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2024-09-03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精选8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1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勤思考研为大家科普北京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近三年分数线、近年录取人数、最新真题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中国“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C9)及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重要成员。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京大学也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其间尽管几度经历了新闻专业合并与重设,仍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学院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28人,在校本科生421人(留学生108人),研究生284人(博士生89人、硕士生195人、港澳台、留学生29人)。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本硕博齐备,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已经日臻完备,培养能力开始渐成规模。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层次。本科生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研究生设置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以及一个传播学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等诸多领域。

北京大学新传考研分享群:146437967

北京大学近三年新闻传播专硕分数线

北京大学近年新传考研录取人数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北京大学2018年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一、学术型硕士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第5版》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 程曼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 李彬 新华出版社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 沃纳.赛佛林 华夏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 巴兰 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 》 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罗杰斯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 洛厄里 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新世纪传播学研究丛书》张咏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李彬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 黄旦 复旦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 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专业型硕士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第5版》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 李彬 新华出版社

《全球新闻传播史》 李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 洛厄里 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罗杰斯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 沃纳.赛佛林 华夏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 巴兰 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 》 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新传考研2017年真题

2017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一、分析题

材料周炳麟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请根据典型报道的特征和规律分析周炳麟的报道

二、论述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视收视率下降,请你利用相关原理谈谈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台的未来?为什么?

三、分析题

材料李宁公司

1根据营销传播相关原理,分析李宁公司失败的原因

2.根据相关原理,谈谈李宁公司如何建立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

3.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李宁公司如何针对90后进行有效营销

北京大学2107年新闻传播考研专硕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基础

一、名词解释

1.ICANN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3.维基解密

4.战略传播

二、简答题

1.试述今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2.试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分析中国传播现状的借鉴意义

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转型带来了新挑战,试从新闻媒体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三、论述题

1.试从社会公共管理、经济市场机智和国家安全等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当代互联网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2.试从传播学视角结合案例谈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媒体的关系

北京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极化

2.马克思韦伯

3.聚类分析

4.符号互动论

5.实证主义

二、论述

1.传媒业现在的趋势

2.社会资本

三、简答

1.英国公投

2.大众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挑战

北京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学硕真题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吉尔·德勒兹

2.话语分析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3.媒介生态学

4.健康传播

5.ICANN

6.视觉文化

二、简答题

1新媒体视听发展特征意义

2.炉边谈话内容意义

3.新电影产业促进内容及意义

4..数字资本主义理论

三、论述题

1.网络民族主义实践举例,特征,评价

2.围绕全球信息化,世界主义,跨文化交流,民族主义,谈建立全球媒介重要性以及可能性

北京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专硕真题

新闻与传播综合 新媒体方向

以下题目四选一作答

一、结合现状分析自媒体的社会价值,内容价值,商业价值

二、分析cmc理论

三、分析互联网应用的垂直化和平台化

四、谈直播网站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应对措施,结合九月份出台的文件

北京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新闻史论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一、名词解释

1.托马斯巴恩斯

2.京报副刊、3.方大曾

4.新莱茵报

5.新闻本源

6.精确新闻学

三、论述题

1.论述17世纪以来新闻观念的发展以及影响因素

2.结合2.19谈话以及具体事例谈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传考研:http:///xinwenyuchuanbokaoyan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2

就在今年8月, 传出新浪复合型转型的说法, 将新浪门户的频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业频道, 这类频道只考核销售任务, 如汽车旅游;第二类是综合频道, 既要承担一部分销售业务, 也有对内容、流量的考核, 如财经、娱乐、科技等;第三类是媒体报道, 如新闻中心, 不需要承担销售任务。10月, 新浪又与NBA签约, 成为独家互联网合作伙伴, 并推出24小时的新浪体育台。新浪门户的平台化转型, 是今年媒体探索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不是也预示着网媒将要夺走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传统媒体是否真如杰夫·朱克所说的那样面临着“烧光”的危险?越烧越旺带来的究竟是“火灾”还是“火焰”?传统媒体的突围之道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与陈刚副院长进行了一场坦诚的交谈。

记者:可以说, 2013年出现了前所未有过的传统媒体收购潮, 浙报集团斥巨资收购游戏平台, 新闻大亨——人民网收购澳客网, 进军网络彩票, 等等。您认为传统媒体这种通过资本来壮大传媒的举措是其有效的突围之道吗?

陈刚:准确来说, 不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传统媒体现在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弱, 将来, 传统媒体是没有商业模式的, 完全作为一种公共传播平台的形式存在, 或者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发声平台。传统媒体将会被互联网所替代。从人类整个传播发展的过程来看, 传播形式一直在变, 我把这种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偿性变化, 一种是替代性变化。补偿性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 广播对文字“听”的补偿, 电视对广播“看”的补偿, 这种变化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而互联网时代的这种变化则是替代性的变化, 互联网具备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全部功能。这里的替代是互联网完全替代传统媒体, 包括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等。在互联网时代, 报纸的功能性会越来越弱, 但是它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高。

记者:您所说的替代性, 是指互联网这种媒介替代报纸或电视这种媒介, 但是传统媒体的整个系统和机构还是存在的, 这是其向新媒体转型的结果。是这种意义上的替代吗?

陈刚:肯定地说, 不是。这种替代性变化不是指传统媒体办网站、发展新媒体形式, 而是传统媒体完全被互联网所取代。传统媒体是被互联网包围起来的, 传统媒体将会作为互联网业务的一部分而存在。互联网不是媒体, 互联网远远超过并包容了媒体。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数字生活空间, 更形象的说, 就是大家现在生活在一起, 互联网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平台。我们的人际交流或者说社会交流, 都需要有媒体,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而现在, 互联网不但拥有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功能, 还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的功能——数字生活空间, 我们是生活在互联网当中的。这种变化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按照这种变化趋势, 互联网将对人类社会各个层面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

记者: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 传统媒体也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媒体或全媒体转型, 试图突破重围, 如果按照您“替代性”的说法来看, 传统媒体的这些变革动作还有多大意义?

陈刚:直白来说, 传统媒体进行的一系列变革, 其意义不是很大, 因为传统媒体最终是被互联网所替代的。就像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一样, 当数码相机出现后, 不论胶卷相机做的再好, 也没有意义了, 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它。我们传播领域现在经历的变化就是这种替代性变化。整体来说, 互联网能够满足传统媒体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也就是说原来我们获取信息、了解观点只能通过读报纸获得, 但是现在互联网都可以满足我们的这些需要, 大家逐渐就不读报纸了, 报纸的效果就会逐渐降低, 其广告收入也会随之逐渐减少, 其经营就会出现严重困难。可以说, 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很悲凉的一种未来。

传统媒体之所以仍不放弃转型、改革, 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互联网这种新的形态的出现有一定的误解, 对它的理解是一种“后视镜”效应, 因为它太新了, 所以我们只能从我们熟悉的东西来理解它, 用我们熟悉的经验来解读它。真正理解互联网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为它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推进。

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变化已经很大了, 但是, 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人的话, 那么互联网还算是一个十几岁的未成年的孩子。一方面是我们对其认识不够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自身还未完全成熟的问题, 这两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 也使传统媒体未能意识到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替代性变化。

记者:那么, 您预计传统媒体被互联网完全替代将于何时实现?

陈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菲利普·迈耶, 曾在他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报业》一书中预测, “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 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扔进了垃圾桶, 从此, 报纸就消失了。”他的这种预测分析, 是根据报纸读者数量的降低为标准的。美国报纸媒体2010年的收入相当于195年, 美国的报业已退回到60年前的状态。美国的报纸不论是内容还是经营层面, 都比我国的报纸成熟的多, 即便是这样, 也在走向末路。

记者:您认为传统媒体如何延缓这种“衰老”的命运?

陈刚:这里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 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的变化是一个从猿到人的变化。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不是你穿上了技术的外衣, 就变成了互联网, 你只不过是穿上了衣服的猿人, 本质还是猿。猿的规则和人的规则是不一样的,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 我们面对的人跟过去也不一样, 过去我们面对的是消费者,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生活者, 过去我们面对的是传统媒体, 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媒体, 是一个数字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育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 要适应这种环境, 看清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这样才能有继续存活的空间。

很多传统媒体还抱有期望的原因, 在于他们认为在内容生产方面还有优势和价值。对于这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 目前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确实是强项, 互联网虽然会有助于传统媒体内容的进一步扩散, 影响力也有所提升, 但是, 却不会像传统媒体所习惯的那样, 把内容卖给受众, 然后把广告卖给客户, 创造自己的商业价值。大众传播时代的特点是, 有传播价值, 就能创造广告等商业价值;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不同, 就在于有传播价值, 不一定有广告等商业价值。所以,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披上技术外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换脑——互联网思维。

记者:互联网与大众传播不同, 有传播价值, 不一定就能创造商业价值, 那么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传播类型?

陈刚:互联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数字生活空间, 这也是互联网超越传统媒体的关键所在。在数字生活空间, 内容是海量化的, 而且传播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聚合和扩散信息。尽管传统媒体有内容的优势, 但在海量的信息中, 这些内容的价值会基本上被稀释, 远远达不到过去的效果。像《纽约时报》那种向用户收费的方法, 一般的媒体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这种方式对媒体的品牌和内容的质量品格有严酷的要求。传统媒体内容的价值无法轻松地货币化, 顶多能够打包卖给互联网平台。这种交易的规模不会太大。

同时, 数字生活空间是去中介化的, 传统产业依托中介化形成的价值正在逐渐被互联网消融。比如传统的沃尔玛、国美等大的渠道商正在面临电子商务的冲击;同样, 传统媒体依托有限渠道所拥有的价值面对互联网也是无法继续维持的。互联网出现之前, 传统媒体具有政策优势、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 而现在, 渠道优势不具备了, 内容优势又被大大削弱, 仅存的政策优势又不能完全解决它的生存发展问题。而全媒体通过技术的变化改变内容生产的方式, 并在互联网和无线平台建立渠道的思路, 实际上也解决不了传统媒体的根本问题。

将来可能存在的媒体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像《纽约时报》类的收费媒体, 但是不适合在中国的土壤中生存;第二类是赞助类的媒体, 比如动物保护性组织, 它会把动物保护类的内容形成一个强势的传播平台;第三类是协同型媒体, 它的影响力很大, 而且规模也会很大, 但是他没有商业模式, 这类媒体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维基百科——全世界第五大网站。它没有任何商业模式, 大家觉得它有意义, 就参与进来, 然后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 其所需要的运营费用也是自愿者捐助的。如果将来媒体可能存在的话, 可能就是这三种模式。

记者:在不利于自己生长的环境中, 传统媒体还能够夹缝中求生的, 这其中除了传统媒体还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外, 恐怕跟互联网自身的软肋也相关。同传统媒体相比, 您认为互联网最突出的不足是什么?

陈刚:同传统媒体相比, 互联网最大的不足, 实际上也是它最突出的优势, 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圈层化和互动性。传统媒体不能够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 只能满足一类人的需求。所谓的精准和定位也只是以一类人为基础的。同互联网相比, 这类所谓的精准是小儿科, 所以互联网最先冲垮的是报纸的分类广告。在数字生活空间, 尤其是社交化平台出现后, 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 通过微博、微信交流分享同自己最相关的内容, 又通过搜索进一步找到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 了解更多和更深入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又进一步迎合和强化了这种个人化的趋势。基于大数据和精准的理念, 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可以分析每一个人的特征, 然后智能化的提供给不同的人最感兴趣的内容。而且, 这类智能化的技术正在向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经常讨论的碎片化进一步分裂, 变成了个人化。当个人化不断加剧, 有可能形成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茧房”。每个人看起来生活在信息和内容极其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而实际上以自我为中心, 构筑了一个一个相对封闭的私人性的世界, 同其他的世界甚至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但是, 即使生活在数字生活空间的个人, 他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 需要了解社会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内容, 这样才能够适应工作和交流的需要。尽管看起来每个人在数字生活空间拥有的信息极其丰富, 但这些内容是由个人主动选择并由技术过滤汇聚的, 同作为社会人的需要是不相应的。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 每一个人还是需要大的公共传播平台接触作为社会人应该了解的内容。而且, 个体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一种主动获取的方式, 而在具有惰性的休闲时间, 公共传播平台的内容具有更多的机会, 比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同互联网相比, 传统媒体具有公共性, 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来看, 大公共传播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虽然互联网在不断地动摇和摧毁传统的公共传播系统, 但社会和个体一定需要有影响力的权威的公共传播平台, 而且, 在互联网个人化的浪潮中, 大公共传播平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

记者:您这里所提到的大公共传播平台是什么?这是否与您之前提到的“传统媒体被互联网替代的理念是猿到人的变化理念”相悖?

陈刚:这里所说的大公共传播平台与传统媒体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同报纸和杂志相比, 电视明显地更具有大公共传播的特点, 覆盖广, 易于接触, 内容丰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即使是美国这样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区域, 在互联网高歌猛进的过程中, 电视广告规模的增长始终保持在高位波动, 而没有明显地下滑, 但是报纸和杂志却迅速地跌入谷底。中国的CCTV等媒体在一段时间内肯定是不可替代的大公共传播平台, 因而它的价值将是持续稳定的。

但是, 这也并不代表大公共传播平台不会面临互联网的挑战, 在互联网领域, 将来也会出现大公共传播平台, 最有可能的是视屏类网站。如果不考虑政策的保护, 当三网合一、电视屏幕终端化的时候, 电视节目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 视频内容海量的冲击也会对电视节目内容带来严重的冲击。

记者:既然大公共传播平台的价值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那么它的营销传播价值是否在一段时间内也是稳定的?

陈刚:大公共传播平台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 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 大公共传播平台具有的广而告之的能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讲, 如果传统媒体能够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大公共传播平台, 即使它的观众在下降, 它的营销传播价值也是稳定的, 甚至还会提升。比如CCTV作为大公共传播平台, 虽然观众数量在下降、收视率在下滑、收视份额也不容乐观, 但是公共离不开它, 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另外, 一些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一些阶段性的内容, 创造出一个阶段性的大公共传播平台, 使其营销传播价值得以保值或提升。比如《中国好声音》就是由浙江卫视创造出来的阶段性的大公共传播平台。所以, 当大公共传播平台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 它的营销传播价值的保值和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像电视这类会成为稀缺的大公共传播平台的传统媒体, 目前所应努力的方向不应该是内容或全媒体, 而是要强调自己大公共传播的价值, 并根据数字生活空间的特点进行调整, 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

记者:这样看来, 这种大公共传播平台将来存活的方式仍然是不确定的, 可以这样理解吗?

陈刚:的确是这样的。目前, 像电视这类传统媒体具有大公共传播平台的优势, 也是阶段性的, 不会一直保持不变, 要看它能撑到什么时候了。目前看来, 只有一种大公共传播平台是很稳定的, 那就是户外广告。户外广告是最古老的广告类型, 也是最稳定的广告类型, 而且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 这种类型都将继续存在, 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 无论是美国, 还是中国, 户外广告的规模基本上都是低位稳定增长。也可以这样认为, 户外广告是永远的大公共传播平台。

另外, 由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广播在中国的增长量还没有结束。在中国, 汽车数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比增长, 而中国交通的现状又是堵车时间增加的主谋。所以, 从对广播的受众数量和接触时间上来看, 广播媒体在中国不但不会衰老, 而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 广告客户也应该了解这种情况, 认识并利用大公共传播平台的价值, 在复杂的环境中, 综合考虑, 同各类相关媒体平台和营销传播服务公司合作, 共创价值, 共同成长。

记者:近日传出的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文新集团即将合并的消息, 成为行业里热议的话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两大传统纸媒合并, 无非是“抱团取暖”, 但是否真的抱得了团, 取得了暖, 还要以观后效;二是两大传媒集团合并, 强强联合, 将会有更大发展。对于这两方面的声音, 您是怎么看的?您对这次合并有着怎样的分析和判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3

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4

武汉大学传播理论真题 199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态度;

3、把关人;

4、类语言;

5、完形趋向

二、简答

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

三、论述

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00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

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

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01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20×3)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二、论述(40)

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

2002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3×5)

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5×13)

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

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3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三、辨析 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郭庆光的,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004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三、分析题(20分)

麦奎尔于60年代在英国所做的关于公众观看政党节目的动机的实验调查。他先在小样本中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公众的目的,以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选项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再次调查并进行分析。(本段非原话)

请问这一实验是根据什么理论进行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目的是揭示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请问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调查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

2、抽样方法,调查方法;

3、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谈谈公信度对大众媒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5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问答(12×4)

1、拉斯韦尔为什么被称为传播学先驱?

2、简述民主参与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的3种受众解读模式及理论意义

二、辨析(8×4)

1、单向度的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能够强烈改变人们既有态度倾向

2、在现代社会,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机制是不能改变的。

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镜头能够增加人们对现实的不安全感

4、随着媒介发展,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20)给了一个大表,内容是央视1套节目改版后的节目单,让你根据传播学理论分析节目的构成,并结合构成分析谈谈对电视媒介特征的看法。

四、论述(25×2)

1、结合传媒文化实际,评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的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媒介构成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业,让结合我国媒介和产业化发展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2006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是如何定义大众媒介作用的?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3、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相关命题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辨析题

1、典型的大众社会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在对公共领域的论述中,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并批评文化工业使得大众传媒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的假象。请结合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对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予以辨析。

3、在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的影响下,“观点的公开市场”等思想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有观点认为新闻传播应该享有全面的自由,而无需受到任何强制规范。请根据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1、试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公共领域的重建及其内在矛盾。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2、在传媒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受众理论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试从媒介环境变迁的角度论述受众理论的发展演进。

四、分析题

根据京华时报报道,2005年被许多人看作是中国媒体的娱乐年。“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的火爆,引起了学者和业界人事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今年七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崔永元说:“将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十套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

谈谈你对“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

2007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请论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请论述“知沟”、“信息沟”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30分)

材料:湖南卫视《变形记》(略)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2008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30分)

1、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收到受传者的信息称之为反馈,噪音也是一种反馈。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在人类传播中,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因此无国界的信息传播是当今国际传播的首要责任。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3、受传者是一种由多种社会属性组成的客观实在。

二、简答(45分)

1、简述麦克鲁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一说为社会影响)。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机制。

3、简析女权主义对《达拉斯》的研究观点。

三、论述(50分)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是受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受众观,它的产生背景或起源是什么?

2、鲍德里亚对电视媒介特性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四、分析(25分)材料:网络传播的发展,博客、播客、维客的兴起,某记者说“网络传播开始走向上流社会”。结合材料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重要影响。

200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10分×3)

1、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贯穿着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在百年研究历史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传播技术的时代变迁导致的变化。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基础需求的活动。

3、在传播行为中,传者通过符号来传达意义,大众媒介创作和生产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实现了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强制约束和规范。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答题(共3题,40分)

1、(15分)请简要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根据已有的传播学研究成果,介绍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2、(15分)简要介绍霍尔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及其对受众研究的启示。

3、(10分)为什么说寻求知识的动机是缩小知识沟的关键因素。

三、论述题(25分×2)

1、有学者认为,媒介对新闻的内容、背景、及其中心议题的构建比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有力量。结合传播理论和媒介传播实践,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基于批判立场的传播学研究从传播学早期就存在,并发展成为与经验学派抗衡的批判学派。请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立场和方法。

四、分析题(30分)

2008年中国遭遇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但是,中国依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获得世界广泛赞誉。各项研究表明,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奥组委顾问在采访中明确表明,“奥运会是推出国家形象的战略契机。”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媒介对中国政府驱动国家形象传播发出质疑。但是这些媒体自身对中国奥运会或者2008年中国突发事件的报道却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请大家分析大众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并请运用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观点谈谈你对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2010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15分×2)

1、在集合行为中,流言和谣言都是人为制造的消息和言论。它们的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是操纵人群的有效方法,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观点的自由市场”是社会责任理论的重要原则。它强调传播者和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权利,要求保证不同观点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这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最好方式。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单题(20分×2)

1、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信息主权,以及如何理解信息主权的重要性?(一说:怎样认识信息主权的影响。)

2、麦克卢汉与鲍德里亚两位学者都使用了“内爆”概念描述传播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请简要回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内爆”概念的差异?

三、论述题(25分×2)

1、请论述如何认识传播效果的概念?“培养分析”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分为不同研究阶段和三个方面,请论述它如何从不同层面发现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从而形成“培养理论”?

2、请论述如何认识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它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大众媒介的功能具有什么启发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2009年,尽管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世界各国的媒体都遭遇了一场寒冬,但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等新媒体却在媒介市场中独领风骚。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实施战略转型。以新华社为例,6月16日,新华社电视成为国内开心网的第一个机构用户;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正式开播。传统媒体正以积极的姿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及商业运作模式。然而,新媒体颠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扩大信息沟等现象也让人们担忧,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是否以牺牲大众媒介的公共责任为代价。

请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运用相关的大众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微博客等新媒体社会功能转型的认识,以及如何认识新媒体中受众媒介参与行为的社会影响。

2011年808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是受众的选择和使用行为是理性的,受众有自身特定的需求。因此受自身动机的驱使,受众的媒介选择和使用行为具有必然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15分)

2、传播学主流学派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研究,认为社会利益多元化可以得到平衡以达到社会矛盾的消除,所以他们从不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15分)

(一说:传播学主流范式秉持多元主义社会观,认为不存在阶级对立与阶级压迫,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就能消除社会矛盾。所以说,传播学主流范式总是主张在体制内寻找问题的对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范式。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

请论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媒介观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20分)

三、分析题

材料:媒体广为宣传校园暴力行为,媒介大量的信息和画面都充满暴力,以至于有人进行模仿,甚至一群人都模仿,以表达对社会的恨或表达自己。

(一说:2010年发生的多起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有人认为是存在仿效机制。因为媒体对校园暴力袭击方式的多次报道。也有法学专家指出有人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发泄内心的情绪、不满,引起社会的关注。)

用传播效果研究理论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好像还有问如何应对)(25分)

(一说:运用传播学研究效果理论,分析大众传媒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2012年808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10分

人的自我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二、问答30分

1、为什么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环境双重性”特征就越突出?

2、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

三、论述20分

给出一段与“使用与满足”有关的材料,分析受众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15分

给出一段有关微博高速发展的材料,分析微博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

2013年807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

传播学部分

一、观点辨析

1、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系统。(15分)(一说: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制度化传播。)

2、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这种单向传播的性质赋予了它强大的社会影响力。(15 分)

二、论述(20 分)

论述社会制度以及制度性因素对传播媒介及其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一说:传播制度是社会结构和传播关系的一种反映,分析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对大众传播的制约。)

三、材料解析(25 分)

(前面一句记不清,大意为网络中公众参与的作用)

以郭美美和微笑哥等事件为例,分析网络事件中的公众参与。

2014年809新闻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部分

一、辨析

1、大众文化已经是过时的说法了,现在的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区别不那么明显,“面向大众的文化”的说法也不够恰当了。

2、人们接受信息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传播中的不确定性。

二、问答

媒介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它没有使得全球文化走向多元化,反而变得同质化。

三、论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5

本文公共课部分的经验讲述的比较少,专业课部分是讲的新闻学史论的复习经验,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五个部分,分段讲述,希望大家汲取精华,弃其糟粕。

我基本是去年十月份才进入了复习状态,开始时老抱着一种还有很长时间的想法,结果拖到10月发现真的没时间了,这也是我英语政治考的都一般的最大原因,就是后期被专业课挤掉了太多复习时间,根本就没时间看,政治我就过了一遍,英语真题都没做完,好在专业课复习的比较踏实,但因为时间紧张,后期压力巨大,所以大家不要学我啊,这个暑假就应该认认真真把全部教材看一遍,适当做好笔记,后面才不会太紧张。适当的可以报一个班,我同学就报了高硕考研的一个一对一辅导班,网上辅导的那种,她就白天去自习室,晚上进行一对一在线授课,最后也考上了。扯远了,其实,(你会发现最后一个月各种状况,一方面是复习到最后,心理上会难受,或浮躁,尤其在你发现真的没时间了,看不完的时候。)所以最大的教训就是早复习啊早复习。

就跟大家分享下专业课的复习吧,嘻嘻,共同学习。

首先,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

一、中国新闻史

参考书籍: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史》。

我感觉史学是一门学科的基础,了解了史学的来龙去脉,你才会对整个学科建构有比较有把握的认识,才知道这个学科到底在研究什么,将来复习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媒经济才会更顺畅。

中新史的复习一定要把握宏观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形成整体的概念,而不要太纠结于边边角角,细枝末节,很多童鞋包括我都曾经感觉,哇~新闻史这么多东西,肿么才能背完呢?其实考试的话,你会发现除了名词解释,其他很少需要你具体记忆某一个报纸的具体信息,通过对近十年中新史部分的考题梳理会发现,它所考的都是很宏观的东西(主要包括对于一个时代的报刊、广播、通讯社等的脉络的理解,或者一份报纸近多少年的变迁,如大公报近百年变迁啊之类的),所以复习过程中一定是按照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然后结合在此背景下报刊啊新闻等的发展,新闻史放到整个历史中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有整体的视角,非常建议结合政治的近代史部分一起看,你会发现对于时代的划分两本书是很一致的,就按照什么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样去记忆和理解就好。

这部分一定要遍复习,遍用笔记的方式串联出大致的纲目,然后后期复习会方便很多。

二、外新史

参考:程曼丽《外国新闻史》,陈力丹《世界新闻史》。

这两本书是两个思路,程老师的书比较细化,条理非常清晰具体,按地区和国别,陈老师的书比较宏观,从整体上分析世界新闻史,以世界政治、经济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这种新闻史是怎么发生的,建议前期以程老师的书为基础,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别新闻发展的情况,后期加上陈老师的书,更加宏观地了解这样的新闻史发生的原因。不过,无论怎样不同,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党报到商报的历史。

同中新史一样,也需要边复习边整理笔记,根据纲目继续复习。

三、新闻理论

参考书目: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论文。

补充的重要新闻理论。

从09年《新闻理论十讲》出版后,考卷的新闻理论部分就被其拿下了大量的分数,我感觉新闻理论部分看这一本书就够了,书中大概有10个专题,非常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很不一样的教科书。把十个专题的要点整理出来,基本就够用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提纲和具体内容牢固记忆,考试的时候根据题目从里面摘取要点作答。辅助参考陈老师近一年论文,论文里他常提的观点名词之类的,也整理出来。我还整理了一些补充的新闻理论的知识点。

四、传播学。

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

感觉看郭老师的书已经完全够用。非常地系统,重点知识也很到位。陈老师的书会有一些新的观点加入,可以后期当做补充。翻看近十年的考题,发现传播学绝对是重中之重。侧重考基本的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部分,是重中之重。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形成系统的理论,然后加强记忆。

五、传媒经济

参考书目: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近一年论文。

虽然这一科听起来很恐怖,很不明觉厉,但是复习起来我反而感觉它是所有科目中最轻松的。因为要点比较明确,凡是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统统不用记,所以剥离掉这些,剩下的就是一些需要理解记忆,相对简单的东西。

翻看喻老师的论文很有帮助,论文比较系统,重点可能就那几个,只需多记忆一些相关词汇、语句等,答题的时候就够用,题目不会太难,问的大都比较直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6

56、专业一112、专业二117。现在调剂到了山东大学。虽然没考上武大,但是依今年总体情况来看,我专业课还是考的不错的。如果英语再多考点,就过线了。所以写点经验(英语除外),供学弟学妹借鉴。

首先总结两点吧,第一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考武大新闻,那不管你本科是什么学校的,只要下功夫,过初试线没有你想的那么难(虽然我没过哦),第二考试是有应试技巧的,在基础知识过硬后,一定要分析真题。虽然很多人都不建议押题,但是我猜了很多题,其中就有一些命中的。

下面具体说一下我的复习经验

一我用的教材和资料书

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理论》(重要)、石义彬《单向度》(没看)。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新闻传播学解析》(重要)、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般)、李卓钧《新闻理论》(一般)。

《大学语文》(重要)。

周叶中《法律基础》(重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般

资料

自己收集的分专题的论文(重要)、网上下的唐朝才子论文摘要(重要)、买的专题笔记(一般)、网上买的传媒人网传媒考研热点解析1~24期(重要)、还有一本师姐复印的资料很有用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上面有分专题的新闻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总结,还有历年各校新闻考研题目选编和答案。

《中国文学史》(重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般)、买的一份手写笔记和两份电子档笔记(一般)

《政治大纲》(重要)、任汝芬系列之历年真题解析,考前四套题(重要)、启航20天20题,考前五套题(重要)

考研花费

买教材和英语政治资料400左右

在网上买全套笔记220,但是只有新闻专题笔记和大学语文笔记有用,所以买笔记买这两样就行,因为书是要自己看的。

在网上买传媒人热点解析和传播小王子热点解析的电子版60(真心划算)

没有报班,几乎没有听考研讲座

二时间表

7月8月

《大学语文》书看两遍,看《中国文学史》和买的笔记,并且做好自己的非常全面的笔记。传播学概论,认认真真看两遍。新闻理论的书看两遍并写笔记

9月10月

《大学语文》每天看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反复背最少四遍

新闻理论:看唐朝才子的论文摘要,重要的多看几遍,再看一遍书,结合买的笔记,分专题写笔记

政治大纲没出来之前把任汝芬序列之历年真题解析的选择题看个三四遍

11月12月

《大学语文》开始背诵,并详细分析历年真题,画出重点,到考前大约背了4遍左右

《传播学概论》还是每天背,详细看真题,并且做真题,每天一道或两道,把近几年的真题

都做完

新闻学理论,依据专题把真题分类,把每个专题每个方向的考点都列出来,结合资料一个个

写答案,并且背诵。背热点解析

经济与法律11月开始背书

政治,大纲出来之后看大纲,做一些练习

三各科复习经验

(一)大学语文和经济法律基础

我暑假开始全身心准备考研,白天看专业课和英语,晚上看大学语文。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

三小时到四小时不等,每天的任务为写好两篇到三篇文章的每一个考点的答案。先看一遍书,再把买的笔记看一遍,再把《中国文学史》上相关的章节看一遍画出重点,再总结出可能的考点一个个写答案。比如《王孙圉论楚宝》一问我总结的考点是:国语的思想与内容;国语的艺术特色;国语与左传的比较;文章的思想内容;王孙圉评价宝贝的标准。再如《雨巷》

一文我总结的考点有:雨巷的艺术特色;雨巷表达的思想;现代诗派。总之你的笔记要囊括

每篇文章以往的考点和没有涉及到的考点。由于我的笔记很完整,今年《大学语文》试卷上的所有题目我的笔记上都有答案,唯一一道题没答好就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思想内容与

艺术特色,我只答了《观沧海》没有写《龟虽寿》。这道题等于只答了一半。不然专业一也

可以考120分左右。但是112也不是低分。

笔记写好后,就开始每天复习一点,就到了国庆节,中间由于保研的事我大概半个月没怎么

学习。国庆假放完,保研没保上我又开始复习。开始被笔记,最开始是把每篇文章重要的考

点背了,不重要的看看。每天被三篇文章,第二天要复习前一天背的,10月11月共背了三遍

不到。12月开始分析真题。方法是这样的。复印出2006年~2012年的试卷,把每一道题标在书的目录上,以往考过的考点就不认真背了,大多看看。其次列出一个表格

2006年《伤逝》的艺术特点《怀念萧珊》的艺术特点

《茶馆》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秋水》的写作特点

考的文体为小说、散文、戏剧考点为艺术特色

2007年《蒹葭》的艺术特色《短歌行》的比喻意义

《论快乐》的艺术特色《秋夜》中枣树的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对新格律诗的发展《炉中煤》与《发现》爱国情感抒发的不同

考的文体为诗和散文考点为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2008年《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项羽本纪》的人物形象

《八声甘州》赏析 《茶馆》反映社会的特点《再别康桥》的艺术风格

考的文体为词、戏剧、诗 考点为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2009年《文心雕龙》中情与采的关系与文章的论述《浪淘沙》的主旨和表现特点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金锁记》中七窍人物分析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受戒》的创作特点

考的文体为诗、词、小说考点为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艺术特点

2010年《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的写作背景、思想感情、构思方式

《水龙吟》的思想内容以及读后感 《屈子文学之精神》联系屈原其他作品谈北方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发现》闻一多爱国诗歌的特点

《静虚村记》的艺术风格

考的文体为散文、诗、词考点为思想内容、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

2011年 《刺世疾邪赋》在赋辞发展史上的地位《金铜仙人辞汉歌》看李贺诗歌风格特征《水调歌头》(游泳)写作特点《双轨船》的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

考的文体为诗、词、赋考点为写作特点、艺术特征等

2012年 《宫之奇谏假道》的内容结构、左传的记事特点《有所思》对诗经的发展和继承《张中丞后叙》看韩愈古文成就《炉中煤》与《发现》在爱国情感上

抒发的不同苏雪林《山窗读画记》抒发爱国情感的感情脉络

考的文体为诗、散文考点为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

以上可以总结出:

(1)历年考的文体多考诗、词、和散文,所以古文部分没有考过的诗要重视。现代诗几乎

每年都考而没有考过的有《雨巷》、《断章》、《十四行》、《诗八首》、《光的赞歌》。没考过的散文只有《故乡的野菜》、《干校六记》在2013年考研中这都是重点,试卷上以上篇章出了四

篇超过60分的题目。我猜的考点有王维、曹植、《雨巷》和《故乡的野菜》,猜中的了三道。

相信在以后的试题中,诗、词、散文还会是重点。

(2)历年考点很多都可归为艺术特点,由此可见每篇文章、每位作者的艺术特点应当重视。

(3)历年试题在古文上出的篇章,有11篇在目录的第一页,有六篇在目录的第二页,由此

可见,目录第一页的古文出的可能性大些。所以目录第一页没有考过的古文尤其是古诗(曹

植、王维、杜甫的诗)应当重视。2013年试卷古文部分篇章《王孙圉论楚宝》《汉江临泛》、《终南别业》、《步出夏门行》都在目录第一页,而且有两道题都是古诗。

(4)历年试题现代文学部分,考过十多篇,而当代文学部分共11篇考过7篇都快考完了。由

此可见现代文学比当代文学要重要些。现代文学中没考过的散文只有《故乡的野菜》诗的话

属《雨巷》有名且好出题。2013年试卷上这两篇文章都考了。

经过以上的总结,81篇文章(外国文学除外)中,非常重要的文章至少在15篇以内。

当然不是说叫你不看别的你不觉得不重要的,每篇文章的笔记尤其是课后导读,都应该有印

象,但是你觉得重要的文章,笔记要背的很熟,文章有几个考点,每个考点分几个小点答,答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都要记得。这样一旦猜重了,你答题就会快些,就能节省更多的时

间。

经济与法律基础

这50分出题,看似很飘逸,其实细细分析也是有迹可寻的。但是由于我这部分花时间

太少了,没有背熟,所以答的不是很好。所以没上120也能接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没

怎么背,《法律基础》挑着背了点。我的分析是这样的:

经济历年考过的题目:2006年到2010年考的知识都在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

06年和09年的经济全球化、07年的全球经济问题在第一章

08年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2010年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第二章

09年与07年的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0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在第四章。书上其他的章节到目前为止没有考过。

合卷后经济题都很开放:11年考08金融风暴的影响和世博会,12年考通货膨胀和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

13年考市场经济分配原则(还有我记不清了)。

但是12年和13年的题在考研政治大纲上是有答案的。

法律基础一共九章,其中法的一般理论、宪法、社会主义发的基本理论、行政法这四章都没

考过。民法考了四次(算上2013年一次),经济法考了三次、刑法考了一次、诉讼法考了一

次,国际法考了两次。仔细分析真题你会发现好多题目在政治大纲上都有,例如13年和06

年的知识产权法;06年刑法的基本原则;09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07年的自然人与法人;

06年的民事责任。

我的总结是:(1)考研政治大纲中有关的经济知识一定要理解,大家都知道的经济热点也要

理解。书不是重点,看的话把一、二、四章是重点。

(2)法律基础书中注重考过的知识点不能忽视,出过题的章节应该重点看,不

需要你全书被下来,但是什么法的概念、原则、特点一定要能背诵。尤其在《法律基础》和

《考研政治大纲》中都有的知识点要重点看一看。

(二)新闻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没有太多可说的,最重要的要把郭庆光的那本书背熟,理解透。一直到

考前最后一天都要反复看。其次要知道如何对热点事件进行传播学解析。最后把热点事件的传播学解析写下来,变成自己的答案背熟。这我在看过2012年传媒人热点解析每一期后找到

了方法。下面举2013年的最后一题为例。

题目大概为从表哥、房叔等热点事件中分析大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

我的理解是把这些热点事件中公众的参与做一个传播学解析。

我的答案大致为:一总结在这些事件中,公众参与的突出作用,引出其中蕴含许多传播学道

理。

二分小点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分析先谈理论概念,再谈事件中如何反映的,把重要的写在前面。

(1)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公共事件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构建;

(2)草根自下而上的议程设置对麦库姆斯和肖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突破;

(3)不可忽视的意见领袖作用;

(4)被削弱的把关人作用;

(5)公众信息自制传播自发对拟态环境理论的冲击。

三提出公众参与公共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由于最后时间不够了,这道题我刚答完第二部分就交卷了。所以提醒大家在考试时要

注意时间。

新闻学理论复习,我的分为三个大步骤,第一看《新闻学概论》、《新闻理论纲要》、《新闻理论十讲》依据师姐的专题笔记写出你的专题笔记,下面列出我的专题供大家参考。

专题名称:1新闻定义,下列小点,新闻与宣传、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与信息等;

2舆论。小点有,定义和特点、舆论监督等;(小点下面还有小点)

3客观性原则,小点有:真实性与客观性、有闻必录、客观主义等;

4真实性原则,小点有:本质真论、整体真实论、真实性含义与在实际操作中受

到的限制、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措施等;新闻选择与新闻价值,小点有含义、要素、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

6新闻职业道德与规范

7新闻事业阶级性、媒介产品商品性、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8新闻自由

9媒介审判是舆论监督的滥用

10传媒娱乐化

笔记完成之后是第二步,以专题为类在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并把重要的论文做成论文摘要,看完唐朝才子的论文摘要并在重要的篇章上写笔记。

第三步是把历年所有的真题以专题为类进行划分,划分后再划分出每一个专题的考

点把每一个题目放入相应的考点,最后根据专题笔记和论文笔记写出我自己的答案。考前一

周多一点,我买了传媒人热点解析,把上面我认为重要的热点分析直接背下来,并且放进我的答案里。到最后我就只背自己写的答案,专题笔记、论文摘要都不看了。

Ps我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同时进行的,由于看论文开始的太晚了,经常熬夜到2点左右。前一

天晚上下自习后,下载相关论文,把重要的做出摘要打印出来,第二天晚上根据资料写答案,看有什么漏的回去又查。一般一个专题的答案写出来要两个晚上,甚至三个。

具体做法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所以就不再举例子细说了,我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传播学还是新闻学,考过的真题一定要向在考场上一样认认真真你的都做过。第一因为武大喜欢重复出题,尤其是新闻学,就那么几个考点,不同的侧重点反复考,所有专题的各个侧重点你都有自己的答案,一看到卷子,你就不会慌,你会觉得很多题目你都做过。第二只有你做过真题之后,你才会有自己的答题思路。

(三)政治

我政治是在大纲出来前不久开始复习的,大纲没看完,肖秀荣的1000题也没做,最后考了74,觉得特幸运。我的心得还是注重真题。具体我是这么复习的。复印同学的任汝芬真题解析,那本书是把真题像大纲样分成5部分,每部分的章数也和大纲一样。我每天看三章的真题,只看选择题,每一个解析都仔细看,看完一遍后开始第二遍发现还是做错很多,连续看了快四遍,大纲出来了,起航的最后五套题也出来了。大纲实在看不进去,看了一点没看了开始做题。起航的五套题只做选择题把答案写在空白纸上方便反复做,第一遍做的不好,又做第二遍,又做了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选择题多做几遍,问答题没做直接背答案。考前把20天20题背熟,还看了一个网上关于如何答题的视频。考完后的感觉是20天20题真是太牛了,问答题的答案几乎都在上面。

(四)总结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幸运的,考研没花多少钱,虽然因为英语考差了,只差几分过线,但是还是调剂的不错。我的体会是考研真的很辛苦,武大的新闻要看的东西很多,要写很多笔记,看很多论文。尤其长春特别冷,冬天很长。我复习阶段认认真真学习的时间大概四个月,前一段时间每天正经学习八小时左右,回去还看个视频娱乐下。后一段时间每天复习十小时左右,晚上11点在零下30的低温在从教室奔回寝室再看两小时的新闻或是论文。我的研友是隔壁寝室的,她考公务员,我们关系很好,两个人都很刻苦,每天学习吃饭都在一起。考前最后一星期,她去伤害考公务员,送她走后我都感觉要崩溃了,虽然复习的很认真,准备也还算充分,但是对自己特别没信心,压力也很大,一个人简直无法面对。幸亏男朋友请假从南京过来陪我,每天跟我一起上自习。后来分数出来,知道英语肯定过不了线,就开始联系学校,给老师发邮件,看专业书,准备调剂(期间打听到了很多老师的邮箱电话,如有需要的话可以提供给研友,有武大、山大、湖大、湖师大、苏州大学等高校新闻系一些老师的联系方式)。写这么长的经验帖,主要是想纪念一下自己的考研时光,想感谢在期间帮助鼓励过我的师哥师姐亲戚朋友。也很想鼓励下想考武大的朋友,虽然考武大不简单,今年分数又涨了5分,但是还是有希望的,题目没有很难,过初试线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希望你们能梦想成真哦

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武汉大学2013考研复试分数线

武汉大学(2004-2012年)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

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情分析分享 篇7

2013年四川大学新闻学考研复试如何应对经验分享

复试是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关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初试考完之后基本上对于自己成绩基本上就能有个数了,那么就要着手准备复试了。一般来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复试有体检,专业课笔试,英语面试,上机考试,导师面试等几个部分。而复试的比例一般占总成绩的50%左右。所以复试还是比较重要的。提供参考下往年的复试题目:谈谈广播电视节目的板块化新闻写作(给出一组关于青藏铁路的材料,写一篇消息,一篇评论)

3、口语:

(1)自我介绍

(2)回答提问。每个人的题目可能不太一样。我问了4个人,题目分别是:

A;你以前学什么专业的,为什么要考新闻学,你看过哪些新闻学相关书籍。

B;你哪个学校毕业的,本科时候学了哪些新闻学课程

c;你认为新闻主干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D:如果你上研究生了,你的有哪些学习方面的计划安排专业课(三选二)

(1)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有点记不清楚了,因为这道题我没选)

(2)报纸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异同

(3)你认为在此次“藏##独”事件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经验?英语(具体题目记不清楚了,只能用汉语说说大意。三选一)

(1)你平时阅读、浏览最多的是什么?报纸、杂志还是网络?主要目的是什么?

(2)你喜欢旅游吗?

(3)忘了,反正都是很生活化的题目。

说实话,笔试的时候非常放松,放松到还有半个小时结束考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还没写呢。新闻传播复试还是要看指定的教材,但不必去背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重要的是与实践结合。尤其是新闻学的同学,一定要看看报纸新闻的写作,多找报纸看看。消息要会写基本的格式,评论要有一定的思路。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当然啦,如你怕准备不足可以到至善川大考研网找一下考研复试一本通或者加2014年四川大学考研复试群:2九八928二四6。

听力部分,说实话,大家都听不懂。我记得考听力的时候,最后三个空是三个大长句子,念第二遍的时候给大家时间去填写。结果我们考场估计听懂的没几个,第二个空超长,念完后半天没声音。大家纷纷摘下耳机,忽然间开始念第三遍,很多人都惊呼到:“还没完啊!”足以见得大家的听力都什么水平了。建议大家利用最后一个月,好好听一下听力,虽说不影响通过的成绩大局,但别忘了,高分同学还可以争取公费的。

对了,还有一点,这是对女孩子们说的,复试的时候要穿得得体、大方,别弄得花枝招展的,尤其不要浓妆艳抹的。这是很容易引起老师反感的。你的个性不差这一天。另外,进门的问好、出门的再见,这些基本礼貌相信大家在别的复试帖子中一定都读到过了,我也就不多说了。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参考书目 篇8

周叶中主编《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

吕有志 戴德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绍建主编 《大学语文》第三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808 新闻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基本理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彬 《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

石义彬《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月第一版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2006年1月第6次印刷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 2009年第三版第三次印刷 推荐参阅 :新闻业务:

罗以澄

《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强月新 单波 《现代新闻写作》安徽人民出版社 夏琼 《新闻评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新闻理论: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方汉奇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业务:罗以澄

《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强月新 单波 《现代新闻写作》安徽人民出版社

夏琼 《新闻评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发展史

张昆《简明世界新闻通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西新闻比较

童兵 《中西新闻比较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单波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史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昆《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武汉大出版社学 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

姚曦 著 《广告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饶德江 《广告策划与创意》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金海 《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周茂君 《广告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王瀚东 主编《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蔡凯如 黄勇贤 《穿越视听时空:广播电视传播轮》新华出版社

麦克奎恩 《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 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

雷跃捷 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张海鹰 滕谦 《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洪 魏惠琴 等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像动画设计理论与技术

赵农《设计概论》陕西美术出版社

陈英 《广告策划与设计》化工出版社

陈英《色彩构成》武汉大学出版社 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感恩文案朋友圈下一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健康知识网络竞赛 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