制。人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的学习旨趣均是独特的。为了引导好学生对“X”专业或课程的选择, 每年新生入学后, 学院均为各班指定一名或两名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指导教师。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不会超过20名, 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规划和指导。学业导师的指导在最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随意选课的盲目性, 使学生的个性化知识结构设计有了参谋, 有了指导, 因而更具有可行性、科学性。

“专业+X”模式扩展了专业教育, 虽离理想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还有一段距离, 但步子已经迈开, 效果已经显现, 促进了学生就业, 突显了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办学路径选择的独特性。

四、行走于改革之路:“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选择

精英教育是传统, 传统模式有优点, 有弱项。通识教育是目标, 是方向, 是理想, 但未必现实。应该说, 我们的传统亦即现行教育体制有着很强的历史惯性, 变革会十分艰难, 许多客观因素束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现行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也不会完全脱离既有轨道转而纯理想化的发展。在从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 必须选择一条可行的路径。

本质上, “专业+X”模式就是融通识教育与精英教育思想于一体, 以专业复合教育为特色和表现形式的多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相对于旧有的新闻传播教育是很大的进步, 相较于理想化的通识教育还有一段距离。介于两者之间, 恰是现实的最佳选择。

其一, 基于传统的承袭和现实的需求, 变革不能背弃精英教育传统。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质量不够理想, 需要变革, 这是共识。但不管变革走向何方, 历经百年的专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闪光之处。任何改变, 都不应侵害到新闻传统技能课程。这对变革来说, 不是一个量的要求, 而是一个质的原则。专业技能教育可以缩减, 可以改变教学方法, 但绝不能没有。

基于现实考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作为地方性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务实。如果能让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 就能适应、熟悉全部工序和技能, 拿得起平面媒体及电子媒体的各种工作, 学校的声誉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到了媒体还写不好、编不好、不会剪片, 那就是教育的“半成品”, 学校的声誉就会下降。培养出在媒体特别能干活的人, 离不开哥伦比亚式的职业技能训练教育。

其二, 基于理想的期待, 变革要迈向通识教育。我们认为, 当此时代, 社会日益多元化, 公共空间不断复苏, 不同阶层的声音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大众媒介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 而新闻传播本身也日渐复杂, 仅仅具备基本的业务技能, 而不懂得更宏观的大传播, 不懂得社会与传播的关系, 不具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之下透视出新闻事实的能力, 将难以胜任当今的新闻传播工作。将新闻传播教育引向通识教育已具备了必要性和急迫性, 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 才能创造性地思考, 有效地进行交流, 才能有能力把新闻事实放到更大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去考察, 才可能有持继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口碑最好 篇3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具有广泛紧密的国际联系。

近年来,复旦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向3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誉博士、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等称号。美国前总统里根、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荷兰前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德国前总理科尔、美国副总统切尼等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曾到校访问并发表演讲。

复旦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与27个国外大学及学术机构签订了交流协议。复旦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学校每年都得到国内外校董及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复旦大学是全国4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留学生数居全国前列。复旦大学的在校学生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3300多人,其中攻读学位的有2200多人。

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28个(不含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附属医院10所,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

抢眼专业

在复旦大学的的外国留学生所选专业中,新闻传播类专业颇受欢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是亚洲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享有“记者摇篮”的美誉。其前身是1929年创建的新闻系,1988年6月在全国率先升格为新闻学院。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担任新闻系主任时,将“好学力行”确立为系铭,为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秉承至今。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使新闻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2007年,新闻学院成为国家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的所在单位。

在教学与科研上,新闻学教学与研究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传播学教学与研究在国内起步最早,对外交流广泛、密切,已同国内外不少著名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机构建立直接联系,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建立硕士生双学位、同美国密苏里大学建立本科生双学位、同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立本科生、硕士生两个层次的双学位等合作培养项目。在科研上努力创新,先后承担了近百个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迄今,学院已向全国和世界各地输送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还担任了新闻媒体、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党政部门的领导职务,为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学院现有本科生近900人,其中留学生就有180余人;还有硕士和博士留学生30余人。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以业务见长”,在全国新闻传播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本刊点评

在面对外国留学生不断增加环境下,复旦大学朝着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大量留学生到复旦大学所带去的跨文化的课题应该引起复旦师生的高度重视。当然,我们相信,复旦大学将会为继续促进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发挥多渠道活动的桥梁作用。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篇4

当时我考研的时候苦苦找不到真题,现在把今年的真题回忆版发上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3年北京大学新传院专硕综合能力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

1.李普曼新闻理想

2.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3.电视媒体过度娱乐化现象

二、论述

1.民间舆论场对官方传统媒体不信任,如何打通两个场

2.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与生存模式

2013年北京大学新传院专硕专业基础真题(回忆版)

一、论述(65分)

通过杨达才“杨表哥“事件分析网络媒体的作用

二、操作

1.”走转改”活动的意义和评价(600字)(40分)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篇5

武汉大学传播理论真题 199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态度;

3、把关人;

4、类语言;

5、完形趋向

二、简答

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

三、论述

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00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

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

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01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20×3)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二、论述(40)

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

2002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3×5)

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5×13)

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

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3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三、辨析 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郭庆光的,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004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三、分析题(20分)

麦奎尔于60年代在英国所做的关于公众观看政党节目的动机的实验调查。他先在小样本中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公众的目的,以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选项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再次调查并进行分析。(本段非原话)

请问这一实验是根据什么理论进行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目的是揭示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请问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调查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

2、抽样方法,调查方法;

3、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谈谈公信度对大众媒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5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问答(12×4)

1、拉斯韦尔为什么被称为传播学先驱?

2、简述民主参与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的3种受众解读模式及理论意义

二、辨析(8×4)

1、单向度的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能够强烈改变人们既有态度倾向

2、在现代社会,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机制是不能改变的。

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镜头能够增加人们对现实的不安全感

4、随着媒介发展,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20)给了一个大表,内容是央视1套节目改版后的节目单,让你根据传播学理论分析节目的构成,并结合构成分析谈谈对电视媒介特征的看法。

四、论述(25×2)

1、结合传媒文化实际,评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的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媒介构成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业,让结合我国媒介和产业化发展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2006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是如何定义大众媒介作用的?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3、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相关命题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辨析题

1、典型的大众社会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在对公共领域的论述中,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并批评文化工业使得大众传媒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的假象。请结合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对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予以辨析。

3、在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的影响下,“观点的公开市场”等思想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有观点认为新闻传播应该享有全面的自由,而无需受到任何强制规范。请根据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1、试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公共领域的重建及其内在矛盾。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2、在传媒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受众理论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试从媒介环境变迁的角度论述受众理论的发展演进。

四、分析题

根据京华时报报道,2005年被许多人看作是中国媒体的娱乐年。“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的火爆,引起了学者和业界人事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今年七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崔永元说:“将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十套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

谈谈你对“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

2007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请论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请论述“知沟”、“信息沟”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30分)

材料:湖南卫视《变形记》(略)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2008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30分)

1、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收到受传者的信息称之为反馈,噪音也是一种反馈。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在人类传播中,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因此无国界的信息传播是当今国际传播的首要责任。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3、受传者是一种由多种社会属性组成的客观实在。

二、简答(45分)

1、简述麦克鲁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一说为社会影响)。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机制。

3、简析女权主义对《达拉斯》的研究观点。

三、论述(50分)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是受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受众观,它的产生背景或起源是什么?

2、鲍德里亚对电视媒介特性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四、分析(25分)材料:网络传播的发展,博客、播客、维客的兴起,某记者说“网络传播开始走向上流社会”。结合材料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重要影响。

200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10分×3)

1、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贯穿着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在百年研究历史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传播技术的时代变迁导致的变化。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基础需求的活动。

3、在传播行为中,传者通过符号来传达意义,大众媒介创作和生产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实现了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强制约束和规范。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答题(共3题,40分)

1、(15分)请简要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根据已有的传播学研究成果,介绍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2、(15分)简要介绍霍尔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及其对受众研究的启示。

3、(10分)为什么说寻求知识的动机是缩小知识沟的关键因素。

三、论述题(25分×2)

1、有学者认为,媒介对新闻的内容、背景、及其中心议题的构建比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有力量。结合传播理论和媒介传播实践,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基于批判立场的传播学研究从传播学早期就存在,并发展成为与经验学派抗衡的批判学派。请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立场和方法。

四、分析题(30分)

2008年中国遭遇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但是,中国依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获得世界广泛赞誉。各项研究表明,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奥组委顾问在采访中明确表明,“奥运会是推出国家形象的战略契机。”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媒介对中国政府驱动国家形象传播发出质疑。但是这些媒体自身对中国奥运会或者2008年中国突发事件的报道却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请大家分析大众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并请运用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观点谈谈你对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2010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15分×2)

1、在集合行为中,流言和谣言都是人为制造的消息和言论。它们的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是操纵人群的有效方法,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观点的自由市场”是社会责任理论的重要原则。它强调传播者和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权利,要求保证不同观点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这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最好方式。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单题(20分×2)

1、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信息主权,以及如何理解信息主权的重要性?(一说:怎样认识信息主权的影响。)

2、麦克卢汉与鲍德里亚两位学者都使用了“内爆”概念描述传播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请简要回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内爆”概念的差异?

三、论述题(25分×2)

1、请论述如何认识传播效果的概念?“培养分析”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分为不同研究阶段和三个方面,请论述它如何从不同层面发现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从而形成“培养理论”?

2、请论述如何认识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它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大众媒介的功能具有什么启发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2009年,尽管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世界各国的媒体都遭遇了一场寒冬,但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等新媒体却在媒介市场中独领风骚。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实施战略转型。以新华社为例,6月16日,新华社电视成为国内开心网的第一个机构用户;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正式开播。传统媒体正以积极的姿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及商业运作模式。然而,新媒体颠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扩大信息沟等现象也让人们担忧,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是否以牺牲大众媒介的公共责任为代价。

请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运用相关的大众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微博客等新媒体社会功能转型的认识,以及如何认识新媒体中受众媒介参与行为的社会影响。

2011年808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是受众的选择和使用行为是理性的,受众有自身特定的需求。因此受自身动机的驱使,受众的媒介选择和使用行为具有必然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15分)

2、传播学主流学派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研究,认为社会利益多元化可以得到平衡以达到社会矛盾的消除,所以他们从不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15分)

(一说:传播学主流范式秉持多元主义社会观,认为不存在阶级对立与阶级压迫,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就能消除社会矛盾。所以说,传播学主流范式总是主张在体制内寻找问题的对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范式。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

请论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媒介观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20分)

三、分析题

材料:媒体广为宣传校园暴力行为,媒介大量的信息和画面都充满暴力,以至于有人进行模仿,甚至一群人都模仿,以表达对社会的恨或表达自己。

(一说:2010年发生的多起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有人认为是存在仿效机制。因为媒体对校园暴力袭击方式的多次报道。也有法学专家指出有人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发泄内心的情绪、不满,引起社会的关注。)

用传播效果研究理论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好像还有问如何应对)(25分)

(一说:运用传播学研究效果理论,分析大众传媒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2012年808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10分

人的自我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二、问答30分

1、为什么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环境双重性”特征就越突出?

2、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

三、论述20分

给出一段与“使用与满足”有关的材料,分析受众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15分

给出一段有关微博高速发展的材料,分析微博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

2013年807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观点辨析

1、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系统。(15分)(一说: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制度化传播。)

2、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这种单向传播的性质赋予了它强大的社会影响力。(15 分)

二、论述(20 分)

论述社会制度以及制度性因素对传播媒介及其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一说:传播制度是社会结构和传播关系的一种反映,分析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对大众传播的制约。)

三、材料解析(25 分)

(前面一句记不清,大意为网络中公众参与的作用)

以郭美美和微笑哥等事件为例,分析网络事件中的公众参与。

2014年809新闻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

1、大众文化已经是过时的说法了,现在的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区别不那么明显,“面向大众的文化”的说法也不够恰当了。

2、人们接受信息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传播中的不确定性。

二、问答

媒介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它没有使得全球文化走向多元化,反而变得同质化。

三、论述

厦门大学334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真题 篇6

1、上世纪90年代鲁塞尔·纽曼预言的媒介技术发展的‘4C’趋势是什么?请结合微博或微信这类社交媒体谈谈该媒体具有的社会意义。40分

2、你认为就总体而言新闻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在判定什么是新闻及其价值量大小时,其标准会发生变异吗?为什么?如果发生变异将会是哪些?请紧密结合中外新闻传播实践加以说明论述。40分

3、请结合当前某个你所熟悉的新闻热点事件谈谈你对新闻框架及其功能的理解。40分

4、什么是‘把关人’理论?请根据把关人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管理过程中所应当关注的问题。30分

同济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我国正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请运用E.M.Rogers等人的创新扩散理论以及保罗·莱文森的媒介演进理论对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加以分析论述。40分

2、请谈谈你对‘大数据’的看法,然后列举实力,详细说明‘大数据’给新闻生产实践带来哪些影响。30分

3、我们想就中国大陆常见的两个异质性较强的网络社交媒体用户心目中的‘日本形象’进行问卷调查,请问,你认为选择哪两个网络社交媒体比较好?为什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问卷的设计思路应当是怎样的?如何选取和找到需要访问的网络用户?40

4、请就某档你所熟悉的电视节目或某个你所熟悉的网络论坛,提出一项内容分析计划,列出你进行此一研究将遵循的步骤概要和应注意的事项。30分 2014 同济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2、“大众媒介”“负面报道”“正能量”“社会心理”“中国梦”五个关键词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45分

2、我国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请就“传媒产业的创意创新”写一篇论文。45分

3、什么是人际传播、特点是什么、功能是什么。请就人际传播的特点功能分析QQ这个东西。30分

4、如何理解“大众”信息的相似性和“分众”信息的多样性。30分

同济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网络舆论与现实的大众的观点是否完全一致”(红十字会的例子)大意是:郭美美事件之后网上炒的很热,都以为红十字会垮了,其实事实是红十字会今年被更多人捐款了。

(1)试用几种研究方法验证这句话,并简要说明这些研究方法,重点阐述其中一种的具体步骤。(2)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45分

2、(实例:郭美美和红十字会、火腿肠的质量问题),如今公关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请就一个公关事件,根据公关探测公式分析其公关问题。45分

3、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某问题,问题自拟。你选取什么课题?如何抽取样本?如何进行编码?请阐述具体步骤40分

4、什么是电子媒介受众份额,计算公式是?20分 2013

同济大学201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1、微博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40 分

2、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谈一谈手机的使用和满足。35 分

3、“仓颉造字,天雨粟米,夜有鬼哭。”(摘自淮南子)请结合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媒介环境学,分析这一现象。40 分,要求写1500 字以上的小论文。

4.请说出宣传与舆论的区别与联系。25 分

同济大学201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结合12 年发生的新闻热点,说说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30 分

2、某美术学院在法国举行了一个画展,为了解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请设计一个调查方案。3、2010 年世博会后,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后世博效应”的发展机遇,请策划一个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意义等。40 分

4、网络调查的优点和缺点。30 分

5.计算收视率有哪两种方法?很多人对收视率持怀疑态度,说说你对收视率的认识。20 分

2012

同济大学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1.有关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胡锦涛书记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你的看法是什么?

2.李普曼的《舆论学》诞生90 周年,请以“拟态环境”“新媒体”“议程设置”“社会心理”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3.小悦悦事件经过新闻报道后引起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关心,请从新闻框架理论谈谈对这件事的理解。

4.如果你是研究生命题人,请你出一份含有十道论述题的试卷,要求要灵活,并且体现你的智慧和深度。

同济大学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大众传播媒介应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并具体其特点。在实际的大众传媒应用研究中是如何将其有机结合起来的?(这道题可能是回忆版的,问的好奇怪啊)

2.web2.0 的含义,请举出具体五到六个应用,当下信息传播的特点,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谈谈新闻出版自由,以及网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影响。

4.给出“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材料(此处省略300字),要求围绕该事件进行一次相关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1)你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2)你认为会用到什么研究方法,方法的特点,以及操作步骤

(3)这项研究会涉及什么传播效果/理论,2 到3 个即可。

5.“广告是为了销售,因此广告效果好不好要看销售效果”,对此你的看法。

2011

同济大学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问答题(70 分):

一:谈谈你对新媒介的认识,以及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在发展趋势上的主要特征(35 分)

二:为什么受众对大众传播活动具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5 分)

论述题(80 分):

一:给了一大段神马材料,关于纸质媒体未来的内容,依据这些内容写一篇论文,有三个要求

1、题目自理 2、1000 字以上

3、关键词3 个以上(40 分)

二:又是一段小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PS:材料是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40 分)

同济大学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问答题(30 分)

一:请结合你个人使用MSN 和QQ 这样的网上即时聊天工具的经验,谈谈你对人际传播的特点及其功能的理解?

论述题(共120 分,每题40 分)

一:2009 年底摩根斯坦利公司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报告》声称全球将由桌面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设想为证实这一推论,试选调查研究的三种设计和撰写一个较为完整简略的调查研究方案(40 分)

二:下图是一项研究成果,请指出这项研究最可能采用了传播学哪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基本操作程序和局限性是什么?假如对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话题的报道进行研究,你会有何种评价和建议?(40 分)(内容分析法)

三:大众传播领域包含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这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体到大众媒体中的电视,最有力的调查工具无疑是收视率调查,收视率也是广告商最关注的指标,在从事收视率的专业公司中AC 尼尔森媒介研究是行业的翘楚。回答和简要论述以下4 道题目,每题10 分共40 分。

1、什么是电视收视率?收视率为何受到电视工作者和广告商的关注?

2、现在假如你是收视率调查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接受委托调查F 市S 卫视晚8 点30 分的《开心综艺》收视率,你准备如何进行抽样?如何处理样本代表性和准确性的矛盾?

3、确定受访者,你决定在受访家庭电视中安装人员测试仪的方法进行收视率调查,那么人员测试仪是如何进行收视率调查的?有何优缺点?

4、由于实际操作需要计算机的辅助相对复杂,这里我们假设已知F 市30000 户家庭,S 卫视在F 市的受众占有率为30%,晚8 点30 分的《开心综艺》的用户开机率为50%,那么通过简单的收视率计算公式,S 卫视晚8 点30 分段《开心综艺》在F 市的收视率是多少?约有多少家庭在该时段收看这档节目?

2010

同济大学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一、什么是“知沟”?请针对卡兹曼“信息沟”理论的要点,谈谈应该如何缩小现代社会的“信息沟”。(40 分)

二、请用传播学基本理论只是,阐述你对2009 北京世界媒体峰会的看法。(40 分)

三、谈你对大众传播社会责任理论的认识,及对国内媒体社会责任问题的看法。(40 分)

四、简单介绍国际传播学会曾做过的“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并结合这项研究分析外国尤其是西方国际报道中有关我国重大事件负面及歪曲报道的原因。

同济大学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一、什么是参与式观察法?如果需要使用这种方法完成一项群体收看情况下,某部流行电视剧的观看对大学生生活意义的研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请把这些步骤和注意的问题写下来。(40 分)

二、我们想了解上海市利用2010 上海世博会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你认为可以运用哪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如果研究任务交给你,你认为哪个方法最佳?为什么?请详述你认为最好的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实施策略、操作技巧和可能存在的缺点。(40 分)

三、谈谈你对网络调查及其优缺点的认识。(30 分)

四、请分析一下报道写作的特点与问题。(文章是2009 年10 月12 日《参考消息》转载英国《观察家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内容是一个英国人在中国贩毒被逮捕,即将被处死刑的事情)(40 分)

英男子因在华贩毒面临死刑 《参考消息》

英国精神病人因向中国偷运海洛因面临死刑 一名英国男子因向中国偷运海洛因的罪名成立而面临死刑。中国警方在来自英国的53 岁男子阿克马尔·沙伊赫随身携带的手提箱中发现了4 公斤海洛因,随后将其逮捕。

据称,沙伊赫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将成为首名在中国被处以死刑的英国人。沙伊赫的律师说,他可能很快被执行枪决。英国外交部官员说,上周有报道称,沙伊赫的第二次上诉已经失败,但尚未得到中国“官方确认”或任何来自官方的消息。据悉,沙伊赫是在警方的诱捕行动中被抓获的。他辩解说,自已被一个团伙欺骗了,根本不知道手提箱中有毒品。尽管中国当局已经收到沙伊赫患有精神疾病的证据,但拒绝对其进行心理评估,而且在判决时并未考虑其精神状况。很多人请求中国政府不要对沙伊赫执行死刑。据称,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已在近期的匹兹堡20 国峰会上对中国官员提及沙伊赫的案子,但英国律师强调,急需对 中国施以更多外交压力。

2008

同济大学200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1.新媒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分析议程设置的作用。

3.传播效果有哪些层次。

4.谈谈跨国卫星电视的应用,说说传统的国际广播的变化。

5.国家广电总局对一些频道的性话题广告,保健品广告,选秀节目叫停并采取相关措施,对此进行评述。

同济大学200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举一个你认为经典的广告案例,并分析画面组接的概念和独特之处。

2.纪录片在开始就是电影和电视的产物,说说纪录片在影视文化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3.上海某高校将于2008 年举办“国际首届大学生动画节”,如果你是活动策划人,写一份活动策划书。

4.控制实验法的概念,并举中外一个实例,并说明理论建树。

2007

同济大学200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传播理论卷

一、名词解释(5%X6)

新闻

传播媒介

受众参与理论

塔罗瓦尔宣言

把关人

有限效果论

二、简答题

1、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你对象征文化的看法。

2、请以自我成长的亲身经验,评析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3、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4、简述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西蒙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5%X2)

1、简述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包含哪几个方面内容。

3.简述国家信息主权及其内容

同济大学200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一、(40 分)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40 分)

1、正态分布近似定理

2、简单随机抽样

3、变量的测量等级

4、推断性统计学

5、随机化实验

6、概率

7、自由度

8、受众调查

二、(20 分)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

1、你是如何理解抽样调查的?抽样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主要有哪些应用?

2、简单叙述你所理解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怎样理解统计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15 分)试从社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角度分析:阐述你对“知识分子短命论”看法。

背景资料:

(据12 月14 日《新华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 岁,比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低 10 岁。”这是几年前一份在中关村所作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时隔7 年,前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又在日前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知识分子平均年龄比普通人低10 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新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则显示:中关村三大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0.27 岁,这与当年报告的结论截然不同;“知识分子短命论属误传,其实际寿命高于普通人”。

四、(10 分)在我校传播学专业200 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全面调查中,主要使用” 手机发送短信“的人数为120 人,主要使用”互联网发送短信“的学生人数为 60 人,“没有手机”的学生人数是20 人,如果随机抽取了8 名该专业大学生,问出现下列情况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样本中恰好有5 位学生是主要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的概率?

2)样本中至多有一半人是主要使用“互联网发送短信”的概率?

3)样本中没有1 个学生是“没有手机”的概率?

五、(15 分)假定某校历届学生基础统计学课程的成绩(百分制)服从一般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7 分,方差为36。(题目暂缺)

2006

同济大学200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一.简答(100 分)

1.谈谈电视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2.谈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谈谈人际传播的特点

4.什么是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是什么?

5.用传播过程的意义分析下图广告(万宝路香烟广告)

二.论述题:用传播学相关原理评析超女现象。

同济大学200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我们将对上海嘉定区进行一个电视受众调查,你作为一个实地研究的观察者,请你为我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并注明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50 分

2.请你设计一个理想型的社区,并说明其特点。50 分

3.对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评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完善。(给出的材料是沈阳电视台的一份调查问卷,要求指出错误并改正)50 分

2005

同济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1.简述耳目喉舌功能。

2.谈谈对于镜中我理论的理解

3.比较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4.以流行文化为例,谈谈在全球传播的今天,如何维护国家的信息主权。

5.运用传播学原理,谈谈”客观现实”、”媒介现实”、”主观现实”三者关系。

同济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实务卷

1.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2.请阐述概念的具体化

3.什么是抽样调查中的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它适用于怎样的调查对象?

4.什么是扎根理论?

5.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传统媒介接触情况,并与他们的新媒介接触情况做个比较。

2004

同济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理论卷

一.简单题(100 分)

1.拉扎斯菲尔德

2.谈论传播技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论述题(50 分)

上一篇:抗雪保电彰显巾帼风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