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2024-11-14

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共20篇)

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篇1

今天,我们全班上了一课,叫“有趣的数学课”,陈老师先叫我们做口算,口算的题目很简单,做完了口算。陈老师说:“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我才想起我的玩具,上星期被罗老师下课的时候没收了。我现在才认识到,上学带玩具回学校玩是不对的。所以,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争取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今天的有趣数学课里,我学会了用钱怎样买卖玩具。我用十元6角钱买了赖博章的.变形金刚,之后我以十一元5角的价格卖给了叶卓昕。然后我又用这十一元5角买了赖博章的汽车。他的汽车实际才2元2角2分。所以,赖博章就找了我9元2角8分,我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会了用钱买卖东西。这节课太有趣了。

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篇2

预科学生主要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受所处的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知识结构不完备, 自学能力很差, 面对数学问题往往思路受阻, 茫然失措, 束手无策, 这也导致了他们过于注重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中严重缺少愉快的情感体验, 缺乏学习动力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加上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让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兴趣不浓, 甚至有部分学生讨厌数学, 以至于彻底放弃数学。

鉴于预科学生的上述特征, 预科数学的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 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出色的自学能力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让预科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呢?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预科数学教学的经验看来, 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 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只有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背景, 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例如讲解排列组合的知识时, 可以选择求奥运会某个项目争夺冠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讲解概率初步时, 可以选择计算买一张体育彩票能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讲解指数时, 选择计算银行存款的利息为背景, 这些问题既是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又来源于生活实际, 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二、介绍相关的数学文化

数学课堂大多枯燥乏味, 课堂上适当引入数学文化, 特别是一些数学家的故事, 不仅能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 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活力, 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比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的时候, 可以进一步介绍一元三次方程有公式解, 一元四次方程也有公式解的常识, 但一元五次方程的公式解始终都未找到, 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之一伽罗瓦证明了一元五次方程不可能有公式解, 其英年早逝的故事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记忆。在讲概率时, 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述概的起源:1651年, 法国一位贵族梅累向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赌注”问题。有两个赌徒说, 他俩下赌金之后, 约定谁先赢满5局, 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 A赢了4局, B赢了3局, 时间很晚了, 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 这个钱应该怎么分?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 赢了4局的就拿4份, 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 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 而谁也没达到, 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短短几分钟的概率起源, 分赌注问题的介绍, 能让学生听得兴致盎然, 从而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2]。

三、开展课堂讨论

预科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或接近于成年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 能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平等, 学生们受到了老师的尊重, 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讨论中, 学生也能更加投入的自觉思考, 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巧思妙解优化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国家元首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解题中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和求解, 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巧思妙解和一题多解,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 可以介绍“鸡兔同笼”问题, 即有若干只鸡和兔子, 它们共有88个头, 224只脚, 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绝大部分学生想通过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 但该题有更加绝妙的解法, 根本不需要列方程组。解法一:假设每只鸡都只有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站着, 则地面上脚的总数变为原来的一半, 也就是224÷2=122 (只) 。在122这个数里, 鸡的头数算了一次, 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 剩下的就是兔子数122-88=34 (只) , 从而鸡就有88-34=54 (只) 。解法二:假设笼里面全是兔子, 则应该共有88×4=352 (只) 脚, 因每只兔子比鸡多两只脚, 故有 (352-224) ÷2=54 (只) 鸡, 88-34=54 (只) 兔子。这样的巧思妙解和一题多解绝对出人意料,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也能带动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 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 多媒体课件具有多种优势:通过运用声光、图像、动画、语音等手段,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数学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会更好[3,4]。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 从而化难为易。例如, 学生了解“旋转曲面”“马鞍面”的方程, 但对图形缺乏认识, 可以用动画显示曲线旋转而生成曲面、马鞍面的过程, 让学生产生空间感, 加深对曲面图像特征的理解[5]。在预科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运用, 不但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 还能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长处, 扬长避短, 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数学之美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也不例外, 数学的美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数学之美主要表现在: (1) 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简洁就是美, 它符合一切审美的法则, 数学问题的结果都应该保留最简形式; (2) 数学语言的符号美, 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数学符号节省了人们的思维”; (3) 数学语言的和谐美; (4) 数学语言的图形美, 如黄金分割等。数学之美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只有通过激发预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不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着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教学的研究,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才能让学生享受有趣的数学课堂,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好的学习动机, 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

摘要:本文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和预科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 就如何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享受有趣的数学课堂, 以达到改进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小迎, 等.少数民族预科生数学课程达标考试的初探[J].高等教育, 2011 (11) :18.

[2]李师煜, 等.数学史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2013 (6) :12—13.

[3]王淑华.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 29 (10) :106—108.

[4]付玖春.高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1 (6) :150—151.

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动有趣;开场白;生活化

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的创设策略提出两点简单的看法。

一、设计有趣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应高度重视开场白这一环节,并进行精心巧妙、生动有趣的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圆》这部分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上课开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圆形的物体,如篮球、乒乓球、硬币、自行车车轮等,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例,为什么车轮一定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设计成长方形或者是椭圆不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学完之后,你就能告诉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我通过在开场白环节向学生提出与日常生活贴近但学生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可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新课改对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创设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一些数:在本次的期末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人占班级总人数的85%,成绩达标的人占班级总人数的15%;在奥运会中,各国的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7%,韩国占23.4%,美国占17.8%,其他国家占18.1%。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百分数!”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道:“是的,叫百分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学习百分数,学完之后,你们会对百分数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我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知道了百分数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以上即为我个人对创设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的两点浅见,在此分享给大家,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有趣的科学课小学作文 篇4

在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气火箭了。

我们先拿一张纸板折成一个长方形,作为底座,然后在底座里塞进一根管子,再把另一根管子按在底座里面的那根管子上,作为支架,最后在支架上放上泡沫火箭,就大功告成了。气火箭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写的L,只要用嘴在底座里面的那个管子上用力一吹,火箭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起来了。赵老师告诉我们,气火箭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的力度让泡沫火箭飞起来。我觉得真神奇啊!

赵老师讲课和其他老师讲课不同的地方就是:赵老师讲课很有意思,会让大家做很多有意思的实验,从实验里面学到知识。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空气是有力量的,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压缩……等等关于空气的知识,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课堂上也会多一些有趣的实验!

有趣的科学课小学生作文400字 篇5

“叮铃铃”又一阵铃声响了,似乎在催促我们赶快去教室。到了实验室后,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这次有趣的科学课到临。

开始上课了,这次讲的是谁运动的快,科学老师在科学课时讲过的,我们可都记得牢牢地。老师放出了四张图片,并问我们这些都是什么。到回答问题的时间 了,老师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测量谁最快?”我举起手来,回答道:“可以定距离,比时间,谁跑得时间短,就快,时间长得,就慢。”“请举个例子。” “跑100米,时间短的就跑得快,时间长得就跑得慢。”“很好,坐下。”

“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大家把东西拿出来,组长到上面领取一张表格。”表格拿好后,我们开始了这次的实验。张洋负责计时,杨有艺负责拉车,我负 责记录,董心怡和其他几位同学负责那好量尺。“我们先测量30厘米的。”张洋按下了计时器,杨有艺开始拉车。“停!”我说,我把时间记录在了表格上,继续 测量,一直测到150厘米。到画图的时候,我被难住了,因为一次科学课我没上,被李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这让我们在这里推来推去。

有趣的数学课作文300字 篇6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但是有一件事,至今久久不能忘怀忘记,那就是黄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那天,我心情很激动,盼望着早点上那堂公开课。终于盼到上课了,我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只见黄老师笑眯眯的说:“今天给大家上一节趣味数学课,名字叫数学中的搭配。”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教室里安静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我 好奇地听老师接着往下说:“这里有两条裙子、三条裤子的道具,看看同学们如何搭配成几种服饰。”话刚说完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说这样搭配,有的是那样搭配,各显神通。最后,老师从中挑选出搭配最合适的同学上台给我们展示。道具在同学们精心搭配下,变成了各式各样美丽而时尚的套装,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老师又说:今天这堂趣味数学课,老师是让你们懂得数学中的搭配是怎么用,怎么列算式的。以后考试在考搭配法时,我相信你们再也不会再出错了。“

这堂数学课不但有趣,而且还让我们在游戏中懂得了数学中的搭配法,真是两全其美啊!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趣高效 篇7

一、潜心营建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励他们渴求知识,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盎然,才能尽情在学海遨游,增进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表演数字游戏、讲述数学故事、设立悬念导入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理想、高效。

二、潜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数学学科,热爱全体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去呵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中不是板着面孔,而是全心全意地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三是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眼中不能区别对待优等生、学困生,要从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出发,当好他们的人生导师,当好他们学习、社会、情感上的好朋友。第四是教师要多赏识、鼓励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激励的话语鼓励下,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才会理想、科学、高效。

三、潜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学习效果实在不敢恭维,其根本原因是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启发诱导,提升学生自主能力,有利于学生和谐科学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千方百计突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特点。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全面发展的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潜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篇8

一、激发兴趣是互动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它成为师生互动的动力。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练习的环节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厘米和5厘米,问:“你能猜出这个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是几厘米吗?”有的学生说:“我猜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是6厘米,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的学生说:“因为我想另一条边应该做最长边,那另一条边应该小于12厘米。”有的学生受到启发说:“那另一条边做最短边,就应该大于2厘米。”学生争论不休,各说各的道理,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猜一猜”结果、“说一说”缘由、“辩一辩”理由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自主探究是互动的路径

学生对“一知半解”的知识更有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找准新知的切入点,把握时机,让他们在新知与旧知上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

如“8加几”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互动环节: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问:“你知道8+7等于多少吗?”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15。”“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5的呢?愿意告诉其他同学吗?”教师以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语气继续追问。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歪着脑袋想办法,有的学生干脆动手操作,有的是出示小棒操作的过程,有的口头表达8+7的算理:“把7分成2和5,8+2等于10,10+5等于15。”还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想到把7凑成10,更有学生说与计算“9+几”的算法是一样的,实现了知识之间的正迁移。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過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表现欲,设置的问题富有挑战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提高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三、亲身经历是互动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掌握技能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这是现代教学观的理念。所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

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小棒摆,有的用钉子板围,有的用纸折,有的借助方格纸画。在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做的平行四边形对边有什么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刚才的操作,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再一次验证、思考,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亲身经历的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建构。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操作性的体验活动,主动建构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这一知识。

四、思维冲突是互动的补给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冲突,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思维的补充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补充。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师生互动。在学生知道按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设计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环节,多媒体呈现第1题: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第2题: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不假思索地猜出答案。然后出示第3题: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有的学生脱口就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提出反对意见,与刚才学生的思维形成冲突,经过一阵辩解后终于形成一致的答案:不能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出示第4题:露出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这次学生很快有了正确的答案。出示第5题: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同时配音:我是三角形里最大的角。学生这时的思维与第3题的思维再一次发生冲突,在冲突中让学生掌握三种三角形各自的特征。

有趣的数学课作文500字 篇9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DD图形的运动。图形怎么运动?大家很好奇,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图形自己会动。”有的说:“很多个小图形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图形。”斌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他告诉我们图形运动就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啊?”我迫不及待地问斌老师。斌老师耐心地讲解:“对称图形就是一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样的图形叫作对称图形。”接着,斌老师让我们看课件,像蝴蝶、树叶、蜻蜓,这3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我们终于听懂了图形运动。斌老师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明白,给我们出几道关于图形的题目,让我们判断梳子、五角星、乒乓板、数字1哪些是对称图形?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斌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圆是不是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同学们思考片刻,有的说1条,有的说4条,有的说6条……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有一个同学说有无数条对称轴。斌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斌老师在电脑上给我们演示圆的对称轴。斌老师一边演示,我们一边数,1条、2条、3条……我们惊讶极了!圆的对称轴真的有无数条哦!

丁零零,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有趣的数学课结束了。斌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让我们找找身边的对称图形。看谁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找到很多对称图形。

生活中图形运动现象无处不在,相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小故事有趣的 篇10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妈妈真好也已经醒来了,然后我就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听了就马上给我了红包,爸爸给我了200元,妈妈给我了1000元,等我红包藏好了,然后我们就去厨房了。

到了厨房,我看见了爷爷、奶奶和叔叔,我刚想说爷爷、奶奶和叔叔早上好这句话,爷爷、奶奶和叔叔就直接给我了红包,爷爷给我了300元,奶奶给我了500元,叔叔呢?是跟奶奶一样的也给我了500元,现在我一共收到了几元呢?200+1000+300+500+500=2500(元)所以现在一共收集了2500元,经年我收集的红包比去年的红包还要多,我兴奋极了,我谢谢长辈们给我的红包,也谢谢朱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篇11

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呢?除了指导他们大量阅读外,我们应充分利用作文课,教给他们写作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如何构建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写,而不会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无从下笔呢?根据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我觉得这些方法挺有效:

一、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一节课,我教学生写人物外貌。首先我教给学生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时,首先会注意他们的个儿,身材,衣着,然后走近了才能更仔细地观察他的五官长相,及神态。也就是按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有时可不必每一项都写,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突出人物特点。学生听完后,似懂非懂,反应不强烈。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里某一个人的外貌,(包括老师,同学),并写下来,写完后念给大家听,但不念出是写谁,让听的同学猜出是写谁。如果听的同学猜准了,说明写得不错,有写出人物某方面的特征。如果听的同学猜不出写的是谁,说明你写得不够好,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窃窃的笑声。笑声过后,学生马上行动,睁大了他们明亮的眼睛,观察、思考,动笔写。很显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写了大约二十分钟,学生纷纷举手。我让学生站起来念,要求其余学生注意听,听完后再猜他写的是谁。猜出来后,经过作者确定他猜的就是自己写的人。

二、教给方法后,提供观察的素材,让学生马上运用方法进行实践,可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一节课教学生写人物: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品质和特点。我先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人物做这件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从而体现人物品质及特点。方法讲完后,教室里很安静,但学生仍无动于衷,不知如何下笔。这时,我对学生说:“接下来,老师为你们表演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的情景,请你们注意观察。”话一出口,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他们一个个都抖擞精神,睁大了眼睛准备仔细地观察。我又问他们:“准备好了吗?老师的表演要开始了。”当他们齐声说准备好了时,我用手夹着讲义夹表演了一遍从走廊上走到教室门口再走进教室里的情景。表演完后,让学生动笔写。此时,全班同学都在动笔。写完后,我用幻灯打出学生写的文章。有个学生写道:“老师夹着讲义夹快步朝教室走来,走到教室門口忽然停了下来,悄悄地探进头来朝教室里看了一眼,然后才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走到讲台桌前,轻轻地放下讲义夹,又环视了一遍教室,才用清脆的声音说:‘上课!’然后就开始为我们上课了!”我让其他同学评析修改这一片段,有的学生说:“写得好,能抓住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就说:“没有写出老师的心理活动。”这时,大家都不作声了。我又问:“老师走到门口忽然停下来,朝教室里看了一眼是看什么?为什么后来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看一看我们作好了上课的准备吗?当发现了大家都作好了上课的准备,老师才满意地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我说:“你们回答得很好,其实这个就是老师当时的心理活动。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猜出来的。”我顺势总结:“对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不能一眼看到的,要设身处地地去揣摩、思考,才能得到。”快下课时,我又进行总结延伸:“今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老师进教室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写,写出了一个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倍加关注的老师形象。今后,同学们要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描写你所熟悉的人,积累材料。”这一节课,通过老师的表演,学生非常具体清楚地学会了如何观察,描写人物,从而突出人物的品质及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那篇作文比往常的更具体形象。课堂作文写完后,我又趁热打铁布置了一篇家庭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由学生独立观察,描写,以检验他们是否掌真正握了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让学生亲身经历,再进行写作,学生有材可写,有感可发

这次作文教学生写《一节有趣的活动课》。我想活动课上过很多,但大多数学生都没留心观察,没留下什么印象,自然也无从下笔。于是上作文课之前,我用一节课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给三毛添嘴巴》。活动课上,学生轮流蒙上眼睛,到黑板上给三毛添嘴巴。学生画的嘴巴位置不一,有的把嘴画到了三毛的头顶上,有的把嘴画到了脸颊上,有的把嘴画到了眼睛上,甚至有的把嘴画到了离三毛人头像十万八千里远的地方……每画完一个,都会引来一阵愉快的笑声。课堂充满了愉快有趣的气氛。

学习写作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如何构建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堂,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把他们扶上学习写作之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考虑的。根据我的经验,这些方法确实有效。当然,要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得要求学生课后养成留心观察,主动积累素材,大量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

有趣的离散数学 篇12

关键词:离散数学,兴趣,课堂教学

离散数学课程与传统的大学数学课程 (如高等数学) 有很大的区别, 高等数学研究的一般是自变量在区间上连续变化的函数, 而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如自然数、真假值等等。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产生的 (机器语言只有0、1两个离散值) , 因此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都是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专业, 如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

众所周知, 高等数学有大家公认的经典和传统的教材, 即使版本不同, 内容也大同小异, 而离散数学一般是学校根据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自行定制教材, 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但无论哪一种教材, 都会包括四部分内容: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 这其实是数学专业需要分开学习的四门课程, 相对比较枯燥, 离散数学教材将这些放在一起, 每一部分都介绍了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内容, 不像数学专业学的深入, 但涉及的面很广, 对学生而言非常困难。和高等数学比较, 由于学生从中学开始就接触函数,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入门相对容易, 课程前后的内容联系紧密, 开始学习时学生感觉不会太困难。但离散数学不同, 学生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 并且内容前后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 (充分体现了离散性) , 学习后面的经常忘记前面的, 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了很多的麻烦, 他们普遍认为离散数学不好学, 甚至有个别学生最后只能放弃。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 本文根据这四部分内容,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数理逻辑之趣

逻辑学简单地讲, 就是研究推理的学科, 数理逻辑也不例外, 它是运用一套符号体系加上一些规则, 研究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与推理有关的问题, 这不就让课堂生动起来了吗?比如生活中有这样的叙述:“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他不来, 那么我也不去。”这句话如果说给外国人听, 他们一定会觉得云山雾罩的, 即便是中国人自己, 能够理解清楚也不是很容易吧, 到底是他来或不来, 我去还是不去呢?现在我们用数理逻辑的理论去研究, 看看到底说的什么意思?设P表示“他来”, Q表示“我去”, 这句话翻译成逻辑语言是:┐ (┐P→┐Q) , 利用推理规则得到与之等价的命题┐P∧Q, 再将其还原回生活语言就是“他没来, 但我去了”, 如此之简单, 学生恍然大悟, 马上会兴趣倍增的。再有, 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分析下面这段程序, 结果会怎样呢?“If A then if B then X else Y else if B then X else Y”, 就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 理解程序的条件和结论也不容易吧, 但程序肯定是正确的, 计算机也是可以执行的, 现在让我们用数理逻辑理论化简一下吧。执行X的条件: (A∧B) ∨ (┐A∧B) , 化简后等价于B;执行Y的条件: (A∧┐B) ∨ (┐A∧┐B) , 化简后等价于┐B, 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A在程序中根本没起作用, 纯属捣乱而已, 此程序实际可以简化为:“If B then X else Y”。如此好玩的问题, 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专业又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学生学习起来会多么高兴, 又怎么会在课堂上睡觉呢?

2 集合关系之趣

在生活中, 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关系, 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看起来各不相同, 但很多关系却可以用数学思想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性质。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涉及到的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关系, 如等价关系、序关系等等, 研究这些关系, 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利用“同姓”关系, 可以将人群分类:{张}、{王}、{李}、{欧阳}、{诸葛}……等等, 如果要研究同一姓氏的人有什么共同特征时, 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姓氏集合中, 任取一个人进行研究, 这个人可以作为每一类姓氏人群的代表, 他有的特征和他同类的人都有;再比如平常说的“家族”关系, 可以理解为集合中的复合关系, 如果R是“父子”关系, S是“兄弟”关系, 那么R○R表示“祖孙”关系、S○R表示“伯侄”关系等等, 只要将条件设计好,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事实上, 生活中的所有关系都是可以用数学符号描绘出来的, 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代数系统之趣

代数系统是离散数学中最抽象的一部分, 它在数学学科中属于抽象代数的内容, 怎样用生活中有趣的例子解释、描述抽象的概念, 是课堂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事实上, 在集合中定义运算, 是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 而运算就是函数, 比如一台自动售货机, 它接受人民币, 吐出各种商品, “两个一元对应一瓶橙汁, 一个一元和一个二元对应一瓶可乐, 两个二元对应一个冰淇淋”等等, 这就是运算, 如果再对运算要求具有封闭性, 就构成了代数系统。再如定义代数系统的幺元和零元时, 可以用“洗衣”的例子说明,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 浅色和浅色混洗后, 衣服还是浅色;浅色和深色混洗后, 衣服变成了深色;深色和深色混洗后, 衣服还是深色, 可以令S={浅色, 深色}, “*”代表“洗衣”这种运算, 那么对于代数系统<S, *>而言, “浅色”是系统的幺元;、“深色”是系统的零元, 让学生想象浅色和深色的特征, 就可以充分理解幺元和零元的概念了。还有, 群的概念在代数系统中非常典型和重要, 不了解群就等于没有学过代数系统, 那么群到底有什么, 换句话说, 我们熟悉的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是群呢?从群的概念考虑, 群中对所定义的运算要有幺元, 每一个元素还要有逆元, 假设定义的运算是“加法”, 幺元一定是0, 那么每个元素的逆元应该是其相反数, 也就是说, 它的相反数也必须是集合中的元素, 故集合必须是关于0对称的 (对加法运算) , 由此得到, 整数集合上定义加法运算构成群;实数集合上定义加法运算也构成群;但非负有理数上定义加法运算就不会构成群了, 一句话, 构成群的集合一定是对称的 (关于运算) , 这时可以提问:如果换成乘法运算, 什么样的集合对乘法运算构成群呢?这样的分析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 既有趣又有成就感, 而且又将概念讲解的非常到位, 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4 图论之趣

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美丽小城———格尼斯堡, 在图论的起源和发展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由著名的“格尼斯堡七桥”问题, 数学家欧拉创立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图论。“格尼斯堡七桥”问题实际是一个“一笔画”问题, 应用欧拉的理论, 对任何一个图形, 都可以很快知道它是否可以一笔画出, 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啊!图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如环游世界问题、匹配问题、最优化问题等等, 尤其是“树”的概念的引进, 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理论中, 应用相当的广泛。比如百姓的“家谱”就是一棵“根树”, 树根是“祖宗”, 平行边是“兄弟”, 上下相邻的两个顶点分别表示“父亲”和“儿子”, 看到一颗“家谱树”, 马上就清楚了谁是谁的“祖先”, 谁又是谁的“后裔”, 一目了然。再如“购买接线板的问题”, 寝室有28盏电灯, 要共用一个电源插座, 需要购买多少个具有四孔的接线板?这是图论中“完全四叉树求分支点”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自己解决, 既生动又实用, 何乐而不为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论一门课程多么抽象、复杂, 首先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学生, 同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我要学”的冲动, 那么这门课就一定可以学好。S

参考文献

[1]左孝凌, 等.离散数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2.

有趣的数学老师作文 篇13

这个学期刚当上我们班主任的数学李老师,总是理着短发的小寸头,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小小的眼珠子透过那近视镜片,有时会怒目圆瞪,一副可怕的样子。生气时眼镜歪到一边,令人不知道他眼珠子是盯着你还是盯着别人。无论高兴时还是生气时,都会把手伸进裤袋里,挺着小脑袋,显得自信而又帅气。因为他常和男同学们亲密相处,我们背地都称他为“彪哥”。

每当彪哥来到班里,他总是装着很严肃的样子,眉头紧锁,嘴角紧闭。看见班里乱哄哄的样子,他会突然把数学薄扔在讲台上,大喊一声“想造反呀!”他上课时,富有风趣,每当讲到难题时。都会来上一句:“请给我一个崇拜的眼神。”这时候全班会哄堂大笑。

那些走神发呆的同学又魂回课堂,继续听他那喋喋不休地解题了。他总是有办法把沉闷的课堂添加些欢乐的气氛,无论多难的数学题,经他风趣的讲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们,总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我的数学学得有困难,过去最怕上数学课,上课时常开小差,当听得昏昏入睡时,彪哥会冷不然大喊一声“你在干什么?”把我吓一跳,心想:眼镜里的那个小眼珠难道又是盯着我?这个“干里眼”真厉害,不得不使我再也不敢开小差了。在他的细心帮助下,这个学期我的数学科有了不少的进步。

有趣的科学课作文 篇14

有趣的科学课今天上午上科学课,李老师要我们去升旗台旁的小花园寻找新芽,大家都高兴,一齐冲出教室,奔向操场,我跑到小花园,东寻寻,西找找,没有一点儿新芽的影子,我准备歇一会儿,突然看见墙角有一棵新芽,我找到新芽了!心里很高兴,就安心在树阴下休息,忽然听到一位同学在喊:“这儿有只蜈蚣!”我闻讯赶过去,呀,真得有条蜈蚣,穿着黑黄的衣服,长着十多双脚,看起来挺好玩。听他们说这是条毒蜈蚣,我觉得一只蜈蚣有什么了不起,他只会吸人的血,咬伤人,应该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吧,我便在花园翻土,找蜗牛,但是蜗牛的影儿也没有,我只好灰溜溜的进了教室。有趣的科学课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如何让数学课变得有趣 篇15

关键词:数学课,提问,导入,参与,合作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 要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觉得好玩,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提问方式, 关注全体学生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因为教学活动更多的是使用语言交流来达成学生知识的生成, 在问和答中都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在选择学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时, 往往选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 不举手的学生整堂课都没顾及, 这样的课堂看似回答的都正确, 实则只是几位学生在做展示。笔者认为, 这样的课堂容易给学生形成回答问题的习惯定式, 那就是很多同学内心已经知道这堂课谁来回答问题, 与自己无关, 从而不专心听讲。所以笔者是将学生随意编号, 回答问题, 不点姓名, 随意点号, 自然克服了学生上课不认真、跑神的现象, 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新课导入生动有趣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 也就是第一句话。上一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 要整体构思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听课时能够抓住重点,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抓住这一环节设置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灵巧之笔, 生发“转轴拨弦两三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魅力, 自然带来高效的教学。例如, 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笔者用清楚的语言描述:“在我们美丽的祖国有着五彩缤纷的颜色, 老师喜欢红色, 你们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 各自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师顺势利用班级学生喜欢的不同颜色进行数据统计, 制作成统计表, 再要求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 为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起到了数据收集真实、学生兴趣盎然的教学作用。

三、利用争论激发学生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仅能使学生热爱数学, 而且能使他们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兴趣, 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如: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 学生容易忽略“这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这个条件, 总习惯地只看分母, 所以就容易出错了。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12/15能化成有限小数吗?多数同学一看, 马上就说“不能”, 但有少数同学却说“能”, 于是双方都很坚定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笔者马上把班上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大组, 各组先在组内讨论“为什么”?正确意见组的人数越来越多, 他们猛然明白15/12可以化简成4/3, 是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 原来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最关键的是这个分数是不是有限小数。这样就把教师讲解的容易忘记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和记忆深刻的知识, 把复杂的教学转化成了简单的学习活动。

四、巧用合作动手操作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 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若整个课堂都是单调的传授、灌输, 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感到很吃力, 自然没有乐趣可言, 也很难提高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 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在玩中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笔者经常给学生增加一些趣味数学的内容。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 需要学生对操场、圆形花坛、乒乓球台、教室等处进行测量, 这时一个学生无法完成, 教师就安排小组学生进行配合, 能顺利完成小组内数据的收集, 使学生既体验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又能高效准确完成统计, 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原意参与轻松的学习。

五、作业生活化妙趣横生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使学生课堂的知识得以巩固,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同时也能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因此新课上完之后没有作业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千篇一律的, 甚至还有的搞题海战术,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都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这样很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我们的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 一定要注意作业的多样化, 要让学生觉得作业有趣, 愿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例如, 在学习“比较线段的长短”后, 让学生回家和亲戚家的同龄人比高矮。学完“近似数”后, 笔者要求学生帮妈妈上街买菜。学完“打折销售”后, 让学生到商场逛逛, 调查商场的打折情况。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 让学生修理班内的破桌椅, 我们的学生就在两个桌腿上加一根斜木条。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认为这样的作业不仅告别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乐趣, 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特色的发展。

六、良好的教学情境贯穿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探索新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最能使学生学得容易, 记得牢靠。例如, “找座位”这一课, 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空间, 学生对第几组、第几排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模糊性。为了让孩子获得空间知觉, 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教学例题前, 先以班上学生位置作为学习的素材, 引导学生把平时找座位的经验用于本节课的学习。开课后先让学生联系对实际空间的观察,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 从找第几组的同学到找第几排的同学, 再到找第几组第几排的同学, 在学生积极投入的动态活动中, 逐步建立“组”和“排”的正确表象, 随后采取个人说、同桌互相说等各种形式, 提供机会, 让人人都来说一说自己现在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排, 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

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 篇16

一、寓“乐”于课堂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借助干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寓“疑”于课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大胆地尝试了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一些有疑惑的问题。学生看完后纷纷提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②所有的半径和直径为什么都相等呢?③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④画圆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思索提出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虽然课堂开始时的气氛并不活跃,但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面。

三、寓“争”于课堂

争论能体现学生当前学习的状态,使思维高度运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我直接画了一个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马上一学生举手说:“我家的苍蝇拍上有这样的图形。”我接着问:“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聪明的学生回答说它是平行四边形。此时一学生禁不住喊出来:“老师,我有问题。我们的电视机也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可它是一个长方形呀?”就这样,学生从自己提供的材料中、从自己提出的问题中不断地探讨。最终,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有极大好处的。它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从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寓“动”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生活化”合作模式为主,把课堂学习置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有趣的科学课作文 篇17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起来,马老师也随着上课铃声走上了讲台。只见她一手拿着一个大框子,另一只手拎着一个背包,一定是要做实验,太棒了!我心想。马老师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辆小汽车,哇,这辆小车居然像现实生活中的汽车,用这辆小车能做些什么实验呢?只见马老师拿出一根牛皮筋,把它的一头套住车轴,并从一个洞里穿了出来。就这样,牛皮筋的一头已经被马老师稳稳地固定在了小车的前端,然后,马老师又把牛皮筋的另一头紧紧地缠绕在后面的车轴上。马老师一松手,小车竟然自己向前驶去了。我心想:这种能使小车运动的力究竟来自哪里?难道是来自于牛皮筋?

这时,马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用牛皮筋做动力的实验,你们都准备好了吗?那我要开始了!”马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小车,又发了牛皮筋和卷尺。我拿好科学作业本后迅速冲了出去,我们小组的成员已经在做实验了。我急忙按照马老师的做法,把牛皮筋固定好。一松手,小车就运动了起来。我拿出米尺量了量小车行驶的距离,发现小车只行驶了四十厘米,半米都不到。为了让小车能够行驶得更远,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把牛皮筋足足缠绕了八圈!当我们松开手时,小车迅速向前移动,小车一边行驶我一边追,好半天它才停下来。我用尺一量,发现小车行驶的距离用尺子已经无法测量了!我左右为难,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量出了一块地板的长度,是十二点五厘米,然后就轻而易举地计算出小车行驶的距离了。

有趣的数学作文400字 篇18

活动开始了,我们班的课桌都变成了货架,同学们把各自喜欢的物品陈列在货架上,有外形新颖的钢笔,颜色鲜艳的笔记本,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水果……各种商品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大家喜笑颜开,有的同学扮演营业员,有的同学扮演顾客。瞧,收银台前放着计算器、发票,还有钱,还真有点超市的味道呢。顾客们走前窜后,场面真是热闹。

我随着人流来到货架前,左看右看,突然一支颜色艳丽,外形小巧的钢笔吸引了我。一问价钱,要12元,但现在打三折优惠。我用妈妈平时教我的方法计算:12*3/10=3.6元,啊,只要三元六角,真是便宜。我一边嘀咕,一边伸手拿起了钢笔。哎,真让人爱不释手。

接着我来到另一个货架前,看到这儿的生意特别好,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抢购方便面、饼干、口香糖。瞧,这些人真嘴馋。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拿了一包口香糖,又转了一圈,我买了一些其他学习用品,来到收银台付钱。那么多东西只化了六元钱。

创设生活化有趣化的数学课堂 篇19

一、加强创设数学情境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 积极思维的学科,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 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 创设富有儿童情感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 乐于发现问题。如在以“上下车”为题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 我这样导入:“你们平时去郑州时坐过公共汽车吗?那么车到一站时, 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一问, 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借此让几位同学演示上下车的场景, 感受加、减混合的含义, 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让开放性、生活化的情境满足每一个学生

新教材是为了每一个学生而编写的, 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懂”的。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 我发现开放性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去探索, 并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在练习中我提供了怎样付1元钱公交车费的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情境, 有的说付1元, 有的说付2个5角。有心的同学借此积极思考, 说付10个1角, 也有的说付5个2角, 更有的学生说付100个一分等等。在开放性题目的运用中,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再如, 认识完数字后, 我带学生到校园去找数学、找数字, 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一般的发现:1棵树, 10个同学, 2个广播等;富有创意的:一群学生, 一片天空, 一栋楼房等, 可见他们对“1”的理解;“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 这个发现是在数字认识理解中还无意识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不能说他们谁行谁不行, 谁对谁错, 谁比谁强。应该说, 这样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有所发现, 有所成就。

三、拓展问题情境的空间, 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能改善生活, 服务生活。因此, 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到课外, 带到实际生活中, 从而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统计”时, 我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来调查班级里的同学喜欢吃的水果,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顿时小手踊跃举起:“我会用举手的方法”, “我让喜欢一种水果的人站在一起”, “我准备几个大盒子, 上面写上水果名称, 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画在纸条上或者写在纸条上, 然后把纸条扔到相应的箱子里”, “我用在黑板上画道道的方法”等等。认识完统计表和统计图后, “看着表 (图)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喜欢XX和喜欢XX一共有多少人? (2) 喜欢XX比喜欢XX的人多 (少) 几人? (3) 喜欢XX的人最多 (少) ? (4) 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由此可见,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刚入学那会儿相比, 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渗透,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为此, 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面尤其要加强。如:在认识完元、角、分之后, 我就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假设给你50元钱, 你愿意买什么?还剩多少钱?”在数学学习中, 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五、巧设练习, 升华兴趣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仍存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现象,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 促进学生的发展, 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完“认识物体”, 我让学生亲自观察, 并把站到不同位置看到的用笔画出来;学完“认识图案”后, 我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 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了物体、图形,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有趣的数学记忆法 篇20

本文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来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数学公式.

一、图形记忆法

1.用肖像趣记lg2的近似值

lg2≈0. 301 03.如何快速记住lg2的近似值呢?实际上同学们只要摸摸自己的脸,lg2也就记住了.如图1所示.

画外音 本人演示完毕后,同学们的笑声、惊叹声骤起,不等我吩咐,一个个都动手画了起来,欢声笑语中,lg2的近似值便深深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画外音 虽然有些教材已经不学这个公式,但是在一些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里,半角公式还是挺有用的!

二、口诀记忆法

1.诱导公式“十字真经”

我们把α与k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称为诱导公式,诱导公式有很多组,为了更好的记忆,我们可用下面十个字来形象记忆,那就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其中“奇变偶不变”指的是k是奇数时α与

的三角函数名称一正(正弦)一余(余弦),k是偶数时则名称相同;“符号看象限”指的是把α当作“锐角”时,所在象限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就对应诱导公式中α的三角函数式前面的正负号.

2.“八字真言”判断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

如何判断不同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口诀来辅助记忆,那就是:

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即第一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全正;第二象限角的正弦为正,其他为负;第三象限角的正切为正,其他为负;第四象限角的余弦为正,其他为负.

3.应用基本不等式需谨记“七字方针”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有些同学经常出错,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牢记正确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那就是:

一正、二定、三相等

即对两个正数,若这两个数的积为定值,则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其和有最小值;反之,若两个数的和为定值,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其乘积有最大值.

画外音 口诀都很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记忆,全是智慧的结晶啊!

三、类比记忆法

1.用梯形面积公式类比记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公式1 如图3,把梯形的上底类比首项α1,用下底类比末项αn,用高类比项数n,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类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

公式2 如图4,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α1,高为n,三角形的底为(n-l)d,高为n,因为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可类比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

.证明吗?

2.用糖水原理类比记忆不等式

一杯糖水,再加一块糖后,问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答案是显然的,那就是变甜了,因为现有糖水的浓度大于原来糖水的浓度,我们把它称之为糖水原理.

类比糖水原理,把原有糖水中的糖的质量设为6,糖水的质量设为以α(α>b>0),再加入的一块糖的质量设为m(m>0),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不等式:<6<α,m>O).

画外音 换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也很简单!

除此之外,还有特征记忆法(抓住数字、公式、图形的结构、规律、外表等方面的特征,如记忆sin(α+β)=sin αCOSβ+cos αsinβ中右边和式的两项中正弦余弦交错出现;记祖冲之的密率π≈

,可以把分母、分子连成一串有规律的数:113 355)、意义理解法(如理解对数运算的主要目的是化乘除为加减,就容易记忆对数运算法则logα(MN)=logαM +logαN,而不会错记为logα (MN)=logαM.logαN或logα (M+N) =logαM+logαN了)、对比记忆法(如将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sin(α+β)一sin αCOS β+cosαsinβ与COS(α+β)一cosαCOSβ- sinαsinβ对比,可发现结构、符号的明显差异)、联想记忆法(如记圆周率3. 141 592 653 5…的前几位,可以借助一首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联想到有关场景)等,这里不再一一细说.

上一篇:领域投资公司组建方案下一篇:公司运转各个部门