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心得分享

2024-08-2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心得分享(共3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心得分享 篇1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

心得分享

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2017年刚刚考上华科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传专硕的学生,我是跨地区考生,两门专业课都120+,总分390。

自己考还不错的的分数,其实也挺惊讶的。毕竟我从复习到考试也整整只有5个月时间,很多知识点神马的其实我还处于迷糊的状态。但是我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闪光点就是坚持!我是一个一条道要走到黑的人,考研期间每天坚持去图书馆,每天学习12个小时,招聘会什么的我都不会去。因为我觉得如果边考研边找工作的话,找不了多好的工作,同时研究生也会考不上的。一心一意比较好!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每门课的复习方法!大家如果觉得有用就可以借鉴一下哈!

英语:我英语复习的比较早,因为我觉得我英语不是特别好,尤其是阅读,所以就笨鸟先飞了!我的英语复习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3月——8月)每天会做两篇阅读,我买的是那个黄皮书,阅读150!阅读中有不懂单词记下来,做完阅读后再记单词。做完以后单词记完自己再试着把全文翻译一遍。翻译一段再把后面的注释看一段。半年时间我把黄皮书上的150篇阅读做了2遍。第二阶段(9月到10月)这两个月我就把2004年到2010年英语考研试卷做了3次,因为2011年学硕专硕才分为英语一英语二,所以我就找了7年的真题,一个劲儿的做,能做多少遍就做多少遍!第三阶段(11月到1月)开始专门做英语二的真题,每一道题都很认真的的做,大小作文也都要联系。毕竟真题是最接近试卷难度的,所以不做模拟卷子!

政治:9月开始复习政治一点都不迟,时间绰绰有余!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二三四系列。觉得还可以,当然我也报了他的辅导班,个人觉得知识梳理还挺有用的,到后面的点睛冲刺有点浪费时间。我用的辅导书除了序列一二三四也买了风中劲草的知识点背诵那本,全程一直在看任汝芬的系列丛书,多看多记忆。到了11月中旬开始做真题,做点模拟题,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另外可以开始看时政啦!12月底一定要把肖秀荣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多做最好背诵下来,考试会有原题出现哦!

专业课:分为334和440!这两个里面我觉得334是比较难搞定的。说实话华科334给的制定书目除了传播学教程有点用以外,其他三本真的是不好做出评价了,书上的知识点太陈旧,完全没有大纲上的知识点,所以找334的复习资料还是让我费了点神的,各种论文书籍神马的只要和大纲有关系我都看,都自己总结下来,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更是看了无数遍。440那个我没怎么复习,就是在网上弄到了消息写作和采访提纲的模板,用近三年的真题练习了一下,自己专业方向也是把专业这本书好好看,按照大纲做笔记,最后背诵!

华科的试题比较中规中矩,只要你复习扎实,好好背诵总结的知识点应该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哈!

学弟学妹们要是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我哈!我也是把自己的复习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不要走弯路,高效得法的复习哦!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心得分享 篇2

本人本科是一所双非本科院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报考的是上交大的新闻传播学专硕(注意今年交大取消学硕招生了哦,还不清楚你们这一届什么情况)小提示:本帖内容较多,比较啰嗦,也算是我对自己整个考研过程的总结与建议吧,内容因人而异,但是欢迎有问题的学弟学妹们前来咨询~非诚勿扰哦 一.择校:

我是在三月决定考研,在四月底左右才决定报考上海交大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本人比较执拗,非985,211院校不选,看了很多经验贴,然后问了问往年报考交大这个专业的师姐一些情况,才最后决定下来。在整个择校的过程中,真的非常煎熬,你会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害怕太低太高或者太激烈,但是我一想到我要去的学校是985,211,不管怎么挑选,肯定都不容易,既然要走一条艰难的道路,再难一点又怎样,终归是要走下去,然后我才铁了心选择上交大,但事实证明我没有选错,上交大值得我去拼搏,在最新一轮的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与武大、暨大并列第三,除此之外,上交大的新媒体研究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的,地理位置诱人,校区环境也很好,综合来说,的确值得去努力。前期准备:

在决定下来要考交大以后,我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交大这几年的新闻传播学学硕招生人数越来越少,所以有些人预言可能我们这一届会取消学硕,把机会留给推免生,结果还真被说着了,今年的确没有学硕,所以专硕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不清楚以后的招生情况是怎样的。不管怎么说,这都告诉我们,好一些的学校对人才的选拔只能是越来越严格,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然后我开始购买专硕的参考书,开始搜寻各种能用到的资料,给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大计划。二.英语:

先讲一下英语的准备过程吧。英语是我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坚持没敢放下的一门课,因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靠临时突袭一两个月就可以取得高分,而且交大专硕是英语一,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过线,而是要拿高分。我个人的英语还算可以,但是大学里学英语的时间太少,所以基本上面对考研英语也算是从头开始,不敢大意。从三月底开始我每天都会背单词,一开始一天要花两个小时 背单词,后来背的快了就减少到一个小时,再到后期就减少到半个小时,这个每个人的进度和效率是不一样的,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关于单词书的选择,我像各位一样,在恋恋有词、红宝书和何凯文1575之间斟酌了一下,最后选择了红宝书,这个单词书的选择,一是看你的个人喜好,看哪一种的内容排版适合你,二来就是切记贪多嚼不烂,你不可能三本书都背,其实内容都差不多,不要觉得我背了这个可能会错过另一本上的单词,不存在的,因为市场上的单词书内容都差不多,如果你有毅力抱着其中一本啃个五六七八遍,你的英语一定会有很好的进步,关键是你能坚持吗。然后是英语阅读,讲真,第一次做真题,每篇错两三个或者四五个很正常,不要一开始就被打击到,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拿出这么长的时间来准备英语呢。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我是从1998年开始做的,买来真题以后,先做阅读,新题型和作文以及翻译先不要着急做。我会抽出每天下午的时间做阅读,每做一篇就把不会的单词标出来,做完以后一个一个查,然后比着黄皮书的翻译看,把不会的单词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我比较淡定,错再多也不care,因为每次整理出一堆自己不会的东西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哈哈。基本上第一遍做,我的速度非常慢,一个下午做两篇差不多头就晕了。我们在做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别图快,要仔仔细细把每篇文章里不会的单词记下来,把每句话都理解,第一遍的目的就是要吃透它。每个人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从1998年的开始,第一遍下来用了三个月吧,后面几遍会越来越快,因为你会发现再做几遍答案或者文章大意你都知道了,尽管如此我依然在整个过程中把阅读做了四五遍,每次都会自己翻译文章或者看一遍翻译,确实对我的阅读理解帮助很大,你会发现一些长难句你慢慢自己就可以找到翻译的技巧。要记得整理出来的单词记得要花时间背过。作文我从国庆节开始,坚持一星期背一两篇作文,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让我熟悉作文套路的过程,多背几篇不同主题的作文,这个过程会帮助你提高背诵速度,在后期大量背诵的时候不会觉得吃力。等到12月我根据自己的进度,集中背了近十年的真题作文,这里我买了王江涛的高分作文,背诵里面的真题范文,没有看视频,直接背的,因为视频里的方式不适合我,也提醒大家,学习关键是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开始二十分钟一篇,慢慢地就快了,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模板,考试之前练练手写几篇。翻译的话,我前期一直在跟着何凯文老师的公众号看每日一句,一开始很认真在整理,先自己翻译然后看他的正确翻译,后面从10月开始做真题翻译,一共做了三四遍。个人觉得,如果在做阅读的时候你能做到一词一句认真翻译出来,长难句翻译一般都会有很大进步。新题型我没有花很多时间,主要是时间不够了,我从11月底开始准备新题型,每天抽一个小时,我是分类型做的,今天只做排序,或者明天只做匹配,只做了真题上的,没有另买资料。完型,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可以去准备,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发现这几年完型都比较简单,每个人拿的分数也差不多,所以我在11月开始一天一篇完型,把近20年的完型真题认真做了一遍。

三.政治:很多人都说政治不需要早早准备,甚至有人在十月份才开始,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吧,在选择题方面还是早准备比较好,因为选择题中有些内容是需要理解的,而且后期背诵的内容会增多。如果不早点准备赶到一起忙不过来。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的,一直用的肖秀荣的教材,先是1000题,大概做了三遍,做完一章订正一章,把错题搞清楚。很多知识在刷题的过程中见得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如果历史学的不是很好的同学,可以提前把史纲看一下,要知道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在哪一年发生的,按时间顺序整理一下。马哲部分一定要吃透,把每个知识点都搞懂不要有遗漏。肖秀荣老师的教材一出我就会买,所以复习的进度基本也算是按着他的指导来的。教材不要贪多,不同版本的内容都差不多,贪多嚼不烂,抓住一本认真看完做完更重要。真正开始背诵是在肖八和肖四出来以后,集中时间背诵,基本上在12月我就把选择放下主攻大题背诵,然后在考前翻了一下肖老师时政的那本小书。

四.专业课:

1.评论:看往年真题就可以看出新闻评论是专业课中最重要的,作为新传生要关注的一些评论公众号要关注,比如说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爱传播,考新闻,觅游考研等,一定要定时翻看里面的内容,很多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都很有含金量。先看看这些优秀的评论是怎么写的,然后自己进行训练,定期写一篇,不在多少和快慢,要通过模仿练习找到写新闻评论的要点,论点要新,论据要有说服力,前期多看多写多练多改,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评论水平有所提升。后期就要训练自己的写作速度,要迅速找到精彩的论点,因为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评论。

2.新闻理论:由于我们今年考研的考查内容来了一个360度大翻转,所以同学们不要再把所有精力放在参考书上,也要注意课外传媒新知识的记忆,可以看出交大的题型也要开始追随时代的步伐,往年的真题依然是重点,要做好各种准备。传播学原理是重中之重,我在暑假期间花了很长时间把这些书的笔记整理打印了出来,也有一些手写补充。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是后面的理论部分,要结合相关案例理解透彻才能在各种题中灵活应用。人际传播学这本书很厚,市场上卖的基本上都是影印版,因为已经绝版了。尽管这本书很厚,但是里面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很少,里面有些知识背起来比较绕口,好在内容不多。新新媒体主要讲了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或软件,真正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非常少。20世纪那本书我没有看,因为里面的东西基本没有考过,所以我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有时间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知识不怕多,到时候答题都是有用的。理论这一块的笔记如果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在时间安排上,我是从暑假结束才开始背诵的,因为我一直在看书然后整理笔记,先从最重要的开始,也就是传播学原理,这本书背完一遍大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后面就会越背越快,从重到轻,一本接着一本,采用车轮式碾压法,一直到考试前理论背了大约三四遍,如果本书慢的同学一定要早开始,因为我花太多时间在整理笔记上所以背诵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如果有条件建议购买师姐或者师哥的笔记借鉴,以节省时间。评论我是从10月开始,每周一篇,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后来写的多了、看的多了也就找到感觉了。

3.新闻实务:实务也是四本书,我将其分成采写编评,这四本书中的重点比较散,我分别进行了整理,把重点内容打印了出来,考试的话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就跳过一些看起来复杂难背以为不会考的知识,只要不是太无聊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考点。内容不多,都比较好理解,背诵起来很快,效率高的话一两天可以背一本书。关于书的版本问题,我一开始也比较在意,于是新旧版本对比后发现差别不大,买新版就可以。

总的来说,专业课的参考书要背诵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重点书的背诵内容比较多。后面我又把笔记分专题整理了出来,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18年交大的出题范围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注意课外知识的补充,以防万一。在后期自己要抽时间结合当年的热点和相关新闻传播知识整理一些专题,方便在考场上答题,这个任务我是在12月份才进行的,有点晚了,专题可以按照论述题的答题模式来整理。后期我也抽时间搜了很多专题打印了出来,有需要去可以找我购买,另外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我也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一些内容,这种东西因人而异吧,但是都是师哥师姐从自己的教训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会有借鉴的地方。再就是论文方面,我基本上在10分开始收集了各种新闻传播的论文,有从世界那里购买的,有从公众号筛选的,还有自己搜的,那个时候因为时间问题我几乎一天可以看好几十篇论文,看到最后也就觉得论文其实没有那么难懂,多看看就知道论文的套路了。像交大这样的学校,肯定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单纯的死记硬背是拿不了高分的,当在大片试卷中看到一份论述专业有深度又有自己观点的卷子,老师当然不会放过。这就需要通过论文来积攒这种论文的语感和专业的语言,以及看问题的深度。另外我的初试成绩是382,政治英语都是七十多,专业课都是一百一二十。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研心得分享 篇3

考燕园有两种人,一种第一年就考上了,一种第一年没考上。第一年没考上的一般要几年才能考上或者考了几年不考了。我是后一种,大多数考燕园的人都是后一种。燕园很难。这种难度在于,你不知道它为什么难。

每个人都知道北大不好考。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分数都要比较高。我们经常听见这样一种声音,考个研究生为啥要考英语,那么个分数有啥用,中国只会唯分数论,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书呆子”。这种声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分数具体代表了啥,分数背后代表了什么?N年的考研经历让我觉得,在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背后却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能力的要求。

回想初高中,老师讲的东西都一样。为什么有人高考能够考入清华北大,有人高考能够进入985而有人是一本、二本,甚至有些人连大学都不上?考试的每一个知识点老师都讲过,为啥卷纸上的分有高有低?这背后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差异,再扩展一点说就是计划性、执行力、自制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细节的把握的差别。

计划性在于如何更好的规划学习时间。我们如何规划英语、政治、专业课之间的比重?北大要求公共课的分要很高,而专业课要看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在这么多的东西的要求下,我们能否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最大化价值的学习计划?合情合理的评估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也需要我们对我们的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自制力和执行力在于有了计划能否控制住自己面对外在的诱惑,经受的住考研的痛苦,每天把计划完整的推行下去。考研很苦,你能不能忍受住这份苦很重要。晚上回来看见同学各种玩,你能不能抵住自己想玩的冲动继续学习严格完成计划真的不好说。看起来这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就像成为英雄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勇敢,遇到困难和危险敢于面对。但是真的面对危险的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有勇气去面对。

角度与细节更多是专业课而言。对于专业课,北大就两个要求。一个是不能有知识漏洞,一个是要能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但是这两个要求就决定了看书的广度与深度。

不能有知识漏洞意味着在广度上每一个主要知识点都要了解。对于整个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体系要十分清楚。不一定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背会,但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至少要了解。基础知识一定要把握。这样如果老师真的反压题你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运用理论解决问题意味着要深入理解理论的提出理论的背景、具体含义、适用范围和理论的缺陷。最重要的是运用理论解释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中的事件和问题。学以致用,用所学的东西解释、预测甚至提出解决方案是社会科学很重要的特点。北大的题很活,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书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题目。因此,对于整个学科形成自己的框架,看待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框架就会使得自己站在一个体系前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解释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有自己的角度。而在北大,是否有你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完整的对一个问题进行论述,有时候比你罗列一堆观点的分可能还要高。

实际上深度和广度在最后的要求是合而为一的。心理学上认为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这种划分时还有感觉登记),短时记忆是维持性复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复背或者说死记硬背。而长时记忆是一种精细记忆,也就是我们说的理解后记忆。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会记得今年大年三十你在干了什么,但是很少有人记得2013年1月20号你干了什么。你在具体的情境中很容易唤起自己的记忆。因此你有足够的深度去理解了理论,你也就更好的记住了理论。

二、专硕书目

当你知道进入到北大初录取的名单之后到开学的这段时间你会干嘛?

我之前想的是考上了北大了,终于可以出去好好的玩了,出去玩就去各种地方玩,旅游啥的,宅在家就各种看电影看电视玩游戏。但是真的考上了,我很忙,并且我知道的考上北大的几乎都很忙,忙着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各种工作、学习、实习啥的。当然不是说没有玩的,考上了玩就怎么怎么样。只是她们很少半年都在玩而已。

说这些包括上一个帖子只是想告诉那些或许和我一样基础较差的学弟学妹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要只是低头学习,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把该做的东西都做到了;是不是坚持完成了自己订的每一天的计划;是不是英语较好却每天看五六个小时英语而一两个小时看专业课,或者英语较差每天拿一两个小时看英语而五六个小时看专业课;是不是今天状态好心情好就多看一点,明天状态不好心情不好就少看了或者压根不看了;是不是光顾着看书而没有思考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光顾着看微博而没有系统的看书。

说这些不是想说北大怎么怎么难,我用了这么长时间不是因为我笨。如果有学弟学妹看完我说的产生这种想法,那我很抱歉,这不是我本意。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可能被大牛们忽略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可能大家也没有意识到。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在另一个角度看看北大考研并且看看自己。北大没有那么难,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把所有应该看得都看了,英语单词、语法、阅读、作文。政治该练的练,该背的背。专业课的东西都做到。即使最后因为一些意外发挥不好,或者运气不好没复习到。你也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并且天道酬勤,如果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到了,我相信问题是不大的。

成功容易吗?成功很容易,只要每天前后甩手300下就可以。成功很难吗?成功很难,苏格拉底所有学生中,每天都甩手甩了一年的只有柏拉图。

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诸君加油!

基础篇(重中之重):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许静《传播学概论》,中华传媒网《传播学精编》、《新闻学精编》、《重点难点50题》,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彭兰《网络传播概论》,老师们和业界名人的微博。

提高篇:塞弗林《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巴兰、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石义彬《单向度、内爆、超真实》,《北大新闻与传播学评论》(共7辑),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四大期刊《国际新闻》、《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网站:中华传媒网,其他学科牛人的微博

提高的提高篇:学科内的各个领域,比如媒介事件、媒介素养、麦克卢汉、凯瑞的仪式观、吴婧老师的《文本机构与受众》、许静老师的《舆论学概论》,各种社会学、政治学的书目。

4月份到6月份: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许静《传播学概论》,中华传媒网《传播学精编》,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除了这些以外,自然越多越好。

7月份到8月份:批判学派和研究方法,如果有时间再加上一些新闻学的内容。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石义彬《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新闻学精编》

9月份到10月份:传播学知识细化,网络传播,塞弗林《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巴兰、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评论》(共7辑),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吴靖《文本机构与受众》,《重点难点50题》

11月份到12月份中旬:做真题,总结微博热点,总结期刊热点。12月中旬到考试:复习之前的内容。继续看微博热点。

这个时间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微博和期刊最好一直都关注。尤其是微博,等到11月份再回去总结,你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的多。还有这个时间相对还是可以调整的。如果基础相对差一点,前面的书目可以挤占9、10两个月的时间(前面的书目更重要)。同理,如果前面理解的好,或者前面的书已经看过了,后面的书目也可以放在前面看。看得越多越好。

(绿色字体无任何强调意义,只是是对原帖子的补充,方便以前看过的人快速寻找内容。强调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意义的是加粗和红色字体)

说明:基础篇重中之重。必须要好好理解。基本的东西一定要好好的掌握。个人认为这是考北大新传最基础的东西了。个人认为北大每年的题目至少有90到110可以从基础书目中的东西解释(其他的分数基本都是研究方法和批判学派),因此非常重要。这些是你不被别人拉下分数的保证,也可以说如果你英语政治足够好,专业课运气好点,你也可以只凭借这个过初试。(不过只看基础书目有风险,不推荐)

提高和提高的提高没啥区别,只是对出题的可能性程度上略有不同。其实都是一个宗旨,看更多的书。因为看的书越多,你对理论理解的越深,越容易从多角度解释热点问题。并且即使都是用同一个理论解释问题,你看的书越多也越容易自言其说(个人认为自圆其说对北大很重要)。而你的角度如果比别人新颖,或者你想到的东西是老师都没想到的,那么你的分数一定会很高。政治学和社会学对理解传播学的一些东西是很重要的。曾经一个北大学硕第一的师姐总结自己的经验的时候说她复习的时候看过的政治学的书对她初试帮助很大。

一般的考研经验到此为止。但是作为一个多年考研人,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种多学科,多角度的思考如何影响你的答题。写完以后觉得好像下面啰嗦很多,大牛们可以跳过。嗯。。

最近网上曝出湖南女生在武汉学雷锋,救助摔倒婆婆希望警察帮其送回家,警察不理反被警察铐住的事件,请你简要分析。(没看见这个热点的同学最好先搜一下,自己先思考一下再往下看)

前面肯定是要对事件进行整体的描述,包括最开始是如何曝出的,之后又是如何发展的等等。不详细叙述。只进行分析部分。

传播学:这个事件说明了微博等自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尤其自身的缺陷。由于微博等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把关过程(传播学教程)的缺乏,使得网络上的新闻或曝出的事件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这使得网络中开始发布的时候更多的是流言(注意与谣言不同)而不是事实。并且微博字数的限制并不适合这种过程较复杂的事件准确传播。在此事件最开始在网络曝出时,转帖人北京厨子无意中忽略了女生在要求警察送老婆婆时,老婆婆已经在医院包扎完伤口,没有危险的情况。导致网络意见极度情绪化,增加了社会的不满情绪。然而随着传统媒体的调查,发现事实是老婆婆当时已经包扎完伤口,警察下车了解了情况后觉得并无大碍并且其后面还有刑事任务的情况下才准备离开。而这种没有事实的传播,使得人们无法基于一种客观事实表达他们最准确的意见,无法实现社会的民主最终无法一致的意见(杜威,刘海龙),反而增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我们对此应该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既能让受众如何更好的使用媒介,同时也能使得受众更好的辨别网络中的信息。注意网络监管,同时也应该注意ZF微博在网上与网民的互动。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事实真相,与网民沟通并解决问题。

法学:此女生的行为是一种错误行为,追究此女生的责任。在此事件中,老婆婆已经得到妥善包扎,并不属于紧急避险等急迫行为。而此女生拦下警察后,已然知悉警察的警员身份,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依然做出踹警车(没看见这一点的面壁去)的行为,已然构成使用暴力阻止警察执行后面的公务,属于袭警范畴。法律讲求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我们不能因为一种道义或者结果上的可能公正和忽视必要的公正的程序,否则人人都是法官,法律将不再是法律。当然,在处罚女生的行为时,我们也应该追究前两辆没有停车的警车的责任。究竟有无正当理由没有停车。

经济学:该女生是一种错误行为。我们最开始谴责警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为警察你把老婆婆送回家也不费什么事,然而你不送老婆婆将可能导致老婆婆病情恶化(开始时网民不知道是拦警车时已经包扎完)。但是这不表明当时情况下,警察停车送老婆婆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此行为是否是经济的,它的成本取决于送老婆婆时间内警察所做的事情的成本。上述观点的一大假设是警察是没什么事情的。但是有无事情只有警察自己才知道。如果当时警察是在追一位逃犯,结果因为女生把警察拦住,逃犯跑掉,结果又一次作案,这就是一个非常高成本的事情。并且以全国范围来说,如果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要求警察以后这种情况必须送,那么警察的警力会更多的被占用在此类事情,而导致巡逻等时间减少,这样会增加全国的犯罪率。更主要的是警察在很短时间内无法判断女生与老婆婆是否是亲人,学习雷锋我们提倡,并且警察也应该帮忙,但是如果规定警察这种情况必须送,一定会导致很多亲人之间学雷锋让警察送回家。

心理学:这类行为会导致他人的模仿行为。如果不对此女生处罚,他人会认为只要我站在道义的高度,只要我是帮助他人,那么即使我用脚踹警车也是没事的,是不会受到处罚的。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叫好。于是在以后的相同情境中,人们会倾向于模仿这位女生的做法,最终可能产生无法想象的社会影响,例如南京彭宇案。

社会学更多的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社会失范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道德下降

政治学就是人们对ZF不信任,甚至在各种群体和利益关系下导致或多或少的与ZF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和ZF极权相关,民众较少的对ZF的监督途径使得民众在表达意见时更多的时候被迫选择对抗的形态。这需要ZF加快政治改革。时间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不展开了。

如果答题的时候能把上面的东西都揉在一起,先说网络的问题再说女生袭警应该受到惩罚,而由于强大的民意影响,警察道歉,但是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模仿效果,使得大家在此类情况都这样将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和资源浪费。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民众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快政治改革,更好的实现民众对ZF的沟通,我们的社会才更能有一个强大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以上只是举一个例子,并不是想说回答问题一定要这样才能考上北大或者怎样怎样。只说想说明看的书越多,你的知识越综合,你就越能更好的理解热点中一些背后的问题,而进行更好的解答。不要看见这个例子觉得很难,实话说,虽然我考了N年,但是其他学科的分析角度也是考完试后才略有涉及,考试的时候除了最上面传播学和一部分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很难想到其他的学科。因此想不到其他学科没有关系,绝大多数都想不到。能够用传播学理论较好的解释问题就足够了。其他的只是一个解释问题的精益求精的过程,知道更好,不知道差别也不大。

其他学科只是刚刚接触,如果有啥不对或者解释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大牛多多指教。

再一次说明,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看越多的书,了解越多的理论对于答题的帮助,并不是考北大一定要知道所有的这些东西。基础书目更重要。

有时间的话,我或许会再写两个帖子,一个是关于北大的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帖子上可能会告诉大家看的书多少对是否考上北大影响不大。汗。。。觉得和这个帖子矛盾么?其实不矛盾。另一个可能会说一些英语政治的事情。不过以我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来非常不好说。甚至能不能写出来也不好说。大家还是要多多努力看书。无论怎么样,别人的经验都是别人的。别人的知识也都是别人的。只有你消化了理解了才是你自己的。祝大家好运~

三、思考最重要

每一个考上的学长学姐都会给出他们的参考书目,但是每一个人的参考书目都不同,甚至有一些差异性蛮大。但是,在根本上没有太根本的差距。北大没有规定参考书目,这不是老师人为的增加难度,而是老师认为就不应该有书目,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你都应该知道的,并且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而不是被几本书条条框框住。因此考北大最重要的是什么?学会思考。

北大的书目更多的不是你看了多少本,当然书自然是看的越多越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理解了你看过的书中的内容,你是不是能用书中的理论解释问题。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有很多东西郭庆光的书就可以解释了。比如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手机歧视大陆消费者,请简要分析

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苹果手机对于国外消费者和中国大陆消费者的维修标准不统一的事件。该事件一经曝光后引起极大的讨论。

在此事件曝光后,央视和人民日报连连对苹果事件不断发声。ZF和官媒希望通过不间断的发声形成议程设置,引导受众形成官方和民间统一的舆论,对苹果公司进行压制,希望迫使苹果公司认错。

但是这一事件并没有像往常的事件那样,得到观众的一致反对,反而网民们都在痛批央视。对于这种对央视的不信任感,拉杂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对此的解释是,媒介的信息并不是从媒体直接到受众,而是经历媒体到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到受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体并不能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而是要通过意见领袖的传递发挥出来。这一理论表明了受众如何认知大众媒体的信息受到受众所在群体的影响。在苹果事件中网络上的领袖们一致对央视质疑,为什么不报道猪投上海,不报道国产奶粉,反而报道苹果歧视。由于意见领袖对于受众的更加强大的影响,使得网民的意见一边倒的反对央视和人民日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不报道死猪和国产毒奶粉事件不完全是媒体的错。媒介作为一个经营性组织,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是每一个媒体都努力想做到的事情。猪投上海和国产毒奶粉涉及极大的公共利益,媒介报道不仅是媒介本来的职责,也能够提高媒体的声誉提高媒体的发行量和收视率。但是媒体的报道是受到ZF的控制的。全世界都是这样,而在中国这一点更为明显。ZF为了社会稳定对媒介的控制极其严格,这使得全国范围的媒体对这两个事件造成集体失声。

此事件最终以苹果公司认错告终,但是苹果公司的认错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ZF的低头,这是因为在中国现在的媒体环境中,央视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的ZF的意见。并且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公司确实存在维修的不同国家不同标准(有趣的是有些公共领域为苹果鸣不平反而侧面验证了这一观点),因此央视以此曝光苹果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不妥。

但是在ZF关注国外的同时也更关注一下国内的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事情。这也是网民们痛批央视和人民日报的原因。对此,作为受众,我们应该积极形成公共领域,对媒体的信息活动进行反馈,将我们的意见传递给ZF和媒体。同时媒体也要做好媒介素养教育,使得受众能够合理地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网络更应该是理性的表达空间,而不是更多的是情感的宣泄口。

以上只是用郭庆光的书中的理论作为主要分析框架进行的解答。不是说一定要这么答题,而是想说明基础书目的重要性。当你真的能把基础书目吃透,可以用基础书目里面的理论解释问题,有许多东西是可以解答的。比如上面涉及的主要理论是两级传播、议程设置和影响媒介的因素。当然基础书目并不是万能的,比如阿里和新浪的合并只用概论类的书目就很难回答。

说这个想说明的是两个:

1、看书不能着急,也不能图快。如果你基础书目没有理解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框架就看其他的书,看了效果也不会很好,甚至是在浪费时间,至少这绝对是性价比非常不高的。并且不是说只看基础书目就可以。书是看的越多越好。如果上面的题你想到了批判学派中的公共领域、意识形态、编码和解码等理论,你的解释力会更好。

2、看书没有具体范围,说的俗一点,看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答题。因此看书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运用书中的理论解释问题。所以没有具体的书目,如果你能在你看的书中很好的解释了问题你的书目就不少。反之不能,你看的书还不够。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书不在多,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的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每一个考上的人都会强调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此。北大有一个博士师兄,他只看了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就考上了博士。这是他亲口说的。当然,这不意味着他所有的准备只是郭老师的书,他在书以外的论文之类的准备就不一定多少了。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关于辅导班:

有些人问我是不是要报辅导班,我的意见是辅导班有用,如果有时间可以上一个新祥旭的辅导班,毕竟创始人就是新闻传播学院的。新祥旭辅导班只能帮你把主要的知识点串一遍,把他的框架告诉给你。但是注意这个时候的框架是新祥旭安排的学长和学姐的,而不是你自己的。如果你用这个话很有可能到考场的情况是看见问题你要想一下学长和学姐的框架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分析的然后再转换成你的思路进行答题。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想想中国人为啥学不好英语,不就是因为听见和看见英语的时候总要先翻译成汉语再理解么。因此要么自己参考学长和学姐的框架做一个自己的框架,要么平时就把学长学姐的框架背的特别熟,能够用学长和学姐的框架进行思考,解释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学长和学姐的框架也就是你自己的了。

上一篇:从事护士职业心得体会下一篇:中职数学正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